(完整word版)鼻出血病人的护理.docx
鼻出血的护理(精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医生可能会进行诊断性检查,如血液检查和鼻内窥镜检查
血液检查
通过抽取静脉血液,检测血常规 指标,了解是否存在贫血、血小 板减少等异常情况,有助于判断 鼻出血的原因。
鼻内窥镜检查
通过将内窥镜插入鼻腔,观察鼻 腔内部结构,寻找出血点及可能 的病变,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根据诊断,医生可能会进行鼻腔填塞或电凝止血
对于有鼻出血史的人,应定期进行鼻腔检查
对于曾经出现过鼻出血的人,应该更 加关注自己的鼻腔健康状况,定期进 行鼻腔检查。
VS
通过定期检查,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并 处理可能导致鼻出血的病因,如鼻腔 内的炎症、息肉、肿瘤等,从而预防 鼻出血的发生。同时,医生也可以根 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建 议,帮助患者更好地预防鼻出血。
谢谢
THANKS
04 预防鼻出血的措施
CHAPTER
保持室内湿度适中,避免鼻腔干燥
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之间,可以使用加湿器或在房间 放置一盆水来增加室内湿度,以避免鼻腔黏膜干燥,降低 鼻出血的风险。
尽量避免长时间待在过于干燥的环境中,如空调房、暖气 房等,可以通过定时开窗通风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避免用力擤鼻涕和挖鼻孔
擤鼻涕时应该轻轻地擤,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引起鼻腔毛细血管破裂出血。
避免经常挖鼻孔,因为挖鼻孔容易损伤鼻腔黏膜,导致鼻出血。
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潜在疾病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特别是针对鼻腔的检查,可以及时发现鼻腔内的病变或潜在疾病,如鼻炎、鼻窦 炎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鼻出血。
对于有鼻出血史的人,更应定期进行鼻腔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引起鼻出血的病因。
鼻出血的护理(精华)
鼻出血病人的护理

鼻出血病人的护理鼻出血是鼻科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可由鼻腔、鼻窦或者邻近结构疾病引起,也可由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但以前者多见。
引起鼻衄的原因很多,可因鼻腔本身疾病引起,也可因鼻腔周围或全身性疾病诱发。
1.局部原因(1)鼻部损伤①机械性创伤如车祸、跌伤、拳击伤及挖鼻等,是引起鼻衄常见的原因。
②气压性损伤在高空飞行、潜水过程中,如果鼻窦内外的气压差突然变化过大,会使鼻腔鼻窦内黏膜血管扩张破裂出血。
③放疗性损伤头颈部放疗期间及放疗后,鼻黏膜发生充血水肿,或上皮脱落,也可出现鼻衄。
(2)鼻中隔偏曲多发生在骨嵴或骨棘(矩状突)附近或鼻中隔偏曲的凸面,该处黏膜较薄,空气气流的流向在此处发生改变,故黏膜变得干燥,以致血管破裂出血。
存在鼻中隔穿孔的患者,由于穿孔边缘的黏膜干燥、糜烂及干痴脱落,可引起反复鼻衄。
(3)鼻部炎症①鼻部非特异性炎症急性鼻鼻窦炎、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等易引起鼻衄,出血量一般不多。
②鼻部特异性感染结核、狼疮、梅毒、麻风和白喉等特异性感染,因有黏膜糜烂、溃疡、肉芽、鼻中隔穿孔可引起鼻衄。
(4)鼻腔、鼻窦及鼻咽部肿瘤其中最易发生鼻衄者为鼻中隔血管瘤、鼻咽纤维血管瘤、出血性鼻息肉和鼻腔鼻窦恶性肿瘤。
少量鼻出血或涕中带血是恶性肿瘤的早期主要症状之一。
(5)鼻腔异物常见于儿童,多为单侧鼻腔出血,因鼻腔异物长期存留于鼻腔内,可致鼻腔黏膜糜烂出血。
动物性鼻腔异物,如水蛭等,可引起反复大量鼻出血。
