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测试题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专项训练题(带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专项训练题单选题1、设集合A ={x |x 2–4≤0},B ={x |2x +a ≤0},且A ∩B ={x |–2≤x ≤1},则a =( )A .–4B .–2C .2D .4答案:B分析:由题意首先求得集合A ,B ,然后结合交集的结果得到关于a 的方程,求解方程即可确定实数a 的值. 求解二次不等式x 2−4≤0可得:A ={x|−2≤x ≤2},求解一次不等式2x +a ≤0可得:B ={x|x ≤−a 2}. 由于A ∩B ={x|−2≤x ≤1},故:−a 2=1,解得:a =−2. 故选:B.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交集的运算,不等式的解法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和计算求解能力.2、已知集合M ={x |1−a <x <2a },N =(1,4),且M ⊆N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2]B .(−∞,0]C .(−∞,13]D .[13,2] 答案:C分析:按集合M 是是空集和不是空集求出a 的范围,再求其并集而得解.因M ⊆N ,而ϕ⊆N ,所以M =ϕ时,即2a ≤1−a ,则a ≤13,此时 M ≠ϕ时,M ⊆N ,则{1−a <2a 1−a ≥12a ≤4 ⇒{a >13a ≤0a ≤2,无解,综上得a ≤13,即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13].故选:C3、设全集U ={−3,−2,−1,0,1,2,3},集合A ={−1,0,1,2}, B ={−3,0,2,3},则A ∩(∁U B )=( )A .{−3,3}B .{0,2}C .{−1,1}D .{−3,−2,−1,1,3}答案:C分析:首先进行补集运算,然后进行交集运算即可求得集合的运算结果.由题意结合补集的定义可知:∁U B={−2,−1,1},则A∩(∁U B)={−1,1}.故选:C.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补集运算,交集运算,属于基础题.4、下面四个命题:①∀x∈R,x2-3x+2>0恒成立;②∃x∈Q,x2=2;③∃x∈R,x2+1=0;④∀x∈R,4x2>2x-1+3x2.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A.3B.2C.1D.0答案:D分析:对于①,计算判别式或配方进行判断;对于②,当x2=2时,只能得到x为±√2,由此可判断;对于③,方程x2+1=0无实数解;对于④,作差可判断.解:x2-3x+2>0,Δ=(-3)2-4×2>0,∴当x>2或x<1时,x2-3x+2>0才成立,∴①为假命题.当且仅当x=±√2时,x2=2,∴不存在x∈Q,使得x2=2,∴②为假命题.对∀x∈R,x2+1≠0,∴③为假命题.4x2-(2x-1+3x2)=x2-2x+1=(x-1)2≥0,即当x=1时,4x2=2x-1+3x2成立,∴④为假命题.∴①②③④均为假命题.故选:D小提示:此题考查特称命题和全称命题真假的判断,特称命题要为真,只要有1个成立即可,全称命题要为假,只要有1个不成立即可,属于基础题.5、已知集合S={s|s=2n+1,n∈Z},T={t|t=4n+1,n∈Z},则S∩T=()A.∅B.S C.T D.Z答案:C分析:分析可得T⊆S,由此可得出结论.任取t∈T,则t=4n+1=2⋅(2n)+1,其中n∈Z,所以,t∈S,故T⊆S,因此,S∩T=T.故选:C.6、若集合U={0,1,2,3,4,5},A={0,2,4},B={3,4},则(∁U A)∩B=().A.{3}B.{5}C.{3,4,5}D.{1,3,4,5}答案:A分析:根据补集的定义和运算求出∁U A,结合交集的概念和运算即可得出结果.由题意知,∁U A={1,3,5},又B={3,4},所以(∁U A)∩B={3}.故选:A7、集合A={x|x<−1或x≥3},B={x|ax+1≤0}若B⊆A,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13,1)B.[−13,1]C.(−∞,−1)∪[0,+∞)D.[−13,0)∪(0,1)答案:A分析:根据B⊆A,分B=∅和B≠∅两种情况讨论,建立不等关系即可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解:∵B⊆A,∴①当B=∅时,即ax+1⩽0无解,此时a=0,满足题意.②当B≠∅时,即ax+1⩽0有解,当a>0时,可得x⩽−1a,要使B⊆A,则需要{a>0−1a<−1,解得0<a<1.当a<0时,可得x⩾−1a,要使B⊆A,则需要{a<0−1a⩾3,解得−13⩽a<0,综上,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13,1).故选:A.小提示:易错点点睛:研究集合间的关系,不要忽略讨论集合是否为∅.8、已知集合满足{1,2}⊆A⊆{1,2,3},则集合A可以是()A.{3}B.{1,3}C.{2,3}D.{1,2}答案:D分析:由题可得集合A可以是{1,2},{1,2,3}.∵{1,2}⊆A⊆{1,2,3},∴集合A可以是{1,2},{1,2,3}.故选:D.多选题9、下列存在量词命题中真命题是()A.∃x∈R,x≤0B.至少有一个整数,它既不是合数,也不是素数C.∃x∈{x|x是无理数},x2是无理数D.∃x0∈Z,1<5x0<3答案:ABC分析:结合例子,逐项判断即可得解.对于A,∃x=0∈R,使得x≤0,故A为真命题.对于B,整数1既不是合数,也不是素数,故B为真命题;对于C,若x=π,则x∈{x|x是无理数},x2是无理数,故C为真命题.对于D,∵1<5x0<3,∴15<x0<35,∴∃x0∈Z,1<5x0<3为假命题.故选:ABC.10、对任意实数a、b、c,给出下列命题,其中真命题是()A.“a=b”是“ac=bc”的充要条件B.“a>b”是“a2>b2”的充分条件C.“a<5”是“a<3”的必要条件D.“a+5是无理数”是“a是无理数”的充要条件答案:CD分析:利用特殊值法以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定义可判断A、B选项的正误;利用必要条件的定义可判断C 选项的正误;利用充要条件的定义可判断D选项的正误.对于A,因为“a=b”时ac=bc成立,ac=bc且c=0时,a=b不一定成立,所以“a=b”是“ac=bc”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A错;对于B,a=−1,b=−2,a>b时,a2<b2;a=−2,b=1,a2>b2时,a<b.所以“a>b”是“a2>b2”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故B错;对于C,因为“a<3”时一定有“a<5”成立,所以“a<3”是“a<5”的必要条件,C正确;对于D“a+5是无理数”是“a是无理数”的充要条件,D正确.故选:CD.小提示:本题考查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断,考查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定义的应用,考查推理能力,属于基础题.11、非空集合A具有下列性质:①若x,y∈A,则xy∈A;②若x,y∈A,则x+y∈A.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1∉A B.20202021∉AC.若x,y∈A,则xy∈A D.若x,y∈A,则x−y∉A答案:AC分析:若−1∈A,利用条件可得当x=−1∈A,y=0∈A时,不满足xy∈A,可判断A,利用条件可得若x≠0且x∈A,进而得2020∈A,2021∈A,可判断B,利用题设可得若x,y∈A,则xy∈A,x−y=1∈A可判断CD.对于A,若−1∈A,则−1−1=1∈A,此时−1+1=0∈A,而当x=−1∈A,y=0∈A时,−1显然无意义,不满足xy∈A,所以−1∉A,故A正确;对于B,若x≠0且x∈A,则1=xx∈A,所以2=1+1∈A,3=2+1∈A,以此类推,得对任意的n∈N∗,有n∈A,所以2020∈A,2021∈A,所以20202021∈A,故B错误;对于C,若x,y∈A,则x≠0且y≠0,又1∈A,所以1y ∈A,所以xy=x1y=∈A,故C正确;对于D,取x=2,y=1,则x−y=1∈A,故D错误.故选:AC.填空题12、设集合A={1,2,a},B={2,3}.若B⊆A,则a=_______.答案:3分析:由题意可知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进而求出答案.由B⊆A知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所以3∈A⇒a=3,所以答案是:3.13、在整数集Z中,被5除所得余数为k的所有整数组成一个“类”,记为[k],即[k]={5n+k|n∈Z},k= 0,1,2,3,4;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2015∈[0];②−3∈[3];③Z=[0]∪[1]∪[2]∪[3]∪[4];④“整数a,b属于同一‘类’”的充要条件是“a−b∈[0]”.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_______.答案:3分析:根据2015被5除的余数为0,可判断①;将−3=−5+2,可判断②;根据整数集就是由被5除所得余数为0,1,2,3,4,可判断③;令a=5n1+m1,b=5n2+m2,根据“类”的定理可证明④的真假.①由2015÷5=403,所以2015∈[0],故①正确;②由−3=5×(−1)+2,所以−3∉[3],故②错误;③整数集就是由被5除所得余数为0,1,2,3,4的整数构成,故③正确;④假设a=5n1+m1,b=5n2+m2,a−b=5(n1−n2)+m1−m2,a,b要是同类.则m1=m2,即m1−m2=0,所以a−b∈[0],反之若a−b∈[0],即m1−m2=0,所以m1=m2,则a,b是同类,④正确;所以答案是:3小提示: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正确理解新定义“类”是解答的关键,以及进行简单的合情推理,属中档题.14、设P为非空实数集满足:对任意给定的x、y∈P(x、y可以相同),都有x+y∈P,x−y∈P,xy∈P,则称P为幸运集.①集合P={−2,−1,0,1,2}为幸运集;②集合P={x|x=2n,n∈Z}为幸运集;③若集合P1、P2为幸运集,则P1∪P2为幸运集;④若集合P为幸运集,则一定有0∈P;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答案:②④解析:①取x=y=2判断;②设x=2k1∈P,y=2k2∈P判断;③举例P1={x|x=2k,k∈Z},P2={x|x=3k,k∈Z}判断;④由x、y可以相同判断;①当x=y=2,x+y=4∉P,所以集合P不是幸运集,故错误;②设x=2k1∈P,y=2k2∈P,则x+y=2(k1+k2)∈A,x−y=2(k1−k2)∈A,xy=2k1⋅k2∈A,所以集合P是幸运集,故正确;③如集合P1={x|x=2k,k∈Z},P2={x|x=3k,k∈Z}为幸运集,但P1∪P2不为幸运集,如x=2,y=3时,x+y=5∉P1∪P2,故错误;④因为集合P为幸运集,则x−y∈P,当x=y时,x−y=0,一定有0∈P,故正确;所以答案是:②④小提示:关键点点睛:读懂新定义的含义,结合“给定的x、y∈P(x、y可以相同),都有x+y∈P,x−y∈P,xy∈P”,灵活运用举例法.解答题15、已知集合A={x|x=m+√6n,其中m,n∈Q}.(1)试分别判断x1=−√6,x2=√2−√3+√2+√3与集合A的关系;(2)若x1,x2∈A,则x1x2是否一定为集合A的元素?请说明你的理由.答案:(1)x1∈A,x2∈A(2)x1x2∈A,理由见解析分析:(1)将x1,x2化简,并判断是否可以化为m+√6n,m,n∈Q的形式即可判断关系.(2)由题设,令x1=m1+√6n1,x2=m2+√6n2,进而判断是否有x1x2=m+√6n,m,n∈Q的形式即可判断.(1)x1=−√6=0+√6×(−1)∈A,即m=0,n=−1符合;x2=√(√3−1)22+√(√3+1)22=√6=0+√6×1∈A,即m=0,n=1符合.(2)x1x2∈A.理由如下:由x1,x2∈A知:存在m1,m2,n1,n2∈Q,使得x1=m1+√6n1,x2=m2+√6n2,∴x1x2=(m1+√6n1)(m2+√6n2)=(m1m2+6n1n2)+√6(m1n2+m2n1),其中m1m2+6n1n2,m1n2+ m2n1∈Q,∴x1x2∈A.。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综合测试卷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综合测试卷1.选择题1.下列命题的否定是真命题的是()A。
