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与考试说明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考化学试题研究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考化学试题研究池哲海(福建省漳州市第三中学㊀363000)摘㊀要:核心素养背景下ꎬ高考化学试题转变了以往单纯知识考查的模式ꎬ将学科知识融合到生产生活㊁学科素养中ꎬ通过新情境的应用来体现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应变能力ꎬ要求学生能够创新性地应用化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问题.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试题分析框架ꎬ对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考化学试题从生活生产实际的试题情境创设ꎬ学科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拓展ꎬ问题与情境设计的创新意识激发等方面对高考试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关键词:核心素养ꎻ试题研究ꎻ高考化学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0)33-0076-02收稿日期:2020-08-25作者简介:池哲海(1986.5-)ꎬ男ꎬ福建省三明尤溪人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高中化学教学研究.㊀㊀当下ꎬ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出台ꎬ使得高考逐渐从重视知识立意转变为注重能力立意ꎬ再转变到注重素养立意上来.在核心素养下ꎬ化学的高考试题不仅能促进新课改的开展ꎬ而且还能实现立德树人的任务落实ꎬ以促使核心素养得到高效落实.根据对高考试题的分析显示ꎬ高考化学的试题更注重与实际生活与生产相联系ꎬ注重传统文化与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相联系ꎬ通过知识点的覆盖面增大ꎬ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查ꎬ并通过实际问题与情境的设计ꎬ从而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的意识.因此ꎬ想要使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得到有效提升ꎬ化学教师就需对核心素养各模块的要求进行明确ꎬ对教学广度与深度实施统筹规划ꎬ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ꎬ从而使学生形成学科的关键能力.㊀㊀一㊁核心素养下的试题分析框架高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由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㊁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㊁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㊁ 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 ㊁ 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 等五个维度组成的ꎬ体现了化学学科的本质和学生化学学科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情境ꎬ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与思考ꎬ以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背景下高考试题有效贴合了化学学科的关键知识和必备能力ꎬ对学生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查.它势必要求教师对核心素养下的高考试题构建有效的评价体系ꎬ如图1.图1㊀㊀二㊁核心素养视角下高考化学试题研究1.基于生产生活实际的试题情境创设具体㊁真实的情境通常是学生自身的学科素养培养㊁发展与测试的最佳载体.试题情境创设与实际生活㊁生产相联系ꎬ并注重传统文化ꎬ呈现出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ꎬ以呈现出 有价值㊁真实性 的时候ꎬ促进学生自身化学学科的视野拓展ꎬ以促使学生自身学科自豪感得到有效增强.例如ꎬ在2019年全国卷的化学试题7中ꎬ其提及到 秦始皇兵马俑 ㊁ 瓷器 ꎬ且在全国卷Ⅱ中的11题中也提及到 春蚕到死丝方尽ꎬ蜡炬成灰泪始干 等等ꎬ这都展示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相关的情境材料ꎬ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充分关注到文化当中的科学元素ꎬ而且还能实现古代的科学精神与科技文明的继承与弘扬.同时ꎬ全国卷Ⅰ化学7题结合新冠病毒ꎬ以国家卫健委提出能够灭活病毒的过氧乙酸㊁乙醚㊁含氯消毒剂㊁酒精(75%乙醇)为背景ꎬ考查学生基础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ꎻ28题中提及到我国67的化学人员在Science当中发表出 沉积于α-MoC上的单层金原子对于水煤气低温的催化反应 和水煤气的转换相关ꎻ在35题中提及到化学的研究团队中于Nature中发表出 双相纳米的结构实现高强度的镁合金 当中MgCu2的微小晶粒ꎬ其中充分呈现出最新的创新成果ꎬ呈现出化学工作者位于科研与工业上的贡献.通过真实的情境创设ꎬ不仅呈现出古代的辉煌成就ꎬ呈现出我国的雄厚科技实力ꎬ而且还能使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以及文化认同感得到有效增强ꎬ从而使学生明确认识到化学知识对于社会进步㊁国家发展的贡献ꎬ并使学生充分理解到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对于化学试题的评析及其价值ꎬ并促使学生更加热爱化学知识ꎬ甚至将化学学习当做学生未来发展的事业ꎬ并促使化学学科实现繁荣发展.2.基于学科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拓展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化学方法与思想ꎬ对试题实施分析与评价ꎬ最终实现知识的拓展.例如ꎬ2019年的全国卷Ⅰ当中的第8题ꎬ通常需学生进行官能团的识别ꎬ依据教材当中的各种类型的有机物性质ꎬ对试题中的化合物性质实施推断ꎬ以此对学生对于化学语言及其应用㊁化学方法及其分析的能力进行考查ꎻ在27题中提及的考点为: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因素㊁油脂水解㊁H2S气体吸收和防倒吸等装置选择㊁Fe3+水解㊁氧化还原的反应㊁信息化的化学式书写㊁物质结晶的过程㊁化学计算等ꎬ以此对学生的化学语言以及应用㊁化学分析与方法㊁化学实验与探究等各项能力进行培养.在全国卷Ⅱ中的28题提及到 从茶叶当中提取咖啡因 ꎬ通常要求学生明确了解到相关流程图ꎬ并推测出流程中各试剂㊁各步骤的作用ꎬ并对化学实验的基础及有机物性质进行考查的同时ꎬ注重对学生的实验操作与探究㊁接受与整合信息的相关能力进行测试.2020年的全国1第10题ꎬ以[Rh(CO2)I2]催化甲醇羰基化的实际反应过程为背景ꎬ对学生相关化学知识进行测试.由此可知ꎬ高考化学的试题需立足于化学知识ꎬ明确考查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ꎬ以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的同时ꎬ呈现出高考能力的立意价值.3.基于问题与情境设计的创新意识激发基于真实生活生产而设置的问题情境是核心素养背景下高考化学试题的新特点ꎬ在考查化学知识与原理的过程中融入相关的实际情境ꎬ更能够考查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化学知识应用能力.基于问题与情境的高考化学试题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2019年的全国卷Ⅰ中的12题提及到氨合成工业的生产中高能耗问题ꎬ以此对生物燃料的电池原理的合成氨进行创造性利用ꎬ以实现能耗的降低ꎬ以及氨转化率的提高ꎻ在27题中提及到通过废铁屑对硫酸铁铵制备的实验流程的情境ꎬ其不仅需呈现出化学实验的特征ꎬ而且还能满足节约资源㊁变废为宝的理念.同时ꎬ在全国卷中Ⅲ13题中ꎬ化学科学家通过三维多孔的海绵状Zn(3D-Zn)可高效的沉积ZnO特点设置试题背景ꎻ第28题中提及到工业生产当中氯气的实际需求量与氯气氢的具体产出量快速增长的问题ꎬ化学科学家积极主动的研究把氯化氢转变成氯气新技术ꎬ通过传统化电解氯气的回收氯气的技术上ꎬ大胆的运用碳基电极材料ꎬ通过电化学原理的运用ꎬ设计出新方案.