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 (上)

合集下载

西方音乐史上的几个主要流派

西方音乐史上的几个主要流派

西方音乐史上的几个主要流派
西方音乐史上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流派和类型的音乐,每个流派和类型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以下是西方音乐史上的几个主要流派:
1. 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是指欧洲的传统音乐,主要流行于16世纪至20世纪初。

古典音乐的特点是曲风高雅,结构复杂,旋律多样,力求完美的和声、旋律和节奏。

2. 巴洛克音乐:巴洛克音乐是古典音乐的第一阶段,其流行时间大约是从1600年到1750年。

巴洛克音乐的特点是运用大量的装饰、复杂的和声和节奏,并且经常使用大型合唱、交响乐、管弦乐队等形式。

3. 古风音乐:古风音乐源于古代中国的音乐,但是在现代被重新发掘和创造。

古风音乐的曲风优美、清新,往往包含古代文化和文学的元素。

4. 爵士乐:爵士乐起源于美国,主要流行于20世纪。

爵士乐的特点是具有丰富的节奏感和即兴演奏技巧,旋律多样,节奏变化多样,能够表现人的情感和精神状态。

5. 摇滚乐:摇滚乐起源于20世纪中期的美国,是一种较为激烈、富有活力和创意的音乐流派。

摇滚乐的特点是吉他声音强烈,使用电子器材,高强度的鼓点和歌唱,能够表现出年轻人的激情和反叛。

6. 流行音乐:流行音乐是指目前全球最为流行、接地气的音乐。

流行音乐的特点是简单易懂,旋律优美,歌曲主题基本都是情感和爱情等主题,通过流行歌曲和MV的形式呈现。

7. 电子音乐:电子音乐是一种主要运用电子音响技术的音乐流派,广泛应用于舞蹈音乐、电影音乐、游戏音乐等领域。

电子音乐的特点是使用合成器和计算机软件创造出独特的音响效果,曲风多样,能够表现出现代社会的科技感和未来感。

西方音乐史上的几个主要流派

西方音乐史上的几个主要流派

西方音乐史上的几个主要流派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音乐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流派和风格。

这些不同的流派和音乐风格都有着各自独特的历史背景、特点和发展趋势,成为了西方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西方音乐流派的简介。

古典音乐(Classical Music)古典音乐是指欧洲文化传统中的经典和宗教音乐,主要包括巴洛克音乐、古典音乐、浪漫音乐和20世纪现代音乐等几个时期。

这种音乐具有高度的精细性和复杂性,大部分是由作曲家创作的,以交响乐、管弦乐、协奏曲、歌剧、芭蕾、宗教音乐等形式呈现。

古典音乐强调和声、节奏和旋律的均衡,通常以乐器演奏为主,演奏者的技术水平要求很高。

该流派的代表作品包括贝多芬、莫扎特、巴赫、海顿等作曲家的经典作品。

布鲁斯(Blues)布鲁斯是一种源自美国南部黑人的音乐形式,起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这种音乐的特点在于其悲伤、沉闷的情绪和表现方式,通常由吉他、口琴或钢琴等伴奏,以独特的旋律、和声和演唱风格为主。

布鲁斯的歌词通常表达出贫困、失恋、孤独和人生不如意等主题,是美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代表性的布鲁斯歌手包括罗伯特·约翰逊、穆迪·河、比尔·布罗尼等人。

摇滚乐(Rock Music)摇滚乐是一种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音乐风格,深受爵士乐、蓝调音乐和节奏布鲁斯音乐等多种音乐形式的影响。

