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校本课程_让生命如花般绽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让生命之花绽放》教学设计5篇

《让生命之花绽放》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让生命之花绽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白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轻易放弃求生的希望,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尊重他人的生命,造福更多的生命。
2.能力目标:学会悦纳自己的生命,并且尊重他人的生命;掌握应对紧急情况的基本方法,遇到危险时能够安全逃生。
3.知识目标:知道珍爱生命的人不会轻易放弃生的希望;认识和了解生命的价值,既要尊重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了解生命的意义的真正内涵。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教学重点:肯定生命、尊重生命。
2.教学难点:延伸生命的价值。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活动体验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分组收集相关求生知识。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1:播放视频《汶川地震中的非凡女孩──康洁》多媒体显示2内容简介:康洁是映秀小学6年级学生,汶川地震发生时,她勇敢机智地选择了跳楼求生,自己成功脱险后又去救助别人,11岁的她不但救了自己,也救了别人。
设问:1.地震发生时,康洁为什么会选择跳楼求生?2.当遇到如此艰难的抉择时,你能果断地选择求生吗?3.康洁脱险后为什么还要回去救其他人呢?在学生回答、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生命是宝贵的,应当珍爱我们的生命。
当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不能轻言放弃;当他人生命遭遇困境时,要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二)永不放弃生的希望:学会自救,学会救人(板书)多媒体显示3:求生知识知多少1.家里煤气泄漏,你该怎么做?2.上课时发生地震,你应该怎样保护自己?3.乘坐公交车时发生火灾,你知道怎么逃生吗?4.遇到溺水者,你知道如何救助他?请学生根据课前收集到的相关求生知识进行分析,并从中适当选择几个项目让学生分组上台进行自救、救人演习,教师从旁指点,最后进行归纳总结,鼓励学生平时要多掌握自救以及救助他人的方法和知识,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让生命之花绽放教案设计(1篇)

让生命之花绽放教案设计(1篇)让生命之花绽放教案设计 1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引起我们对生命的思考,体会到生命的可贵,感受到生命的韧性和弹性;通过自救知识的讲解和演习,从中学会必备的求生知识。
2、能力目标:增强在日常生活中自救能力:紧急呼救能力、火场逃生能力、溺水自救能力、地震自救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生命,乐观向上;保护生命,意志坚强。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知道基本求生知识,学会紧急呼救、防火自救、溺水自救、地震自救必备的求生知识。
难点:感受生命的韧性。
三、课前准备分别查找紧急呼救知识,防火自救知识、溺水自救、地震自救知识。
四、课堂助学1.活动一:欣赏一首诗《我还有一只脚》,感受生命的可贵。
2.活动二:学会自救的方法:把全班同学分四个组,分别是:紧急呼救组、防火自救组、溺水自救组、地震自救组。
每个组的同学进行自救方法的讲解和演习。
3、课堂总结。
五、巩固与反思①锻炼身体,保持健康②不宰吃动物③保护生态环境④敢于同疾病作__ ⑤面对凶恶歹徒,不作无谓的牺牲⑥及时享受短暂、宝贵的生命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⑥2.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
实现人生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应该()A.从明天做起B.从干一番大事业做起C.从进入初中以后做起D.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3.吴欲同学给自己的生命箴言是:人活着,不应该追求生命的长度,而是追求生命的质量。
对“生命的质量”的正确理解是()A.生活条件的优越B.生活的艰辛和曲折C.生命的价值和意义D.生活的快乐和悲伤4.提升生命的价值最主要的是()A.延长生命的时间B.绝不放弃生的希望C.多享受社会财富D.为社会多作贡献。
初中道德与法治_绽放生命之花感受生命意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绽放生命之花感受生命意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猜字”,“活着的理由”的话题探讨,学生能举例说出自己对生命意义的初步理解,可以列举事例,说明自己对生命意义的感悟,发现生命的意义。
2.通过分析“雷海为”和“殷树山”的事例,学生能够说出他们生命意义的具体表现,总结出生命的意义在于自己发现和创造,感受并认同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3. 通过古今人物,学生能深切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在于自己的选择,对人生意义的求索,是人类生命的原动力之一。
4.通过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事迹,能够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理解探索生命意义是人类生命的原动力之一。
5.通过每天进步一点点小视频,学生能够说出男孩变化的原因,感悟、概括出生命意义是在一点一滴的创造中形成的。
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认同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以实际行动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
