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疲劳驾驶与交通安全管理培训解析
疲劳驾驶的产生原因及防范措施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疲劳驾驶的产生原因及防范措施日期: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第1 页共8 页疲劳驾驶的产生原因及防范措施一、内容提要从历年省、市交警部门对道路交通事故及原因的统计分析资料中可以看出,因驾驶员疲劳驾驶而引发的交通事故呈逐年上升趋势,最近几年更是大幅度上升,且这类事故绝大多数发生在各类营运车辆上,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可见疲劳驾驶已成为当前交通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当引起交通安全管理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足够重视。
在此,笔者具体分析了疲劳驾驶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了对其的防范措施。
二、关键词疲劳驾驶交通事故原因预防措施三、现状及案例教训我国汽车保有量只占全世界的2-3%,但事故死亡人数却占全世界的20%左右,已成为世界上道路交通事故最为严重的国家,也是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
引发交通事故的原因有多种,在我国,根据国家交通部门的相关统计,疲劳驾驶是绝对的头号杀手,每年造成数十万人的死亡和伤残,为无数家庭带来巨大痛苦!这样的案例层出不穷,如:1、黑龙江哈同公路“3.19”交通事故2009年3月19日下午16点到17点,黑龙江省哈同公路哈尔滨去往佳木斯447公里处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造成19人死亡,多人受重伤。
当时哈同公路上首先是一辆轿车由于路滑撞到公路的护栏,随后一辆车号为“黑B29033”的货车发生轻微的碰撞,停在路边,这辆车停车以后设置了标志,但是一辆从哈尔滨开往方正县方向车号是第 2 页共 8 页“KL49970”的大客车,因司机疲劳驾驶打瞌睡,直接和货车相撞,造成了19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
2、新疆库车“12.2”特大交通事故2008年12月2日8时30分左右,国道314线库车县境内762km处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造成22人死亡,3人重伤。
据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委宣传部提供的消息说,一辆从阿图什开往乌市的卧铺客车与一辆相向行驶的拉煤货车相撞。
“三超一疲劳”交通安全讲座教学讲义

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 定,机动车载物应当符合核定的载质量, 严禁超载;载物的长、宽、高不得违反
装载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
定,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的50%的, 定,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
可以扣留机动车驾驶证、行驶证,并处 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
对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 自我保护意识和对他人的关注。
驾驶员心态不端正
存在侥幸心理、冒险心理等不良心态, 容易引发超速、超载、超员和疲劳驾 驶等违法行为。
道路交通环境因素
01
02
03
道路状况不良
道路状况差、路面湿滑、 坑洼等,会增加车辆行驶 的难度和危险性。
交通标志不明确
交通标志设置不规范、不 清晰或被遮挡,导致驾驶 员无法及时识别和判断。
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可以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
处罚规定
超速行驶
根据超速程度的不同, 可以处以警告、扣分、
罚款等不同的处罚。
超载行驶
根据超载程度的不同, 可以处以警告、扣分、
罚款等不同的处罚。
超员行驶
根据超员程度的不同, 可以处以警告、扣分、
罚款等不同的处罚。
疲劳驾驶
根据疲劳程度的不同, 可以处以警告、扣分、
超员的定义与危害
总结词
超员是指车辆内乘客数量超过法定座位限制的行为。
详细描述
超员会导致车辆的操控性能和制动性能下降,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超员还可能 引发车辆失控、侧滑、追尾等事故,对乘客和其他道路使用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 胁。
疲劳驾驶的定义与危害
驾驶员的职业健康与交通安全培训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职业病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预防措施: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加 强锻炼,保持良好的工作姿势
提高安全意识:减少事故发生,减 轻职业伤害
驾驶员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 间
坚持适量的运动
合理饮食,保持营 养均衡
避免长时间连续驾 驶,注意休息
