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上下五千年综合讲座第一讲

合集下载

上下五千年1课时

上下五千年1课时

-2-
三、归纳读书方法。 (一)你打算怎样读这本书中呢? 1、学生汇报自己所学的读书方法。 (1)读通故事全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2)读懂文章讲了什么内容; 3)知道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 (4)品味并积累好的语言,好的段落; (5)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6)常读常新,读而不厌,寻找新知。 (7)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也可以在书上随手记下 自己的 感想和体会。 (8)坚持写读书笔记(随时留下自己的读书思考痕 迹) 。 ………… (12、过渡:同学们总结了这么多的读书方法,很 不错。但同学们还发现这本书与我们所读的其他书 有什么不同吗?针对这本书,同学们还有什么读书 方法吗? 四·学生思考总结,并阅读全书。
学科 课型 课 题
阅读 新授
年级 课时
五 1 上下五千年
主备人 执教者
季斌 季斌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上下五千年》及作者,了解《上下五千年》对弘扬中
导学目标
国民族历史文化方面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2、通过导读,让学生继续学习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 3、通过自读,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熟记 2 个小故事。
作布置
上下五千年 林汉达 学贯中西
著作等身
板书设计
-3-
重点、难点 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培养读书做笔记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一本《上下五千年》 ; 一本读书笔记;
预习方案预设 集体智慧 个性设计 教学反思
课前充分阅读《上下五千年》 。准备一个故事。
教 集体智慧


程 个性设计 教学反思
-1-
一、旧知导入,激发兴趣。 1、 同学们, 还记得我们上一学期学习的朝代吗? 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好吗?(幻灯演示) 2、过渡: 五千年历史长廊,风云变幻; 五千年文化长河,源远流长; 五千年人物长幅,千姿百态; 五千年战争长卷,硝烟弥漫。 就是这样的五千年, 演绎出了多少幕激动人心的 故事,出现了多少个叱咤风云的人物,留下了多 少可歌可泣的事迹!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 课文中, 就有这些历史故事吗?你能选择自己最 喜欢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板书: 《中华上下五千年》 )

五年级课外阅读《《上下五千年》课前指导课

五年级课外阅读《《上下五千年》课前指导课


文章内容应理解 读书感受能标注
(2)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打算积累哪些好词好句?
好词佳句常积累
历史知识要记牢 遇到疑惑善提问
(4)你掌握了哪些历史知识?
(5)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启发?
或者有什么疑惑?

多读多思知识多
读史使人明智
-- 英国 培根
《中华上下五千年》
第一课时(课前指导)
读史使人明智
-- 英国 培根
《中华上下五千年》
作者背景先知晓, 前言后记要通读, 翻阅目录晓内容, 浏览精读相结合。




作者简介 林汉达(1900-1972)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字学家、历史学家,曾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林 汉达先生学贯中西,著作丰富,其通俗历史读物如《东周列国故事新 编》、《前后汉故事新编》、《三国故事》、《上下五千年》等,更是 深受青少年读者的欢迎。 曹余章(1924-1996)历史学家和教育家。浙江宁波人。曾任上海教育 出版社总编、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语文学会副会长 等职。擅长历史故事写作,著有《上下五千年》、《一代名相诸葛亮》 等。曹余章先生在林汉达先生过世后,继续将《上下五千年》完成,并 付梓出版。 梗概 《上下五千年》用故事化形式来讲述历史,有它的局限性。通过故事, 读者只能了解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人物活动的片断;有的故事,可能只 反映事件的现象。至于它的经济、政治的背景(特别是经济背景)以及


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华上下五千年上册内容

中华上下五千年上册内容

中华上下五千年上册内容《中华上下五千年》从华夏始祖盘古开天辟地开始,将三皇五帝、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朝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两宋辽金、元朝、大明王朝、大清帝国、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辉煌灿烂和沧海桑田都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中华上下五千年》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叙述,勾勒出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脉络。

以下是《中华上下五千年》上册的主要内容概述。

第一章:远古时代这一章主要讲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包括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等。

同时也介绍了远古时代的代表性文化,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

第二章:夏商西周这一章主要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早期王朝,分别是夏、商、西周。

重点介绍了这三个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以及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如商汤灭夏、周公摄政等。

第三章:春秋战国这一章是本书中最为精彩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

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化的黄金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

重点介绍了孔子、老子等伟大的思想家,以及战国七雄的争霸战争。

第四章:秦汉帝国这一章主要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的两个大一统王朝,分别是秦朝和汉朝。

重点介绍了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开疆拓土等重要历史事件,以及秦汉时期的文化繁荣。

第五章: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章主要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

