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鞋履趣谈之——纤腰婉约踏丝履--唐代线鞋

合集下载

漫谈中国鞋史系列篇之二十一——唐代锦鞋之葩

漫谈中国鞋史系列篇之二十一——唐代锦鞋之葩

和灰黑色 , 花 卉均 为四个花瓣
的 茱 萸 花 。在 鞋 的 正 面 , 共有 九 条 横 向色 条 : 最 上 面 是 大 红
地 上 分别 用红 、 灰黑、 黄 等 色
以纬线 起花 的称纬锦 。隋唐时
期, 纬锦 开始大量 生产 。纬锦 起花 受织机 的限制较小 , 大 大 增加 了丝织物纹样 的内容 。唐
余丈 , 红 线 织 成 可 殿 铺 。彩 丝 茸茸香拂 拂 , 线 软 花 虚 不 胜 物
… …
燥方鲁人男善制 冠 , 女 善 织履” , “ 翟方进 学 于京 师 , 后 母- 其 幼 , 随之 长安 , 织 履 以 给之。” 由此不难看出 , 汉代织
履 之 盛 。丝履 在 新 疆被 考 古 发
态 。温庭 筠钟 情于锦鞋 , 心仪 于美女 , 尽在《 锦鞋赋》 中。
没有绚 丽的彩 丝和彩 帛 , 就 没 有无 与伦 比的 耀 粲 锦鞋 。
” 诗 人 不 仅 把 丝 绸 织 造 描
现, 为欧亚大 陆的丝绸之 路又
提 供 了 有 关 锦 鞋 方 面 的 具 体 物证。
最早 的养蚕制 丝 , 传说源 自轩辕 黄帝 “ 命文妃 嫘祖教 民 养蚕 制丝 , 供 作衣料 ” ; 最早 的 丝织物 , 见 于 西周 墓 葬 ; 最早 的唐代 丝织物 , 在 新疆吐鲁番 阿 斯 塔纳 等 地有 大 量 考 古发 现, 主要 有绮 、 绢、 绫、 纱、 罗、 锦等 。绮 , 是有花 纹或图案 的 丝织品 ; 绢, 是 质 地 薄而 坚韧
的丝织 品 ; 绫, 比缎 薄 的 丝 织 品; 纱, 是 用 很细 的经 纬 线织 成 的 丝织 品 ; 罗, 质 地 稀 疏 的
写得惟妙惟 肖, 更 对 丝 履 情 有

唐诗舆服志:纤腰婉约步金莲——鞋与袜

唐诗舆服志:纤腰婉约步金莲——鞋与袜

革 履 见 深 恩 ” ;诗 人 描 写 简 朴 天 然 两肘 ” 、 “ 年 辞 爵 弁 ,半 岁 履 麻 眺 ,整 屐待 晴云 ” 、 一 的 生 活 ,则 坏 衣 芒 履 住 茅 轩 ” 、 “ 履 行 思 树 影 深 ” 、 “ 整 白单 麻 坐
衣 起 穿 黄 草 履 ” 、 手 持 白 羽扇 ,
当 然 成 本 也 更 高 , 而 且 还 会 成 为 身
鸡 、
兴 引登 山屐 情 催泛 海船 。

