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影响

浅议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摘要: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和不断增加的巨额外汇储备成为推动人民币升值的直接原因。
有条件的降低进口产品的成本,可以减轻外债负担。
不利于我国外贸企业产品的出口,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增加了债权人的损失。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积极;消极;对策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0-01一、人民币升值的原因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低迷、萧条,许多西方国家面临着通货紧缩的巨大压力。
与一些发达国家情况正好相反的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和不断增加的巨额外汇储备成为推动人民币升值的直接原因。
(一)美国将人民币汇率问题政治化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科技、工业等高速发展,国际上大多数国家认为中国很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大国,因此,中国一直被美国当做对其威胁最大的国家之一。
美国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候选名单,逼迫人民币升值,用同样的方法打击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势头,遏制中国发展从而降低对美国超级大国地位的威胁。
(二)国际组织的看法不尽相同为缓解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世界银行认为中国政府应当通过增加贷款并提高银行利息和人民币升值的手段来抑制通货膨胀。
人民币升值是保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动力。
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则认为,人民币升值能提高人民币在国内的购买力,有利于扩大国内市场和中国企业由依赖制造业向服务业的产业结构转变。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一)人民币升值的积极影响第一,有条件的降低进口产品的成本。
在进口产品价格的涨幅小于人民币升值的幅度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升值会使进口的国外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价格比以前便宜,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
第二,国内居民出国旅游和留学的成本降低。
人民币升值,可以使人们花费比以前更少的人民币就可以到欧美等地区留学、旅游。
在这里还是要注意国外旅游和留学所需费用的涨幅要小于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否则此积极影响将不存在。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摘要]我国自2005年7月21日起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至2008年,相对于汇改前的8.2765元的水平,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升值18.4%,并于2008年4月10日跌破了7.0元的大关,这是我国货币史上前所未有过的事。
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这一汇改进程暂时停止,人民币重新盯住美元。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对外贸易;影响一、迫使人民币升值的根源(人民币为什么要升值),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我国的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从而在整体上带动我国的产值的提高2000年我国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我国经济将与世界经济进一步接轨,对我国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
我们要在人口、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下,继续保持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人民生活水平要实现由温饱向小康的跨越,我国的综合国力要迅速提高,并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更加主动的地位。
特别是近年,世界上各国的经济都在持续低迷有的甚至呈现负增长,但我国却每年都保持着8%的增长率(如表1),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2009年更是达到了340507.0亿元人民币。
这也说明了我国的货币政策到了需要做出一系列调整的时期了。
(二)我国的对外贸易顺差在逐年扩大据海关统计,我国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进出口总额逐年增加,2001年全年进出口总额为5090.5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661亿美元,进口额为2435.5亿美元,贸易顺差达到了225.5 亿美元;在2007年全年进出口总额为21738.3亿美元,其中出口为12180.2亿美元,进口额为9558.2亿美元,贸易差额更是达到了2622亿美元,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最为繁华的一年。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增长速度连续六年保持在20%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了4.27倍,贸易顺差更是达到了11多倍。