化学试题将结构合理㊁复杂程度不同的相关问题作为基础ꎬ把化学知识的技能㊁学科素养㊁关键能力等进行有机结合ꎬ并通过有意义㊁真实的情境创设ꎬ调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与兴趣ꎬ并使学生积极关注环境保护㊁资源利用和人们生活与发展的关系ꎬ从而呈现出化学学科在社会中的价值ꎬ从而使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意识得到有效发展.综上所述ꎬ核心素养下ꎬ高中化学高考试题立意于学生学科素养ꎬ从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真实存在为载体ꎬ旨在考查学生的知识与能力ꎬ情感与态度.高考更注重将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作为测试的宗旨ꎬ并从实际问题㊁真实情境㊁必备知识㊁关键能力等各角度ꎬ对学科素养下的试题框架进行分析.教师要根据全国卷的化学试题中隐含的核心素养以及水平等级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究ꎬ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㊀㊀参考文献:[1]吴新建ꎬ张贤金ꎬ叶燕珠.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试题测量目标分析及启示 以2019年全国高考Ⅰ卷部分化学试题为例[J].化学教育(中英文)ꎬ2020ꎬ41(17):31-34.[2]曾昭成.基于核心素养评价等级的分析与对策 以2019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Ⅱ)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ꎬ2020(05):147.[3]崔璨ꎬ王后雄.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化学试题评析 以2019年高考理综全国卷I为例[J].教育测量与评价ꎬ2020(04):10-16.[4]杨媛ꎬ孙歌阳ꎬ孔霞ꎬ曹思.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9ꎬ14(03):41-44.[5]陶勇ꎬ王后雄.基于课程标准的2019年高考化学全国卷试题分析与启示[J].教育测量与评价ꎬ2019(09):45-51.[责任编辑:季春阳]77。
新高考背景下中学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分析

新高考背景下中学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分析【摘要】在新高考背景下,中学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教育的重要任务。
本文分析了当前新高考对中学化学教育的要求,探讨了中学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要求,强调了培养中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提高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加强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性。
结论指出,教育部门和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中学化学教育要与时俱进,适应新高考的要求。
通过本文的分析,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中学化学教育的重视,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关键词】新高考、中学化学、核心素养、教育要求、思维能力、实验操作、科学研究能力、培养、教育任务、综合素养、时俱进1. 引言1.1 新高考背景下中学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分析化学素养的培养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和实践。
在新高考要求下,中学化学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中学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应当包括对化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文献查找和科学分析能力。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加强中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从小培养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热情。
在新高考背景下,中学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任务。
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让他们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掌握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能力和素养,让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创新者。
中学化学教育要与时俱进,适应新高考的要求,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2. 正文2.1 当前新高考对中学化学教育的要求新高考背景下,中学化学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而非仅仅是传统的知识灌输。
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要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高考要求中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化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科学研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高考化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与考试说明

高考化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与考试说明在高考的众多学科中,化学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对于广大考生来说,理解高考化学的学科核心素养以及考试说明,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化学课程学习所形成的、具有化学学科特质的关键能力和品格。
它主要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这五个方面。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要求学生能够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比如,我们在学习氧气的时候,不仅要知道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支持燃烧,这是宏观上的性质;还要了解氧气分子的结构,以及氧原子的电子排布等微观层面的知识。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使学生能认识到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的规律;能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的转化;能从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变化,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以化学反应中的可逆反应为例,如合成氨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存在一个化学平衡状态,通过改变条件可以使平衡发生移动,从而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要求学生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能理解、描述和表示化学中常见的认知模型,并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比如,在探究某种物质的性质时,我们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和数据作为证据,来推理该物质可能具有的性质;同时,像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这样的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气体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则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能依据探究目的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能和他人交流探究成果,提出进一步探究或改进实验的设想。