2.全身原因(1)出血性疾病及血液病①血管壁结构和功能缺陷性疾病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维生素C缺乏症、过敏性紫癜、药物性血管性紫癜、感染性血管性紫癜、血管性假血友病等。
②血小板数量或机能障碍性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各种原因引起的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等。
③凝血因子障碍性疾病如各型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症等。
④血液的自身抗凝作用过强如抗凝剂使用不当、血循环中存在抗纤维蛋白原等抗凝物质,或纤维蛋白溶解过度或加快,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
鼻出血病人的护理

鼻出血病人得护理鼻出血就是鼻科常见得临床症状之一,可由鼻腔、鼻窦或者邻近结构疾病引起,也可由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但以前者多见。
引起鼻衄得原因很多,可因鼻腔本身疾病引起,也可因鼻腔周围或全身性疾病诱发。
1.局部原因(1)鼻部损伤①机械性创伤如车祸、跌伤、拳击伤及挖鼻等,就是引起鼻衄常见得原因。
②气压性损伤在高空飞行、潜水过程中,如果鼻窦内外得气压差突然变化过大,会使鼻腔鼻窦内黏膜血管扩张破裂出血、③放疗性损伤头颈部放疗期间及放疗后,鼻黏膜发生充血水肿,或上皮脱落,也可出现鼻衄、(2)鼻中隔偏曲多发生在骨嵴或骨棘(矩状突)附近或鼻中隔偏曲得凸面,该处黏膜较薄,空气气流得流向在此处发生改变,故黏膜变得干燥,以致血管破裂出血。
存在鼻中隔穿孔得患者,由于穿孔边缘得黏膜干燥、糜烂及干痴脱落,可引起反复鼻衄。
(3)鼻部炎症①鼻部非特异性炎症急性鼻鼻窦炎、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等易引起鼻衄,出血量一般不多、②鼻部特异性感染结核、狼疮、梅毒、麻风与白喉等特异性感染,因有黏膜糜烂、溃疡、肉芽、鼻中隔穿孔可引起鼻衄。
(4)鼻腔、鼻窦及鼻咽部肿瘤其中最易发生鼻衄者为鼻中隔血管瘤、鼻咽纤维血管瘤、出血性鼻息肉与鼻腔鼻窦恶性肿瘤。
少量鼻出血或涕中带血就是恶性肿瘤得早期主要症状之一、(5)鼻腔异物常见于儿童,多为单侧鼻腔出血,因鼻腔异物长期存留于鼻腔内,可致鼻腔黏膜糜烂出血。
动物性鼻腔异物,如水蛭等,可引起反复大量鼻出血。
2.全身原因(1)出血性疾病及血液病①血管壁结构与功能缺陷性疾病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维生素C缺乏症、过敏性紫癜、药物性血管性紫癜、感染性血管性紫癜、血管性假血友病等。
②血小板数量或机能障碍性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各种原因引起得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等。
③凝血因子障碍性疾病如各型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症等、④血液得自身抗凝作用过强如抗凝剂使用不当、血循环中存在抗纤维蛋白原等抗凝物质,或纤维蛋白溶解过度或加快,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
鼻腔出血的护理措施

鼻腔出血的护理措施1. 引言鼻腔出血,也称为鼻出血或鼻衄,是指鼻腔黏膜血管破裂导致的出血现象。
虽然多数情况下鼻腔出血不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但出血量大或频繁出血时需要及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在鼻腔出血时应采取的护理措施。
2. 鼻腔出血的原因鼻腔出血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 鼻腔黏膜受损:如鼻腔内过度干燥、摔打、刮擦等导致黏膜受损。
- 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因血液循环不畅常容易出现鼻腔出血。
- 鼻部感染:如鼻炎、鼻窦炎等。