驾驶员心理健康的维护
保持乐观、积极的 心态
遵守交通规则
掌握车辆性能和特点
具备应急处理能力
驾驶员危险驾驶行为的预防
疲劳驾驶行为的预防
酒后驾驶行为的预防
超速驾驶行为的预急处理能力的训练
紧急情况判断: 准确判断路况 和车辆状况, 及时采取措施
应急反应:在 紧急情况下, 快速反应并采 取正确的应对
危害: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预防措施: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驾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和饮食;使用辅助设备,如疲劳报警器等。
培训教育:加强驾驶员的疲劳驾驶培训教育,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驾驶员合理休息制度的建立
规定驾驶员的休 息时间和地点
建立驾驶员的休 息记录和考核制 度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汇报人:
群体交通安全文化的 建设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
定期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 宣传内容: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交通安全知识、交通事故案例等 宣传形式:讲座、培训、互动交流等 宣传效果评估:对宣传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宣传策略,确保宣传效果最大化。
驾驶员家庭安全文化的推广
家庭对驾驶员安全行为的影响 推广家庭安全文化的方法 提高驾驶员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家庭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交通安全管理培训

交通事故概况
一、交通事故起因
人员死亡成因构成
超速行驶 疲劳驾驶
违法装载 违法超车
违法会车 违法占道
酒后驾驶 其它
因超速行驶(14.06%)、违法占道行驶(4.76%)、违法 会车(4.40%)、酒后驾驶(4.21%)、疲劳驾驶(2.16%)、 违法超车(3.36%)、违法装载(2.78%)等违法行为造成死 亡的,占死亡总数的36%以上。
如何预防交通事故
三、驾驶员十大不安全行为
5、驾乘人员行车中不系安全带以及安全带佩戴不规范或安全 带失效的不安全行为。
6、行车不按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和交警指挥驾 驶操作的违反交通信号行为。
7、行车中强行超车、强行会车、争抢车道、占道行驶、弯道 超车、坡路超车等影响其他车辆正常行驶的争道抢行行为
交通事故案例
事故五:操作不当 夫妻双亡
宁波新手女司机倒车入库时撞死丈夫夹死自己
如何预防交通事故
一、事故往往由以下几大具体原因造成
1、道路、气象等客观因素原因,可能引起事故发生 2、车辆技术状况不良,尤其是制动系统、转向系统、前桥、 后桥有故障,没有及时检查、维修等车况不佳原因。 3、疏忽大意,当事人由于心理或者生理方面的原因,没有 正确观察和判断外界事物,表现为观望不周、措施不及或者 不当。
如何预防交通事故
三、驾驶员十大不安全行为
1、未取得或未携带驾驶证、行驶证、内部准驾证、准行手续, 以及驾驶车辆与证件标明车型不符等无证驾驶车辆行为。
2、超过道路限制车速以及国家法律、地方法规和企业内部明 令规定车速的超速驾车行为。
3、饮酒后8小时之内及醉酒后24小时之内驾驶车辆的酒后驾车 行为
4、连续驾驶车辆时间超过规定时限、休息时间不足的疲劳驾 车行。
出租车公司工作人员的疲劳驾驶与防范措施

出租车公司工作人员的疲劳驾驶与防范措施疲劳驾驶一直是交通安全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出租车公司的工作人员来说更加突出。
这篇文章将讨论出租车公司工作人员在驾驶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疲劳驾驶问题,并提出一些有效的防范措施。
一、疲劳驾驶的危害和影响疲劳驾驶是指驾驶员因长时间连续工作、长时间驾驶过程或者缺乏充分休息引起的注意力下降、反应迟钝、视觉、听觉、血压等生理功能异常的一种状态。
疲劳驾驶在出租车行业中存在的危害和影响不可小觑。
其一,疲劳驾驶容易导致驾驶员的驾驶技术水平下降,出现视线模糊、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增加了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
其二,长时间的驾驶工作会导致身体疲劳,提高事故发生的概率。
疲劳驾驶会导致对行人、路况等环境变化反应不敏感,容易出现误判,从而引发交通事故。
其三,疲劳驾驶对驾驶员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长期的疲劳驾驶不仅会引起驾驶员的身体亚健康状态,还会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疾病的风险。
二、防范疲劳驾驶的措施为了有效防范出租车公司工作人员的疲劳驾驶问题,以下是一些可行的防范措施:1.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出租车公司应合理安排驾驶员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避免出现连续长时间驾驶的情况。
驾驶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理的休息和休息时间。