有些实数的绝对值是正数B。
所有平行四边形都不是菱形C。
任意两个等边三角形都是相似的D。
3是方程的一个根答案:B2.已知R为实数集,集合A={x|x>1},B={x|x≥2},则(R-B)∩A=()A。
(1,2)B。
[1,2)C。
(-∞,1]D。
[2,+∞)答案:B3.已知集合A={-2,1,9,π},B={1,9},则A-B=()A。
{0,1,9}B。
{1,9}C。
{0,1,9,π}D。
{-2,0,1,9}答案:D4.以下四个命题既是特称命题又是真命题的是()A。
锐角三角形的内角是锐角或钝角B。
至少有一个实数x,使x2+x+1>0C。
两个无理数的和必是无理数D。
存在一个负数,使它的平方大于100答案:A5.“p是q的充要条件”是()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C6.已知全集U={x∈Z|0<x<6},集合A={3,4,5},则(U-C)∩A=()A。
{1,2}B。
{0,1,2}C。
{1,2,3}D。
{0,1,2,3}答案:B7.已知R是实数集,集合A={x|1<x<2},B={x|2<x<3},则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A。
[0,1]B。
(0,1]C。
[0,1)D。
(0,1)答案:D8.设命题p:∀x∈R,x-4x+2m≥0(其中m为常数),则“m≥1”是“命题p为真命题”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且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C9.若命题“存在x∈R,使得x/(4x+1)<1/4”是假命题,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A。
(-∞,-1)B。
(-∞,2)C。
[-1,1]D。
(-∞,0)答案:B10.已知集合A={x|x=x},B={1,m,2},若A⊆B,则实数m 的值为()A。
2B。
√2C。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考点专题训练(带答案)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考点专题训练单选题1、设全集U={−2,−1,0,1,2,3},集合A={−1,2},B={x∣x2−4x+3=0},则∁U(A∪B)=()A.{1,3}B.{0,3}C.{−2,1}D.{−2,0}答案:D分析:解方程求出集合B,再由集合的运算即可得解.由题意,B={x|x2−4x+3=0}={1,3},所以A∪B={−1,1,2,3},所以∁U(A∪B)={−2,0}.故选:D.2、已知集合M={x|x=m−56,m∈Z},N={x|x=n2−13,n∈Z},P={x|x=p2+16,p∈Z},则集合M,N,P的关系为()A.M=N=P B.M⊆N=PC.M⊆N P D.M⊆N,N∩P=∅答案:B分析:对集合M,N,P中的元素通项进行通分,注意3n−2与3p+1都是表示同一类数,6m−5表示的数的集合是前者表示的数的集合的子集,即可得到结果.对于集合M={x|x=m−56,m∈Z},x=m−56=6m−56=6(m−1)+16,对于集合N={x|x=n2−13,n∈Z},x=n2−13=3n−26=3(n−1)+16,对于集合P={x|x=p2+16,p∈Z},x=p2+16=3p+16,由于集合M,N,P中元素的分母一样,只需要比较其分子即可,且m,n,p∈Z,注意到3(n−1)+1与3p+1表示的数都是3的倍数加1,6(m−1)+1表示的数是6的倍数加1,所以6(m−1)+1表示的数的集合是前者表示的数的集合的子集,所以M⊆N=P.故选:B.3、下列各式中关系符号运用正确的是()A.1⊆{0,1,2}B.∅⊄{0,1,2}C.∅⊆{2,0,1}D.{1}∈{0,1,2}答案:C分析:根据元素和集合的关系,集合与集合的关系,空集的性质判断即可.根据元素和集合的关系是属于和不属于,所以选项A错误;根据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是包含或不包含,所以选项D错误;根据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所以选项B错误,故选项C正确.故选:C.4、设a,b是实数,集合A={x||x−a|<1,x∈R},B={x||x−b|>3,x∈R},且A⊆B,则|a−b|的取值范围为()A.[0,2]B.[0,4]C.[2,+∞)D.[4,+∞)答案:D分析:解绝对值不等式得到集合A,B,再利用集合的包含关系得到不等式,解不等式即可得解.集合A={x||x−a|<1,x∈R}={x|a−1<x<a+1},B={x||x−b|〉3,x∈R}={x|x<b−3或x>b+3}又A⊆B,所以a+1≤b−3或a−1≥b+3即a−b≤−4或a−b≥4,即|a−b|≥4所以|a−b|的取值范围为[4,+∞)故选:D5、设全集U={1,2,3,4,5},集合M满足∁U M={1,3},则()A.2∈M B.3∈M C.4∉M D.5∉M答案:A分析:先写出集合M,然后逐项验证即可由题知M={2,4,5},对比选项知,A正确,BCD错误故选:A6、已知集合A={(x,y)|x,y∈N∗,y≥x},B={(x,y)|x+y=8},则A∩B中元素的个数为()A.2B.3C.4D.6答案:C分析:采用列举法列举出A∩B中元素的即可.由题意,A∩B中的元素满足{y≥xx+y=8,且x,y∈N∗,由x+y=8≥2x,得x≤4,所以满足x+y=8的有(1,7),(2,6),(3,5),(4,4),故A∩B中元素的个数为4.故选:C.【点晴】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交集运算,考查学生对交集定义的理解,是一道容易题.7、已知集合A={(x,y)||x|+|y|≤2,x∈Z,y∈Z},则A中元素的个数为()A.9B.10C.12D.13答案:D分析:利用列举法列举出集合A中所有的元素,即可得解.由题意可知,集合A中的元素有:(−2,0)、(−1,−1)、(−1,0)、(−1,1)、(0,−2)、(0,−1)、(0,0)、(0,1)、(0,2)、(1,−1)、(1,0)、(1,1)、(2,0),共13个.故选:D.8、已知U=R,M={x|x≤2},N={x|−1≤x≤1},则M∩∁U N=()A.{x|x<−1或1<x≤2}B.{x|1<x≤2}C.{x|x≤−1或1≤x≤2}D.{x|1≤x≤2}答案:A分析:先求∁U N,再求M∩∁U N的值.因为∁U N={x|x<−1或x>1},所以M∩C U N={x|x<−1或1<x≤2}.故选:A.多选题9、已知集合A={0,1,2},B={a,2},若B⊆A,则a=()A.0B.1C.2D.0或1或2答案:AB分析:由B⊆A,则B={0,2}或B={1,2},再根据集合相等求出参数的值;解:由B⊆A,可知B={0,2}或B={1,2},所以a=0或1.故选:AB.小提示:本题考查根据集合的包含关系求参数的值,属于基础题.10、已知集合A={x|x=2m−1,m∈Z},B={x|x=2n,n∈Z},且x1、x2∈A,x3∈B,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x1x2∈A B.x2x3∈BC.x1+x2∈B D.x1+x2+x3∈A答案:ABC分析:本题首先可根据题意得出A表示奇数集,B表示偶数集,x1、x2是奇数,x3是偶数,然后依次对x1x2、x2x3、x1+x2、x1+x2+x3进行判断,即可得出结果.因为集合A={x|x=2m−1,m∈Z},B={x|x=2n,n∈Z},所以集合A表示奇数集,集合B表示偶数集,x1、x2是奇数,x3是偶数,A项:因为两个奇数的积为奇数,所以x1x2∈A,A正确;B项:因为一个奇数与一个偶数的积为偶数,所以x2x3∈B,B正确;C项:因为两个奇数的和为偶数,所以x1+x2∈B,C正确;D项:因为两个奇数与一个偶数的和为偶数,所以x1+x2+x3∈B,D错误,故选:ABC.11、已知命题p:∃x∈R,ax2−4x−4=0,若p为真命题,则a的值可以为()A.-2B.-1C.0D.3答案:BCD分析:根据给定条件求出p为真命题的a的取值范围即可判断作答,当a=0时,x=−1,p为真命题,则a=0,当a≠0时,若p为真命题,则Δ=16+16a≥0,解得a≥−1且a≠0,综上,p为真命题时,a的取值范围为a≥−1.故选:BCD12、已知集合A={x∈R|x2−3x−18<0},B={x∈R|x2+ax+a2−27<0},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若A=B,则a=−3B.若A⊆B,则a=−3C.若B=∅,则a≤−6或a≥6D.若B A时,则−6<a≤−3或a≥6答案:ABC分析:求出集合A,根据集合包含关系,集合相等的定义和集合的概念求解判断.A={x∈R|−3<x<6},若A=B,则a=−3,且a2−27=−18,故A正确.a=−3时,A=B,故D不正确.若A⊆B,则(−3)2+a⋅(−3)+a2−27≤0且62+6a+a2−27≤0,解得a=−3,故B正确.当B=∅时,a2−4(a2−27)≤0,解得a≤−6或a≥6,故C正确.故选:ABC.13、已知集合P={1,2},Q={x|ax+2=0},若P∪Q=P,则实数a的值可以是()A.−2B.−1C.1D.0答案:ABD分析:由题得Q⊆P,再对a分两种情况讨论,结合集合的关系得解.因为P∪Q=P,所以Q⊆P.由ax+2=0得ax=−2,当a=0时,方程无实数解,所以Q=∅,满足已知;当a≠0时,x=−2a ,令−2a=1或2,所以a=−2或−1.综合得a=0或a=−2或a=−1.故选:ABD小提示:易错点睛:本题容易漏掉a=0. 根据集合的关系和运算求参数的值时,一定要注意考虑空集的情况,以免漏解.填空题14、已知集合A={x|3≤x<7},C={x|x>a},若A⊆C,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_______.答案:(−∞,3)分析:根据集合的包含关系画出数轴即可计算.∵A⊆C,∴A和C如图:∴a<3.所以答案是:(−∞,3).15、若A={x|x2+(m+2)x+1=0,x∈R},且A∩R+=∅,则m的取值范围是__.答案:m>﹣4.解析:根据题意可得A是空集或A中的元素都是小于等于零的,然后再利用判别式以及韦达定理求解即可.解:A∩R+=∅知,A有两种情况,一种是A是空集,一种是A中的元素都是小于等于零的,若A=∅,则Δ=(m +2)2﹣4<0,解得﹣4<m<0 ,①若A≠∅,则Δ=(m +2)2﹣4≥0,解得m≤﹣4或m≥0,又A中的元素都小于等于零∵两根之积为1,∴A中的元素都小于0,∴两根之和﹣(m+2)<0,解得m>﹣2∴m≥0,②由①②知,m>﹣4,所以答案是:m>﹣4.小提示:易错点点睛:本题考查利用交集的结果求参数,本题在求解中容易忽略A=∅的讨论,导致错解,同时本题也可以采取反面考虑结合补集思想求解.16、设集合A={−4,2m−1,m2},B={9,m−5,1−m},又A∩B={9},求实数m=_____.答案:−3分析:根据A∩B={9}得出2m−1=9或m2=9,再分类讨论得出实数m的值.因为A∩B={9},所以9∈A且9∈B,若2m−1=9,即m=5代入得A={−4,9,25},B={9,0,−4},∴A∩B={−4,9}不合题意;若m2=9,即m=±3.当m=3时,A={−4,5,9},B={9,−2,−2}与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矛盾;当m=−3时,A={−4,−7,9},B={9,−8,4},有A∩B={9}符合题意;综上所述,m=−3.所以答案是:−3解答题17、已知集合A={x|x2−ax+a2−19=0},集合B={x|x2−5x+6=0},集合C={x|x2+2x−8=0}.(1)若A∩B={2},求实数a的值;(2)若A∩B≠∅,A∩C=∅,求实数a的值.答案:(1)−3(2)−2分析:(1)求出集合B={2,3},由A∩B={2},得到2∈A,由此能求出a的值,再注意3∉A检验即可;(2)求出集合C={−4,2},由A∩B≠∅,A∩C=∅,得3∈A,由此能求出a,最后同样要注意检验.