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电工程的发展与展望

中国水电工程的发展与展望
中国水电工程的发展与展望

第22卷 第5期2006年12月

西北水力发电

JOURNAL OF NORTH W EST HYD R OEL ECTR I C POW ER

V o l.22 N o.5

D ec.2006

文章编号:167124768(2006)0520097203

中国水电工程的发展与展望

马文亮,边慧霞,刘东常,刘琰玲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郑州450011)

摘 要:近年来中国的水电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水力资源在我国的能源构成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阐述了我国的水电建设的发展现状及发展目标,展望了21世纪中国水电技术的发展前景。这些将对我国水电建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水力资源;水电工程;水电技术;装机容量

中图分类号:TV752文献标识码:B

1 中国水力资源概况

中国水能资源十分丰富,理论蕴藏量为6.94亿k W,年发电量为60829k W?h;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为5.42亿k W,相应年发电量为2.47亿k W?h。并且根据最新的水力资源复查结果[1],我国大陆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在10MW及以上的河流共3886条,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常规能源资源以煤炭和水能为主,水能资源仅次于煤炭,居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按水力资源使用200年计算其资源储量,我国水能剩余可开采总量在常规能源构成中则超过60%。另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保持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优先发展水电,能够有效地减少对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消耗,不仅节约了宝贵的化石能源资源,还减少了环境污染。由此可见水能在我国能源资源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我国水电开发现状

我国的水电建设由于历史、资金及体制等因素,曾出现过起伏,但自从建国以来的50多年时间里,水电事业获得了可喜的发展。建国以前,我国大型水电站几乎没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位于第二松花江上的丰满水电站,丰满水电站建于1937年,1943年第一台机组发电,后经几次扩建,现装机容量已经达到了100.4万k W。我国各个时期的主要水电工程统计参见表1。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水电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大型水电站仍然不多。本文统计了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装机容量在20万k W以上的水电站17座[2],这些水电站中坝形主要采用混凝土重力坝,在17座水电站中,采用混凝土重力坝的12座、土石坝3座、支墩坝2座。例如建于1958年的刘家峡水电站,采用混凝土重力坝,其装机容量已经达到122.5万k W,成为这一时期装机容量较大的水电站之一。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水电事业得到了更快发展,建设了一批大型水电工程。此处统计了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装机容量在20万k W以上的水电站22座,其中混凝土重力坝的13座、土石坝2座、重力拱坝3座、双曲拱坝4座。可见,这些水电站中坝形仍然以混凝土重力坝为主,但已出现了一些混凝土双曲拱坝。

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水电建设的规模进一步加大,建设的一些水利工程其规模和技术已

收稿日期:2006207214

作者简介:马文亮(19792),男,黑龙江宾县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助教,硕士,主要从事水工结构的计算与分析工作。

表1 我国各时期主要水电工程统计

水电工程名称河流坝形坝址装机容量(万k W)建设周期丰满松花江混凝土重力坝吉林100.41937~1943刘家峡黄河混凝土重力坝甘肃122.51958~1974龙羊峡黄河混凝土重力拱坝青海1281978~1992白山松花江混凝土重力拱坝吉林1501975~1994葛洲坝长江混凝土重力坝湖北271.51970~1988李家峡黄河混凝土双曲拱坝青海2001988~1999漫溪澜沧江混凝土重力坝云南1501986~1995天生桥 级南盘江混凝土重力坝贵州1321980~1997五强溪沅江混凝土重力坝湖南1201988~1996岩滩红水河混凝土重力坝广西1211985~1995三峡长江混凝土重力坝湖北18201994~2009二滩雅砻江混凝土双曲拱坝四川3301991~2000小浪底黄河斜心墙堆石坝河南1801994~2001奚洛渡金沙江混凝土双曲拱坝四川12602002~2018糯扎渡澜沧江砾质土心墙堆石坝云南5852005~2017龙滩红水河混凝土重力坝广西4202001~2009拉西瓦黄河混凝土双曲拱坝青海4202003~2011小湾澜沧江混凝土双曲拱坝云南4202002~2011向家坝金沙江混凝土重力坝四川6002005~2015锦屏二级锦屏大河拦河闸四川4402007-2015

经进入了世界领先的行列。并且水利工程的坝形也趋于多样化,由主要以混凝土重力坝为主,发展到混凝土双曲拱坝、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斜心墙堆石坝等多种坝形。特别是1994年开工建设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其混凝土重力坝坝高181m,水电站装机容量达到1820万k W。进入21世纪,我国又建设和规划了一大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并且混凝土双曲拱坝在一些大型的水电工程中得到了应用。在这批大型水电工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奚洛渡、糯扎渡、龙滩、拉西瓦、小湾、白鹤滩、向家坝、锦屏二级、虎跳峡、观音岩、白鹤滩等水电工程。特别是2002年开工建设的奚洛渡水电工程,坝址位于金沙江干流上,装机容量1260万k W,坝形采用混凝土双曲拱坝,其坝高达到278m,名列世界高拱坝之列。而且工程所在地区为高烈度地震区,基本地震烈度8度,设防地震水平峰值加速度0.321g。这些复杂的工程实际问题将会给我国的水电建设带来许多新的课题需要攻关解决。

3 我国水电技术的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21世纪初,我国水电科学技术成果丰硕可观,创新程度高。特别是新坝型成果的创新已为国内外同行业人士所借鉴,其成果所能覆盖的限度大约是200m的高坝,这已经是一个令世人瞩目的高指标。因此,概括起来我国水电技术的发展主要由以下几方面。

3.1 高坝筑坝技术的发展

在300m级高拱坝结构问题方面,以已建高拱坝原型观测资料为基础进行反馈分析,开展高拱坝结构稳定性及抗震安全性,抗滑稳定分析方法及安全系数取值问题研究,提出了高拱坝应力控制标准,在保证坝体应力、变形、安全的条件下,进一步优化体形结构。

在高土石坝筑坝技术方面,重点研究200m 以上级高土石坝技术,主要研究:①堆石料变形和渗透特性;②力学参数的选取及坝体应力应变计算方法的研究,提出适合超高堆石坝计算分析的方法;③研究和完善超高面板坝上游防渗结构;④开展趾板建基面标准研究,提出深厚覆盖层上建趾板技术方法和措施。

对于200m级碾压混凝土重力坝,重点研究成层体系混凝土坝的稳定和应力分析方法、层面抗剪和应力应变特性、坝体防渗、排水技术和相应的处理方案,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完善大仓面连续

