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线虫病
羊肺丝虫病的临床症状、诊断和治疗措施

羊肺丝虫病的临床症状、诊断和治疗措施作者:谭文聪刘芳萍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17年第07期摘要:羊肺丝虫病也叫做羊丝状网尾线虫病,通常在夏秋季节发生,往往呈散发或者地方性流行。
绵羊和山羊都能够感染,病羊临床上主要表现出支气管炎、肺炎症状。
虫体通常在病羊的支气管、气管内寄生,能够传染。
随着养羊规模的不断扩大,该病的发病率呈现升高的趋势,给养羊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羊;肺丝虫病;病原特性;临床症状;诊断;药物治疗;饲养管理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7)07-0075-011病原特性羊是由于感染羊肺丝虫而引起发病,可分成两种,即大型肺丝虫(如丝状网胃线虫)和小型肺丝虫(如原圆科线虫)。
大型肺丝虫主要在羊的支气管和气管内寄生,虫体相对较大,呈乳白色,粗细如同白线,雄虫长度为50~112 mm,雌虫长度为30~80 mm,属于土源性蠕虫。
包含幼虫的虫卵或者已经孵出的幼虫,可通过病羊咳痰排到体外,或者食入后经由粪便排到体外。
幼虫在粪便、水中能够自由活动,经过6~7天会变成侵袭性幼虫,通过该消化道侵入血液,再通过血液循环侵入到肺部。
小型肺丝虫,虫体比较细小,长度为1~4 mm,呈棕褐色或者棕红色,主要在羊的支气管和肺泡内寄生。
雌虫能够在肺内产卵,从虫卵孵出的幼虫会经由气管上行到口腔,在咳痰时排到体外或者吞咽后侵入到消化道,再经由粪便排到体外,之后幼虫就会钻入淡水螺蛳或者旱地螺蛳内,发育一段时间后就会钻出螺蛳体内,在羊饮水或者采食饲草时侵入消化道,再经由血液循环侵入到肺部。
2临床症状羊感染虫体后先是表现出短性的干咳。
开始时只有少数羊出现临床症状,随后发病数量逐渐增加。
羊在每天早晨出圈放牧、驱赶以及夜间休息时会出现更为明显的咳嗽症状,即使在圈外也能够听到如拉风箱样的呼吸音,呼吸困难。
有黏性液体从鼻孔流出,干涸后就会在鼻孔周围形成痂皮,频繁打喷嚏。
肺部听诊可听到湿性啰音,并发生肺炎。
羊肺丝虫病的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

科学饲养
根据羊的生长发育阶段和营养需求,制定科 学的饲养方案,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和饮水 。
保持环境卫生
定期消毒
对羊舍、运动场和周围环境进行定期消毒,并保持干燥和通风。
粪便处理
及时清理羊舍的粪便和尿液,并将其进行堆积或发酵等无害化处理,以杀死虫卵和幼虫。
06
结论与展望
结论
01
02
03
04
羊肺丝虫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引 起的慢性疾病,主要影响羊的
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
病羊会出现咳嗽、呼吸困难、 消瘦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死
亡。
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病理 变化和实验室检测,而治疗则 以驱虫药和对症治疗为主。
预防本病的关键是定期驱虫、 加强饲养管理和改善环境卫生
。
研究展望
进一步研究羊肺丝虫病的发病机制和 病理变化过程,为开发更有效的药物 和治疗方案提供理论支持。
发病初期的临床症状
01
02
03
咳嗽
在发病初期,感染羊会出 现轻微的咳嗽症状,通常 为干咳。
呼吸困难
感染羊会出现呼吸困难的 症状,尤其是在运动后更 为明显。
体温升高
感染羊的体温可能会升高 ,但通常不会超过39.5℃ 。
发病中期的临床症状
咳嗽加剧
随着病情的发展,感染羊 的咳嗽症状会加剧,咳嗽 声可能变得沉闷。
血液检查
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会增加,可 作为辅助诊断的指标之一。