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化学试题评析——以2020年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为例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化学试题评析——以2020年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为例随着中国高考的改革,学科核心素养被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
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形成的关于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价值观的核心素养。
高考化学试题的出题也逐渐趋向于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本文将以2020年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为例,对其中的试题进行评析,探讨其是否符合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首先,2020年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在题目设计上注重灵活性,突出学科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试题中的“表4中列出了一些能反映酸和碱性的物质的pH值和颜色变化,根据表格中pH值的变化及其颜色变化分别判断这些物质是酸性还是碱性。
”这道题既考察了学生对pH值和酸碱性的理解,又要求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判断物质的酸碱性。
通过这样的题目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符合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其次,2020年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注重知识的整合和跨学科的融合。
试题中经常将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点相结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最新科技的综合应用。
例如,试题中的“下列关于荧光材料的描述错误的是”这道题以荧光材料为例,既考察了学生对化学原理的掌握,又涉及到物理、光学等学科知识。
通过跨学科的融合,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和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符合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再次,2020年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注重实验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试题中常常设置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分析的问题,要求学生对实际操作进行推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
例如,试题中的“将0.5mol/L的硫酸铜溶液依次滴加至含有数滴浓盐酸的培养皿中,会发生下列哪种变化”这道题考察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观察和推理能力,以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
通过这样的题目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和实践能力,符合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最后,2020年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注重综合能力的考察。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化学试题评析——以2020年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为例

黑龙江科学HEILONGJIANG SCIENCE第12卷第9期2021年5月Vol. 12May. 2021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化学试题评析——以2020年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为例叶怡芬,谢琼仪,欧虹,杨清云,林晓明(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广州510006)摘要: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视角出发,结合真实情境、实际问题、必备知识、关键能力这几个角度对2020年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进行分析。
从试题分析结果可知:2020年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注重创设真实情境,突出学科育人价值;知识点覆盖面广,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以真实的问题情境为依托,全面评价学科核心素养。
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教学建议:重视知 识的结构化,引导学生用化学的眼光看待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将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高考化学试题;2020年高考全国卷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646(2021)09 -0107 -02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of Chemistry Based on Discipline Core Literacy------Through Taking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of Chemistry in 2020Ye Yifen , Xie Qiongyi , Ou Hong, Yang Qingyun , Lin Xiaoming(College of Chemistry ,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China)Abstract :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chemistiy curriculum standards , the research analyzes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of Chemistry in 2020 through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 practical problem , essential knowledgeand key ability. The analysis of the test paper shows that i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of Chemistry in 2020, the creation of