89西北水力发电第22卷

浇筑的温控计算方法和措施。

概括来说,对于高坝筑坝技术的研究,形成了300m 级高拱坝、200m ~300m 级高堆石坝、200m 级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等配套技术。3.2 高水头、大流量的泄洪消能技术优化枢纽布置,研究不同坝形泄水建筑物合理的布置形式及高水头、大单宽流量的泄水建筑物体形,提出过流面平整度控制标准和掺气减蚀措施,解决好消能防冲问题,提高消能效果,控制雾化范围,开发新型抗磨损、抗空蚀材料,开展导流建筑物与永久建筑的结合问题的研究,降低工程造价。

3.3 高边坡稳定技术

开展对复杂地质条件下边坡的失稳机理研究,开发和完善适用于不同失稳模式的边坡稳定分析配套软件,尤其是在复杂边界条件下的三维分析软件系统,为分析评价和处理提供依据。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了边坡加固处理技术,尤其是各种加固处理措施的作用机理和效果,使现有的加固处理方案建立在更为经济合理的基础上。建立边坡安全监测预警预报系统。

除上述几点以外,对于水电勘察技术,形成了资料采集、分析整理、成图一体化的工程地质综合分析配套技术。开展了深覆盖层处理技术的研究,开展了大型地下洞室的稳定技术的研究,开展了地下厂房的布置和振动特性的研究,开展了预应力高压管道及埋藏式钢岔管结构受力分析研究,开展了新材料、新工艺应用以及大坝安全监测技术的研究等。

4 我国水电技术的展望

虽然我国的水电建设事业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仍然还存在着许多难题有待于我们的水电技术人员攻关解决。研究新型混凝土及掺和料,包括纤维混凝土、掺和料、新型外加剂的开发等。开展新型防渗止水材料,特别是适合超高面板堆石坝的填缝止水材料和高碾压混凝土上游面防渗材料。研制适用于大孔隙、高地下水流速、细裂隙等特殊地层情况的灌浆材料及相应的施工工艺。开展转轮叶片水下动态特性、疲劳计算分析及寿命预估、叶道涡及压力脉冲、轴系稳定和振动、整机动力特性和振动分析等大型水电机组的关键技术研究。另外,水电建设对环境影响的评价理论与方法、有效地环境保护措施,水库移民的政策与战略性研究和实践,也是极具挑战性和开创性的工作。

由此可见,随着这些研究的开展,我国的水电建设,无论是从技术,还是从环境、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将引领着我国的水电建设步入世界领先水平。参考文献:

[1] 彭程.21世纪中国水电工程[M ].北京:中国水利水

电出版社,2006.

[2] 赵纯厚,朱振宏,周端庄.世界江河与大坝[M ].北

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

[3] 朱伯芳,高季章,陈祖煜,厉易生.拱坝设计与研究

[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D evelop m en t and Expecta tion of Ch i na ’s Hydropower Eng i neer i ng

M A W en 2liang ,B I AN H u i 2x ia ,L I U Dong 2chang ,L I U Yan 2ling

(Schoo l O f C ivil Engineering A nd Comm un icati on ,N o rth Ch ina U n iversity O f W ater Con servancy

A nd E lectric Pow er ,Zhengzhou 450011,Ch ina )

Abstract :In recen t years ,the hydropow er con structi on has ob tained rap id developm en t ,and the w aterpow er resou rce w ill ho ld m o re and m o re i m po rtan t statu s in energy con stitu ti on in Ch ina .T h is article elabo rates the develop ing actuality and goal of ou r coun try πs hydropow er con structi on ,and fo recasts the develop ing fo reground of Ch ina πs hydropow er techno logy in the 21st cen tu ry .T hat w ill have po sitive i m petu s functi on on the fu rther developm en t of ou r coun try πs hydropow er con structi on .Key words :w aterpow er resou rce ;hydropow er engineering ;

hydropow er techno logy ;

in stalled

m ach ine cap acity

9

9第5期马文亮,等 中国水电工程的发展与展望

中国商法的演进

中国商法的演进--评20世纪中国商法中的两个重大问题 乔新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法研究所所长仲裁员律师 回首20世纪中国的商法发展史,一个突出的印象就是商法的发展具有极大的跳跃性。从20世纪初期的商法西化到80年代商法的大规模移植,商法的发展似乎没有自己清晰的脉络。每一次商法的勃兴都是从西方化开始,商法与中国自己本土经济联系的似乎并不十分紧密。这是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商法本应是经济发展的产物,然而当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商法时,不得不从西方引进商法规范。商法的发展没有自己的内在逻辑性。可是,当我们反过头来观察中国的经济以及政治改革的里程后,也不难发现,商法的这个特点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商法只不过是将中国经济和政治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以西方规则加以定型罢了。 随着商法的一次次勃兴,一次次消沉,中国的商法研究也一次次地勃兴,一次次地消沉。有意思的是,20世纪上半期中国学术界关注的商法问题与20世纪下半期中国学术界关注的商法问题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在20世纪上半期,由于现代意义上民法典的编篡,人们开始对民法与商法的关系展开争论。在这场争论中,出现了民商合一与民商分立两种观点。在20世纪的下半期,人们重又拾起这个话题,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争论。有趣的是,现在人们提出的理由与20世纪上半期学者提出的理由几乎一致。将这种现象简单地归结于中国学术发展的停滞不前似乎有些不妥,但它确实说明在我国有些问题的讨论似乎没有摆脱历史的局限。站在新世纪,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对于今后商法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一,人们长期讨论的民商合一还是民商分立真正的内含是什么? 任何讨论对于促进学术的发展都是有益的,但这是针对"真正的学术"讨论而言的。对于民商合一与民商分立这样一个问题,尽管我们已经争论了近一个世纪,但人们似乎并没有意识到争论问题的核心是什么。中华民国时期,为了编纂民法典,人们自然而然地需要考虑西方传统上属于商法的内容是否需要容纳到民法典中。在这场争论中,出现了民商合一与民商分立两种观点。讨论的结果是,我们需要制订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全面的民法,但是,在这个民法典性质的文件中,不包括公司法、票据法以及海商法的内容。随着民法典的颁布,民商分立与民商合一的争论暂时告一段落。这场争论的起因是为立法者起草民法典提供理想的模式,但在争论中,人们自然提出并分析了民法与商法的异同问题。然而,今天看来,双方提出的理由对民法与商法自身的发展并无多大的帮助。几十年来,民商法的这种格局在台湾仍然存在,人们并未因这种所谓的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而大感不便。可以说,立法者一时的决策决定了台湾现行民商法的体系。因此,我们可以说,民商合一完全是"立法模式"之争,它是商法实践的产物,而不是一个理论上的重大问题。如果将过多的精力耗费到这一问题上面,不仅不能使所讨论的问题深入下去,而且会影响到我国市场经济的立法速度。 到了20世纪的80年代,民商分立与民商合一问题逐渐异化。这个传统问题的已经不仅仅是模式问题,而成了"法律部门问题","法律制度问题"。民商法关系的这种变化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因为只有我国的学者对"法律部门"和"法律制度的分类方式如此热衷,以致于用学术上的分类方法来代替立法上的模式选择。有的学者认为,民商分立与民商合一是民法与商法分属于两个法律部门。而法律部门是什么呢?就是按照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对现行法律规范所作的划分。由于民法与商法的调整对象不同,所以民法与商法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法律部门。那么民法的调整对象是什么?商法的调整对象是什么?学术界并没有一致的看法,因此,是民商合一还是民商分立,目前也不可能有一致的看法。实际上,法律部门是学术界为了研究的方便而对现行法律规范所进行的一种极其含糊的分类。即使同属于一个法律部门,也未必都放在一个法律文件中,法律文件不等同于法律部门。民法与商法是不是一个法律部门对民商立法没有多大的指导意义。这种争论与当初民商合一还是民商分立的争论没有直接的联系。这是典型的"老瓶装新酒",