【评价任务设计】1.通过学生对生字的理解,看学生对生命的初步认知;借此引题,顺畅导入生命的话题。
2.通过对亲友的课前调查访谈,了解成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以帮助自己更深入地了解、思考这一话题。
3.通过对小视频递进式的问题串设计,看学生是否能说出雷海为、殷树山老人他们生命意义的具体体现,并认同他们的人生选择,发表自己的观点。
4.通过与小男孩的对比,对自己的反省,看学生是否能理解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对自己的生命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5.通过“生命有约,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学生是否能用自己的观点,具体的做法表达生命的意义在于行动和创造。
【教学过程】播放《盛开的希望》,渲染气氛,铺垫主题。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猜一猜这是个什么字?解说:这字的上面像一颗幼苗,下面一横像地面,这就是甲骨文的“生”字,表示新芽破土萌发,体现出一种昂扬向上的生命力。
这像不像我们的生命?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一粒种子,我们在爱的企盼中来到这个世界,爱是生命的起点,也是生命的初心。
《让生命之花绽放》教学设计与反思

《让生命之花绽放》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背景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年龄在13到15岁之间。
本课旨在通过《让生命之花绽放》的故事教育学生珍爱生命、激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了解身边以及世界上的生命的重要性和可贵之处。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探索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心态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生对故事中的人物及情节有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2.学生能够通过创作画作表达对生命的理解和感受。
难点: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课件及多媒体设备。
2.书籍《让生命之花绽放》。
3.制作教学用的花卉图片。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生命”有什么理解?生命对我们的意义是什么?学生回答并展开讨论。
提示学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经历和目睹了很多有关生命的事情,有的让我们感到温暖,有的让我们感到伤心,但是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生命呢?2.阅读故事(10分钟)让学生打开课本翻到《让生命之花绽放》,并请几位学生轮流朗读故事。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他们和生命有什么关系?他们是如何对待生命的?学生回答并展开讨论。
3.分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上述提问进行小组讨论,并自由发表观点。
引导学生思考:你在故事中找到一些对待生命的好的例子,还是有一些负面的例子?请几位学生代表小组总结讨论的成果。
4.观看视频(5分钟)展示一个与生命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生命的美好和可贵。
5.创作画作(25分钟)引导学生选择一种花卉,然后请他们用颜色和形状创作一幅画作,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开始创作画作,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指导和辅导。
6.展示和分享(15分钟)学生将自己的画作展示给全班同学,并通过分享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受。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和评论。
7.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复习所学内容,并反思自己对生命的态度和理解有什么变化。
七年级思想品德《让生命之花绽放》教学设计(说课稿)(含五篇)

七年级思想品德《让生命之花绽放》教学设计(说课稿)(含五篇)第一篇:七年级思想品德《让生命之花绽放》教学设计(说课稿)七年级思想品德《让生命之花绽放》教学设计(说课稿)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思想品德《让生命之花绽放》教学设计(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来自牡丹江市第十四中学的徐丽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让生命之花绽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三框。
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核心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淡化说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人人参与教学,师生互动,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
二、学情分析据我了解,现在的学生因是独生子女,唯我的心态意识强,加之生活的优越感,使他们缺少对生命的关爱,忽视生命的价值。
因此,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和感悟,让他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感悟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初中阶段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意义何在,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问题。