(1)因为集合A={x|x2−ax+a2−19=0},集合B={x|x2−5x+6=0}={2,3},且A∩B={2},所以2∈A ,所以4−2a +a 2−19=0,即a 2−2a −15=0,解得a =−3或a =5.当a =−3时,A ={x |x 2+3x −10=0}={−5,2},A ∩B ={2},符合题意;当a =5时,A ={x |x 2−5x +6=0}={2,3},A ∩B ={2,3},不符合题意.综上,实数a 的值为−3.(2)因为A ={x |x 2−ax +a 2−19=0},B ={2,3},C ={x |x 2+2x −8=0}={−4,2},且A ∩B ≠∅,A ∩C =∅,所以3∈A ,所以9−3a +a 2−19=0,即a 2−3a −10=0,解得a =−2或a =5.当a =−2时,A ={x |x 2+2x −15=0}={−5,3},满足题意;当a =5时,A ={x |x 2−5x +6=0}={2,3},不满足题意.综上,实数a 的值为−2.18、设α:m −1≤x ≤2m ,β:2≤x ≤4,m ∈R ,α是β的必要条件,但α不是β的充分条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答案:[2,3]分析:由题意可知α是β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可得出集合的包含关系,进而可得出关于实数m 的不等式组,由此可解得实数m 的取值范围.由题意可知,α是β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所以,{x |m −1≤x ≤2m }{x |2≤x ≤4},所以{m −1≤22m ≥4,解之得2≤m ≤3. 因此,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2,3].。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必练题总结(带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必练题总结单选题1、已知集合A={−1,0,1},B={a+b|a∈A,b∈A},则集合B=()A.{−1,1}B.{−1,0,1}C.{−2,−1,1,2}D.{−2,−1,0,1,2}答案:D分析:根据A={−1,0,1}求解B={a+b|a∈A,b∈A}即可由题,当a∈A,b∈A时a+b最小为(−1)+(−1)=−2,最大为1+1=2,且可得(−1)+0=−1,0+0=0,0+1=1,故集合B={−2,−1,0,1,2}故选:D2、某班45名学生参加“3·12”植树节活动,每位学生都参加除草、植树两项劳动.依据劳动表现,评定为“优秀”、“合格”2个等级,结果如下表:A.5B.10C.15D.20答案:C分析:用集合A表示除草优秀的学生,B表示植树优秀的学生,全班学生用全集U表示,则∁U A表示除草合格的学生,则∁U B表示植树合格的学生,作出Venn图,易得它们的关系,从而得出结论.用集合A表示除草优秀的学生,B表示植树优秀的学生,全班学生用全集U表示,则∁U A表示除草合格的学生,则∁U B表示植树合格的学生,作出Venn图,如图,设两个项目都优秀的人数为x,两个项目都是合格的人数为y,由图可得20−x+x+30−x+y=45,x=y+5,因为y max=10,所以x max=10+5=15.故选:C.小提示:关键点点睛:本题考查集合的应用,解题关键是用集合A,B表示优秀学生,全体学生用全集表示,用Venn图表示集合的关系后,易知全部优秀的人数与全部合格的人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最大值.3、已知p:0<x<2,q:−1<x<3,则p是q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不必要条件答案:A分析:根据充分和必要条件的定义即可求解.由p:0<x<2,可得出q:−1<x<3,由q:−1<x<3,得不出p:0<x<2,所以p是q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故选:A.4、命题“∀x<0,x2+ax−1≥0”的否定是()A.∃x≥0,x2+ax−1<0B.∃x≥0,x2+ax−1≥0C.∃x<0,x2+ax−1<0D.∃x<0,x2+ax−1≥0答案:C分析:根据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判断即可.根据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所以“∀x<0,x2+ax−1≥0”的否定是“∃x<0,x2+ax−1<0”.故选:C5、命题“∃x>1,x2≥1”的否定是()A.∃x≤1,x2≥1B.∃x≤1,x2<1C.∀x≤1,x2≥1D.∀x>1,x2<1答案:D分析:根据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可直接得出结果.命题“∃x>1,x2≥1”的否定是“∀x>1,x2<1”,故选:D.6、集合M={2,4,6,8,10},N={x|−1<x<6},则M∩N=()A.{2,4}B.{2,4,6}C.{2,4,6,8}D.{2,4,6,8,10}答案:A分析:根据集合的交集运算即可解出.因为M={2,4,6,8,10},N={x|−1<x<6},所以M∩N={2,4}.故选:A.7、已知p:√x−1>2,q:m−x<0,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m的取值范围是()A.m<3B.m>3C.m<5D.m>5答案:C分析:先求得命题p、q中x的范围,根据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即可得答案.命题p:因为√x−1>2,所以x−1>4,解得x>5,命题q:x>m,因为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所以m<5.故选:C8、已知集合A={x|-1<x<1},B={x|0≤x≤2},则A∪B=()A.{x|0≤x<1}B.{x|-1<x≤2}C.{x|1<x≤2}D.{x|0<x<1}答案:B分析:由集合并集的定义可得选项.解:由集合并集的定义可得A∪B={x|-1<x≤2},故选:B.多选题9、(多选题)下列各组中M,P表示不同集合的是()A.M={3,-1},P={(3,-1)}B.M={(3,1)},P={(1,3)}C.M={y|y=x2+1,x∈R},P={x|x=t2+1,t∈R}D.M={y|y=x2-1,x∈R},P={(x,y)|y=x2-1,x∈R}答案:ABD分析:选项A中,M和P的代表元素不同,是不同的集合;选项B中,(3,1)与(1,3)表示不同的点,故M≠P;选项C中,解出集合M和P.选项D中,M和P的代表元素不同,是不同的集合.选项A中,M是由3,-1两个元素构成的集合,而集合P是由点(3,-1)构成的集合;选项B中,(3,1)与(1,3)表示不同的点,故M≠P;选项C中,M={y|y=x2+1,x∈R}=[1,+∞),P={x|x=t2+1,t∈R}=[1,+∞),故M=P;选项D中,M是二次函数y=x2-1,x∈R的所有因变量组成的集合,而集合P是二次函数y=x2-1,x∈R图象上所有点组成的集合.故选ABD.10、已知全集U=Z,集合A={x|2x+1≥0,x∈Z},B={−1,0,1,2},则()A.A∩B={0,1,2}B.A∪B={x|x≥0}C.(∁U A)∩B={−1}D.A∩B的真子集个数是7答案:ACD分析:求出集合A,再由集合的基本运算以及真子集的概念即可求解.A={x|2x+1≥0,x∈Z}={x|x≥−1,x∈Z},B={−1,0,1,2},2A∩B={0,1,2},故A正确;A∪B={x|x≥−1,x∈Z},故B错误;,x∈Z},所以(∁U A)∩B={−1},故C正确;∁U A={x|x<−12由A∩B={0,1,2},则A∩B的真子集个数是23−1=7,故D正确.故选:ACD11、某校举办运动会,高一的两个班共有120名同学,已知参加跑步、拔河、篮球比赛的人数分别为58,38,52,同时参加跑步和拔河比赛的人数为18,同时参加拔河和篮球比赛的人数为16,同时参加跑步、拔河、篮球三项比赛的人数为12,三项比赛都不参加的人数为20,则()A.同时参加跑步和篮球比赛的人数为24B.只参加跑步比赛的人数为26C.只参加拔河比赛的人数为16D.只参加篮球比赛的人数为22答案:BCD分析:设同时参加跑步和篮球比赛的人数为x,由Venn图可得集合的元素个数关系.设同时参加跑步和篮球比赛的人数为x,由Venn图可得,58+38+52−18−16−x+12=120−20,得x=26,则只参加跑步比赛的人数为58−18−26+12=26,只参加拔河比赛的人数为38−16−18+12= 16,只参加篮球比赛的人数为52−16−26+12=22.故选:BCD.填空题12、请写出不等式a>b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___________.答案:a>b+1 (答案不唯一)分析:根据充分不必要条件,找到一个能推出a>b,但是a>b推不出来的条件即可.因为a>b+1能推出a>b,但是a>b不能推出a>b+1,所以a>b+1是不等式a>b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所以答案是:a>b+1(答案不唯一)13、已知集合A={x|−2≤x≤7},B={x|m+1≤x≤2m−1},若B⊆A,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答案:(−∞,4]分析:分情况讨论:当B=∅或B≠∅,根据集合的包含关系即可求解.当B=∅时,有m+1≥2m−1,则m≤2;当B≠∅时,若B⊆A,如图,则{m+1≥−2, 2m−1≤7,m+1<2m−1,解得2<m≤4.综上,m的取值范围为(−∞,4].所以答案是:(−∞,4]14、已知集合A=(1,3),B=(2,+∞),则A∩B=______.答案:(2,3)分析:利用交集定义直接求解.解:∵集合A=(1,3),B=(2,+∞),∴A∩B=(2,3).所以答案是:(2,3).解答题15、已知集合A={x|−1≤x≤2},B={y|y=ax+3,x∈A},C={y|y=2x+3a,x∈A},(1)若∀y 1∈B ,∀y 2∈C ,总有y 1≤y 2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若∀y 1∈B ,∃y 2∈C ,使得y 1≤y 2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答案:(1)a ≥5;(2)a ≥−14. 分析:(1)设y 1=ax +3,y 2=2x +3a ,由题设可得y 1max ≤y 2min ,建立不等式组,解之可得答案. (2)由题设可得y 1max ≤y 2max ,建立不等式组,解之可得答案.(1)设y 1=ax +3,y 2=2x +3a ,其中−1≤x ≤2, 由题设可得y 1max ≤y 2min ,即y 1max ≤3a −2,故{−a +3≤−2+3a 2a +3≤−2+3a , 解得a ≥5.(2)由题设可得y 1max ≤y 2max ,故{−a +3≤4+3a 2a +3≤4+3a ,解得a ≥−14.。
完整版)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测试题及详解

完整版)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测试题及详解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文)(2011·巢湖市质检)设U={1,2,3,4,5},A={1,2,3},B={2,3,4},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A⊆BB。
A∩B={2}C。
A∪B={1,2,3,4,5}D。
A∩(∁U B)={1}答案:C解析:由集合的定义可知,XXX表示A是B的子集,即A中的每个元素都在B中出现。
显然,A不是B的子集,排除A选项。
XXX表示A和B的交集,即A和B中都出现的元素构成的集合。
根据A和B的定义可知,它们的交集为{2,3},因此排除B选项。
A∪B表示A和B的并集,即A和B中所有元素构成的集合。
根据A和B的定义可知,它们的并集为{1,2,3,4,5},因此选C。
A∩(∁U B)表示A和B的补集的交集,即除去B中所有元素后,A中剩余的元素构成的集合。
根据A和B的定义可知,它们的补集分别为{4,5}和{1},因此A∩(∁U B)={1},排除D选项。
