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四足机器人结构设计-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论文---四足步行机器人腿的机构设计(论文)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四足步行机器人腿的机构设计学生姓名:学号:所在系部:专业班级:指导教师:日期: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四足步行机器人的发展状况和三维制图软件SolidWorks的应用,着重分析了设计思想并对行走方式进行了设计并在此软件基础上四足步行机器人腿进行了绘制,对已绘制的零部件进行了装配和三维展示。
展示了SolidWorks强大的三维制图和分析功能。
同时结合模仿四足动物形态展示出了本次设计。
对设计的四足行走机器人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总结得出了该机构的优缺点。
本文对四足机器人腿的单腿结构分析比较详细,并结合三维进行理性的理解。
关键词:SolidWorks;足步行机器人腿AbstractIn this paper, fouth inside and outside the two-legged walking robo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ree-dimensional mapping of the application of SolidWorks software, focused on an analysis of design concepts and approach to the design of walking and the basis of this software quadruped walking robot legs have been drawn on components have been drawn to the assembly and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SolidWorks demonstrated a strong three-dimensional mapping and analysis functions. At the same time, combined with four-legged animal patterns to imitate the design show. The design of four-legged walking robot legs to carry out a detailed analysis and arrive at a summary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institution. In this paper, four single-legged robot more detailed structural analysis, combined with a rational understanding of three-dimensional.Keywords:SolidWorks; four-legged walking robot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 绪论 (1)1.1 步行机器人的概述 (1)1.2 步行机器人研发现状 (1)1.3 存在的问题 (5)2 四足机器人腿的研究 (6)2.1 腿的对比分析 (6)2.1.1 开环关节连杆机构 (6)2.1.2 闭环平面四杆机构 (9)2.2 腿的设计 (11)2.2.1 腿的机构分析 (12)2.2.2 支撑与摆动组合协调控制器 (18)2.3 单条腿尺寸优化 (21)2.3.1 数学建模 (21)2.3.2 运动特征的分析 (23)2.4 机器人腿足端的轨迹和运动分析 (24)2.4.1 机器人腿足端的轨迹分析 (24)2.4.2 机器人腿足端的运动分析 (27)3 机体设计 (30)3.1 机体设计 (30)3.1.1 机体外壳设计 (30)3.1.2 传动系统设计 (31)3.2 利用Solid Works进行腿及整个机构辅助设计 (35)4 结论 (36)4.1 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36)4.2 总结 (36)参考文献 (37)致谢 (39)1绪论1.1 步行机器人的概述机器人相关的研发和应用现如今早已变成每个国家的重要科研项目之一,通过运用机器人来代替人们的某些危险工作或者帮助残疾人完成自己所不能完成的事情。
四足步行机器人结构设计分析

四足步行机器人结构设计分析四足步行机器人是一种仿生机器人,以动物的四足行走方式为原型,采用四条腿进行移动。
在机器人的设计过程中,结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从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分析角度,对四足步行机器人的结构进行详细讨论。
四足步行机器人的结构设计要考虑机器人的外形和尺寸。
机器人的外形应该尽可能地接近真实动物四足的形态,这有助于机器人在不同环境中进行步行。
机器人的尺寸要适中,既不能太大以限制机器人的移动能力,又不能太小以限制机器人携带和执行任务的能力。
四足步行机器人的结构设计要考虑机器人的材料选择。
机器人的各个零部件需要选择轻量、强度高、耐磨损的材料,以确保机器人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结构破损或零部件失效的情况。
常见的材料选择包括碳纤维复合材料、钛合金等。
四足步行机器人的结构设计要考虑机器人的关节设计。
机器人的关节部分是机器人进行步行和运动的关键部分,要确保关节的灵活度和可控性。
关节部分的设计要考虑到机器人的运动范围和力量传递的需求,要能够实现机器人在不同地形和环境中的步行和运动。
四足步行机器人的结构设计还包括机器人的传动系统和感知系统。
机器人的传动系统用于控制机器人的四条腿进行步行和运动,传动系统需要设计合理,能够提供足够的力量和控制精度。
机器人的感知系统用于感知环境和障碍物,为机器人的导航和避障提供支持,感知系统的设计需要结合机器人的结构和任务需求进行。
四足步行机器人的结构设计还要考虑机器人的电源和控制系统。
机器人需要稳定可靠的电源供给,以保证机器人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不会因电量不足而停止工作。
机器人的控制系统需要能够对机器人的步行和运动进行精确控制,实现机器人的稳定行走和任务完成。