本节课的要求就是引导学生在正确看待自我的基础上,学会尊重他人的生命与价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同时,也是认识自我这一单元的基础部分,因此,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通过以上分析,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既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尊重他人的生命。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认识自我,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培养全面、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从思想上懂得生命的可贵,行动上学会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三)重难点及确立依据根据课标要求和学情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肯定生命、尊重生命。
思想品德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让生命之花绽放》教学设计和反思

《让生命之花绽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懂得生命的珍贵,了解一些求生、救生(自救、求救、救人)的方法;正确理解生命的涵义,懂得人的生命不仅有时间长短之分,更有质的差别;知道怎样的生命才更有价值;懂得要提升生命的价值应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
2.能力目标:学生判断紧急情况的能力;提高紧急情况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够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永不放弃生的希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锻炼坚强的意志;珍爱生命,热爱生命,立志提升自身生命的价值。
教学重点: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求生知识教学难点:如何延伸生命的价值。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名诗赏读:“世界是这样的美丽/让我们把生命珍惜/一天又一天/让晨光拉着我/让夜露挽着你/只要我们拥有生命/就什么都可以争取/一年又一年/为了爱我们的人/也为了我们自己”诗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要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二、提出问题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还属于爸爸妈妈,属于一切关心我们、爱我们的人。
因此,我们要珍爱生命。
那我们该怎样珍爱生命呢?三、探究问题(一)永不放弃生的希望1.自行阅读“艰难抉择”故事并思考:早晨,一个伐木工人照常去森林里伐木。
他用电锯将一棵粗大的松树锯倒时,树干反弹重重地压在他的右腿上。
剧烈的疼痛使他觉得眼前一片漆黑。
此时,他知道,自己首先要做的是保持清醒。
他试图把腿抽回来,可办不到。
于是他拿起手边的斧子狠命地朝树干砍去,砍了三四下后,斧柄断了。
他又拿起电锯开始锯树。
但很快发现:到下的树呈45度角,巨大的压力随时会把锯条卡住,如果电锯出了故障,这里又人迹罕至,时间一长,就只能束手待毙了。
左思右想,别无他路。
他狠了狠心,拿起电锯,对准自己的右腿,自行截肢……伐木工人把腿简单包扎了一下,决定爬回去。
一路上,他忍着剧痛,一寸一寸地爬,一次次地昏迷过去,又一次次地苏醒过来,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活着回去!(1)伐木工人是怎样一步一步拯救自己的生命的?(2)当你遇到如此艰难抉择时,你能果断求生吗?结论:永不放弃生的希望的信念和意志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遇到多大挫折,都不会轻易放弃生的希望。
让生命之花绽放

《让生命之花绽放》教案【教材分析】本框是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三课第三框,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即“永不放弃生的希望”“肯定生命,尊重生命”“延伸生命的价值”。
本框是第三课的落脚点,前面两框与本框构成了层层递进的关系。
本框也是“认识新自我”这一单元的基础部分,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白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轻易放弃求生的希望,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尊重他人的生命,造福更多的生命。
2.能力目标:学会悦纳自己的生命,并且尊重他人的生命;掌握应对紧急情况的基本方法,遇到危险时能够安全逃生。
3.知识目标:知道珍爱生命的人不会轻易放弃生的希望;认识和了解生命的价值,既要尊重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了解生命的意义的真正内涵。
【教学基础点】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了解应该如何看待生命,人生的意义何在,这些人生问题。
知道应该悦纳生命,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延伸生命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肯定生命、尊重生命。
2.教学难点:延伸生命的价值。
【学情分析】据我了解,现在的学生因是独生子女,唯我的心态意识强,加之生活的优越感,使他们缺少对生命的关爱,忽视生命的价值。
因此,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和感悟,让他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感悟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活动体验教学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大自然美丽的图片,到处阳光明媚,到处鸟语花香,到处都是生命的气息,那么作为人类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尊重和关爱生命。