- 药物使用:某些药物(如阿斯匹林、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可增加鼻腔出血的风险。
- 血液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等。
3. 护理措施3.1. 停止出血1.坐直:让患者坐直身体,头部略向前倾。
这有助于减少鼻部血流。
2.用手指捏鼻:患者应该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鼻梁两侧的软部位,并用力合并,以阻止出血。
3.吸气出气:患者慢慢吸气,然后通过口腔缓慢出气,这有助于减少鼻腔内的气流和降低出血的风险。
3.2. 给予冷敷将冰袋或者冷毛巾放在患者的鼻梁上方,冷敷有助于收缩血管,减少鼻腔出血。
可以将冰袋轻轻按压在鼻梁上方,每次大约10-15分钟,可多次重复。
3.3. 增加湿度增加空气中的湿度有助于保持鼻腔黏膜的湿润,减少干燥导致的鼻腔出血。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增加湿度: - 使用加湿器:将加湿器放在患者所在的室内,保持适当的湿度。
- 保持水分摄入:饮用足够的水,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
- 避免干燥环境: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干燥的环境中,如烈日下、干燥的办公室等。
3.4. 避免刺激因素刺激因素可能会导致鼻腔出血的加重或复发。
患者应避免以下因素: - 吸烟:尽量避免吸烟,吸入烟雾会刺激鼻腔黏膜。
- 饮酒:酒精会导致血管扩张,增加出血风险。
- 饮用热饮:热饮会加大鼻腔黏膜的血流量,增加出血风险。
3.5. 就医如果鼻腔出血无法控制或出血量过大,患者应及时就医。
医生可能会采取其他治疗方法,如药物止血、电灼术等。
鼻出血的护理

鼻出血的护理【概念】鼻出血也称鼻衄。
出血可能发生在鼻腔的任何部位,但以鼻中隔前方的黎氏区为多见。
【临床特点】有轻有重,轻者涕中带血,重者可引起贫血、休克甚至死亡。
可单侧出血,亦可为双侧出血。
【护理评估】1、一般情况: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既往史、心理、社会状况,饮食、睡眠、生活习惯等;询问有无引起鼻出血的有关局部、全身疾病史或家族史(如高血压、出血性疾病等),有无接触风沙或气候干燥的生活史;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等。
2、专科评估(1)评估出血量、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出冷汗、血红蛋白的降低程度。
(2)出血部位;(3)引起鼻出血的原因;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了解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等有无异常。
鼻内窥镜检查有助于明确出血部位。
【护理措施】1、首先安慰患者,使之镇静,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2、监测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
3、一般取半坐位,将血液吐入容器内,疑有休克时取侧卧位及时补液输血。
4、鼻部、头部给予冷敷,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及时应用止血药。
5、对出诊患者,可采取初步简易止血措施,(1)指压法:鼻中隔前部少量出血,可用手指将鼻翼压向鼻中隔或竖捏鼻翼数分。
(2)棉片止血法:以1%麻黄碱、1%肾上腺素(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忌用)或3%过氧化氢液棉片填塞鼻腔。
6、做好鼻孔填塞和后鼻孔填塞的准备工作,协助医师进行各种止血措施。
7、给温凉的半流食或软食为宜。
禁食烫热饮食,以免再次出血。
8、保持大便通畅。
9、防止患者低头、打喷嚏、用力咳嗽或擤鼻。
【健康指导】1、出院后要注意房间的温度不宜过高,湿度要保持在70%-75%。
2、多吃富含营养、纤维素含量高的饮食。
3、避免剧烈运动,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挖鼻等。
