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
浅谈自动化专业发展前景

浅谈自动化专业发展前景【摘要】自动化专业是一门涵盖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个学科知识的综合性专业。
本文从定义和重要性两方面入手,探讨了自动化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自动化专业学习内容的具体范围,以及就业前景和发展趋势。
同时也分析了自动化专业面临的挑战,并指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重要性不可忽视。
结论部分强调了自动化专业学习者应该加强的方面,以适应未来社会需求。
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自动化专业,为选择该专业或从事相关行业的人提供参考。
【关键词】自动化专业、发展前景、定义、重要性、应用领域、学习内容、就业前景、发展趋势、挑战、未来发展前景、加强学习、结论1. 引言1.1 自动化专业的定义自动化专业,顾名思义即是指以自动化技术为核心内容的专业。
自动化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智能控制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机械电子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各种生产、制造和管理过程进行自动控制和自动管理的技术。
自动化专业是培养自动化领域工程技术人才的学科专业,旨在让学生掌握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知识,具备系统化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自动化专业的核心内容包括自动控制、仪器仪表、工业信息技术、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以及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接触到各种编程语言、控制理论、传感器技术等相关学科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自动化专业是一门涵盖面广、应用范围广泛的学科,其应用领域涉及工业制造、航空航天、能源环保、交通运输、医疗保健等多个领域。
自动化专业的学习和发展对于推动产业升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都具有重要意义。
1.2 自动化专业的重要性自动化专业的重要性体现在许多方面。
自动化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领域,包括工业制造、交通运输、医疗保健、金融等。
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和自主化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可以提高产品质量,确保生产安全。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撑,许多国家都将自动化技术列为重点发展领域,积极推动自动化产业的发展。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技术特点及其发展方向探讨

动 投 人 和 自动 重 合 闸。 根据 监 控 系统 命 令 发 送 故 障 信 息 、 作 信 பைடு நூலகம் , 择 保 护 类 型 动 选
分 层 分布 式 结 构 是 面 向 电 气 一 次 回
及 定 值 并 能 就 地 修 改 。 变 电站 综 合 自动 在
及 网 络 技 术 与 电 力 设 备等 技 术 , 配 电 网 将 等融合在一起, 成调度端遥测 、 信、 完 遥 遥 控、 调 的“ 遥 四遥 ” 能 。 功 目前 最 新 的 变 电站 综 合 自动 化 技 术 , 就是 广泛 采用 微 机 保 护 和 微 机 远 动 技 术 , 经 过 功 能 的重 新组 合 , 别 采 集 变 电站 的 分 了数 据传 输 的 瓶 颈 问 题 , 高 了系 统 的 实 护 、 线 保 护 、 容 器 保 护 及 备 用 电 源 自 提 母 电 时性。
就地 通 信 网 络 协 议 标 准 化 、 据 采 集 和 一 次 设 备 一 体 化 等 方面 分 析 其 技 术 特 点 , 抑 制 干 扰 源 的影 响 、 数 从
接地 和 减 少 共 阻 抗 耦 合 、 离 措 施 、 波 等 方 面 分 析 了提 高 变 电站 综 合 自动 化 系统 可 靠 性 的措 施 ; 后 隔 滤 最
维普资讯
综述 流 I专 栏 与交
变 电站 综 合 自动 化 的技 术 特 点 及 其 发 展 方 向探 讨
口苏东 林 苗 苗
摘
要 : 析 了 变 电站综 合 自动 化 系统 的 结 构 分 类 ; 数 据 采 集 与 处理 、 分 从 微机 保 护 与 操作 闭 锁 、 机 联 系 人
类
2I 中 式 结 构 .集
试论煤矿综合自动化的实现和发展趋势

得 了较 大的进 步,关键是在科技领 域所取 的令人 瞩 目的成就 ,矿业 是我 国能源的行业 的支柱 , 在我 国的经济发展 中 发挥 着重要 的作用 , 我 国 目前也逐 渐将 当下最先进 的科 学技 术应 用到 煤矿 的发展 中来, 这也顺应了我圆煤炭发展 的必然趋势 。 随着科技 的进步 . 我固的煤 矿行业也逐步实现 了系统的 自 动化 。 煤矿综合 自 动化是在先进 、 可 靠、安全的生产装备基础上 ,利用信息 网络、 自动控 制、通信 、计 算机、 多媒 体、物联 网等先进技 术和产品建立的 以煤矿安全生产调 度指挥 系统为核心 。集成生产运输主煤流 系统、安全保障 系统和生 产支持 系统及安全生产信息管理为一体的完整的 “ 管控一体化 ”综
