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碳酸酯的合成与制备

合集下载

聚碳酸酯合成方程

聚碳酸酯合成方程

聚碳酸酯合成方程
聚碳酸酯是一种重要的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纤维材料等领域。

其合成方法主要包括环酯开环聚合法和缩聚法两种。

其中,环酯开环聚合法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合成聚碳酸酯的方法。

合成聚碳酸酯的过程中,常用的起始剂是己二酸二元醇酯和对苯二酚。

在反应体系中,将这两种物质按一定的摩尔比例混合,并加入适量的催化剂,常用的催化剂有锌盐类、锡盐类等。

在一定的温度下,这两种单体通过酯交换反应形成聚碳酸酯。

具体而言,己二酸二元醇酯和对苯二酚首先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酯交换反应,生成临时的酯键。

随后,这些临时的酯键经过进一步的聚合反应,形成了长链的聚合物结构,即聚碳酸酯。

在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起到了加速反应的作用,促进了单体分子之间的反应,有利于形成高分子链。

聚碳酸酯的合成方程式可以用简化的化学式来表示。

假设己二酸二元醇酯为A,对苯二酚为B,则聚碳酸酯的合成方程可以表示为:
(A-OH)2 + (B-OH)2 → (A-O-CO-O-CO-B) + 2H2O
在这个方程中,(A-OH)2代表己二酸二元醇酯,(B-OH)2代表对苯二酚,(A-O-CO-O-CO-B)代表聚碳酸酯,2H2O代表生成的水分子。

聚碳酸酯的合成过程中,水分子是一个副产物,同时也是反应进行的驱动力之一。

总的来说,聚碳酸酯的合成方程是一个通过酯交换反应和聚合反应实现的过程。

这种合成方法简单高效,可以在适当的实验条件下得到优质的聚碳酸酯产品。

聚碳酸酯作为一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合成方程的研究也在不断完善和改进中。

1。

聚碳酸酯

聚碳酸酯

§4-2 聚碳酸酯
聚碳酸酯的加工性能 可采用注塑、挤出、吹塑、真空成型、热成 型等方法成型,常采用的是注塑、挤出和吹塑。 熔体粘度比一般热塑性塑料高,通常采用调 节温度来改善流动性。 由于高温下易水解,所以成型前需要严格干 燥。 收缩率低,可以成型精度较好的制品。
§4-2 聚碳酸酯
§4-2 聚碳酸酯
PC/PET合金的性能
1.
2. 3. 4. 5.
6.
耐油性、溶剂性能大大提高 机械性能优良 加工流动性有所改善 耐热性能提高 表面光泽性好,有珠光色彩,耐候性优异耐化学 药品性好 降低成本
§4-2 聚碳酸酯
PC/PA共混
PA可以改善PC的耐油性,耐化学药品性, 应力开裂及加工性能。同时也保持了PC良好的 韧性和耐热性。 主要用于高强度和高耐油的机械部件等。
§4-2 聚碳酸酯

(2)光气法:采用双酚A和光气在氢氧化钠 或吡啶和溶剂存在下,反应制得PC。采用相 对分子质量调节剂,分子量控制在10万左右。
§4-2 聚碳酸酯
性质:
① 低温冲击韧性极佳,脆化温度为-100 ℃ ;
② 高模量、高强度、抗蠕变,尺寸稳定性好;
③ 透光率高,约为86~92%;
④ 电绝缘性好; ⑤ 耐热性好,长期使用温度可达130 ℃ 。
改善低温冲击韧性,降低缺口敏感性 改善耐溶剂性 改善耐磨性
§4-2 聚碳酸酯
PC/ABS共混 共混物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耐学药品、 耐低温和加工流动性。其种类有B型(共混法) 和G型(接枝共聚-共混法)
§4-2 聚碳酸酯
PC/ABS合金性能
此产品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加工性能及低 的收缩率。可以加工大型薄壁制品。低吸水率、 成本低、性价比高。ABS可以降低PC的加工性能和 韧性。 主要产品有阻燃,增强和阻燃耐候PC/ABS。