这种音乐在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在青少年文化和流行文化中起了极大的作用。

摇滚乐的特点在于其高度电化的音效、强烈的鼓点和大声的吉他声,以及唱腔的较大演绎力。

代表性的摇滚乐歌手包括艾尔维斯·普雷斯利、滚石乐队、披头士乐队等。

流行音乐是一种广泛传播的、受欢迎的流行音乐,包括多种音乐形式,如流行摇滚、流行电子乐等。

这种音乐通常结合了多个音乐流派的元素,以吸引更广泛的听众。

流行音乐的特点在于其简单易懂的歌词和乐曲、易于唱和跟唱的旋律和深入人心的歌词内容。

代表性的流行歌手包括迈克尔·杰克逊、马丁·盖瑞克斯、蕾哈娜等。

(完整word版)西方音乐史

(完整word版)西方音乐史

西方音乐史一.古代与中世纪音乐(一)古代音乐:西方音乐的源头:古希腊,“爱琴文化”。

歌唱、抒情诗、戏剧。

1.音乐论述:(1)四音音列:希腊著名音乐理论家——阿里斯多赛诺斯。

(2)五度相生律(毕达哥拉斯律制):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

2.古希腊悲剧:(1)题材:神话、英雄传说、史诗。

(2)形式:合唱、独唱、对话交替出现。

(3)代表人物:“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戏剧艺术的荷马”索福克勒斯;“心理戏剧的鼻祖”欧里庇得斯。

3.乐器:(1)弦乐:里拉琴。

【颂扬阿波罗】(2)管乐器:阿夫洛斯管(竖笛)【敬奉酒神】4.乐谱:歌唱:字母器乐:符号《塞基洛斯歌》最完整的古希腊名作品。

(二)中世纪音乐:1.格里高利圣咏:(1)选编者: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2)适用场合:罗马教会礼拜仪式(3)形式:唱诵的经文。

(4)特征:音乐形式:无伴奏纯人声歌唱,单声部。

歌词:拉丁文。

节拍:无明显节拍特征。

旋律:级进为主,跳进少。

情绪:肃穆超脱。

2.多声部复调音乐:(1)西方最早的复调音乐:奥尔加农。

平行奥尔加农,平行奥尔加农的变体,自由的或反向的奥尔加农,花唱式奥尔加农,华丽奥尔加农。

(2)迪斯康特:(3)经文歌:无伴奏合唱复调音乐。

3.世俗音乐:法国游吟诗人,德国恋诗歌手。

拉丁歌曲,方言歌曲。

二.文艺复兴时期(一)马丁路德的宗教音乐改革:新形式圣咏合唱——众赞歌。

(二)乐器:1.波弦乐器:琉特琴、竖琴。

2.弓弦乐器:维奥尔家族乐器(小提琴前身)3.管乐器:短号、小号、笛、低音管、双簧管4.键盘乐器:管风琴、击弦古钢琴、拨弦古钢琴。

三.巴洛克音乐(一)巴洛克:一种艺术风格。

特征:构思宏大、效果辉煌、充满活力、强调情感的表现。

(二)蒙特威尔第1.代表作:(1)八册牧歌:《亚利安那的悲歌》《战争与爱情牧歌集》(2)三部歌剧:《奥菲欧》《尤里西斯的返国》《波佩亚的加冕》2.艺术成就:(1)意大利牧歌的奠基人;(2)写作有情感的旋律,拜托宗教舒服的新音乐倡导者;(3)提出“两种常规”思想;(4)《奥菲欧》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剧,歌剧艺术进入成熟发展时期。

西方音乐史复习1

西方音乐史复习1

欧音史复习名词解释格里高利圣咏:形成于8、9世纪,以著名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使用罗马教会礼拜仪式,因表情肃穆、风格朴素,也被称为“素歌”。

在西方音乐史上格里高利圣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西方中世纪教会音乐的历史是围绕着建立、修饰、扩展格里高利圣咏而展开的。