重点介绍了三国鼎立、淝水之战等重要历史事件,以及佛教的传播和民族融合的发展。

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全面了解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脉络,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现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综合练习—上下五千年》书法教案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综合练习—上下五千年》书法教案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综合练习—上下五千年》书法教案第8课综合练习———上下五千年教学目标:1、让学生明确学习书法的目的及手段。

2、掌握“上下五千年”的含义及其单字书写要领与整幅书写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书法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上下五千年”的单字书写与整幅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学习书法的目的是什么吗学习书法,临摹是手段,但不是目的。

目的是什么呢?是通过临摹学习正确的方法,应用到我们的汉字书写中。

怎么应用的呢?方法有很多。

比如今天学了一个字,当时就可以用到笔记上,作业中,还有给爸爸妈妈、老师同学写的便条上。

另外,就是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已尝试过的集字城幅练习。

2、背“写字歌”,强调书写双姿。

3、板书课题。

二、出示“上下五千年”。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个词的含义。

三、学习书写“上下五千年”。

1、找出“上下五千年”的结构特点:“上”字呈三角形,以底部长横为主笔,竖画不宜过长,用笔饱满。

“下”字呈倒置三角形,上横为主笔,竖画短促,点面沉实有力。

“五”字呈梯形,上横短,下横长,横向笔画布白均匀。

“千”字首笔为短平撇,横画突出,竖画不宜过长。

“年”字竖画为主笔,一般在长横的中右部穿过。

其它笔画不宜过长。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四、学习整幅书写“上下五千年”的方法。

1、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书写提示。

2、学生讨论整幅书写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小组讨论整幅书写规格。

五、学生练习书写并进行行款练习。

1、学生展示作品。

2、集体评议。

六、教师小结。

学生谈收获。

七、作业:认真写一写“每日一得”中的字。

新《中国上下五千年》PPT课件

新《中国上下五千年》PPT课件
“一般在等餐或者休息 的时候,我会把随身携 带的《唐诗三百首》拿 出来看。这样一单外卖 送到了,一首诗也背会 了,心里特别高兴。”
——雷海为
董卿说:“你在读书 上花的任何时间, 都会在某一个时刻 给你回报。”
.
1
《中华上下五千年》阅读推荐课
三年四班 李丽
.
2
一、初步了解书籍:封面和封底
阅读使人变得阳光, 阅读能让生活变得美 好,既然阅读有那么 多好处 ,为什么不看 “爱阅读”呢?
__解淑平
.
3
内容简介
《中华上下五千年》是
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
以年代为顺序,运用小
故事,描绘大历史。从
盘古开天地的传说开始,
将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的精髓展现,书中内容
不局限历史,还涉及哲
学、军事、艺术等,便
于读者对相关的历史事
件了解,进而了解我们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
灿烂的文化。
.
4
.
5
.
6
1 阅读准备
16
.
17
读书方法
❖ 文章内容应理解 ❖ 读书感受能标注 ❖ 好词佳句常积累 ❖ 历史知识要记牢 . ❖ 遇到疑惑善提问 18
读书好 多读书 读好书 ——冰心(诗
人。现代作家,散 文家)
要学会从书中得到知识和乐趣
——金庸(当代知名武侠小说 作家)读书可以解惑,你的人生会 一直快乐的,当你热爱读书,那你 碰到人生中再大困难和挫折,你也 可以应对,因为读书,你也可以将 这些挫折看得不重要了。读书能让 你获得一辈子的快乐。
223 武昌起义
94 杨广弑父夺皇位
230 中华民国的诞生
99 李渊太原起兵
235 袁世凯称帝

《上下五千年》阅读指导课优质公开课课件(含配套教案)

《上下五千年》阅读指导课优质公开课课件(含配套教案)

(2)最早版本的《上下五千年》 的作者林汉达教授。 这本书的作者是林汉达教授,他 是一位教育家和语言学家,他在 写历史故事方面,是下过一番工 夫的。他把历史故事作为对: “新语文的尝试和对旧故事的整 理。”
编纂《上下五千年》时,他选择 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 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裁剪。
林汉达
(4)查找收集资料,筛选整 理加工成有价值的信息, 建立读书卡片,这也是一 种好的读书的方法。
❖ 文章内容应理解 ❖ 读书感受能标注 ❖ 好词佳句常积累 ❖ 历史知识要记牢 ❖ 遇到疑惑善提问 ❖ 多读多思知识多
选做读书笔记: 篇名 精彩词语 精彩句子 主要内容 感想体会
怎么有效读完一本书?
《上下五千年》阅读指导课
朝代歌
❖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大 禹 治 水
卧 薪 尝 胆
三 顾 茅 庐
郑 和 下 西 洋
虎门销烟
(1)《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主 要内容。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约有五千年的历史渊源,所以 “五千年”也就代指整个中国历 史。这本书讲述了中国的实史, 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 是一本集中国发展史、重大历史 事件及名人简介为一身的优秀历 史读物。
明确目标: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坚持每天阅读一小时,坚持1个 月读完一本书。
每周精选一篇故事,写读后感, 持之以恒,做好读书笔记。
作业
1.课后继续阅读《上下五千年》 书中的故事,为《上下五千年》 读书交流会作准备。
2.每个人在自己书本的扉页上制 定自己的读书计划,也可以设计 自己喜欢的版式。
这本书与我们所读的其他书有什 么不同的吗?读这本书时,同学 们还有什么其他的读书方法吗?