业效益的最大化 。 ( 5 ) 没有设立独立的综合 自动化 的组织单位,自动化系统 的技 术人员相对 比较分散 ,不利于企业正常的系统的维修和维护 。 ( 6 ) 各系统没有指定完善专业的管理规章制度 、 个系统 岗位的 划分不明确 ,造成管理资源的严重浪费,各系统 之间没有专业 的岗 位共和巡检维修工,造成 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3如何建立 完瞢的煤矿 自动化建设的管理体 系 煤矿的 自动化不仅提高 了企业的整体效益,同时还节省 了人力 物力 ,实现 了资源的的有效配置,由于煤矿企业没有 一套完善 的 自
Co a l M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试论煤矿综合 自动 化的实现和发展趋势
王 晶磊
( 天地 ( 常州 )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 各行各 业各 个领域都取 统的资源共 享和 系统 的统 一管理 ,难 以有效地整合各种资源实现企
动化建设的管理体系,导致煤矿行业在 实现企业综合 的自动化 的同 时,也给企业造成 了巨大 的浪费 ,因此 ,我们要从 以下几个方面落 实和完善矿业 自动化建设的管理体 系: ( 1 )认真组织建立和完善与综合 自动化相关的各种规章制度, 确保从系统试运行开始具有一整套的管理规范和制度 ,莫定 良好的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报告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报告变电站是电力网络中线路的连接点,承担着电压和功率的变换、电能的收集和分配等功能。
它的运行直接影响到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
然而,变电站的运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二次设备的性能。
现有变电站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常规变电站;一种是部分由微机管理并具有一定自动化水平的变电站,另一种是完全计算机化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
对于常规变电站来说,其致命弱点是不具备自诊断、故障记录分析、能力和资源共享的能力,无法检测二次系统本身的故障,也无法全面记录和分析运行参数和故障信息。
全计算机化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用计算机化的二次设备取代了传统的分立设备。
它集继电保护、控制、监视和远动功能于一体,实现了设备和信息资源的共享,使变电站的设计简单紧凑,实现了变电站更安全可靠的运行。
同时系统二次接线简单,减少了二次设备的占地面积,使变电站二次设备以崭新的面貌出现。
1.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简介1.1.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将变电站二次设备(包括测量仪表、信号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和远动装置)的功能进行组合和优化,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实现整个变电站的主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自动控制和微机保护的综合自动化功能,与调度进行通信。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即由多台微型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自动化系统,取代了常规的测量和监视仪表、常规的控制屏、中央信号系统和遥控屏,用微机保护取代了常规的继电保护屏,改变了常规继电保护装置不能与外界通信的缺陷。
因此,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在变电站领域的综合应用。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可以收集比较完整的数据和信息,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计算能力和逻辑判断功能,方便地监视和控制变电站内各种设备的运行和操作。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具有功能集成、结构计算机化、运行监控屏幕化和运行管理智能化的特点。
我国铁路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技术述评

在 铁 路 运 输 组 织 中 ,编 组 站 起 着 货 物 列 车
“ 加工 厂 ” 的作 用 ,其 主要 “ 品 ” 是 产生 新 的 出 产
已有 的溜放 速度控 制 、进路 控制 、车 辆管 理 、信息
管理 、决策 管理 等集成 为一 体 ,通过 建立 编组 站统
一
发编组 货物 列 车 。铁 路 编 组站 是 铁 路 枢纽 的核 心 ,
间有重 大意 义 ,是提 高路 网运 输能力 的重 要措施 。 我 国铁 路 编 组 站 经 历 了半 个 多 世 纪 的不 懈 努
控制 ,实现 作业 管理 和控制 结合 、路 局调 度与 车站 调 度一体 化 、运输 管理 与决 策支 持智 能化 ,以提 高 编组站 作业 能力 与效率 ,保 证运 输安 全生产 ,使 编 组 站信 息管 理和生 产过 程全 面 自动化 。 1 .与信 息系 统 的信 息共 享 与 融 合 ,确 保 信 息 的准 确 、安 全 、畅 通 与 共 享 ,发 挥 信 息 化 的 整 体
to i n.
