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总论
2024年度年经济法基础第一章总论课件讲义

1 2
经济法与经济政策的关系
分析经济法与经济政策在调整经济关系中的相互 作用。
经济法与民商法、行政法的区别
比较经济法与民商法、行政法在调整对象、调整 方法等方面的差异。
3
典型案例解析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经济法原则、制度在实践中 的运用。
2024/2/2
11
国内外比较与启示
2024/2/2
国内外经济法发展历程比较
跨境经济合作的定义与类型
包括跨境贸易、投资、金融合作等。
发展趋势
全球化背景下,跨境经济合作日益频繁,规模不断扩大。
影响因素
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跨境经济合作的发展。
2024/2/2
29
涉及经济法问题梳理与解读
01
跨境贸易法律问题
包括贸易壁垒、知识产权保护、贸 易争端解决等。
金融法律问题
货币政策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影 响投资和消费,实现经济增长、物价 稳定等目标。
产业政策
通过扶持或限制某些产业的发展,优 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区域政策
通过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促进 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2024/2/2
24
政策工具选择及运用技巧
财政政策工具
包括政府支出、税收、 国债等,应根据经济形 势和政策目标灵活运用
2024年经济法基础第 一章总论课件讲义
2024/2/2
1
目 录
2024/2/2
• 经济法概述与产生背景 • 经济法基本原则与制度体系 • 主体权利义务关系梳理与解读 • 市场监管法律制度要点剖析 • 宏观调控政策实施与效果评估 • 跨境经济合作中经济法问题探讨
第一讲++课程总论

一、课程对象
(一)课堂管理
课堂
物理含义:课堂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
社会含义:课堂是师生遵循一定的秩序,协调 处理教学和学习的各要素,所创设出的交互情 境。
课堂的构成要素:人、空间、时间
人们对“课堂管理”的认识 “建立和维持班级团体,以达到教育目标的过程。” “处理或指导班级活动特别涉及的问题,如纪律、决策 方式、资料处理、教室的物理特色、一般班务处理、学 生社会关系。” “教师一连串的行为和活动,旨在培养学生课堂活动的 参与感与合作感,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处理学生问题 行为,创设教室情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引导学生积 极学习。” “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地实现预定 教学目标的过程。”(田慧生) “鼓励课堂学习的教师行动和活动。”(陈琦) 课堂管理 在课堂内,教师通过调配各方面资源和协调各种人际关 系,有效地实现预定目标的过程。
•第12讲 班级活动设计与实施(2学时)
•第13讲 班主任角色与工作方略(2学时)
五、学习要求
(一)可能的要求 ——像教育家那样 学习和思考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 也。”——《述而》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 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 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 知二。”子曰:“弗如也,吾 与女弗如也!”——《公冶长》 让学生闻一知一的教师是教书 匠;让学生闻一知十的教师是 教育家。
•第2讲 课堂管理理论(2学时) •第3讲 课堂中的师生(2学时) •第4讲 课堂目标与情境(2学时) •第5讲 课堂常规(2学时) •第6讲 课堂组织(2学时) •第7讲 课堂问题行为(4学时) •第8讲 课堂观察(2学时) •第9讲 课堂社会学(4学时)
第三部分 班级建设(10学时)
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1. 从会计的工作来看,会计可以被认为是采用专门的方法,对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及其结果进行确认,归集,分析,计量,分类,记录,汇总和报告,并进行控制(反映)与监督,预测与决策的一种管理方法(1) 会计是一种管理工具(2) 会计是一种提供信息的技艺(3) 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4) 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1)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实物量和劳动量通常是会计货币量度的辅助量度)2) 以凭证为基本依据3) 以一套完整的专门技术方法为手段(包括核算方法和监督方法,会计核算方法是基本)4) 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具有全面性,连续性和系统性1. 会计作为一门学科,是基于人类管理生活,生产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经济关系和经济管理活动的日趋复杂而得以不断发展和进步1. 会计职能包括核算(反映),监督(控制),预测和参预经济决策等方面1) 核算职能—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2) 控制职能(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3) 预测和参预经济决策的职能1. 会计的目标可分为两层:1) 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与一个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2) 反应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匡助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是对空间的限定,概念详见书17 页)1) 注意:法律主体可以成为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能成为法律主体2) 会计主体可以由一个法律主体,几个法律主体,几个法律主体组成的企业集团构成2 . (对时间的限定)1)基于该假设的会计处理方法有—— 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的摊销3. (对时间期间的限制)1)基于该假设的会计基础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按月计提折旧和摊销(也和持续经营有 关)2)会计分期假设是持续经营假设的一个重要补充4.1)我国记账本位币是人民币1. 收付实现制(也叫现收现付制,概念见书20 页)1)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就是收付实现制 2. 权责发生制(也叫应收对付制,概念见书20 页)1) 注意:权责发生制下,期末要进行账项调整,包括收入与费用的账项调整)1. 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依据事实,如实反映,内容完整。
