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院医生的工作日常有多忙
内科医生日常工作总结

内科医生日常工作总结内科医生是医疗团队中非常重要的一员,他们负责诊断和治疗各种成人的疾病。
以下是内科医生的日常工作总结:1. 就诊患者:内科医生通常会在医院的门诊部门接诊患者。
他们会仔细询问病史、症状和家族病史,以便进行初步诊断。
他们还会进行体格检查,如测血压、听诊心脏和肺部等。
2. 确立诊断:通过对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各种实验室检查的综合分析,内科医生会努力确立最准确的诊断。
这可能需要进行一系列血液、尿液和影像学等检查。
3. 制定治疗计划:一旦确诊,内科医生会制定治疗计划。
这可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建议、康复计划或其他治疗方法。
他们还会向患者解释治疗过程,并回答患者和家属的问题。
4. 负责慢性病管理:内科医生经常接诊患有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患者。
他们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调整治疗计划,以确保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
5. 参与会诊:在某些情况下,内科医生可能会与其他专科医生合作,进行会诊。
他们会共同讨论患者的病情,并提出治疗建议。
这有助于确保患者得到全面和综合的治疗。
6. 更新专业知识:内科医生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他们的专业知识,以跟上医学领域的最新发展。
他们参加研讨会、培训课程和学术会议,以保持专业素养。
7. 与其他医疗团队合作:内科医生与其他医疗团队成员紧密合作,如护士、药剂师、物理治疗师等。
他们共同努力,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护理。
8. 管理医疗记录:内科医生需要准确记录患者的病历和治疗过程。
这对于后续随访和病历审核非常重要。
9. 咨询患者:内科医生会向患者提供健康咨询,如预防措施、饮食建议和生活方式改变等。
他们还会为患者解答健康问题,以促进患者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10. 值班:内科医生可能需要轮流值班,包括在晚间、周末和假期。
他们需要随时准备处理紧急情况,并为需要紧急医疗救治的患者提供帮助。
总之,内科医生的日常工作涉及到诊断、治疗、慢性病管理和与其他医疗团队成员合作等方面。
医院里的一天:揭秘医生和护士们的辛苦工作

医院里的一天:揭秘医生和护士们的辛苦工作清晨,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梦乡之中时,医院的大门早已敞开。
这是一个永不停歇的地方,一个充满医生和护士们辛勤劳动的圣殿。
当第一缕阳光照射进来时,医院内开始喧闹起来。
医生们整装待发,准备着迎接新一天的挑战。
面对着无尽的疾病和病患,他们的肩上承担着巨大的责任。
随着病房门的打开声,护士们也开始了她们的日常工作。
她们为每一位病患记录身体状况、给予药物、检查各项指标。
她们关心每一位病患的细节,尽最大努力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
医生们则穿梭于病房之间,一刻也不停歇。
他们不仅要和病患交流、了解症状,还要制定治疗方案,并及时调整。
他们的头脑如同一本永远翻不完的医学书,时刻更新着自己的知识。
随着上午的逝去,手术室里的神经紧绷到了极致。
外科医生们带领着团队进行复杂的手术。
他们的手稳如铁,剖开每一寸皮肤,将疾病从根源消灭。
他们需要集中精力、冷静应对,因为手术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
午餐时间,医生和护士们终于可以稍作休息。
有些人在办公室中忙碌,记录病历、制定治疗方案;还有些人选择踏出医院的大门,暂时摆脱工作的束缚。
但无论如何,他们的心仍然牵挂着那些病患,随时准备回到岗位,继续给予患者最好的照顾。
午饭过后,医院又重新充满了生机。
下午,门诊部里的人流量增加了许多,病患们在等候区焦急地等待着。
医生们迎接着一个个病患,帮助他们解决疑惑,进行检查,开具药方。
每个人都尽力确保每一位病患得到及时的治疗和关怀。
夜幕降临,医院内逐渐安静下来。
但并不是说医生和护士们可以休息了。
夜班的医生和护士们开始接替,他们的工作依然如常。
在黑暗中,他们仍然是光明的守护者,守候在每一个需要救助的人身旁。
医院里的一天,看似平凡却充满辛劳。
医生和护士们用汗水浇灌着生命的花朵,为患者们带去健康和温暖。
他们无私奉献,心甘情愿地放弃个人时间和休息,为了那一刻病患的微笑。
让我们铭记这些医生和护士们,像他们一样,为了他人的健康默默付出的无私精神。
一个主治医生通常需要接触多少患者?

