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淀粉粒的观察

合集下载

实验二 动物、植物基本组织观察

实验二 动物、植物基本组织观察

实验二动物、植物基本组织观察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植物体各种组织的类型及其特征。

2、了解各种组织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3、掌握动物的4类基本组织结构特点及其结构与机能的密切关系。

二、实验原理在植物个体发育中,由具有相同来源的细胞分裂、生长与分化所形成的细胞群叫组织。

植物组织分为两大类: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

成熟组织按其功能可分为基本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泌结构等。

成熟组织根据其性质又可分为简单组织和复合组织,简单组织是由一种类型的细胞所构成的,如:基本组织、保护组织等;复合组织是由数种不同类型、但具有共同起源的细胞结合在一起所构成的,如:输导组织、次生保护组织等。

动物组织同形态相似、机能机同的细胞及细胞间质组成。

根据其起源、形态结构和机能上的共同特性可将动物组织分为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4大类。

4类组织按照一定的空间位置和机能关系有机地联合在一起,从而构成动物的器官。

因此,应该用整体的、动态的观点来认识组织的形态结构特点,同时要充分理解有机体与机能相适应的一般规律。

四、实验步骤植物组织部分(一)分生组织1.顶端分生组织观察洋葱根尖纵切面可见如下特征。

2.侧生分生组织常位于根和茎的外周部分,靠近器官的边缘。

它包括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

2.1形成层观察椴树属茎的横切面。

2.2木栓形成层结合椴树属茎横切面中周皮的观察,找出木栓形成层(图4-1)。

对木栓形成层和维管形成层进行比较观察。

3.居间分生组织观察玉米节间基部纵切面。

(二)保护组织1.表皮观察女贞叶片横切面,最外一层细胞、夹竹桃叶片的横切面、龟背竹根的横切面,注意表皮的形态与女贞叶表皮有何不同,如何解释复表皮的定义?试分析复表皮所具有的生态意义。

撕取一小片蚕豆叶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观察表皮细胞的表面观。

气孔器。

气孔是叶片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的孔道。

许多植物的保卫细胞周围常具有不同于表皮细胞的副卫细胞,由于保卫细胞和副卫细胞的不同排列方式导致气孔器类型的不同。

植物学实验指导

植物学实验指导

植物生物学实验指导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目录绪论 (1)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3)实验二生物绘图 (6)实验三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的观察 (9)实验四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显微观察 (12)实验五植物体各种组织的显微观察 (14)实验六根的形态和结构观察 (17)实验七茎的形态和结构观察 (21)实验八低等植物(藻类、菌类和地衣植物) (25)绪论一、实验课教学的目的及意义本课程以验证课堂理论、掌握研究方法和操作技能为宗旨,培养学生独立开展以植物生物学为基础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通过实验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生物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研究植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运用这些方法和技能去研究植物个体发育中植物器官的形态建成与结构;学习植物系统发育过程中植物界各大类群植物的主要的形态特征、代表植物、它们在植物界中的地位和演化规律,认识一些常见的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植物;理论与实践统一,使学生加深对课堂讲授的内容的认识与理解。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索与实验的能力与素质,以适应新经济时代对科技人才的基本要求。

二、实验室规则1. 学生应提前5-10分钟进入实验室,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2. 按号使用显微镜和解剖镜,使用前要检查,使用后要擦试整理,并放回原处.如果发现损坏或发生故障,要及时报告指导教师。

3. 爱护仪器、标本及其他公共设施,节约药品和水电。

损坏物品时应主动向指导教师报告并及时登记。

4. 保持实验室安静、整洁。

实验时不得随意走动和谈笑。

室内禁止吸烟,不准随地吐痰和乱扔纸屑、杂物。

每次实验后,各实验小组要清理实验桌面,并轮流打扫实验室。

5. 最后离开实验室的学生要负责检查水、电、门、窗等是否关严。

三、实验课课程的进行方式及对学生的要求1. 实验前必须预习每次实验课内容,写出简单的实验提纲,并把个人准备好的实验必备物品带到实验室。

2. 必须仔细听取教师对实验课的要求、操作中的重点、难点和应注意问题的讲解。

大黄粉末实训报告

大黄粉末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大黄粉末的显微特征,提高中药材鉴定能力。

2. 学习粉末制片法,提高制片质量。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为中药材鉴定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大黄为蓼科植物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泻下攻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功效。

