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芪 、 味 子 、 参 、 参 、l 萸 、 杞 子 、 实 、 丝子 、 五 玄 人 t茱 l 枸 枳 菟 车前 子、 丹皮、 牡 白术 、 地 黄 、 麻等 。 生 升 3 辨 证 论 治
伍新林n 将 D N分为 4型。 阴虚 内热药用党参 2 , 0g石
膏 3 , 母 1 , 花 粉 1 , 参 1 , 门 冬 1 , 0g知 5g 天 5 沙 g 5g 麦 5g 石
认为 D N以脾 肾亏 虚 为 本 , 瘀 互 结 为标 。正 虚方 面 病 机 演 痰
子 1 , 2g 山茱萸 1 , 0g 甘草 6 , 益母草 2 。 霓芝等[ g 5g 杨 “将 D N分为燥热 阴虚、 气阴两虚、 肾气 ( 虚、 脾 阳) 阳衰湿浊瘀阻 4型 , 分别治 以 白虎人参 汤加味 、 脉散合六 味地黄 汤加 生
及多方面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现状进行 了论述 。D 的治疗宜采用现代医学的有关治疗方法 , N 结合 中医药, 通过辨证
与辨病相结合 , 辨证论治和专方专药 结合 , 相 药疗与其他疗法相 结合等 方法 , 更好地控制糖尿病 , 延缓 D 进展 , N 改善 肾脏功能, 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有着广阔的前景。
2 治 疗 大 法
陈皮、 法半夏 、 大黄 、 桃仁 、 泽泻 、 何首乌、 益母草等) 且每型 ,
与 D 变 的各 期 相 对应 , N改 应用 于 临 床 施 治 , 果较 好 。 庚 效 张
将O N分为气阴两虚型 , 以益气养 阴活血: 肾阳虚 治 脾
型 , 以温 肾健 脾 , 水活 血 ; 肾 阳 虚 型 , 以益 气 养 心 , 治 利 心 治 泻 肺 利 水 ; 阳两 虚 型 , 以 补 阴 阳 , 气 固 肾 ; 毒 内阻 阴 治 益 浊 型, 治宜 清 热解 毒 , 降浊 和 胃。杨 小红 ¨ 1 治疗 D 患者 在 用 s N .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累了丰富 的经验 ,对 预防 D 的发生 ,阻断病情进展, N
型,方用真武 汤加味 。
2 基础 方治 疗 董正华等[用通络益 肾汤治疗 D 0例 ,获得较 好 8 】 N3 效 果 。基 本 处 方 :桃 仁 、 水 蛭 、 酒 大 黄 、生 地 黄 、 山 萸
延缓慢性 肾功能衰竭的进程 有着独特 的疗效 , 尤其在早、 中期效果更为 明显 ,本文将今年来 中医药治疗糖 尿病肾
血 瘀 水 停 、脾 虚 痰 瘀 、肾 虚 血瘀 、气 虚 血瘀 、瘀 血 阻滞 。 詹 锐 文 [ D 分 为 6型 : 阴 两 虚 型 ( 当 于 早 期 D 5 】 N 将 气 相 N,
阴阳两虚加菟丝子 、补骨脂 、熟地黄、冬虫夏草 :口渴 燥热加天花粉 、知母、芦根 ;皮肤瘙痒加蒺藜 、地肤 子、 蝉蜕 、土茯苓 。四黄汤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范冠 杰 [】 ∞等用糖 肾消方 ( 生黄芪 3 g 0 ,生地黄 2 g 0 ,山药 3 g 0, 川芎 2 g 0 ,丹 参 2 g 0 ,莪 术 1g 0 ,芡实 1g 5 ,金樱子 3 g 0) 治疗 ,临床观 察能纠正肾血流动力学异常 ,降低尿微 量 清蛋 白,提 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调节血 糖及血脂 ,减 轻
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降 浊和 胃。 同 时伍 以活 血 化 瘀 法 。 时振 声 认 为 ,
早期 DN 的中医辨证分型为肝 肾阴虚 、脾肾气虚及气阴 两虚 3型论治;临床 DN则 以气 阴两虚为主 ,肝肾阴虚 或脾 肾气虚大都转化 为气 阴两虚 ,并可夹水湿 、湿热 、 气 滞 、瘀 血 等 而 论 治 。陈 彼 云 等 【 为 6型 :热灼 津 亏 、 4 J 分
主 ,但 收 效 并 不 显 著 ,而 中 医药 治疗 本 病 源 远 流 长 ,积
糖尿病肾病的中药治疗进展

糖尿病肾病的中药治疗进展糖尿病肾病是指糖尿病患者在长时间高血糖的情况下出现的肾脏受损的一种疾病。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涉及多种因素,包括糖尿病的持续时间、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因素。
传统中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本文将详细介绍糖尿病肾病的中药治疗现状和进展。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慢性病,对患者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传统的西药治疗方法虽然可以控制病情,但也有一些副作用,比如肝功损害、低血糖等。