“ 鞋 葵 扇 白 绡 巾 ” 、 “ 着 芒 鞋 石 桥 如 可 度 , 携 手 弄 云 烟 ” 、 竹 尽
份象征 :
职 重 油 幢 推 上 略 .荣 兼 戴 箬笠 、 “ 鞋 见 天 子 ,衣 袖 露 月 愁 闻 雨 ,新 年 苦 忆 君 。何 时 共 登 麻 亭 午井 灶 闲 ,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纤腰婉约步金莲
鞋与袜
j 匕凡 受 节 库( 习 雁 ,
崇 兰委质 时菊 芳。
鸣 环 履 出 廊 ,
为 君 秋夜 捣 衣 裳 。
摘 自王禹 秋夜 》 力《
文/ 孙宁 宁 文艺评论人 专栏 作家
若 要 保 暖 ,材 质 可 以 是 绒 : “ 金 鞋 ” 、 ” 芒鞋 ” 、 刀 剪 紫 绒 ,与 郎 作 轻 履 ” .也 可 以 是 的 “ 鞋 ” 、 锦 毡: 布 裘 拥 寒 颈 毡 履 温 承 足 ” ;
笋 鞋 表示 精致 深苔 青 、波浪卷 沙 、 山高蔽 日等 风景
平 底 、浅 帮 适
于室 内活 动 ,也会 在较 正式 隆重 的场 金 莲 ”典 故 , 出 自 《 史 。 南 齐 淡 出历 史舞 台 ,算起 来 这种 残 酷 合穿着 。 纪 下 - 帝 东 昏侯 : 废 ( 昏 侯 )又 的 美 丽 足 足 风 行 中 国干 余 年 。 东

古代鞋的发展史

古代鞋的发展史

当时最盛行的是木履和丝履, 当时最盛行的是木履和丝履, 木履即用木料制成的鞋, 木履即用木料制成的鞋,亦称 木屐,上至天子,下至文人, 木屐,上至天子,下至文人, 上 庶都穿木屐, 庶都穿木屐,屐为木底下装 前 后两个齿的鞋, 后两个齿的鞋,便于在雨水 泥 地中行走
南北朝时期的靴子实物见 于尉犁营盘古墓之中, 于尉犁营盘古墓之中,营 盘出土的一双彩绘刺绣靴 靴底为皮革, 子,靴底为皮革,靴面是 麻布质地, 麻布质地,靴内衬柔软的 毛织物, 毛织物,使整个靴子显得 比较厚实,靴面、 比较厚实,靴面、靴筒绣 有红、 有红、青、黑、蓝等色彩 的云朵纹样, 的云朵纹样,像这样具有 强烈装饰风格的靴子, 强烈装饰风格的靴子,在 我国唐代以前,实不多见。 我国唐代以前,实不多见。 这双靴子表面不是皮而是 麻,想想慕容永在长安大 约就卖这种时髦的女靴。 约就卖这种时髦的女靴。
高缦,是指鞋头高耸部 分。大唐帝国进入社会 发展鼎盛时期,鞋缦造 型亦达到登峰造极的程 度,这双唐三彩鞋为典 型的唐代卷云式高缦鞋 形制。
麻线鞋属凉鞋类。 麻线鞋属凉鞋类。古时以麻 线为底,丝绳为帮编织而成, 线为底,丝绳为帮编织而成, 鞋面组织朗疏,中间透空, 鞋面组织朗疏,中间透空, 始于唐代。麻线鞋轻便, 始于唐代。麻线鞋轻便,还 可以用麻线织成各种花样。 可以用麻线织成各种花样。 开元以后,妇女多着此鞋, 开元以后,妇女多着此鞋, 颜色以本色为多, 颜色以本色为多,亦有染成 彩色者。 彩色者。
明代民间常在腰间或扇柄处 携挂鞋形物,传可"辟邪"。此 携挂鞋形物,传可"辟邪" 为明代制作的彩瓷挂鞋, 为明代制作的彩瓷挂鞋,上 有小孔,便于穿绳悬挂。 有小孔,便于穿绳悬挂。
这是满族妇女穿用的高 底"旗鞋",即满族绣花鞋。 它的最大特点是鞋底特 别高,木底的形状分上 宽下窄的花盆底和上宽 下圆的马蹄底,所以人 们习惯称"花盆底"鞋、" 马蹄底"鞋,统称为"高底 鞋"。其鞋底用木头做成, 一般高5-10厘米,有的 可达14-16厘米,最高的 达25厘米左右。

