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位老中医的白癜风疗法

合集下载

中医怎么治疗白癜风

中医怎么治疗白癜风

中医怎么治疗白癜风
中医主要通过内服药物和外治疗法治疗白癜风。

医生会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舌苔、脉象等综合考虑,进行相应的辨证,再给出相应的治则和治法,选择相应的方剂、药物来进行治疗。

一、内服药物: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某些药物,如滋补肝肾丸、人参健脾丸、大黄䗪虫丸等中成药。

各医院还可能会使用某些院内制剂来治疗白癜风。

二、外治疗法:
•1、中医认为白癜风可能由气滞血瘀、气血失和等引起,可以通过针灸来活血祛瘀、调和气血,比如对白斑进行围刺或循经取穴,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应用灸法,通过艾灸来起到疏通气血的作用;
•2、患者还可以外用活血通络、滋补肝肾的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将药物蒸熟、蒸透后再进行热敷,还可以应用中药进行外洗或熏蒸等,而补骨脂、白芷、红花等本身有吸光作用的药物,可以用酒精将其浸泡后做成药酒(酊剂),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外涂。

中医认为情志内伤肝气郁积气机不畅腹感风险不仅有肌肤以至局部气血失和发生本病,或者因肝肾阴虚气血不足等原因所致,中医辨证分型:
1、积血瘀型,主症头面及躯干白色斑片形状不规则,无炎症及皮屑,精神忧郁或者急躁,舌质淡或淤血,苔不白脉缓辩证风邪袭腠气血失和;
2、肾阴虚型,主症是无固定好发部位,可局限或者泛发,白斑边界清楚,白斑内毛发都变白,头昏耳鸣腰膝酸软面色无华,舌苔薄舌胖有齿痕脉细弱,风邪乘位搏于肌肤。

古代医家对于白癜风的方法

古代医家对于白癜风的方法

古代医家对于白癜风的治疗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及方药,其治疗原则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祛风散邪法由7多数医家认为本病为风邪郁肤,故针对病因首用祛风散邪法,主要选用轻宣肺气,发散腠理,祛散风邪的解表药为主,代表》有<外科大成)的浮萍丸,曰“此药味辛气寒,轻清人肺,达肤出汗”,以及<医宗金鉴)的苍耳膏,曰“苍耳风邪侵皮肤,气血失和白驳生,连根带叶鲜苍耳,洗净熬膏酒服灵。

’’常用药有浮萍、苍耳子、防风、荆芥、蔓荆子、牛蒡子、蝉蜕、麻黄、细辛等。

若“风热重蒸”,则配伍山栀子、黄芩、地骨皮、白鲜皮等药。

二、祛风通络法由于本病常常是反复不愈,久病而人络,所以古代医家常重视选用祛风散邪、搜风通络之品,常用药如乌蛇、白花蛇、羌活、独活、秦艽、威灵仙、白僵蚕、蝉蜕等,代表方为《太平圣惠方》中的乌蛇散。

根据证状不同,或配伍附子、川乌、草乌,桂心、干姜等温里药以温经通络;或配伍木通、车前子、萆@、茯苓、防己等利湿药以祛湿通络。

三、行气活血法行气活血法符合古代医家认为本病是风邪搏于皮肤,气血不和或气血瘀滞的论点。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代表方为《医林改错)中的通窍活血汤。

常用药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麝香、枳壳、丹参、赤芍等。

在<千金方)中单用白蒺藜子捣末汤服,以疏散风邪、行气活血,“服至半月,白处见红点”。

以上两方治疗白癜风一直沿用至今,被公认为有效的方药。

其他治疗白癜风的古方剂亦或多或少地配伍了行气活血药。

如《圣济总录)中的乌蛇散配伍枳壳、丹参、蒺藜子;《济阳纲目)中的白癜风方用当归、川芎、陈皮等。

四、扶正祛邪法白癜风患者亦因气血不足、腠理虚疏而感受风邪,加之经年不愈,耗伤正气,因此古代医家组方时在祛风散邪的同时,注意运用补益药。

如<济阳纲目)中的白癜方选用人参、白术益气固表;<圣济总录)中的防风汤中用人参、生地黄益气养血;菖蒲酝酒方则选用天门冬、麻仁、生地、黄芪、石斛、柏子仁等益气滋阴养血之品,配合其他药物,“治白驳举体斑白,经年不差。