一个主治医生通常需要接触多少患者?在医疗领域中,医生是患者的重要依靠和支持。
然而,一个主治医生每天接触的患者数量是多少呢?这个问题在实际工作中非常关键。
下面将从几个角度来解释一个主治医生通常需要接触多少患者。
一、医生日常工作的繁忙程度作为一个主治医生,日常工作非常繁忙。
他们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疾病和病人,并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根据不同的科室和医院的规模,每个主治医生每天接触的患者数量也会有所不同。
在一些繁忙的科室,一个主治医生可能需要接触20-30名患者甚至更多。
二、医生的时间管理和效率一个主治医生需要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他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为每个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通过科学的时间管理,医生可以更好地应对高峰期的工作压力,并确保每个患者都能得到足够的关注和照顾。
三、医生关注患者的深度和质量虽然一个主治医生每天可能要接触大量的患者,但他们仍然需要对每个患者给予足够的关注和照顾。
医生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通过深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医生可以提供更准确和个性化的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四、医院和科室的规模医院和科室的规模也会影响一个主治医生每天接触的患者数量。
在一些大型医院和科室,主治医生可能会接触更多的患者,而在一些小型医院和科室,主治医生可能会接触较少的患者。
因此,在评估一个主治医生每天接触患者数量时,需要考虑医院和科室的规模。
总结起来,一个主治医生通常需要接触的患者数量是根据医生日常工作繁忙程度、时间管理和效率、关注患者的深度和质量以及医院和科室的规模等因素来决定的。
一个主治医生可能每天需要与20-30名患者接触,但他们始终努力为每个患者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
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加强时间管理和提升医疗质量,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医疗效果。
医生的六大烦恼,总有一个中枪(医师从业指南)

医生的六大烦恼,总有一个中枪考拉网第一大烦恼:生活质量太差。
我原来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体会到三甲大医院的多数医生真的很辛苦!医院越大,名气越响,病人就越多,医生在大医院里工作没日没夜,吃饭像打仗,睡觉是奢侈品,没有时间锻炼身体和外出休闲,个人的生活质量真的太差。
其实,医生也是一个普通人,需要花点时间在亲情和友情上面,需要享受生活中的很多乐趣。
而一个有情趣的医生,发展会更为全面,会更加懂得如何善待患者。
第二大烦恼:晋升的压力和不合理。
晋升主要是看年资、学历、发表的文章、拿到的科研基金等等,临床看病能力、手术能力或对患者的服务能力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或者是不设考评的,比来比去的只能是书面上的东西。
如果不晋升,一来知识分子的脸挂不住,二来在科室里没有位置,也就没有了发展的重要资源,最后必然影响到个人的前途。
由此,晋升的“指挥棒”左右着医生日常努力的重点,甚至于有些人为了晋升不去钻研业务,而是不择手段。
第三大烦恼:劳动价值被严重低估。
因为合理的收入很低(可以说是到了极为不像话的地步,世界上少有),催生了红包、回扣的现象,后者导致政府和百姓人人喊打,真是恶性循环!担负着保障国民身体健康重任、工作中脑力和体力双重付出的医生,却长期的低收入,造成的恶果,难道不是国家的悲哀?百姓的悲哀吗?第四大烦恼:日益恶劣的医患关系。
患者对疗效的过度期盼,对并发症的不理解和不接受,对医疗服务中的不满意,对因病致穷的愤恨,统统都发泄到为他们看病的医生护士头上,甚至于打医、杀医。