其一般特征为:无伴奏的纯人声(男声)歌唱的单声部音乐形式;以拉丁文为歌词;即兴式而无明显节拍特征;建立在单纯的自然音阶基础上。

歌唱方式大概有四种: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应答歌唱。

日课:于6世纪本笃创立修道院时设立,是修道院规定每个僧人每日必做的“功课”,主要内容包括祈祷、诵经、唱赞美诗等。

日课在时间和进行顺序上都有严格的规程,每天八次,日课音乐主要有吟诵诗篇、交替圣歌和赞美诗。

弥撒:产生于6世纪左右,在9、10世纪逐渐发展演化成一套比较定型的礼拜仪式,是天主教会最重要的崇拜仪式。

分为专用弥撒和常规弥撒:专用弥撒随年历的不同时节,每一条目的具体歌词内容发生变化;常规弥撒的歌词一般不发生变化,有慈悲经、荣耀经、信经、圣哉经、羔羊经。

附加段:起源于9、10世纪,即在原有的格里高利圣咏基础上进行附加或者插入新的材料,形成一个扩展,意在对原圣咏内容进行说明、解释、引申。

附加或插入的材料可以是新的歌词,也可以是新的旋律材料,或者两者同时附加。

继叙咏:产生于9世纪左右的圣加尔修道院,由诺特克创造。

继叙咏紧接在“哈利路亚”之后,开始在“哈利路亚”的花唱旋律上附加歌词,最后脱离“哈利路亚”,称为一个独立的形式,也被称为“哈利路亚附加段”。

宗教剧:10世纪末从格里高利圣咏的附加段演变而来,包括奇迹剧、神秘剧和道德剧。

最开始由神父在教堂的讲经台上表演,后走出教堂庭院,在传教的过程中逐渐用世俗化的方言取代拉丁语,而且民间艺人常常参与到戏剧表演中。

由于这样的做法对基督教教规有所破坏,后被禁止在公开场合表演。

奥尔加农:起源于公元9世纪,是西方有记载的最早的复调音乐,最初的奥尔加农只是圣咏的一种演唱方式,即在歌唱圣咏的同时歌唱另一被称为奥尔加农的附加声部,这种简单的二声部歌唱因此被称为奥尔加农。

西方音乐史上的几个主要流派

西方音乐史上的几个主要流派

西方音乐史上的几个主要流派西方音乐史上有许多重要的流派,这些流派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区都有不同的发展和影响。

下面将介绍几个主要的流派。

1. 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是西方音乐史上最重要的流派之一。

它起源于18世纪,经历了巴洛克、古典、浪漫等时期的演变。

古典音乐以其规范的乐曲结构、复杂的和声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而闻名。

著名的古典音乐作曲家包括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等。

2. 流行音乐:流行音乐是指流行于大众中的音乐。

它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精选了爵士乐、摇滚乐、电子音乐等多种风格。

流行音乐的风格多样,适应了时代的变迁和音乐技术的发展。

著名的流行音乐流派包括摇滚乐、流行舞曲、嘻哈音乐等。

3. 爵士乐:爵士乐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它是一种以即兴演奏为特色的音乐形式。

爵士乐吸收了非洲音乐、布鲁斯音乐、乡村音乐等元素,传达了独特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爵士乐的早期代表人物包括路易斯·阿姆斯特朗、艾拉·菲茨杰拉德等。

4. 摇滚乐:摇滚乐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它是一种快节奏、强烈节拍和高质量吉他演奏的音乐。

摇滚乐以其叛逆的形象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而受到年轻一代的喜爱。

著名的摇滚乐流派包括摇滚乐、重金属音乐、朋克音乐等。

5. 古典派:古典派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一种音乐风格,其特点是形式严谨、和声丰富和情感表达丰富。

古典派的代表人物包括莫扎特、贝多芬等。

古典派对后来的音乐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6. 进步摇滚:进步摇滚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一种音乐风格。

它以复杂的音乐结构、长篇音乐作品和独特的音乐元素著称。

进步摇滚的代表人物包括皇后乐队、创世纪乐队等。

7. 电子音乐:电子音乐起源于20世纪中叶的德国,它利用电子设备产生和处理声音。

电子音乐以其前卫的音响效果和独特的旋律而受到人们的关注。

著名的电子音乐流派包括Techno、House、Trance等。

西方音乐史上的几个主要流派

西方音乐史上的几个主要流派

西方音乐史上的几个主要流派西方音乐历史上出现了许多重要的音乐流派,它们对音乐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个主要的西方音乐流派,并探讨它们的历史和特点。

1. 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是西方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流派,它包括了巴洛克、古典和浪漫时期的音乐。

