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起三落”铸就中将传奇一生

“三起三落”铸就中将传奇一生
“三起三落”铸就中将传奇一生

“三起三落”铸就中将传奇一生
作者 :  冯喆鲍沈平

沈阳军区原副司令员刘转连戎马一生,身经百战,屡建功勋。曾任红军“模范师”师长、三五九旅旅长、军长、旅大警备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革命战争年代,他以其智其勇创造出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军战史上记载着他叱咤风云的辉煌。然而,世上没有常胜将军,刘转连有过关斩将的荣耀,也有走“麦城”的低谷,正如路有高低不平,月有阴晴圆缺――

新婚之妻遭调戏“模范师长”诉冤屈

刘转连,原名叫刘昌发,1912年9月11日出牛在湖南省茶陵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石陂村。1926年秋,中国大革命的浪潮席卷湘赣大地,只有十几岁的刘转连积极参加识字夜校,还加入了由农会组织的童子团,初步受到了革命斗争的熏陶和锻炼。不久,刘转连参加了红军,在红六军团先后任排长、连长、营长、闭长、师长。在长征期间,朱德总司令命名的“模范师”师长的刘转连,率领全师作为军团的开路先锋,血战甘溪,抢路突围;围城打援,忠堡奏捷;强渡澧水、沅江;将军山设伏歼敌;甘孜受命,攻克两当,一路过关斩将,打了一个义一个胜仗妙仗。陈伯钧军团长称赞这支部队“是好样的,不愧是模范师”。刘伯承总参谋长称赞他们这种以少胜多、顽强坚决的战斗精神值得发扬。
1937年7月,日军全面侵略中国,全民抗战爆发。8月,根据国共两党谈判协定,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此时,由任弼时、肖克、王震等率领的红六军团改编为第一二○师三五九旅(下辖七一七、七一八两个团)。时任红六军团“模范师”师长的刘转连,被任命为八路军第一二○师三五九旅七一七团团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团长的刘转连,带领全团在三井镇重创日军,歼敌300多人;四十里峪机巧设伏,全歼日军田原大队(310人),烧毁敌军车38辆;在五台山的上下细腰间与日军狭路相逢,勇猛出击,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一举歼灭日军700余人。
1941年春,三五九旅奉命开进了南泥湾,一边保卫延安的南大门,一边从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以粉碎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与经济封锁。部队开进南泥湾初期,刘转连却没有随部队去南泥湾,应他本人请求于1941年1月,进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
刘转连要求离开战斗部队,去党校学习,其主要原由是碰到了一件极不顺心的事,使他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原来,刘转连作为一团之长带领部队在前线与日军拚杀的时候,他新婚不久的妻子邸某,在驻地却意想不到地被人调戏,而且此人还是刘所在部队的领导。刘转连从前线回来,听妻子哭诉事情经过后,大为光火,他到当事人当面对质,与其大吵了一架。此事闹到王震旅长那里,这位纵横疆场威震敌胆的勇猛战将,在处理这件事上却粗了心,“各打五十大板”不说,最后又以组织名义认定为:地主子女出身的刘妻勾引党的干部,破坏干部团结。如此定性这个问题,刘转连不能接受。之后,在一次从旅部开完会返回团队途中,他向团政委打了个招呼,便到所属部队巡视工作,顺道去了妻子工作的清涧小住了两日。此事,被那位与他有“矛盾”的上级抓了个把柄,将“私自离队,擅离职守”等过失凑起来,竟给了刘转连一个“撤职”处分。

刘转连万万没有想到会这样,他不能接受这样的结论,便按组织程序向上级机关申诉。期间,经上级有关领导批准,受撤职处分的刘转连,于1940年9月到延安治病,做了一次“取弹片”手术。接着又休养了两个月,之后就去了中央党校学习。
刘转连的申诉,引起中央军委领导的重视,军委责成总政治部有关部门认真调查处理此事。总政组织部副部长胡耀邦亲自过问,并专门派人详细调查了解这件事。经调查确认,第三五九旅党务委员会于1940年8月8日对刘转连处分决定是不妥当的。处分以“未经首长与政治机关的审查和批准竟与条件不够的地主女子结婚”、“不尊重党的组织与纪律”、“擅离职守,违反军纪”等为理由,均与事实不符。八路军总政治部党务委员会于1941年2月8日作出决定,纠正了三五九旅党务委员会对刘转连所作的错误处理,取消了对刘的处分。
在此期间,国民党军2万多人进犯富县地区。在陕北三边(定边、靖边、安边)保卫战中,刘转连所在的七一七团英

勇作战,威震敌胆,曾创下“一个班打垮顽军一个营”的战斗奇迹。毛泽东主席亲切接见了全团官兵,热情赞扬道:“你们到东边,东边安全;你们到西边,西边安全。你们是一支能打仗会生产的部队,敌人不来就生产,敌人来了拿起枪杆去战斗”(见《楠泥湾革命纪念锄展览资料)。后来,毛主席亲自对三五九旅王震等领导讲了搞好团结的问题,并说:“三五九旅的团结搞不好,由你王震负责。”
1942年春,刘转连在中共党校学习尚未结业就被调回到三五九旅,升任旅参谋长。他直接由延安去南泥湾,参加并指挥了著名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

冲锋在前却降职不气不馁立战功

1945年6月,以三五九旅等部队组成的八路军南下二支队在司令员刘转连、政治委员晏福生率领下,离开延安,南下抗日。部队就要出发了,告别延安,告别党中央,告别南泥湾这片火热的土地,刘转连的心情激动不已,他很想再见见毛主席,亲聆主席的教诲和指示。这个愿望很快实现了,毛主席亲切约见了他和苏进副旅长。谈话中,主席讲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前景、国际国内形势以及组织南下部队抗日的重大意义,对三五九旅的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强调了部队南下应注意的战略战术问题、政策问题、团结问题等等。毛泽东满面春风,侃侃而谈。不知不觉谈了一上午,毛主席还兴致勃勃地和他共进了午餐。在党中央、毛主席的亲自部署下,这支英雄的部队,横穿晋西北,翻越吕梁山,边打边走,渡过汾河,跨越黄河,很快进入河南省地界。
9月中旬,他们欣闻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的消息。此时,正在南下途中的刘转连接到上级命令,要他们停止南下,立即北上,向东北挺进。刘转连率部辗转穿行于敌伪的夹缝里,人不卸甲,马不停蹄,连续行军近2个月,于初冬季节抵达沈阳,部队恢复三五九旅番号,刘转连任三五九旅旅长,部队扩充到7000多人。三五九直打到黑龙江,从南满、东满打到北满,一路势如破竹,1946年4月解放哈尔滨。之后,又相继解放了安东(今黑龙江省密山市)、虎林、宝清、林口、鸡西、富锦、勃利等北满十几个县。三五九旅部队所到之处,敌匪无不闻风丧胆,望风而逃。他们和兄弟部队一道,将号称“四大旗杆”的谢文东、李华堂、张雨新和孙荣久等土匪头子一一擒获或击毙。
1947年1月,三五九旅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一师,刘转连任独一师师长。独立第一师自始至终参加了三下江南的战役行动,打了不少漂亮仗,但是,在苇子沟战斗中却没有打好。刘转连这位身经百战的勇将,这一次却走了“麦城”。
1947年春,刘转连奉命率独一师部队过松花江,向德惠方向前进,准备攻打从德惠出来增援靠山屯的敌人,以保证五师攻打靠山屯的战斗。他们拂晓渡过松花江,在向德惠开进途中,于当日下午接到命令,要他们立即调头向西,于次日拂晓前到达指定地点靠山屯西北集结待命。于是,独立一师部队就前锋变后卫,后卫改前锋,又由东向西挺进。当晚,靠山屯守敌被歼。第二天拂晓,刘转连率先头部队赶到靠山屯指定地点,后面大部队和电台还没有赶到,就由打靠山屯的五师转来东总的电报,命令独立一师立即南下截击由农安出来增援靠山屯回窜的敌人。刘转连和李信副政委没等后继部队赶到,便立即出发,带领一个营的先头部队,急行军一天多,赶在回窜之敌的前锋部队之前。由于他们只有1个营,主力部队在后面还没上来,而敌人是一个师(八十七师)。他们虽然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消灭了一部分敌人,敌人主力部队却利用夜暗由向东改为向南跑掉了。
到了嘴边的食物没有吃上,眼看敌人一个师从眼皮底下溜掉,据说林彪当时气愤之极,怒道:“师长应该枪毙!”然而,刘转连也有说不出的委屈,他带着先头部队一个营上去了,别的师领导带着师主力在后面支锅造饭,躲避敌机,致使师主力姗姗来迟而失掉战机。但这话他怎么能讲出口啊,无论如何,未能完成阻歼任务,作为师长的刘转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受到了严厉的批评,由独立一师师长降职为独立三师副师长。本来,由红六军团改编的三五九旅到东北后,扩编时至少应该考虑扩为一个纵队(军级单位),而实际上只改编成一个师。八路军的一个旅,是红军队伍压缩后的大旅,当年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林彪到东北后不成了“东总”司令员吗。据刘转连后来在广州休息时向家人回忆,在部队发展问题上,林彪是有亲有疏的,在东北时,三五九旅部队发展受到限制,可能与此有