大黄粉末的显微特征主要包括:草酸钙簇晶、网纹、梯纹导管和淀粉粒等。

通过观察这些特征,可以准确鉴定大黄粉末。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酒精灯、水合氯醛溶液、稀甘油、蒸馏水、10%盐酸、5%氢氧化钠、30%硝酸、乙醚、粉末制片器、试管、烧杯等。

2. 材料:大黄粉末、水合氯醛溶液、稀甘油、蒸馏水、10%盐酸、5%氢氧化钠、30%硝酸、乙醚等。

四、实验步骤1. 粉末制片(1)取大黄粉末少许,置于载玻片上。

(2)滴加饱和水合氯醛溶液2-3滴,于酒精灯上加热,透化,勿沸。

(3)反复一到二次,使透化完全。

(4)滴加稀甘油1-2滴,必要时用解剖针或牙签拌匀。

(5)取洁净盖玻片沿一个方向轻轻放下,防止产生大量气泡。

(6)多余试液用滤纸吸去,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2. 显微观察(1)观察草酸钙簇晶:草酸钙簇晶呈球形、椭圆形,直径约10-30μm,无色透明,具光泽。

(2)观察网纹、梯纹导管:网纹导管呈网状,梯纹导管呈梯状,直径约10-30μm,壁厚,纹孔明显。

(3)观察淀粉粒:淀粉粒呈球形、椭圆形,直径约5-15μm,无色透明,具光泽。

3. 结果与分析通过观察大黄粉末的显微特征,可以确定该粉末为正品大黄。

草酸钙簇晶、网纹、梯纹导管和淀粉粒等特征均符合大黄粉末的显微特征。

五、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大黄粉末的显微特征,提高了中药材鉴定能力。

2. 学会了粉末制片法,提高了制片质量。

3. 培养了实验操作技能,为中药材鉴定工作打下了基础。

六、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烫伤。

2. 粉末制片时,注意避免气泡产生。

3. 显微镜观察时,注意光线调节,以便清晰观察。

药用植物学实验

药用植物学实验

实验和要求 (1)掌握导管和管胞的特征及类型. (2)了解筛管和伴胞的特征. 仪器和用品 实验材料 大黄、甘草粉末;稀甘油;水和氯醛试液。 实验步骤 (五)分泌组织 实验材料:鲜姜,小茴香永久制片. 实验步骤及结果
(六)植物形态组织学综合观察
1.根(根茎)的观察 目的和要求 (1)掌握植物根(根茎)的外部形态特征和根系的类型. (2)掌握根的初生构造及次生构造特点. 实验材料 (1)毛茛根横切永久制片. (2)直立百部根横切片. (3)青木香根横切制片.
5.果实的观察 目的和要求: (1)掌握不同类型的果实特征及其构造. (2)了解果实内部构造. 材料: 番茄,黄瓜,茄子,菠萝,桃子,梨,苹果.
实验二.植物的组织的观察
仪器用品 (一)分生组织 实验材料: 小麦,洋葱根尖永久纵切片,椴树茎的永久 横切片,小麦根尖临时片. (二)基本组织 实验材料 :薄荷茎的永久制片
(三)保护组织
目的和要求 (1)掌握表皮细胞及附属物的特征. (2)掌握气孔的轴式(类型). (3)掌握周皮(木栓组织)的形态特征. 实验内容 (1)气孔的观察 (2)非腺毛, 腺毛.
药用植物学实验
实验一
1. 实验目的
植物细胞后含物的观察
(1)熟悉光学显微镜的构造性能和使用 (2)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学习表皮制片法及绘制植物细胞图的基本技术 (4)掌握水合氯醛制片方法 (5)掌握草酸钙晶体和碳酸钙的类型和结构.
2. 仪器

3. 实验内容: (1) 洋葱表皮细胞的制片 (2) 质体的观察: 观察有色体还可用红辣椒的皮. (3) 植物细胞后含物---淀粉粒的观察. a 后含物包括:淀粉粒、糊粉粒、晶体等. b 淀粉粒的类型: c 实验材料:土豆,浙贝母,半夏; 大黄、黄柏、甘草、 地骨皮、射干粉末。 (4) 步骤: 4. 实验方法及结果 (1)簇晶; (2)方晶; ( 3)针晶; (4)砂晶; ( 5) 柱晶 .