中国化学发展史

浅谈中国化学发展史 武瞳 兰州城市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摘要:化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化学的发展史,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利用化学。化学的历史渊源非常古老,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化学便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钻木取火,用火烧煮食物,烧制陶器,冶炼青铜器和铁器等等。当时只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化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而它的发展,又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人类进步的标志。 关键词:萌芽炼丹燃素定量化学化学史化学家侯德榜张青莲侯氏制碱法 化学史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一)化学的萌芽时期:从远古到公元前1500年,人类学会在熊熊的烈火中由黏土制出陶器、由矿石烧出金属,学会从谷物酿造出酒、给丝麻等织物染上颜色,等等。这些都是在实践经验的直接启发下经过长期摸索而来的最早的化学工艺,但还没有形成化学知识,只是化学的萌芽时期。 (二)炼丹和医药化学时期:约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化学被炼丹术、炼金术所控制。为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丹或象征富贵的黄金,炼丹家和炼金术士们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虽然他们都以失败告终,但在炼制长生不老药的过程中,在探索“点石成金”的方法中实现了物质间用人工方法进行的相互转变,积累了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和现象,为化学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版了一些有关化学的书耕,第一次有了“化学”这个名词。英语的chemistry起源于alchemy,即炼金术。chemist 至今还保留昔两个相关的含义:化学家和药剂师。但随着炼丹术、炼金术的衰落,人们更多地看到它荒唐的一面,化学方法转而在医药和冶金方面得到正当发挥,中、外药物学和冶金学的发展为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准备了丰富的素材。 (三)燃素化学时期:从1650年到1775年,是近代化学的孕育时期。随着冶金工业和实验室经验的积累,人们总结感性知识,进行化学变化的理论研究,使化学成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这一阶段开始的标志是英国化学家波义耳为化学元素指明科学的概念。继之,化学又借燃素说从炼金术中解放出来。燃素说认为可燃物能够燃烧是因为它含有燃素,燃烧过程是可燃物中燃素放出的过程,尽管这个理论是错误的,但它把大量的化学事实统一在一个概念之下,解释了许多化学现象。在燃素说流行的一百多年间,化学家为解释各种现象,做了大量的实验,发现多种气体的存在,积累了更多关于物质转化的新知识。特别是燃素说,认为化学反应是一种物质转移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化学反应中物质守恒,这些观点奠定了近代化学思维的基础。这

中国生物化学的发展与展望

中国生物化学的发展与展望 历史的回顾 生物化学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在我国正处于发展阶段。它是在化学、生物学和生理学中孕育出生而成长起来的。生理学之父法国拉瓦锡(Lavaisier 1743-1794)在恐怖政权迫害之下,敢于冒天下之大不匙.首先提出了呼吸和新陈代谢的正确概念。这就给生理学和生物化学莫定了良好的基石.十九世纪德国化学家莱比锡(Liebig)在拉瓦锡学派影响下,开始注意动植物机体的化学组成成分。他Ai慕尼黑建立了第一个类似生物化学的有机化学实验室,许多国家的学者纷纷来到莱比踢的实}fL室学习因而形成了慕尼黑学派。学派中伏依提(Voit)提出了营养和能量代谢的重要性。这些冲国学者回到本国后都成为生物化学的创始人。当时这些学者和他们的学生的工作特卢、,是在理论的塞础上创立了许多生物化学技术和方法。际上著名的我国生物化学家即孙弗林的亲宇学生和同工者,他们在血液分析方法中作出了巨大贡敲.文献中以弗林一一吴(Fol inwu)法名之。 美国洛克菲勒研究所的万斯赖克(Vanslyke)在弗林的鼓舞下对血液气沐介析、氛毯陡分析等方法不出了很大贡献。万氏在二十年代曾来中国任北京协和医院生物化学系教授兼主任。1.123年吴宪教授自哈佛大学回国后即继承万氏职务。我国在廿年代尚无生物化学专业教学和杆研机构r仅少教医学院设有生物化学系。在30年代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秉志教授主持之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由怅宗汉教授筹备成二了生理学研究室,由郑集教授筹备生物化学研究室.这个研究室可算是我国第一个生物飞学专业机构0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入侵我国叶,中央大学医学院及生物研完室的两个生物化学实脸室均迁入成都华丙大学校园继续工作,齐晋大学同时亦迁入华大佼地,于是提供了学术合作的良好机会。这不(q 4-现在教学科研上,还体现在生物化学的学术活动上。例如由郑集倡导之“生物化学报告讨论会”和约同成都 生物化学及营养工作者组织之“成都生物化学会”,以及生物化学文献讨论会。这些学术活动对发展我la生物化学起了一定的良好作用。当时的“成都生物化学会”是我国第一个生417 St学专业的学术组织。1948牟郑集教授约同林国fl,,、万听等倡汉组织中国生物化学学会,并推万听、林国镐、李纷文、郑集、il f-树模、刘思职、兰天鹤等七人为筹备委员。当时正值解放战争即将全而胜刊,学会茧未正式成立但已有萌芽。郑集教授于1940年在中央天学医学院于成都布后街成立生物化学研完听‘这是我国生物化学发展史上第一个生物化学专业研完沂,先后培养硕士级研完生川余名、其中有国内冲知名之生物化学家、营养学家。1947年兰天鹤留美归国,随身带回友人赠之一批生物化学基本仪器,即在华丙大学成立生物化学研究听。这是在郑集教授影响下医学院内设立之第二个生物化学研究所。除上述两个研究所冲.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还有一个小的生物化学研究室。英国在上海设立之雷士德研究所(Listerinstitute)在侯祥川教授主持下,对我国生物化学及营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解放前我国没有一本中文的生物化学教科书和实验教程。1938年郑集编写了“生物化学实p1手j}j,l (A Laboratory Manual of Biochemistry)正式在.成都华英书局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自编的生物化学实验手册。 12