巴洛克时期的古典音乐以巴赫、海顿和莫扎特等作曲家为代表,其音乐风格复杂而富有表现力,常常以弦乐和管弦乐器为主要配乐。

古典时期的音乐则以贝多芬为代表,其音乐更加复杂和丰富,具有较强的个性色彩。

浪漫时期的音乐则以勃拉姆斯、肖邦和柴可夫斯基等作曲家为代表,其音乐更加感情丰富和深沉,常常表现爱情和悲剧等主题。

古典音乐具有严谨的结构和精致的表现力,对西方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音乐形式和技巧为后世的音乐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成为西方音乐的经典之一。

2. 流行音乐流行音乐是20世纪初期在西方流行起来的一种音乐形式,它的音乐风格新颖而富有活力。

流行音乐以摇滚、流行、爵士等音乐为主要代表,其音乐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常常表现现代生活和青年文化的特点。

流行音乐的产生和发展源于西方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交流,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还为西方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流行音乐的影响力在20世纪后期愈发显著,成为了西方音乐的主流。

3. 摇滚音乐摇滚音乐是流行音乐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演变,成为了全球范围内最受欢迎的音乐形式之一。

摇滚音乐的特点是节奏明快、吉他独奏和嘶吼的唱法,常常表现现代生活的压力和不满情绪。

摇滚音乐具有强烈的反叛色彩和革命性的精神,它不仅影响了西方音乐,还对全球的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摇滚音乐的代表人物包括艾尔维斯·普雷斯利、披头士乐队和滚石乐队等,他们的音乐成就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而且成为了摇滚音乐的经典之一。

4. 爵士音乐爵士音乐是20世纪初期在美国产生的一种新型音乐形式,它融合了非洲音乐、欧洲音乐和拉丁美洲音乐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方式。

《西方音乐史》A答案

《西方音乐史》A答案

一、填空1、迪斯康特 6 有量记谱法2、国际化(泛欧洲化)英国音乐勃艮第乐派杜费班书瓦3、托雷利维瓦尔第4、托卡塔赋格众赞变奏曲众赞经文歌众赞幻想曲5、自然音的变化音的四分音的(微分音的)亚里士多德6、歌剧受难乐清唱剧康塔塔7、萨拉班德、库朗特、阿拉曼德8、里拉琴阿夫洛斯管9、清唱剧弥赛亚二、简答题1\巴罗克奏鸣曲(1)含义与来由:奏鸣曲源于意大利文“sonare”,有鸣响之意。

16世纪的奏鸣曲泛指一切乐曲,巴罗克时期的奏鸣曲通常由几件乐器演奏,属于室内乐,音乐家们喜好创作三重奏鸣曲(Trio Sonata)(一般是两个小提琴分别演奏两行谱和两个通奏低音乐器演奏一行谱,共三行谱的合奏);18世纪上半叶,独奏奏鸣曲(一般以键盘乐器为主,也有以小提琴为主,加上通奏低音乐器)取代了三重奏鸣曲的地位。

(2)17世纪以后奏鸣曲的分类:根据使用场合可分为教堂奏鸣曲(Sonata da chiesa)和室内奏鸣曲(Sonata da camera)两种。

前者比较严肃,由“慢-快-慢-快”四乐章组成,多用于宗教仪式,是古典奏鸣曲的前身;后者具世俗性,带有舞曲风格,常常在宫廷和私人客厅中演奏,为古典组曲的前身。

(3)特征:一般为四至六个乐章,每个乐章的速度和内容都具有对比性,通常由“慢-快-慢-快”结构组成。

2\那波里歌剧(1)朝正歌剧方向发展:那不勒斯是意大利歌剧发展的最后一个城市,始于17世纪末,至18世纪定型为正歌剧(Opera seria),这种歌剧的影响力一直延伸到了19世纪。

它常以虚构的历史或英雄事迹为题材,而且由于对美声的追求,使那些既具有男性的强有力肺活量又带有女性柔美明亮音色的“阉人”歌手盛行起来。

(2)代表人物及作品:那不勒斯乐派代表人物A.斯卡拉蒂(Alemandro Scarlatti,1660~1725)在声乐抒情调的基础上创作自由发展的咏叹调(aria),给予美声演唱以广阔施展的天地。