聚碳酸酯PC

聚碳酸酯PC
PC/HDPE可改善耐沸水性、耐老化性、耐气候性,而 LDPE效果较差。
嵌件必须预热至110~130℃以减少开裂倾向; 最后,制品必须在110℃退火处理几小时,改善应力开 裂性; 针对聚碳酸酯具有缺口敏感性,制品设计切忌尖角、 缺口,厚薄变化大,制品厚薄尽量均一等等。
四、PC的成型加工
聚碳酸酯可以采用注射、挤压、模压、吹塑、铸 塑等方法加工,其中以注射成型应用最为广泛, 占有极重要地位。
聚碳酸酯
一、概述—定义 凡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 的聚合物,统称聚碳酸酯。 可以看作是由二羟基化合物与碳酸的缩聚产物。
式中R可以是脂肪族、脂环族、芳香族或脂肪-芳香族。 因此,理论上聚碳酸酯可以有很多品种。但作为工程塑 料最有应用价值的是芳香族聚碳酸酯,其中特别是以双 酚A型聚碳酸酯最重要,应用也最普遍。
三、 PC结构与性能—PC的主要性能
PC抗蠕变性能要优于聚酰胺和聚甲醛,特别是用玻 璃纤维增强改性的PC的耐蠕变性更优异,故在较高
温度下能承受较高的载荷并能保证尺寸的稳定性。
PC力学性能的主要缺点:是易产生应力开裂、耐疲
劳性差、缺口敏感性高、不耐磨损等。三、 PC结构与性能—PC Nhomakorabea主要性能
一、概述—特点 PC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工程塑料。 PC具有较高的抗冲击强度、透明性、刚性、耐火焰 性、优良的电绝缘性以及耐热性。 它的尺寸稳定性高,可以替代金属和其他材料。 缺点为:容易产生应力开裂,耐溶剂性差、不耐碱、 高温易水解、对缺口敏感性大、与其他树脂相容性 差,摩擦系数大,无自润滑性。
四、PC的成型加工
1. PC的成型工艺特性 (1) PC在用熔融状态下的流变性接近牛顿型。也 就是说熔体粘度的变化与剪切速率关系不大,而 主要与温度有关。熔体温度每升高28℃。则流速 度加快1倍。

聚碳酸酯的合成方法有哪几种呢

聚碳酸酯的合成方法有哪几种呢

聚碳酸酯的合成方法有哪几种呢
聚碳酸酯是一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具有优异的热性能、力学性能和透明性,在工业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聚碳酸酯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缩聚法、环氧化法、醚解法等几种。

缩聚法
缩聚法是一种常用的聚碳酸酯合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体在催化剂的存在下缩聚反应生成聚合物。

在聚碳酸酯的合成中,常用的缩聚单体包括碳酸二酐和双酚类化合物。

碳酸二酐是一种含有碳酸酯基的化合物,而双酚类化合物则是指具有两个酚基的有机物。

这两种单体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能够形成聚碳酸酯的高分子链结构。

环氧化法
环氧化法是另一种制备聚碳酸酯的方法,它的原理是将环氧化合物与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环氧化反应,生成聚碳酸酯。

环氧化合物是一类含有环氧基的有机物,具有高度的反应活性。

在反应过程中,环氧基与二氧化碳发生缩合反应,形成聚碳酸酯的聚合链结构。

环氧化法合成的聚碳酸酯通常具有较高的分子量和热稳定性,适用于高性能材料的制备。

醚解法
醚解法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聚碳酸酯合成方法,其原理是通过醚键的断裂和重组反应生成聚碳酸酯。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对环保要求比较高的聚合物合成过程。

在醚解法中,常用的醚基含有聚乙二醇等。

综上所述,聚碳酸酯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缩聚法、环氧化法和醚解法等几种。

不同的合成方法在聚碳酸酯的结构和性能上可能会有所差异,选择合适的合成方法对于制备具有特定性能的聚碳酸酯材料至关重要。

1。

聚碳酸酯生产工艺流程

聚碳酸酯生产工艺流程

聚碳酸酯生产工艺流程
聚碳酸酯是一种合成聚合物,由碳酸二酯单体经过聚合反应合成而成。

以下是聚碳酸酯的生产工艺流程:
1. 原料配制:首先需要准备碳酸二酯单体和反应助剂,如催化剂和稳定剂。

碳酸二酯单体可以通过酯交换反应或氯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催化反应得到。

2. 聚合反应:将碳酸二酯单体和反应助剂加入反应釜中,控制温度和压力,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聚合反应。

聚合反应的条件可以根据不同的聚碳酸酯种类和要求进行调整。

3. 雄蜂阶段:聚合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会出现高分子链之间的交联,形成高分子量的聚合物。

这个阶段称为雄蜂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控制反应温度和压力,以获得所需的聚合物品质。