第一章 总 论 讲义

第一章总论本章是学习本门课程的基础,要重点掌握各个知识点在各类题型中的应用。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会计的概念、职能、对象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二是会计基本假设;三是会计基础.第一节会计概述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一)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起源于生产实践是为管理生产活动而产生的。
会计发展: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管理、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1.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例题·多选题】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的优点有()。
A.使得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具有高度的综合性B.使得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具有可比性C.使得各种会计资料具有连续性、系统性D.使得各种会计资料具有直观性[答疑编号5204010101]『正确答案』AB『答案解析』货币的优点是综合性和可比性。
直观性和具体性属于实物量度和劳动量度的优点。
C选项没有这种说法。
2.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会计的方法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内容、完成会计任务的手段,包括三种:将核算分为四种行为:1.确认;2.计量;3.记录;4.报告(定期、固定形式)。
会计核算方法是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记录和计算,为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所应用的方法,它是整个会计方法体系的基础。
会计核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表。
(编制财务报表——定期编制)【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会计核算方法的有()。
A.复式记账B.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C.登记账簿D.编制会计报表[答疑编号5204010102]『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会计核算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告等。
第一讲 文献学总论

33《古籍整理教程》(时永乐,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
34《古籍整理学》(刘琳、吴泽洪,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第一节
“文献”与“古典文献学”
一、为什么要学习文献学?
英国安东尼· 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一段话的翻译:
门修斯(Mencius)的格言:‚普天之下只有一个太阳,居于 民众之上的也只有一个帝王。‛可以适应于所有大型帝国所 建立的界域。
文献。亦指与某一学科有关的重要图书资科,如医学文
献。‛
《辞源》云:
文,指有关典章制度的文字资料,献指熟悉掌故的
人。…后指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
《辞海》和《辞源》在给出‚文献‛一词后起含义时的表述基 本一样,两者都有一个定语‚有历史价值的‛,两者的中心词 均为‚图书文物‛,只不过前者比后者多了‚资料‛二字。
1、文献学的主要范围:目录、版本与校勘
按照老辈学者的理解,文献学这门学问主要包括目录、 版本、校勘三大部分。王欣夫《文献学讲义》说‚既称
为‘文献学’就必须名副其实,至少要掌握怎样来认识、
运用、处理、接受文献的方法‛,‚本课定为三个内容: 一、目录,二、版本,三、校雠(校勘)‛。
王先生把文献学看作一种方法的掌握,显然范围有点过 于狭窄。对文献的认识、运用、处理和接受,是一个比 较复杂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方法问题。
断发展扩充的,以研究古代典籍的分类、编
目、版本、校勘、辨伪、辑佚、注释、编纂、
校点、翻译和流通等 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这一个界说比较精当且富有涵盖力。
无论是文献学还是古典文献学,是由一系列知
识所构成。因此,古典文献学的知识范围究竟 包括什么内容,学习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就是 我们首先应该加以了解的问题。
第一讲 传染病学总论讲述

病 原 体 的 致 病 力
毒力
virulence
-毒力=毒素+其他毒力因子(穿透能力、侵袭
能力、溶组织能力)
毒素:病原体合成的,能损伤宿主细胞
组织或引起细胞及器官功能紊乱的某些化 合物,可分为内毒素和外毒素。
数量
quantity
-同一种传染病中,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一般
与致病能力成正比。在不同传染病中,能 引起疾病的最低病原体数量可有较大差异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机 械 屏 障 作 用
外屏障:皮 肤粘膜及 其分泌物; 内屏障— 血脑屏障, 胎盘屏障
体 液 因 子
吞 噬 作 用
细 胞 免 疫
体 液 免 疫
存在于体液中的 补体,溶菌酶, 备 解素(properdin), 血管活性肽和各 种细胞因子(如 TNF)等都可起
清除病原体作用
吞噬细胞存在 于各种组织,其 中中性粒细胞 最为重要,这些 细胞内含大量 溶酶体,可杀灭 被吞噬的病原 体.