4、每日测血压,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积极治疗原发病。
鼻出血病人的护理

和技能。
六、護理措施
1、安慰病人及家屬,協助取坐位或半臥位,測量 生命體征。通知醫生,配合進行止血出血,必要 時建立靜脈通路。
2、遵醫囑給予抗生素及止血劑,必要時使用鎮靜 劑、補液、輸血。
二、護理評估
二、護理評估
輔助檢查 1、鼻腔檢查 2、鼻咽部檢查 3、實驗室檢查:血常規,凝血功能,
全身情況。 心理-社會狀況 病人和家屬的情緒和心理 瞭解其對疾病的認知和期望
三、治療要點
鼻出血屬於急診。大量出血者常情緒緊 張和恐懼,應給予安慰,使之鎮靜。採 取局部治療與全身治療相結合的方法。
3、監測生命體征,觀察鼻腔、口咽滲血情況及填 塞紗條和後鼻孔紗球有無鬆動、脫落。
4、鼻腔填塞可致血氧分壓降低和二氧化碳分壓升 高,老年及體型肥胖者注意監測血氧飽和度,並 根據情況給予吸氧。
5、創造安靜環境,可用冷水袋或濕毛巾敷前額, 以減輕病人的頭痛症狀。
六、護理措施
6、協助病人漱口或行口腔護理,配合超聲霧化吸 入,以保持口腔清潔濕潤。
鼻出血病人的護理
鼻出血(Epistaxis)
鼻科常見的臨床症狀 之一,可單純由鼻腔、 鼻竇疾病引起,也可 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 但以前者多見。
一、病因
局部原因
1、外傷 a、鼻骨、鼻竇骨折及鼻竇氣壓驟變等損失局部血管或粘膜, b、挖鼻、用力擤鼻、鼻腔異物 c、鼻、鼻竇手術或經鼻插管
2、炎症 鼻腔鼻竇炎症 3、鼻中隔病變 鼻中隔偏曲,糜爛,潰瘍,穿孔。 4、鼻及鼻咽部腫瘤 惡性腫瘤早期少量反復出血, 晚期侵犯大血管可致大出血
三、治療要點
(一)局部治療 1、簡易止血方法 出血量少,出血部位明確者
创伤性鼻出血护理

目录 I. 病因和症状 II. 急救措施 III. 专业处理 IV. 预防与护理 V. 注意事项
I. 病因和症 状
I. 病因和症状
病因:包括鼻子受伤、鼻部手术、 鼻腔干燥等因素 症状:鼻子出血、流血不止、鼻塞 等
II. 急救措 施
II. 急救措施
保持冷静:停止活动,保持坐 姿或前倾姿势
压迫鼻腔:用拇指和食指轻轻 压住鼻翼,使鼻子闭合
II. 急救措施
冷敷:在鼻根部位冰敷15分钟 ,有助于止血 预防感染:鼻腔清洗并使用抗 菌药膏
III. 专业处 理
III. 专业处理
鼻鼾注射:输液引导,有效止 血
浸渍海绵或药棉:鼻腔内置入 湿润药物,促进止血
III. 专业处理
封堵鼻腔:使用明胶带或特定器械 封堵鼻腔 手术处理:严重鼻出血需手术治疗
IV. 预防与 护理
IV. 预防与护理
避免过度清洁鼻腔:避免频繁 鼻腔冲洗及鼻子揉捏
保持鼻腔湿润:用生理盐水清 洗鼻腔,使用润滑剂
IV. 预防与护理
避免干燥环境:保持手捂着鼻子
V. 注意事项
V. 注意事项
如果长时间出血不止,需及时 就医
鸦片类药物和抗凝药物可能加 重鼻出血
V. 注意事项
对于有鼻出血病史的人,要注意个 人卫生 饮食宜清淡,不宜食用刺激性食物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鼻出血的护理1

鼻出血的护理
1.基础护理
(1)体位患者取坐位,头稍前倾,张口呼吸。
休克患者取中凹卧位
(2)饮食给予易消化、富营养的半流质饮食,鼻腔填塞后吞咽受影响,可给予流质饮食
(3)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保持大便通畅
2.止血护理
(1)简易止血法:接诊患者后,用含1%麻黄碱或0.1%肾上腺素的棉片放入出血侧鼻腔,使血管收缩而止血。
同时,冷敷鼻部、前额或颈部。
嘱患者用拇指和食指捏紧两侧鼻翼10-15分钟,简便有效。
(2)协助医生止血:为医生准备1%麻黄碱或0.1%肾上腺素溶液;无菌棉片、纱条、止血纱球、敷料;消毒弯盘、枪状镊、鼻窥等。
安置好患者体位,配合医生进行止血。
(3)鼻腔填塞后的护理:①嘱患者将口中分泌物轻轻吐出,切勿咽下,以便了解是否继续出血。
②预防患者打喷嚏,以免填塞物松动或脱出引起出血。
③鼻腔填塞物取出后嘱患者勿用力掀鼻,防止再次出血。
④保持口腔清洁,
每日给予含漱1-2次。
3.病情观察
(1)首先是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重点是测血压、脉搏。