中国古代鞋履趣谈之——金缕鞋及其李煜的浪漫爱情故事

中国古代鞋履趣谈之——金缕鞋及其李煜的浪漫爱情故事

金缕鞋及其李煜的浪漫爱情故事【一直以来,有关南唐后主李煜与鞋履的故事,人们往往只记得起“三寸金莲”。

事实上,作为南唐后主的李煜,与鞋履的瓜葛远不止于三寸金莲。

虽然李煜命窅娘在六尺高的金莲台跳舞的故事,在古往今来的笔墨之间留下了太多让人评说的点滴,但是李煜和金缕鞋却更加吸引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这双金缕鞋的主人,不是他人,正是有名的小周后———周女英。

】文四川/余淼提起李煜,不得不提的便是李煜的两位皇后———大小周后。

作为南唐最后一位皇帝,李煜一生有诸多标签,除了中国一代词帝之外,最为著名的便是其浪漫的爱情史了。

大小周后本为姐妹关系,姐姐周娥皇是李煜的原配皇后,妹妹周女英在姐姐去世之后,也被李煜纳入后宫封为皇后,姐妹二人因都被李煜封为了皇后,所以史书将其称之为大小周后。

有关小周后的由来,用一首李煜所做的《菩萨蛮》来解释作为恰当。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晌偎人颤。

好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其中“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大意说的是光着袜子一步步迈上香阶,手里还轻轻地提着那双金缕鞋。

从这首词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首描写男女之间幽会场景的诗词。

让人感觉到惊讶的是词中所描绘的场景中的男女主人公,恰恰就是李煜自己和当时自己皇后的妹妹周女英。

结合词意,我们自然可以预想到这个小周后和李煜的相爱似乎并不那么“正大光明”。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相传当时李煜的大周后病重,久治不愈,李煜怜及她想念家人的心病,便命大周后妹妹周薇从家乡进宫来探望姐姐。

周薇便是后来的小周后周女英。

病榻前,周薇与这个久已闻名的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姐夫第一次会面。

自此,小周后的心上便牵挂起了这个多才又多情的姐夫。

而李煜对这个容貌犹胜妻子几分,且更年轻、娇嫩的小姨子,也起了怜惜、爱慕的心思。

周薇,当值豆蔻年华、娇柔动人,《后唐书》有云“警敏有才思,神采端静”。

二人相遇之后,不久便难分难舍,因顾及大局和碍于双方身份,两人不敢明目张胆来往,只有在夜深人静之时才能偷偷幽会。

中国古代鞋履趣谈之——足下蹑丝履:以丝编织成的履

中国古代鞋履趣谈之——足下蹑丝履:以丝编织成的履

SHOES HISTORY ESSENCE鞋史钩沉【“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孔雀东南飞》中这句对于刘兰芝 的描述摇曳了整个东汉乐府的端庄福贵。

诗句中的“丝履”让独立而 又坚贞的刘兰芝,在莞尔一笑之间莲步生花。

履即是鞋,古时中国鞋 式主要分为屦、舄、履、屣、屐、鞋、靴等,其中丝履是古代男女曰常生 活中常用的一种鞋子。

自汉代以来,以丝作为主要材质丝履展示了 东方民族的聪慧与朴素生活理念。

】中国古代鞋履趣谈之—足下蹑丝屨:以丝编织成的屨秦汉以来,随着制鞋自技术的发展,我们中 华古老民族的先狙们幵始积极 地探索更为先进和舒适的制鞋 工艺,织成履应运而生。

作为一 种新的制鞋方式,织成履的诞生 不仅为让东方民族的特产丝绸 演化为了我们的脚下之物,同时 凭借着这种更加快速且高效的 工艺,中国古代制鞋工艺也幵始 朝着纹饰优美且繁多的道路上发展。

所谓织成,是指按需要用途 设计而织出之成品或半成品。

一 般而言织成,并没有花纹与组织 的限制。

织成履是指一种以彩 丝、棕麻等材料,按事先定好的 式样,直接编织的鞋履,亦称“组履”。

通俗地来说,织成履便是手 工编织的鞋子,这样的鞋子完全 可以用手工按照式样编织而成, 不需要其它的工具,如同织毛衣 一般的轻松且鞋体结实,深受中 国古代先民的喜爱。