相比之下,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中草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过程中能调整肾脏内部环境平衡,提高肾脏康复能力,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2、中草药是自然药物,具有药物低毒、低副作用的特点,对身体不会造成太大的负担,同时也有效控制糖尿病所引起的一些症状,如尿频、口渴等。
3、中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使用的实践经验,是中医药学传统的优势,因此中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上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1、中草药治疗根据中国医学思想,糖尿病肾病是肝肾阴虚或肝肾亏损的证候,因此治疗时应根据中医病因病机分析进行中药组方。
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常用中药方包括六味地黄丸、真武丸、复方丹参等,在用药过程中应配合其他药物。
中药外敷针对的是以糖尿病足和慢性浅表性糖尿病肾病为主的病症。
将研制好的中药配制成药膏,涂于患者皮肤表面,起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止痛等作用。
目前,对于糖尿病肾病的中药治疗,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均在逐步推进。
1、大型随机对照试验有研究证明,天麻地黄汤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与西药治疗比较是一样的。
在治疗方面可以起到缓解肾脏疼痛和控制尿糖、尿蛋白的作用。
2、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技术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技术等现代技术在中药治疗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得到了不少成功的解决方案。
3、中药注射剂的开发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多药物联合治疗时,采用中草药注射剂可增强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缓解症状。
1、应由中医医师根据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2、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药物的配伍和剂量,防止药物不当、不良反应等情况。
中医药干预肠道菌群失调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综 述 中医药干预肠道菌群失调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张 莉,窦一田,郑亚娜,李博浩,马雷雷(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300073)[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肠道菌群失调;发生机制;中医药doi :10.3969/j.issn.1008-8849.2023.04.029[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8849(2023)04-0573-05[通信作者] 马雷雷,E -mail :maleilei0606@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004316)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它不仅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最普遍形式,而且还是全球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kidney disease,ESKD)的主要原因[1]。
尽管现代医学对DN 的发病机制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目前临床治疗仍缺乏有效手段。
肠道菌群作为机体重要的组成成分,近年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可影响肠道屏障的完整性,导致细菌易位、产生异常的代谢产物,进而引发血流动力学改变、内毒素积累、炎症反应、糖脂代谢异常等[2]。
由于肠道菌群失调在DN 病变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已成为DN 临床与基础研究的热点问题。