上下五千年演讲稿

上下五千年演讲稿

上下五千年演讲稿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关于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演讲。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可以说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先辈们留下了无数宝贵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记忆,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引以为豪的事情。

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及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中国人民创造了许多伟大的发明,如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活字印刷术等。

这些发明不仅在当时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正是这些伟大的发明,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

其次,我们要提及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中国涌现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化名人,如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

他们的思想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社会,成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主导思想。

同时,中国古代的文化也是丰富多彩的,诗词、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在中国古代就已经有了很高的成就。

再者,我们不能忽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中国出现了许多朝代和王朝,每一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

封建社会的形成和演变,统一的国家制度,科举制度等都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色。

这些制度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提供了保障。

最后,我想说的是中国古代的对外交流。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中国的疆域也不断扩张。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使得中国与世界各地进行了广泛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这对于中国古代的繁荣和文明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人民的骄傲,这段历史见证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繁荣和辉煌。

我们应该珍惜这段历史,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上下五千年五(1)班 陈国一PPT

上下五千年五(1)班 陈国一PPT

背水一战
• 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命手下大将韩信领兵攻打赵国。 赵王带了二十万大军在太行山的井陉关迎击。 当时,韩信只带了一万二千人马。为了打败赵军,他将一 万人驻扎在河边列了一个背水阵。另外派两千轻骑潜伏在 赵军军营周围。交战后,赵营二十万大军向河边的一万汉 军杀来。汉军面临大敌,后无退路,只能拼死奋战。这是 潜伏的那两千士兵乘虚攻进赵营。赵军遭到前后夹击,很 快被韩信打败。 战后有人问韩信:“背水列阵乃兵家大 忌,将军为何明知故犯?”韩信笑着说:“置之死地而后 生,这也是兵书上有记载的呀。”
纸上谈兵——赵括 四面楚歌——项羽 完璧归赵——蔺相如 三顾茅庐——刘备 东施效颦——东施 老当益壮——马援
指鹿为马——赵高 围魏救赵——孙膑 卧薪尝胆 ——勾践 毛遂自荐——毛遂 对牛一班五五五
上下五千年概论
《中华上下五千年》介绍了从远古时期说到商唐灭 夏,从春秋战国说道秦始皇统一中国,从刘邦项 羽说道孔明曹操,从南北朝说到瓦岗军起义,从 武则天说到王安石变法…… • 中国的发展始应有尽有,像一幅画卷一样展现 在我们眼前。
围魏救赵
• 战国时,魏国大将庞涓率军包围了赵 国都城邯郸。赵国急忙向齐国求救。齐威 王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领兵救赵。 田忌准备与魏军主力交锋,孙膑却说:现 在魏国的主力部队在攻打邯郸,魏国都城 大梁内一定空虚。如果我们直接攻打大梁 的话,魏国一定会撤兵回大梁的,这样既 可解救赵国,又可给魏国很大打击。田忌 采纳了孙膑的建议,庞涓果然中计,撤军 回救大梁,途中遭到齐军的伏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葛亮下东吴---心里有数
•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走进语文百花园之一
我们认真学习的目的 是交出一份:
完美的答卷。
完美的答卷
清晰的思路 工整的书写 流畅的表达
每个同学, 表达一个精彩的自己
走进语文 走进上下五千年
• 上课说明 • 只需看屏幕,并跟老师进行知识互动,家长到上
课群下载讲义全本,跟同学回家复习。 • 上课群群号:117859734
观沧海
曹丕
曹操
曹操成语
曹植
三曹
观沧海(曹操)
•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龟虽寿(曹操)
•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 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 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 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 ,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 汉代著名文学成就:汉乐府
•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四史的第一部,记载 了中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3000年左右的历史。《史记》是 中国传记文学的典范。《史记》最初没有书名,或称“太史公书”。史记”本是 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演变成“太史公 书”的专称。《史记》与《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 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 质而不俚”。与宋代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鲁迅称它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思想受
折磨,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受到饥饿,使他这个人身受贫困, 在行事上使他受到扰乱和不顺.(通过这些)来让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 强起来,增强他(过去)做不到的能力。
语文知识树—知识来源
上下五千年 小学语文夺冠知识大集结 人教版小学语文读读背背 各种包括成语故事、历史故事、百科知识的书籍
。。。。
梳理方法
把知识点用一条线索串起来 把关键知识点进行系统发散
树干—上下五千年历史顺序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难字读音
舜发于畎亩之中
(quǎn)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yuè)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gé)
法家拂士