中国核电之发展背景及未来发展需注意的问题

中国核电之发展背景及未来发展需注意的问题 徐清致 2011302480065 摘要:核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对于满足中国电力需求、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能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这就要求制定核电发展长远规划,制定与采用核安全法规标准,理性看待核电技术,杜绝核风险决策机制以及安全监管制度上的缺失,保证天然铀可持续供应,妥善处理放射性废物,大力培养核能领域高级人才。 关键词:中国;核电;未来发展 引言 中国长期以来,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仅已无法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也造成了较严重的社会能源、环境问题。能源发面,煤炭可供人类使用的时间为二百至二百二十年,中国面临煤炭枯竭的严峻形势不言而喻;环境发面,燃用各种化石燃料将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以及大量的烟尘,对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因此,中国有必要积极改善能源利用结构和实现能源的多元化供给。目前,由于有枯水期和丰水期的分别,造成水电电力不够稳定;而太阳能和风能在短期内又不可能在总电力装机容量中占有较大的份额。所以,核能是目前唯一达到工业应用、可以大规模替代化石燃料的能源。而日本福岛核泄露事件又一次为人们敲响警钟,中国核电产业是就此止步还是继续推进?该如何推进?因此,本文从中国发展核电的必要性出发,结合核电产业在中国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了出中国核电未来发展需注意的问题。 一、我国核电发展的背景 (一)我国发展核电的必要性与必然性 我国核电发展方针由“适度发展”到“推进发展”,最后确定为“积极发展”,这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实践证明,核电是安全、清洁和高效的能源。发展核电,对于我国满足电力需求,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性意义。同时,是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保持核工业体系完整能力、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产业升级的重要措施;也是顺从世界能源利用趋势的必然选择。 1 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我国能源工业已得到巨大的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但当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中以燃煤为主,致使大气污染严重,且由于大量煤炭运输导致交通运输紧张。同时,我国中长期的能源供需平衡中也存在着值得关注的缺口,特别是对于东南沿海经济发达、能源资源匮乏地区,这种缺口尤为突出。因此,优化能源结构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核电在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缓解交通运输紧张、填补能源供需矛盾等方面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2 防止温室效应,保护环境 从环保角度讲,核能无疑是应对地球温室效应的最佳手段。对比各种能源发电,核电基本实现了温室气体的零排放。据统计,每22吨铀发电所节约的CO2量相对于100万吨煤所

《美国统一商法典》对中国商法发展的启示

《美国统一商法典》对中国商法发展的启示 《美国统一商法典》被认为是西方世界最先进的商法,是商法跨入现代商法的时代标志,其现代性表现为美国调整市场交易的法律是内外一体的,是与国际交易规则相对接的。我国对《美国统一商法典》经验的吸取,更多不是具体法律制度、条文和形式,而是把注意力集中于其所体现的现代商法的精神上,这是具有实质意义的。因为我们一旦掌握了商法的现代化精神,就可以在对传统商法精神的整合中处于主动状态,就可以有效地抵制来自传统商法精神的排斥、侵蚀和破坏,主动采取有计划、有步骤地化解措施,借鉴现代商法精神,实现我国商法后来居上的目标。 一、法律移植 对于国外已有的立法成功经验,法律移植不失为一种简捷而有效的借鉴方式。但移植需要技巧,移植不得法,不仅原有的法律制度的特性和优点会消失殆尽,而且可能破坏已有的经济程序,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国际比较法法学会主席克雷波教授关于法律移植论述道:“在某些领域,特别是在人、婚姻、家庭等法律领域,法律规则是基于根本不同的道德宗教价值观念的,在财产法或劳动关系法领域的某些社会价值也是如此。在这两个领域的法律移植,即将具有某种社会价值的法律引入不存在这种价值的其他法律管辖区中,必然是相当困难的。但是,在商务活动领域,并不具有如此根本差别。以至于不同国家的观念就不能交错繁殖。”大多数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立法经验表明,商法是直接调整和规范市场经济的法律,能直接地反映经济生活的需求,符合经济主体的利益。《美国统一商法典》虽为美国法律的产物,更是美国的市场经济和商事交易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联合国的一个法律专家小组在对《统一商法典》进行研究后指出:《统一商法典》作为一个基础可以适用于任何一个市场经济的国家,其第九篇(即担保篇)无疑是当今世界各国中最为现代化、最为合理和最为完整的担保制度。我国尚未制定民法典,法律体系的模式选择亦不明确,因而在商事立法模式上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因此,选择以商法为核心的市场经济体系的立法模式,则在立法技术上不必拘泥于民法中基于家庭人身和财产关系形成的各种伦理性原则,而是更直观地反映经济关系的本质属性,使之受之于商法基本原则及调整手段的约束,真正体现市场经济的需求,消除计划经济的残余影响。正如施米托夫所论述:“从实质上看,商法是或者至少应该是有理智的商人们的共识。这个法律部门相

中国化学灌浆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8年版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中国化学灌浆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8年版)

报告简介 【名称】中国化学灌浆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8年版) 【编号】1373722 【价格】纸质版:19000元电子版:20000元纸质+电子版:21000元 【优惠价】¥13600 元 【电话】400 612 8668、、传真: 【邮箱】 【网址】-04/HuaXueGuanJiangDiaoChaFenXi.html 【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报告,请向客服咨询。 《中国化学灌浆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8年版)》是专门针对化学灌浆产业的调研报告,采用客观公正的方式对化学灌浆产业的发展走势进行深入分析阐述,为客户进行竞争分析、发展规划、投资决策提供支持和依据,本项目在运作过程中得到了众多化学灌浆产业链各环节技术人员及营销人员的支持和帮助,在此再次表示谢意。 中国市场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化学灌浆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8年版)首先介绍了化学灌浆的背景知识,包括化学灌浆的相关概念、分类、应用、产业链结构,国际市场动态分析,国内市场动态分析,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及经济形势对化学灌浆行业的影响,化学灌浆行业国家政策及规划分析,化学灌浆产品技术参数,生产工艺技术,产品成本结构等;接着统计了中国主要企业化学灌浆产能、产量、成本、价格、毛利、产值等详细数据,同时统计了这些企业化学灌浆产品、客户、应用、产能、市场地位、企业联系方式等信息,最后通过对这些企业相关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和总结分析,得出中国化学灌浆产能市场份额,产量市场份额,供应量、需求量、供需关系,进口量、出口量、消费量等数据统计,同时介绍中国化学灌浆行业近几年产能、产量、售价、成本、毛利、产值等,之后分析了化学灌浆产业上游原料、下游客户及产业调查分析,并介绍化学灌浆营销渠道,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策略建议,最后还采用案例的模式分析了化学灌浆新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及SWOT分析。 第一章化学灌浆产业概述