4. 催化剂中和:雄蜂阶段结束后,需要添加中和剂来中和残留的催化剂。

中和剂的选择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来确定。

5. 精炼和干燥:对反应得到的聚碳酸酯进行精炼和干燥处理,以去除杂质和水分。

这可以通过真空提取或热风干燥等方式进行。

6. 制备成型料:聚碳酸酯可以通过将其溶解在溶剂中,然后挤出、注射或压制成型,制备成各种形状和尺寸的成型料。

7. 成型加工:将聚碳酸酯成型料进行各种加工,如挤出成型、注塑成型、吹塑成型等,以制备所需要的最终产品。

8. 检验和包装:对成型后的产品进行检验和包装,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和要求。

以上是聚碳酸酯的生产工艺流程的基本步骤。

根据不同的聚碳酸酯种类和要求,还可能需要进行其他的加工和处理步骤。

聚碳酸酯制作过程

聚碳酸酯制作过程

聚碳酸酯制作过程
聚碳酸酯是一种常见的高性能塑料材料,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耐冲击性和透明度,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其制作过程主要包括原料准备、缩聚、聚合和后续加工等阶段。

首先,聚碳酸酯的制作需要准备适量的苯酚和二氧化碳。

苯酚是聚碳酸酯的主要原料之一,而二氧化碳则是用来进行缩聚反应的重要中间体。

这两种原料的质量和纯度对最终产品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缩聚阶段,苯酚和二氧化碳首先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进行反应,形成二酚化合物。

随后,这些二酚化合物会进一步聚合,形成线性或支化结构的聚合物。

这一缩聚过程通常需要催化剂的存在,以促进反应的进行。

接着是聚合阶段,聚碳酸酯的分子链会不断延伸,形成长链聚合物。

这一过程一般是在高温下进行,以确保聚合反应的顺利进行。

此时需要控制好反应的温度和时间,以获得理想的聚合物分子结构和分子量。

最后,在完成聚合反应后,会进行一系列的后续加工步骤。

例如,将聚碳酸酯熔融后注射成型,制成各种塑料制品。

这些制品可以进一步经过表面处理、添加填料或着色等工艺,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总的来说,聚碳酸酯的制作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化学工程过程。

通过精准控制原料质量、反应条件和加工工艺,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聚碳酸酯材料,为各行各业提供优质塑料产品。

1。

聚碳酸酯的合成及性能表征

聚碳酸酯的合成及性能表征
06
非光气熔融酯交换缩聚法
05
LG化学公司的非光气技术
04
尿素一甲醇法
03
气相氧化羰化法
02
液相氧化羰化法
01
二氧化碳—甲醇法
该方法由日本旭化成公司开发成功。它是以二氧化碳(CO:)和环氧乙烷(EO)反应得到碳酸乙烯酯(EC),催化剂为四元氨盐(四乙基氨溴化物等),再与甲醇酯交换制备出C,DMC再与苯酚反应生成DPC。DPC最后再与BPA聚合反应得到PC产品。该方法因环氧乙烷可高选择性、高转化率地转化为乙二醇.可用于生产聚酯或单独作为产品外卖:另外一个优点是甲醇基本上可转化为DMC。整个工艺过程仅消耗EO、C02和BPA,中间产品EC、DMC、甲醇、DPC和苯酚的收率和选择性均可以达到99%以上。
聚碳酸酯的合成及性能表征
单击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简介
聚碳酸酯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高分子聚合物,根据酯基的结构可分为脂肪族、芳香族、脂肪族-芳香族等多种类型。其中由于脂肪族和脂肪族-芳香族聚碳酸酯的机械性能较低,从而限制了其在工程塑料方面的应用。目前仅有芳香族聚碳酸酯获的了工业化生产。由于聚碳酸酯结构上的特殊性,现已成为五大工程塑料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
材料光学性能的表征
测量材料的光吸收谱
使用 UV-3600 紫外光谱仪,以干净的载波片作为参比,测定了其制得的聚碳酸酯薄膜的光吸收谱。
折射率与膜厚的测量
测量波导的折射率和厚度使用的是 SPA-4000 棱镜耦合仪。在TE 模式下测量了波长在632.8 nm 和1 550 nm(即通信波段)下的折射率和膜厚。
02
光气(界面缩聚)法
双酚A与NaOH溶液反应,制成双酚A 钠盐。将双酚A钠盐送入光气反应釜,通入有机溶剂二氯甲烷,在光气反应釜中形成有机相和无机相二相,光气溶于二氯甲烷中,双酚A和光气在有机相和无机相的界面进行反应生成聚碳酸酯齐聚物,然后在缩聚釜中将低分子聚碳酸酯缩聚成高分子聚碳酸酯。产物聚碳酸酯进入有机相被溶解,副产物氯化钠溶于无机相。有机相经洗涤、脱盐、脱溶剂、沉淀燥等工序后聚碳酸酯成粉状,再经挤出造粒而形成聚碳酸酯树酯。