2.(2011·安徽百校联考)已知集合M={-1,0,1},N={x|x=ab,a,b∈M且a≠b},则集合M与集合N的关系是()。
A。
M=NB。
MNC。
NMD。
M∩N=∅答案:C解析:根据集合N的定义可知,N中的元素是由M中的元素相乘得到的,其中a≠b。
因此,当a=-1时,b为0或1,x 为-1或0;当a=0时,x为0;当a=1时,b为-1或0,x为-1或0.综上所述,N={-1,0},因此M和N的关系是NM。
3.(2011·福州期末)已知p:|x|<2;q:x^2-x-2<0,则綈p是綈q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检测(有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已知命题2:11xp x <-,命题:()(3)0q x a x -->,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1]-∞ B .[1,3]C .[1,)+∞D .[3,)+∞2.已知直线,m n 和平面α,n ⊂α,则“//m n ”是“//m α”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2a >”是“函数()()xf x x a e =-在()0,∞+上有极值”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全集U =R ,集合04xA x x ⎧⎫=≤⎨⎬-⎩⎭,集合(){}2log 12B x x =->,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为( )A .(][],04,5-∞B .()(],04,5-∞C .()[],04,5-∞D .(](),45,-∞+∞5.已知α,β表示两个不同的平面,m 为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则“α⊥β”是“m ⊥β”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6.已知集合{}22(,)1A x y x y =+=,{}(,)B x y y x ==,则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 ) A .3 B .2C .1D .07.若命题“∃x 0∈R ,x +(a -1)x 0+1<0”是真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1,3)B .[-1,3]C .(-∞,-1)∪(3,+∞)D .(-∞,-1]∪[3,+∞)8.已知p :02x ≤≤,q :2230x x --≥,则p 是q ⌝的( )A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不必要条件D .充分必要条件9.已知1:12p x ≥-,:||2q x a -<,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A .(,4]-∞B .[1,4]C .(1,4]D .(1,4)10.设集合{}1,0,1,2,3A =-, 2{|30}B x x x =->,则()R A C B ( )A .{-1}B .{0,1,2,3}C .{1,2,3}D .{0,1,2}11.已知平面向量a 和b ,则“||||b a b =-”是“1()02b a a -⋅=”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2.已知,a b →→为非零不共线向量,设条件:()M b a b →→→⊥-,条件:N 对一切x ∈R ,不等式||||a x b a b →→→→-≥-恒成立,则M 是N 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二、填空题13.集合{}22221,2,3,,A n =中所有3个元素的子集的元素和为__________.14.若“条件α:24x ≤≤”是“条件β:31m x m -≤≤-”的充分条件,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5.已知等比数列{}n a 中,10a >,则“12a a <”是“35a a <”的________条件.(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分必要”或“既不充分又不必要”)16.定义全集U 的子集M 的特征函数()10M U x Mf x x C M ∈⎧=⎨∈⎩,对于两个集合,M N ,定义集合()(){}*1M N M N x f x f x =+=,已知集合{}{}2,4,6,8,10,1,2,4,8,16A B ==,并用S 表示有限集S 的元素个数,则对于任意有限集,**M M A M B +的最小值为________.17.已知()()21f n n n N*=+∈,集合{}{}1,2,3,4,5,3,4,5,6,7A B ==,记()(){}()(){},f A n f n A f B m f m B =∈=∈, 则()()f A f B ⋂=_________.18.已知命题“0x ∃∈[1,2], 200210x ax -+>”是真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 19.设命题21:01x p x -<-,命题2:2110q x a x a a ,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20.已知()2:9p x a -<,()3:log 21q x +<.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三、解答题21.已知集合{|22}A x a x a =-+,2{|540}B x x x =-+ (1)当3a =时,求A B ,()R A B ⋃;(2)若A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2.已知集合103x A xx +⎧⎫=≤⎨⎬-⎩⎭∣,{}2(1)20B x x m x m =--+-≤∣.(1)若[,][1,4]A a b ⋃=-,求实数a ,b 满足的条件; (2)若A B 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23.已知集合{}30A x x a =->,{}260B x x x =-->. (Ⅰ)当3a =时,求A B ,A B ;(Ⅱ)若()RA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4.已知集合{}2|5140A x x x =--≤,{}|14B x x =-≤.(1)若{}|121C x m x m =+≤≤-,()C A B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2)若{}|61D x x m =>+,且()A B D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25.已知集合{}2|320A x R ax x =∈-+=. (1)若A 是空集,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若A 中只有一个元素,求实数a 的值. 26.已知集合1|11A x x ⎧⎫=>⎨⎬-⎩⎭,()(){}|320,1B x x a x a a =--->≤. (1)求集合A 和B ;(2)若A B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C 解析:C 【分析】化简命题q ,分类讨论a 解不等式()(3)0x a x -->,根据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列式可解得结果. 【详解】 因为211xx <-,所以2101x x x -+<-,所以(1)(1)0x x -+<,所以11x -<<,当3a <时,由()(3)0x a x -->得x a <或3x >, 因为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所以1a ≥,所以13a ≤<, 当3a =时,由()(3)0x a x -->得3x ≠,满足题意, 当3a >时,由()(3)0x a x -->得3x <或x a >,满足题意, 综上所述:1a ≥. 故选:C 【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考查由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参数的取值范围,一般可根据如下规则求解: (1)若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q 对应集合是p 对应集合的真子集; (2)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则p 对应集合是q 对应集合的真子集; (3)p 是q 的充分必要条件,则p 对应集合与q 对应集合相等;(4)p 是q 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q 对的集合与p 对应集合互不包含.2.D解析:D 【分析】从充分性和必要性两方面分别分析判断得解. 【详解】直线,m n 和平面α,n ⊂α,若//m n ,当m α⊂时,//m α显然不成立,故充分性不成立;当//m α时,如图所示,显然//m n 不成立,故必要性也不成立.所以“//m n ”是“//m α”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故选:D 【点睛】方法点睛:判定充要条件常用的方法有三种:(1)定义法:直接利用充分必要条件的定义分析判断得解; (2)集合法:利用集合的包含关系分析判断得解; (3)转化法:转化成逆否命题分析判断得解.3.A解析:A 【分析】求出函数()()xf x x a e =-的极值点,利用该极值点在()0,∞+内求得实数a 取值范围,利用集合的包含关系可得出结论.【详解】()()x f x x a e =-,则()()1x f x x a e '=-+,令()0f x '=,可得1x a =-.当1x a <-时,()0f x '<;当1x a >-时,()0f x '>. 所以,函数()y f x =在1x a =-处取得极小值.若函数()y f x =在()0,∞+上有极值,则10a ->,1a ∴>.因此,“2a >”是“函数()()xf x x a e =-在()0,∞+上有极值”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充分不必要条件的判断,同时也考查了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点,考查计算能力与推理能力,属于中等题.4.C解析:C 【分析】由图可得,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U C A B ⋃.求出集合,,A B A B ⋃,即求()U C A B ⋃. 【详解】∵集合{}04A x x =≤<,{}5B x x =>,由Venn 图可知阴影部分对应的集合为()U C A B ⋃,又{04A B x x ⋃=≤<或}5x >,()()[],04,5U C A B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集合的运算,属于基础题.5.B解析:B 【解析】当α⊥β时,平面α内的直线m 不一定和平面β垂直,但当直线m 垂直于平面β时,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两个平面一定垂直,故“α⊥β”是“m ⊥β”的必要不充分条件.6.B解析:B 【解析】试题分析:集合中的元素为点集,由题意,可知集合A 表示以()0,0为圆心,1为半径的单位圆上所有点组成的集合,集合B 表示直线y x =上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又圆221x y +=与直线y x =相交于两点22⎛⎫ ⎪ ⎪⎝⎭,,22⎛-- ⎝⎭,则A B 中有2个元素.故选B.【名师点睛】求集合的基本运算时,要认清集合元素的属性(是点集、数集或其他情形)和化简集合,这是正确求解集合运算的两个先决条件.