研究显示,中医药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失调而改善DN 临床症状[3]。
本文从中医药治疗DN 和肠道菌群失调的已有研究出发,现拟近年来中医药干预肠道菌群治疗DN 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1 肠道菌群失调参与DN 发生的机制多项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通过尿毒素的产生、与慢性炎症的相互作用和免疫反应调节来影响DN 的进展。
换言之,DN 与异常的肠道微生物群有关[4]。
近年来,来自人类和小鼠实验的新证据表明,与健康个体相比,DN 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发生了显著变化[5],即使在DN 早期[6]。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摘要】本文从辨证论治、中药复方、单味药、中药提取物、中西医结合、作用机制等几个方面综述了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阐述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优缺点。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是一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的内分泌―代谢疾病,糖尿病有很多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糖尿病的患病率将不断增加,随之发展而来的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也将不断升高,因此DN已成为世界医药界面临的重要课题。
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为肾小球肥大,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lar matrix,ECM)产生增多和肾小球硬化。
糖代谢异常、细胞因子氧化应激、遗传基因背景以及由此引起的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DN的病程是以上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到目前为止尚无有效的方法能防止DN的发生发展和恶化,近年来,中医药在DN的治疗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现就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的进展综述如下。
1 对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认识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只有对病因病机有充分的认识,才能更好地遣药组方,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纵观近年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研究大多是从瘀论治:一是认为因虚致瘀、瘀贯始终;二是因瘀致病、瘀贯始终;三是瘀与糖尿病肾病的微观研究。
高彦彬[1]等认为DN的早期以阴虚为本,涉及肝脾,日久阴损耗气导致气阴两虚,气虚血瘀贯穿始终;邓权[2]认为DN的病机特点是:病变初期,阴虚为本,涉及肝肾,以肝肾气阴两虚,络脉瘀阻为主;病变中期,阴损耗气损阳,伤及脾肾,以脾肾气阴两虚,络脉瘀阻为主;病变晚期,气血阴阳俱虚,脏腑功能受损,浊毒内停,水湿停留,变证峰起;陈大舜[3]等认为瘀血是导致DN的重要因素,贯穿于病程始终,从而确立2型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机为气阴两虚夹瘀,气阴两虚为本,瘀血阻滞为标,气虚血行不畅成瘀,阴虚易生内热,灼液耗血成瘀,瘀阻肾络而成DN;曾庆祥[4]认为瘀血征是血液理化改变的基础,与血粘度升高、高脂血症、血小板聚集增高有一定内在联系;林兰[5]等认为糖尿病肾病以气阴两虚为基本病机,主要病位在肾,与肝、心、肺、脾等脏腑功能均有关系,此病的进展多由上焦实热到下焦虚寒,由气阴两虚到阴阳两虚,最后导致浊毒内阻,即为该病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流变功能明显障碍,血凝聚性和粘滞度增高,从而导致肾脏灌流量不足,缺血缺氧,致使不能升清降浊,湿浊溺毒内停而成DN。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用药规律探讨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用药规律探讨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和丰富的经验,通过中医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肾功能,缓解症状,延缓疾病进展。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用药规律,希望对广大患者和医生有所帮助。