而这些,除了一些恶意的情况,落后的医疗体制和社会保障体系才是医患对立的真正元凶!再多的道德宣传和教育,还是治标不治本的。
第五大烦恼:医院基本不给医生提供服务。
医生必须花很多时间和精力自己处理许多的杂事。
在国外,为了让医生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看病上,医院会给不同的医生配备相应的服务人员,可以减轻医生看病之外的负担,改善医患之间的沟通,实际上也大大提高了医生的看病效率。
医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方法

医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方法一、医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 工作强度大:医生是医院科室的中坚力量,承担着巨大的工作压力。
长时间连续高强度的工作容易导致身心疲劳,增加错误发生的风险。
2. 就诊时间不合理:现有就诊制度存在着患者排队等候时间长、预约挂号难等问题。
高峰时段交叉就诊,导致医生不能充分面对每位患者,很难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3. 患者期望过高:大部分患者对于医学技术和效果有较高期望,希望通过治疗迅速康复。
这给医生增加了压力,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过度检查、滥用药物等问题。
4. 没有足够的沟通与信息共享:现行医生间沟通与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特别是跨科室合作上存在困难。
这种情况造成了很多闹笑话式事件,在治疗方案制定和危重病人转诊中严重影响了医生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5. 缺乏职业发展机会:医生的职业发展路径相对单一,很难有更好的晋升空间。
这给医生带来不安全感,也可能使他们对工作失去激情和动力。
二、改进方法1. 提高工作强度合理性:建立健康的工作制度,合理安排医生轮班和休假。
提供专业心理辅导,鼓励医生主动关注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并及时寻求帮助。
2. 优化就诊时间管理:改进预约挂号系统,提供线上线下多种方式进行预约。
增加科室资源并提前规划,避免过度拥挤。
引入绿色通道机制,为急需治疗的患者提供及时服务。
3. 加强患者教育与沟通:通过加强公众健康教育和疾病防控知识普及,让患者了解医学实践与技术上的局限性。
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在治疗过程中与患者积极互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治疗期望。
4. 加强协同工作与信息共享:建立跨科室的团队协作机制,鼓励多学科医生间合作交流。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建设电子病历系统和远程会诊平台,方便医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5. 提供职业发展机会:为医生提供更多的继续教育培训机会,鼓励他们推动和参与科研项目。
完善职称评定机制,建立激励机制,让医生有更多晋升空间和职业发展机会。
结语医生是社会中无比宝贵的资源,在保障人民健康和幸福感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大医院上班流程

大医院上班流程在大医院上班呀,那可真是个挺有趣又很忙碌的事儿呢。
一、上班前的准备。
咱得先把自己拾掇好,可不能邋里邋遢的就去医院。
毕竟医院是个很严肃的地方,虽然咱也不用穿得像参加什么超级豪华晚宴似的,但也得干净整洁。
穿上咱那白大褂,就感觉自己像是个要去拯救世界的小超人一样。
哦对了,还得检查下自己的工牌有没有带,这就像是咱在医院里的小身份证,没它可不行呢。
还有啊,得把自己要用的笔、小本子这些小物件都装包里,有时候在医院里要记好多东西,要是没笔可就抓瞎啦。
二、进入医院。
到了医院门口,那可真是一片热闹景象。