K e o ds: S n h tc a o t n o rh l n a d;I f r ain m a a e n ; P o e sc n r l yw r y t e i utma i fma s al g y r o i n o m to n g me t r c s o to
A s at Ieato u ma zdt o1 ma r u c osa dapia o eut o nh t uo a b t c :r uh r m r e ega. j n t n n p l t nrsl f y te catm - r ' h s i h of i ci s s i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及其发展分析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变换电压、接受和分配 电能、 控制电力的流向和调整电压的电力设施 , 它 通过其变压器将各级电压的电网联系起来。变 电 站在电力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 ,在要求电力 系统安全 、 可靠供电的同时 , 对变电站的 自动化技 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变电站自 动化正 传统的单 项自动化向综合 自动化发展,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 术在城市和企业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 变电所综合 自动化技术是将变电所-0 i备 :  ̄ ( 测量仪表 、 信号系统、 继电保护、 自动装置、 远动 装置等) 经过功能的组合和优化 , 利用先进的计算 机技术 、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技 术, 实现对全所的主要设备和输、 配电线路的自动 监视 、 测量 、 控制、 保护以及远动信息传送等综合 自动化功能的技术 ; 是测量 、 自动化、 计算机和通 信等技术在变电所领域的综合应用。 目前, 国内变电所综合 自动化技术的研究 、 开 发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 —是 10 V及以下 中 k 1 低压变电所 , 采用综合 自动化系统 , 取消常规的继 电保护、 监视、 测量 、 控制屏 , 提高技术水平和运行 管理水平, 向无人值班方向发展。 二是 20 V及以 2k 上高压、 超高压变电所 , 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 同 时采用新的继电保护技术和控制方式,促进各专 业的融合及协调发展 ,以提高 自动 ̄a Pk平和运行 _ 管理水平, 向 值守方向发展日 。 2我国变电站综合自 动化的现状 21目前 的现状 变电站 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 :数据采 集、 数据计算 和处理、 越限和状态监视 、 开关操作 控制和闭锁 、 与继电保护交换信息 、 自动控制的协 调和配合 、与变电站其他 自动化装置交换信息和 与调度控制中心或集控中心通信等。目前应用较 广泛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三种 类型。 2 .集中式。集中式结构的变电站 自动化系 .1 1 统是指采用不同档次的计算机,扩展其外围接 口 电路 ,中采集变电站 的模拟量、 集 开关量、 脉冲量 和数字量等信息 , 集中进, } 与处理 , 骨 份 分别完成 微机控制、 微机保护和—些自动控制等功能。这种 系统结构紧凑, 体积小, 可减少占地 面积, 造价低 , 适用于对 3k 5 V或规杉 毪 、 的变电站 , 但运行可靠 性较 差 , 组态不 灵活 。 2 .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 .2 1 的变电站 自 动化系统是将配电线路的保护和测控 单元分散安装在开关柜内,而高压线路和主变压 器保护装置等采用集中组屡 的系统结构。此结构 形式 较常 用 。 Z 3全分散式。全分散式的变电站 自动化是 1 以—次主设备如开关、 变压器、 母线等为安装单位, 将控制 、 、 、 砌 闭锁 保护等单元分散, 就地安装在一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技术及发展

科苑 论谈 l【 【
赵 立 民
科 Βιβλιοθήκη 变 电站综 合 自动化 的技术及发展
( 双鸭 山矿 业 集 团供 电公 司 , 龙 江 双 鸭 山 15 0 ) 黑 5 1 0
摘 要: 变电站综合 自动化是将 变电站二次设备( 包括测量仪表 、 信号 系统 、 电保 护、 继 自动装置和运动装置等) 经过功能的组合和优化设计, 利 , 用先 进 的 计 算机 技 术 现代 电子技 术 、 信 技 术 和 信 号 处 理技 术 , , / 通 实现 对 全 变 电站 的 主要 设备 和 输 、 线 路 的 自动监 视 、 配 测量 、 自动控 制 和 微 机 保 护 。
、
关 键 词 : 电站 ; 合 自动 化 ; 展 变 综 发