根据《西京 杂记》记载“赵飞燕得有织成上 襦,织成下裳。

魏时有织成袜帐等事,晋时织成最为发达,文字、 山水、神仙、云凤、山禽等均有织 成者”。

织成履到了魏晋时期达 到了极为盛行的阶段,如《西京 杂记》所述一般,此时的魏晋先 民不仅可以编织出鞋子,而且可 以编织出不同的纹饰,如同当今 的毛衣一般,可以编出各色花纹 和图样。

目前在新疆博物馆里收藏文四川/余淼着一双织有“富且昌宜侯王天延 命长”字样的织成履是古代丝织物的杰出代表。

这双在1964年 新疆考古之中出□的织成履,鞋 长22.5、宽8厘米,鞋底用麻线 编织,其他部分用绛红、白、黑、 蓝、黄、土黄、金黄、绿等八种丝 线编织而成。

中国古代鞋履趣谈之——试问真情有几许一双鞋履寄相思

中国古代鞋履趣谈之——试问真情有几许一双鞋履寄相思

Vol.39/No.1/Westleather【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爱情,作为人类情感世界当中最为神奇和宝贵的一类情感,被古往今来的人们所重视和珍惜。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在封建社会男女大防的背景之下,渴望着热恋和爱情的年轻男女在程朱理学的笼罩里依然执着地追求着真挚的爱情。

少女春心,或许没有男子追求女子般的大胆和张扬,但是在欲说还休的芳心暗许之中,借物言相思的娇羞则更凸显了中国古代历史那浪漫、唯美的人性一面。

】中国古代鞋履趣谈之----试问真情有几许,一双鞋屨寄相思尚内敛和含蓄的中国崇古人往往更善于委婉、侧面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哀 而不伤、发乎于情,止乎于礼”的 训导从《诗经》时代幵始便深深植入古人的脑海之中。

委婉表达 自己的感情,又需要对方清晰且 明确地知晓自己初衷的中国式情感表达方式成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独有的文化现象。

这样的文化现象在遭遇类似 于爱情这样“敏感”话题之后,变 得更加有趣,而倘若恰逢情感表 述主角是深居闺阁之中待嫁女子,于是便充满了东方古典智慧 的“托物言情”让人眼前一亮。

纵 观历史,在中国多个朝代之中,青年女子若是遇上了中意郎君,往往会送上一些颇有特殊含义的物品来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

这样具有着深意的物品,既是寻常之物,却又在郎情妾意的场合之中担当着独特的角色,无需一言一语,只要男女双方看见此类物品,彼此的心意也就自然明白了。

南北朝民歌《西洲曲》中有云“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讲述的是采莲女对于自己情郎的深深爱意,而全篇之中并无任何恋或爱的字眼,关键就在于“莲子”。

实际上,在中国古代莲子是一种独特的意象,莲通“怜”莲子就是爱彳令、爱恋你的意思。

一般女子如果送给男子一个莲蓬或者一包莲子,就是在表述自己的爱意。

+四川/余淼更为有趣的是,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莲子作为表达爱意的独特物品实则只局限于南方地区,毕竟在广袤的中国北方大地,莲子并不常有,甚至是踪影难见。