化学工程的发展与展望

化学工程的发展与展望 化学工程的发展与展望 化学工程是将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工业化学相结合的学科,不仅是一门具有百年历史的成熟基础学科,也是充满朝气、与时俱进的学科。 1 化学工程的兴起 几千年来过滤、蒸发、结晶等操作在生产中被广泛的应用,但在相当长的时期里,这些操作都是规模很小的手工作业。化学工程这一学科,是在19世纪后期随着大规模制造化学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的发展而诞生的。 19世纪70年代,各种基础化学品的生产等都有了相当的规模,化学工业有了许多杰出的成就。如索尔维法制碱中所用的纯碱碳化塔,高20余米,在其中同时进行化学吸收、结晶、沉降等过程,但是人们还没有从其中找出共有的规律。1880年,“化学工程”第一次被英国学者George E.Davis正式提出,188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设了第一个以“化学工程”命名的课程,标志着化学工程学科的诞生。1915年,本文由收集整理美国学者Arthur D. Little提出了“单元操作”,将各种化学品的工业生产工艺分解为若干独立的物理操作单元,并阐明了即使是不同的工艺,只要是相同操作单元就遵循的相同原理。 1920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从化学系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系。1923年华克尔、刘易斯和W.H.麦克亚共同写的

《化工原理》一书出版,奠定了化学工程作为一门独立的工程学科的基础。 2 化学工程的发展 2.1 20世纪前叶,化学工程二级学科应运而生 在20世纪前叶,化学工程学科的发展促进了许多化学工艺的问世,如美国用丙烯合成出异丙醇,被誉为是石油化工的开端。这些化学工艺的出现,许多化学工程二级学科应运而生。 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传递过程,化工系统工程,化工控制工程等多个二级学科相继诞生。 2.2 20世纪50~60年代,化学工程完成了从单元操作到 三传一反 传递过程中动量传递的理论基础是流体力学,热量传递的理论基础是传热学,质量传递的理论基础是传质学,20世纪50~60年代,科学家将数学和物理的方法引入传递过程的研究,使传递过程学科有了较大的发展。1957年在第一届化学反应工程会议上确定了化学反应学科的研究内容和范围,从而确定化学反应工程学科的概念。化学工程完成了从单元操作到三传一反的过渡。 20世纪60年代以后,化学工程的各个主要部分,石油化工,煤化工,有机合成,工业催化等蓬勃发展,化学工程作为化学工艺和化学工业的理论指导,化学工艺对化学工程的过程体现,化学工业对化学工程的广泛应用,三者相互促进,化学工程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2.3 20世纪末至今,化学工程与新技术学科和计算相结合

中国核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核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山东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公元1964,中国西北,罗布泊的一声巨响,向世界宣告,中国拥有了自己的核武器。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代表我国开始使用核动力。 1991年12月15日,我国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的第一座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正式并网发电,代表着中国在和平利用核能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漫漫征途,从中国第一次核试验,到第一核电机组并网发电,中国核能利用已经走过了近三十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核电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核电设计、建设和运营水平明显提高,核电工业基础已初步形成。三十年风风雨雨,三十年艰苦历程。中国核电从无到有,为共和国的华美乐章添加了最美妙的音符。 我国核电现状 从上世纪80年代起,经过起步和小批量两个阶段的建设,我国目前形成了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和江苏田湾三个核电基地。截至到2004年9月,我国共有9台核电机组投入运行,装机容量达到700万千瓦。2003年底,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和核发电总量,分别占我国电力总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的1.7%和2.3%。在浙江、广东两省,2003年核发电量均超过本省总发电量的13%,核电成为当地电力供应的重要支柱。 与此同时,通过引进与自主研发,我国在核电站维护运营及设计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的进步:秦山一期核电站已经安全运行13年,在2003年结束的第七个燃料循环中创造了连续安全运行443天的国内核电站最好成绩,2003年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九项性能指标中,秦山核电站有六项指标达到中值水平,其中三项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秦山二期国产化核电站全面建成投产,实现了我国自主建设商用核电站的重大跨越,比投资1330美元/千瓦,国产化率55%,经受住了初步运行考验,表现出了优良的性能,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秦山三期重水堆核电站提前建成投产,实现了核电工程管理与国际接轨,创造了国际同类型核电站的多项纪录。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投运10年来,保持安全稳定运行,部分运行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广东岭澳核电站也已经全面建成投产并取得良好的运行业绩。江苏田湾核电站1号机组正在调试过程中。此外,我国出口巴基斯坦的恰希玛核电站2000年6月并网发电,2003年负荷因子达到85%。 我国核电当前技术水平与发展情况 进入二十一世纪,传统能源的利用程度已经接近极限,而且,由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化石能源的过分利用,对环境造成了难以消除的影响。今天,面对油价高涨,能源短缺,各国都在寻找能源的解决办法。中国科学院学部核能发展战略咨询组起草的一份战略研究报告指出,我国能源供应面临三大挑战:第一,能源发展需求与我国能源资源人均拥有量不足之间的矛盾;第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合理,大量燃煤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问题;第三,能源利用效率不高,能源浪费比较严重。为应对上述挑战,我国将强化节能和提高能效作为基本国策放在首位,并逐步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逐步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耗份额,提高新能源的份额。而“在各种替代能源中,只有核能既是一种经济、安全、洁净的能源,又可大规模地替代化石能源。只有积极发展核

《中国药典》2020 年版编制大纲

《中国药典》2020年版编制大纲 一、前言 《中国药典》2020年版的编制,正值“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期间,是我国健康中国建设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由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迈进的重要阶段。实施药品标准提高行动,编制好新版《中国药典》,对于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推进医药产业升级和产品提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建立“最严谨的标准”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密围绕“国家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的总体目标,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对标国际先进标准,提高与淘汰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以《中国药典》为核心的药品标准体系建设,提升《中国药典》标准整体水平,经过五年的时间,使《中国药典》标准制定更加严谨,品种遴选更加合理,与国际标准更加协调,标准形成机制更加科学,努力实现中药标准继续主导国际标准制定,化学药、药用辅料标准基本达到或接近国际标准水平,生物制品标准紧跟科技发展前沿,与国际先进水平基本保持一致。 三、基本原则 (一)提升药品质量,保障用药安全有效 坚持药品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规范性,促进药