一、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基本原则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基本原则是“清热利湿、养阴清热、温经散寒、活血化瘀”,通过调整患者的体质,改善肾脏功能,减轻尿蛋白和肾脏病变等症状。
1. 清热利湿糖尿病肾病的病理机制主要是糖尿病引起的高血糖导致肾小球和肾小管的病理改变,形成肾病综合征。
中医认为,高血糖是由于体内湿热蕴结,阻滞气血运行所致。
治疗糖尿病肾病首先要清热利湿,以清除体内的湿热之邪,使肾脏得到保护和修复。
2. 养阴清热糖尿病肾病患者常伴有肾阴虚,肾脏功能减退,肾小球硬化,导致尿蛋白等症状。
中医强调“肾藏精,主水液”,因此治疗糖尿病肾病要养阴清热,以滋养肾阴,改善肾脏功能,减少尿蛋白的泄漏。
3. 温经散寒糖尿病肾病患者常伴有寒凝于里,肾阳不足的症状,中医认为这是肾阳虚所致。
治疗糖尿病肾病要温经散寒,以恢复肾阳,调节体内阴阳平衡,改善肾脏功能。
4. 活血化瘀糖尿病肾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会导致血管病变,血液黏稠度增加,易形成血栓,导致微循环障碍,加重肾脏损伤。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要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促进肾脏的修复。
二、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常用药物1. 石斛石斛是一味滋阴补肾的中草药,被称为“滋阴圣药”,具有清热生津、滋阴养肾的功效。
石斛可以减少尿蛋白的泄漏,改善肾功能,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常用药物之一。
2. 黄芪黄芪是一味补气养阴的中草药,具有补气养血、生津止渴的作用。
黄芪可改善肾脏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减轻糖尿病肾病的症状。
3. 桑螵蛸桑螵蛸是一味温中祛寒的中草药,具有温肾壮阳、利尿通淋的功效。
桑螵蛸可改善肾脏功能,促进尿液排泄,减少尿蛋白的泄漏。
中医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进展

基金项 目: 广西区卫生厅科研课题 ( 合同号 Z 0 0 6 ) 2 12 5
・
7 ・ 2
江西 中医药 2 1 年 7月第 7期总 4 01 2卷第 3 3期 4
治疗组 在 常规治 疗 的基 础上 加 服 益 气 活血 补 肾方 ,
升 高血 t A, - 降低 P l1改 善 血 液 高 凝 状 态 有 关 。 P A一,
化代谢紊乱 ( 多元醇途径 、 白质非 酶糖化及脂代 蛋
谢异常等) 氧化应激 , , 蛋白激酶 e 活化 , 细胞 因子异 常分泌 ( 包括 I一,L , G 一 ,N , O F IF L1 I. T F1 T F P G , , 6 3 G
钱氏 将 6 8例早期 2型 D N患者 , 随机分为对 照组和治疗组 , 每组各 3 4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
(g )转铁蛋白( F 、 I 、 G T ) 视黄醇结合蛋 白( B ) N R P 、-
理性 物质 , 由于 改变 了它 的存 在 部位 而成病 邪 , 邪 病 郁久 即化 为 毒 。魏 氏 则 认 为 本 病 早 期 多 无 明显 体征 , 关键要 有 “ 治未病 ” 的思想 , 即健 脾补 肾 。
和治疗在临床上至关重要。 目前临床上对 中晚期
D N还没 有确 定 的有 效 疗 法 , 发 生 临 床 蛋 白尿 到 从
JA I NGX OU NAL OF T ADII IJ R R TONA HI E DI I L C NES ME C NE
中医药治疗早期糖尿病 肾病临床研 究进 展
★ 周 劲刚 江伟 刘 川 玉 唐 建红 文辉 莫庆优 欧 阳清 苏元 英 ( 广西 桂林 医学 院 附属 医 院 桂
成。同时 , 糖尿病患者 中普遍存在高凝状态 , 与中医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的不同证型论治,选用不同的中医专药、专方、成药及其提取物 注射液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但可以明显改善早期DN患者的 临床症状,而且可以减少早期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除率,改 善。肾小球高滤过,保护肾功能,最终达到逆转或延缓糖尿病早期 肾病的损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DN的中医药研究,今 后应多运用现代医学手段,深入开展实验研究,探讨中医药作用 的机制,进一步把切实有效的经验方或单味药开发成有效的各 种剂型新药,拓宽中医药在DN防治中的广泛利用度,从而提高 临床上DN的治疗效果。