张爱玲的传奇人生和传奇作品

张爱玲的传奇人生和传奇作品 秦安县位峰初级中学刘弘 〔内容摘要〕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传奇作家,她的才情、她的天份,都是一个不可仿造的奇迹。她的人生如同一团谜、一片雾;她的作品如同废墟上怒放的一丛罂粟花。她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横空出世,誉颂八方,又在短短的几年后零落孤旅,大隐于世。本文从她显赫而缤纷的身世,绚烂而迷离的童年,摩登而梦魇的婚恋,沧桑而零落的人生,传奇而悲凉的作品几个方面进行粗浅的透视和解析,以管窥豹。 张爱玲,无论是生命现象还是传奇现象,都如同一场梦魇,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璀璨、留下辉煌、留下奇迹、也留下悲凉。 〔关键词〕张爱玲传奇人生传奇作品 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曾经有一位红极一时的女才子,几乎在一夜之间,横空出世,成为当时文坛上最为夺目的新星。这颗耀眼的新星,虽然璀璨于瞬间,流星般一闪即逝,但那一瞬间的灿烂辉煌,却给群星灿烂的现代文坛留下了美丽而传奇般的身影。她就是现代女作家张爱玲,一个写过奇迹般作品的骄女,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丽人,她的代表作《传奇》、《流言》等,魅力无穷,欣赏者把它们与《红楼梦》、与英国作家毛姆的作品相提并论;而反对者,则因她的一段私情而不以为然,但都承认她的才情,她的天份,是不可仿造的一个奇迹;当她独自在美国隐士般谢世后,人们悲叹一个“王朝”的结束…… 张爱玲,这个传奇女性的名字,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用刀刻过的名字,任凭岁月流逝,时代变迁,这个名字都将伴随她奇丽而精美的佳作,流传永远,并愈来愈在岁月中流露出她丰厚而又瑰丽的艺术魅力。她如同一团谜,一片雾,一段生发于现代中国的人间传奇。读张爱玲,读她的生命之旅,灵魂独唱,能触摸到她生命的律动;读她的《传奇》,能领略一抹异彩而又瑰丽的晚霞、一曲悠长而又清绝的骊歌、一段朦胧而又神奇的梦魇…… 一、显赫而缤纷的身世 - 1 -

莎士比亚作文素材

莎士比亚作文素材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以及欧洲最重要的作家。 他出生于英格兰中部斯特拉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 少年时代曾在当地文法学校接受基础教育,学习拉丁文、哲学和历史等,接触过古罗马剧作家的作品。 后因家道中落,辍学谋生。 莎士比亚幼年时,常有著名剧团来乡间巡回演出,培养了他对戏剧的爱好。 1585年前后,他离开家乡去伦敦,先在剧院打杂,后来当上一名演员,进而改编和编写剧本。 莎士比亚除了参加演出和编剧,还广泛接触社会,常常随剧团出入宫廷或来到乡间。 这些经历扩大了他的视野,为他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1590年到1600年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早期,又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 这一时期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和艺术风格渐渐形成。 当时的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鼎盛时期,王权稳固统一,经济繁荣。 莎士比亚对在现实社会中实现人文主义理想充满信心,作品洋溢着乐观明朗的色彩。

这一时期,他写的历史剧包括《理查三世》(1592)、《亨利四世》(上下集)(1597—1598)和《亨利五世》(1599)等9部。 剧本的基本主题是拥护中央王权,谴责封建暴君和歌颂开明君主。 比如,《亨利四世》展现的是国内局势动荡的画面,贵族们联合起来反叛国王,但叛乱最终被平息;王太子早先生活放荡,后来认识错误,在平定内乱中立下战功。 剧作中,历史事实和艺术虚构达到高度统一。 人物形象中以福斯塔夫最为生动,此人自私、懒惰、畏缩,却又机警、灵巧、乐观,令人忍俊不禁。 这一时期创作的喜剧包括诗意盎然的《仲夏夜之梦》(1596)、扬善惩恶的《威尼斯商人》(1597)、反映市民生活风俗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1598)、宣扬贞洁爱情的《无事生非》(1599)和歌颂爱情又探讨人性的《第十二夜》(1600)等10部。 这些剧本基本主题是爱情、婚姻和友谊,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表现了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生活理想。 与此同时,他还写了《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等悲剧3部,作品虽然有哀怨的一面,但是基本精神与喜剧同。 莎士比亚还写有长诗《维纳斯和阿多尼斯》(1592—1593)、《鲁克丽丝受辱记》(1593—1594)和154首十四行诗。 17世纪初,伊丽莎白女王与詹姆士一世政权交替,英国社会矛盾