品质量提升,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 (二)鼓励技术创新,促进研究成果应用 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鼓励药品检测方法创新、生产工艺改进、质量控制技术提升,使更多的科学研究成果在药品标准中得到转化和应用。 (三)坚持扶优汰劣,促进产品结构调整 药典品种收载有增有减,优化增量、减少存量;有效发挥《中国药典》的标准导向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换代。 (四)推进改革工作,完善标准形成机制 完善国家药品标准形成和淘汰机制,着力突出政府在国家标准制定中的主导作用和企业在产品标准制定中的主体地位,采取积极的鼓励政策和措施引导社会和行业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标准的研究制定,构建药品标准工作的新格局。 (五)强化标准支撑,服务药品监督管理 药品标准提高要围绕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这一中心工作,配合支持各项重点工作的开展。坚持监管依据标准,标准服务监管。要以问题为导向,将药品标准制修订工作与药品一致性评价、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评价、药品质量评价性抽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药品再注册等工作紧密结合,形成良性互动、信息共享、协调推进,促进监管能力水平的提高。 四、具体目标 (一)适度增加品种的收载,进一步满足临床需要 坚持“临床常用、疗效确切、使用安全、工艺成熟、质量可控”的品种遴选原则,全面覆盖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基本医

(完整word版)我国核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我国核电发展现状: 在党中央、国务院地正确领导下,我国核电经过多年地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核电设计、建设和运营水平明显提高,核电工业基础已初步形成.经过起步和小批量两个阶段地建设,目前形成了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和江苏田湾三个核电基地.在浙江、广东两省,年核发电量均超过本省总发电量地,核电成为当地电力供应地重要支柱.当前我国运行地核电有台机组、万千瓦发电运行,占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地左右,分别是秦山核电站、秦山二期核电站及扩建工程、秦山三期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广东岭澳核电站一期和江苏田湾核电站一期.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目前建设中核电站:广东:岭澳核电站二期、阳江核电站、台山核电站一期;辽宁:红沿河一期;福建:宁德核电站一期、福清核电站;浙江:秦山核电站一期扩建工程、三门核电站;山东:海阳核电站一期、石岛湾核电站.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筹建中地核电站:湖南:桃花江核电站;湖北:大畈核电站;江西:彭泽核电站;海南:昌江核电站一期;广东:陆丰核电站、海丰核电站;广西:红纱核电站;辽宁:徐大宝核电站、东港核电站;重庆:涪陵核电站;四川:三坝核电站;浙江:龙游核电站;安徽:芜湖核电站、吉阳核电站;吉林:靖宇核电站;湖南:小墨山核电站;河南:南阳核电站;福建:漳州核电站、三明核电站.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秦山一期核电站已经安全运行年,在年结束地第七个燃料循环中创造了连续安全运行天地国内核电站最好成绩,年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九项性能指标中,秦山核电站有六项指标达到中值水平,其中三项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秦山二期国产化核电站全面建成投产,实现了我国自主建设商用核电站地重大跨越,比投资美元千瓦,国产化率,经受住了初步运行考验,表现出了优良地性能,实现了较好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秦山三期重水堆核电站提前建成投产,实现了核电工程管理与国际接轨,创造了国际同类型核电站地多项纪录.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投运十几年来,保持安全稳定运行,部分运行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较好地经济效益.广东岭澳核电站也已经全面建成投产并取得良好地运行业绩.江苏田湾核电站号机组正在调试过程中.年月日,国务院批准建设广东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浙江三门核电站一期工程.总之,中国核电在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营运管理等方面,具备了相当地基础和实力,为加快发展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坚实地基础.加快核电发展地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基本具备.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核电设计.我国核工业拥有一支专业配置齐全、知识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地核电研究设计队伍,形成了设计管理和接口控制程序以及质量管理体系;掌握了一些国外核电成熟地设计技术;能自主设计建设万千瓦和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也具备了以我为主、中外合作设计建设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地能力.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组织有关核电设计院,开展了国产化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地设计工作,目前初步设计已经完成,进入初步设计审查阶段.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核电技术研发.我国核工业建立了专业齐全地核科研体系,培养了一支水平较高地核电科研队伍,已建成了具有国际水平地大型核动力技术试验基地,各种试验台架、科研设施齐全,具备了较强地自主开发能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地能力,基本上可以满足自主设计地需要,为核电技术进步和后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在设计技术研究工作中,解决了核电站工程设计地许多技术难点,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地核电工程设计分析地骨干程序系统.初步形成了一套先进反应堆设计方法和试验验证手段,提高了我国先进压水堆设计开发地能力.目前我国正在立足自主开发第三代、第四代核电关键技术.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核电工程建设管理.目前开工建设地核电项目,无论是国产化项目,还是中外合作地项目,都建立了规范地法人治理结构,项目业主对核电站建设和运营全面负责.在工程项目

制度变迁与中国经济法的创新(1)

制度变迁与中国经济法的创新(1) 【内容提要】本文依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实践,运用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出中国经济法是中国特色之经济法律的典型,重点研究了中国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进程及其“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路径依赖”的低效率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经济法创新的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经济法/制度变迁/制度创新 制度变迁是指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在经济落后国家的制度变迁中,国家承担着制度设计、规划与组织的重要职能。诺斯著《经济史中的结构变迁》一书中有关国家的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论述。)现阶段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法制建设,是经济落后国家制度变迁的典型。因此,以代表国家和政府协调经济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关系为调整对象的中国经济法,在现代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中正式制度变迁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因为制度变迁重要的是实现制度事实的转变,无论是法律制度还是经济制度,都是以制度事实为根本的。制度事实是现实的社会存在,制度事实决定了制度规则,这和马克思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一致的。是社会创造了法律,而不是法律创造了社会,通过大规模的引进外国法律并不能实现法治和经济的现代化。由此