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原因及政策建议

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原因及政策建议摘要:当美国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时,我国迅速出台了4万亿的投资刺激计划,其中大约15000亿人民币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公路,交通,铁路,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拉动了国内对原材料的需求,虽然暂时稳定了经济发展,但是却带来了高通胀,同时由于国内的其他原因这些都不同程度的加剧了通胀,人民币对内贬值明显。
与此同时,我国长期的贸易顺差使得人民币在国际市场升值。
这些都对国内消费,对外贸易,以及投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政府应制定政策适当缓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双顺差房地产本文先通过理论和数据对影响国内通货膨胀和国际市场上人民币升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给出应对这一现象的政策建议。
一、国内通货膨胀带来的人民币贬值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给大于实际需求而带来的货币贬值从而导致一段时间内大多数商品劳务价格持续上涨。
我国从2010年1月18日到2011年6月20日连续12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意在回笼市场上流动资金,控制物价上涨的货币因素,缓解通胀,但是cpi却达到达到自2008年8月以来的新高。
我国出现高通胀(即人民币在国内市场贬值)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投资过热,流动性过剩导致通胀压力增大。
我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出台了4万亿等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后,固定投资的高速增长和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大也使得我国大部分地区和产业出现经济过热,资源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虽然政府已经从2010年到2011年连续12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但是银行利率的提高始终赶不上通货膨胀增加的速度,使得更多的人更愿意投资消费而不愿意储蓄,国际热钱涌入投资国内楼市。
虽然政府已经从2009年开始在房地产行业进行调控,而在2010和2011年各地又出台了更加严厉的政策,包括在北京出台的限购政策和在重庆,上海两地试点房地产税改革。
但是市场上货币流通量过多,政策效应滞后,这样的投资直接导致了巨大资源浪费,同时又加剧了通货膨胀。
人民币升值历程及原因分析

6 . 5 、6 . 4三大关 口,8月中旬迈进 “ 6 . 3时代 ” 。人民币升值速度在 2 0 1 2 和2 0 1 3 年仍未放慢 ,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数据显
第三 ,中国的汇率制度的缺 陷。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有管
示, 人 民币兑美元 中间价于 2 0 1 3 年 6月 1 7日 创下历史高点 6 . 1 5 9 8 。分 析人士认为 ,外贸罕见 的双负增长凸显经济形势严峻 ,下半年外贸形势
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 6 . 6 2 2 7 元 。2 0 1 1 年年以来 ,人民币对美元连破 6 . 6 、
究所估算 , 2 0 0 5 年一 2 0 0 7 年 间流人中国的热钱超过 8 0 0 0 亿美元, 占2 0 0 7
年底外汇储备余额的一半以上 。这使得中国投资过热 ,从而引发人民币
仍难乐观 ,预计出 口 增速或呈个位数,而人 民币升值步伐也会因此放慢。
理 的浮动汇率制度。表面上是反 映市场的供求关系 , 实际上是依照政府
的意志。我国外汇市场发展还不成熟 , 汇率市场化的经济环境也不完善 ,
因此需要中央银行加强宏观调控来管制市场。我 国的汇率制度具有银行
二 、人 民币升值的原 因
国内因素: 第一 ,中国国际收支大量顺差 。国际收支状况直接影响外汇市场供
、
人 民 币 升值 的历 程
2 0 0 5 年 7月 2 1日,央行宣布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次 l 生 升值 2 . 1 %, 此后人民币汇率不再 是盯住单一美元 ,而是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度。随 后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先后突破了 8 . 1 、8 . 0 关 口, 2 0 0 5 年升值 幅度达到 3 %。 2 0 0 6 年1 月 4日 人 民币汇率 中间价以 8 . 0 7 0 2 起步 , 人 民币汇率经历 了从缓步上行到快跑 , 再到 “ 加速跑 ”的过程。按照 1 2月 2 9日的汇率
人民币升值原因与日元升值原因的比较分析

人民币升值原因与日元升值原因的比较分析对人民币升值原因与日元升值原因进行了对比,得出两者的相同因素有:第一,国内经济飞速发展,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第二,外需主导型的经济结构,国内经济结构失衡;第三,对外贸易巨额顺差;第四,大量热钱的流入;第五,美国政府的压力。
不同因素有:第一,升值幅度不同。
第二,外部环境与压力不同。
第三,内部经济结构不同。
标签:人民币升值;日元升值;升值压力从国际经验看,伴随着后进国家经济起飞,往往会出现经常项目收支顺差加大,外汇储备增长较快,汇率升值压力较大等情况。
从2002年开始,国际上就开始施压人民币升值,尤其近来奥巴马政府总是以中美贸易巨额顺差为借口不断要求人民币升值。
2005年7月-2008年9月期间,我国实行汇改,采取浮动汇率,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累计升值约21%。
2011年4月29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再创新低,跌破6.5大关。