张爱玲的《传奇》与“张爱玲热”答疑

爱玲的《传奇》与“爱玲热”答疑 问:关于爱玲的生平主要应掌握什么? 答:可以重点掌握以下6个方面: (1)关于她的家庭。她生于,原名英。祖父佩纶是清末的著名大臣,祖母是鸿章之女。父亲属于遗少型的少爷,母亲是新式女性。3岁时随父母生活在天津,并开始爬在母亲床上跟着母亲背诵唐诗。父亲娶姨太太后,母亲与姑姑一起出洋。后因姨太太打父亲,被族人赶走。 (2)关于她的少年时代。她1926年(6岁)入私塾,在读诗背经的同时,开始写小说,第一部小说写一个家庭悲剧,第二部小说是关于一个女郎失恋自杀的故事,还写过一篇类似乌托邦的小说,名为《快乐村》。1927年(7岁)随家回到,不久,母亲回国。跟着母亲学画画、钢琴和英文。她自己曾大言不惭地说:“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九岁时,我踌躇着不知道应当选择音乐或美术作我终身的事业。看了一描写穷困的画家的影片后,我哭了一场,决定做一个钢琴家,在富丽堂皇的音乐厅里演奏。”(后来,爱玲笔下的女人都是怕穷的,为了不过穷日子,在当时女性无路可走的情况下,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婚姻作为自己的奋斗方式和目标。)1929年(9岁)入小学,报名时母亲一时踌躇,觉得“英”不够响亮,“胡乱译两个字”,取名“爱玲”。后来,她在《必也正名乎》一文中说:“我自己有一个恶俗不堪的名字,明知其俗而不打算换一个……”其原因就在于对母亲送她上学的珍贵回忆。跟着母亲读老舍发表在《小说月报》上的《二马》,并从此喜欢上老舍的小说。后父母协议离婚,父亲再娶,母亲再次出洋。父亲和后母都吸鸦片,家里总是云雾弥漫。1931年(11岁)秋,入圣玛利亚女子中学,住校,很少回家。时有习作(包括中文和英文)刊载于学校的校刊《凤藻》上,并不时有读书评论等文章见于校外的《国光》等报刊杂志。1934年(14岁)曾以现代社会为背景写过小说《摩登红楼梦》。1937年(17岁)夏天毕业,母亲再次回国。向父亲提出留要求,遭拒绝,后母借此冲爱玲冲突,父亲发威将爱玲禁闭在家中,病在床上几乎丧命,姑姑来劝也被打伤。后逃到母亲家中,不久弟弟也跟着逃出,被母亲劝回。1938年(18岁)考取英国伦敦大学,因战事未能前往。 (3)关于她的初露头角。1939年(19岁)秋,改入大学文学系,不久,在《西风》月刊上发表她的处女作《天才梦》(散文)。1942年(22岁),因太平洋战争爆发,大学停办,未能毕业,与终生好友炎樱同船返回。后报考圣约翰大学,却因“国文不及格”而未被录取。于是,开始为《泰吾士报》和《20世纪》等英文杂志撰稿。 (4)关于她的一鸣惊人。1943年(23岁,与禺10年前“一鸣惊人”时同岁),开始在《紫罗兰》、《万象》、《杂志》、《天地》、《古今》等各种类型的刊物上大量发表小说和散文。1943-1944年,是爱玲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年份。1943年,她在周瘦娟主编的《紫罗兰》上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后,一发而不可收,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她创作和发表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小说和散文,包括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1943年4月)、《沉香屑:第二炉香》(1943年5月)、《茉莉香片》(1943年6月)、《心经》(1943年7月)、《封锁》(1943年8月)、《倾城之恋》(1943年9月)《金锁记》(1943年10月)、《琉璃瓦》(1943年10月)、《年青的时候》(1944年1月)、《花凋》(1944年2月)、《鸿鸾禧》(1944年5月)、《红玫瑰与白玫瑰》(1944年6月)、《桂花蒸阿小悲秋》(1944年9月)、《等》(1944年11月),以及散文《到底是人》、《洋人看京戏及其他》、《更衣记》、《公寓生活记趣》、《烬余录》、《谈女人》、《论写作》、《有女同车》、《自己的文章》、《私语》、《谈画》、《谈音乐》等。1944年5

莎士比亚经典语录大全(100句)

莎士比亚经典语录大全 1、正的爱情是不能用言语表达的,行为才是忠心的最好说明。 2、有些人对你恭维不离口,可全都不是患难朋友 3、因为她生得美丽,所以被男人追求;因为她是女人,所以被男人俘获。 4、时间是审查一切罪犯的最老练的法官。 5、不太热烈的爱情才会维持久远。 6、对众人一视同仁,对少数人推心置腹,对任何人不要亏负。 7、青春是一个短暂的美梦,当你醒来时,它早已消失无踪。 8、女人是用耳朵恋爱的,而男人如果会产生爱情的话,却是用眼睛来恋爱。 9、笨蛋自以为聪明,聪明人才知道自己是笨蛋。 10、人生就像是一匹用善恶的丝线交错成的布;我们的善行必须受我们过去过失的鞭挞,才不会过分趾高气扬;我们的罪恶又赖我们的善行把它们掩盖,才不会完全绝望。 11、在争论中,正义和真理也不一定永远能得到公平的裁判,黑了良心的人要招揽一些同样黑了良心的恶棍作您的反面证人。 12、如果做好心理准备,一切准备都已经完成。 13、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过这一生,就太长了。 14、谈一场恋爱,学会了忍耐,总有些意外,会让人受伤害。 15、人世间的煊赫光荣,往往产生在罪恶之中,为了身外的浮名,牺牲自己的良心。 16、当我们还买不起幸福的时候,我们绝不应该走得离橱窗太近,盯着幸福出神。 17、没有什么事是好的或坏的,但思想却使其中有所不同。 18、赞美倘从被赞美自己的嘴里发出,是会减去赞美的价值的;从敌人嘴里发出的赞美才是真正的光荣。 19、适当的悲哀可以表示感情的深切,过度的伤心却可以证明智慧的欠缺。 人物资料 威廉·莎士比亚(英语:William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清末民初鲁迅在〈摩罗诗力说〉(1908年2月)

传奇 张爱玲人物传记

中国传媒大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编码091033 课程名称基础写作 题目传奇——张爱玲人物传记 学生姓名海楠 学号201209113014 班级12级汉语言文学 学生所属学院文学院 任课教师刘洪妹 教师所属学院文学院 成绩

传奇 ———张爱玲人物传记她在地毯上躺下来,闭上眼,觉得自己好像整个人躺在海面上,那漂浮的云里写着她的寒香冷艳,而温柔的浪托着她的冰清玉洁。她累了,要睡着了。天光在她脸上移动,而姑姑公寓的电梯咕咚一响,她骤然惊醒,睁着眼,谁来了?她没换好衣服,要躲起来。她看见小时候的自己躲进母亲那一口大箱子,藏在里面。一声温柔的呼唤飘来,是母亲的声音:“小瑛!”看到母亲盈盈的笑脸,她在这一刻觉得自己忽然变得好小、好小,还是那个八岁时捧着《红楼梦》痴读、等待母亲回国的小瑛,她对着半空里轻轻说:妈妈,我来了。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的尸体在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被发现,她死得相当安静,仿佛只是睡着了。这是一个安详的世界,太阳灯还开着,电视机却是关着的。张爱玲躺在房间里惟一的一张靠墙的行军床上,头发修剪得很短,手脚自然平放着,神态安详,头朝着门,脸向外,眼和嘴都闭着。她身穿赭红色旗袍——她平生最爱的旗袍,身上没有盖任何东西,身下垫着一张蓝色的毯子。她合上了眼,神态安详,只是出奇地瘦。她走了,走得平静,有尊严..... 张爱玲写道“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虽然一个曾经无限风光的生命以一种凄凉的方式凋零,三十年前的苍凉已经随风而逝,可是,传奇未完。 张爱玲的传奇从她出生的那一刻起便开始谱写,似乎她的降生就是为了给这烦闷的世界增添一抹神秘与期待。张爱玲有显赫的家世,祖父张佩纶原是清末的著名大臣,而她的祖母李菊耦则是慈禧心腹中堂李鸿章之女。但在张爱玲诞生的时候,她的大家庭故事已经像《红楼梦》一样演到了最后一回。父亲是一个封建遗少,性格乖戾暴虐,母亲是曾经出洋留学的新式女子。3岁时张爱玲随父母生活在天津,有一个短暂的幸福童年。受父亲风雅能文的影响,张爱玲从小就会背唐诗,给了她一些古典文学的启蒙,鼓励了她的文学嗜好。同时也受母亲向往西方文化的影响,生活情趣及艺术品味都是西洋化的。不过她的童年是黑暗的,父亲娶姨太太后,母亲不但冲出了家庭的牢笼,而且与姑姑一起出洋留学,剩下她和弟弟在父亲和后娘的监管中成长,还要承受旧家庭的污浊(详见《私语》)。 有一次,张爱玲擅自到生母家住了几天,回来竟遭到继母的责打,然而继母却诬陷张爱玲打她,父亲发疯似地毒打张爱玲,“我觉得我的头偏到这一边,又偏到那一边,无数次,耳朵也震聋了。我坐在地下,躺在地下了,他还揪住我的头发一阵踢”。张爱玲被父亲关在