麻 烦、 精度低 , 维护工作量大 , 干扰 , 易受 扩容灵 活性差 等不足; 随着计 算机技术 、 网络技术及通 信技术 的飞跃发展 ,同时结合变 电站 的实际情 况, 各类分散式变电站 自动化系统纷纷研制成 功和投入运行 。分散式系统的特点是各现场输 入输出单元部件分别安装在中低压开关柜或高 压 一次设备附近 ,现场单元部件可 以是保护 和 监控功能 的二合一装置 ,用以处 理各开关单元 的继电保护和监控功能 ,也可以是现场 的微 机 保 护和监控部件分别保持其独立单元部件进行 通信联 系。通信方式大 多数通 R . 2爪s 4 5 s 4 2 . 8 通信接 口相连 。但近年来推出的分散式变 电站 自动化 系统更 多地采 用了 网络技术 ,如 L N O WO K R S和 C N等现场总线型网。至于变 电站 A 自动化 的功能 , 如遥测 、 遥信 、 采集及处理 , 控 遥 命令执行和继电保护功能等均由现场单元部 件 独立完成 ,并将这些信息通过网络送 至后 台主 计算机 , 而变电站 自动化的综 合功能均 由后 台 主计算机系统承担。分散式面向对象 的变 电站 综 合 自动化 系统 由于大 大缩小 了主控 室的面 积, 可靠性 高 , 组态灵 活 , 检修 方便 , 降低 总投 资, 目前 已成为发展趋 ≈ 。 2实现变电站综合 自动化的基本过程 2 . 1数字量的输入与输出 。在变电站综合 职 、 不 相联 。 互 自动化系统中 , 需采集的信 息很多 , 但从它们 的 12远动 R U方 式。2 . T 0世纪 8 O年代 中、 性 质来 分 , 可分为模 拟量 、 开关量 、 冲量和广 脉 后期 , 随着微处理器和通信技术 的发展 , 利用微 义读表数等 4大类。一般来说 ,针对计算机而 型机 构成 的远动 装置 ( 简称 R U) T 的功能 和性 言 , 理的都是数字量 , 处 对模拟量 的处理 , 也是 能有很大提高 ,该方式在原 常规有人值班变 电 必须先转换成数字量才能处理。 站的基础上 在 R U中增加了遥控 、遥调功能 , T 22模 拟量 的输入 与输出 。 电站 的电流、 . 变 站 内仍保 留传统的控制屏 、 指示仪表 、 光字牌等 电压 、 温度等均属模拟量 , 这些模拟量都是随时 设备。 所有信号由 R U集中采集 , T 遥控 、 遥凋指 间连续变化的物理量 ,由于计算机只能识别数 令通过 R U装置硬接点输出 , T 由控制电缆引入 字量。因此 ,模 拟信 号必须通过模拟量输入通 控制回路 , 与数字保护不能交换信息 , 保护动作 道 ,转换为相应 的数字信 号才能输入到计算机 另一方面 , 为了实现对生产过程的 信号仍需通过继电器接点采集 。采用这种方式 中进行处理。 使二次设备增加 , 二次回路更复杂 , 它适用于已 控制 , 有时还需要输 出模拟信号 , 通过模拟量输 建变电站 的自动化改造 。如桂林的1 雉山变电 出通道去驱动模拟调节执行机构工作。这就涉 日 站等 。 及到模拟量输 入/ 输出通道 的组成 、数膜 转换 1 . 3综合 自动化方式 。 . 1集 中式 自动化 器 、 数转换 器、 1. 3 模/ 多路转换 器 、 采样 保持 器、 高 系统 2 O世 纪 9 O年代数字保护技术 ( 即是 微机 集成度的数据采集 系统 、 采样方式等 。 保 护) 的广泛应 用, 使变电站 自动化取得 实质性 23交 流采样常用算法分析。微机保护和 _ 的进展 。2 0世纪 9 O年代初研制出 的变 电站 自 微机监控的基本原理类似 ,都是把经 过电流互 动化系统是在变电站控制室内设置计算 机系统 感器 T A和电压互 感器 T v变换后 的电流、 电压 作为变电站 自动化 的心脏 ,另设 置一数据采集 等模 拟信号 转化为数字信号 , 后通 过数学 运 然 和控制部件用以采集数据和发出控制命令 。微 算 得到所需 的电流 、电压 的有效 值和相位 以及 机保护柜除保护部件外 ,每个柜有一个管理单 有 功功率 、 无功功率等量 , 或者算 出它们 的序 分 元 ,其串行 口和变电站 自动化 系统 的数据采集 量 , 或者线路和元件的视在阻抗 , 或者某次谐 波 和控制部 件相连 ,传送保护装置 的各种信息 和 的大小和相位等 。交流采样是指直接对 经过 装 参数 , 整定 和显示保护定值 , 停保护装置 。 投, 此 置 内部小 T 小 T A、 V转换后形成 的交流 电压信 类集中式变 电站 自动化系统结构 紧凑 、 体积小 、 号 进行采 样 、 持和 A D转换 , 后在 软件 中 保 / 然 造价低 ,尤其适 合 3 V或 规模 较小 的变电 通过各种算法计算 出所需要的电量 。交流采 样 5k 站 ,n p  ̄@ 州箭盘变电站等。1 . z .2分散式 自动化 常用算法有基于正弦函数模型 、 3 周期 函数模型 、 系统 由于集 中式结构存在软件复杂 . 系统调试 随机 函数模型的算法和解微分方程算法等 。面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动态

Ke wo d : u s t n ntg ae uo t n p o p c y r s s b ti ;i e r t ao da t ma o ; r s e t i
变 电站综合 自动化系统在 国内外均是 向全分 散 式系统发展, 并与计算机技术 、 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紧
密联 结 。
机及网络技术, 特别是现场总线技术。 这一技术的使用 已使得 自动化系统的实现非常简单, 性能上也大大优 于 以往 的系统, 并可解决以往系统 中R 一 8 链路信息 S45
传 输 的实 时性 问题 , 及 信 号 传 输 的 容 量 问题 。 以
1 系统结构
从 变 电站 自动 化 系统 的设 计 思 想 角 度 来看 , 计 设
几个方 面 。
计 算 机 管 理 层 当 地 计 算 机
W or t to ksa i n
设计思想的发展导致 了系统结构的发展 , 原先的
自动 化 系统 基 本 只 能 集 中配屏 , 由于 面 向对 象 设 计 思 想 的 深入 以及 一 次 设 备 的 整 体 化设 计 , 系统 结 构 将 由
场一次设备 的信 号和控制相连; 通信层, 完成上 位机
( oktt n和数 据 终 端设 备( C ) W rsa o ) i D U 的数据 和命 令 传
设备配备完备的保护和监控功 能装置, 以完成特定
的功能, 从而保证 了系统的分布式和开放性。 从技术发 展的趋势看, 将来的测控设备还将和一次设备完全融 合, 即实现所谓 的智 能一次设备, 个对象均含有保 每 护、 监控 、 计费 、 操作 、 闭锁等一系列功能及信息库, 面 向 自动化的仅是一对通信双绞线, 该双绞线以网络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现状