四足步行机器人的结构设计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工作。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机器人的外形和尺寸、材料选择、关节设计、传动系统和感知系统、电源和控制系统等多个方面。
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实现机器人在不同环境和任务中的稳定步行和运动。
四足步行机器人结构设计分析

四足步行机器人结构设计分析四足步行机器人是一种模拟动物四肢步行方式的机器人。
它具有良好的适地性和灵活性,可以应用于各种复杂环境中,例如救援、探索、农业等。
四足步行机器人的结构设计是实现其步行运动和完成任务的关键。
1. 机械结构设计:四足步行机器人的机械结构主要包括机身、四肢、关节和传动系统等部分。
机身的设计应考虑到重心的稳定性和机器人的整体刚性,一般采用轻质材料和合理的结构布局。
四肢的设计应具有足够的力量和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地形和姿势的需求。
关节的设计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运动范围,一般采用旋转关节和伸缩关节等。
传动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到传动效率和可靠性,一般采用电机驱动和齿轮传动等。
2. 控制系统设计:四足步行机器人的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感知、决策和执行三个层次。
感知的设计应采用多种传感器,如摄像头、激光雷达、陀螺仪等,用于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
决策的设计应基于感知信息和任务要求,通过算法和模型计算出合理的运动策略和路径规划。
执行的设计应将决策结果转化为相应的机器人动作,控制四肢的运动和保持平衡。
3. 动力系统设计:四足步行机器人的动力系统主要包括电源和驱动器。
电源的设计应提供稳定和持久的电能供应,一般采用电池或者燃料电池等。
驱动器的设计应根据机器人的重量和动作需求选择适当的电机和控制器,一般采用无刷直流电机和腿部驱动器等。
4. 结构分析:为了实现高效、稳定、灵活的步行运动,四足步行机器人的结构应进行结构分析。
通过有限元分析等工具,分析机器人在不同工况下的受力和变形情况,优化机械结构。
还应考虑到机器人的自重、荷载和动作过程中的冲击和振动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和选材。
5. 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为了保证步行机器人的运动稳定性和效率,需要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
运动学分析可以确定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和姿态,动力学分析可以计算出机器人的受力和力矩。
通过分析得到的结果,可以对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和力量调节进行优化和改进。
《具有串并混联结构腿的四足机器人设计》

《具有串并混联结构腿的四足机器人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四足机器人因其卓越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在复杂地形中的适应性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设计一种具有串并混联结构腿的四足机器人,以提高机器人的运动性能和适应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四足机器人的设计思路、结构特点及优势。
二、设计思路1. 总体设计本设计的四足机器人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将机器人分为上位机、驱动系统、腿部结构和控制系统等部分。
其中,腿部结构采用串并混联结构,以提高机器人的运动性能和稳定性。
2. 串并混联结构串并混联结构是指在一个机械结构中同时存在串联和并联的元素。
在四足机器人的腿部设计中,我们采用此结构以提高机器人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在腿部关节处,我们采用并联结构以提高关节的承载能力和运动范围;而在腿部驱动和传动部分,我们采用串联结构以提高传动效率和动力传递的准确性。
三、结构特点1. 腿部设计四足机器人的腿部采用串并混联结构,包括大腿、小腿和足部等部分。
大腿和小腿通过关节进行连接,并在关节处采用并联结构以提高承载能力和运动范围。
此外,我们还设计了弹簧减震系统,以吸收机器人运动过程中的冲击和振动。
2. 驱动系统驱动系统采用电机和传动装置的串联结构,将电机的动力传递给腿部各关节。
我们选用高性能的直流无刷电机,以保证机器人具有足够的动力和运动速度。
此外,我们还设计了传动装置的润滑系统,以减少传动过程中的摩擦和磨损。
3.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四足机器人的核心部分,我们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和传感器技术,实现对机器人运动的精确控制。
我们选用高性能的微处理器作为控制核心,通过传感器实时获取机器人的状态信息,并根据预设的算法对机器人进行控制。
此外,我们还设计了人机交互界面,以便用户对机器人进行操作和监控。
四、优势1. 运动性能优越:采用串并混联结构的腿部设计,使机器人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稳定性,能在复杂地形中实现高效的运动。
2. 承载能力强:在关节处采用并联结构,提高了机器人的承载能力,使其能承载更重的负载。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四轴码垛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PPT课件

❖ 对码垛机器人的原理与应用有一个更加深刻和清醒的认识,对相关行业
有一个初步了解,对系统设计理念.进一步加深。
32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四自由度码垛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
.