《莎士比亚全集》导读

《莎士比亚全集》导读 莎士比亚全集 经典名著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他写过37部戏剧,此外还有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他的诗歌代表作有《维纳斯与阿都尼》、《鲁克丽丝受辱记》和《十四行诗》。这些诗歌颂友谊和爱情,诗人把它们看做是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表征,他特别强调心灵的结合、忠诚和谅解这些人文主义理想。诗人歌颂青春和美,以与现实中的丑恶相对照,坚信美好的事物应当永存,并可以借助于文艺而成为不朽。 莎士比亚的戏剧可以分为历史剧、悲剧、喜剧。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具有史诗的宏大规模,虽然讲的是英国过去的历史,却写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社会和当时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代表作有《理查二世》、《亨利四世》、《理查三世》、《亨利六世》等。莎士比亚的悲剧创

作不仅具有深刻的批判性质,而且在当时可能达到的程度上最真实地反映了现实。他创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他们体现着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性格,也反映出作者的理想。代表作有《哈姆莱特》、《李尔王》、《奥瑟罗》、《麦克白》、《罗米欧与朱丽叶》等。 《罗密欧与朱丽叶》讲述的是一对青年一见倾心,但因封建世仇,恋爱受到阻挠,导致二人的死亡。最后,双方家长鉴于世仇铸成的错误,言归于好。这出悲剧反映了人文主义者的爱情理想和封建恶习、封建压迫之间的冲突。诗人以抒情笔调,特别在月夜阳台两个主人公对话一场中,写出了一首赞美青春和爱情的颂歌。诗人多用曰光、月光、星光等代表光明的比喻来形容青春爱情的美,在封建的黑夜放出光明。青年主人公虽然最后都牺牲了,但剧本表明美好的事物和真正的爱情是不朽的,死神是无能为力的,在付出一定代价之后,封建偏见可以被克服。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最主要的悲剧作品之一。哈姆莱特的故事,最早见于12世纪末一部丹麦史。 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德国人文主义中心维登堡大学读书。他的叔父克劳狄斯毒死老哈姆莱特,篡夺了王位,并娶了嫂嫂。哈姆莱特回国以后,父亲的鬼魂告诉他自己致死的原因,他遵照鬼魂嘱咐,决定复仇。同时国王开始怀疑哈姆莱特,在大臣波洛涅斯的建议下,利用大臣在自己的女儿、

世界牛人索罗斯的传奇r一生

世界牛人索罗斯的传奇r一生 牛人索罗斯的传奇一生 现年84岁的著名国际投资大师,因击溃英格兰央行而一战成名的索罗斯,在 月前举行的达沃斯经济论坛晚宴上宣布终极退休。以后他不再管理投资,将全力推动慈善事业。 索罗斯表示, 我之前曾经数次退休,但是这一次是真的了~慈善和管理资产两者不可兼得,未来我将全力推动慈善事业。 索罗斯2011年退还了所有客户资金,并专心打理自己的家族基金。而如今的 决定则宣布把家族基金交由CIO Scott Bessent 负责。 索罗斯因为1992年击溃英格兰央行而一战成名,2013年成功判断日元将大幅 贬值也让他大赚10亿美金。即便在他投资生涯的晚期,他的一些决策依然有相当的影响。2014年身陷囹圄的英国IT外包公司Quindell就因为一份索罗斯基金买 入公司5%股份的研究报告而在本周大涨。实际上,索罗斯的基金仅仅买入 Quindell 1%的股份。 索罗斯曾经这样评价自己:我认为我不是一名商人,我投资别人经营的商业, 因此我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评论家,在某种程度上你们可称我是世界上薪水最高的评论家。 下面,我们来开八这位史上最强对冲基金经理的传奇一生: 婚礼进行时 1983年,53岁的索罗斯和28岁的苏珊在南安普顿举行婚礼。索罗斯迟到,因为打网球忘了时间。牧师程序化地问:“你是否愿意把你的所有和妻子共同分享,”

索罗斯站在那半天没吭声。牧师愣了,新娘绿了,所有人开始嘀咕。索罗斯的私人律师冲过去耳语:“没事,这样的承诺没有法律效率。” 索罗斯点头,婚礼照常进行。 怕看小鸡鸡 索罗斯离死亡最近的一次是他13岁时,他们全家都在躲藏,害怕被纳粹抓住送到集中营处死。他爸把全家人藏在不同的地方,希望家人不会在大搜查时被全灭口。 索罗斯用假身份证躲在他爸爸的一个朋友家,他每次小便都不能让别人看见自己的生殖器,因为犹太人生下来时割阴茎包皮,他害怕暴露自己是犹太人。有一次索罗斯独自外出时撞上了纳粹士兵,他内心极度恐惧,但表面上装得非常镇静,蒙混过关~ 道德让位生存 索罗斯小时候为了填饱肚子,经常会说谎,在动乱时期撒谎骗人是他的求生之道。他说自己在伦敦当学生打工时受了伤,在领到政府伤残补助的情况下,还欺骗当地犹太人协会多领了一份补助。 “为了生存,我不得不撒谎或者骗人。只要没有伤害别人,道德也许要让位于求生。” 自杀活该 索罗斯在纽约长岛南安普顿有一座别墅,他夏天经常去那里度假,离海边走路2分钟。80年代,有一天他的邻居自杀了。 索罗斯说:“他儿子投资失败背了债,他把所有的积蓄都留给儿子还债了,没想到他儿子拿了钱又去投资,结果又失败,债上加债,无路可走了。”