actual situation and discipline education value is extmded ; the knowledge points cover widely , and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examination of the students are focused on ; real problem situation is relied on, and the comprehensive discipline core literacy is evaluated ・ Some reasonable teaching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 i ・ e. to payat!ention to the knowledge stmcturing , guid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chemical problems in their daily life , and infiltratestudent chemistry discipline core literacy training into their daily teaching ・Key words : Discipline core literacy ;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of Chemistiy ; National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2020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高考命题提出了要求,明确指出试题命制必须坚持以化学 学科核心素养为测试宗旨,以真实情境为测试载体,以实际问题为测试任务,以化学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 具门。
高中化学考试题中对核心素养的考查

高中化学考试题中对核心素养的考查一、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的考查在化学考试中,学生需要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问题分析、实验设计、数据处理等探究活动。
这要求学生具备科学思维能力,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
学生还需要具备观察现象、提出假设、设计实验等科学探究的能力。
考题可以通过描述实验现象、提出实验问题的方式,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实验经验,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进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从而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
二、科学知识与科学方法的应用能力的考查化学考试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包括化学方程式、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等方面的知识。
在考试中,学生需要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学生还需要掌握科学方法,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处理、结论推理等。
他们要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实验的设计与实施,并将实验结果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
考题可以通过给出一组实验数据,要求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的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验结果推断实验条件等。
三、科学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的考查化学考试中,学生需要具备获取、理解和运用科学信息的能力。
他们需要学会从教科书、参考书、实验室手册等不同来源中获取化学知识。
在考试中,学生可能会遇到给出实验条件、反应物信息、方程式等,要求学生根据这些信息计算出实验结果、判断实验现象的发生与否等。
这要求学生对化学相关信息进行整理、筛选、分析和运用等的能力。
四、科学伦理与安全意识的考查化学考试中,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伦理与安全意识。
他们需要了解和遵守科学实验的基本原则和伦理规范,同时也要知晓实验操作中的安全要求,并能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化学试剂。
考题可以通过描述实验操作的方式,要求学生判断实验中是否存在伦理或安全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通过这样的考查,可以评估学生的科学伦理与安全意识。
高中化学考试中对核心素养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科学知识与科学方法的应用能力、科学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以及科学伦理与安全意识等方面。
高中化学考试题中对核心素养的考查

高中化学考试题中对核心素养的考查高中化学考试是对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进行检验的重要方式。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推进,化学考试也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
本文将以《高中化学考试题中对核心素养的考查》为题,探讨高中化学考试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方式及意义。
高中化学考试中对核心素养的考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掌握与运用能力的考查:化学考试需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化学元素的性质、反应特点、化学键的形成等,同时还需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推导、化学实验数据的分析等。
2. 实验设计与操作能力的考查:在考试中,学生还需要展示出化学实验设计和操作的能力,包括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装置的搭建、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等,这些都是对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考查。
3. 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的考查:考试中通常会设置一些案例分析或综合性问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这对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4. 素质发展与综合运用的考查:考试还会涉及到对学生思维品质、综合素质的考查,例如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协作能力等。
这需要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通过参加课外科研活动、科技竞赛等途径,积极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
它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
对核心素养的考查要求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实验设计与操作,问题分析与解决等能力的培养,这使得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知识与能力的提高,增强了学习的动力。
它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通过对核心素养的考查,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化学考试中对核心素养的考查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如何科学设计考试题目,全面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教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并灵活运用不同的考核手段。