传染病防治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防治传染病任务十分严峻, 肩负的使命任重而道远。
第 —节 感染与免疫 (infection and immunity) 一、感染的概念 二、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三、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的作用 四、感染过程的表现
一、感染的概念
感染与免疫(infection and immunity)
组织损伤的机 制(三种)
直接侵犯
毒素作用
免疫机制
重要的病理 生理变化 (急性期)
体温升高
代谢改变
内分泌改变
一、同的入侵门户,只有入侵门户 适当,病原体才能定居、繁殖及引起病变. 如伤寒杆菌必须经口感染,白喉杆菌一般经鼻 咽感染,破伤风杆菌经伤口感染。如果吃进大 量破伤风杆菌是不会感染破伤风的
第1讲_总论,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和差错更正,存货

第一章总论【会计计量属性·单选题】企业资产按照购买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计量,则其所采用的会计计量属性为()。
A.公允价值B.重置成本C.可变现净值D.历史成本【答案】D【解析】在历史成本下,企业资产按照购买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计量。
【资产的概念·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企业应将其确认为一项资产的是()。
A.盘亏的固定资产B.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一项固定资产C.生产成本D.约定未来购入的存货【答案】C【解析】选项A,预期不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不属于企业的资产;选项B,不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不属于企业的资产;选项C,生产成本余额系在产品,属于存货;选项D,不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不符合资产的定义。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单选题】下列各项经济业务中,会引起公司股东权益总额发生变动的是()。
A.用资本公积转增股本B.向投资者分配股票股利C.回购本公司股票D.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答案】C【解析】选项C,借记“库存股”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库存股是所有者权益的备抵科目,借方表示库存股增加,使所有者权益减少,资产减少;其他选项所描述的均是所有者权益内部项目之间的变化,不影响所有者权益总额。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构成•单选题】关于权益性交易,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所有者以其所有者身份与主体之间的交易是权益性交易B.主体不同所有者之间的交易是权益性交易C.与权益性交易有关的利得和损失应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D.权益性交易影响当期利润【答案】D【解析】与权益性交易有关的利得和损失应直接计入权益,不影响当期损益,不影响原商誉,选项D错误。
【收入的确认条件·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应计入损益的利得有()。
A.总额法下,企业非日常活动中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递延收益的摊销B.重组债务形成的债务重组收益C.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增加额D.接受控股股东捐赠现金【答案】AB【解析】选项C,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增加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属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选项D,直接计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不属于企业利得。
海洋生物学—海洋生物分类学:第1讲-总论

Neocallichirus mucronatus
8
Neocallichirus maryae Neocallichirus denticulatus
Neocallichirus calmani
Sergio mericeae
Thalassinidae Axianassidae Laomediidae
Calaxius sp.
Nephrops norvegicus
99/99/100/100 Homarus americanus
16
Nephropsis aculeata
17
Enoplometopus occidentalis
Cherax glaber
Orconectes virilis
18
Astacus astacus
第一讲:分类学的概念、生物分类、海洋生物多样性
主要参考书: 刘凌云, 郑光美. 普通动物学(第 4 版) 2010.
高等教育出版社 Brusca, R.C., Brusca, G.J., 2003. Invertebrates, 2nd ed. Sinauer Associates Inc, Sunderland.
早期天演论的提出和对生物 物种间系统发育认识的深入 产生了进化论
LOG O
All animals, plants, and microbes share a common ancestor