保安大哥们都很认真地在站岗,咱就得跟他们打个招呼,礼貌地笑笑。
然后就大步流星地往科室走。
要是在大厅里碰到问路的病人或者家属,可不能装作没看见,得热心地给人家指个路。
说不定咱们这一句话,就能让他们少走好多冤枉路呢。
走进科室,先和同事们打个招呼,大家互相问个好,这一天的工作就在这种温馨的氛围里开始啦。
三、早上的工作。
四、忙碌的上午。
这时候啊,可能就会有各种事情找上门来。
比如要去给病人做一些治疗,像打针啊、换药啊之类的。
打针的时候可得小心点,要是一针没扎好,病人得多疼呀。
还得一边打针一边跟病人说说话,分散下他们的注意力。
“叔叔,您别紧张啊,就像小蚂蚁咬了一下,很快就好啦。
”要是有医生要查房,咱就得在旁边帮忙记录。
医生说的那些专业术语,咱得听得懂,还得准确地记下来。
有时候可能会碰到一些比较难搞的病人,他们可能对治疗方案有疑问或者不太配合。
这个时候可不能跟病人急眼,要慢慢地跟他们解释,把利弊都讲清楚,让他们明白咱们都是为了他们好。
五、中午休息。
忙了一上午,终于到中午啦。
这个时候可以松口气啦。
去食堂吃个饭,医院的食堂饭菜虽然不能和外面的大饭店比,但也挺可口的。
和同事们坐在一起,边吃边聊聊上午的工作,互相吐吐槽,这也是一种放松的方式呢。
吃完饭后,要是有时间还可以在医院的小花园里走一走,呼吸下新鲜空气,让自己的大脑放空一下,为下午的工作积攒能量。
关于医生一天的工作总结

关于医生一天的工作总结
医生一天的工作总结。
作为一名医生,每天都是充实而忙碌的。
从清晨的门诊到深夜的急诊,医生们
始终在为患者的健康付出着努力和汗水。
一天的工作通常从早晨开始。
医生们会准时赶到医院或诊所,开始处理门诊的
患者。
他们需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并根据情况开出适当的药物处方或进行必要的检查。
在门诊工作中,医生们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疾病和病情,有时还需要面对一些复杂的医疗问题,需要医生们的细心和耐心来解决。
下午通常是医生们进行手术或进行更加复杂的检查和治疗的时间。
在手术室里,医生们需要精准地操作,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并且保证患者的安全。
在进行检查和治疗的过程中,医生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并且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确保治疗的有效性。
晚上的急诊时间是医生们最忙碌的时候。
在急诊科,医生们需要迅速处理各种
各样的急诊病人,有时需要进行紧急手术或进行抢救。
在这个时候,医生们需要保持冷静和果断,确保每一个病人都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
一天的工作对于医生们来说是充满挑战和压力的,但是他们始终坚守着对患者
的责任和承诺。
他们不畏艰难,不辞辛劳,用自己的医术和爱心,为患者的健康奉献着一切。
医生们的一天或许很辛苦,但是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患者能够健康快乐地生活。
医务人员日常工作内容,工作表现,同事相处情况

医务人员日常工作内容,工作表现,同事相处情况医务人员是医院中的主要工作人员,他们的工作内容包括病人护理、患者诊断和治疗、医疗设备操作维护等。
他们的工作表现需要细心、负责、有耐心。
并且需要良好的同事相处情况来提高工作效率。
一、医务人员日常工作内容1.病人护理:医务人员需要负责病人的日常护理工作,包括测量体温、血压、输液等,还需要及时记录病情变化,并向医生报告。
2.患者诊断和治疗:医务人员需要参与患者的治疗过程,包括病历记录、药物配制、注射护理等。
3.医疗设备操作维护:医务人员需要负责医疗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4.医嘱执行:医务人员需要按医嘱执行各项护理工作,如给予患者药物、进行护理操作等。
5.协助医生:医务人员需要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积极解答患者的问题,协助医生提高工作效率。