张爱玲传奇读后感

张爱玲传奇读后感 你如一朵开在云端的花,高傲的散发着淡淡的芬芳,高贵地灿烂绽放!你的一生,是脱俗的传奇,张爱玲的《传奇》阅读之后,有何感想? 有人说,她是中国最后一个贵族。 是啊,她自己也坦言,这辈子没为钱发过愁。正面来看,出身贵族血统,姑姑和母亲都留洋于法国和英国,这些,都该是富贵人家的小姐才敢追求的“新女性”生活。 然后呢,他父亲作为一个生活糜烂的落寞乡绅,抽x烟,逛窑子,再后来,她的母亲与她父亲离婚,分别过着各自的生活。父亲后来迎娶了一个妓x,因放荡不羁后被赶出家门,最后,娶了一个一样的烟鬼回家。后母,跟书中的一样,挑拨,侮辱,虐待。幸而母亲回国,她也有机会得到西式的教育。母亲由于独自生活,经济上也不太宽裕,让她选“要么嫁人,把该用来读书的钱用来穿衣打扮,不然,就花钱读书,将来做个自立的女人。”年仅16的她懂得了,要做一个独立的女人,大概首先得忘记自己是女人。她本名张瑛,入学时母亲嫌她的名字太土,故改名为,张爱玲。 若提及张爱玲,不得不提到她生命中与胡兰成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最起码在张爱玲心中是刻骨铭心的。 初见 是曹植与洛水女神的相会: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是贾宝玉初见林黛玉: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今日只做远别重逢? 她,已作出决定。 爱,是砰然心碎。 爱,是命。 也许她是对的,爱情本不该计较值不值,即便眼前的是个文化汉奸,即便他已有家室,即便你已经听闻他风流不羁的闲言碎语。很多人不知,“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见得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以说,唯有轻声问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这段出自张爱玲文中的一段话,本是出自胡兰成之口,我宁愿相信,他是确确实实爱过她的。 定情 姑姑尊重她的决定,新婚之时,张爱玲提笔写道:胡兰成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胡兰成接上写道:愿岁月静好,现实安稳。 她眼中的爱情,和大多数女生所期待的一样。“死生挈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用她喜欢的词语来说,这分爱情,该是苍凉的。曾几何时,他们也曾花前月下,也正因如此,回首之时格外悲怆。 爱,是命。 诀别

莎士比亚简介

莎士比亚简介 1564年4月26日他出生了,默默无闻。1616年4月26日他去世了,举世闻名。在整整52年的生涯中,他为世人留下了37个剧本,一卷14行诗和两部叙事长诗。 他的剧本至今还在世界各地演出。在他生日的那天,每年都有许多国家在上演他的剧本纪念他。马克思称他是“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他就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大师——莎士比亚。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他是莎士比亚的名言,也是他能在艺术天地里自由飞翔,成为一代艺术大师的秘密。 莎士比亚出生在英国中部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福镇,父亲是个商人。4岁时,他的父亲被选为“市政厅首脑”,成了这个拥有两千多居民,20家旅馆和酒店的小镇镇长。 这个小镇经常有剧团来巡回演出。莎士比亚在观看演出时惊奇地发现,小小的舞台,少数几个演员,就能把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故事表现出来。他觉得神奇极了,深深地喜欢上了戏剧。他经常和孩子们一起,学着剧中的人物和情节演起戏来,并想长大后从事与剧本相关的工作。但不幸的是,他父亲经商失利,14岁的莎士比亚只好离开学校,给父亲当助手。18岁时他结了婚,不到21岁,已有了3个孩子。他的妻子比他大8岁,莎士比亚对自己的婚事常常感到遗憾,在他的作品中曾说:“女人应该与比自己年纪大的男子结婚”。不过,他对辛勤持家,抚养孩子成人的妻子依然关怀备至。1586年,富于进取精神的莎士比亚随一个戏班子步行到了伦敦,并找到一份为剧院骑马的观众照看马的差使。这虽然是打杂,但毕竟跟戏剧挂了钩了,莎士比亚尽力尽心地干这个工作,他干得很好。骑马来的观众都原意把马交给他。莎士比亚常常忙不过来,只得找了一批少年来帮忙,他们被叫做“莎士比亚的孩子们”。 莎士比亚头脑灵活,口齿伶俐,工作之余,还悄悄地看舞台上的演出,并坚持自学文学、历史、哲学等课程,还自修了希腊文和拉丁文。当剧团需要临时演员时,他“近水楼台先得月”,再加上他的才华,他终于能演一些配角了。演配角时,莎士比亚也认真演好,他出色的理解力和精湛的演技,使他不久就被剧团

美国美女物理学家在中国的传奇一生

美国美女物理学家在中国的传奇一生,看到文革那里好担心 作为一个心系祖国的美少女,蛋蛋姐前几天发现了一件重大八卦,那就是美国人最恨的一个女人,竟然是一个50年代出逃到中国的科学家,你敢信。。一般我们讲故事,那都是中国人50年代出逃到美国,大家都看得很多了,但是从美国出逃到中国是怎么回事?事情是这样的,这个女人叫琼·辛顿

她1921年出生在美国芝加哥是威斯康星大学的物理学硕士 毕业后曾担任诺贝尔奖得主费米的助手 参与美国二战时期的核武器机密研究 “曼哈顿”计划 但是在40年代 她突然义无反顾地来到中国延安 成为了一名无产阶级战士 并在此后的一生中 从事中国奶牛研究 为中国奶牛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图:1949年琼·辛顿在陕西瓦窑堡好吧,这个故事看起来毛病很多。。不过不管怎么说 美国人为什么这么恨她呢? 且听我慢慢道来 1921年出生在美国芝加哥

土生土长的白人农场主家庭 而且人家的血统还特别好 她的奶奶是著名的畅销书作家 琼一家人在美国也小有名气 琼也算得上是一个小富二代了 琼继承了优良血统 从小天资聪颖 不过她不喜欢文学 反而专攻核物理 拿到了威斯康辛大学的物理学硕士接着就去做了著名物理学家 诺贝尔奖得主费米的助手 并且亲自参与到了美国研究核武器的“曼哈顿计划”中

图:美剧《曼哈顿计划》剧照 那个年代美国还歧视女性 所以琼作为女性能参与到这么重要的计划里

可见她的优秀 “曼哈顿计划”有多重要呢? 实际上它是一个代号 这个计划的真名叫 “美国陆军部研制原子弹计划” 这样我们就明白了 二战期间美国发射的两颗著名原子弹都和曼哈顿计划脱不了干系 琼当时是学术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她也参与了广岛和长崎 两颗原子弹的研制和投放中 她亲眼看到黑色的蘑菇云 在日本上空升起