中国古代鞋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鞋的发展史

经专家鉴定,其形制为 战国时期战靴,制作十 分精巧,因铜制鞋不易 腐朽,古人用来装饰茶 几的四只脚,既美观、 又实用。桌面早就腐烂 了,“鞋”依然存在 。
这是1928年河南洛阳 市金村出土的战国青 铜女孩像。(铜像原物 现存美国波士顿博物 馆)。我们从她的脚上, 可以明显地看到她穿 着一双皮靴。这种皮 靴正是战国时期由外 族引进的时尚鞋履, 也是我国皮革鞋的源 流。
随着人类智力和技能的不 断 进步,又充分利用了更广泛的 制鞋材料——植物叶茎,用植 物叶茎简单工具编成草鞋. 故史书上常把兽皮和草茎作 为最古老的鞋材, 而皮鞋和 草鞋称为最古老的鞋类.
这张照片展示的是我国迄今为止,最为古 老的原始木履。板上有五个洞,作为系绳 之用。1989年在浙江省慈湖新石器时代良 渚文化时期遗址发现。出土时一只已腐烂, 另一只比较完整。据考古学家运用C14测定 为5365士125年前的遗物。这虽是仿制品, 但再现了原始木履的形制。
其他的:
这是一双具有江 南特色的婚袜。 在袜底上绣有"喜 "字图案,针法细 腻、朴实可爱, 给人以亲切感, 充分表达了人们 祝愿新娘永远幸 福的诚意。
一种在鞋头饰有兽形图案的小儿鞋, 是汉族一种育儿民俗。鞋有棉、夹 两种,皆手工绣品。较常见的绣有 虎、猫、狗、猪、兔等生命力强的 兽形,取繁衍旺盛,易养易活和祝 福孩子健康成长之意。
皇太极皂靴,清皇太极,长32cm,高60cm。 清宫旧藏。 清代满族男子多穿靴,这是为了适应北 方严寒的气候及游猎骑射之需。此靴是清 入关前皇太极穿用过的靴子,以乌皮制成, 厚底,高靿,方头。其形制简单,装饰质 朴,但十分坚硬结实,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靴上系黄条,墨书:“太宗文皇帝撒林皮 皂靴一双”,表明是皇太极所用之靴。此 靴年代久远,纪年明确,是故宫博物院藏 品中极为稀少的清入关之前的服饰实物之 一,对研究清入关前的服饰制度和习俗具 有重要价值,弥足珍贵。

中国古代鞋履趣谈之——青袜布鞋何处寻 纳兰容若的鞋履一生

中国古代鞋履趣谈之——青袜布鞋何处寻 纳兰容若的鞋履一生

青袜布鞋何处寻纳兰容若的鞋履一生【犹记得他纵马塞外,“山一更,水一更,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账灯”的豪情,也时常低吟他“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悲情。

他是权相明珠的儿子,他是一生向爱的痴情郎,他是康熙身边的御前侍卫,他就是那个让整个清代历史无法绕过的纳兰容若。

】文四川/余淼SHOES HISTORYESSENCE有关纳兰容若的轶事和诗词总是数不胜数,而也只有他在那个年代里敢于不向世俗妥协,在“固执己《见”里坚守着自己的一方天地。

如果说人的一生可以被考察,那么有关纳兰容若的人生,实在有太多的维度可供选择。

与其钟情他的爱和词,不如换个角度,从纳兰容若的脚下开始,看一看他的鞋履,也许我们会从一个有些独特的角度里看清这个满清有情人的纳兰性德。

作为当朝重臣纳兰明珠的长子,纳兰性德本来注定荣华富贵,繁花著锦。

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纳兰性德注定本来该权倾朝野。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集权势与富贵于一身的男人,却淡泊名利,在内心深处厌恶官场的庸俗虚伪,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纳兰一生极懂骑射好读书,但并不能在一等侍卫的御前职位上挥洒满腔热情。

在朝堂之上,纳兰性德是一个孤独的失意者,在爱情之中他本应得到一些眷顾。

可是随着爱妻卢氏的去世,“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痛彻心扉,彻底将这个青年才俊“贬入”了生命里的寒渊,从此对于纳兰性德而言,生活便是“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

”自古多情伤离别,饱尝情殇和政治失意的纳兰性德,没有苏轼那般幸运,在儒释道的广阔境遇里寻找另一个天地。

对于这个满清权贵之后而言,酒和庭院成为了唯一释放自己的通道。

既然无法从大道之上来排解内心,纳兰性德转而在自己身上寻找宣泄的出口。

于他,酒不再只是甘冽爽口的琼浆,而是可以麻痹自己的麻药。

于他,衣履也不再是修饰自身的器物,只是让自己能够内心稍感舒适的慰藉,“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

