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全国各省市区统计数据:中国2017年各地区冬小麦.春小麦播种面积和产量统计_
农村农业发展全国各省市区统计数据:7-7 各地区粮食播种面积(2017-2018)

4.2 0.4
67.0 9.7
14.7
3.8 0.4
68.4 10.3
9.5
新疆
7-7 续表3 单位:千公顷
地区
全国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23.3 967.3 553.7
62.4 657.4
#其他谷物
2017年 3110.4 1.8 4.0 364.3 389.7 664.9 103.5 165.6 92.9 3.1 58.1 8.6 9.8 4.6 6.2 35.2 84.0 15.7 17.7 2.3 40.4 0.0 20.4 116.3 75.9 195.1 134.9 218.1 142.5 51.2 74.6
谷子 2017年
861.0 1.5 1.1
127.2 199.2 234.4
54.0 46.2 18.4
2018年 778.2 1.3 0.3 118.4 197.8 181.9 55.3 29.1 21.2
0.1
0.1
8.8
6.5
30.6 36.0
0.1
0.1 5.4
31.4 36.4
0.1 4.6
0.9 105.6
4.0
2018年 30189.5 0.2 39.9 78.4 0.8 150.4 488.4 839.7 3783.1 103.6 2214.7 651.1 2544.8 619.6 3436.2 113.8 620.4 2391.0 4009.0 1787.4 1752.6 246.1 656.4 1874.0 671.8 849.6 0.9 105.4 3.8
中国小麦种植区划

中国小麦种植区划东北春麦区包括黑龙江、吉林两省全部,辽宁省除南部沿海地区以外的大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
全区小麦面积及总产量均接近全国的8%左右,约占全国春小麦面积和总产量的47%及50%,故为春小麦主要产区,其中以黑龙江省为主。
本区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大部分地区海拔为40~500米,西北部的内蒙古部分地区可达600~800米。
土壤以黑钙土为主,土层深厚,土质肥沃。
黑龙江省东部三江平原及北部黑河地区小麦面积比较集中,建有大批国营农场,其小麦产量占黑龙江全省春小麦总产量1/2左右。
全区属大陆性气候,气温偏低,热量不足,冬、夏气温相差极大。
温度为自北向南递增,最冷月平均气温-23~10℃,绝对最低气温-41~27℃,为全国气温最低地区。
年降水量320~870毫米,小麦生育期降水量130~333毫米,但东部多雨,西部干旱。
东部的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后期常因雨水偏多而形成湿涝灾害,并影响收获。
而西部吉林省白城与辽宁省朝阳等地区,则又多因春旱、多风而造成干旱和风沙为害。
本区小麦品种属春性,对光照反应敏感,生育期短,多在90天左右。
病害以根腐病、锈病、赤霉病为主,丛矮病和全蚀病也有发生。
种植制度一年一熟,4月中旬播种,7月20日前后成熟。
全区除对各类病害及时防治外,东部排涝防湿;北部防除杂草;西部兴修水利,采用少深翻,多深松,少耕、免耕等防风固沙和减少蒸发的耕作技术,均为小麦增产的主要措施。
根据温度和降水量的分布,又可将本区分为北部高寒、东部湿润和西部干旱3个副区。
北部春麦区本区地处大兴安岭以西,长城以北,西至内蒙古自治区的伊克昭盟和巴彦淖尔盟,北邻蒙古人民共和国。
全区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主,并包括河北、陕西两省长城以北地区及山西省北部。
全区小麦种植面积及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3%和1%左右,约为全区粮食作物面积的20%。
小麦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在全国各麦区中为最低,且发展很不平衡;西部河套灌区的伊克昭盟、巴彦淖尔盟等地的产量水平较高,向河北省的张家口、山西省的雁北及陕西省的榆林等地区均为低产区。
3.1农业区位因素—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 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