土方法治癜风偏方

土方法治癜风偏方

土方法治癜风偏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土方法治白癜风的偏方:
1. 青蒿叶法:将新鲜青蒿叶捣烂,用纱布包裹后敷在患处,保持15-20分钟再取下,每天两次。

使用数周后可能会看到改善。

2. 苹果醋法:每天早上和晚上用苹果醋涂抹在患处,保持3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

持续使用可能会有一定效果。

3. 芥菜叶法:将新鲜芥菜叶煮熟后捣烂,敷在患处,每天两次,保持3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

此法可促进黑色素的生成。

4. 粘土法:将粘土和橄榄油混合成糊状,涂抹在患处,保持3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

每周使用2-3次。

5. 茶叶法:用新鲜茶叶烫水后捣烂,敷在患处,保持3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

每天使用两次。

请注意,这些偏方可能对一些人有效,但并不能保证对所有人都有效。

如果症状严重或长时间不见改善,建议尽快咨询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祖传中医外阴白班的独特治疗方法

祖传中医外阴白班的独特治疗方法

祖传中医外阴白班的独特治疗方法外阴白班,也称为外阴白斑,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外阴出现白色或乳白色斑块,病程较长,容易复发。

传统中医学认为外阴白班属于“白癜风”范畴,而祖传中医则有独特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祖传中医外阴白班的独特治疗方法。

一、中药熨洗法中药熨洗法是祖传中医外阴白班治疗中的常用方法之一。

其原理是通过使用中药水熨洗患处,达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黑色素生成,减少白班出现的效果。

常用的中药有白鲜皮、生地黄、熟地黄等。

实施中药熨洗法的步骤如下:1. 将适量的中药材研磨成细末;2. 将中药材与温水混合,制成中药水;3. 使用棉球或纱布蘸取中药水,轻轻擦拭患处;4. 注意保持适宜的水温,避免烫伤。

中药熨洗法可以充分利用中药成分的渗透性,使其迅速渗入皮肤,发挥药效。

需要注意的是,疗程一般需要坚持较长时间,不能中途停止。

二、中草药熏蒸法中草药熏蒸法是另一种祖传中医治疗外阴白班的特殊方法。

该方法主要是通过特定的中草药熏蒸,改善患处的血液循环,促进黑色素的生成,减少白班的扩散。

具体步骤如下:1. 准备好适量的中草药,如穿山甲、当归、白术等;2. 将中草药直接放入熏蒸器中,加热至产生蒸汽;3. 将患者外阴处置于蒸汽中,进行熏蒸;4. 根据患者的情况,适当调整熏蒸时间和温度。

中草药熏蒸法可以促进患处血液循环,增强组织的新陈代谢,从而达到治疗外阴白班的效果。

然而,此方法需要医生的指导和监督,不能随意操作。

三、草药煎汤内服除了外治法之外,祖传中医还推崇草药煎汤内服的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外阴白班与体内湿热等问题有关,因此通过内服草药可以清热解毒,调理体内环境,改善症状。

常用的中草药有黄连,黄柏,杜仲等,煎汤服用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内服草药需要依据个体情况和中医师的指导来进行,不可盲目使用。

四、饮食调理除了草药治疗外,祖传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在外阴白班的治疗中的重要性。