生(中)药概论实验指导

生(中)药概论实验指导

实验一药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代谢产物 (一)一、实验目的1.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 认识植物细胞中常见后含物的种类及鉴定方法。

3. 学习临时装片法的基本技术。

4. 学习显微化学鉴定技术。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实验材料与试剂洋葱鳞茎、马铃薯块茎、半夏粉末.2、实验设备与工具显微镜、擦镜纸、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单面刀片、双面刀片、吸水纸。

蒸馏水、碘—碘化钾溶液、培养皿、吸水纸、纱布块、酒精灯、温台。

碘.碘化钾溶液、苏丹Ⅲ酒精溶液、水合氯醛试剂、稀甘油、稀碘液、浓硫酸、蒸馏水。

三、实验内容和方法(一)用洋葱鳞叶表皮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1.制作洋葱鳞叶表皮临时装片(1)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干并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水或稀蔗糖水溶液。

(2)取材剥去洋葱鳞茎外部的老鳞叶。

取一片鲜嫩的鳞叶,用单面刀片将表皮划破成边长约3—5mm的小块,用镊子撕下表皮小块并将其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再用镊子和解剖针将材料展平。

(3)加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2.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将洋葱鳞叶表皮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中央,用低倍物镜观察,可见洋葱鳞叶表皮好象—个网状结构,每一个“网眼”即是一个细胞。

洋葱鳞叶表皮是由一层细胞构成的。

转动标本推动器移动装片,选择几个清楚的细胞置于视野中央,换用高倍物镜仔细观察一个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识别下列各部分:(1)细胞壁细胞壁是位于植物细胞最外层的一个坚韧的外壳,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由于细胞壁比较透明,因此只能看到细胞的侧壁。

两个相邻细胞之间的细胞壁实际上有三层,即各个细胞的初生壁和连结两个相邻细胞的胞间层。

但由于普通光学显微镜难以分辨胞间层,故在显徽镜下观察时,两个相邻的细胞间好象只有一层细胞壁。

(2)细胞核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中有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小球体,该小球体就是细胞核。

在成熟的植物细胞中,由于中央大液泡的形成,细胞核总是位于细胞的边缘,紧贴着细胞壁。

当细胞核贴近细胞的侧壁时,只能见到它的窄面(呈椭圆形);当细胞核贴近细胞的上下面壁时,就可以看到核的宽面(呈圆形),因此,细胞核实际上是扁圆形的小球体。

实验(实训)指导

实验(实训)指导

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使用及保养一、实验目的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和各部分作用,能真确、熟练地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材料,掌握显微镜的保养方法。

二、用品与材料显微镜、擦镜纸、软布、二甲苯、任意一种植物切片三、方法与步骤(一)显微镜的结构通常使用的生物显微镜,可分为机械装置和光合系统两大部分。

1、机械部分。

包括镜座、镜柱、镜臂、倾斜关节、载物台、镜筒、物镜转化盘,调节轮。

2、光学部分。

包括接目镜、接物镜、反光镜、光调节器。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取镜。

拿取显微镜,必须一手握紧镜臂,一手平拖镜座,是使镜体保持直立。

放置显微镜时要轻,避免震动,应放在身体的左前方,离桌子边6—7CM左右。

检查镜的各部分是否完好,镜头只能用擦镜纸擦拭,不准用它物接触镜头。

2、对光。

使用时,先将低倍接物镜头转到载物台中央,正对通光孔。

用左眼接近接目镜观察,同时用手调节反光镜和集光器。

使镜内光亮适宜,镜内所看到的范围叫视野。

3、放片。

把切片放在载物台上,使要观察的部分,对准镜头,用压夹或十字移动架固定切片。

4、低倍物镜的使用。

转动粗调节轮,使镜筒缓慢下降,至物镜接近切片时为止。

然后用左眼从镜内观察,并转动粗调节轮使镜筒缓慢上升。

直至看到物象为止(显微镜内的物象是倒像),再转动细调节轮,将物象调至最清晰。

5、高倍物镜的使用。

在低倍物镜的观察后,如果需要进一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先将要放大的部位移到视野中央,再把高倍镜转至载物台中央,对正通光孔,一般可粗略看到物像。