1
四自由度码垛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
❖ 背景 ❖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 控制系统 ❖ 具体实现细节与技术要点 ❖ 实践安排 ❖ 总结
.
2
背景介绍
❖ 自从20世纪60年代初人类制造出第 一台工业机器人后,机器人就显示出 了强大的生命力。机器人的发展及应 用水平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制造 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 时间安排在论文答辩前四周。
.
28
实践与进度安排
❖ 论文答辩 认真准备相关材料,准备答辩。对老师提出 的相关问题进行回答。 时间安排在实习阶段最后一周
.
29
四自由度码垛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
❖ 背景 ❖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 控制系统 ❖ 具体实现细节与技术要点 ❖ 实践安排 ❖ 总结
.
30
总结
.
17
系统软件设计
❖ 开放式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软件应在标准 语言环境下开发,以实现可移植性、易修改、 提供标准接口等,故应采用模块化的工程设 计方法
❖ 与硬件相对应,软件也分为上下两层,各模 块之间相互独立,调用简单。
❖ 为适应变化的对象,必须使伺服系统具有某
种柔性,通过软件实现,称为软伺服
.
18
❖ 码垛机器人具有优良的工作特性,能够满足 多行业的搬运码垛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 景。进行相关课题的研究,更能促进产学研 结合,促进经济发展与工业产业进步,进一 步落实服务山东,服务全国的理念。
.
《2024年具有串并混联结构腿的四足机器人设计》范文

《具有串并混联结构腿的四足机器人设计》篇一一、引言四足机器人是现代机器人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军事侦察、灾难救援、科研实验等各个领域。
本文针对四足机器人的运动特点和工作环境,提出了一种具有串并混联结构腿的四足机器人设计,以增强其稳定性和运动能力。
本文将从设计需求分析、机械结构设计、控制策略和优化措施等方面对这一设计进行详细的阐述。
二、设计需求分析四足机器人设计的核心目标是在保持稳定性的基础上,实现较高的运动性能和灵活度。
为实现这一目标,需满足以下要求:1. 腿部结构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应对复杂的工作环境。
2. 腿部结构应具备较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适应不同地形。
3. 控制系统应具备较高的响应速度和精确度,以实现复杂的运动控制。
三、机械结构设计针对上述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串并混联结构腿的四足机器人设计。
该设计采用串并混联结构,将串联和并联结构的优点相结合,以提高机器人的稳定性和运动性能。
具体设计如下:1. 腿部结构:采用串并混联结构,将大腿、小腿和足部通过关节连接起来。
大腿和小腿采用串联结构,以保证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足部采用并联结构,以提高灵活性和适应性。
2. 驱动系统:采用电机驱动的关节系统,通过控制电机的转动实现腿部的运动。
驱动系统应具备较高的响应速度和精确度,以满足复杂的运动控制需求。
3. 脚部设计: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的足部,以适应不同地形。
同时,足部应具备一定的抓地力,以提高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稳定性。
四、控制策略为实现复杂的运动控制和环境适应能力,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优化算法的控制策略。
具体如下:1. 运动规划:通过深度学习算法,使机器人能够根据环境信息自主规划运动轨迹。
2. 运动控制:采用优化算法,实现电机驱动的关节系统的精确控制,以保证机器人的运动性能和稳定性。
3. 环境感知:通过传感器和图像处理技术,实现机器人对环境的感知和识别,以便进行自主导航和避障。
五、优化措施为进一步提高机器人的性能和稳定性,本文提出以下优化措施:1. 材料选择:选用高强度、轻量化的材料,以降低机器人的重量和提高其运动性能。
《具有串并混联结构腿的四足机器人设计》范文

《具有串并混联结构腿的四足机器人设计》篇一一、引言四足机器人是现代机器人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多种领域,如科研、军事、工业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
其关键部分为具有灵活和适应性强的腿机构,使得四足机器人可以稳定、有效地移动于不同的复杂环境中。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篇论文提出了具有串并混联结构腿的四足机器人设计,这一设计方案能够在不同地面上灵活地实现行进、爬行和跨越障碍等动作。
二、四足机器人设计概述本设计的四足机器人采用串并混联结构腿的设计理念,即腿部结构既包含串联机构也包含并联机构。