决定了提出我国市场经济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变迁思路,必然包括我国现实和传统相结合的制度分析思路。制度变迁的首要目标应当是促使社会实际经济生活的转变。 “强制性制度变迁”:中国经济法建立的特点 依据制度变迁的理论,制度变迁包括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和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两个基本类型。其中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主体以市民为主,且以自发性为基本特征;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主体以国家且以强制性为基本特征。据此推论,我们认为,在中国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制度变迁中,民商法的主体以市民为主及其“约定大于法定”的规范特征,使民商法制建设类似于诱致性制度变迁。经济法的主体以政府为主及“法定大于约定”的规范特征,使经济法制建设类似于强制性制度变迁,从而中国经济法的制度发展模式要借鉴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模式及其理论,注意发挥该模式在加速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步伐的规模经济优势,克服该模式中政府的有限理性、官僚主义等消极因素对中国市场经济法制度建设阻碍的问题。 我们注意到,受公有制和共产党执政的经济和政治基础条件的制约,以及在长期形成的封建儒家文化和计划经济体制的传统制度惯性力量的作用下,中国市场经济法制建设这一制度变迁,应该以体现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特点的经济法制度建设为近期模式,而以体现诱致性制度变迁模式特点的

化学发展简史

化 学 发 展 简 史 中国化学发展史重要人物及其贡献 关于化学的进展,我国古代在化学的发展过程中作出了重要的贡

献,体现在冶金、造纸、陶瓷和中草药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中国化学发展迅速,不仅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国际上有相当影响的成果,而且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产生了一大批有重要影响的成果。下面按时间前后简单介绍一下中国化学发展史重要人物及其主要贡献: 1.墨翟 墨翟(公元前479—381),先秦时期墨派思想的创始人,著有《墨经》。在该书中说到:“非半不昔斤则不动,说在端。……昔斤必半,毋与非半,不可昔斤也。……端,是无间也。”意思是说物质到一半的时候,就不能斫开它了。物质如果没有可分的条件,那就不能再分了。墨子的“端”即为物质的最小单位,有现代原子的意义,意味着他对物质非连续性的认识。他的这一认识和古希腊哲学家德漠克利特所提出的原子(不能再分)基本上是同时代的,所以说原子概念的最先提出不能抹煞墨子的功劳。 2.刘安 我国西汉时的炼丹家。他著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着“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意思是说铜遇到铁时,就有铜生成。实质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铁和可溶性的铜盐发生的置换反应。这一发现要比西方国家早1700多年。在宋朝时采用这一方法炼铜已有相当规模,每年炼铜达5×105kg,占当时铜产量的15%—25%。这种炼铜方法在我国最早,是湿法冶金的先驱。 刘安在他的《淮南子》中写到:“老槐生火,久血为磷。”这句话

实质说的是磷的自燃现象。磷的最早发现者应该是刘安。 3.蔡伦 他总结了西汉以来的造纸经验,改用便宜的材料为原料,经过精工细作,造出优质纸,被称为“蔡伦纸”。后世人们将蔡伦称为造纸技术的发明人。1000多年来,我国的造纸材料大致都是依照蔡伦的办法加以推广的。 4.魏伯阳 我国东汉时期炼丹家。撰有《周易参同契》,此书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炼丹术专著。其中化学知识丰富。记载着“丹鼎”这一化学反应装置,记述了汞易挥发的特性以及汞和硫化合为丹砂(硫化汞)、汞和铅汞齐(汞铅合金)等化学知识。 5.华佗 据《后汉记·华佗传》中记载,在公元200年时,我国外科鼻祖华佗就能用全身麻醉来施行外科手术,这是世界上施用临床麻醉最早的人,所用麻沸散是最早的麻醉药物。 6.葛洪 我国晋代炼丹家。著有《抱朴子》一书,所含化学知识丰富。他曾谈到:“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这句话所指的化学反应是:①红色硫化汞(丹砂)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汞:HgS+O2 ====== Hg + SO2↑②汞和硫在一起研磨生成黑色HgS:Hg + S ====== HgS ③黑色HgS隔绝空气加热(升华)变成红色晶体HgS: HgS HgS 这一事实说明葛洪对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初步有所了解,这一了解

中药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终板

中药的发展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 一、中药的起源及发展 (2) 1.中药的起源 (2) 2.中药的发展 (2) 二、中药发展的机遇 (3) 1.医疗改革及政府扶持 (3) 2.社会契合与市场需求 (3) 3.国际发展及合资合作 (4) 三、中药发展中的挑战 (4) 1.中药标准化差 (4) 2.中药创新科研上的不足 (4) 3.国际竞争激烈,中药监督评价系统缺乏 (4)

中药的发展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除了植物药以外,动物药 等。无论是看历史还是看现在,中药在人类健康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并且在国际上也建立了强大的威信。中药理论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重视,人们的健康和医药市场的需求为中药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然而长期以来固有的观念及对中药的曲解成为中药发展的瓶颈,尤其在中药起源的我国,中药的发展受到明显限制,因此,下面对中药发展存在的挑战及机遇进行较详细的阐明。 关键词:中药挑战机遇 提起它应该是全中国人民的骄傲---“中”药。中药是中国传统的药物,在人们健康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日益发展的今天,中药面对的不仅有机遇,挑战也是越来越清晰。 一、中药的起源及发展 1.中药的起源 “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生动的反映了人们认识药物的艰难性,从中也可以清晰的领悟到中药最初发现的方式。人类对药物的认识,最初是与觅食活动紧密相连的。在原始时代,我们的祖先通过采食植物和狩猎,逐渐了解这些植物和动物,有的可以充饥果腹,有的可以缓解病痛,有的则引起中毒,甚至造成死亡。因而,人们懂得在觅食时有所辨别和选择,逐渐对某些自然产物的药效和毒性有所认识。就是古人经过无数次的有意识实验,观察,逐渐形成了最初的药学知识。 2.中药的发展 秦汉之际,药学已初具模型。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百草经》言简意赅地总结了药物的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眼药方法、剂型选择等基本原则,初步奠定了药学理论的基础。这一时期,通过境内外交流,一些药物相继传入中国,边远地区的药物也逐渐进入内地。魏晋南北朝时期,本草著作首推梁·陶弘景所辑《本草经集注》,补充了大量采收、鉴别、炮制、制剂及合药取量方面的理论和操作原则。南朝刘宋时期雷党纪敦著《炮炙论》,叙述药物通过适宜的炮制,可以提高药效,减轻毒性或烈性,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也标志着本草学新分支学科的产生。隋唐时代,依靠国家行政力量和充分的人力物力,编著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性官修本草《唐本草》。然后随着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和商业、交通的不断发展,及对药物的认识不断清晰,人们在宋金元时期,出版了《开宝本草》,《图经本草》,《宝庆本草折衷》等。经过进一步积累,明清时期