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中的互异性对解题影响较大,特别是含有字母的集合,在求出字母的值后,要注意检验集合中的元素是否满足互异性.7.C解析:C 【分析】根据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得到关于a 的不等式,即可求解. 【详解】由题意,2000,(1)10x R x a x ∃∈+-+<,则2(1)40a ∆=-->,解得3a >或1a <-, 所以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1)(3,)-∞-+∞,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存在性命题的真假判定及应用,其中熟记转化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推理与计算能力.8.C解析:C 【分析】设[0,2]M =,2{|230}N x x x =--<,根据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即可求解.【详解】因为q :2230x x --≥, 所以q ⌝:2230x x --<,设[0,2]M =,2{|230}N x x x =--<,则(1,3)N =-, 所以M N ,所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充分条件、必要条件,集合的真子集,考查了推理能力,属于中档题.9.C解析:C【分析】求出p ,q 的等价条件,根据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由112x ≥-,即302x x -≤-,解得23x <≤, 由||2x a -<得22a x a -<<+,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2223a a -≤⎧⎨+>⎩,解得14a <≤,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1,4,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应用,属于中档题.10.B解析:B 【分析】解出集合B ,进而求出R C B ,即可得到()R A C B ⋂. 【详解】{}{}{}23003,03,R B x x x x x x C B x x =->=∴=≤≤或故(){}{}{}1,0,1,2,3030,1,2,3R A C B x x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集合的综合运算,属基础题.11.C解析:C 【分析】||||b a b =-两边平方得出22()b a b =-,展开等价变形得出102b a a ⎛⎫-⋅= ⎪⎝⎭,根据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22||||()b a b b a b =-⇔=-22221122020022b a a b b a a b a b a b a a ⎛⎫⎛⎫⇔=-⋅+⇔-⋅=⇔⋅-=⇔-⋅= ⎪ ⎪⎝⎭⎝⎭则“||||b a b =-”是“1()02b a a -⋅=”的充分必要条件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充要条件的证明,涉及了向量运算律的应用,属于中档题.12.C解析:C 【分析】条件M :()b a b →→→⊥-20a b b ⇔⋅-=,条件N :对一切x R ∈,不等式a xb a b -≥-成立,化为:222220.x b a bx a b b -⋅+⋅-≥进而判断出结论.【详解】条件M :0b a a b ⊥⇔⋅=.条件N :对一切x R ∈,不等式a xb a b -≥-成立,化为:222220x b a bx a b b -⋅+⋅-≥.因为20b ≠,()2224()420a b b a b b ∴=⋅-⋅-≤, 22()0a b b →→→∴⋅-≤,即20a b b →→→⋅-=,可知:由M 推出N ,反之也成立.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向量数量积运算性质、充要条件的判定方法,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二、填空题13.【分析】集合A 中所有元素被选取了次可得集合中所有3个元素的子集的元素和为即可得结果【详解】集合中所有元素被选取了次∴集合中所有3个元素的子集的元素和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集合的子集正整数平方和解析:(2)(1)(1)(21)12n n n n n --++【分析】 集合A 中所有元素被选取了21n C -次,可得集合{}22221,2,3,,A n =中所有3个元素的子集的元素和为()222122123n n C -+++⋯+即可得结果.【详解】 集合{}22221,2,3,,A n =中所有元素被选取了21n C -次,∴集合{}22221,2,3,,A n =中所有3个元素的子集的元素和为()()()()()22222112121 12326n n n n n n C n ---+++++⋯+=⨯()()()()2112112n n n n n --++=, 故答案为(2)(1)(1)(21)12n n n n n --++.【点睛】本题考查了集合的子集、正整数平方和计算公式,属于中档题.14.【分析】利用充分必要条件的定义问题转化为集合的包含关系根据不等式之间的关系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设p 对应的集合为q 对应的集合为若p 是q 的充分条件则解得: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充 解析:(],4-∞-【分析】利用充分、必要条件的定义,问题转化为集合的包含关系,根据不等式之间的关系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设p 对应的集合为A=[2,4),q 对应的集合为B=[3m-1,-m], 若p 是q 的充分条件, 则A B ⊆,313124m m m m -≥-⎧⎪∴-≤⎨⎪-≥⎩, 1414m m m ⎧≤⎪⎪≤⎨⎪≤-⎪⎩, 解得:4m ≤-.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4]-∞-,故答案为(,4]-∞-.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应用,以及转化思想的应用,属于中档题.15.充分不必要【分析】由等比数列的性质结合充分必要条件的判定方法得答案【详解】在等比数列中则由得即;反之由得即或当时等比数列中则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答案为:充分不必要【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性质考解析:充分不必要 【分析】由等比数列的性质结合充分必要条件的判定方法得答案. 【详解】在等比数列{}n a 中,10a >,则由12a a <,得11a a q <,即1q >,∴243115a a q a q a =<=;反之,由243115a a q a q a =<=,得21q >,即1q >或1q <-,当1q <-时,112a a q a >=.∴等比数列{}n a 中,10a >,则“12a a <”是“35a a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答案为:充分不必要.【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性质,考查充分必要条件的判定方法,是基础题.16.4【分析】通过新定义及集合的并集与补集的运算求解计算即得结论【详解】由M*N 的定义可知fM (x )+fN (x )=1则M*N ∈{x|x ∈M ∪N 且x ∉M∩N}即M*A ={x|x ∈M ∪A 且x ∉M∩A}M*B解析:4 【分析】通过新定义及集合的并集与补集的运算求解计算即得结论. 【详解】由M *N 的定义可知,f M (x )+f N (x )=1 ,则M *N ∈{x |x ∈M ∪N ,且x ∉ M ∩N } 即M *A ={x |x ∈M ∪A ,且x ∉M ∩A },M *B ={x |x ∈M ∪B ,且x ∉M ∩B } 要使Card (M *A )+Card (M *B )的值最小,则2,4,8一定属于集合M ,且M 不能含有A ∪B 以外的元素, 所以集合M 为{6,10,1,16}的子集与集合{2,4,8}的并集, 要使**M A M B +的值最小,M ={2,4,8}, 此时,**M A M B +的最小值为4, 故答案为:4 【点睛】本题考查对集合运算的理解以及新定义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注意解题方法的积累,属于中档题.17.【分析】由题意求得所再根据集合的交集的运算即可求解【详解】由题意知集合所以所以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集合的交集的概念与运算其中解答中正确求解集合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推理与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解析:{}7,9,11【分析】由题意求得所(){}3,5,7,9,11f A =,(){}7,9,11,13,15f B =,再根据集合的交集的运算,即可求解. 【详解】由题意,知()()21f n n n N*=+∈,集合{}{}1,2,3,4,5,3,4,5,6,7A B ==,所以()(){}{}3,5,7,9,11f A n f n A =∈=,()(){}{}7,9,11,13,15f B m f m B =∈=, 所以()(){}7,9,11f A f B ⋂=. 故答案为:{}7,9,11.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集合的交集的概念与运算,其中解答中正确求解集合,A B 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推理与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18.【分析】由题意可得2a <x0在12的最大值运用对勾函数的单调性可得最大值即可得到所求a 的范围【详解】命题∃x0∈12x02﹣2ax0+1>0是真命题即有2a <x0在12的最大值由x0在12递增可得x 解析:5,4⎛⎫-∞ ⎪⎝⎭ 【分析】由题意可得2a <x 001x +在[1,2]的最大值,运用对勾函数的单调性可得最大值,即可得到所求a 的范围.【详解】命题“∃x 0∈[1,2],x 02﹣2ax 0+1>0”是真命题,即有2a <x 001x +在[1,2]的最大值, 由x 001x +在[1,2]递增,可得x 0=2取得最大值52, 则2a 52<,可得a 54<,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54). 故答案为(﹣∞,54). 【点睛】本题考查存在性命题的真假问题解法,注意运用分离参数法,运用对勾函数的单调性,考查运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19.【详解】试题分析:由题意得解得所以由解得即要使得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解得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是考点:充分不必要条件的应用;不等式的求解【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判定与应用分式不等式 解析:10,2⎡⎤⎢⎥⎣⎦【详解】 试题分析:由题意得,21:01x p x -<-,解得112x <<,所以1:12p x <<,由2:2110q x a x a a ,解得1a x a ≤≤+,即1q a x a ≤≤+:,要使得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11{12a a +≥≤,解得102a ≤≤,所以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10,2⎡⎤⎢⎥⎣⎦. 