无独有偶,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80年代末期,同时经历了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汇率升值内部压力和贸易逆差国施加的外部压力。
本文以下部分将对人民币升值和日元升值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作出深入比较。
1 文献综述关于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国内外学术界已做过很多这方面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总的来说,大致可以归结为内外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人民币升值的外因。
李苗苗、王婧、丁琳(2007)曾指出,美元的贬值,全球跨国资本的大搬家和全球资产的重估是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
张小雪、张小双(2010)指出,国际收支的双顺差、热钱的大量流入以及美、日、欧等国强大的压力都是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原因。
段瑞君(2010)指出外汇市场的供求情况和国际政治因素是人民币升值的外因。
其次,人民币升值的内因。
张琦(2008)指出,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也是造成人民幣升值的原因。
刘犇、刘西葵(2009)指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内因,人民币汇率机制形成的缺陷也造成了人民币的升值。
人民币升值利与弊

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 第四,有助于缓和我国和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
• 第五, 有利于商品进口。 • 第六,有利于旅游和留学。
• 第一,将对我国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 造成冲击。
• 第二,不利于我国引进境外直接投资。 • 第三,加大国内就业压力。 • 第四,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 • 第五,巨额外汇储备将面临缩水的威胁。 • 第六,不利于外国游客入境旅游。 • 第七,不利于商品出口。 • 第八,让大陆失去对外资的吸引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民币升值问题确实是一个复杂而现实的 问题,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审时度势,把 握好利弊,才能有理有力有节地从容应对。
• 人民币过快升值并非只对中国带来负面影 响。在国际间经济往来及依赖程度越来越 高的情况下,有利和不利的影响都是双向 的,一方的动荡也会引发另一方的不稳定, 特别是当贸易的一方对另一方产生一定程 度依赖时。
人民币升值 利与弊
人民币升值
• 人民币升值是相对于其他货币而言的,就好像1人 民币可以买到更多美元。例如,在国际市场上原 本一元人民币只能买到一单位商品,人民币升值 后就能买到更多单位的商品。
• 最近,人民币升值问题再次成为国内外媒体关注 的焦点。美国、日本乃至欧盟都纷纷要求人民币 尽快升值,而我国政府则坚持认为,人民币汇率 改革需选择适当的时机。那么,西方各国为什么 要逼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对我们有什么好 处和弊端?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陈相芬(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贸经系,江苏苏州215009)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人民币升值的原因,进而针对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影响作了系统分析。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继续顺利高速发展,本文最后提出了一系列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经济影响;对策1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分析1.1美日压力2001年以来,美元相对于世界各主要货币都大幅贬值,其中也包括东南亚国家的货币,只有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没有调整,世界许多的重要经济体都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尤其是美国日本出于本国经济、政治的需要向中国施加了巨大的压力。
日本宣称中国向外输出通货紧缩,美国则号召中国实行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其真实目的都是希望中国承担世界经济调整的沉重成本。
1.2内部压力1.2.1国际收支顺差。
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经济交易的总和。
国际收支状况是决定汇率趋势的主导因素。
一般情况下,国际收支逆差表明外汇供不应求,将引起本币贬值,外币升值。
我国近10年来,国际收支始终保持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从这一因素来看,人民币具有升值压力。
1.2.2大量资本的流入使人民币升值具有较大压力。
由于利息率的提高吸引了大量国外资本流入。
从资本流动角度看,近年来,国际游资假借外国直接投资的名义大量进入我国,这使得本币的需求大幅增加.进而导致人民币升值。
1.2.3外汇储备增多。
国家需要有足够的外汇储备,但并不是越多越好。
2007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已达1.528万亿美元。
外汇储备的增多将蒙受美元币值下跌的损失,因此对人民币具有很大的升值压力。
储备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取决于中央银行的意图,中央银行若要稳定储备规模,则人民币具有升值压力。
1.2.4投机活动与市场心理预期。
外汇市场上适当的投机活动有助于外汇市场均衡汇率的形成,但过度的投机活动加剧了外汇市场的动荡,阻碍正常的外汇交易,歪曲外汇供求关系,往往使汇率的变动远远偏离其均衡水平。
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分析及政策建议