2. 设置疲劳驾驶提醒系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出租车公司可以安装疲劳驾驶提醒系统,对驾驶员的驾驶状态进行监测,在出现疲劳驾驶的迹象时及时提醒驾驶员休息或者进行其他应对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3. 加强驾驶员培训和教育出租车公司应定期开展驾驶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驾驶员对于疲劳驾驶的认识和意识。
通过培训,驾驶员可以了解疲劳驾驶的危害和影响,并学习相关的防范措施,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
4.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出租车公司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对于驾驶员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进行规范化管理。
同时,加强对驾驶员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5. 引入双人驾驶制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出租车公司可以考虑引入双人驾驶制度,让驾驶员可以有合理的休息和交替驾驶的机会。
员工安全培训十交通安全与驾驶技巧

员工安全培训十交通安全与驾驶技巧员工安全培训:十大交通安全与驾驶技巧交通事故是当前社会的一大隐患,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风险。
对于企业来说,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驾驶技巧的提高是保障生产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员工安全培训中的十大交通安全与驾驶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安全意识和驾驶技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一、遵守交通规则遵守交通规则是车辆驾驶的基本要求,包括遵守交通信号、礼让行人、保持车距等。
只有遵守交通规则,才能确保车辆行驶的安全合理。
二、控制车速合理控制车速是避免交通事故的关键。
驾驶人员应根据道路情况、天气状况和自身车辆的状态,调整车速,掌握合适的行车速度。
三、注意道路标志标线驾驶人员应时刻关注道路标志标线,确保自己的行驶路线是正确的,避免发生行驶偏离或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
四、保持良好的驾驶姿态良好的驾驶姿态包括正确的坐姿、稳定的手握方向盘姿势和放松的身体状态。
保持良好的驾驶姿态可以提高驾驶安全性和稳定性。
五、注意观察周围环境驾驶人员应时刻关注周围环境,观察道路行驶情况、前后左右车辆的动向,及时调整自己的行驶策略,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六、合理使用安全设备合理使用安全设备是驾驶人员保障自身安全的重要手段。
包括使用安全带、佩戴安全头盔等,确保安全设备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七、避免疲劳驾驶疲劳驾驶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驾驶人员应合理安排驾驶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驾驶,确保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状态良好。
八、保持车辆的良好状态车辆的良好状态是保证驾驶安全的前提条件。
驾驶人员应定期检查车辆的机械和电子设备,确保车辆的正常运行和可靠性。
九、合理应对紧急情况在驾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紧急情况,如刹车失灵、车辆突发故障等。
驾驶人员应冷静应对,采取正确的救援措施,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十、持续学习和提高交通安全和驾驶技巧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驾驶人员应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充实自己的交通知识和驾驶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安全驾驶能力。
疲劳驾驶安全教育培训(2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交通事故频发,其中疲劳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占比较高。
为了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预防疲劳驾驶事故的发生,本培训旨在通过对疲劳驾驶的危害、成因、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使驾驶员充分认识到疲劳驾驶的严重性,从而确保行车安全。
二、疲劳驾驶的危害1. 事故发生率高:疲劳驾驶会使驾驶员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2. 事故后果严重:疲劳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往往后果严重,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影响驾驶者身心健康:长期疲劳驾驶会导致驾驶员出现心理压力、情绪低落等症状,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4. 损害企业形象:疲劳驾驶事故的发生,不仅给受害者带来痛苦,还会损害驾驶者所在企业或单位的社会形象。