二、医务人员工作表现1.细心:医务人员需要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认真观察和记录,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2.负责:医务人员需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按时按需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并能够对操作和记录进行核对。
3.有耐心: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的护理和治疗过程具有耐心,积极沟通解答患者的问题,帮助患者减轻恐惧和焦虑。
4.团队合作:医务人员需要积极参与团队合作,与医生、护士、药剂师等协作,确保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5.专业技能:医务人员需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包括护理操作、药物知识、急救技能等,确保医疗工作的质量。
三、医务人员同事相处情况1.相互尊重:医务人员之间需要相互尊重,尊重每个人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态度,避免出现冲突和矛盾。
2.良好沟通:医务人员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同事积极交流、分享工作经验,协助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3.团队协作:医务人员需要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医疗工作,做好各自的分工,共同推进医院的发展。
4.互助支持:医务人员需要相互支持,帮助同事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共同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5.知识共享:医务人员需要相互学习,分享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提升团队整体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医院医生的工作日常有多忙
29日,一张医生瘫坐在地上喝葡糖的照片引起关注。
这名医生忙碌一天,累得虚脱,喝葡萄糖补充体力。
医院里尤其是大医院各级医生的工作日常是怎样的,你真的了解吗?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医生惠本刚描述的“大医院各级医生的工作日常”或许能让更多的人能放下对医生的偏见和误解。
周一、周二:值完夜班第二天正常工作
五一小长假最后一天(周一)清早,我起床洗漱准备去医院值班,放下半杯果汁决定下班回来再喝,然后匆匆出门。
值班当天和夜里一切平稳。
外科的规矩是值完夜班第二天正常工作,并没有什么下夜班休息的说法。
周二做一天手术,晚上9点回到病房,我心里惦记着走之前放下的半杯果汁该变味儿了,于是快马加鞭地开术后医嘱、记病程、收白天来住院的新病人,等到一切收拾停当后看表,已经是夜里11点。
不禁摇头苦笑,在示教室打地铺过夜,夜里我梦见桌上那杯果汁里的微生物们正在一边蓬勃生长,一边发出快乐的喊叫。
周三上午:答应晚上给师姐写稿子
周三,只有一台腔镜肺叶切除手术,虽然排到了当天第三台,但是我还是满怀着按时下班的美好希望。
我所在的三甲医院胸外科在全国范围内是响当当的金字招牌,科主任王俊教授是当年第一批把电视胸腔镜引入中国的先驱,科里的医生个个技术精湛,做这种常规手术自然轻车熟路,不会耽误太多时间。
想到这里,我心里充
满了愉悦,拍着胸脯跟师姐说:“上次你要的稿子我今晚上肯定能写好发给你,就算不睡觉也要写完!”
周三下午:迎来一台棘手的手术
周三下午四时许,手术准时开始,患者是一名老年女性,CT发现左肺上叶占位,考虑肺癌可能性大,拟行胸腔镜左肺上叶切除术。
跟往常一样由教授主刀,住院总医师担任扶镜手,主治医师做一助,我担任二助。
教授们学识渊博,妙手生花,时不时地敲打敲打着二助,“你说,我现在清扫哪组淋巴结?回去好好看书,明天告诉我!”我回过神来,赶紧唯唯诺诺,点头犹如小鸡啄米。