3.1农业区位因素——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同步课时作业一、单选题1.青蒿是草本植物,忌干旱、怕渍水,喜湿润、光热要求充足。
重庆酉阳(下图)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青蒿生产基地。
读图,回答重庆酉阳种植青蒿的有利自然条件( )①纬度较低,热量充足①季风气候,降水丰富①地势起伏大,利于雨季排涝①耕地面积广,土壤肥沃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耕地“非粮化”是指利用耕地从事除种植粮食之外的活动,以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率表示“非粮化”程度。
江苏省地处东部沿海地区,耕地“非粮化”现象严重,下图示意2008—2020年苏南、苏中、苏北3个地区“非粮化”率变化程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关于江苏省2008—2020年耕地和粮食生产状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全省耕地面积有所减少B.苏北耕地面积有所扩大C.全省粮食生产重心北移D.苏南粮食产量大幅下降3.影响江苏省耕地“非粮化”内部空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农业自然条件B.经济发展水平C.政府政策导向D.交通通达状况4.关于该省为防止耕地“非粮化”进一步扩大的措施,合理的是( )①规范“非粮化”逐利行为②调控蔬菜、瓜果价格③推进耕地规模经营④大力发展特色农业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下图为以色列节水农业景观图,图中植物根部被一个设计成凹槽状的方形不透光塑料板覆盖,塑料板外高内低,可以收集露水和雨水。
该塑料板还具有除草的功能,主要是因为塑料板底部( )A.土壤温度低B.水分含量少C.光照条件差D.昼夜温差小粮食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
某研究团队构建的青藏高原三级粮食储备体系由2个一级节点、15个二级节点以及114个三级节点构成。
下图示意该团队绘制的青藏地区一级粮食储备库选址及空间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同等规模下,青藏高原粮食储备体系中储备成本最高的粮食种类是( )A.青稞B.燕麦C.小麦D.水稻7.青藏地区一级节点分别选址拉萨和西宁的主要原因有( )①当地多商品粮基地,粮源供应稳较定①人口分布较密集,粮食安全风险高①城市行政级别高,社会协作条件好①交通便捷程度高,服务范围较大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鲍鱼是一种原始的海洋贝类,同时也是传统的名贵食材。
春小麦和冬小麦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春小麦和冬小麦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1.我国以冬小麦为主。
2.在我国一般以长城为界,以北大体为春小麦,以南则为冬小麦。
3.我国小麦三大产区:
(1)北方冬小麦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这里冬小麦产量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56%左右。
其中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诸省区;(2)南方冬麦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
这里是我国水稻主产区,种植冬小麦有利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
其特点是商品率高。
主产区集中在江苏、四川、安徽、湖北各省。
(3)春小麦区,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
该区气温普遍较低,生产季节短,故以一年一熟为主,主产省区有黑龙江、新疆、甘肃和内蒙古。
第28讲 中国地理概况-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全国通用)(解析版)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全国通用)第28讲中国地理概况【基础知识梳理】中国是全世界195个主权国家之一,也是全世界举足轻重的国家之一。
作为中国人,我们对祖国的最基本的了解就是中国地理情况的了解。
中国地理概况我们需要了解以下七个内容:中国的疆域;中国的地形和气候;中国的河流;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中国的农业、工业;中国的交通。
一、中国的疆域1.优越的地理位置(1)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2)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背靠亚欧大陆。
2.辽阔的疆域(1)中国领土的四至点。
(2)濒临的海洋: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
3.众多的邻国——陆上14个、隔海6个二、中国的地形和气候1.中国的地形地势特征(1)地势特征:_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
界线:_昆仑山脉——阿尔金山——_祁连山脉——_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地形以_盆地、高原为主(平均海拔多在1 000~2 000 米) 。
界线:_大兴安岭——_太行山脉——_巫山——_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地形以_平原、丘陵为主(平均海拔500米以下)。
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洋延伸,形成近海的大陆架。
(2)地形特征:_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3)我国主要的地形及分布山脉往往成为大的地形单元的分界线(有些还是省级行政区的分界线)。
在下图中填出我国主要的山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2.中国的气温和降水(1)我国的气温分布①冬季:南北温差大。
②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只有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气温相对较低)。
(2)温度带: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以活动积温为主要指标,划分成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青藏高原区。
(3)我国的降水①空间分布特点:分布不均,由_东南沿海向_西北内陆递减。
②时间分配: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很大。
(4)干湿地区:根据_年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划分成四类干湿地区。
新中国农业60年统计资料完整版.pdf

1灡 农作物生产情况 2 1 1暋全国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产量和单产 ……………………………………………………… 17 2 1 2暋全国茶叶面积和产量 …………………………………………………………………………… 31 2 1 3暋全国水果面积和产量 …………………………………………………………………………… 32 2灡 畜牧业生产情况 2 2 1暋全国主要牲畜年末存栏 ………………………………………………………………………… 34 2 2 2暋全国主要畜禽出栏 ……………………………………………………………………………… 35 2 2 3暋全国主要畜产品产量 …………………………………………………………………………… 36 3灡 渔业生产情况 2 3 1暋全国水产养殖面积 ……………………………………………………………………………… 38 2 3 2暋全国水产品总产量 ……………………………………………………………………………… 39 2 3 3暋全国渔业乡村、人口、劳动力 ………………………………………………………………… 41 2 3 4暋全国机动渔船拥有量 …………………………………………………………………………… 42 4灡 全国饲料生产情况 2 4 1暋全国饲料产量 …………………………………………………………………………………… 43 5灡 全国农业机械拥有量 2 5 1暋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和主要农业机械拥有量 ………………………………………………… 44
一、 综合篇
1灡 农业基本情况 1 1 1暋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 3 1 1 2暋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及乡村户数、人口 …………………………………………………………… 4 1 1 3暋全国乡村从业人员及主要行业分布 ……………有耕地面积及构成 …………………………………………………………………… 6 2灡 农业生产条件 1 2 1暋全国农村电力、水利建设及能源消耗情况 ……………………………………………………… 7 1 2 2暋全国主要农用物资投入情况 ……………………………………………………………………… 8 1 2 3暋全国农作物自然灾害 ……………………………………………………………………………… 9 1 2 4暋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 ……………………………………………………………………… 10 3灡 农业生产发展 1 3 1暋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构成 ………………………………………………………………… 11 1 3 2暋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指数 …………………………………………………………………… 12 1 3 3暋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构成 ……………………………………………………………… 13 1 3 4暋全国主要农产品人均占有量 …………………………………………………………………… 14
冬小麦和春小麦的分布