鉴别诊断方法
与其他呼吸道疾病的鉴别
如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羊支原体病等,需要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 检测等方法进行鉴别。
与其他寄生虫病的鉴别
如羊脑包虫病、羊消化道线虫病等,需要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 测等方法进行鉴别。
猪四种肺部疾病的临床鉴别

心 叶 出现 紫 红 色病 灶 坚 实 , 间质 积有 白色 胶样 液 体 ,
纤维索性胸膜炎明显可见。慢性型肺膈叶等处可发 现 干 酪样病 灶 或结 节 , 肺 胸 膜发 生纤 维 素性 粘 连 。
4 肺 线 虫 病
3 胸膜肺炎
猪胸膜肺炎是猪呼吸系统严重 的接触性传染 性 疾 病 。病 原为胸 膜 肺炎 放线 杆 菌 , 本 病 以急 性 出血性
纤 维 素性 胸 膜 肺 炎 和慢 性 纤 维 素性 坏 死 性 胸 膜 肺 炎 为特 征 。本病 常继 发 于猪 流感 , 病 原体 对外 界 和一 般 消毒 药抵 抗力 不 强 。本 病春 、 秋 季 节多 发 , 环境 不 良 ,
按 病程 分 别 为 急性 型 、 亚 急性 型 和 慢 性 型 三 种 。 急性型 , 一 头 或几 头 猪 突然 发 病 , 初期 体 温 达 4 1 . 5 ℃
程很 长 , 达2 - 3 个 月 以上 , 病 猪开始 食 欲变化 不 明显 ,
随病程加重 , 减食或不食 , 身体瘦弱 , 生长发育停滞。
猪肺 线 虫 病是 由后 圆 科 的 长 刺后 圆线 虫 、短 阴
后 圆线 虫 和 萨 氏后 圆线 虫 三 种 寄生 虫 寄 生 于 猪 支气 管 内所 引起 的线 虫病 , 人体 也 可感 染 。本 病 呈地 方性
炎, 病猪表现持续性咳嗽与呼吸困难 , 鼻流脓性分泌 物, 进行性营养不 良、 消瘦 、 下痢 , 最后衰竭死亡 。 剖 检 主 要病 变 在 猪 的胸 腔 ,以纤 维 索性 肺 炎 为 主要 特 征 , 肺 部 出血 、 水肿 、 气肿 , 有 红灰 色肝 变 区 ,
广州管圆线虫病

实验室检查
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虫体抗体阳性 脑脊液压力升高,外观成浑浊或乳白色, 白细胞增多,其中嗜酸性粒细胞超过10 %,还可从中捡获虫体。
治疗
主要是对症治疗:缓解头痛可服用阿司 匹林,也可腰穿放脑脊液 阿苯达唑和左旋咪唑具有的杀虫效果 眼广州管圆线虫病可手术取出虫体 广州管圆线虫病具有自愈性,转归较好
广州管圆线虫病
最先于1935年在广 州家鼠及褐家鼠的肺被 检出, 当时命名为广州 肺线虫,1946年正式 命名为广州管圆线虫。
概述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食源性寄生虫病的一 种,又名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是 由于鼠类的心、肺部寄生的线虫,即广 州管圆线虫幼虫(偶或成虫)寄生在人 的中枢神经系统所致。可引起脑脊液内 出现大量嗜酸细胞,严重者脑脊液中尚 能查见幼虫,从而发生嗜酸性粒细胞增 多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
广州管圆线虫是动物寄生虫,鼠类是适宜终宿 主,人是非正常宿主。人体感染广州管圆线虫 主要为幼虫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神经系统 病变。幼虫分布以大脑最多,次为小脑,再次 为间脑和脑干、脊髓,最少是脑室。幼虫移行 以及死亡虫体可引起组织损伤及炎症反应。
• 广州管圆线虫的成虫多寄生于鼠肺动脉内 (雌虫长约30mm,宽约0.5mm;雄虫长约 20mm,宽约0.3mm),也可见于右心。 雌虫产卵(椭圆形,75μm×40μm)于血 流中。虫卵随血流到肺毛细血管,在末梢 动脉血管内形成栓塞并发育,成熟后孵出
“三高”(高热、嗜酸细胞高、颅压高)
“三痛”(头痛、肌肉痛、皮肤刺痛)
第一是爆炸似的头痛,脑袋感觉像要炸 开来一样;第二是皮肤剧痛,连风吹过 皮肤都会疼得受不了,一碰更会疼得跳 起来