聚碳酸酯的制备方法

聚碳酸酯的制备方法

聚碳酸酯的制备方法
聚碳酸酯是个啥玩意儿?嘿,它可是一种超厉害的材料!那聚碳酸酯咋制备呢?首先,光气法了解一下。

把双酚A 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再通入光气,哇塞,经过一系列反应就有聚碳酸酯啦!这过程可得小心,要是操作不当,那可就糟糕啦!注意控制反应温度和压力,不然就像玩火自焚一样危险。

安全性咋样呢?只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那还是挺靠谱的。

稳定性也不错,不会轻易变质啥的。

聚碳酸酯都用在哪呢?哎呀呀,那可多了去了。

电子设备外壳、汽车零部件,到处都有它的身影。

为啥这么牛呢?因为它强度高、透明度好,就像个超级战士。

举个实际案例呗,咱的手机壳很多就是聚碳酸酯做的。

又轻又耐摔,多棒啊!这效果可不是吹的。

聚碳酸酯就是这么厉害,制备的时候小心点,用起来超棒,大家赶紧试试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碳酸酯的合成与制备摘要:主要介绍了聚碳酸酯在工业生产中常用的几种工艺合成路线和新的合成方法,并在其发展趋势中总结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作出相应的展望关键词:聚碳酸酯;合成;光气法;酯交换法;开环聚合法;固相缩聚法1 引言聚碳酸酯(PC)是一种无味、无毒、透明的无定形热塑性材料,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链一类高分子化合物的总称,可分为脂肪族、脂环族、芳香族等几大类, 目前仅有双酚A型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投入工业化规模生产和应用。

聚碳酸酯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突出的抗冲击能力,耐蠕变,尺寸稳定性好,耐热、吸水率低、无毒、介电性能优良,被广泛用于电子电气、电动工具、交通运输、汽车、机械、仪表、建筑、信息存储、光学材料、医疗器械、体育用品、民用制品、保安、航空航天及国防军工等领域,是五大工程塑料中唯一具有良好透明性的产品,也是近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

2 聚碳酸酯的合成与制备在聚碳酸酯的合成工艺发展历程中,出现的合成方法颇多,如低温溶液缩聚法、高温溶液缩聚法、吡啶法和部分吡啶法等等,至今仍不断有新的合成方法报道,但已工业化、形成大规模生产的工艺路线并不多,这些方法或者不成熟,或者因成本较高而制约了实际应用m。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生产厂家普遍采用界面缩聚法或熔融酯交换法,其中80%的生产厂家采用界面缩聚法[1]。

聚碳酸酯工业化生产工艺按照是否使用光气作原料可主要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使用光气的生产工艺。

第二类是完全不使用光气的生产工艺。

2.1 光气法2.1.1 溶液光气法[2]以光气和双酚A为原料,在碱性水溶液和二氯甲烷(或二氯乙烷)溶剂中进行界面缩聚,得到的聚碳酸酯胶液经洗涤、沉淀、干燥、挤出造粒等工序制得聚碳酸酯产品。

此工艺经济性较差,且存在环保问题,缺乏竞争力,已完全淘汰。

2.1.2 界面缩聚法界面缩聚法合成PC反应式如下:2.1.2.1 二步界面缩聚法界面缩聚法合成聚碳酸酯化学原理:参与界面缩聚反应的两种单体是双酚A 钠盐和光气,其化学反应式如上所示。

按传统的方法,在实施上述反应时,一般分为两步,即光气化阶段和缩聚阶段,这便是通常所说的“二步界面缩聚法”。

2.1.2.2 一步界面缩聚法近年来,“二步界面缩聚法”正在向“一步界面缩聚法”发展。

在一步界面缩聚法反应过程中,在反应一开始就加入催化剂,由于催化剂显著地加速氯甲酸酯基团与酚盐酯化的反应速度,故当双酚A钠盐光气化的同时,就伴随着缩聚反应的进行,而且几乎在光气化反应结束的同时,缩聚反应也随之结束。