2.3
辨证论治王志伏等№1分为4型:肝肾阴虚型,治宜滋补
肝肾、育阴潜阳,方用杞菊地黄汤加减;气阴两虚型,治宜益气养 阴、清热凉血,方用参芪地黄汤加减;阴阳两虚型,治宜益肾助 阳、固涩化浊。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肾阳衰微型,治宜温补命 门,方用参附汤加减。左爱欣"1分为4型:气阴两虚型,治宜益气 养阴、滋补肝肾,方用生脉散合六位地黄汤加减;脾肾气虚型,治 宜健脾补肾、益气行水。方用肾苓白术散合金匮肾气丸加减;脾 胃气虚型,治宜温补脾肾、利水消肿,方用济生肾气丸合实脾饮 加减;浊阴上逆型,治宜温阳利水、化浊降逆,方用大黄附子汤加 减。赵进喜将DDN分早、中、晚3期,各期分为本虚和标实,早期 治法主要以益气、活血化瘀和软坚散结为主,中期以益气滋阴、 利水渗湿、通阳化饮为治则,晚期重视益气养血、和胃泄浊解毒, 始终将化瘀散结治法贯穿始终lBI。彭万年认为DDN根本为脾肾 亏虚,水湿浊毒瘀,以温补脾肾、化瘀行水为主要治法,主方真武
30
例,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24h尿蛋白量降低更显著。王桦等m’ 观察糖肾灵合科素亚治疗DDN,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30%。 对照组为61.77%;治疗组治疗后在临床症状、尿蛋白(pro)、血 (13:一MG)、尿(13:一t,lG)、Alb、脂质代谢等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明 显改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虚用实脾饮加减 ; 肾阴亏虚用六 味地黄丸加减 ; 阴两亏用 气 七 味自术散加减。 结果显示患者水肿消退较 明显 , 尿蛋 白有所 减少 , 肾功能得 以改善 。 左爱欣 8 辨证分 4型论治 : 阴两虚 气
1 病 因病 机
糖尿病 肾病基 本病 机为本虚标实 , 本虚为气阴两虚 , 涉 及肝 、 、 脾 肾及诸脏亏虚。标 实多为血瘀 、 痰凝 、 湿阻、 水停、 浊
2 1 ,0 3 : 12 2 012() 9-9 . 2
[4 管 叶明 , 1] 唐巍 , 汪青松, 针灸治疗 6 8例血管性痴呆 患者 的临床疗效观察[ ] J. 安徽医学 ,0 93 ( ) 5 . 5 . 2 0 ,0 4 : 2 4 3 4 - - [5 刘 智斌 , 1] 牛文 民. 皮发 际 区微针 系 统 []中 国针 灸 , 头 J.
型用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 , 肾气虚型用参苓 自术散合 脾
金 匮肾气丸加减 , 胃气虚型用济生肾气丸合实脾饮加减 , 脾 浊 阴上逆 型用 大黄 附子 汤加减 。李肇晕等 [ 辨证 分 5型论 治 : 9
毒内生等 。 朱善勇等 认为 ,N符合中医“ D 久病人络” 的病 气 阴两虚 、肝肾不足型用生脉散合杞菊地黄汤加减 ,肾虚血 理特征 , 可以归结于 “ 络病”范畴 , 其发病 特点及 临床 表现符 瘀 、 脉络瘀阻型用参苠地 黄汤合桃红 四物 汤加 减 , 肾两虚 、 脾
损 7 个方面 。
2 临床 研 究
21 辨证 分型论治 . 陈亚龙等 _ 将其辨证分 3型论 治 : 肾 7 脾
善肾脏功能 , D 为 N的治疗 提供 广阔的前 景 , 且无 明显 的毒副 反应 , 是治疗 D N的一种有效方法[J 现就 中医药治疗 D 1。 N的
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
有全面调节和多环节 、 多途径 、 多靶 点的干预作用 , 能明显改
病理产物 ; 气虚 、 阴虚 、 血瘀 为贯穿 D N全病程 的重要病机 。 陈 冰等 [] 5 认为 D N主要 以气 阴两虚为发病 基础 , 而出现阴 阳 继 两 虚、 气血阴 阳俱虚 ; 以瘀阻 肾络为病理 因素 , 穿于疾病 的 贯 全 过程 。马艳春等 将本病 的病 因病机 分为先天禀赋不 足、 饮食失 宜、 情志不遂 、 劳欲过度 、 外感六淫 、 失治误治 、 脏腑虚
关键词 : 糖尿病肾病 ; 中医药; 综述
中图分类号 : 5 72 R 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 7 8 (0 20 — 0 6 0 10 — 4 6 2 1 )2 0 8 - 3
糖尿病 肾病( N) D 是糖 尿病微血 管并 发症之一 , 又称糖尿 病性肾小球硬化症 , 为糖尿病特有 的肾脏并 发症 。临床特征 为蛋 白尿 、 渐进性 肾功能损害 、 高血压 、 水肿 , 晚期 出现严重 肾 功能衰退 ,目前 已成为导致终末期 肾功能衰竭而需要透析治 疗的重要 原因 , 是糖 尿病 致死 、 致残 的主要 原因之一 。因此 , 有效地 防治 D 延缓其病情发展 , N, 具有重要的意义 。D N属于 中医学的“ 水肿 ” “ 、尿浊 ” “ 格” “ 痛” 范畴。中医药具 、关 、腰 等
6 0 4.