诱发猪呼吸道病的常见寄生虫

诱发猪呼吸困难的常见寄生虫病王健康葛东红梁士梅朱洪根(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动物卫生监督所223200)何斌(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范集镇兽医站223215)在大规模猪场,由于管理比较规范,生产的各个环节抓的比较严格,所以猪患寄生虫病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而在欠发达地区,大规模猪场并不太多,农村养猪还是以散养为主,所以猪患寄生虫病并不罕见。
而能诱发猪呼吸困难的寄生虫主要有:蛔虫、肺线虫、囊尾蚴、弓形虫和附红细胞体。
这些病原造成的疾病可对猪产生极大的危害,都有使猪呼吸困难的症状,都会导致饲料利用率及猪增重下降,严重的也可让猪死亡,对养猪户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所以这些病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上述五种寄生虫病中蛔虫病的病原为蛔科的猪蛔虫,肺线虫病的病原为后圆科后圆属的线虫,猪囊尾蚴病的病原体(猪带绦虫的幼虫)为带科带属,弓浆虫病的病原是原虫类属孢子虫纲,为细胞内寄生虫。
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为血液原虫类得附红细胞体,现代很多学者根据其生物学特点更接近于立克氏体,将其列入立克氏体目乏质体科附红细胞体属,而在治疗方面考虑,用抗原虫类药更加有效。
其中前三种病原同属蠕虫类,后两种病原属原虫类。
因此它们的传播途径、致病作用、病理变化、临床诊断较为相似,却各有特点。
(一)传播途径:蠕虫类得三种病都是经口感染,即猪吞食了感染性虫卵或幼虫后发病。
原虫类较复杂,弓浆虫病是可以呼吸道传播,也可直接接触传播,但最主要的的途径还是经口感染,另外还可以通过胎盘垂直传播而感染胎儿,造成死胎。
附红细胞体病体是通过各种吸血昆虫传播,也可由污染的注射针头经血液传播,还可垂直传播。
(二)在病猪体内运行:(1)蛔虫虫卵到小肠孵化为幼虫,再钻透肠壁,通过门静脉移行至肝脏,蜕化后再经血液移行至肺泡,再蜕化,后进入支气管上行至气管道咽,最后经吞咽至消化道,到小肠再蜕化为成虫,可产卵排出体外。
(2)肺线虫感染性幼虫钻入猪的盲肠壁或大肠壁,经过两次蜕皮,再经肠壁的淋巴系统到静脉,移行至肺,钻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支气管和气管,发育到成虫并排卵,卵随呼吸道粘液转至口腔被咽下,最后随粪排出。
羊肺丝虫病的流行病学鉴别诊断与防治措施

羊肺丝虫病的流行病学鉴别诊断与防治措施1. 引言1.1 概述羊肺丝虫病,是一种寄生于羊体内的丝状线虫病原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其主要病原体是羊肺丝虫。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尤其是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有着较高的发病率。
羊肺丝虫病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且传染性强,易引起羊群的大规模感染。
在我国,羊肺丝虫病也属于较为常见的寄生虫病。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羊肺丝虫病的认识也逐渐增加,对该病的防治工作也越来越重视。
在羊肺丝虫病的防治工作中,加强对病原学特点、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防治措施的了解和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全面了解这些方面的知识,才能更好地控制和预防羊肺丝虫病的传播,降低疾病的发病率,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2. 正文2.1 羊肺丝虫病的病原学特点羊肺丝虫病的病原学特点包括:该病的病原体为羊肺丝虫(Paragonimus)。