西方音乐发展史(课件)

西方音乐发展史(课件)
西方音乐的发展
谁知道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 古典主义音乐
现代音乐
中世纪时期的音乐 巴洛克音乐 浪漫派音乐
新世纪音乐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音乐 中世纪时期的音乐
时间约为公元前3200年~公 元400年。这部分的音乐资料 只能从考古而来,从发掘出 的绘画、雕塑及少量流传下 来的诗歌文学与哲学著作可 以进行了解,但几乎是不可 能聆听与欣赏。有资料统计 这一阶段残存下来的乐谱还 不到10件,但是从残存下来 的雕塑等诸多文化遗产可以 看出曾经存在 过的辉煌与成 就。
浪漫派音乐
浪漫主义音乐是古典主义音乐的延续和发展, 是西方音乐史上的一种音乐风格或者一个时代。 浪漫主义音乐比起之前的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 乐,更注重感情和形象的表现,相对来说看轻 形式和结构方面的考虑。浪漫主义歌剧的代表 是韦伯,音乐的代表是舒伯特。 浪漫主义音乐 体现了影响广泛和民族分化的倾向,在法国出 现了柏辽兹,意大利的罗西尼,匈牙利的李斯 特,波兰的肖邦和俄罗斯的柴科夫斯基。浪漫 主义音乐在瓦格纳和布拉姆斯时代逐渐走入历 史。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
文艺复兴时期约为公元1450-1600年,在中 世纪“新艺术”的基础上,更加追求人性的解 放与对人的内心情感的抒发与表达。这时 的音乐家在人文主义思潮的推动下,对复 调音乐进行了发展和变革,声乐与器乐逐 渐分离而独立发展。这一时期五线谱已得 到完善,印刷术也运用到曲谱上,这都使 音乐的传播更加便利和广泛。
现代音乐
现代音乐有两大 源流:古斯塔夫·马勒与理察·施特劳斯的 后浪漫乐派、和德彪西的印象乐派。在现代音乐之前,作 为前继者的欧洲古典音乐家如马勒、斯特劳斯、德彪西、 拉赫玛尼诺夫。当时古典音乐也和爵士乐相互影响,有音 乐家能同时在两个领域作曲。现代音乐一个极重要的特点 是开始有所谓传统及前卫之分别,它们的音乐原则在一方 占极其重要性者,在另一方往往不是那么重要或不被接受。 例如米尔顿·巴比特等人对前卫领域有重要贡献,但是,在 此领域外就常常被攻击。随着时间,前卫的概念已经逐渐 的被接受,两个领域彼此之间的分野不再那么壁垒分明, 并且出人意表的,这些开拓性的技巧常常被流行音乐和许 多电影使用的配乐所引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希腊音乐的主要特征:乐器(里拉琴、阿夫洛斯管)音乐体裁(诗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表演特征,有史诗、抒情诗、颂歌、悲剧:代表人物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欧里庇底斯《美狄亚》)音乐形态(自上而下排列的四音音阶,两端的音构成固定的四度音程、中间音程可以变化)音乐思想(倡导音乐的道德感化作用,认为音乐对人的心灵、性格的完善有着显著的影响;反对用娱乐作为衡量音乐艺术的尺度,指出应将音乐列入青年的教育课程。

代表人物有亚里斯多德、毕达哥拉斯、柏拉图。

)格里高利圣咏产生时间与基本特征:形成于8、9世纪(情绪肃穆超脱、排斥人世激情;旋律音调平缓,以级进、三度进行为主;节奏自由,无明显节拍,依照歌词韵律长短抑扬而定;织体单声部音乐;歌词以拉丁文为歌词,主要来自圣经和诗篇;演唱方式对唱式、应答式、独唱或齐唱等;较固定的音乐形式有诗篇歌调、交替圣歌、应答圣歌、赞美诗等;调式体系教会调式)世俗音乐的总类和音乐家:拉丁语歌曲、方言类歌曲。