(bì)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 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译文:舜是从田野中被提拔任用的,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提
拔举用的,胶鬲是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是从囚徒中被提拔录用的 ,孙叔敖是隐居海边被提拔任用的,百里奚从市上(被赎买后)提拔任 用的。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既然这样,由此可知,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
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国家
代表作
纪念他 的风俗
屈原
• 屈原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 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 体。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中国过端午节包粽 子划龙舟,就是为了纪念屈原。
武王伐纣
助纣为虐
歇后语
成语出处 打一成语
封神榜
春秋战国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管仲 勾践 蔺相如
孙膑 赵括 廉颇
晏子 赵高
围魏救赵 纸上谈兵 负荆请罪
毛遂自荐 三令五申 图穷匕见
历史成语
寓言成语
寓言成语
春秋战国成语
诗三百 风雅颂
诗经
至圣
编撰 语录
生平
孔子
孔 孟
诗经赏析:采薇(节选)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 我们从出生的时候起就开始学习语文 • 父母的亲子阅读 • 1-5年级学校的语文学习 • 每个同学自己的大量课外阅读
• 五年级之前,我们是大量的阅读、学习 和积累。
• 现在越来越接近小升初,我们要不仅继 续阅读拓展,而且还要系统梳理!
• 梳理的方法:
知识树
知识树
• 以图形的形式,对我们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 • 发现我们学习的空白点,在头脑中建立我们的知识模型。 • 考试的时候,迅速的将试题和知识点对号入座。
七步诗(曹植)
•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曹植其他名句: •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白马篇) •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赠白马王彪)
曹操歇后语
• 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 曹操杀人→乱来一气 • 曹操吃鸡肋食→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 曹操诸葛亮→心思不一样 • 曹操做事→乾乾净净 • 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古人评价:八阵图-杜甫
•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 要求:全诗背诵。能够默写
相关成语典故
• 如鱼得水: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 舌战群儒: 东汉末年,诸葛亮出使东吴,诸葛亮在孙权的殿前先后把张
昭,虞翻、步陟、陆绩的投降主义驳得体无完肤,孙权终于同意联刘抗曹 。 • 草船借箭: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想 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 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知识树之朝代文学关键词
楚( )汉( )唐诗宋( )元( )明清( )
楚辞
元曲Hale Waihona Puke 唐诗 文 学 常 识李清照
司马相如
屈原
楚辞
元曲
唐诗
盛唐大李杜
文 学 常 识
• 楚辞: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第一位伟大的爱 国诗人屈原。
• 汉赋:在汉武、宣、元、成帝时代,汉赋达到 全盛期。司马相如是这一时期成就最大,名 望最大,在汉赋史上被称为“赋圣”。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 ,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文: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受到阻塞,然
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流露到脸上,抒发于声音里,人 们才能了解(他)。一个国家国内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敌 国外患,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
• 唐诗: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 王安石曾说:“世间好语言,已被老杜道尽。 世间俗语言,已被乐天道尽。唐代著名诗人“初 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唐代著名诗人别号: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诗佛--王维;诗魔--白居易;诗鬼--李贺
• 宋词: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始于梁代 ,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故名“宋词”。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光辉夺目的巨钻,历 来与唐诗并称“双绝”。宋代最著名的词人有 苏东坡、柳永、李清照等人。
短歌行(曹操)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从历史的原点学习语文
世界诞生,历史首页
水灾
向往光明
夸父追日
旱灾 女娲补天
神话英雄
世界诞生
历史开始
远古成语
• 试题举例:华附考题
• 根据所给内容填神话人物名:( )说:我开 ;( )说:我补;( )说:我尝;( )说:我填;( )说:我追;( )说: 我射
• 试题举例:华附考题
• 根据所给内容填神话人物名:(盘古)说:我 开;(女娲)说:我补;(神农)说:我尝; (精卫)说:我填;(夸父)说:我追;(后 羿)说:我射
• 采薇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样的感情?
• 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 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 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 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 称《诗经》,并沿用至今。《风》、《雅》、 《颂》三部分。
•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 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 《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 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 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四 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 学子的必读之书。
• 元曲: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形成的另一种文 学形式,元曲大致分为两种,一为元杂剧,一 为元散曲。杂剧是一种把歌曲、说白和舞蹈结 合起来的形式。散曲是诗歌。关汉卿的《窦娥 冤》代表了元杂剧艺术的发展颠峰。马致远的 散曲《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
• 明清小说:四大名著,三言二拍,聊斋志 异,儒林外史,古典小说之高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