麻醉医生安静地守护在呼吸机旁,时不时抬头看一眼患者的生命体征。
大家心里明白,手术责任重大,容不得半点差池。
我连着上了三天班,晚上只能拼椅子过夜,上台站了一会儿就觉得腰酸背痛。
内心无比迫切地渴望着手术和往常一样,不到两个小时全部搞定。
可是偏偏无巧不成书,患者肺内条件不好,一是淋巴结又多又硬,都牢牢地粘在血管壁上,难以分离,二是血管条件不佳,质地糟脆,容易出血。
光分离粘连、掏淋巴结就花了两个多小时。
我站在旁边,整个人昏昏欲睡……我望眼欲穿,瞟了一眼表,已经是晚上七点。
好在手术快要接近尾声,断掉眼前这根动脉,再断支气管,手术的重头戏就可以完成了。
周三夜晚:惊心动魄的事情发生
然而,意外发生了,在离断最后一支动脉的时候,一颗隐藏非常隐蔽的淋巴结垫在了血管壁上,切割闭合器的钉子没能把血管完全钉住,血管残端立刻开始噗噗往胸腔里喷血。
肺动脉有手指那么
粗,直接和右心室相通,压力很高,出血处就像开大的水龙头一样,血流十分汹涌。
而教授不慌不忙,夹起一块纱球,准确地压在出血处,准备在腔镜下缝合出血的肺动脉。
不料纱球瞬间被血液浸透,原先破口处的钉子也被血流冲开,鲜血再次喷涌而出,比上一次更加猛烈,视野瞬间一片鲜红,什么都看不见。
我哪里见过这阵势,早已经由刚才的神游天外吓得目瞪口呆。
一向沉稳的主治大哥说话的语气也开始升温,冲麻醉大夫大喊:“加快补液!护士,准备开胸器械!这个纱球太小了,换大的!”麻醉医生毫不含糊,调大潮气量,加快补液速度,给药维持血压,联系血库取血,通知重症监护室。
每个人都神情焦灼地看着教授,气氛顿时变得紧张。
主治大哥一手用卵圆钳暴露好视野,一手持吸引器吸走胸腔里的积血,然而血平面还是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上升,教授连换几个纱球,调整多次位置,终于在一片血泊中死死压住了出血口,暂时控制住了场面,但是仍然有鲜血不停地从纱布缝隙渗出来。
教授此时十分淡定并且轻柔地说道:“大家不要慌,这样的出血不算什么,我们控制得住,把刀给我吧,咱们准备开胸。
”这般轻描淡写,语气里没有丝毫火气,瞬间给人一种强大而又沉静的力量,让人在慌乱无措之中迅速恢复冷静,让一个医疗团队不至于群龙无首而能继续高效有序地运转。
教授手起刀落在肋间隙划出一道利落的曲线,一助大哥麻利地逐层分离肌肉直至胸腔。
我从一脸懵圈中醒来,赶紧架上开胸器将肋间隙撑开,一边飞快拧着扳手,一边听见肋骨咔嚓咔嚓的断裂声,救命的时候,哪里还顾上这么多。
教授一手伸进胸腔,将肺动脉断
端用手捏住,另一只手旋即用血管阻断钳夹闭血管断端,短短数十秒,出血已经被完全控制,也就只在这短短的数分钟,患者出血1800ml,其凶险程度可见一斑。
若是对中转开胸稍有迟疑,或者开胸后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出血,又或者整个团队没有完美配合,那么台上的患者必将凶多吉少。
我不禁在心里感慨,教授往往能挺身而出,力挽狂澜,让你觉得心中艳羡,不服不行。
随后缝合血管、严密止血、关闭胸腔。
患者最终平安返回病房,门外的家属抱怨等候多时,却浑然不知手术台上发生了多么惊心动魄的一幕,不过这种景象如果不是身临其境,恐怕也没法想象出来吧。
周四凌晨:含泪写完欠下的稿子
回到病房的我恢复了正常的知觉,冲进厕所尿了个痛快。
当时已经是夜里10点。
而我突然想起上午拍着胸脯跟师姐的许诺,对着苍天干嚎了几声,含泪开始写欠下的稿子,凌晨2点终于写完。
周四下午:连续在医院待了84小时
等到周四下午终于下班的时候,整个人已经意识模糊,表情呆滞,蓬头垢面,走路深一脚浅一脚,上个台阶都得喘三喘,回到宿舍发现桌上的果汁已经酸臭扑鼻如生化武器。
毕竟身为胸外科住院医师的惠大夫已经连续在医院待了84小时。
看到这,扪心自问,连续84小时的工作状态,有多少人能坚持下来?
近年来,我国暴力伤医事件频发。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医疗体制改革不到位,医患双方不信任。
医院是每个人生老病死的地方,也是让人对生命产生敬畏的地方。
暴力伤医挽不回生命的尊严。
尊
重医生就是尊重生命。
医患双方需要换位思考,相互理解,携手为生命赢得尊严。
希望惠本刚医生描述的“大医院各级医生的工作日常”能让您更了解医生,放下偏见和误解,换位思考,为改善医患关系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