法国游吟诗人(康佐、晨歌、田园歌、传奇、叙事歌、莱歌)新艺术产生时间及特征:14世纪法国和意大利出现的新风格的复调音乐创作思潮,因其与12世纪前后的复调音乐有所区别,西方音乐史上将这一时期统称为“新艺术”时期。

音乐家们采用与以往不同的复调音乐语言与音乐手法(主要是节奏),而对位音响也有了较大的不同。

是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化发展的主要方向。

新艺术法国和意大利的代表人物:马肖(主要是世俗歌曲,写有23首,继承和发展了前期经文歌创作的传统,主要采用3个声部,持续声部常由乐器担任。

法文为歌词,在创作技巧上非常重视其节奏技术的运用。

叙事歌、回旋歌、维勒莱三种固定形式。

形成了四声部组合模式,晚年创作了新的“对应持续声部”,无歌词与持续声部间处于低音区,以四声部取代了常用的三声部织体)意大利主要世俗复调歌曲体裁有:牧歌、猎歌和巴拉塔。

兰迪尼(盲人音乐家,世俗音乐作品以巴拉塔居多。

“兰迪尼终止式”:乐句结束前导音下行到第六音后再进入主音)勃艮第乐派的代表作曲家:迪费(勃艮第领域内的康布雷大教堂的神父。

他创作的经文歌,大部分运用了等节奏手法,同时又采用三或四声部形式,;创作的尚松,歌词大部分是爱情诗,旋律以三声部回旋歌为主,三声部的三和弦因素有所增加;定旋律弥撒曲有二首采用世俗旋律为定旋律。

后期创作的弥撒曲常使用四声部织体,率先将对应声部调置于定旋律声部下,由此确立了定旋律弥撒曲的创作规范。

《脸色苍白》)、班舒瓦弗兰德乐派的风格(1)强调复调中各声部地位平等,都具有呈现主题的功能。

(2)喜好较为丰满的音响,出现简单的和声结构(三和弦形式完整出现),假低音技巧和兰迪尼终止式被正格终止和变格终止取代。

(3)弥撒曲以四个声部为主,有时甚至采用五、六个声部,作曲家也常把四声部拆为二重声部,形成一种对比强烈的二重风格。

宗教改革对音乐的贡献:马丁路德,德国新教音乐的核心体裁是众赞歌。

赞美诗不再用拉丁语而是译成德语演唱,曲调多选用民众熟知的德国古老圣歌和民歌,通俗易唱,朴素平和,便于填词传唱。

众赞歌最初主要为单声部,后来采用四声部合唱的方式,旋律在高声部。

复调音乐基本发展历程:奥尔加农;节奏模式与迪斯康特;克劳苏拉;经文歌帕勒斯特里纳的创作特征吸收弗兰德乐派的复调音乐创作技巧,创作多为风格和谐、庄重、清晰的无伴奏复调合唱,被各地教会音乐家视为“古代风格”之典范进行学习和模仿。

代表作《马尔切洛斯教皇弥撒》6声部无伴奏合唱作品,复调织体,每一个声部音域都不宽,长气息的以级进为主的舒缓的拱形旋律线,音响丰富而美妙,温馨明亮,每个组内的声部构成模仿。

虽然6个声部川流不息,此起彼伏,但由于总体上它们属于三个分组层次,所以音乐仍然显得有条不紊。

清唱剧是一种类似歌剧的大型声乐体裁,为宗教歌词所作的长篇配乐。

康塔塔包括了独唱重唱合唱,由乐队伴奏的大型套曲。

受难乐是用音乐表现《圣经福音书》中有关耶稣受难故事的一种古老的体裁,在复活节前一周期间演出。

意大利歌剧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概况(产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个由文学艺术家组成的社会团体“卡梅拉塔”之中,当时的一些艺术家作家都热心于恢复古希腊戏剧,力图创造出能将诗歌、戏剧与音乐紧密结合的生动的艺术,歌剧在这一背景下诞生。