考点:充分不必要条件的应用;不等式的求解.【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判定与应用、分式不等式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等知识的应用,本题的解答中根据分式不等式的求解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求解,p q 的解集,再由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列出不等式组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试题.20.【分析】解不等式和由题意可得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转化为两集合的包含关系由此可求得实数的取值范围【详解】因为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所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解不等式得解不等式解得所以即因此实数的取值范围是故答解析:[]2,1-【分析】解不等式()29x a -<和()3log 21x +<,由题意可得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转化为两集合的包含关系,由此可求得实数a 的取值范围.【详解】因为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所以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解不等式()29x a -<,得33a x a -<<+,解不等式()3log 21x +<,解得21x -<<. :33p a x a -<<+,:21q x -<<,{}33x a x a ∴-<<+ {}21x x -<<,所以3231a a -≤-⎧⎨+≥⎩,即21a -≤≤. 因此,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2,1-.故答案为:[]2,1-.【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参数,解答的关键就是转化为集合的包含关系来处理,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等题. 三、解答题21.(1){|11A B x x =-或45}x ;(){}|15R AB x x =-;(2) (,1)-∞. 【分析】(1)3a =时求出集合A ,B ,再根据集合的运算性质计算A B 和()R A B ⋃; (2)根据AB =∅,讨论A =∅和A ≠∅时a 的取值范围,从而得出实数a 的取值范围.【详解】解:(1)当3a =时,{|22}{|15}A x a x a x x =-+=-, 2{|540}{|1B x x x x x =-+=或4}x ,{|11A B x x =-或45}x ;又{|14}R B x x =<<,(){}|15R A B x x =-;(2)A B =∅,当22a a ->+,即0a <时,A =∅,满足题意;当0a 时,应满足2124a a ->⎧⎨+<⎩,此时得01a <; 综上,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1)-∞.【点睛】本题考查了集合的基本运算以及不等式解法问题,注意等价变形的应用,属于中档题. 22.(1)4b =,13a -≤<;(2)15m ≤<.【分析】(1)直接利用并集结果可得4b =,13a -≤<;(2)根据A B A ⋃=可得B A ⊆,再对集合B 的解集情况进行分类讨论,即可得答案;【详解】解:(1)10{13}3x A x x x x +⎧⎫=≤=-≤<⎨⎬-⎩⎭∣∣;[,][1,4]A a b ⋃=-, ∴4b =,13a -≤<;(2){}2(1)20{|(1)((2))0}B x x m x m x x x m =--+-≤=---≤∣,A B A ⋃= B A ∴⊆∴分情况讨论①21m -<,即3m <时2121m m -≥-⎧⎨-<⎩得13m ≤<; ②若21m -=,即3m =,B 中只有一个元素1符合题意;③若21m ->,即3m >时2321m m -<⎧⎨->⎩得35m <<,∴35m << ∴综上15m ≤<.【点睛】由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求参数时,注意对可变的集合,分空集和不为空集两种情况. 23.(Ⅰ){}3A B x x ⋂=>,{|2A B x x ⋃=<-或1}x >;(Ⅱ)(),9-∞.【分析】(Ⅰ)解不等式求得集合,A B ,再由交并集的定义求解;(Ⅱ)求出A 与B R ,然后分析两集合有公共元素时的不等关系,可得a 的范围. 【详解】由30x a ->得3a x >,所以3a A x x ⎧⎫=>⎨⎬⎩⎭ 由260x x -->,得()()230x x +->,解得2x <-或3x >,所以{}2B x x =<-或3}x >.(Ⅰ)当3a =时,{}1A x x =>, 所以{}3A B x x ⋂=>,{|2A B x x ⋃=<-或1}x >(Ⅱ)因为{|2B x x =<-或3}x >, 所以{}23B x x =-≤≤R .又因为()R A B ⋂≠∅,所以33a <,解得9a <. 所以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9-∞.【点睛】本题考查集合的表示、运算,考查集合间的关系,考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属于基础题.24.(1)3m ≤;(2)m 1≥. 【分析】(1)先求出A B ,再根据包含关系可得关于m 的不等式组,从而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注意对C 是否为空集分类讨论; (2)先求出AB ,再根据()A B D =∅得到关于m 的不等式,从而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详解】(1){}|27A x x =-≤≤,{}|35B x x =-≤≤,{}|25A B x x =-≤≤,①若C =∅,则121m m +>-,∴2m <; ②若C ≠∅,则12112215m m m m +≤-⎧⎪+≥-⎨⎪-≤⎩,∴23m ≤≤,综上3m ≤.(2){}|37A B x x ⋃=-≤≤,∴617m +≥,∴m 1≥.【点睛】本题考查集合的包含关系以及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的求法,注意根据集合关系得到不同集合中的范围的端点满足的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要验证等号是否可取,还要注意含参数的集合是否为空集或全集.25.(1)9,8⎛⎫+∞ ⎪⎝⎭(2)0a =或98a =【分析】(1)A 是空集,即2320ax x -+=无解,计算得到答案.(2)考虑0a =和0a ≠两种情况,计算得到答案.【详解】(1)∵A 是空集,∴()20380a a ≠⎧⎪⎨--<⎪⎩,即98a >,∴实数a 的取值范围9,8⎛⎫+∞ ⎪⎝⎭. (2)∵A 中只有一个元素,∴0a =或()20380a a ≠⎧⎪⎨--=⎪⎩即:0a =或98a =. 【点睛】本题考查了根据空集和集合中元素个数求参数,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漏解是容易发生的错误.26.(1)()0,1A =,()(),32,B a a =-∞++∞;(2)(]1,2,13⎡⎤-∞-⎢⎥⎣⎦. 【分析】(1)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即可求出集合A 和B ;(2)由A B B ⋃=,得A B ⊆,解不等式组,进而得出实数a 的取值范围.【详解】 (1)集合{}1|1|0|0111x A x x x x x x ⎧⎫⎧⎫=>=>=<<⎨⎬⎨⎬--⎩⎭⎩⎭, 因1a ≤,则32a a ≤+,所以集合()(){}{320,1|3B x x a x a a x x a =---≤=<或}2x a >+.即集合()0,1A =,()(),32,B a a =-∞++∞.(2)由(1)知,集合()0,1A =,()(),32,B a a =-∞++∞,由A B B ⋃=,得A B ⊆,所以131a a ≤⎧⎨≥⎩或120a a ≤⎧⎨+≤⎩,解得113a ≤≤或2a ≤-, 故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1,2,13⎡⎤-∞-⎢⎥⎣⎦. 【点睛】本题考查集合、实数的取值范围的求法,考查交集、并集定义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属于基础题.。
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单元测试(含答案)

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第一章一、单选题1.设集合A={x|x2―4x+3≤0},B={x|2<x<4},则A∪B=( )A.{x|2<x≤3}B.{x|2≤x≤3}C.{x|1≤x<4}D.{x|1<x<4}2.集合A={x∈N|―1<x<3}的真子集的个数为( )A.3B.4C.7D.83.下列式子中,不正确的是( )A.3∈{x|x≤4}B.{―3}∩R={―3}C.{0}∪∅=∅D.{―1}⊆{x|x<0} 4.已知集合M={1,4,2x},N={1,x2},若N⊆M,则实数x=( )A.-2或2B.0或2C.-2或0D.-2或0或25.下列四个条件中,使a>b成立的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是( )A.a>b﹣1B.a>b+1C.|a|>|b|D.2a>2b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设Ω为边长为1的正方形内部及其边界的点构成的集合.从Ω中的任意点P作x轴、y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 P,N p.所有点M P构成的集合为M,M中所有点的横坐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记为x(Ω);所有点N P构成的集合为N,N中所有点的纵坐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记为y(Ω).给出以下命题:①x(Ω)的最大值为2:②x(Ω)+y(Ω)的取值范围是[2,22];③x(Ω)―y(Ω)恒等于0.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7.已知M={(x,y)|y―3x―2=3},N={(x,y)|ax+2y+a=0}且M∩N=∅,则a=( )A.-6或-2B.-6C.2或-6D.-28.设集合A={x|(x+2)(x―3)⩽0},B={a},若A∪B=A,则a的最大值为( )A.-2B.2C.3D.4二、多选题9.已知命题p:关于x的不等式2x―1≥0,命题q:a<x<a+1,若p是q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则实数a 的取值可以为( )A.a≥0B.a≥1C.a≥2D.a≥310.已知集合M={x∣x=kπ4+π4,k∈Z},集合N={x∣x=kπ8―π4,k∈Z},则( )A.M∩N≠ϕB.M⊆N C.N⊆M D.M∪N=M11.已知正实数m,n满足9n2―24n+17―4m2+1=2m+3n―4,若方程1m +1n=t有解,则实数t的值可以为( )A.5+264B.2+32C.1D.11412.1872年德国数学家戴德金从连续性的要求出发,用有理数的“分割”来定义无理数(史称“戴德金分割”),并把实数理论建立在严格的科学基础上,从而结束了无理数被认为“无理”的时代,也结束了数学史上的第一次大危机.将有理数集Q划分为两个非空的子集M与N,且满足M∪N=Q,M∩N=∅,M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小于N中的每一个元素,则称(M,N)为戴德金分割.