生物分类学:
研究、区分和确定生物物种,予以命 名、加以描述,提供正确认识和辨别物种 的知识和资料,并探寻生物种类间的起源 、演化发展过程,根据物种之间异同确定 所属分类阶元的层次,制定物类分类系统 的科学。
分类学一般分为3个等级: α级 - 种类区分、鉴定、命名; β级 - 种类的起源、演化、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总论一.文化的定义与特性(一)文化的定义1.对于文化定义的一般性讨论(1)我国学术界对文化的界定例如:梁漱溟认为,‚文化是生活的样法。
‛‚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的一切。
‛‚文化之义,应在经济、政治,乃至一切无所不包。
‛(宽泛)陈独秀认为,文化的内容‚是文学、美术、音乐、哲学、科学这一类的事。
‛(狭窄)(2)《现代汉语词典》对文化的解释——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
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
(3)80年代以来广义和狭义的界定广义:文化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独特创造,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成果——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狭义: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精神成果。
(4)Raymond Williams对culture一词的分析culture是英语中最复杂的两三个词之一。
原因一:该词在欧洲几种语言中经历了比较复杂的历史演变;原因二:该词在几个不同的学科中都作为重要的概念使用。
目前,culture主要用于三个范畴:①用以描述知识、精神、美学发展的一般过程;②表示一种生活方式,不论是一个民族、一个时期、一个群体或者整个人类的生活方式;③用以描述智力,特别是艺术活动的实践和成果。
2.对于文化定义的学术性讨论人类学家A. Kroeber和Clyde Kluckhohn于1952年发表了专门研究文化定义的著作:《文化概念与定义评述》,列举了近300个文化定义,对文化一词的意义做了历史性的回顾,并对各种不同的定义作了评述。
Kroeber 和Kluckhohn将300个定义划分为6类:①侧重描述型的定义:Wissler (1920): ‚文化是所有的最广义的社会活动,包括语言、结婚、财产制度、礼仪、工业、艺术等。
‛Dixon (1928):‚一个民族的活动、风俗和信仰的总和。
‛Boas (1930):‚文化包括了一个社区社会习惯的所有表现形式,个人受到社会习惯的影响所作的反应以及由这些习惯所决定的人类活动的结果。
‛Linton (1936):‚社会成员通过学习或者模仿而获得的思想、规定性的感情反应以及习惯行为模式的总和。
这些思想、反应和行为模式为社会成员在不同程度上所共有。
‛Manlinowski (1944): ‚文化明显地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包括工具和消费品,不同社会团体的共同的宪章,以及人类的思想和技艺、信仰和风俗。
‛Kelly & Kluckhohn (1947):‚文化作为描述性的概念一般说来指人类创造的财富的总和,包括书籍、绘画、建筑等等,指适应我们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同方式的知识,也指历代积累起来的语言、风俗以及礼仪、伦理、宗教和道德体系。
‛②侧重历史传统和社会继承的定义Sapir(1921):‚文化是社会继承的行为与信仰的总和,决定着我们生活的性质。
‛Bose (1929):‚人群共有的能够代与代相传、国与国相传的行为。
‛Malinowski (1931):‚社会继承是文化人类学的最重要的观念。
它通常被称为‘文化’……文化包括继承下来的实物、东西、技术过程、思想、习惯和价值观念。
‛Linton (1936):‚社会继承称为文化。
作为一个一般术语,‘文化’指人类社会继承的总和。
作为一个特殊术语,‘一种文化’指某种特殊的社会继承。
‛Davis & Dollard (1940): ‚人群的区别在于他们的文化、他们的社会继承。
作为成年人的人行为有别,因为他们的文化不同。
他们出生在不同的生活方式之中,他们必须按照这些方式生活,对此他们没有选择。
‛Kluckhohn (1949):‚在人类学中文化指一个人群的整个生活方式,个人从群体中获得的社会遗产。
‛③侧重规范性的定义Wissler (1929):‚社团或部落的生活样式被认为是文化。
……它包括所有的标准化的社会程序。
‛Bogardus (1930):‚一个社会集团过去和现在做事和思考问题方式的总和。
它是传统(传承下来的信仰)和风俗(传承下来的程序)的总和。
‛Klineberg(1935):‚(文化)适用于由社会环境决定的整个‘生活方式’。
‛Linton (1945):‚文化指任何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
‛Herskivits (1948):‚一种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而一个社会是遵循一种特定生活方式的有组织的集合体。
简单地说,社会由人组成,而他们行动的方式即是他们的文化。
‛Kluckhohn (1951):‚一种文化指一个人群的具有特点的生活方式,指他们的整个的生活设计。
‛④从心理学角度下的定义A.侧重于适应,把文化当做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例如:Dawson (1928):‚文化是一种普通的生活方式,是人对于他的自然环境和经济需要的一种特定的适应方式。
‛Ford (1939):‚文化作为规定人类行为的条例为社会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Ford (1942):‚文化由解决问题的传统方式组成。