张爱玲的《传奇》与“张爱玲热”答疑

张爱玲的《传奇》与“张爱玲热”答疑 问:关于张爱玲的生平主要应掌握什么? 答:可以重点掌握以下6个方面: (1)关于她的家庭。她生于上海,原名张英。祖父张佩纶是清末的著名大臣,祖母是李鸿章之女。父亲属于遗少型的少爷,母亲是新式女性。3岁时随父母生活在天津,并开始爬在母亲床上跟着母亲背诵唐诗。父亲娶姨太太后,母亲与姑姑一起出洋。后因姨太太打父亲,被族人赶走。 (2)关于她的少年时代。她1926年(6岁)入私塾,在读诗背经的同时,开始写小说,第一部小说写一个家庭悲剧,第二部小说是关于一个女郎失恋自杀的故事,还写过一篇类似乌托邦的小说,名为《快乐村》。1927年(7岁)随家回到上海,不久,母亲回国。跟着母亲学画画、钢琴和英文。她自己曾大言不惭地说:“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九岁时,我踌躇着不知道应当选择音乐或美术作我终身的事业。看了一张描写穷困的画家的影片后,我哭了一场,决定做一个钢琴家,在富丽堂皇的音乐厅里演奏。”(后来,张爱玲笔下的女人都是怕穷的,为了不过穷日子,在当时女性无路可走的情况下,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婚姻作为自己的奋斗方式和目标。)1929年(9岁)入小学,报名时母亲一时踌躇,觉得“张英”不够响亮,“胡乱译两个字”,取名“张爱玲”。后来,她在《必也正名乎》一文中说:“我自己有一个恶俗不堪的名字,明知其俗而不打算换一个……”其原因就在于对母亲送她上学的珍贵回忆。跟着母亲读老舍发表在《小说月报》上的《二马》,并从此喜欢上老舍的小说。后父母协议离婚,父亲再娶,母亲再次出洋。父亲和后母都吸鸦片,家里总是云雾弥漫。1931年(11岁)秋,入上海圣玛利亚女子中学,住校,很少回家。时有习作(包括中文和英文)刊载于学校的校刊《凤藻》上,并不时有读书评论等文章见于校外的《国光》等报刊杂志。1934年(14岁)曾以现代社会为背景写过小说《摩登红楼梦》。1937年(17岁)夏天毕业,母亲再次回国。向父亲提出留要求,遭拒绝,后母借此冲张爱玲冲突,父亲发威将张爱玲禁闭在家中,病在床上几乎丧命,姑姑来劝也被打伤。后逃到母亲家中,不久弟弟也跟着逃出,被母亲劝回。1938年(18岁)考取英国伦敦大学,因战事未能前往。 (3)关于她的初露头角。1939年(19岁)秋,改入香港大学文学系,不久,在《西风》月刊上发表她的处女作《天才梦》(散文)。1942年(22岁),因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大学停办,未能毕业,与终生好友炎樱同船返回上海。后报考上海圣约翰大学,却因“国文不及格”而未被录取。于是,开始为《泰吾士报》和《20世纪》等英文杂志撰稿。 (4)关于她的一鸣惊人。1943年(23岁,与曹禺10年前“一鸣惊人”时同岁),开始在《紫罗兰》、《万象》、《杂志》、《天地》、《古今》等各种类型的刊物上大量发表小说和散文。1943-1944年,是张爱玲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年份。1943年,她在周瘦娟主编的《紫罗兰》上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后,一发而不可收,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她创作和发表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小说和散文,包括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1943年4月)、《沉香屑:第二炉香》(1943年5月)、《茉莉香片》(1943年6月)、《心经》(1943年7月)、《封锁》(1943年8月)、《倾城之恋》(1943年9月)《金锁记》(1943年10月)、《琉璃瓦》(1943年10月)、《年青的时候》(1944年1月)、《花凋》(1944年2月)、《鸿鸾禧》(1944年5月)、《红玫瑰与白玫瑰》(1944年6月)、《桂花蒸阿小悲秋》(1944年9月)、《等》(1944年11月),以及散文《到底是上海人》、《洋人看京戏及其他》、《更衣记》、《公寓生活记趣》、《烬余录》、《谈女人》、《论写作》、《有女同车》、《自己的文章》、《私语》、《谈画》、《谈音乐》等。1944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目标 1.通过《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教学,领会爱情是一种美好的情感。 2.初步了解戏剧的情境与冲突的关系以及“独白”在戏剧中的作用。 教学设想 一、关于文艺复兴及莎士比亚在世界戏剧史上的重要意义,我们有必要在进入《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赏析之前,引导学生加以认识,了解它们产生的背景及要素。由于时间有限,系统展开文艺复兴历史或莎士比亚的生平是不可能的,概略的介绍则容易流于肤浅。较好的办法可能是由学生中的少数积极分子分头准备,在课堂上讲述一些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作品与小故事,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指出文艺复兴与莎士比亚在人类思想解放过程中的里程碑意义。 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讲授,从思想层面上讲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爱情观的思考。高中学生处于青春憧憬期,对于“什么是爱情”有着强烈的兴趣,也有不少来自社会的纷繁认识。要学生领会“爱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很不容易。首先应该使用多种手段(观看录像、倾听名演员的朗诵、听有关的音乐)创造一种氛围,使学生能够进入“月夜幽会”的诗一般的意境。这一点可能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学生只有沉浸于其中,才有可能进一步讨论一些观念问题。在讨论中也应该提醒学生,爱情仅是人类美好情感之一。年轻人不应该沉迷于“两个人的世界”,而要走向社会,在改造自然与社会的斗争中,获得更加博大多彩的精神体验。 三、本单元戏剧理论的学习有两个方面,戏剧情境的设置只需一般性了解,“独白”是其中的重点。“独白”是戏剧艺术中卓有特色的一种手段。除了讲解独白的假定性和多种形态以外,应该通过欣赏名家的朗诵和学生自己的朗诵,领会独白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赏析举隅 一、如何对待爱情和女人,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人文主义课题。莎士比亚通过他的作品为后世留下了一系列具有温柔、美丽、善良、机智、热情、高雅等不同性格的妇女形象。他还依照审美规律探讨了爱情感受的多样性,如一见钟情时的触电感,男女之间的神秘感,接触中的喜悦、羞怯、误会、摩擦和性格撞击,思念的甜蜜和痛苦,爱情高峰时火焰般的狂烈,“月亮式的爱”与“太阳式的爱”,失恋的感伤和绝望,自我牺牲的骑士风度等等。马克思说,根据人们对待爱情的态度“可以判断人的整个文明程度”。莎氏的作品(包括中、后期的爱情作品)使人确认,性爱已经升华进入审美领域,人的情感已经变为“美的情感”。它们在读者与观众面前展现了一个充满近代意识的爱的伊甸园。莎士比亚笔下的那些优秀的青年男女,他们在爱情上表现出一种超脱于功利的忠诚不渝的美好感情。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家族的狭隘利益不能阻止他们的爱情;近在眼前的生命危险不能阻止他们相会;他们互相把对方幻化为人间最美好的偶像;他们把对方看作是自己身体里不可缺少的部分,没有了对方自己就失去了生存的意义;他们当得知对方已经离开人世时,自己毫不犹豫地追随而去。这种情感和精神不仅是对当时存在的封建势力和宗教禁欲主义的强烈冲击,而且在这一片灿烂纯洁的情感星空照耀下,现代社会中那种将男女之情降格为肉欲享乐和金钱权势等价物的丑陋本质也暴露无遗。 第二单元莎士比亚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二单元莎士比亚与《罗密欧与朱丽叶》西方现代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生的幸福在于获得情感的高峰体验。这种高峰体验可能发生于父母子女的天伦情感之中,也可能在事业获得成功或为正义而献身的时刻,也许在饱览自然、