试判断下列选项中,可能成立的是( )A.M={x∈Q|x<2},N={x∈Q|x≥2}满足戴德金分割B.M没有最大元素,N有一个最小元素C.M没有最大元素,N没有最小元素D.M有一个最大元素,N有一个最小元素三、填空题13.已知集合A={x|x2+2x-3≤0},集合B={x||x-1|<1},则A∩B= .14.设集合M={x|a1x2+b1x+c1=0},N={x|a2x2+b2x+c2=0},则方程a1x2+b1x+c1a2x2+b2x+c2=0的解集用集合M、N可表示为 .15.若规定集合M={a1,a2,…,a n}(n∈N*)的子集{ a i1,a i2,… a in}(m∈N*)为M的第k个子集,其中k= 2i1―1+ 2i2―1+…+ 2i n―1,则M的第25个子集是 16.记关于x的方程a x2―2ax+1=0在区间(0,3]上的解集为A,若A有2个不同的子集,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四、解答题17.已知集合M={x|―2<x<4},N={x|x+a―1>0}.(1)若M∪N={x|x>―2},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2)若x∈N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x∈M,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18.已知命题p:∀x∈R,|x|+x≥0;q:关于x的方程x2+mx+1=0有实数根.(1)写出命题p的否定,并判断命题p的否定的真假;(2)若命题“p∧q”为假命题,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19.设全集为R,集合A={x|x2―7x―8>0},B={x|a+1<x<2a―3}.(1)若a=6,求A∩∁R B;(2)在①A∪B=A;②A∩B=B;③(∁R A)∩B=∅,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作为已知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20.已知集合A={x|-3≤x≤4},B={x|2m-1≤x≤m+1}.(Ⅰ)当m=-3时,求( ∁R A)∩B;(Ⅱ)当A∩B=B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21.已知集合A={―1,1},B={x|x2―2ax+b=0},若B≠∅,且A∪B=A求实数a,b的值。
南宁市高一数学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单元测试卷

南宁市高一数学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 下列集合中,表示同一集合的是()A. M ={(3,2)},N={(2,3)}B. M = {3,2},N = {2,3}C. M={(x,y)x + y = 1},N={yx + y = 1}D. M={1,2},N={(1,2)}2. 设集合A={xx^2 - 3x + 2 = 0},则下列集合中与A相等的是()A. {1}B. {2}C. {1,2}D. {-1, - 2}3. 已知集合A={xx>0},B = {x-1,则A∩ B=()A. {xx>-1}B. {x0C. {xx<2}D. {x-14. 若集合A={xx^2 - 5x + 6 = 0},B={xmx - 1 = 0},且B⊆ A,则m的值为()A. (1)/(2)或(1)/(3)B. (1)/(2)或(1)/(3)或0C. (1)/(2)D. (1)/(3)5. 已知全集U = R,集合A={xx^2 - 2x - 3>0},则∁_UA=()A. {x-1≤slant x≤slant3}B. {x-3≤slant x≤slant1}C. {xx<-1或x>3}D. {xx<-3或x>1}6. “x = 1”是“x^2 - 3x + 2 = 0”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7. 命题“∀ x∈ R,x^2 + 1>0”的否定是()A. ∃ x∈ R,x^2+1≤slant0B. ∀ x∈ R,x^2 + 1<0C. ∃ x∈ R,x^2+1<0D. ∀ x∈ R,x^2 + 1≤slant08. 设p:x<3,q:-1,则p是q成立的()A. 充分必要条件。
B. 充分不必要条件。
C. 必要不充分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测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18·辽宁阜新实验中学月考)已知命题p :x2+2x -3>0,命题q :x>a ,若綈q 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綈p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1,+∞)B. (-∞,1]C. [-1,+∞)D. (-∞,-3]2.若220x x --<是2x a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02a <<B. 2a >C. 02a <≤D. 2a ≥3.已知集合{}|A x y ==, {}| B x x a =≥,若A B A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3-∞-B. (),3-∞-C. (],0-∞D. [)3,+∞4.已知a R ∈,则“0a =”是“()2f x x ax =+是偶函数”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5.全集{}2,1,0,1,2U =--,集合{}2,2A =-,集合{}210B x x =-=,则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为( )A. {}1,0,1-B. {}1,0-C. {}1,1-D. {}06.命题“x R ∃∈, 3210x x -+>”的否定是( )A. x R ∃∈, 3210x x -+<B. x R ∀∈, 3210x x -+≤C. x R ∃∈, 3210x x -+≤D. 不存在x R ∈, 3210x x -+>7.已知命题:p 若α β, a α,则a β;命题:q 若a α, a β,b αβ⋂=,则a b ,下列是真命题的是( )A. p q ∧B. ()p q ∨⌝C. ()p q ∧⌝D. ()p q ⌝∧8.已知集合{}{}0,1,2,3,|13A B x x ==-≤<,则A B ⋂=( )A. {}1,2B. {}0,1,2C. {}0,1,2,3D. ∅9.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 若a >b >0,则ln a <ln bB. 向量a =(1,m )与b =(m,2m -1)(m ∈R)垂直的充要条件是m =1C. 命题“∀n ∈N *,3n >(n +2)·2n -1”的否定是“∀n ∈N *,3n ≥(n +2)·2n -1”D. 已知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则命题“若f (a )·f (b )<0,则f (x )在区间(a ,b )内至少有一个零点”的逆命题为假命题10.祖暅原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它是中国古代一个涉及几何体体积的问题,意思是两个同高的几何体,如果在等高处的截面积恒相等,那么体积相等.设A ,B 为两个同高的几何体,p :A ,B 的体积不相等,q :A ,B 在等高处的截面积不恒相等,根据祖暅原理可知,p 是q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二、填空题11.已知集合A =1|28,2x x x R ⎧⎫<<∈⎨⎬⎩⎭B ={x |-1<x <m +1,x ∈R},若x ∈B 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的条件是x ∈A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2.已知非空集合A ,B 满足下列四个条件:①A ∪B ={1,2,3,4,5,6,7};②A ∩B =∅;③A 中的元素个数不是A 中的元素;④B 中的元素个数不是B 中的元素.(1)如果集合A 中只有1个元素,那么A =________;(2)有序集合对(A ,B )的个数是________.1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若a ∈R,则“1a <1”是“a >1”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②“p ∧q 为真命题”是“p ∨q 为真命题”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③若命题p :“∀x ∈R,sin x +cos x ≤√2”,则p 是真命题;④命题“∃x 0∈R,+2x 0+3<0”的否定是“∀x ∈R,x 2+2x +3>0”.14.命题:“∃x ∈R,cos2x ≤cos 2x ”的否定是________.15.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命题“∀x ∈R,cos x >0”的否定是“∃x 0∈R,cos x 0≤0”;②若0<a <1,则函数f (x )=x 2+a x -3只有一个零点;③函数y =sin x cos x 在,44ππ⎡⎤-⎢⎥⎣⎦上是单调递减函数; ④若lg a +lg b =lg(a +b ),则a +b 的最小值为4.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16.已知集合A ={x |x ≤2},B ={x |x ≥a },且A ∪B =R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7.命题“关于x 的方程ax=b(a≠0)的解是唯一的”的结论的否定是________.18.若,a b 为非零实数,则下列四个命题都成立: ①10a a+≠ ②()2222a b a ab b +=++ ③若a b =,则a b =± ④若2a ab =,则a b =则对于任意非零复数,a b ,上述命题仍然成立的序号是_____。
19.设p ,q 均为实数,则“ q<0 ”是“方程 x 2+px+q=0 有一个正实根和一个负实根”的________条件.(选填:充要、必要不充分、充分不必要、既不充分也不必要)2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可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但不能用余弦定理去解;②余弦定理揭示了任意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关系,因此,它适应于任何三角形;③利用余弦定理,可解决已知三角形三边求角问题;④在三角形中,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一个特例.三、解答题21.若集合P满足P∩{4,6}={4},P∩{8,10}={10},且P⊆{4,6,8,10},求集合P.22.已知集合A={x|x+3≤0},B={x|x-a<0}.(1)若A∪B=B,求a的取值范围;(2)若A∩B=B,求a的取值范围.23.(2016·广东揭阳三中高一段考)已知全集为R,集合A={x|2≤x≤6},B={x|3x-7≥8-2x}.(1)求A∪B;(2)求∁R(A∩B);(3)若C={x|a-4≤x≤a+4},且A⊆∁R C,求a的取值范围.24.已知集合A={x|-4≤x≤-2},集合B={x|x-a≥0}.(1)若A∩B=A,求a的取值范围;(2)若全集U=R,且A⊆∁U B,求a的取值范围.25.已知全集U=R,集合A={x|1≤x≤2},若B∪(∁R A)=R,B∩(∁R A)={x|0<x<1,或2<x<3},求集合B.参考答案1.A【解析】将x 2+2x -3>0化为(x -1)(x +3)>0,所以命题p :x >1或x <-3.因为非q 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非p ,所以p 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q ,所以(a ,+∞)是(-∞,-3)∪(1,+∞)的真子集,所以a ≥1.