文化由被人们接受的各种答案组成。
因为这些答案是成功的。
简言之,文化由通过学习获得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组成。
‛Kluckhohn & Leighton (1946):‚有一些反复出现的不可避免的问题存在,人类能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被他们生理机能和客观世界的某些现实所限定。
但是,就多数问题来说,总有若干可能解决问题的方式。
每种文化都包含一整套习惯的传统的思维感觉和反应的方式,这些方式是一个特定社会在一个特定的时间解决问题的特殊方式。
‛Piddington:‚一个民族的文化可以定义为他们的物质和精神的装备的总和,他们使用这些装备满足他们的生理和社会需要,使他们自己能适应环境。
‛B.强调学习Hart & Pantzer (1925): ‚文化由通过模仿或学习而传播的行为模式所组成……文化包括所有的通过社会获得和传播的行为模式。
‛Benedict (1947): ‚文化作为社会学术语指学习到的行为,这种行为不是生而有之,不是由他的细胞所决定的像黄蜂或蚂蚁的行为那样,而是必须由每一代从头向成年人学习才能得到。
‛Hockett(1950):‚文化指的是人所有的那些习惯,因为这些习惯是从其他人那里(并不一定是一成不变地)学到的。
⑤从结构的角度下的定义Willey (1929):‚文化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习惯反应模式系统。
‛Kluckhohn & Kelly (1945): ‚文化是历史上产生的明显的或暗含的对与生活的设计,这些设计为所有的或特定的社会成员所共有。
‛Gillin (1948):‚文化由具有一定模式的功能上相互联系的风俗所组成,这些风俗是组成特定社会组合或类别的特定的人所共有的。
‛⑥从遗传的角度下的定义Folsom (1928): ‚文化是所有人为的东西的总和。
它是人类创造并代代相传的一整套工具和生活习惯。
‛Huntington (1945):‚文化指所有由人类产生或创造的、并传给别人特别是下一代的实物、习惯、思想、机构以及思想或行动的模式。
‛Murdock (1949):‚学习和社会的互动在每个人群中产生一组由社会传承的适应性的行为,这些行为似乎是超越个人,因为它是大家共享的,因为它的延续超出个人的生命范围,而且也因为它的质与量都大大超出个人单独努力所能达到的程度。
文化一词指的是这样一些学到的、传承下来的行为系统。
‛3.我们所使用的文化的定义①文化是人们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所创造出来的,是社会的遗产;②文化既包括信念、价值观念、习俗、知识等,也包括实物和器具;③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为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④文化并非生而知之,而是后天所学会的;⑤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可以根据不同的价值观念区分不同的文化。
(二)文化的特性1.文化是人类所独有的, 是区别人类和动物的主要标志动物的本能,如候鸟随着季节的变化改变原来的栖息地动物也能学习,如猫抓老鼠的行为但动物没有语言,人类正是有了语言,人类知识才得以积累,文化才得以传承在没有文字的社会,人们通过口头将自己的经验、知识、信仰、观念等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在有文字的社会,人们通过各种著作、法规、法典、文学艺术等将文化代代相传。
家庭、学校、社会集团、大众传媒都是文化传播的途径。
文化是代代相传的,任何一个社会的文化都包含了以往文化的积淀。
费孝通《乡土中国》中对于文化传承如是说:‚人靠了他的抽象能力和象征体系,不但积累了自己的经验,而且可以积累别人的经验。
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
这样说来,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是整个民族的‘过去’的投影。
历史对于个人并不是点缀的饰物,而是实用的,不能或缺的生活基础。
‛2.文化不是先天所有,而是通过后天习得的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文化并不取决于他的种族,而是取决于他生活的文化环境。
Roger Keesing指出:‚通过文化学习,一个婴儿可以变成部落民,或印第安农夫,或纽约曼哈顿公寓里的居民。
饥、渴、性等生物性驱力,都永无止境地受到文化习尚的再塑造和重整。
‛——例如,人的姿势和动作有许多是和文化相连的。
祖父江孝男以日本人的例子作了说明:‚日本人在说什么的时候,几乎没有一边作手势、一边晃动肩膀的姿势,可是,如果变成美国人,他们则一边伸开双手耸动肩膀,一边说话。
同样地具有日本人血统,然后却出生在美国,并且在美国养育成长的第二代日本人,则仍然显露出美国人式的耸肩姿势。
‛——Kluckhohn举例:一个在中国家庭养育成人的美国人初次回到美国,记者们注意到除了他的蓝眼睛和黄头发正式他是美国白人外,他的一举一动,走路的样子以及脸上的表情全都是典型的中国人的样子。
——再比如,墨西哥农民习惯蹲着的姿势,但美国人却很不习惯于蹲,甚至于教育儿童蹲着的姿势不雅。
在我国有些地区的农民习惯于蹲的姿势,在有凳子的情况下,甚至宁可蹲在凳子上,也不坐在上面。
坐或蹲似乎是与文化无关的动作,但人们选择什么姿势实际上是由各自的文化所决定。
——人的饮食习惯和口味:一个民族所厌恶的食物可能是另一个民族的佳肴,如奶酪(中国人一般都不喜欢,却是欧洲人的日常食品);鸡蛋(有些部族不吃鸡蛋和鸡,另一些部族不仅吃鸡蛋,而且喜欢吃臭蛋);昆虫(澳大利亚土著人把树里的一种毛虫当作美味)。
——有些生理性的动作似乎与文化无关,例如,打喷嚏是一种生理现象,但在英美人中却有说God bless you的习惯,广东人也有说‚吉星‛的习俗。
打喷嚏是不需要学习的生理现象,但在别人打喷嚏之后你应该说什么却是需要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