羊肺丝虫是一种寄生虫,成虫寄生在人体或动物的支气管或肺内,引起感染。
该寄生虫的特点是具有两性成虫,雌雄异体,雌虫较大,雄虫较小。
它的生命周期包括在中间宿主(螺类动物)和终宿主(人或动物)之间的交替寄生。
寄生在中间宿主的幼虫会转化为囊蚴,感染终宿主后会发育成成虫。
羊肺丝虫通过终宿主的摄入入侵肠道,然后穿过肠壁进入腹腔,最终侵入肺部,引起感染。
羊肺丝虫病的病原学特点也包括感染后可能引起肺组织炎症和损伤,导致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咳痰、胸痛等。
在重度感染的情况下,病人可能出现严重的咳血、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
羊肺丝虫病的病原学特点对于疾病的认识和治疗至关重要,有助于制定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避免病情加重和传播。
2.2 羊肺丝虫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羊肺丝虫病是一种由寄生虫羊肺丝虫引起的传染病,其流行病学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流行地区:羊肺丝虫病主要流行在我国西部及北部地区,包括青海、新疆、甘肃等地区。
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和人羊接触频繁导致了该病的流行。
牛常见寄生虫病介绍及防治措施

Veterinary clinical science | 兽医临床科学84 ·2022.060 引言养牛业发展过程中,养殖户对牛寄生虫病缺乏足够认识,同时又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导致牛寄生虫病时有发生,对牛的健康生长造成巨大影响,成为阻碍当前养牛业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因素[1]。
为有效控制和减少牛养殖业发展中寄生虫病带来的不利影响,应在加强牛日常饲养管理的基础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针对牛寄生虫病加强严格的防控管理,减少牛寄生虫病发生几率,进而有效推动养牛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1 泰勒虫病泰勒虫病是牛感染环形泰勒寄生虫而导致的一种疾病,临床多表现为贫血、高热稽留、体表部位淋巴结肿大。
残缘璃眼蜱是引发该病的重要传播媒介,一般1~3岁的牛感病率更高,病牛康复后2~3年对该病产生一定免疫力。
泰勒虫病发病较急,且病程较短,潜伏期一般为14~20日龄,病牛精神状态不佳,并出现稽留热,通过触诊可触及体表肿大的淋巴结,而且病牛会有痛感出现。
伴随疾病不断发展,牛进食量下降,尾根、肛门等处还具有血斑,同时伴有贫血,还会导致奶牛产奶量明显降低。
剖检病死牛肌肉粘膜和皮下有很多出血点,多数淋巴结成不正常肿大,将淋巴结切开后有一定粘液。
胃粘膜、肝、肾、脾脏也出现明显肿大,胃粘膜处有很多溃疡产生,肝肾质地较脆,脾脏髓质变黑。
可选择血虫净或者黄色素进行注射,也可运用磷酸伯氨喹啉按照0.75~1.5 mg/ kg 体重进行口服,1次/d ,持续应用3 d 。
残缘璃眼蜱在春秋两季都会在牛舍土地缝隙部位产卵,运用水泥将这些缝隙封死,可大幅减少残缘璃眼蜱数量,避免牛感染泰勒虫病[1]。
2 牛球虫病导致牛球虫病发生的寄生虫达14种,尤其是邱氏艾美耳球虫危害更大,主要寄生于牛的大肠和小肠下段,该虫发育历经孢子、裂殖子、胚子、卵囊等几个阶段,卵囊会在牛排便过程中排出体外,受孢子的影响,转变作者简介:王春蕾(1973-),女,汉族,山东莱西人,本科,畜牧师,研究方向:畜牧生产与推广。
羊寄生虫病的防治

羊寄生虫病的防治一、羊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羊寄生虫病的流行是外界环境状况的一种反应。