普通高中化学新修订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版)解读及高考考查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2018年12月)

化学学科主题的框架结构 :
2017版课标必修课程内容,共有5个主题: 主题1: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属于化学方法主题; 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属于无机物性质主题; 主题3:物质结构基础及化学反应规律,属于反应原理主题和物质结 构主题; 主题4: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属于有机物性质主题; 主题5:化学与社会发展,属于化学价值主题。
(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与科学素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关系
1.化学课堂教学的圈层结构
通过这些实验事实,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大家讨论一下。
化学认识层回答的是,如何认识化学科学知识;化学教学层回答的是,如
何有效地认识化学科学知识。
2.认识的层级结构及其与教育、素养之间的对应关系
3.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对科学素养的深化和具体化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素养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
物质进行分类;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
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
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能从宏观和
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素养2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 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 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并
“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弘扬科学精神、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对于科学文化的传承和高
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 、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结构
(一)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素养是指一个人在完成一件工作或解决一个问题时所表现出来 的能力和品格。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化学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 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养 4: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是指提出化学问 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 据推理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对科学探究过程和 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是指能尊重 事实和证据,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批判不同观 点和结论,提出创造性见解的品质。 通过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有科学 探究意识,能发现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提出 合理猜测与假设;能依据探究目的设计并优化实 验方案,正确实施实验探究方案;具有分析、处 理信息,描述、解释实验探究结果的能力;具有 合作与交流的意愿与能力,能对实验探究的过程 与结果进行质疑和批判、评估和反思。
(2017 年高考全国卷Ⅰ第 13 题示例) 常温下将 NaOH 溶液滴加到己二酸(H2X)溶 液中,混合溶液的 pH 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 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Ka2(H2X)的数量级为 10-6
B.曲线 N 表示 pH 与 lgcc((HHX2X-))的变化关系
C.NaHX 溶液中 c(H+)>c(OH-) D.当混合溶液呈中性时,c(Na+)>c(HX-)> c(X2-)>c(OH-)=c(H+)
p/kPa 35.8 40.3 42.5 45.9 49.2 61.2 62.3 63.1
①已知:2N2O5(g)===2N2O4(g)+O2(g) ΔH1 =-4.4 kJ·mol-1
2NO2(g)===N2O4(g) ΔH2=-55.3 kJ·mol-1
则反应 N2O5(g)===2NO2(g)+12O2(g)的 ΔH= ______kJ·mol-1。
在高中阶段,促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 发展的核心知识内容包括价类二维(以元素价态 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作图)元素观、基于 电离和离子的微粒观、基于化学键的微粒作用观 等。
素养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是对物质发展和 化学变化的条件、方向、限度和变化规律等及其 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其既是化学学科重要的观 念,又是解决化学问题的思维视角。 通过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认识物质 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可 控制的;能形成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和能量转化 守恒的观念;能从变化与平衡相统一的视角考 察、分析化学反应和解决化学问题。
【核心素养解析】 “证据推理”是指“对从不同性质的数据源中提取的证据, 利用正交求和方法综合证据,通过证据的积累缩小集合,从而获 得问题的解决”。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其理论 体系是在科学家对无数事实材料概括的基础上,进行严密的逻辑 推理而形成的。在化学学科背景中理解“证据推理”,更应该是 与学科属性相对应的“基于证据的推理”。 “模型认知”是指“基于模型的认知”。其中的模型包括实 物模型和非实物的形式模型两大类,形式模型又包括数学模型、 图像模型和语义模型等情况。模型的建构有根据原型进行建模、 针对问题解决建模和从理论出发建模等路径。引领模型认知、树 立模型意识、体会模型价值、进行模型表达,是将模型认知固化 为自我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 无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变化和应用对“证据推理与模型认 知”素养的要求很高,元素周期律(表)模型及其应用、化学键模 型及其应用非常有利于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