内容提要近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尤其是出口贸易的增长更是让一些发达国家羡慕。
人们对中国经济的前景较为乐观,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也越来越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会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一定得措施来应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为此,本文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人民币升值压力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国内自身发展的原因和国际纷繁变化的外部环境所带来的压力,并且着重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经济增长、就业、外汇储备等方面所造成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同时对于其带来的消极影响结合我国的经济背景给出了应对人民币升值的政策建议。
希望各经济主体能够从实际出发,寻求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汇率;外汇储备;就业Analyz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RMB appreciation and policyrecommendationsAuthor:xx Tutor:xxxAbstractChinese economy has been developing in good state for many years. The rapid growth of export trade has caused envy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 People are optimistic to the prospect of Chinese economy .So RMB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e world,As China's overall economic strength and further enhance the impact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the RMB appreciation pressure is also growing,Which to some extent, will directly affect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fore,we must take certain measures to deal with RMB appreciation had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So this topic analyzes the reason of RMB revaluation pressure in 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economy and the situation of international economy,Including the reasons for its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ver changing external environment brought about by the pressureAnd analyzed the RMB appreciation on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economic growth, employment,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and other aspect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For its negative impact,combined with theeconomic background of China's RMB revaluation should give policy recommendations.Hope that all economic agents to proceed from reality and seek practical coping strategies, seize opportunities and meet challenges.KeywordsRMB appreciation;Exchange Rate;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Employment目录引言 (1)一、人民币升值的背景及原因 (2)(一)人民币升值的背景 (2)(二)人民币升值的内在因素 (2)(三)人民币升值的外在原因 (4)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利弊分析 (6)(一)人民币升值给我国经济带来的有利影响 (6)(二)人民币升值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 (8)三、缓解升值压力的一些政策建议 (10)(一)阻止国际游资的继续大量流入 (10)(二)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的调控机制 (11)(三)寻找更多的潜在贸易伙伴国,拓展国际市场 (12)(四)改革现行的储备制度和储备政策 (13)(五)缩小我国劳动工资成本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13)四、小结 (14)参考文献 (15)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分析及政策建议0703091班070309102号邓洁指导老师:赵俊英讲师引言自从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的汇率都一直保持着稳步上涨的态势,而增长的速度也在2010年实现了近几年以来的巅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人民币升值压力是客观存在的自2003年以来,美国政府在国内就业问题、通货紧缩、巨额贸易逆差以及财政赤字等方面承受巨大的压力,因此一改奉行多年的强势美元政策,使美元对其他主要国际货币大幅度贬值,由于人民币基本上采取盯住美元的政策,这就使得人民币跟随美元如影随形地贬值,遭到了美国、日本、欧洲等国的非议。