这种设计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机器人的运动灵活性和稳定性。
1. 串联机构:串联机构在机器人腿部设计中主要起到支撑和驱动的作用。
通过串联的多个关节,可以实现腿部的弯曲和伸展,从而使得机器人能够进行各种复杂的动作。
2. 并联机构:并联机构则主要起到增强稳定性和负载能力的作用。
通过多个并联的连杆和驱动器,可以增加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运动能力和负载能力。
三、四足机器人设计详细方案1. 腿部结构设计:在腿部设计中,我们采用一种串并混联的组合方式。
这种设计方式使得腿部在拥有足够强度的同时,又保持了足够的灵活性。
我们采用高强度的材料制作连杆和关节,以增强机器人的负载能力和耐用性。
2. 关节设计:在关节设计中,我们采用电机驱动的方式。
电机通过传动装置(如齿轮或皮带)驱动关节的转动,从而实现腿部的运动。
此外,我们还设计了阻尼装置,以减少运动过程中的冲击和振动。
3. 控制策略:我们采用基于反馈的控制策略,通过传感器实时获取机器人的运动状态和环境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调整机器人的运动策略。
此外,我们还采用了优化算法,以提高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运动效率和稳定性。
四、实验与结果分析我们通过实验验证了设计的有效性。
实验结果表明,具有串并混联结构腿的四足机器人在各种复杂环境中均能实现稳定、有效的移动。
在行进、爬行和跨越障碍等动作中,该机器人均表现出较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四足机器人研究报告

四足机器人研究报告
报告摘要:
本报告对四足机器人的研究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估。
首先介绍了四足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并分析了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然后,报告针对四足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感知和导航、智能算法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运动控制方面,研究重点是如何实现高效稳定的步态控制和机器人姿态调整。
在感知和导航方面,研究重点是如何实现机器人对环境的感知和理解,以及路径规划和避障等导航任务。
在智能算法方面,研究重点是如何通过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方法,提升四足机器人的智能水平和自主决策能力。
报告同时对国内外四足机器人研究的进展和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指出了目前四足机器人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例如机器人的能源管理、机械结构的优化、系统的鲁棒性等。
最后,报告对未来四足机器人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和研究方向,包括机器人的智能化、机器人的多任务协同、机器人的实时学习等。
综上所述,四足机器人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深远的意义。
然而,要实现四足机器人的高效稳定运动和智能决策,需要进一步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四足机器人必将在各个领域展现出更广阔的应用潜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
课题题目及来源:
课题题目:
智能四足机器人结构设计
课题来源:
智能机器狗,本课题是机器人宠物项目之一。该项目从表演和娱乐性方面着
手,显示其存在的价值和实力,同时又是从高技术方面展现其当今科技的发展方
面和前景。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本课题是机器人宠物项目之一。该项目从表演性和娱乐性方面着手,显示其
存在的价值和实力,同时又是从高技术方面展现其当今科技的发展方面和前景。
智能机器狗属于机器人的范畴,要谈论机器狗,有必要先了解机器人的概况。
自从七十年代工业机器人应用与工业生产以来,机器人对工业生产的发展,劳动
生产率、劳动市场、环境工程都产生了深渊的影响。几十年来,机器人技术以惊
人的速度发展起来。第一代示教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生产;第二代具有感知的机
器人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突破;第三代类人智能机器人的研究已成为许多国家
的高科技前言项目之一。在核工业场所,深海石油平台的维护、战场上排雷、弹
药运输、火场救火等方面,机器人相对与人类来说都有很大的优越性。机器人在
其他工农业领域也正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题所研究的机器人并不同于一般的工业机器人。因为它不再固定在一个位
置上。这种机器人具有灵活的行走系统,以便随时走道需要的地方,完成人或智
能系统预先设置指定的工作。机器人行走系统的灵活性和对地面的适应能力将直
接形象机器人的工作范围和工作能力,自然界的事实,仿生学以及力学分析表明,
智能机器狗比类人型步行机器人容易实现得多,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智能机器狗能适应各种地面和具有较高的逾越障碍的能力,并且能够作各