1597年由里努契尼编剧、佩里作曲的《达芙妮》上演,宣告了歌剧的诞生。

现存第一部完整的歌剧《尤丽迪茜》已初步具有了意大利歌剧的一般特征。

蒙特威尔第的创作《奥菲欧》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剧,在歌剧中大量运用咏叹调和二重唱,注重情感抒发,对美声唱法加以重视,很少用合唱形式。

弦乐器家族首次占有重要地位,由此加强音乐的表现力)那不勒斯歌剧的特征1)在内容上:多取材于古代神话和历史传说,内容严肃,与喜剧相对。

2)在结构形式上:由原先的五幕歌剧变为紧凑的三幕结构,常在幕与幕之间穿插喜剧性的幕间剧。

由极具个性的序曲(快—慢—快的三段形式)开场,宣叙调和返始咏叹调交替进行,极少使用重唱和合唱,也不用舞蹈。

3)两种不同的宣叙调:一种是干念式的宣叙调,用于较长的对白或独白,独唱声部只用通奏低音伴奏;另一种是带伴奏的宣叙调,它善于表达复杂的情感,同时也在戏剧性的紧张场景中使用,独唱由乐队伴奏。

4)返始咏叹调:这种咏叹调是ABA三段体形式,作曲家通常不再把再现的A段写出,而只在B段的结尾处标记da capo,意为从头反复,故作“返始”之意,并在结尾处标记Fine法国、英国歌剧的代表人物:让巴普蒂斯特吕利,因擅长歌舞作曲而被任命为皇室作曲家,负责宫廷芭蕾音乐,作品大多取材于古代神话,强调宣叙调,极力发挥法语的音色变化。

普赛尔,共创作49部戏剧音乐《迪多与埃尼阿斯》取材于古罗马诗人维尔吉的神话史诗。

《当我长眠地下》17世纪歌剧咏叹调的经典之作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强调人的主观情感;崇尚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追求民族精神;“综合艺术”的理想。

巴洛克时期协奏曲的分类(大协奏曲是器乐协奏曲中最早的一种形式,以一个小独奏组与整个乐队合作进行演奏独奏协奏曲由一件独奏乐器与乐队相互抗衡,大多为下提琴而作,代表维瓦尔第是18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最重要的作曲家,创作协奏曲达500首,220为小提琴而作。

确立并完善了独奏协奏曲体裁的结构特征,被公认为第一个将协奏曲导向成熟的音乐家。

《四级》四首作品都由快慢快板三个乐章构成)键盘音乐的分类与体裁管风琴(托卡塔、赋格、以众赞歌为基础的体裁)、古钢琴(托卡塔、赋格、变奏曲、奏鸣曲、组曲等)。

巴赫的音乐创作1)键盘音乐作品(管风琴a由托卡塔与赋格、前奏曲或幻想曲与赋格的组合而成的复调音乐套曲《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结构严谨、内容丰富b以众赞歌为基础的单乐章的众赞歌前奏曲作品《管风琴小曲集》风格多样、音乐的寓意性强)(古钢琴:前奏曲的形式自由、流动,赋格则非常严密,两者一起即形成对比又互相补充,体现了“对比概念”与动力性。

巴赫的创作充分展示了这种平均律在键盘乐上使用所有的调的可行性。

两卷《平均律钢琴曲集》)2)合奏音乐(舞曲组合自由,不严格按照阿勒曼德、库朗特、萨拉班德、吉格四种舞曲为核心组成的形式,而可能采用其它的舞曲组合,在各舞曲的内部结构上,通常都由两个乐段组成,每个乐段各自重复,即为AABB的二部性结构曲式《D 大调第三组曲》全曲共5个乐章,分别是序曲、咏叹调、加沃特舞曲、布雷舞曲和吉格舞曲,后改名为《G弦上的咏叹调》。