一、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可概括为“宏观辨识与微 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 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与“科学精神 与社会责任”五个方面。其中,“宏观辨识与微 观探析”与“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既是化学学 科观念,又是化学特征的思维视角和方式;“证 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特征的思维方法;“科 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是化学学科的实践能力;“科 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是化学学科的价值追求和化 学课程对学生价值观发展的贡献。高中化学核心 素养各维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核心素养解析】 高中化学所关注的重点之一是物质的变化。 变化的发生需要条件,同时也与物质的性质有很 大的关系,也就是“外因”和“内因”,想要知 道物质到底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就需要辩证地看 待内因与外因的作用。 量变引起质变,但是量变到什么程度会发生 质变?又会质变到什么程度?这些并不是没有规 律可寻的,其中也渗透着哲学的思想,这些都是 需要探究的。 高中化学中很多物质的变化、性质都是有普 遍性的规律的,我们应当善于利用这些规律。但 也会有特殊情况,学生若仍利用普遍规律解题, 可能会与正确结果相矛盾,因此要注意区分清楚 主要及次要,化解这种矛盾。
(2)F.Daniels 等曾利用测压法在刚性反应器 中研究了 25 ℃时 N2O5(g)分解反应:
其中 NO2 二聚为 N2O4 的反应可以迅速达到 平衡。体系的总压强 p 随时间 t 的变化如下表所 示[t=∞时,N2O5(g)完全分解]:
t/min 0 40 80 160 260 1 300 1 700 ∞
② 研 究 表 明 , N2O5(g) 分 解 的 反 应 速 率 v = 2×10-3×pN2O5(kPa·min-1)。t=62 min 时,测得 体系中 pO2=2.9 kPa,则此时的 pN2O5=______ kPa,v=______kPa·min-1。 ③若提高反应温度至 35 ℃,则 N2O5(g)完全分解后 体 系 压 强 p∞(35 ℃)______63.1 kPa( 填 “ 大 于”“等于”或“小于”),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的核心知识内容包括氧 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化学反应 限度和速率等。
素养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对物质及 其变化的认识方式,是基于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获 取的物质及其变化的事实并进行分析推理、抽象 概括、建构模型以揭示化学变化及其规律的过 程,是运用证据推理和模型思想解决相关化学问 题的能力和品质。 通过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通过 观察和实验收集物质及其变化的证据,基于证据 进行分析推理后形成结论,能解释证据与结论之 间的关系,确定形成科学结论所需要的证据和寻 找证据的途径;能依据物质及其变化的信息进行 抽象概括并建构模型,用模型思想认识物质及其 变化的一般规律。
(2018 年高考全国卷Ⅰ第 12 题示例) 主族元素 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 加,且均不大于 20。W、X、Z 最外层电子数之 和为 10;W 与 Y 同族;W 与 Z 形成的化合物可 与浓硫酸反应,其生成物可腐蚀玻璃。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 X 的单质为气态 B.Z 的氢化物为离子化合物 C.Y 和 Z 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D.W 与 Y 具有相同的最高化合价
本题以二元弱酸与一元强碱的中和滴定为载体,考查学生对 强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水的电离、pH 含义、离子反应、盐类 水解等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这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考 查内容属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范畴。主要要求:能根据己二酸 是 二 元 弱 酸 , 第 二 步 电 离 小 于 第 一 步 电 离 , 即 Ka1 = c(HcX(-)H2·Xc()H+)>Ka2=c(Xc2-()H·Xc-()H+),推出当 pH 相 等即氢离子浓度相等时 lgcc((HHX2X-))>lgcc((HXX2--)),因此曲线 N 表示 pH 与 lgcc((HHX2X-))的变化。即要求通过分析推理建立观点, 形成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 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模型;能运 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2018 年高考全国卷Ⅰ第 28 题示例) 采用 N2O5 为硝化剂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硝化 技术,在含能材料、医药等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回答下列问题:
(1)1840 年 Devil 用干燥的氯气通过干燥的硝 酸银,得到 N2O5。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一种气 体,其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25 ℃时 N2O4(g) 2NO2(g)反应的平衡 常数 Kp=______kPa(Kp 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 数,计算结果保留 1 位小数)。
(3)对于反应 2N2O5(g)―→4NO2(g)+O2(g), R.A.Ogg 提出如下反应历程:
第一步 N2O5 NO2+NO3 快速平衡 第 二 步 NO2 + NO3―→NO + NO2 + O2 慢反应
我们如果能用哲学的眼光来看待化学中物质的变化, 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内因与外因,探究规律,把握 量变和质变,分清主次,化解与旧有观点的矛盾,培养化 学“变化与平衡”的观念,则不仅能对化学这一学科有更 为深入且贴近本质的理解,而且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 值观,培养化学核心素养。通过“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的培养,要求学生能认识物质是在不断运动的,物质的变 化是有条件的;能从内因与外因、量变与质变等方面较全 面地分析物质的化学变化,关注化学变化中的能量转化; 能从不同视角对纷繁复杂的化学变化进行分类研究,逐步 揭示各类变化的特征和规律;能用对立统一、联系发展和 动态平衡的观点考察、分析化学反应,预测在一定条件下 某种物质可能发生的化学变化。
第三步 NO+NO3―→2NO2 快反应
其中可近似认为第二步反应不影响第一步
的平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代号)。 A.v(第一步的逆反应)>v(第二步反应) B.反应的中间产物只有 NO3 C.第二步中 NO2 与 NO3 的碰撞仅部分有效 D.第三步反应活化能较高
本题以 N2O5 的制备、性质等知识为载体, 考查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并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 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并考查了反应速率、 平衡常数的相关计算,及平衡移动原理的灵活运 用等知识。考查内容属于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范 畴。主要要求: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 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 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 量的转化;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的限度,是可以 调控的;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运用 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