“一步法”光气界面聚合生产聚碳酸酯,反应速度快,双酚A、光气等原料消耗大大降低。

工艺成熟、生产稳定、易于操控,是目前世界上比较成熟的合成聚碳酸酯方法之一。

2.1.3 酯交换法酯交换法生产聚碳酸酯的聚合工艺,又称本体聚合法,最早由Bayer公司开发并工业化的,也是一种间接光气法工艺。

酯交换法的生产工艺如下:以苯酚为原料,经界面光气化反应制备碳酸二苯酯;碳酸二苯酯在催化剂(如卤化锂、氢氧化锂、卤化铝锂及氢氧化硼等)存在下与双酚A进行酯交换反应得到低聚物,进一步缩聚得到聚碳酸酯,反应过程分为酯交换阶段和缩聚阶段。

酯交换阶段主要生成聚合度为3-6的齐聚物。

在缩聚阶段,随着反应体系温度的升高和压力的降低,酯交换形成的齐聚物发生反应生成更高聚合度的聚碳酸酯。

由于在酯交换阶段和缩聚阶段的反应过程均为可逆平衡反应,为获得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碳酸酯,必须不间断并尽可能多地从反应物系中移出反应生成的低相对分子产物或碳酸二苯酯。

因而在熔融酯交换缩聚工艺中,除原料简单、无须使用溶剂,避免了繁杂的后处理工序外,对原材料双酚A的纯度要求很高、反应体系高温、高真空及反应后期体系的高粘度,成为其显著特点。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进行了酯交换法合成聚碳酸酯的研究,在聚碳酸酯工业化初期,由于其生产出的产品光学性能较差,催化剂易污染,并且由于存在副产品-酚而导致产品分子量较低,应用范围有限。

而且由于搅拌、传热等工程问题的限制,难以实现大吨位的工业生产,这些缺点限制了该工艺的商业应用。

这种方法规模化生产开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美国、日本、欧洲各国申请了大量关于此研究的专利,从不同的方面改进和完善酯交换法,大部分涉及催化剂的选择和配置。

目的是提高产品的质量、减少灰分、降低能耗以及简化工艺。

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化工设备、控制仪表技术的进步,同时也是为了配合非光气PC技术的发展,这种方法又重新出现,并得到了较大改进。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对两种聚碳酸酯生产工艺进行总结,结论如下:2.2 非光气法非光气酯交换法与传统酯交换法在树脂聚合上是完全一样的,即由双酚A和碳酸二苯酯经酯交。

换和缩聚反应得到聚碳酸酯,区别是传统酯交换法的碳酸二苯酯是以光气为合成原料,而非光气酯交换法的碳酸二苯酯不以光气为合成原料,采用碳酸二甲酯经酯交换反应制得的。

非光气化法生产碳酸二苯酯是目前研究最多的方法。

其中一种是苯酚、一氧化碳和氧气的羰基化反应,在碱、溴化钯以及四配位基金属氧化还原助催化剂存在下,苯酚、一氧化碳、氧气反应,生成碳酸二苯酯。

非光气酯交换法是原料单体到产品的合成过程中都不使用光气为原料的一种聚碳酸酯合成工艺。

该工艺为“绿色工艺”,具有全封闭、无副产物、基本无污染等特点,从根本上摆脱了有毒原料-光气,而且碳酸二苯酯的纯度进一步提高,对聚合更有利。

这种工艺的开发成功,是对传统酯交换聚碳酸酯合成工艺的一大突破。

它避开了剧毒的光气作为原料,对操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生产原材料为一氧化碳、氧气和双酚A,可使原料成本明显下降。

是聚碳酸酯合成工艺的发展方向。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非光气酯交换法在未来聚碳酸酯生产中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该工艺存在的问题是,碳酸二甲酯与苯酚的酯交换反应收率不高,还需要新的突破。

2.3 其它生产方法2.3.1开环聚合法使环状低聚物开环而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工艺过程叫做开环聚合法。

以双酚A型环式碳酸酯低聚物为原料的开环聚合工艺简单,不需要后处理。

双酚A型环式碳酸酯低聚物在225℃左右是一种低粘度液体,在催化剂存在下开环转化成线型聚碳酸酯。

其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达14万,相对分子质量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与催化剂用量成反比。

将环式低聚物转化为线型聚合物的优点不仅在于生成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而且其最大特点是可以直接进行模塑制品的生产,如挤出、注射和滚塑。