三、疲劳驾驶的成因1. 长时间驾驶:驾驶员长时间驾驶,身体和心理承受巨大压力,导致疲劳。
2. 睡眠不足:驾驶员因工作、生活等原因,睡眠时间不足,导致身体机能下降。
3. 饮食不规律:驾驶员饮食不规律,营养摄入不足,影响身体机能。
4. 气候、路况等因素:恶劣的气候、复杂的车况等因素,使驾驶员身心疲惫。
四、疲劳驾驶的预防措施1. 合理安排行程:驾驶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行程,避免长时间连续驾驶。
2. 保障充足睡眠:驾驶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确保行车安全。
3. 饮食合理搭配:驾驶员要注重饮食营养,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身体机能。
4. 注意休息: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要适时停车休息,缓解疲劳。
5. 避免驾驶疲劳药物:驾驶员应避免使用可能导致疲劳的药物,如镇静剂、抗过敏药等。
6. 车辆保养:保持车辆良好的运行状态,确保行车安全。
7. 心理调适:驾驶员要学会心理调适,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驾驶压力。
五、疲劳驾驶安全教育培训内容1. 疲劳驾驶的危害:通过案例分析、视频播放等形式,让驾驶员了解疲劳驾驶的危害。
2. 疲劳驾驶的成因:分析疲劳驾驶的成因,使驾驶员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疲劳驾驶风险。
常见的驾驶员违法行为培训资料

总结词
疲劳驾驶是危险的违法行为,容易引发交通 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详细描述
疲劳驾驶是指驾驶员因疲劳而无法保持清醒 状态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交通规则, 还可能引发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 损失。例如,在某高速公路上,一名驾驶员 因为疲劳驾驶而打瞌睡,车辆失控撞上了护 栏,导致车辆严重损坏,驾驶员受伤。
严格执法,加大处罚力度
交通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驾驶员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对违法 行为进行严格处罚,起到震慑和警示的作用。
交通管理部门应建立完善的执法机制,确保执法公正、公开 、公平,防止执法不公和权力滥用。
加强车辆安全检查和维护保养
驾驶员应定期对车辆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车辆 性能良好,避免因车辆故障导致的交通事故。
02
驾驶员违法行为不仅危害自身安 全,还可能对其他道路使用者造 成危险,影响交通秩序和安全。
驾驶员违法行为的原因分析
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
赶时间、心态急躁
部分驾驶员缺乏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律 意识,忽视交通规则和标志标线的规 定。
部分驾驶员为赶时间或心态急躁,可 能会违反交通规则以快速通过路口或 路段。
驾驶技能不足
重损坏,多人受伤。
总结与展望
05
对驾驶员违法行为的总结和反思
驾驶员违法行为的危害
01
驾驶员违法行为不仅危及自身安全,还可能对其他道路使用者
造成严重伤害或财产损失。
常见违法行为
02
超速、闯红灯、酒后驾驶、未保持安全距离、违规变道等。
违法原因分析
03
驾驶员违法的原因主要包括安全意识淡薄、驾驶技能不足、疲
处理方式
闯红灯的驾驶员将被处以罚款、记分 等处罚,情节严重的可能被吊销驾驶 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疲劳驾驶的概念及危害
发生在我们身边因为疲劳驾驶而 酿成的事故非常多,经统计,福 田物流事故中,疲劳驾驶原因占 45%以上,我们该反省了!!!!
我 们 需 要 做 的部分:疲劳的预防和改善办法 第三部分:疲劳驾驶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11
疲劳的预防和改善办法
3
疲劳驾驶的概念及危害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显示,世界每年约13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 中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世界首位,中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全世界的 16%左右。 其中,每5分钟就有一人丧身车轮,每1分钟都会有一人因为 交通事故而伤残。每年因交通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英国 卫报报导,世界平均每半分钟就发生一起交通事故。 “疲劳驾驶是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一大原因。有关部门统计显示, 开车打瞌睡占交通事故原因的25%,占交通事故死亡率的83%。
疲劳驾驶的概念及危害
4、易疲劳的时间段: • • • •
午间时分——上午11时至下午1时 黄昏时分—— 下午6时到下午8时 午夜时分—— 晚上11时到凌晨1时 黎明时分——凌晨5时到凌晨7时