种动作,如坐下、扭动身躯、点头、摆尾巴,而这些动作机器人却不能作
到。
2、机能机器狗的能耗很小。因为该机器狗可具有独立的能源装置,同时要求
随时补给能源,因此在设计时就应充分考虑其能耗问题。
3、双足行走是生物界难度最高的步行动作。并且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而智
能机器狗是四足行走,技术难度相对较底,因此机器狗的娱乐前景被普遍
看好。
仿狗机器狗对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及驱动装置提出了许多特殊要求,这将导致
传统机械的重大变革。仿狗机器狗是工程上少有的高价、非线形,非完整约素的
多自由度系统,这对其动力学的研究可能导致力学领域中新观念、新方法的生产。
另外。其研究还可以推动仿生学的发展。
因此,智能机器狗的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价值和意义。
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是经过一个漫长的优化过程,其中狗也不例外。可以肯定,
智能机器人一定会有一个持续“优化”和研制的前景。
智能机器人的研制开始与本世纪六十年代,只有 二十多年的历史。然尔,
只能机器人的研究工作进展许素。如今已成为机器人技术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之
一。
1968年,美国的通用电器公司试制了一台叫“RIG”的操作双步行机器人
机械,从而揭开了双足步行机器人研制的序幕
1968年,早稻田大学加藤一郎教授在日本首先展开了双足机器人的研制
工作。1969年研制出WAP-1平面自由度步行机。该机具有六个自由度,每条腿
有。利用人造橡胶肌肉为关节,通过注气,派器引起肌肉收缩牵引关节转动从而
迈步。由于气体的可伸缩性,该机器人行走不稳定。
1971年加藤一朗又研制出WAP-3型双足机器人,仍采用人造肌肉驱动,
能在平地,斜坡和阶梯上行走,具有11个自由度。
1973年,加腾等人在WL-9DR双足机器人上采用预先设计步行方式的程
序控制方法,用步行运动分析及重量实验设计步态轨迹,用以控制机器人的步行
运动。该机器人采用以单脚支撑期为静态。双脚切换气为动态的准动态步方案。
实现了步幅45CM,每步9S的准动态步行。
1986年,加腾实验室有研制成功了WL-12(R)步行机器人,该机器人通
过躯体运动来补偿下肢的任意运动,在躯体的平衡作用下,实现了步行周期1.3S,
步幅30CM的平地动态步行。
近年来,日本许多研究单位正致力于双足机器人的研制工作,其中本田公
司最为突出。
日本在目前的仿人双足机器人仍未达到完全使用的阶段。他们的研制目标
是达到与人无异的动态步行。相信人的智慧会使这个“进化”实现。
国内,仿人双足步行机器人的研制工作起步较晚,1985年以来,相继有
几所高校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国
家科技大学最为典型。
哈尔滨工业大学自1985年开始研制双足步行机器人,已经完成了三个型
号的研制工作;
第一个型号为10个自由度,重100KG,高1.2M,关节由直流伺服电极驱
动,属于静态步行。
第二个型号为10个自由度,该机器人关节和腿部结构采用了平行四边形
结构
第三个型号为12个自由度,关节采用两电机相连,同时实现两个自由度。
目前,我校机器人研究所的强文义,付佩深教授与机械电子工程教研室的
谢涛副教授等老师合作。正在致力与功能齐全的仿人行走机器人的研制工作,该
机器人包括行走机构,上身及臀部执行机构,共32个自由度。
国防科技大学也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在1989年研制成功了一台双足机
器人,这台机器人具有10个自由度,能完成静态步行,动态步行。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研究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
本设计的智能机器狗的本体设计,是在参考国内外所做的研究的基础上,在
加上自己独到的见解,从而单独完成此课题,本设计的主要内容如下:
1、对腿关节实现一体化设计,即使宽关节和膝关节同时实现摆动动作,并且
宽关节也可以向外摆动。摆动动作是由电机加榭波减速器传动来实现的。
2、对头部几尾巴的结构进行设计,使其结构优化,完成指定的技术要求。
3、选择关节驱动方案及传动方案。
4、对电机,齿轮减速器,以及偕波减速器的组件进行选择和设计。
课题研究所需的参考文献:
1. 陈慧萍, 赵跃华, 钱旭. 人工智能教程.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1
2. 陈越, 王亚弟. 软件Agent及其应用. 微机发展, 1997, (5): 1-3
3. 戴汝为, 王珏, 陈兆莹. 关于可视知识的讨论.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4. 蔡自兴.关于人工智能学派及其在理论、方法上的观点.高技术通讯,1995
5. 蔡自兴.人工智能对人类的深远影响.高技术通讯,1995,5(6):55—57
6. 何华灿. 人工智能导论.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8
指导教师审查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200 年 月 日
指导委员会意见审核意见:
组长签字:
200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