中医认为外阴白班与体内湿热有关,因此需要在饮食上避开湿热食物,如辛辣、油腻、煎炸等食物。

白癜风民间偏方大全

白癜风民间偏方大全

白癜风民间偏方大全
白癜风从古至今就存在了,根据白癜风症状和白癜风危害,全国各地的一些临床经验丰富的老中医,总结了一些他们自己的治疗白癜风偏方。

限于篇幅,略微介绍一下:
1、边天羽治疗白癜风。

边天羽主任认为白癜风是局部气虚血少所导致的,用内服祛内风与活血化瘀有一定的疗效。

选用桃仁、红花、当归、芍药、赤芍、刺蒺藜、防风、茯苓、甘草煎汤内服。

亦可单服白蒺藜粉,早晚各服3-6克。

2、张志礼治疗白癜风。

张志礼教授认为白癜风症属于滞血瘀,风邪袭腠所致,故拟就疏肝健脾,活血祛风的处方药:柴胡10g,枳壳10g,白芍15g,白术10g,茯苓15g,白附子15g,防风10g,当归10g,丹参15g,红花10g,坤草10g。

以后视情在此理气活血祛风基础上加入养血益阴之女贞子、莵丝子、枸杞子等。

3、张作舟治疗白癜风。

他认为白癜风的病因为肝肾阴虚为本,风湿侵袭为标,日久导致气滞血瘀,故拟滋补肝肾,祛风除湿,行气活血的药方。

故选用补骨脂15g,何首乌15g,菟丝子15g,当归10g,丹参15g,黄芪20g,女贞子15g,旱莲草12g,川穹15g,甘草10g,防风10g,白术10g进行治疗。

4、顾伯华治疗白癜风。

顾教授认为白癜风是风湿博于皮肤,致令气血失和,血不营肤而成。

治疗宜祛风理湿,和营活血,选用苍耳草9g,浮萍草9g,白蒺藜9g,土茯苓30g,当归9g,赤芍9g,川穹9g,丹参9g,桂枝9g。

每日一剂,分2次煎服。

白癜风民间还有其他偏方,限于篇幅限制,白癜风偏方就暂时说到这里。

老中医治疗白癜风方子

老中医治疗白癜风方子

老中医治疗白癜风方子全国各地都有一些白癜风中医大师,他们拥有独到的中医治疗白癜风的方法,他们的临床思维和提供的处方具有相当临床研究价值。

接下来让白癜风专家介绍几篇:1、薛希任治疗白癜风。

薛氏认为白癜风的发生在于局部的气血凝滞,经络不通所致,治拟活血通络为主。

选用赤芍6g,川穹5g,桃仁、红花、鲜姜各9g,老葱3根,麝香(绢色)后下0.15g,桔梗15g,浮萍12g,防风9g,黄酒煎服。

此法应用于30例病患身上。

治愈46.7%,显效23.3%,有效10%,总共有效率80%。

不过此法孕妇忌服。

2、刘关泽治疗白癜风。

刘氏认为白癜风系风热传于肤腠所致,以散风、活血、清热,并重用刺蒺藜以散风。

选用紫草15g,龙胆草15g,女贞子15g,苍术、重楼、海螵鞘、白薇、桃仁、香薷各9g,刺蒺藜46g,红花3g,每剂服2日,每日分3次服。

9岁以上儿童剂量酌减,药后配合日晒20分钟到1小时。

用于50例病患,其中泛发性病患37例,局限性13例。

结果是治愈4例,显效10例,有效3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8%。

3、褟国维治疗白癜风。

国维教授将白癜风划分如下:(1)肝肾不足型药用旱莲草、女贞子、白芍、乌梅各15g,山茱萸、熟地、丹皮、山地、泽泻、茯苓各12g,甘草10g。

用以滋肝补肾。

(2)风血相博型药用浮萍、白蒺藜、赤芍、熟地各15g,当归、甘草各10g,苍耳草、白芷各9g,川穹6g。

用以祛风调血。

(3)气滞血瘀型药用赤芍、丹皮、当归、大枣、郁金各15g,老葱、甘草各10g,红花、生姜、川穹各6g。

用来活血化瘀。

限于篇幅限制,白癜风中医治疗先讲到这里。

不过上述方法仅供参考。

具体的用法用量应该根据实际体质和病情来判断,切忌照本宣科。

治疗白癜风的偏方

治疗白癜风的偏方

治疗白癜风的偏方白癜风是一种后天性色素脱失的皮肤病,以皮肤变白,呈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局限性斑片而得名。