附:1.东北区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面积78.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8.2%,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自然地域单元。
地形略呈三面环山、平原中开的盆地轮廓。
中部是海拔150m左右的广阔的东北平原,外围是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向外为黑龙江、乌苏里江、兴凯湖、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呈马蹄形排列。
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广大,约占全国耕地的1/5,人均耕地量全国最多。
耕地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还有一些分布于山前台地和山间盆地和谷地.本区土壤主要为有机质含量很高的黑土(松嫩平原的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西部)、黑钙土(松嫩平原中西部),生产力较高,是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区之一。
一、小麦的分类小麦是我国粮食系统中的重中之重;是营养比较丰富、经济价值较高的商品粮。
小麦籽粒含有丰富的淀粉、较多的蛋白质、少量的脂肪,还有多种矿质元素和维生素B。
小麦按播种季节分,可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
小麦品质的好坏,取决于蛋白质的含量与质量。
小麦以播种期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两种。
中国以冬小麦为主。
一般,春小麦蛋白质含量高于冬小麦,但春小麦的容重和出粉率低于冬小麦。
冬小麦在生长过程中抗寒的能力极强,其幼苗能够过冬,在春天来临时,幼苗分孽很快,扎蹲长大,冬小麦磨出的粉很好吃。
冬小麦在国庆节左右播种,6月下旬7月上旬收割。
冬小麦是在秋分左右播种,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最适宜。
小麦要经过一个冬季的寒冷才能在次年开花结实,这是冬小麦,也是华北地区种植小麦的一个特点。
华北平原冬小麦播种时期一般为10月上旬,生育期230天左右,第二春季返青,成熟在第二年的5月下旬到6月初。
春小麦的抗旱能力极强,株矮穗大,生长期短,适于春天播种,但不如冬小麦粉好吃。
春小麦是冬季很冷的地方种的,因为冬季太冷,不能播种,所以在开春后才种,称为春小麦;春小麦三月下旬四月上旬播种,7月中下旬收获。
东北平原的小麦为春小麦,春季(4月中旬)播种,春小麦对光照反应敏感,生育期短,多在90天左右,夏季(7月20左右)收割。
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第3章 第1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解析版)

第3章第1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解析版)基础达标练习一、单项选择题春小麦,春播秋收;冬小麦,秋播春收。
下图为我国小麦分布区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适合春小麦种植的地区是(B)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2.导致冬、春小麦地区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B)A.水分B.热量C.土壤D.海拔[解析]第1题,材料信息中指出,春小麦春播秋收,说明当地小麦不适宜过冬,因此当地冬季非常寒冷,由此推断适合种植春小麦的地区热量条件较差。
图中②地为暖温带,③地为亚热带,两地冬季气温相对温和,热量条件较好,不适合种植春小麦;图中①地因纬度高,冬季寒冷且持续时间较长,④地因海拔高,冬季寒冷且持续时间长,两地小麦不适合过冬,适合种植春小麦,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
第2题,材料信息中指出,冬小麦秋播春收,小麦生长期主要在冬半年,说明当地冬季相对温暖,热量条件较好;由上题分析可知,适合种植春小麦的地区热量条件较差,因此导致冬、春小麦地区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选项B符合题意。
水分、土壤、海拔对冬、春小麦分布的地区差异影响不大,选项A、C、D 不符合题意。
(2022·河南检测)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营养生长阶段(从种子萌发到分蘖)、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从拔节到孕穗)和生殖生长阶段(从抽穗到成熟),籽粒形成后就进入灌浆期。
下表示意我国水稻的类型及特征。
据此完成3~5题。
3.晚稻的主要灌浆期在(D)A.3~4月B.5~6月C.7~8月D.9~10月4.下列关于我国重要水稻种植区的描述,正确的是(A)A.东北地区的水稻品种只能是粳稻B.云贵地区的水稻品种只能是籼稻C.太湖平原水稻分为早中晚三季稻D.海南水稻育种优势在于其先进科技5.近年来,湖南省新化县农户由种植双季稻转变为一年只种一季稻,其原因不包括(D)A.粮食价格便宜,经济效益低B.人口外流,劳动力短缺C.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D.当地农民环保意识增强[解析]第3题,3~4月为早稻播种期,A错误;根据材料“晚稻需短日照条件才能抽穗”可知,白昼较短的时段符合题意,5~8月的昼长相对9~10月更长,B、C错误,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