今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踏上一次与众不同的“生命之旅”,一起去寻找那绽放的生命之花。
在这次旅途中,我们要穿越三座生命小屋,才能采摘到我们那灿烂的“生命之花”,每一个小屋中,都为我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难题,我们只有用集体的智慧、力量和生命的理解和感悟,才能克服所有的困难,最终完成这次生命的旅行。
初中道德与法治_绽放生命之花感受生命意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绽放生命之花感受生命意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猜字”,“活着的理由”的话题探讨,学生能举例说出自己对生命意义的初步理解,可以列举事例,说明自己对生命意义的感悟,发现生命的意义。
2.通过分析“雷海为”和“殷树山”的事例,学生能够说出他们生命意义的具体表现,总结出生命的意义在于自己发现和创造,感受并认同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3. 通过古今人物,学生能深切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在于自己的选择,对人生意义的求索,是人类生命的原动力之一。
4.通过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事迹,能够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理解探索生命意义是人类生命的原动力之一。
5.通过每天进步一点点小视频,学生能够说出男孩变化的原因,感悟、概括出生命意义是在一点一滴的创造中形成的。
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认同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以实际行动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
【评价任务设计】1.通过学生对生字的理解,看学生对生命的初步认知;借此引题,顺畅导入生命的话题。
2.通过对亲友的课前调查访谈,了解成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以帮助自己更深入地了解、思考这一话题。
3.通过对小视频递进式的问题串设计,看学生是否能说出雷海为、殷树山老人他们生命意义的具体体现,并认同他们的人生选择,发表自己的观点。
4.通过与小男孩的对比,对自己的反省,看学生是否能理解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对自己的生命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5.通过“生命有约,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学生是否能用自己的观点,具体的做法表达生命的意义在于行动和创造。
【教学过程】播放《盛开的希望》,渲染气氛,铺垫主题。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猜一猜这是个什么字?解说:这字的上面像一颗幼苗,下面一横像地面,这就是甲骨文的“生”字,表示新芽破土萌发,体现出一种昂扬向上的生命力。
这像不像我们的生命?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一粒种子,我们在爱的企盼中来到这个世界,爱是生命的起点,也是生命的初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生命如花般绽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情境模拟、视频等方式深入感知交通事故的危害,进一步增强学生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规的意识。
2.引导学生了解、分析出行时各类交通安全隐患存在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掌握乘车、船、飞机等不同交通工具出行时必须具备的基本交通安全常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在日常出行中应对突发交通安全事件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有关乘车辆、火车、船只、飞机登不同交通工具出行所发生的交通安全事故案列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和食品资料,制作内容详实、生动形象的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做好充分预习。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春天来了,在这春风和煦的美好时节,让我们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目的地是风景如画的大连,在那里,我们可以拥抱绿色、与鱼群嬉戏、领略异域风情,度过清凉一夏!咱们出发吧!但是要先解决一个问题:咱们怎么去?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出行方式并说明理由。
)
这些交通方式大大便利了我们的生活。
今天,就让我们主意体验一下吧!但是一定要记住:出行时要注意交通安全!
二、情境体验,增强意识
1.乘坐汽车出行
①播放模拟动画,学生进入情境。
②现场采访:请问此次事故发生时的情形是怎样的?
你觉得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在这次事故中,您是如何逃生的?又是怎样救助他人的呢?
通过此次事件,您有怎样的感想呢?
③救生常识(了解知识,掌握相关技能)
④阅读资料,给予学生震撼。
2.乘坐火车出行
①创设情境,小组讨论:
从此刻开始到我们从大连火车站出站,我们都应该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②“安全小贴士”,丰富学生出行的安全常识。
3.乘坐轮船出行
①学生畅谈乘船经历,分享注意事项。
②通过案例引入:沉船自救全攻略(播放视频)
学生谈收获,现场演练
③教师补充
4.乘坐飞机出行
①学生畅谈乘坐飞机的感受
②“是真的吗?”(趣味问答)
5.其他出行方式
三、拓展延伸,教师寄语
①同唱歌曲《安全果》
②结语:希望同学们如歌中所唱,将安全放在心中。
有安全相伴,我们才能快乐出行!