临床常见,易诊而难治。

基本皮损为边界清楚,大小不等似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白色斑片,表面平滑,斑内毛发变白,周围色素较深,数目不定,常对称分布。

皮损多局限于面颈、手背等暴露部位,或外生殖器等处,个别泛发全身。

白癜风属中医学“白癜”、“白驳风”范畴。

初起风热血热,病久因肝胃不足致局部气血凝滞,经络不通。

1.养麦60g,天花粉50g。

共为末,每服3至4g,每日3次。

2.薏苡仁30g,莲子18g,杏仁12g,羊骨100g。

水煎服,每日2次。

3.枸杞子、何首乌各15g。

水煎服,每日2次。

4.荷叶、紫草各30g。

水煎服,每日2次。

5.马齿苋20g(鲜品加倍),红糖10g,醋70毫升。

混合后煮沸、过滤,置有色瓶内,用时涂抹患部。

6.无花果叶切细,烧酒浸泡,涂患部。

7.乌梅肉50g,补骨脂60g,用适量白酒浸泡2周起用,1日3次,外涂患处。

8.鲜生地挤汁涂患处。

9.鲜生姜切片,涂擦患处,每日1至2次,连用2至3月。

10.鲜丝瓜1条,鲜土豆60g,共切碎绞汁,涂患处,每日1至2次。

11.白芝麻花适量,于初伏时每日搽患处5至10次。

12.白果树叶(鲜)适量,微捣搽患处。

每次搽至皮肤轻微充血,每日1次。

13.刺血法加拔罐法:取穴:侠下穴(肱二头肌外侧沿中1/3与下1/3交界处稍上方),常规消毒用三棱刺出血后,再拔罐,每周1次。

14.火硝150g,枯矾150g,水银100g。

上药混匀,盛于瓷锅内,用扣碗严扣封固,烧成黄粉,再加等量升华硫黄,春夏秋三季用醋润棉球蘸药涂擦患处20分钟,每日2次。

15.雄黄,硫黄、黄矾、南星、枯矾、密陀僧各等分。

上药共研末,用姜蘸药粉擦患处,擦后渐黑,每日1次。

16.毛姜适量。

将毛姜浸在75%酒精内成糊状,涂擦患处。

17.补骨脂适量,研成细末,配成20%酊剂,贮存7天后应用。

每日擦患处1次。

治疗白点癫风的中药方剂

治疗白点癫风的中药方剂

治疗白点癫风的中药方剂
白癜风又称白驳风。

主要症状是,皮肤上呈现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数目不定的色素脱斑,边沿清楚,多无自觉症状;好发于脸颈部,尤其是青年人发病较多。