然后,再用细调节轮调至物像最清晰。

如镜内亮度不够,应增加光强。

6、还镜。

使用完毕,应先将物镜移开,再取下切片。

把显微镜擦拭干净,各部分恢复原位。

使低倍接物镜转至中央通光孔,下降镜筒,使接物镜接近载物台。

将反光镜转直,放回箱内并锁上。

(三)显微镜的保养1、使用显微镜时必须严格操作规程进行。

2、显微镜的零件不得随意拆卸,也不能在显微镜之间随意调换镜头或其他零件部件。

3、不能随便把目镜头从镜筒取出,以免落入灰尘。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植物细胞的观察【实验目的】掌握显微镜使用方法;掌握植物细胞基本结构;学习表皮制片法及绘制植物细胞图的基本技术。

【实验材料】洋葱鳞茎、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碘- 碘化钾试液。

【实验内容】( 一) 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 二) 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的观察1.表皮细胞的结构(1) 细胞壁:为植物细胞所特有,包围在原生质体最外面。

由于细胞壁无色透明,故观察时上面和下面的壁不易看见,而只能看到侧壁。

(2) 细胞质:为无色透明胶体,成熟细胞由于中央大液泡形成,细胞质被大液泡挤成一薄层,紧贴细胞壁,仅细胞两端较明显。

(3) 细胞核:为一个近圆形小球体,它由更稠的原生质组成。

(4) 液泡:在成熟细胞的原生质体中,可见到一个或几个大液泡位于细胞中央,里面充满了细胞液,看起来比细胞质透明。

作业绘制洋葱鳞叶的内表皮细胞2〜3个,并注明细胞的各部分名称。

实验二植物细胞的质体、后含物的观察【目的要求】掌握质体、淀粉粒、草酸钙结晶类型,掌握徒手切片、粉末装片及水合氯醛透化制片的方法。

【材料用品】胡萝卜根、红辣椒果实、马铃薯块茎、半夏粉末、大黄粉末、甘草粉末。

显微镜、酒精灯。

碘.碘化钾溶液、水合氯醛试剂、稀甘油、蒸馏水。

【内容方法】1 .质体的观察(1) 有色体( 杂色体) :取胡萝卜根一小块,用徒手切片法制成临时装片,置镜下观察,在细胞的细胞质内可见许多橙黄色或橙红色呈棒状、块状或针状的结构,此即为有色体。

也可以用镊子挑取红辣椒靠近果皮的果肉少许,置于载玻片上捣碎后,作临时装片观察,可见细胞内有许多棱形或圆形橙红色的小颗粒,即为有色体。

2 .淀粉粒的观察(1) 用镊子或刀片在马铃薯块茎切口上刮取少量白色浆液:用蒸馏水装片观察,在低倍镜下可见水溶液与多边形薄壁细胞中有许多卵圆形或椭圆形颗粒,即淀粉粒。

转换高倍镜,并将光线适当调暗,可见淀粉粒有脐点和围绕它清晰的偏心轮纹。

观察后,从载物台上取下制片,在盖玻片一侧滴入一小滴碘- 碘化钾溶液,同时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取蒸馏水,再置显微镜下观察,淀粉呈蓝- 紫色反应。

观察植物后含物实验报告(3篇)

观察植物后含物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细胞后含物的种类和功能。

2. 掌握观察植物细胞后含物的实验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植物细胞的后含物是指细胞内除了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壁以外的其他物质,主要包括淀粉、蛋白质、脂肪和油、晶体等。

这些后含物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光合作用、能量储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实验材料1. 植物材料:马铃薯、玉米、大豆等。

2. 实验工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滴管、酒精灯、剪刀、镊子等。

3. 实验试剂:碘液、酒精、盐酸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临时装片(1)取马铃薯、玉米、大豆等植物材料,用剪刀剪取小块,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浸泡片刻。