学情分析
我们生活离不开交通方式,交通工具使用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但是生活无常,频频发生的事故不仅断送了许多人的幸福,而且也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我们周围,到处都存在着潜伏的安全危机,使我们的生命和财产时时处于威胁之中。
作为初中生,他们处于贪玩好动的年纪,应该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在危险发生时,能做出正确的行动。
因此,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安全知识技能作为学习课题,让学生亲自去了解潜在的危害,掌握逃生的方法,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对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与救助能力增强生存技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效果分析
这堂课的效果还不错,学生喜欢上这样的课,实用性强,生动有趣,没有课业的负担,学生基本掌握了应对火灾的方法。
以后遇到火灾,如果学生们能够冷静地应对,并采用本节课学习的方法,相信他们能火海自救。
但是,因为是在录播室里上的课,学生不熟悉环境,多少有些拘谨,但学生心里还是非常接受这堂课。
我也希望以后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多上这样的课,让学生能多一些安全知识,多一些保护生命的知识,多一些热爱生命的热情。
教材分析
《让生命如花般绽放》包含三个主题活动:“真实再现”“行动在线”“拓展延伸”。
这三个主题的活动,使学生的安全意识意识和交通意识得到提高,让学生掌握一些逃生自救的方
法,遇到危险时能镇定自若,做到自护自救,同时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应变能力。
“真实再现”环节中两个真实的案例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个人和小组为单位,分别就“生活中事故案例”和“身边的安全隐患”进行课前的调查,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走进生活,然后交流。
在交流中,他们在是与非、取与舍之间,他们有了正确的选择,懂得事故发生后,冷静自救很重要。
“行动在线”环节分别向我们介绍了五种自救和逃生的小常识,意在指导同学们掌握自救的方法,突遇事故时能够冷静自救。
组织该活动时,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多媒体,通过游戏模拟等活动,让学生处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体验、选择、判断、感悟,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正确的道德认知,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生活是道德源泉,为了使逃生知识的学习不至于泛泛而谈、蜻蜓点水,最后的“拓展延伸”环节的模拟活动链接了课堂生活和现实生活。
我组织了模拟演练,让学生在全员的参与中直接体验,过的真实的感受。
安全教育就是根据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特点,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来引导学生,并让学生自己参与。
在实践中让学生自己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然后用演小品、说新闻的形式来学习安全知识。
教师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把内容与教材中的安全知识结合起来学习,使学生们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要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并把生活中与中学生有密切联系的案例拿到课堂上来分析,用以案说法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学
习的兴趣,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进一步懂得学习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评测练习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自救的方法?
2请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
①公共汽车上都会配有安全逃生锤,可以将逃生锤取下,用尖嘴的一端砸向车窗玻璃,然后从车窗逃生。
②公共汽车上突遇事故如果车门无法打开时,可以利用紧急开门锁来开门。
③乘坐飞机最好不要随身携带铅笔、圆珠笔等物品。
④飞机失事时,可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坐在座位上。
⑤手机上的“飞行模式”是安全的。
3 请自己制作一份“突遇交通事故,冷静自救”宣传画册。
课后反思
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交通安全教育尤为重要。
教给学生的交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的逃生技能,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学生造成的伤害,使我们这节课的目标。
在教学中,我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能立刻在生活中进行实践演练,加深印象,使这些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头脑中更加牢固。
一、成功之处:
1、在教学中,我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能立刻在生活中进行实践演练,加深印象,使这些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头脑中更加牢固。
充分的发挥学生的
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2、通过学习学生明白了突遇事故冷静自救的重要性,也了解了很多应对灾难知识,知道突遇事故,应该怎么做。
孩子们对安全从思想上有了应对措施。
3、掌握了更多的安全知识。
孩子们知道了遇到事故时应该怎么做,应该怎样逃生。
4、本课主要是针对交通安全展开的一次教育教学活动。
最精彩的要“汽车翻后自救”“是真的吗?”这两个环节了,孩子们很感兴趣,表演得也很成功。
我想孩子们对应对安全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珍爱自己生命的情感。
二、不足之处:
本节课教学是从应对火灾安全角度出发,在课堂的教学当中师生之间和学生学生之间配合的不够默契,有几个师生互动的环节进行的不够流畅,说明课前的准备还不充分。
另外,还缺少生动的事例,在行路安全应注意的事项中还有一些没列出来。
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不断完善。
三、改进措施:
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教学之前不但要备课更要备学生,要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考虑到课堂中随时到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或新的生成。
相关的资料要尽量准备的充分一些,因为有些孩子的思维远远的超出我们老师的意料之外。
以上就是我上完本节课的一点浅薄的反思,不到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课标分析
坚持以“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为核心,以“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为根本的基本指导思想统筹规划、设置本课程。
1、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
让学生明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可再来,应备加珍惜;懂得人的生命没有贵贱之分,生来就是平等的,人与人应和谐相处。
2、指导学生过安全的生活。
学生的生命安全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本课程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珍爱生命,安全第一”,促进学生健康、安全地成长是本课程所承载的主要任务。
3、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生命安全教育的课程化实施应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切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注重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开展教学活动。
4、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安全意识,注重将知识转化为自护
自救的经验和能力,是本课程的核心所在,也是课程是否具有实效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