何日得投替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在纳兰性德的脚下,布袜青鞋是自己跳出尘世的途径,质朴的颜色,简单的材质,一双布做的袜子,一双青鞋便是自己心境的真实写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纤腰婉约踏丝履———唐代线鞋
【提起唐代,一定绕不开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的盛世繁华,也忘不了“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爱恨情仇。

唐朝从建国到消亡,总共只有二百八十九年的时间,
却在中国的历史之上雕刻了一个无法复制的锦绣岁月,
遗泽着后世数不尽的文化瑰宝。

回首大唐,我们发现这个绚丽的朝代不仅馈赠给了后人唐诗和长安,也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天在这里给大家扼要讲述唐人足下的独特鞋履———线鞋。


文四川/余淼
“濯
秀盘根在碧流,紫茵含露向晴抽。


为细履随君步,织作轻帆送客愁。

”唐朝诗人徐夤在《蒲》之中所提及的细履,
其实便是整个唐朝时期女子们最为喜爱的一种鞋式———线鞋。

这种出现于唐诗之中的线鞋,不仅样式乖巧,同时也在当时随处可见。

由于线鞋制作简单,舒适耐用,所以几乎存在于整个唐朝时期各个阶层的女性生活之中。

《旧唐书·舆服志》有记载:“武德来,妇人着履,规制亦重,又有线鞋。

开元来,妇人例着线鞋,
取轻妙便于事。

”武德为唐高祖的年号,开元则是唐玄宗的年号,从初唐再到盛唐,在风云变幻的唐朝历史里,线鞋则一如既往地成为女子们的最
爱,而这些沉淀于历史的蛛丝马迹里,我们也可以发现线鞋在唐朝鞋履史上的源远流长。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线鞋可以被认为是唐朝女子生活方式的一种缩影。

在没有程朱理学束缚的社会环境之下,唐朝女性无论在家庭或者外面均有着极大的生活自由,也在浑身上下体现着开放的思想。

这种率性的自由,不仅熏陶出了唐朝女子骑马绕街和朝堂议事的巾帼风范,同时也培养了她们对待穿衣打扮等日常生活细节的态度。

实际上,轻便而又舒适的线鞋,远比魏晋六朝时期沉闷的靴履更加适合崇尚自由的唐朝女性的双脚。

穿着方便,制作讲究的线鞋,让唐朝女性可以不像中国历史上其他任何一个朝代的
女子那样因为顾及所谓的仪态,而不得不束缚自己的双脚,约束自己的步伐,纠正自己的姿态。

在开放的唐朝女性眼中,轻便的自由远比端庄的礼仪更加重要。

所以线鞋仿佛更像是唐朝女性对于整个时代的一种宣言,自由、开放和灵活。

线鞋的存在反应出了唐朝女性的日常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凸显出了唐朝时期的富庶和高超的制作工艺。

一般的线鞋往往是麻绳为底,
丝绳为帮,做工精致。

两种不同材质的线绳在线鞋这里被融为一体,
需要制作者高超的技艺,也表明唐朝时期制鞋匠人已经懂得了利用不同的材
质来组成鞋履的不同部分,从而达到延长鞋履使用寿命,
提高鞋SHOES HISTORY
ESSENCE
-64-
Vol.39/No.9/Westleather (上接第63页)
当记者第一眼看到老将军时,立刻被他脚上的草鞋吸引住了。