(2)用镊子取出浸泡后的植物材料,放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煮沸片刻,使细胞壁软化。

(3)用镊子取出煮沸后的植物材料,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漂洗几次,去除酒精和盐酸。

(4)将漂洗后的植物材料放入载玻片中,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

(5)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的碘液,盖上盖玻片。

2. 观察后含物(1)将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调整显微镜的焦距,使物像清晰。

(2)观察淀粉粒:淀粉粒在碘液的作用下呈现蓝色,主要存在于马铃薯和玉米中。

(3)观察蛋白质:蛋白质在酒精的作用下呈现黄色,主要存在于大豆中。

(4)观察脂肪和油:脂肪和油在显微镜下呈现油滴状,主要存在于玉米和大豆中。

(5)观察晶体:晶体在显微镜下呈现白色或无色,主要存在于玉米和大豆中。

3. 记录实验结果(1)观察并记录不同植物材料中的后含物种类和数量。

(2)分析不同后含物的功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马铃薯中主要含有淀粉粒,淀粉粒呈蓝色,大小不一。

2. 玉米中主要含有淀粉粒、脂肪和油、晶体,淀粉粒呈蓝色,脂肪和油呈油滴状,晶体呈白色或无色。

3. 大豆中主要含有蛋白质、淀粉粒、脂肪和油、晶体,蛋白质呈黄色,淀粉粒呈蓝色,脂肪和油呈油滴状,晶体呈白色或无色。

4. 分析:淀粉粒是植物储存能量的主要形式,脂肪和油是植物储存能量的次要形式,蛋白质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晶体是植物中的无机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淀粉粒的观察
一、目的要求
认识各种淀粉颗粒的显微特征,学会用显微镜分析法鉴别几种品种的淀粉。

二、实验原理
一般淀粉呈白色或类白色,不溶于乙醚、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也不溶于冷水。

淀粉是以颗粒状态存在于胚乳细胞中,不同来源的淀粉其形状、大小各不相同,应用显微镜观察可以区别不同的淀粉或确定未知试样的种类。

淀粉颗粒的形状大致可分为圆形、椭圆形和多角形3种。

一般水分高,蛋白质含量少的植物淀粉颗粒较大,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如马铃薯淀粉;反之颗粒较小,呈多角形,如米淀粉。

在400~600倍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有些淀粉表面有轮纹,与树木的年轮相似,马铃薯淀粉轮纹极明显。

(引自《食品分析》.无锡轻工业学院、天津轻工业学院合编,1987)1.小麦 2.大麦 3.玉米 4.大米 5.马铃薯
三、实验器材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滤纸。

马铃薯淀粉、玉米淀粉、大米淀粉、小麦淀粉(自制或市售)。

四、实验试剂
1.95%乙醇、50%乙醇。

2.甘油水溶液(体积比为1∶1)
3.0.005 mol/L碘溶液
五、操作步骤
1.取淀粉试样少许置载玻片上,摊薄均匀,加1滴95%乙醇,再加1大滴甘油水,稍干,用盖玻片盖好,以滤纸除去过量液体,先用低倍显微镜调好视野,再用400倍镜观察淀粉颗粒的形状、大小和轮纹。

2.取淀粉试样少许置载玻片上,摊薄均匀,滴加2滴50%乙醇溶液,使淀粉充分湿润,稍干,滴加2滴甘油水,再稍干,滴加1滴0.005 mol/L碘溶液,使碘液充分接触淀粉。

稍干后,先用低倍显微镜调好视野,再用400倍镜观察淀粉颗粒的形态及颜色。

3.用2种方法逐一观察试样并绘图记录。

4.再取2种未知试样按第二种方法观察,对照绘图,判断淀粉的品种。

六、结果表示
1.绘图表示4种淀粉粒的显微特征。

2.判断2种未知试样的品种(参考图实-2)。

七、注意事项
1.载玻片上的淀粉试样要少量均匀,不可堆积。

2.第一种方法不加盖玻片也可观察。

3.滴加溶液后,稍干再观察效果好。

八、问题与思考
1.淀粉颗粒形状大致有几种?其形状大小有何规律性?2.淀粉颗粒的轮纹结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