雷击浪涌
脉冲群 瞬态干扰
辐射
静电放电
综合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现状
电磁干扰传播方式 传导(电源线、互连线、共阻抗) 辐射(近场感应、远场辐射)
综合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现状 干扰源
●自然干扰源:雷电、宇宙噪声等 ●人为干扰源:发射机、各类电子电气设备、
综合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现状
解决电磁干扰的方法(变电所) 电力系统设计时应考虑: ●接地网 ●电缆铺设 ●屏蔽 提高二次设备的抗干扰性能: ●开发设计 ●制造工艺 ●试验检测
综合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现状 紧凑的机箱结构、可靠的接地
综合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现状 印制板背插式机箱结构
综合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现状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站级管理层
综合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现状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通信 现场级通信
a.各间隔单元与变电所计算机系统通信 b.各间隔单元之间的互通信 c.其他智能化电子设备与后台监控计算机通信 与上级调度的通信 主要实现四遥功能:遥信、遥测、遥控、遥调
综合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发展过程 众所周知,目前国内牵引变电所在大修改造、 新线建设过程中已全面采用综合自动化系统,铁 道部发布的《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 《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 中明确指出: 牵引变电所、开闭所、分区所、 AT所宜采用综合自动化系统 。
国内电力系统 对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究始于80年代中期 1987年 清华大学研制了第一套35kV变电所综合 自动化系统 90年代 国内各大公司纷纷推出了各自的综合自 动化系统 目前为止,110kV以下电压等级变电所已普 遍采用综合自动化系统,220kV~500kV电压等 级变电所正在逐步推广
综合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
综合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现状
●在电力系统中运行的自动化设备是电磁干扰的 敏感者。以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二 次弱电设备,如继电保护、自动控制、远动和通 信装置等在电力系统中广泛使用,它们的灵敏度 高,且与强电设备靠近,很容易受到干扰。在我 国电力系统中,由于开关操作、雷电、辐射电磁 场、工频磁场等原因引起的干扰事件屡有发生, 其结果是造成保护误动,自动化设备不能正常工 作,甚至造成元件或设备损坏。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现状
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功能介绍 国际大电网会议WG34.03工作组将变电所自动
化功能分类为:控制与监视功能、自动控制功能、 测量表计功能、继电保护功能、与继电保护有关 功能、接口功能、系统功能等7种。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功能由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 变电站建设、运行维护的综合经济效益要求所决 定。
综合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现状
● 电磁干扰导致设备系统性能下降、无法工 作甚至损坏
通信故障、中断 设备无法工作、损坏 电网保护装置误动或拒动,导致电网事故 系统“死机” 静电引起火灾、设备损坏 ●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综合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现状
EMC 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EMI+EMS EMI(Electronic-Magnetic Interferenc )电磁干扰: 装置、设备对外界产生的电磁发射 EMS(Electronic-Magnetic Susceptibility)电磁抗扰 度(敏感度):装置、设备或系统对外界电磁干 扰的抵抗能力
GB/T 14598.10-1996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快速瞬变干扰 试验
GB/T 14598.13-1998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1MHz脉冲群干 扰试验
GB/T 14598.14-1998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静电放电试验 GB/T 17626.5-1999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