海商法的历史沿革与中国海商法的发展

海商法的历史沿革中对中国海商法的发展的思考海商法是调整海上运输关系和船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海商法的发展是和航海贸易的发展相关的,随其兴起而产生和发展的。海运是国际贸易运输的主要途径,其与国际经贸尤其是海上贸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国有专属管辖海事案件的法院,称为“海事法院”,这说明海商法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要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还要对其涉及到的相关学科要有一定的了解。下面就我所学到的知识做一个总结和讨论。 海商法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最早载有船舶碰撞规则货物运输规则及水上航运规则的法律,是公元前18世纪的《汉谟拉比法典》。随着地中海地区航海贸易的发展,罗得岛成为该地区的航贸中心,并形成了一些调整航海贸易中发生的共同海损和海上保险的习惯规则,即“罗得海法”。关于罗得海法存在的直接证据来自于一些历史文献的记载。这大约出现在公元前2-3世纪。罗得海法在地中海地区有极大权威性,不仅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调整该地区的海上贸易,而且为以后所有海事立法奠定了基础,被称做海商法的萌芽。 到了中世纪,航海通商贸易活动更趋繁荣,海商习惯也日渐发达,逐渐在以地中海、大西洋和北海沿岸的海港城市为中心的欧洲,形成了海事习惯法,主要包括海事习惯和海事判例。这些海事习惯法大多由私人编纂成集。其中中世纪著名的三大海法对现代海商法具有比较深的影响: (一)《奥列隆海法》(LEX OLERON)《奥列隆海法》是法国大西洋海岸一带商人海事法庭的判例和所适用的习惯法的汇集,其主要内容涉及船舶。船长。船员。海难救助以及船长出卖运送品之权能等。该法在大西洋一带影响广泛,它为欧洲海商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康索拉朵海法(LEX CONSOLATO)“康索拉朵”原意为“裁判官”,因此该法又称为《海商裁判例》,它收集了14世纪流行于地中海沿岸的海事判例。习惯和学说,内容丰富,体系完整,被称为当时最完备的海事法,对以后的欧洲航运界影响深远。 (三)维斯比海法(laws of wisby)。维斯比海法是公元15世纪在瑞典哥特兰岛上的维斯比城编纂的,并因此得名。它主要继承了奥列隆海法。阿姆斯特丹法。波罗的海汉萨城镇卑克法的传统,盛行于波罗的海沿岸及北海南岸,德国。瑞典等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海商法受其影响较大。 上述三大海法被认为中世纪海商法的三大基石,但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如三大海法区域性强,其适用有其特定的区域,且大多为私人编纂的惯例,其效力是极为有限的。但是,正因为这些海法虽然在一定的区域内适用,亦具有一定的国际性,在某一地区的国际间通行。 到了近代,欧洲各国纷纷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且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航分离,制定全国统一海商法的经济基础业已形成。早期资本主义的活力也刺激了航海贸易的迅速发展,工业革命成果更是加剧了海运市场的独立化进程。于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欧洲各国先后制定了海商法典或是各种单行的海事法规,海商法进入了国内化时期。在这期间,法国路易十四于1681年颁布《海事条例》,它是欧洲第一部综合性海商法典,其内容涉及船员。船舶。运输契约。海事司法。国家对海岸和港湾渔业的管理等等。1807年拿破仑把《海事条例》的私法部分纳入《法国商法典》第二编“海商”部分,使海商法更为系统化。科学化。此后,德日商法典照搬了法国商法典的立法体例,把海商法作为专编或专章列入海商法典中。

市场分析-中国化工的长期发展趋势doc12)(1)

市场分析:中国化工的长期发展趋势 随着下游需求的增长和产品价格的回升,整个行业的盈利能力逐步提升,行业利润率稳步提高,未来仍是逐步消化现有产能的过程,我们判断化工原材料行业景气周期总体处于上升阶段。 特殊化学品仍是中国化工的投资热点 中国现阶段投资的最主要逻辑之一是技术进步和消费升级。而特殊化学品行业是化工行业里最符合这两大投资逻辑的子行业。改性塑料、增强复合材料、有机硅、MDI的行业发展取决于工业部门和建筑部门对于材料品质要求的提高,染料助剂的发展取决于人们对于纺织品升级换代的要求。 资源类股票我们继续看好钾肥 资源类股票具有良好的投资属性:模式简单而稳定。但由于油价的不确定性,综合考虑资源的稀缺性和下游发展空间,我们在资源类股票中主要看好盐湖钾肥( 39.71,-1.26,-3.08%);磷化工和其他资源类化工行业仍略逊一筹。 提高化工原材料行业评级至“谨慎推荐” 随着消费升级和行业自身结构性的转变,整个行业盈利能力表现出好转的迹象。 电石法PVC表现出很强的成本竞争力;在下游需求持续增长背景下,纯碱行业的经营趋于好转;而氨纶、粘胶等化纤随着前期产能的逐步释放以及消费升级的推动之下,行业景气向好。我们提高化工原材料行业评级至“谨慎推荐”,继续推荐受益于氨纶行业强劲复苏的BDO龙头山西三维( 24.33,-1.10,-4.33%)和受益于技术进步的柳化股份( 17.40,-0.29,-1.64%)。

继续维持特殊化学品“推荐”的投资评级 对于突破周期性局限,具有典型技术进步特征的优质特殊化学品企业,我们认为其具有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更具有成为中国市场上Tenbagger的潜力。我们继续维持特殊化学品子行业“推荐”的投资评级,并重点推荐特殊化学品领域的金发科技、新安股份、烟台万华、传化股份、德美化工等。 摘要 07年下半年,我们的整体思路仍是寻找长期为股东创造价值的优质企业,同时照顾到化工原材料领域景气周期向上的现实,重点关注了其中的阶段性投资机会。同时我们关注到无论是特殊化学品还是原材料领域,技术进步和消费升级都已成为引导企业走向成功的主要原因。 化工产业链两端的特殊化学品制造业和钾肥仍是良好的投资标的。特殊化学品行业是化工行业里最契合消费升级和技术进步两大投资逻辑的子行业。改性塑料、增强复合材料、有机硅、MDI的行业发展取决于工业部门和建筑部门对于材料品质要求的提高,染料助剂的发展则取决于人们对于纺织品升级换代的要求。 钾肥行业的主要优势在于对自然资源的垄断,其业务模式简单、稳定,未来成长性明确。 对于化工原材料,随着消费升级和行业自身结构性的转变,氨纶、差异化高档化纤等在06年已逐步开始新一轮的景气周期,氨纶的强劲复苏又带动了上游BDO生产企业;氯碱、纯碱等大宗原材料的周期也已开始向上,带来阶段性投资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