他们通过各种多边和双边场合来不断要求人民币升值,造成世界范围内人民币升值压力陡然加剧。
2003年初,随着日本在7国财长会上明确提出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张之后,有关人民币升值的呼声高涨,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虽然来自美元大幅度贬值后的日、美、欧和中国周边地区,但是,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是客观存在的。
从汇率的决定因素来看,人民币购买力平价(PPP)、中美通货膨胀率差异、经济增长率差异和利率差异都显示出人民币升值压力。
关于购买力平价,世界银行2002年的《世界发展报告》推算,按1美元=8.28元人民币的现行汇率换算,中国的物价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21%,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计算的话,人民币汇率应提高到1美元=1.74元人民币(8.28×0.21)。
关志雄(2003)对世界银行的研究结果做出调整。
他认为,越是收入水平低的发展中国家,其本国汇率越是低于P PP。
人民币汇率与PPP的偏离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与发展阶段相适应,另一部分是中国的特殊因素造成的。
与中国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其物价为美国的31%,其实际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偏离幅度为3.2倍,中国的物价比这一平均值还便宜32%。
如果以相同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的物价为基准,则人民币购买力平价理论应是1美元=8.28×(1-0.3 2)=5.63元。
从通货膨胀率差异看,美国自1998年以来的平均通货膨胀率为2.23%,中国同期的通货膨胀率为-0.3%,中国比美国低2.53%。
中美两国的利率差异也同样存在。
以两国最后一次调低利率后的情况来看,中国同业银行拆借利率2002年底为2.7%,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为1.25%。
中国的短期利率比美国高1. 5个百分点。
在国内,人民币存款利率也比美元存款利率高1.4个百分点。
因此,在现有运行体制不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压力是明显存在的。
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条件下,这些升值压力必定会转变为现实的升值趋势。
二、人民币升值的直接原因人民币升值的直接原因是过度的出口以及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和巨额的外汇储备。
(一)过度出口汇率调整前,人民币汇率水平是由国务院决定的。
其决定的依据主要是出口换汇成本。
因此,出口换汇成本过高或卖价过贱导致人民币定价过低或者低估。
举例而言,如果一个杯子国内成本是8元人民币,该产品在美国卖1元,换汇成本是8元,那么美元的人民币价格大于这个换汇成本时,出口才能获利,如果茶杯在美国卖价是2美元,换汇成本为4元,那么即使人民币汇率为5:1,企业仍可获较大收益。
因此,人民币低估是由出口贱卖造成的。
有些出口产品的国际卖价甚至比国内卖价还要低。
那么出口产品为何贱卖?其直接原因是过度出口。
过度出口与国内通货紧缩的原因是同一的,那就是国内严重的生产过剩。
另外,地方政府行为、与市场分割相联系的多头对外的无序竞争,以及国有企业软预算约束,也是导致出口过度和过贱的重要原因。
(二)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和巨额的外汇储备从汇率的直接决定因素——国际收支的变化来看,90年代以来中国已从经常项目逆差、资本项目顺差演变为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双顺差;从2002年第四季度起,错误与遗漏项也出现顺差,因此,中国国际收支已出现了三顺差的状况。
来看下面一组数字。
表1 中国国际收支与外汇储备(1990—2006)单位:亿美元资料来源: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自上个世纪90 年代以来, 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7 %的高速增长, 经济快速增长所带来的经济总量的扩大和效率的提高形成了人民币走强的基础。
其次, 当前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持续出现的“双顺差”, 构成人民币汇率短期走强的因素。
2001年达到52 2 亿美元, 其中资本项目为348 亿美元, 经常项目为174 亿美元, 外汇收入大于支出,外汇储备呈稳步上升势头, 至2003年底预计达到4 000 亿美元。
长期大量的国际收支顺差, 再加上经常项目创汇的强制性结汇和经常项目用汇的有条件售汇, 导致我国外汇市场外汇供给大于外汇需求, 外汇供给的“虚胖”是迫使人民币升值的原因之一。
再次, 外国投资大量进入我国,更增加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2002 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达527143 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了3419 %。
2003年前5 个月就有200 多亿美元游资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我国。
时至今日, 我国实际上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盯住单一货币的固定汇率制。
这种汇率制度既无法避免汇率扭曲造成的资源配置失当, 也不能为汇率内外均衡提供灵敏的政策手段和宏观调控提供便利, 这种固定汇率制度要求资本管制才能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在当前, 这一架构是保持金融稳定的重要措施。