由于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碳酸酯其熔体流动速率小,加工温度高,使挤出和注射都带来许多麻烦,影响了制品质量,而环式低聚物在225℃粘度很低,可以在螺杆内或模具内进行开环聚合,直接成为高相对分子质量线型聚碳酸酯的制品。

聚合和成型的一体化,将促进环式碳酸酯低聚物的工业化生产不断完善。

2.3.2 固相缩聚法固相缩聚法通过光气法和酯交换法制得的聚碳酸酯均为无定形态,它的玻璃较高(149℃),但结晶比例很低。

如今人们对于发展结晶聚碳酸酯的兴化温度Tg趣却越来越浓厚,这主要是因为通过提高结晶度可提高聚碳酸酯制品的力学性能,热变形温度和耐溶剂、耐化学腐蚀性。

Iyer等通过对固相反应的研究发现,固相缩聚得到的聚碳酸酯不仅相对分子质量高,结晶度也有所提高。

固相反应分两步进行:①双酚A和碳酸二苯酯发生酯交换反应生成带有活性端基的聚碳酸酯预聚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仅6000多;以下,反应②该预聚物在催化剂存在下,在固态进行链扩展生成控制在熔点Tm需在真空中进行。

固相缩聚除了可制得高分子量结晶聚碳酸酯,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达46900,结晶度在35%左右。

还可制得耐热聚碳酸酯和可溶性聚碳酸酯。

2.3.3 各种改进合成方法除以上的合成方法外,在聚碳酸酯合成方面,为了获得高品质或特种功能的聚碳酸酯,近年来对原有方法及工艺进行了研究改进,而且创造出新的合成方法与工艺技术。

日本三菱瓦斯化学提出了光气法的湿法工艺专利,将双酚A溶于含有亚硫酸盐。

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加入二氯甲烷溶液,再通入光气、而后添加壬基酚聚乙氧基醚类表面活性剂使体系乳化、最后加入三乙胺催化于20-25℃聚合。

我国晨光化工研究院的一步法制备光盘级聚碳酸酯专利也是光气法的工艺技术,该专利技术的关键在于预先将光气溶于二氯甲烷构成有机相、双酚A和碱等构成水溶液体系。

改进的酯交换法是以碳酸二苯酯在熔融状态下与双酚A进行酯交换反应,再经脱酚而得聚碳酸酯。

美国的GE公司和日本的三菱工程塑料公司已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美国的GE公司最近推出了酯交换法新的专利,催化剂为六乙基胍的双酚A盐,用这种催化剂制备的聚碳酸酯的稳定性以及色泽大幅度提高。

日本三菱化工的专利技术是以碳酸锶作催化剂,双酚A和碳酸二苯酯于210-270℃以及常压至0.5Torr聚合反应得粘均相对分子质量13,000、泛黄指数1.45的聚碳酸酯。

3 发展趋势在聚碳酸酯合成工艺中,熔融酯交换缩聚工艺工艺流程简单,仅以双酚A和碳酸二苯酯为原料便可直接反应得到聚碳酸酯,且不使用毒性的溶剂二氯甲烷,因而避免了对环境的危害,大大改善了操作条件;同时也避免了洗涤、脱盐、脱溶剂等一系列繁杂的后处理工序,并可降低聚碳酸酯装置投资和操作费用,因而具有明显的优势。

非光气酯交换法作为酯交换法的改进,具有前面两种方法没有的优点,鉴于各国对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大,这一绿色化学合成工艺在未来必将有大的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非光气酯交换法合成聚碳酸酯工艺成本较高,仍然没有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而固相缩聚法和开环聚合法仍然不够成熟,需要更深入的进行研究[4]。

尽管目前全世界多数聚碳酸酯生产装置仍为光气界面缩聚法,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所发表的有关聚碳酸酯的国外专利绝大多数与熔融酯交换缩聚法有关,从国外各大厂商的研发动向分析,用该方法取代传统的聚碳酸酯生产法已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1]王晓茹. 聚碳酸酯的合成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广东化工, 2012年第1期第39卷, 57-58[2]李超, 高天铱, 张强. 三光气法合成聚碳酸酯及工艺研究.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14卷第l期[3]李涛. 聚碳酸酯的非光气法绿色合成工艺路线分析. 石油化工, 2010年第39卷,603-605[4]余明义, 孔令启. 聚碳酸酯合成技术与应用的研究进展. 山东化工, 2012年第41卷69-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