科技名家高士其:用自己的传奇一生谱写科学篇章

科技名家高士其:用自己的传奇一生谱写科学篇章【12月19日科技名家推荐:高士其】 高士其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科普作家。他23岁时受甲型脑炎病毒菌的侵害,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最后全身瘫痪。 1905年生,原名高仕錤,乳名贻甲,闽县(今福州市区)鳌峰坊人。民国7年(1918年),考入北平清华留美预备学校,获得英语、国语、化学、博物各科优等奖章。民国14年夏,考入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正当高士其准备报考化学系研究生之际,高士其的姐姐突然被病魔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于是他毅然转入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攻读细菌学,为拯救劳苦大众与病魔作斗争。一次在研究脑炎病毒的过程中,不幸被病毒感染了,从此留下了终生不治的残疾。但他没有被病魔所吓倒,带着重病的身体坚持读完了医学研究院的博士课程。 1930年,高士其特意从纽约乘上一艘德国邮轮,绕道欧亚十几个国家回国,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使他的眼界大为开阔,同时也更深刻地体验到祖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以及他们那一代学人的历史使命。回国后,他的家人、亲友和同学、老师都劝他先把病治好再工作,他因目睹各地疫病流行,甚为猖獗,每天都要残杀数以百计的人,"我怎能袖手傍观,独自养病?"不久,就在一位留美同学的关照下,应聘到南京中央医院工作,担任检验科主任。旧社会的医院是"商店加衙门"式的官商机构,正像一首民谣所说的:"医院大门八字开,有病没钱莫进来"!高士其目睹旧医院的腐败黑暗,连买一台能用的显微镜都不给解决,就愤然辞职了。 弃职后的高士其,变成了一个失业者。但他又不愿回到父亲家里,怕父母见到他病成那个样子伤心,就来到上海,住在他在美国留学时结识的好友李公朴的家里,以翻译、写作和当家教为生。后经李公朴介绍,他认识了正在倡导“科学大众化运动”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应陶行知先生的邀请与戴伯韬、董纯才等一起编写“儿童科学丛书”。 1935年,李公朴在上海创办了“读书生活社”,高士其就搬到了“读书生活社”去住,算是有了一个安身的地方。在“读书生活社”,他结识了《读书生活》的副主编,《大众哲学》的作者,青年哲学家艾思奇,并成为莫逆之交。在艾思奇的影响下,他经常阅读一些进步书刊,认识到万恶的旧社会是一个吃人的“大魔王”,比夺去他弟弟妹妹生命,又使他重病缠身的“小魔王”还要可恶,而要消灭“小魔王”,就得先消灭“大魔王”,思想认识上有了一个飞跃。这时,陈望道主编的《太白》杂志刚刚创刊不久。 一天,他在这个杂志上看到一个新鲜的栏目:“科学小品”,和一篇论述科学小品的文章,就好奇地翻看了起来,这一看就把他吸引住了。特别是一篇克士(周建人)写的《讲狗》的文章,把旧社会的“走狗”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骂得真是痛快。高士其觉得用这种轻松愉快的文学笔调,撰写一些浅显易懂、富有情趣的科学短文,既能向人民大众传播一些科学思想和科学知识,又能针砭时

张爱玲小说

论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的命运 摘要:对于女性的命运,多年来总有人在研究,但总不得全面,复杂的世界带动了丰富的人生,却也造就了许多悲苦。在张爱玲的笔下,总是有很多说不尽的苍凉,道不尽的心酸。无论是哪一种的两性关系,女子的地位总是卑微的;因为心欲,因为生存,女性总是难免悲哀。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爱情命运软弱 张爱玲(1920——1995)笔名梁京,出生于一个曾经显赫的阀阅门第,她家既有前朝的繁华,又较早的接受了西方文化,其父张廷众是一个典型的封建遗少,而母亲董逸楚则是一位受西方文化熏陶的女性,父母因性情不合终止离异,父又续娶,正是这种家庭环境造成了张爱玲忧郁、冷漠而又极度敏感的性格,终于在一次被父亲毒打、囚禁后逃离了父亲的家,与母亲生活在一起。 因为生活苦闷,张爱玲读书很用功,同时幻想以写作成名。[1]1943年——1945年是她创作的高峰期,在这一时期,她陆续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第二炉香》、《倾城之恋》、《金锁记》等小说,同时也发表了多篇散文,在当时可谓盛极一时。在张爱玲的笔头下,表现出的是女性的悲哀,人的劣根性及道德的残缺。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张爱玲真正了解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女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所受的内外压力:有来自旧家族内部的冷漠,有来自命运的捉弄,更有来自女性自身的精神重负……现在我们将带着她的作品来分析其中独特的女性人物的命运。 《金锁记》是张爱玲小说集《传奇》中的重要小说,而曹七巧则是《金锁记》中刻画最深入细致的一个的主要人物。张爱玲曾在其小说集《传奇》的开头写道:“书名叫传奇,目的是在传奇里面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寻找传奇。”而《金锁记》

中曹七巧这一人物正是对这句话的具体而生动的诠释。曹七巧的一生是20世纪初无数出生低贱最后变为贵族妇女的众多妇女的综合,她是从无数个20世纪初经历起起伏的妇女的经历中幻化出的一个人物。她是平凡的,平凡在于她的悲剧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里俯首可拾;但她又是不平凡的,因为,在她身上蕴涵着丰富的社会意义。 《金锁记》以一个日趋衰败的世家望族为背景,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小家碧玉的大姑娘曹七巧,在世俗与命运的安排下阴差阳错地嫁入姜家豪门大院。而在畸形的婚姻和封建大家庭的无情戕害中她逐渐丧失人性,取而代之的是金钱欲的极度膨胀,最后成为一个丧失了人性的“疯子”的母亲形象。 七巧作为一个女性,长期的爱情生活得不到满足,性本能受到强烈的压抑,再加上出身卑微,在门第森严的大家庭里人格受到排挤和歧视,于是造成她的心理变态,沦为“疯子”。她要发泄、要报复,自己得不到的别人也别想得到,别人毁坏了她的一生,她也要毁坏别人的一生。于是,她的两个儿女成为她破坏下的牺牲品。更为可怕的是长期的性压抑,造成七巧潜意识中的乱伦意念,“这些年来,她的生命里只有一个男人”,“可是,因为他是她的儿子,她这一个还抵不了半个……现在,就连这半个人他也保留不住——他取了亲。”七巧这样想着,就“把一支脚搁在他肩膀上,不住地轻轻地踢他的脖子。”七巧在潜意识中是把儿子当作一个真正的男人看待的,是变相的占有自己的儿子。爱而得不到,这对七巧无疑是致命的一击,在她对爱彻底绝望后,她那难以抑制的情爱欲转而成为对儿子的占有欲,对媳妇的摧残欲,对女儿的控制欲。 张爱玲对《金锁记》描绘的那个年代已离我们远去,可主人公曹七巧留给了我们无尽的思索。七巧给自己套上了金钱的枷锁,她的爱情是畸形的,人性也在