《勃兰登堡第二协奏曲》)3)声乐作品(康塔塔《咖啡康塔塔》《农民康塔塔》受难乐、弥撒曲、经文歌)风格:充满对宗教的信仰热忱与追求,显示出德国民间传统音乐的影响。

有宗教色彩又具有丰富的世俗情感和大胆的创新精神。

其创作以复调手法为主,作品结构严谨、感情内敛、富有个性、音乐语言丰富且富于哲理性,和声与对位完美平衡与统一。

亨德尔的音乐创作:歌剧:是其最爱的体裁,约有40多部,绝大多数是正歌剧,取材于历史传说、神话故事和浪漫体裁,以爱情为主,音乐有着深刻的戏剧性,非常重视管弦乐在歌剧中的作用,大部分作品常用宣叙调展开情节。

咏叹调多采用返始咏叹调的意大利传统。

《朱利奥西泽》《阿尔其那》。

器乐:主调音乐风格,体裁包括键盘音乐和管弦乐《水上音乐》《皇家焰火音乐》也以恢宏的气势、丰满的音响、壮观的效果体现出当时英国人所喜爱的音乐风格,展示了其高超的音乐创作技巧。

大量采用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音乐效果辉煌灿烂。

清唱剧特征:首创用英语演唱,以旧约圣经故事为题材,风格宏伟,以英雄性、史诗性为主的音乐戏剧作品。

借鉴了歌剧的创作经验,在清唱剧中用宣叙调谱写对话部分,用咏叹调谱写抒情歌词,还特别突出了合唱在剧中的中心地位,作为整体结构的蜘蛛,经常参与评论或叙述故事的发展。

贡献:《弥赛亚》《以色列人在埃及》意大利喜歌剧原是正歌剧中的幕间剧,后来独立演出,成为一种新体裁。

特征:形式采用咏叹调和白话的宣叙调;咏叹调和二重唱的风格与全剧的风格一致;作品是主调和声风格,织体透明,轮廓鲜明,结构紧凑,富于生活气息。

佩格莱西《女仆作夫人》法国喜歌剧由本国一种集市剧发展而成,又受到意大利喜歌剧的影响。

格鲁克的正歌剧改革:序曲:是歌剧整体的一部分,在音乐素材、性格、情绪等方面与歌剧内容相联系。

咏叹调:除去了作品中过多的咏叹调唱段,注重以质朴的音乐语言表达最真挚的情感。

宣叙调:加强了旋律性。

乐队:以乐队各声部明确的记谱代替了通奏低音技法,加强序曲的表现力,增添了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及人物内心情感的烘托。

合唱:恢复了古希腊悲剧中合唱的优良传统。

舞蹈与舞台:使其与剧情发展、人物处境、心理情感想符合。

要求舞台布景要符合戏剧的整体效果,反对一味追求复杂和豪华。

剧本:仍以神话传说和历史英雄为题材,但又体现出对艺术和人的新理解。

他的改革原则奠定了资产阶级兴起时期的歌剧的现实创作方法,对后来的贝多芬、韦伯等人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作品一生创作了几十部歌剧,有意大利语、法语和双语版本,如《阿尔切斯特》《德莫丰蒂》《奥菲欧与尤利狄西》。

古典主义时期交响曲的诞生与早期特征直接来源是“意大利歌剧序曲”,由于意大利序曲与歌剧的关系不大,意大利作曲家萨马蒂尼就把意大利歌剧序曲从歌剧中独立出来,组成2或3个乐章的单独的管弦乐曲在宫廷、酒馆、咖啡馆以其各种音乐会舞台上演唱。

大型管弦乐体裁,在前古典时期逐渐被确立。

大型管弦乐体裁。

在前古典时期逐渐被确立。

前古典时期,“独奏”协奏曲流行,尤其是羽管键琴独奏协奏曲;在海登以前,管弦乐队的规模较大,到18世纪60-80年代,海顿使用的乐队总数不到30人;后来随着乐器种类逐渐固定,羽管键琴弹奏通奏低音逐渐被废弃。

海顿交响曲的贡献:弦乐四重奏确定了四个乐章“快板—行板—小步舞曲与三声中部—快板”的结构,并采用节奏多变、主题扩张、组织严密展开部,赋格手法,特别是大提琴开始被作为一种旋律和独奏乐器的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