学者随车调查长途载重汽车驾驶员的疲劳情况后认 为,驾行车时间不宜超过10h,每次连续驾驶2h后 应稍事休息,累计行车时间未超过5h之前,要安排 一次1h左右的休息。若出现判断不够准确和不时瞌 睡的现象,必须强迫驾驶员停车休息。
疲劳驾驶的概念及危害
1、什么是疲劳驾驶: 驾驶人在长时间连续 行车后所产生的生理、心 理功能以及驾驶操作效能 下降的现象称为疲劳驾驶。
驾驶人疲劳时,会出现视线模糊、 腰酸背疼、动作呆板、手脚发胀或有精 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思考不周全、精 神涣散、焦虑、急躁等现象。
疲劳驾驶的概念及危害
2、疲劳驾驶的危害: 驾驶人疲劳时判断能力下降、反应迟钝和操作失误增加。
疲劳驾驶与交通安全管理要点培训课件
课件编号:FTCSHS08003
编制单位: 编制人: 编制日期:
主要内容
1、疲劳驾驶的概念及危害 2、疲劳的预防和改善办法 3、疲劳驾驶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培训对象
承运商、承运司机
课程时长
两课时
目
录
第一部分:疲劳驾驶的概念及危害 第二部分:疲劳的预防和改善办法 第三部分:疲劳驾驶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1、主动预防疲劳驾驶的办法:
(1)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效果。养成按时就寝和良好的睡眠姿势,每天 保持7~8小时的睡眠;睡前1.5~2小时内不饮食,睡前1小时内不多饮水、不进行过度 脑力工作;卧室内保持通风、清洁,床不宜太软,被子不要过重、过暖,枕头不宜过高。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身体素质。膳食宜选择易消化、营养价值高的食品; 多吃含维生素A、C、Bl、B2的食物,可以防止眼睛干燥、疲劳、夜盲症的发生;多吃 纤维性食物,可以增强胃、肠的蠕动,防止便秘和痔疮;多吃含钙量较高的食物,可以 减轻驾驶中的焦虑和烦燥感;饭量以七、八成为好,勿暴饮暴食;每餐间隔以5~6h为 宜,尽量做到定时就餐,切忌饱一顿,饥一顿;饮食应细软,不要狼吞虎咽,也不要只 吃干食,适量喝汤有助消化。 (3)科学的安排行车时间,注意劳逸结合。科学、合理的安排行车时间和计划,注意 行车途中的休息;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连续行车4小时,必须停车休息20分钟 以上;夜间长时间行车,应由2人轮流驾驶,交替休息,每人驾驶时间应在2~4小时之 间,尽量不在深夜驾驶。 (4)注意合理的安排自己的休息方式。驾驶车辆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固定姿势,可时 常调整局部疲劳部位的坐姿和深呼吸,以促进血液循环;最好在行驶一段时间后停车休 息,下车活动以下腰、腿,放松全身肌肉,预防驾驶疲劳。 (5)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行车中,保持驾驶室空气畅通、温度和湿度适宜,减少噪 声干扰。
疲劳驾驶的概念及危害
5、易疲劳的情况:
1、夏季行车容易疲劳: 在夏季炎热天气或驾驶室内温度过热的环境下驾驶车辆,温度高、空气流通差,驾 驶人很容易疲劳,往往会感到精神疲倦,视线逐渐变得模糊、思维变得迟钝,尤其 是午后行车极易瞌睡,甚至会出现驾驶人瞬间失去记忆的现象。夏季炎热天气行车, 应尽量保持驾驶室空气畅通、温度和湿度适宜,出现疲劳时应及时停车休息,不得 勉强驾驶车辆。 2、高速行车容易疲劳: 驾驶车辆时,随着速度的提高或持续高速行车,驾驶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驾驶疲劳 现象。驾驶车辆高速行驶时,驾驶人的注意力十分集中,始终处于高度精神紧张的 状态,而随着速度的不断提高和驾驶时间的延长,驾驶人会逐渐出现疲劳感觉。在 高速公路上行驶,道路环境单一,交通干扰少,速度稳定,行车中的噪声和振动频 率小,易使驾驶人产生单调感而困倦瞌睡,出现“高速公路催眠现象”。由此可见, 驾驶车辆高速行驶,容易导致驾驶疲劳。在高速公路上行车时,最好在1个半小时到 2小时到就近的服务区休息一下;若感觉有点疲倦或有睡意时不要在继续驾驶,立即 休息。
驾驶人处于轻微疲劳时,会出现换档不及时、不准确; 驾驶人处于中度疲劳时,操作动作呆滞,有时甚至会忘记操作; 驾驶人处于重度疲劳时,往往会下意识操作或出现短时间睡眠现 象,严重时会失去对车辆的控制能力。
疲劳驾驶的概念及危害
3、疲劳的原因分析:
几天工作不 休息,通宵 娱乐不休息
驾驶人的疲劳主要是神经和感觉器官的疲劳,以及因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 血液循环不畅所引起的肢体疲劳。驾驶人长时间坐在固定的座位上,动作受 到一定限制,注意力高度集中,忙于判断车外刺激信息,精神状态高度紧张, 从而出现眼睛模糊、腰酸背痛、反应迟钝、驾驶不灵活等驾驶疲劳现象。形 成疲劳的顺序是:眼睛,颈部、肩部、腰部,主要是眼睛和身体的疲劳。
形成驾驶疲劳的主要原因 居住地离工作地点过远;家务事过多或夫妻不和睦;精神负担重;社交太广,参加文 生活环境 娱活动时间太长。 睡眠质量 就寝过晚,睡眠时间太少;睡眠效果差;嘈杂的睡眠环境不能保证睡眠质量。 车内环境 车外环境 运行条件 身体条件 驾驶经历 空气质量差,通风不良; 温度过高或过低;噪声和振动严重;座椅调整不当;与同车 人关系紧张。 在午后、傍晚、凌晨、深夜时段行车;路面状况差;道路条件好,情况单一;风沙、 雨、雾、雪天气行车;交通环境差或交通条件拥挤。 长时间、长距离行车;车速过快或过慢;过于限制到达目的地的时间。 体力、耐久力差;视、听能力下降;体力弱或患有某种慢性疾病;服用驾驶车辆忌用 的药物;女性生理特殊时期(经期、孕期)。 技术水平低、操作生疏;驾驶时间短、经验少;安全意识差。 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