除了传染病能够危害羊的健康外,各种类型的寄生虫病也同样严重威胁羊的健康,此外,还有一些病属人畜共患病,甚至威胁人的健康。
因此,防治寄生虫病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寄生虫病的防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作。
有人这样说,寄生虫病的流行是外界环境状况的一种反应。
消化道疾病的蔓延说明卫生状况低下;囊尾蚴病、旋毛虫病和棘球蚴病等的流行是人生活贫困,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欠缺管理制度的表现;若干由媒介(昆虫等)传播的疾病的流行,常常说明居住条件不良,如此等等。
由于寄生虫病和外界环境的联系紧密,这就大大增加了防治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
因此,寄生虫病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患羊的驱虫;二是环境卫生;三是自身抵抗力的提高。
1、驱虫驱虫就是杀灭宿主体内或体表寄生虫。
寄生虫局限于宿主体内或体表的这个阶段是它们生活史中比较容易被我们杀灭的阶段;相反,当它们存在于自然界的时候,虽然比较缺乏庇护,但由于虫体较小,散布极广,往往难于杀灭。
故驱虫并非消极的治疗,而是有积极意义的预防措施。
但驱虫应当在具备一定的卫生条件下进行,尤其是对于大多数的蠕虫更应如此,因为,几乎所有的驱虫药都不能杀灭蠕虫子宫内或已经进入病体消化道和呼吸道内的虫卵。
这样,驱虫后含有崩解的虫体的排泄物任意散播,就会构成对外界环境的严重污染。
所以,我们必须使驱虫成为消灭寄生虫携带者和保护外界环境不受污染的行为,尽可能做到以下几点。
(1)、驱虫应在专门的隔离场所进行。
(2)、动物驱虫后应有一定的隔离时间,直至被驱除的病原体排完为止。
(3)、驱虫后排出的粪便和一切病原物质均应集中处理,使之“无害化”。
粪便一般用发酵(即生物热)的方法消毒。
(4)、驱虫应当有适宜的时间,这是根据寄生虫的流行病学研究来确定的。
对于大多数蠕虫,秋、冬季驱虫最为重要。
原因是:a .秋、冬季一般是羊的体质由强转弱、由肥转瘦的季节,此时驱虫有利于保护羊的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要种类
寄生部位
常见宿主
野猪后圆线虫 支气管 猪,偶见于反刍兽、人
复阴后圆线虫 支气管
猪、 野猪
萨氏后圆线虫 支气管
猪、野猪
2 、形态
野猪后圆线虫:雄虫长11~25mm,交合伞一定 程度退化,交合刺一对, 细长, 4-4.5mm,末端 有单钩; 雌虫长25~50mm,阴道长超过2mm, 尾稍弯向腹面,有半球形的阴门盖;野猪后圆线 虫分布最广。
病牛的症状和羊相似。 原圆科线虫往往无明显症状,重症感染时会出现呼吸困难或
干咳等症状,叩诊肺部可发现较大的实变区。
病理变化
网尾线虫的主要病变在肺部,可见尸体消瘦、贫血、 支气管和中隔淋巴结肿大。
支气管内含有粘性至粘脓性甚至混有血液的分泌物 团块,其中含有大量的成虫、幼虫和虫卵。可能有 个别支气管因此发生阻塞,致使支气管扩张,管壁 增厚,粘膜出血。
致病作用
幼虫在宿主体内移行时,可引起肠粘膜、淋巴结、 肺毛细血管的损伤和小出血点。可引起继发感染;
成虫在肺部寄生时,刺激气管和支气管引起发炎; 大量虫体及其产生的代谢物和分泌物会引起细支气
管和肺泡阻塞,导致肺组织膨胀不全和肺气肿。虫 体的代谢产物,能使宿主中毒,而致消瘦,体温间 或升高,精神沉郁等。 牛的网尾线虫病,可呈现一种“自愈现象” 。但是, 再度大量感染,将呈现变态反应性疾病,表现为肺 水肿,呼吸困难,甚至死亡,而剖检时却找不到虫 体。
肺气肿,肺门淋巴结肿大,有时胸腔积液,肺脏肿 大,有大小不一的块状肝变
气管内分泌物增多
肺泡切片
肺气肿病变
气管内虫体
气管分泌物
气管内分泌物
诊断
症状 流行病学特点 尸体剖检
用幼虫分离法查鼻液或粪便,见一期幼 虫即可确诊。丝状网尾线虫头端钝圆, 有一扣状结节,尾端细钝,体内有黑色 颗粒。剖检发现虫体即可确诊。
网尾线虫发育史
流行病学