注意面色、神志、尿量的变化,发现休克先兆,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2)初步检查鼻腔,判断出血部位。
给患者一个弯盘接流出的血,观察出血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出血病人的护理鼻出血是鼻科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可由鼻腔、鼻窦或者邻近结构疾病引起,也可由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但以前者多见。
引起鼻衄的原因很多,可因鼻腔本身疾病引起,也可因鼻腔周围或全身性疾病诱发。
1.局部原因(1)鼻部损伤①机械性创伤如车祸、跌伤、拳击伤及挖鼻等,是引起鼻衄常见的原因。
②气压性损伤在高空飞行、潜水过程中,如果鼻窦内外的气压差突然变化过大,会使鼻腔鼻窦内黏膜血管扩张破裂出血。
③放疗性损伤头颈部放疗期间及放疗后,鼻黏膜发生充血水肿,或上皮脱落,也可出现鼻衄。
(2)鼻中隔偏曲多发生在骨嵴或骨棘(矩状突)附近或鼻中隔偏曲的凸面,该处黏膜较薄,空气气流的流向在此处发生改变,故黏膜变得干燥,以致血管破裂出血。
存在鼻中隔穿孔的患者,由于穿孔边缘的黏膜干燥、糜烂及干痴脱落,可引起反复鼻衄。
(3)鼻部炎症①鼻部非特异性炎症急性鼻鼻窦炎、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等易引起鼻衄,出血量一般不多。
②鼻部特异性感染结核、狼疮、梅毒、麻风和白喉等特异性感染,因有黏膜糜烂、溃疡、肉芽、鼻中隔穿孔可引起鼻衄。
(4)鼻腔、鼻窦及鼻咽部肿瘤其中最易发生鼻衄者为鼻中隔血管瘤、鼻咽纤维血管瘤、出血性鼻息肉和鼻腔鼻窦恶性肿瘤。
少量鼻出血或涕中带血是恶性肿瘤的早期主要症状之一。
(5)鼻腔异物常见于儿童,多为单侧鼻腔出血,因鼻腔异物长期存留于鼻腔内,可致鼻腔黏膜糜烂出血。
动物性鼻腔异物,如水蛭等,可引起反复大量鼻出血。
2.全身原因( 1)出血性疾病及血液病①血管壁结构和功能缺陷性疾病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维生素C 缺乏症、过敏性紫癜、药物性血管性紫癜、感染性血管性紫癜、血管性假血友病等。
②血小板数量或机能障碍性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各种原因引起的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等。
③凝血因子障碍性疾病如各型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症等。
④血液的自身抗凝作用过强如抗凝剂使用不当、血循环中存在抗纤维蛋白原等抗凝物质,或纤维蛋白溶解过度或加快,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
( 2)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如上感、流感、出血热、猩红热、疟疾、麻疹及伤寒等。
多因高热、血管发生中毒性损害,鼻黏膜充血、肿胀及干燥,以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
一般情况下出血量较少,多发生于发热期,且出血部位多位于鼻腔前部。
( 3)心血管系统疾病①高血压和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中老年人鼻出血的重要原因,血管硬化是其病理基础。
血压增高,特别是在便秘、用力过猛或情绪激动时,可使鼻血管破裂,造成鼻出血。
另外,打喷嚏、用力咳嗽、猛力的经鼻呼吸或鼻腔按摩,也是鼻出血反复和难以控制的因素。
②静脉压增高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颈部或纵隔占位性病变等疾病,可致上腔静脉高压,这些患者的鼻腔及鼻咽静脉常怒张淤血,当患者剧烈咳嗽或其他诱因,血管则可破裂出血,出血部位多位于后鼻孔处的鼻咽静脉从分布区。
(4)其他全身性疾病妊娠、绝经前期、绝经期均可引起鼻衄,可能与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有关。
严重肝病患者可因肝脏合成凝血因子障碍引起鼻衄。
尿毒症也可引起鼻衄。
鼻衄可以是风湿热的早期表现之一。