然而, 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非市场化的条件下, 从对外汇市场的影响来看, 这一架构鼓励资本流入的政策增加了外汇供给, 而限制资本流出的政策会抑制外汇需求, 势必造成本币面临升值的压力。
而为了维持固定汇率, 则通过扩大外汇储备来吸收外币的超额供给, 从而使现实压力变成潜在压力, 即期压力变成远期压力, 使得市场上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强化。
因此,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根本原因是持续的大量的国际收支顺差和由此引起的巨额外汇储备。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1、从理论上看汇率是一个国家进行国际经济活动时最重要的综合性价格指标,它的变化对一国对外贸易的平衡与国内经济活动的波动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根据国际经济学的理论,汇率的变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体现在两个层面。
一是汇率平均水平的变动对贸易的影响,即本币实际汇率的上升将使本国产品相对于外国产品的竞争力下降,从而使本国出口减少,进口增加;相反,实际汇率的下降将有助于本国产品出口增加,抑制进口。
但是汇率的变动对贸易的影响是有条件的,它取决于本国产品的出口需求弹性和进口需求弹性。
马歇尔—勒纳条件就指出:要使本国货币贬值起到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作用,本国产品的出口需求弹性和进口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要大于1。
国际贸易受汇率变动影响的第二个层面是汇率的波动程度。
汇率的剧烈波动使得政府、经济实体、个人在远期交易存在着收益和损失的不确定性,从而增加了国际贸易的交易风险。
即使由于国际金融套期保值的工具(远期市场操作、货币期货、货币期权及货币互换)的广泛使用,使交易商能够对汇率风险加以有效的控制,但却相应需要付出一定的交易成本。
近年来国内有关人民币汇率与中国对外贸易关系的经验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主要研究是通过估算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弹性来检验我国的贸易收支是否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来分析的。
比如厉以宁等对中国1970—1983年的数据分析得出:中国进出口弹性分别为0. 68和0.05,中国进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严重不足,人民币汇率贬值不但不能改善贸易收支,反而会导致出口状况的恶化。
还有研究得出结论是:我国出口的国别差异最大程度取决于贸易国的人均收入水平,收入越高,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需求越大。
其次,国家地理距离的远近与我国双边出口也有很强的关联性,我国与近邻国家更容易开展双边贸易。
汇率波动总体来说对我国的出口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甚微,这为我国的汇率制度改革留下了很大的调整空间。
2、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1)出口弹性小于1,决定出口数量与金额呈反方向运动而不是同方向运动,因此人民币升值不会减少出口金额。
“汇率升值必定打击出口”,是反对人民币升值的最主要理由。
可是大量新兴工业化国家如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在经济发展某阶段都经历过货币大幅度升值,出口不降反升。
中国大陆的情况,1994—2002年,人民币相对于美元、欧元(2001年前为德国马克)和日元的名义汇率升值幅度分别为5.1%、17.9%和17%,实际汇率升值幅度分别为18.5%、39.4%和62.9%,此间中国对美欧日的年出口增长率分别为17.3%、14.4%和14.1%;1994—1995年国内通货膨胀率超过20%,1997—1998年亚洲许多国家货币贬值,人民币贬值之声不绝于耳,但人民币不贬反升,出口在90年代翻了一番。
可预料人民币升值即使20—30%,我国出口增长率可能有所下降但不会绝对下降,贸易逆差会扩大但可控制。
另外,所谓“贬值促进出口限制进口,升值促进进口打击出口”,首先是指一般贸易而言,而不是指加工贸易。
其次忽视了进出口数量与金额之间的区别,二者同方向变动的其理论前提是:进出口产品价格弹性之和大于一,即马歇尔—勒纳条件。
如果小于一,进出口产品的数量和金额之间就会出现反方向的变动,汇率升值反而会使出口额增加,进口额减少,贸易顺差增加。
如我国学者范金计算我国中长期出口产品价格需求弹性为-0.857932,绝对值小于1,就是说人民币每升值1%,假设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同比例提高,出口数量就会减少0.857932%,但是由于出口价格提高的幅度超过了出口数量减少的幅度,出口金额反而提高。
(2)中国外贸结构的特殊性即加工贸易的发展,使进口与出口之间呈同方向运动而不是反方向运动,因此汇率升值不会扩大贸易逆差第一,加工贸易是推动贸易增长主要动因,占出口55%,超过一般贸易。
第二,加工贸易“大出大进,两头在外”的特点使我国进口呈刚性,出口增加的同时,进口也增加,进口对出口的弹性为0.8182,即我国进口一个单位商品时,其中就有82%用于出口来料加工装配贸易。
我国加工贸易进口占总进口的40%,1997年达到49%,再考虑到外商机械设备进口和一般贸易中原材料和投资品进口,这个比例还有很大的上升余地。
第三,中国加工贸易的进口依存度,即加工贸易出口的产品中,进口成本比重比较高。
隆国强对565家加工贸易企业调查显示,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国内采购,32%的企业在10%一下,66%的企业低于50%,在75%以上的只有18%,机器设备的国内采购率只有30%。
第四,加工贸易净出口是中国外贸顺差主要来源,2003年加工贸易顺差占外贸顺差的比重高达309%。
加工贸易出口之所以不受汇率变动影响,是因为全部使用进口设备和原材料,在国内增值部分只有20%。
人民币升值首先降低进口成本。
从货币标价角度,既然进口的设备和原材料又复加工出口,进出口都是由美元标价,那么人民币变与不变就没有影响。
(3)人民币升值可以改善贸易条件1978—1994年,中国人民币名义汇率贬值了550%,在80年代中期即出现通货膨胀与汇率贬值的恶性循环,这种贬值增加出口的战略必将恶化贸易条件,即出口价格指数越来越低,而进口价格指数越来越高,国民财富外流,国际经济学上称为“外贸贫困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