特别是浅黄色的草鞋配以黑色的袜子,就显得格外醒目。

仔细打量这双草鞋,鞋底前后是用干草绳子编成一个船形扣在脚底上,而整个鞋底就靠一根粗草绳从大脚趾的缝隙穿过去,勒在脚踝上固定。

老将军见记者的目光盯在草鞋上,更是抑制不住自己的草鞋情结,颇为得意地说:“你不要小瞧我的脚上草鞋哟,在北京有钱也买不到哩。

这种草鞋,我从小在家乡的大山里穿它,长征时打仗时穿它,现在还穿它来人民大会堂开会,我都穿了几十年了。

人家问我哪儿买的,我就告诉他,这是从长征路上带回来的。


他还告诉记者,在当年的红
军路上,它可是咱战士们足下的
宝贝啊。

过草地前,上级要求每
人要储备30斤干粮和5双草
鞋,但是根本达不到这个标准。

那个时候哪儿有足够的粮食和
草鞋啊,所以们在长征路上一有
时间就自己动手打草鞋。

材料也
因地制宜,有的是用破布条打,
有的是用路边的草叶打。

只要不
打仗,就打草鞋。

就连朱德总司
令也打草鞋嘛。

那个艰苦啊,可
不像电影里红军队伍那样穿着
整齐、青蓝军服、头戴八角红星
帽那么神气啊。

十几年前,年过七旬的老将
军回四川考察工作,无意中在峨
嵋山下发现了一种他很喜欢的
草鞋,高兴极了,就立即买了十
几双回来,有的自己穿,有的送
人,没想到买的实在太少了,根
本不够。

将军祖籍四川,曾经在
部队工作过的川兵回乡探亲,总
要打电话问他带回点啥子好,他
总是说,就搞几双草鞋来。

在将
军的全家福的照片中,他的草鞋
也赫然在脚。

这草鞋,是故乡的
亲情草鞋,是长征路上的革命草
鞋,是共商国事的现代草鞋,是
与血肉之躯生死与共的草鞋。

只有经历战争洗礼的人,才
能理解“草履将军”那刻骨铭心
的革命情怀。

许世友留下的那四
双草鞋,与那两把军刀一样,将
永远启示着后人。

(下期刊载《梅兰芳改编<易鞋
记>》)
履穿着舒适度的目的。

唐朝时期,制作线鞋的材料远不止简单的丝线或麻烦。

在材料的选择上,若要保暖,线鞋材质甚至可以是贵重的绒,有诗为证:“金刀剪紫绒,与郎作轻履”。

亦或可以是毡,“布裘拥寒颈,毡履温承足”。

这种灵活多样而又轻巧灵便的线鞋,不仅流传于民间街坊,更是出入宫廷庙堂,在《步辇图》中宫女所穿的便是线鞋。

值得一提的是整个唐朝都颇受胡风的影响,丝绸之路在唐朝的繁盛让唐朝得以从络绎不绝的胡人商队那里领略了胡服的异域风情。

这种包含印度、波斯等众多民族成分在内的胡服,令
唐代妇女耳目一新。

于是,一阵
狂风般胡服热席卷整个大唐。


如元稹在诗中所说的那样:“自
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地
洛,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
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
来竟纷泊。

”可以说,整个大唐都
是胡服胡饰的天下,但是就是在
这样的背景之下,唐朝女子的线
鞋却顺着丝绸之路征服了沿路
所有的区域和民族。

从目前考古
发现,唐朝丝绸之路沿路多个区
域均发现了丝鞋,敦煌莫高窟的
精美壁画上亦有穿着丝鞋的女
子形象。

由此可见,丝鞋和唐诗、
瓷器还有丝绸等物已经成为了
大唐文化的载体。

沿着蜿蜒、漫
长的丝绸之路,这些大唐器物显
示了来自于东方古国的富裕强
大,并深刻影响着沿途各国各民
族的文化与生活。

如今,大唐的繁华已经成为
史书和诗句里的永久记忆,但是
唐朝女子脚下的丝鞋却并没有真
正在历史中消失。

品位唐诗和画
卷,我们仍然能够在字里行间和
笔墨纸砚中领略大唐女子纤腰婉
约踏丝履的绝美。

走入街市,在某
个转角的鞋铺里,我们仍然可以
在一双双精美绝伦的鞋履上一睹
-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