一、骨碎补治白癜风方
骨碎补30克,三棱30克,莪术30克,姜黄30克,雄黄30克。

将上药共研细粉,调醋或姜汁外搽,每日3次,疗效显著。

二、白癜散治白癜风方
生地、白蒺藜各120克,川芎、蝉衣、薄荷各30克,红花20克,地肤子100克,当归、桃仁、僵蚕、赤芍各60克。

上药焙干共研成细末,每次服10克,每日3次,空腹或半空腹时服。

并配合外治法:补骨脂300克,研碎用75%酒精600毫升浸泡1周,滤渣后外涂局部,按摩5~15分钟。

可连续用药3剂,白色斑片消退,无色素沉着,恢复正常肤色。

三、白蒺藜治白癜风方
方1:以七星针(梅花针)在局部白斑外进行弹刺,每日1次,或隔日1次。

方2:可抽取0.5~1毫升静脉血,立即在局部白斑外作点状皮内注射,每周1~2次,10次为1个疗程。

方3:白药子12克,补骨脂15克,当归10克,红花6克,生首乌20克,白藜30克,龙胆草16克。

水煎服,每日2次。

方4:白蒺藜20克,补骨脂15克,丹参16克,生黄芪18克,桃仁16克,海螵蛸12克,丹皮15克。

水煎服,每日2次。

方5:豨草用酒炒后,焙干研为细粉,每次服6克,每日服2次,黄酒送下。

方6:补骨脂50克,75%酒精150毫升一同浸泡后去渣,以药酒外搽患处,每日2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癫风是一种原发性的、局限性或泛发性的皮肤色素脱失症。

中医称之为“白癫”、“白驳”、“白驳风”等。

本病常见,病程慢性,原因不明,易诊而难治。

现代中医一般认为1t白癫风的病因病机为气血失和,脉络癖阻;或情志所伤,肝气郁结,复受风邪;或肝肾不足,外邪侵人。

临床根据中医辨证采用疏肝理气、滋补肝肾、活血化痕、祛风等方法治疗。

现笔者将8位当代名老中医论治白癫风的经验综述如下。

1 傅魁选以补血养血通络为主,祛风为辅论治傅魁选教授认为白癫风是风邪相搏于肌肤,气血失和所致,但该病的病机关键不在于风,而在于局部的气血寮阻,经络不通。

正如《素问风论篇》所云“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久而血痪,皮肤失养变白而成此病。

治疗上以补血、养血、通络为主,祛风为辅,认为气血得调补,经络得通畅,风邪必能除。

自拟玄机汤治疗,药物组成:紫草25g,草河车50g,丹参50g,川芍15g,浮萍50g,刘寄奴25g,唬泊10g,地龙10g,牡丹皮25g,土鳖虫10g,威灵仙25g。

方中以紫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丹参、川芍、牡丹皮、土鳖虫等活血化痪;以刘寄奴、唬拍、地龙、威灵仙通经活络;草河车清热解毒;浮萍祛风散热、宣肺达皮。

全方突出了理血活血、通经活络的治疗思想。

2 顾伯华重视辨证论治、内外兼治,提出治疗白癫风六法
2.1 治疗白癫风六法
①祛风为先,辛散人肺达皮毛;
②养血活血,善治风者先治血;
③疏肝理气,开达毛窍解郁闭。

④益气固表,辨病寓于辨证中;
⑤补肾益肺,金水同源治病根;
⑥浸渍外治法,直达病所取捷径。

顾伯华教授重视辨证论治,内外兼治,常针对白癫风的发生、发展与脏腑气血病理变化的辨证关系进行治疗。

2.2 遣方用药特点
2.2.1 重视古方的应用若见营血不足,血虚生风者,当治以补益心脾,常用归脾汤、四物汤加减;若证为肝郁气滞,气血失和,治当疏肝理气,开达郁闭,取小柴胡汤合逍遥散加减;若辨证为气虚,卫阳不固者,治当用益气固表合祛风之品,取玉屏风散加味。

2.2.2 特色用药
①如在治疗风湿搏于肌肤,气血失和之证时,凡由外风而发者,常取苍耳子、浮萍为君;在祛风药中常配伍白羡黎透表。

若病程较长,风邪人络,又常辅以乌梢蛇、广地龙搜剔深入经络之风。

②在治疗血虚生风证时,喜用桂枝,藉桂枝疏通经脉,助养血活血之功,并能调和营卫。

③对于表虚患有白癫风者,重用黄蔑补气固表,又伍同防风、白术以祛风健脾。

④顾伯华教授认为白癫风的发生,无论是由外风而发,还是因内风而得,都与察体肾气虚损、肺气不足密
切相关,故除用补益肺气之品外,更注重色黑人肾的药物,如熟地黄、黑芝麻、黑玄参、墨旱莲、制首乌等。