莎士比亚生平简介

莎士比亚生平简介 莎士比亚(W. 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公元1564年4月23日生于英格兰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1616年5月3日(儒略历4月23日)病逝。每年4月23日是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1995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定为“世界读书日”。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喜剧《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等。还写过154首十四行诗,三或四首长诗。他是“英国戏剧之父”。 莎士比亚戏剧创作三个阶段的特点 威廉·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以他杰出的创造性劳动,给后世留下丰富的精神食粮:三十七部戏剧、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和二首叙事长诗。他的主要成就是戏剧。根据社会和其思想的发展变化,他二十来年的戏剧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1590年到1600年,正值伊丽莎白统治盛年,英国一派繁盛兴旺景象,莎士比亚的创作基调也是乐观明朗的。这是他创作的早期,即历史剧、喜剧时期。他写出《理查三世》、《亨利四世》上、下篇和《亨利五世》等九部历史剧,《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和《威尼斯商人》等十部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三部悲剧。这些作品,有这样一些特点: 首先,从对待现实的态度上看,着重于讴歌赞美人文主义的新思想、新道德。喜剧尤为突出。他的喜剧突破了古希腊罗马喜剧重在社会讽刺的传统,而偏重于对理想事物的歌颂。他大多通过男女主人公在婚姻上的纠葛,来颂扬人文主义爱情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如《第十二夜》等。 其次,从人物形象上看,塑造了一系列理想人物。如历史剧中战功显赫、治国有术的开明君主亨利五世形象,喜剧中一大群新女性形象,例如薇奥拉,鲍西娅等。后者尤为光彩照人。通过这些形象的塑造,作者表达了他主张国家统—的政治理想和个性自由的生活理想。 再次,从戏剧冲突上看:多用误会、巧合来编织情节,表现人物。例如《错误的喜剧》,便是把整个作品的构思建立在误会和巧合上。 第四,从创作基调和风格上看,明朗乐观居主导地位。轻松的喜剧和严肃中含有诙谐的历史剧自不待说,甚至悲剧,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也不乏欢快的情趣。 上述特点的形式,不外乎三方面的原因: 从社会根源上看,这时期正值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盛年,英国已建成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国势强大,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举国上下陶醉在升平安乐之中。这自然在莎士比亚的创作上打上鲜明的时代印记。 从思想根源上看,他的人文主义思想这时尚未经受社会的严重考验,他坚信人文主义理想是可以在现实中实现的,因而,对现实的看法过于乐观。 从艺术规律上看,他之倾向于用历史剧的形式来反映现实,是因为他像每一个处在民族形成时期的伟大艺术家一样,出于一种用艺术形象来探索祖国历史的爱国主义热忱,而他致力于喜剧的写作,则是因为这种戏剧样式能比较自由地表现他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思想主题,而且喜剧多以误会和巧合来编织情节的特点,也便于他这个经验不多的青年剧作家去把握。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传奇一生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传奇一生 chenmin 2016-07-12 15731 0 18 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历史上有名的童贞女王,她既是都铎王朝最后一位君主,英格兰与爱尔兰的女王,也是名义上的法国女王。1599年1月15日,伊丽莎白正式加冕成为英格兰的女王,从此开始了她的传奇一生。 伊丽莎白的一生 伊丽莎白继位初面临的是爱德华六世与“血腥玛丽”留下的外忧内患的政治局面。然而英格兰对她最大的期盼却是渴望用她的婚姻来解决这些问题。她继位是已25岁,国内新旧宗教势力冲突严峻,国外法国、西班牙的虎视眈眈,让这位初登王位的女性慢慢决定了一生的道路。 也许提起伊丽莎白一世,最先想到的便是她作为“童贞女王”的美名。她的终身未婚让英格兰在原始的资本主义阶段积累了大量的资源,让英国的实力到达鼎盛的地步。在随后的资本主义扩张时代,超越法国,成就了后来的“日不落帝国”。正是她处理了宗教的冲突,建立了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海军,为英国创造了能迅速扩张的资本。 她的一生命途多舛,先是母亲死于非命,后来又和姐姐沦为爱德华六世的侍女,直到姐姐玛丽登上王位,因宗教问题而将她投入伦敦塔。她于动荡中练就了一颗坚强的心,为迎合姐姐,她用自己的委曲求全使姐姐没有对她痛下毒手。“血腥玛丽”死亡后,她终于登上英格兰的王位。 这并不意味着她的生活从此安枕无忧,更大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因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而扩张的新教与本身内部腐朽的天主教之间的争端不断,新教遭到了“血腥玛丽”的严酷镇压,伊丽莎白见证了镇压并不能给英格兰带来任何好处,宗教应是宽容的,她继位之后并没有严厉镇压天主教,而是选择了宽容的对待天主教,让天主教和新教之间至少能和平共处,由此而巩固了自己的政权。 伊丽莎白的婚姻与政治 而面对外国势力的狼子野心,她也为英格兰付出了一切,扫平了发展的障碍。在当时的欧洲婚姻所能带来的政治意义十分重大。当时欧洲中最强大的是法国和西班牙。而两国的君主都知道作为英国女王的伊丽莎白的价值。最先展开行动的是

张爱玲传奇读后感作文

张爱玲传奇读后感作文 张爱玲传奇读后感 张爱玲,不只是上海滩的传奇,而且是文学史的传奇。 这位自嘲有个恶俗不堪的名字的文学才女,不管现在或是将来,她都会是中国文学史的一部分。 张爱玲是名门之后,她是清朝重臣李鸿章的曾外孙女,也许是由于对家族的纷繁变迁的不满,她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这是对张爱玲性格的突出体现。她的魅惑如流言,她的一生是传奇显赫的家世,但是到她这一代已经是最后的绝响了;张爱玲的童年也并不快乐,父母离婚,再加上与胡兰成一段不幸的婚姻。1995年,张爱玲于洛杉叽去世,当时身边没有一个人。恰逢中秋节。看过许多她的散文,介绍中照片上的她显得如此冷傲,但谁也不会知道,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因此,有人说她的性格聚集了一大堆矛盾。而我,却偏爱她的这种性格。张不是那种哭哭啼啼的小女人,她从不迎合别人,也不要别人迎合她。 关于她的作品,主要是从女人内含的悲剧性质去说明,文字一寸一寸都是女性的感觉。她了解女性的全部弱点,因此使她的作品也拥有女性的细腻与古典的美感。 小说《金锁记》作为张爱玲的经典之作,是让我们感受她的作品语言圆通滑润婉转有韵的一个范本。

张爱玲可说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作家,她使用文字的能力鲜少有人能出其右。她不仅有着美妙的文字,她的生命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故事,有的故事索然无味,有的却让人读得兴趣盎然! 也怪不得有人会说,文坛寂寞得恐怖只出一名这样的女子! 张爱玲传奇读书体会 有人说,她是中国最后一个贵族。 是啊,她自己也坦言,这辈子没为钱发过愁。正面来看,出身贵族血统,姑姑和母亲都留洋于法国和英国,这些,都该是富贵人家的小姐才敢追求的新女性生活。 然后呢,他父亲作为一个生活糜烂的落寞乡绅,抽x烟,逛窑子,再后来,她的母亲与她父亲离婚,分别过着各自的生活。父亲后来迎娶了一个妓x,因放荡不羁后被赶出家门,最后,娶了一个一样的烟鬼回家。后母,跟书中的一样,挑拨,侮辱,虐待。幸而母亲回国,她也有机会得到西式的教育。母亲由于独自生活,经济上也不太宽裕,让她选要么嫁人,把该用来读书的钱用来穿衣打扮,不然,就花钱读书,将来做个自立的女人。年仅16的她懂得了,要做一个独立的女人,大概首先得忘记自己是女人。她本名张瑛,入学时母亲嫌她的名字太土,故改名为,张爱玲。 若提及张爱玲,不得不提到她生命中与胡兰成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最起码在张爱玲心中是刻骨铭心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