故选A.2.D【解析】求解不等式220x x --<可得: 12x -<<,即12x -<<是2x a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据此可知: a 的取值范围是2a ≥.本题选择D 选项.3.A【解析】由已知得[]3,3A =-,由A B A ⋂=,则A B ⊆,又[),B a =+∞,所以3a ≤-.故选A.4.C【解析】因为()2f x x ax =+是偶函数,所以()()2220f x x ax f x x ax ax -=-==+∴=所以0a =.所以“0a =”是“()2f x x ax =+是偶函数”的充要条件.故选C. 5.D 【解析】集合{}210B x x =-= {}|1x x ==±,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为()u C A B ⋃ {}|1,2A B x ⋃=±±, (){}|0u C A B x x ⋃==故答案为:D.6.B【解析】分析:根据全称命题与存在性命题关系,可得到命题的否定.详解:根据命题的否定知:“x R ∃∈, 3210x x -+>”的否定为“x R ∃∈, 3210x x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含有量词的否定,其中熟记全称命题与存在性命题的关系是解答的关键.【解析】分析:先判断命题p 与命题q 的真假,再得到p ⌝与q ⌝的真假,结合选项即可得结果.详解:若α β, a α,则 a β或αβ⊂,故p 假, p ⌝真;a α, a β,b αβ⋂=,则a b ,正确,故q 为真, q ⌝为假,()p q ∴⌝∧为真命题,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面面平行的性质及的判定,非、且、或的定义,属于中档题.空间直线、平面平行或垂直等位置关系命题的真假判断,常采用画图(尤其是画长方体)、现实实物判断法(如墙角、桌面等)、排除筛选法等;另外,若原命题不太容易判断真假,可以考虑它的逆否命题,判断它的逆否命题真假,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8.B【解析】分析:直接根据交集的定义求解即可.详解:因为{}{}0,1,2,3,|13A B x x ==-≤<,所以,根据交集的定义可得{}0,1,2A B ⋂=,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交集的基本概念,意在考查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9.D【解析】A 中,因为函数y =ln x (x >0)是增函数,所以若a >b >0,则ln a >ln b ,故A 错;B 中,若a ⊥b ,则m +m (2m -1)=0,解得m =0,故B 错;C 中,命题“∀n ∈N *,3n >(n +2)·2n -1”的否定是“∃n 0∈N *,3n 0≤(n 0+2)·2n 0-1”,故C 错;D 中,原命题的逆命题是“若f (x )在区间(a ,b )内至少有一个零点,则f (a )·f (b )<0”,是假命题,如函数f (x )=x 2-2x -3在区间[-2,4]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且在区间(-2,4)内有两个零点,但f (-2)·f (4)>0,故D 正确.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命题的否定,充要条件及四种命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理解命题否定的书写方法规则,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书写时注意量词的变化.在判断命题的充要条件时,可以先找命题的逆否命题,判断逆否命题的充要条件即可.【解析】a:a,a的体积相等,a¬:a,a在同高处的截面积相等,由于A、B体积相等,A、B在同高处的截面积不恒相等,譬如一个为柱体另一个为椎体,所以条件不充分;反之成立,条件是必要的,因此a是¬a的必要不充分条件.选B.11.(2,+∞)【解析】A=1|28,2xx x R⎧⎫<<∈⎨⎬⎩⎭={x|-1<x<3},∵x∈B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x∈A,∴A B,∴m+1>3,即m>2.故答案:(2,+∞)12. {6} 32【解析】(1)若集合A中只有1个元素,则集合B中有6个元素,6∉B,故A={6}.(2)当集合A中有1个元素时,A={6},B={1,2,3,4,5,7},此时有序集合对(A,B)有1个;当集合A中有2个元素时,5∉B,2∉A,此时有序集合对(A,B)有5个;当集合A中有3个元素时,4∉B,3∉A,此时有序集合对(A,B)有10个;当集合A中有4个元素时,3∉B,4∉A,此时有序集合对(A,B)有10个;当集合A中有5个元素时,2∉B,5∉A,此时有序集合对(A,B)有5个;当集合A中有6个元素时,A={1,2,3,4,5,7},B={6},此时有序集合对(A,B)有1个.综上可知,有序集合对(A,B)的个数是1+5+10+10+5+1=32.答案:(1){6} (2)3213.②④【解析】由1a <1,得a<0或a>1,反之,由a>1,得1a<1,∴“1a<1”是“a>1”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①正确;由p∧q为真命题,知p,q均为真命题,所以p∨q为真命题,反之,由p∨q为真命题,得p,q至少有一个为真命题,所以p∧q不一定为真命题,所以“p∧q为真命题”是“p∨q 为真命题”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②不正确;∵sin x+cos x=√2sin(a+a4)≤√2,∴命题p为真命题,③正确;命题“∃x0∈R,a02+2x0+3<0”的否定是“∀x∈R,x2+2x+3≥0”,故④不正确.故答案:②④点睛:本题考查命题的否定,充要条件及四种命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理解命题否定的书写方法规则,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书写时注意量词的变化.14.∀x ∈R,cos2x >cos 2x【解析】特称命题的否定为全称命题,则命题:“∃x ∈R ,cos 2x ≤cos 2x ”的否定是∀x ∈R ,cos 2x >cos 2x .15.①④【解析】由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知①为真命题.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作出y =3-x 2,y =a x (0<a <1)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知两函数图象有两个交点,则函数f (x )=x 2+a x-3有两个零点,故②为假命题.由y =sin 2x , 又,44x ππ⎡⎤∈-⎢⎥⎣⎦时, 2,22x ππ⎡⎤∈-⎢⎥⎣⎦,故y =在,44ππ⎡⎤-⎢⎥⎣⎦上是增函数,因此③为假命题. ④中由lga +lgb =lg (a +b )知,ab =a +b 且a >0,b >0. 又22a b ab +⎛⎫≤ ⎪⎝⎭, 所以令a +b =t (t >0),则4t ≤t 2,即t ≥4,因此④为真命题.故答案为:①④.点睛:确定函数的零点,可以画两个函数的图象,看其交点的横坐标有几个不同的值,就有几个不同的零点.在应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把握不等式成立的三个条件,就是“一正——各项均为正;二定——积或和为定值;三相等——等号能否取得”,若忽略了某个条件,就会出现错误.16.(-∞,2]【解析】要使A ∪B =R ,则a A ∈,即实数a 满足a ≤2. 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2].17.无解或至少两解【解析】否命题是对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都否定,“方程()0ax b a =≠的解是唯一的”的结论的否定是“无解或至少两解”故答案为无解或至少两解.18.②④ 【解析】①不一定成立,如1,0a i a i i a=+=-= ;③不一定成立,如1,1,a i b i =+=- 所以对于任意非零复数,a b ,上述命题仍然成立的序号是②④19.充要【解析】∵q<0,∴Δ=p 2-4q >0.∴“方程x 2+px +q =0有一个正实根和一个负实根”成立.∵“方程x 2+px +q =0有一个正实根和一个负实根”成立,∴q<0所以“ q<0 ”是“方程 x 2+px+q=0 有一个正实根和一个负实根”的充要条件.20.②③④【解析】①错误.由正、余弦定理的特征可知在三角形中,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既可以用正弦定理,也可以用余弦定理求解.②正确.余弦定理反映了任意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它适合于任何三角形.③正确.结合余弦定理公式及三角函数知识可知正确.④正确.余弦定理可以看作勾股定理的推广.故答案为:②③④21.P ={4,10}.【解析】试题分析:由P∩{4,6}={4}可得4∈P,6∉P ,由P∩{8,10}={10}可得10∈P,8∉P ,又P ⊆{4,6,8,10},则P ={4,10}.试题解析:由条件知4∈P,6∉P ,10∈P,8∉P ,∴P={4,10}.22.(1) a >-3;(2) a≤-3.【解析】试题分析:(1)分别化简集合A,B, A∪B=B 即A ⊆B ,可求出a 的取值范围;(2) A∩B=B 即B ⊆A,比较端点值得出a 的范围.试题解析:(1)∵A∪B=B ,∴A ⊆B ,∴a>-3.(2)∵A∩B=B ,∴B ⊆A ,∴a≤-3.点睛:本题考查集合的交并补运算以及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考查了转化思想,属于基础题.当集合是无限集时,经常把已知集合表示在数轴上,然后根据交并补的定义求解,画数轴或者韦恩图的方法,比较形象直观,但解答时注意端点值是否取到的问题,也就是需要检验等号是否成立.23.(1){|2}A B x x ⋃=≥ ;(2)(){|3,6}R A B x x x ⋂=或 ;(3)210a a -或 【解析】解:(1)∵B={x|3x-7≥8-2x }={x|x ≥3},∴A ∪B={x|x ≥2}.(2)∵A ∩B={x|3≤x ≤6},∴∁R (A ∩B )={x|x<3,或x>6}.(3)由题意知C ≠⌀,则∁R C={x|x<a-4,或x>a+4}.∵A={x|2≤x ≤6},A ⊆∁R C ,∴a -4>6或a+4<2,解得a>10或a<-2.故a 的取值范围为a<-2或a>10.24.(1)4a ≤- ;(2) 2.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已知及集合间的关系在数轴上表示个集合,,,U U A B A B ,就能直观的显示出元素间的数量关系,再将显示的结果用数学式表示出来即可.试题解析:解:(1)∵B={x|x ≥a },又A ∩B=A ,∴A ⊆B.如图所示.∴a ≤-4.(2)∁U B={x|x<a },如图所示.∵A ⊆∁U B ,∴a>-2.【点睛】根据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关键是将其转化为元素间的关系,对于以不等式形式给出的集合通常借助数轴进行求解会更直观,求解后一定要进行检验.25.{}|03B x x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已知及集合间的关系在数轴上表示个集合,,,U U A B A B ,就能直观的显示出所示结果,再将结果用数学式表示出来即可.试题解析: ∵A={x|1≤x ≤2},∴∁R A={x|x<1,或x>2}.又B ∪(∁R A )=R,A ∪(∁R A )=R,可得A ⊆B.而B ∩(∁R A )={x|0<x<1,或2<x<3},∴{x|0<x<1,或2<x<3}⊆B.借助于数轴可得{}{|01,23}|03B A x x x x x =⋃<<<<=<<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