网尾线虫幼虫发育时对温度的要求偏低,在4- 5℃的环境,幼虫就可以发育,感染性幼虫对低 温的抵抗力更强,在积雪覆盖下仍能生存,但对 热和干燥敏感。
当羊体健壮,抵抗力强时,幼虫可在肠系膜淋巴 结或肺泡内停留5-6个月时间,待抵抗力降低时, 才移行到支气管内成熟,引起发病。
症状
感染轻微的羊和成年羊通常呈慢性经过,症状不明显。羔羊 较严重,初期的症状是咳嗽,在被驱赶后和夜间休息时尤其 显著,在羊圈附近可以听到羊群的咳嗽声,呼吸音增强并有 罗音。
严重感染时,呼吸浅表,急促而痛苦。病羊流鼻涕,干涸后 在鼻孔周围形成痂皮;有时鼻涕很粘稠,形成几寸长的绳索 状物,悬垂在鼻孔下面,常打喷嚏。病羊逐渐消瘦,被毛枯 干,贫血,头胸部和四肢水肿,呼吸困难。如无继发性感染, 则体温一般不升高。
虫卵在外界的存活时间长,对低温有较强的抵抗力, 可在牧场上越冬;
L3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可长期存活; 蚯蚓的感染率在夏秋季节较高,2千-4千条幼虫/只蚯
复阴后圆线虫雄虫长16~18mm,交合刺一对, 短, 1.4-1.7mm,末端有双钩; 雌虫长22~35mm, 阴道短于1mm,尾直,有较大的球形的阴门盖 覆盖着阴门和肛门;
萨氏后圆线虫国内不常见。
虫体前部
虫体尾部
虫卵
3 、生活史
间接发育史,中间宿主为蚯蚓; 卵胎生; 在外界发育过程。
口缘4片唇
胎生网尾线虫
寄生于牛、骆驼和野 生反刍兽的支气管和 气管内。
雄虫长40-55mm,雌 虫60-80mm
虫卵呈椭圆形,内含 幼虫,85-51um
生活史
网尾属线虫的发育,均不需要中间宿主。现以丝状网尾线虫 为例,说明网尾线虫的生活史。
雌虫在支气管内产出含幼虫的虫卵。羊咳嗽时虫卵随粘液经 气管、喉、咽进入消化道,在中途孵化,随粪排出时为第一 期幼虫。在外界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第一期幼虫在一周 时间经两次蜕皮变为感染性幼虫,牛羊吃草或饮水时,食入 幼虫而被感染。幼虫进人宿主肠内,钻入肠壁,沿淋巴管进 入肠系膜淋巴结,在淋巴结内生长发育一段时间,而后经淋 巴循环到达右心房,继而由右心室经肺动脉至肺部,滞留在 肺毛细血管内,最后穿过血管壁,进入细支气管寄生。从吞 食感染性幼虫到发育为成虫的时间为18天,自感染到排出虫 卵约需26天。
肺线虫病
牛羊肺丝虫病
牛羊肺丝虫病
牛羊肺丝虫病由网尾科属和原圆科缪勒属及 原圆属等线虫寄生于反刍兽呼吸道而引起, 网尾科线虫较大,又称大型肺线虫,其致病 力强;原圆笠的线虫较小,又称小型肺线虫, 危害轻微。网尾线虫病多见于潮湿地区,常 地方性流行,主要危害幼龄动物,严重时可 引起患畜大批死亡。
丝状网尾线虫
治疗
左旋咪唑8-10毫克/公斤体重; 丙硫咪唑10-15毫克/公斤体重; 伊维菌素和阿维菌素0.2毫克/公斤体重。
猪肺线虫病
后圆科、属的线虫寄生于猪的支气 管和细支气管引起的疾病。本病遍 及全国各地,呈地方流行性,对幼 猪危害很大,严重感染时,引起肺 炎、死亡。散发猪多发(蚯蚓)。
1、 种类、宿主和寄生部位
寄生于绵羊、山羊支气管和细支气 管内。丝状,白色,肠管好似一条 黑线穿行体内,口囊很小,口缘具 四个小唇片。
雄虫---体长30-80mm,交合伞发达, 交合刺呈靴形,短粗,等长,黄褐 色,为多孔性结构,具引器。
雌虫---长50-112mm,尾长。 虫卵---椭圆形,卵壳薄,光滑,内
含一幼虫,0.12-0.13*0.070.09mm。
猪吞食了含有感染性幼虫的蚯蚓,幼虫释放出来, 钻入猪的盲肠壁、大肠前段或肠淋巴结中,进行第3、 4次蜕皮,经肠壁淋巴结系统到静脉,到肺、支气管, 进入肺泡,再到支气管和气管中寄生(1年)。 潜隐期为23天,感染后5~9周产卵最多,以后逐渐减 少。
4、 流行特点
我国野猪后圆线虫是优势虫种,广泛流行于23个省,感 染率高,感染强度大:
成虫在肺内寄生的时间与羊的抵抗力有关,羊只 的营养状况好时,虫体寄生的时间就短,有时只 有2~3个月。反之,虫体寄生的时间就长,可达 一年以上。
丝状网尾线虫病,成年羊比幼年羊感染率高,但 对羔羊和犊牛危害严重。胎生网尾线虫在我国西 北、西南许多地区广泛流行,是放牧牛群,尤其 是牦牛春乏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