3.临床表现鼻衄由于原因不同其表现各异,多数鼻腔出血为单侧,亦可为双侧;可间歇反复出血,亦可呈持续性出血。
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涕中带血、数滴或数毫升,重者可达几十毫升甚至数百毫升以上,导致失血性休克。
反复出血可引发贫血。
少数少量出血可自止或自行压迫后停止。
出血部位多数发生于鼻中隔前下部的易出血区,有时可见喷射性或搏动性小动脉出血,少年儿童、青年人鼻衄多发生于此区。
中老年人的鼻腔出血,常常与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有关,出血部位多见于鼻腔后部,位于下鼻甲后端附近的鼻咽静脉丛及鼻中隔后部的动脉。
此部位出血一般较为凶猛,不易止血,出血常迅速流入咽部,从口中吐出。
局部疾患引起的鼻衄多发生于一侧鼻腔,而全身疾病引起者,可能两侧鼻腔交替或同时出血。
4.检查前鼻镜、鼻内镜及/或 CT、 MRI 检查、血常规检查,根据需要检查凝血功能。
( 1)详细询问病史及出血情况,确认出血源于鼻腔或相邻组织,排除咯血和呕血。
( 2)确定出血部位,结合前鼻镜、鼻内镜及/ 或 CT、 MRI 检查,判断出现部位。
( 3)血常规检查,对于出血量较大及怀疑为血液病的病人必不可少。
对应用抗凝药物及怀疑凝血功能异常的病人,需要检查出凝血功能。
(4)估计出血量,评估患者当前循环系统状况,有无出血性休克,必要时尚须与相关科室会诊。
根据每次出血情况及发作次数、患者的血压、脉搏、一般情况及实验室检查来综合判断出血量。
失血量达500ml 时,可出现头昏、口渴、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失血量达500~ 1000ml 时可出现出汗、血压下降、脉速而无力;若收缩压低于80mmHg ,则提示血容量已损失约1/4。
( 5)排查全身性疾患。
5.鉴别诊断(1)咯血为喉、气管、支气管及肺部出血后,血液经口腔咯出,常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肺脓肿及心脏病导致的肺淤血等。
可根据患者既往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鉴别。
(2)呕血呕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表现之一,当大量呕血时,血液可从口腔及鼻腔涌出,常常伴有消化道疾病的其他症状,全身查体可有阳性体征,可予以鉴别。
6.治疗鼻衄属于急症,治疗时应首先维持生命体征,尽可能迅速止血,并对因治疗。
(1)一般处理首先对紧张、恐惧的患者和家属进行安慰,使之镇静,以免患者因精神因素引起血压升高,使出血加剧,并及时测血压、脉搏,必要时予以补液,维持生命体征平稳。
如患者已休克,则应先针对休克进行急救。
询问病史时,要询问以下情况:哪一侧鼻腔出血或哪一侧鼻腔先出血,出血的速度和出血量,过去有无反复鼻腔出血,此次出血有无诱因,有无其他伴随症状等。
( 2)寻找出血点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鼻腔局部和全身检查。
检查鼻腔时清除鼻腔内凝血块,应用1%麻黄素及地卡因充分收缩并麻醉鼻黏膜,尽可能找到出血部位,以便准确止血。
如有条件,最好是在鼻内镜下寻找出血点,并实施止血治疗。
(3)鼻腔止血方法根据出血的轻重缓急、出血部位、出血量及病因,选择不同的止血方法。
1)指压法患者可用手指捏紧双侧鼻翼或将出血侧鼻翼压向鼻中隔10~ 15 分钟,也可用手指横行按压上唇部位,同时冷敷前额和后颈部。
此方法适用于出血少量且出血在鼻腔前部的患者,患者在家中发生鼻出血可采取此方法。
2)局部止血药物适用于较轻的鼻腔前段出血,此方法简单易行,患者痛苦较小。
对于出血区域,可应用棉片浸以1% 麻黄素、 1‰肾上腺素、 3%过氧化氢溶液或凝血酶,紧塞鼻腔数分钟至数小时,可达到止血的目的。
3)烧灼法常用的有化学药物烧灼和物理烧灼(包括电烧灼、激光烧灼和微波烧灼等)。
位于鼻中隔前下方的出血,在充分收缩和麻醉鼻黏膜后,出血部位明确可见,可用卷棉子蘸少许30~ 50%硝酸银或30%三氯醋酸烧灼出血点,压在出血点处片刻直至局部形成白膜。
4)前鼻孔填塞术前鼻活动性出血剧烈或出血部位不明确时可应用。
凡士林油纱条前鼻孔填塞术是传统的止血方法,多数鼻出血患者填塞后可止血,少数患者需行反复填塞或进一步行后鼻孔填塞术。