⑤常嘱白癫风患者宜将含自然铜的药渣外洗,并建议
其在生活用水及煮药时加人铜块共煮。

3 张作舟立足整体。

内外兼调
张作舟教授认为阎白癫风是先天察赋不足,或后天失于调养所致。

病因病机应责之于“三点一要”网,即肝肾阴虚为本;风湿侵袭为标;日久气滞血痪为主;脾胃虚弱为要。

治疗以“三点一要”为主线,采取滋补肝肾,祛风除湿,行气活血通络以及健脾益气等治法进行治疗。

据此张教授自拟消斑汤,药物组成:熟地黄加9g,何首乌16g,当归11g,女贞子15g,冤丝子15g,黄茂15g,补骨脂10g,丹参15g,白术10g,柴胡10g,郁金10g,防风15g,白芷10g,白花蛇舌草10g,甘草6g,临床取得满意的疗效。

另外,治疗时常合并外治,给予白驳配(复方补骨脂配)外用以增加疗效。

张作舟教授临证谨守病机,用药灵活:
①根据本病病因及兼证不同,将本病分为四型,用药以消斑方为基础,又各有侧重:阴虚内热者改熟地黄为生地、加北沙参、牡丹皮、地骨皮等;肝气郁结型将熟地黄改为生地,加郁金、香附、白芍等;气滞血察型加桃仁、红花、鸡血藤等活血化疲之品,另酌桂枝、僵蚕以祛风通络行气;脾气虚弱则重用黄茂,酌加党参、苍术、厚朴等以补生化之源,去柴胡以防伤气。

②根据白癫风发病季节不同酌情选用不同药物:若夏季发病或加重者加紫草、茜草等凉血活血药;冬季发病或加重者加桂枝、细辛等温经通络药;春季发病或病情加重者加浮萍、沙苑子等。

4 张志礼主张理气解郁、化痰通络、疏风祛邪为治
张志礼教授根据《诸病源候论》关于白癫风的论述,认为肝主藏血,性喜调达而主疏泄,如情志不舒,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复感风邪,搏于肌肤,致局部皮肤气血失和,则易发生白癫风。

张志礼教授在治疗上抓住“气滞”和“风邪”这两个主症,在用药上首先选柴胡、积壳、白芍等疏肝柔肝,理气解郁之品;其次用白术、获荃等健脾益气,再加白附子、防风以共同扶正祛邪。

此外,根据中医理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滞则血疲,血疲则气更滞,故行气通络的同时还需活血散寮,应加用当归、丹参、香附、郁金、红花、益母草等品。