[7 王 频 , 骏 , 1] 杨 杨帆 , 艾灸 头部组穴 治疗血管性 痴呆 的 等.
( 编辑
杨继峰 )
糖尿病 肾病 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李盈盈 马海舰 曹传东 t , , . 唐爱华 : ( . 西 中医药大 学硕 士研 究生 , 西 南 宁 5 00 ;. 西 中 医药大学 , 1 广 广 30 12广 广西 南宁 5 00 ) 30 1
临床研 究 [] J .中华 中医药 杂志 ,0 9 2 ( 0 :3 8 20 , 4 1 )14 —
15 . 3 0
[3 1 ]赵惠 , 国锋 , 蔡 孙宏 , . 等 原络配 穴法为 主治疗血管 性痴 呆 的临床研究 [] J. 中国初级 卫生保健 ,0 12 ( ) 0 — 2 1 ,57 : 5 1
・
8 ・ 6
J u a fGu n x rdt n l ie eMe ia iest o m l a g iT a i o 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n s dc lUnv ri o i Ch y
2 1 Vo.5 No2 0 2. 11 .
评价研究[ ] J. 中医杂志 ,0 13 (2 :34 2 2 . 辽宁 2 1 ,8 1 ) 2 — 3 7 2
2 1 ,0 6 :2 — 2 . 003() 25 5 4
[6 壬频 , 骏 , 刚 , 艾灸 头部穴位 为主对血 管性痴呆 1] 杨 柳 等.
患者脑脊液 中生长抑素 和精氨酸血管加压 素水平影 响
的随机对 照试验 t 中西 医结合学 报 ,00 8 7 :3 — J. 3 2 1,() 6 6
1 6. 0
[8 唐云华 , 1] 康秀丽 . 中药与灸 法并用 治疗 老年 痴呆症 的临
床研究[ ] J. 中医学报 ,0 12 ( ) 6 — 6 . 2 1 ,66 : 3 7 4 7 [ 9 刘鹏 宇. 1] 醒脑开窍针法配合奥拉西坦 治疗 轻度 血管性 痴 呆临床观察E ] J. 中医 ,02 3 ( ) 1— 1 . 四川 2 1 ,o2 : 8 19 1 [0 2 ]刘光 , 郭瑞冰 , 宋盛青. 阿尔茨海 默病社 区综合干预效 果 分析 [] J . 医药杂志 ,0 0 3 ( 1:1 5 16 . 山西 2 1 ,9 1 ) 6 — 16 l [ 1 卫青祥 , 向民 , 2] 张 闫晓英 , 丁苯酞联合 针灸 治疗 阿尔 等. 茨 海 默 病 的 临床 观 察 [1 代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 J .现 ]
合“ 久病人络 ” “ 、久瘀入络” 的络病发病特点 。朱 成英等 _] 4 认 为脾气亏虚是 D N始动 因素 ; 肾虚是导致 D N发生 、 发展的根 本原因 ; 燥热 、 湿热 、 热共为病 因之标 ; 瘀 湿毒 、 痰瘀 与水共为 阳气 虚衰型用济生肾气丸合实脾饮加减 , 阳虚血瘀 、 水气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