凡士林油纱条填塞时可从鼻腔顶部由上向下折叠逐层填紧,也可由鼻底向鼻腔顶部填塞,填塞时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力度,切忌将纱条全部堆在前鼻孔处。
填塞完毕后,应检查是否仍有血经后鼻孔流入口咽。
视情况决定鼻腔填塞物取出时间,对于出血剧烈或有血液病的患者应适当延长填塞时间,在填塞过程中应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以防鼻腔鼻窦并发感染。
凡士林油纱条前鼻孔填塞术目前广泛应用于鼻出血治疗,但患者痛苦较大,易复发,目前有许多改良的方法,如:①止血套填塞术将涂有油剂或软膏的指套置入鼻腔,然后用纱条做套内填塞,此方法在填入及取出纱条时痛苦较小。
②气囊或水囊压迫止血法用橡皮膜制成各种形状的止血气囊,置于鼻腔出血部位,套内充气或充水压迫止血。
③另外可选用其他的填塞止血材料如膨胀海绵、藻酸钙纤维等,适用于鼻黏膜弥漫、较小量的出血,具有止血效果好、痛苦小的优点。
5)后鼻孔填塞术前鼻孔填塞后出血仍不止,向后流入咽部或从对侧鼻腔涌出,应选择后鼻孔填塞术。
①经典的后鼻孔填塞术将一根细的导尿管从出血侧鼻底放入口咽并拉出口腔,将后鼻栓塞球的丝线系在导尿管尖端,一手将后鼻栓塞球送入口腔,另一手逐渐拉动导尿管使后鼻栓塞球进入后鼻孔,然后进行油纱条前鼻填塞,再将丝线系在一个纱布卷上,并固定在患者的前鼻孔。
后鼻孔填塞的操作较复杂,患者痛苦较大,一般需留院观察,并给予足量抗生素预防感染,每日需检查软腭及前鼻孔处有无红肿,并观察患者的呼吸及进食情况,一般可填塞3~ 7 天。
②气囊或水囊填塞法用带通气管的气囊作后鼻孔填塞,不仅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且能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大多学者认为Foley管的应用使后鼻孔栓塞简单可行,在急症处理中有明显的优势。
患者可取任何体位,操作简便,止血迅速,患者身体损害小,治疗效果好,气囊压力大小可由注入液体控制,可随意调节 ,对鼻黏膜刺激小,损伤轻 ,而且容易掌握应用。
6)经鼻内镜止血法随着耳鼻喉器械的进步,近年来鼻内镜下探查出血部位并行电凝止血的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其有效率可达90%以上,优点在于对鼻腔各部,尤其是前鼻镜不易观察的上部、后部及鼻咽部等深在、狭窄区域明视下止血,准确可靠,相对于凡士林油纱条填塞,极大地减少了对鼻黏膜的损伤,患者痛苦小。
止血后不需特殊护理,可不需住院治疗,并发症少。
缺点是费用较高。
7)动脉栓塞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严重鼻出血的诊治提供了帮助,通过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 )技术,可对出血部位定位并对该部位的血管进行栓塞治疗。
其方法是经股动脉穿刺置入导管,选择性地置于动脉主干,行造影并观察颈外动脉分支,在确定出血的血管分支后,自导管内注入栓塞剂即可止血。
动脉栓塞可应用于:难以控制的原发性鼻出血、外伤性鼻出血、颈内动脉-海绵窦瘘、颈内动脉破裂及鼻咽纤维血管瘤出血等。
该方法可直接显示出血部位和原因,止血效果迅速、见效快,缩短了治疗时间。
在出血量大的危急情况下,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栓塞术是一种有效的抢救措施。
但动脉栓塞治疗鼻出血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条件,技术要求较高,患者的花费也较大。
对于过敏体质、严重动脉粥样硬化、肝肾功能不全者为禁忌,因此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8)血管结扎术目前一般应用较少,多应用于严重鼻出血、经上述各种治疗方法仍不能止血者。
在结扎前,应先尽量正确判断出血的来源,再决定结扎哪一根动脉。
一般鼻腔上部的出血可行筛前动脉结扎术;鼻腔后下部出血者应行上颌动脉或颈外动脉结扎术。
9)鼻中隔手术鼻中隔黏膜划痕术,适用于鼻中隔前下部小血管扩张引起的反复鼻出血。
在局部麻醉下,将鼻中隔黏膜划痕以破坏扩张的小血管网,达到防止反复鼻出血的效果。
也可采用激光、射频等方法破坏扩张的小血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