这样三组药物共达理气解郁、化痰通络、疏风祛邪之目的。

在临床上常将白癫风分为肝肾阴虚、心脾两虚、肝郁气滞等3个证型。

5 庄国康在内服法基础上,善用外治、围刺法
庄国康教授认为白癫风是由肾气不足,肾精亏乏,气血生化无源,风邪客于肌表,气血失和,气滞血疲
而发病。

因而根据临床经验提出以滋补肝肾、活血化疲相结合治疗本病。

故内服经验方中常选用熟地黄、何首乌、黑芝麻、桑堪子、冤丝子滋补肝肾;茜草、赤芍、桃仁、红花、当归尾活血化痪。

外治上,常采用高粱膏(即高粱醋,经煎制、浓缩配成醋膏)以调和气血,滋肤散痕。

庄国康教授认为本药单独用于治疗少年白癫风效果佳,若配合内治药则效果更著。

对局限型的白癫风患者,常用围刺法治疗。

即取1.scm长毫针,刺白斑边缘,向心性皮下斜刺,留针3Omin,每隔5min捻转1次,以促进局部皮肤充血而消除白斑。

6 榻国维长于黑白配对,平调阴阳
榻国维教授认为其病机有三):其一,风湿之邪搏于肌肤,气血失畅,血不荣肤所致,常用白
羡黎、白芷、蝉蜕、浮萍、苍术等。

其二,对于因情志损伤或因白癫风致情志抑郁,肝失调畅,气血失和,肌肤失养,常用鸡血藤、丹参、红花、赤芍、川芍等。

其三,由于本病持续时间长,久病伤损,致肝肾亏虚,故常用女贞子、旱莲草、首乌、补骨脂补肾壮阳、羡黎平肝潜阳、疏肝解郁等。

同时榻国维教授认为治疗疾病之宗在于阴阳平衡,因此在上述病机认识基础上选用黑白配对的方药进行治疗,黑色药物多为滋补肝肾、调和气血之品,而白色药物重于祛风、除湿、疏肝。

其常用药对有:冤丝子、白疚黎;旱莲草、生牡砺;玄参、白芷;乌豆衣、白芍;牡丹皮、白鲜皮;补骨脂、白术等,以达到祛风疏风除湿、理血和血、调补肝肾之功效。

我们可以看出其治疗方法与欧阳恒教授以黑制白的治法迥异,但临床上同样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7 马绍尧分期论治,擅长清热凉血法
马绍尧教授认为白癫风之病因,初起由风邪袭表,蕴而化热,搏于肌肤,致气血失和、气滞血疲而成。

及至病久,耗伤肝血肾精,气血虚弱,不能滋养皮肤所致。

根据以上病因,马绍尧教授认为本病有急性期与稳定期的不同,中医治疗应采用不同疗法。

①血虚风热,相当于急性期。

属风热袭表,气滞血寮。

治宜凉血活血,清热消风,方用凉血地黄汤加减。

常用药物为生地、当归、赤芍、丹参、川芍、桃仁、黄荃、地榆炭、荆芥、防风、稀签草、乌梢蛇等。

②肝肾不足证,相当于稳定期。

属肝肾不足,血不养肤。

治宜补益肝肾,养血活血祛风,方用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

常用药物为仙茅、仙灵脾、熟地黄、生地、当归、赤白芍、山英肉、拘祀子、川芍、桂枝、白茨黎、白鲜皮、地龙、防风、甘草等。

5 欧阳恒以调和气血、补益肝肾、以色治色为主
欧阳恒教授以善于运用中医理论攻克皮肤疑难杂症著称,在临床几十年经验中
探索出各种治疗皮肤病的方法和途径。

其中在白癫风的治疗上,以取类比象,以色治色法临床应用最广。

欧阳恒教授认为白癫风的发病机制为“气血失和,久病成疲”,在辨证论治的指导下,采用取类比象的方法,以药物的外观颜色反其皮损之色即“以色治色法”来指导临床用药。

具体治疗为在调和气血、滋益肝肾的大法下选用带紫色或紫红、紫黑色
的药物,如紫草、紫苏、紫河车、紫背浮萍、自然铜等,一则取其“赤人血”,另则意欲以药之“黑”反其皮损之“白”。

在此基础上,参照古方白驳丸及浮萍丸制成了紫铜消白方(主要由紫铜、紫背浮萍、紫河车、紫丹参、紫草等药物组成),该方治疗白癫风与甲氧基补骨脂素(MOP)的常规治疗相比,具有明显的疗效优势
小结
白癫风是一种常见的易诊而难治性皮肤病,人群患病率为1%一2%,虽不危及生命,但却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诊治该病已有几千年历史,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手段,疗效确切。

笔者论述了顾伯华等8位当代名老中医论治白癫风的经验,认为他们对白癫风病因病机认识不尽相同,临床体会各有千秋,虽以调和气血阴阳为治疗大法,但临床治疗着眼点各有侧重,有重视内外兼治,主张以色治色,黑白配对;又有以清热凉血,祛风通络为治等。

同时遣方用药也各具特色,有喜用成方,或善于自拟处方等不同。

故此这些经验对白癫风的中医药研究及提高临床疗效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值得广大皮肤科工作者推广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