综合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现状
现场总线通信结构 主要使用的有Lonworks现场总线 、CAN 总线
控制局域网络 Lonworks通信速度可达1.25Mbit/s,此时有效
距离为130m;直接通信距离长达2700m/78kbps CAN的速率可到1M bit/s,此时有效距离为40m;
综合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现状
主要干扰源
●由于设施内部或外部的无线电发射装置产生的高频 场
●由于设施内其他电气或电子设备产生的高频传导和 辐射干扰
●由供电线路传来的低频传导骚扰 ●核电磁脉冲 ●地磁干扰
综合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现状
对二次设备最具影响的干扰波形
●阻尼振荡波:源于高压断路器、隔离开关操作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断开低压直流电路中(如机电
综合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现状 传输介质
主要以双绞线(5类线)、电力载波、音频电 缆、无线(RF) 、红外(IR) 、同轴电缆和光纤 通信,其中尤以光纤通信抗电磁干扰能力强,通 信容量大。
综合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现状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间隔单元
综合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
综合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现状
继电保护功能 牵引主变压器保护 馈线保护及自动重合闸 并联电容器保护 动力变压器保护 保护装置应满足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速 动性四项基本要求
综合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现状
监视控制功能 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 运行监视功能 故障录波与测距功能 事故顺序记录与事故追忆功能 控制及安全操作闭锁功能 数据处理与记录功能
综合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现状
影响综合自动化系统可靠运行的问题 变电所设计方面问题(技术标准) 运行管理方面问题(设备维护) 产品质量问题(功能完善、电磁兼容水平) 供应商服务问题
综合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现状
电力系统电磁兼容问题
●电力系统内电气和电子设备集中,电磁环境复 杂,在正常和异常运行状态下都会产生或出现各 种电磁干扰,例如开关操作、短路故障等的暂态 过程;高电压、大电流导线或设备附近的电场和 磁场;射频电磁辐射;雷电;静电放电;供电网 的电压波动、电压突降和中断;谐波;电子设备 的工作信号和噪声等。
直接通讯距离最远可达10km/5kbps 可以采用双绞线或光纤作为介质
综合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现状
变电所内通信规约类型 IEC 60870-5-103
远动通信规约类型 IEC 60870-5-101/103/104 DL451-1991(国标CDT) N4F-POLLING SC1801 DNP3.0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发展过程
国外 研究始于70年代 1980年日本研制了第一套综合自动化系统 1984年瑞士BBC公司首次推出综合自动化系统 1985年德国西门子公司推出第一套综合自动化系 统 目前综合自动化系统在美国、德国、法国、 意大利等国家 得到了普遍采用
综合自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技术现状与发展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发展过程
综合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现状 监视控制功能
人机联系功能 打印功能 运行的技术管理功能 谐波分析和监视功能 自诊断、自恢复和自动切换功能
综合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现状 自动控制装置的功能
备用电源自投控制
远动及数据通信功能 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现场级通信 综合自动化系统与上级调度的通信
综合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现状 印制板多层布线、元器件SMT表面贴装技术
综合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现状
电路隔离技术
综合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现状
国家二次设备电磁兼容试验标准
GB/T 14598.9-1995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辐射电磁场干 扰试验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发展过程
国内牵引供电系统 研究始于90年代中期 1997年 东北某公司首先在南昆线电气化铁路的
牵引变电所中推出了综合自动化系统 2001年 国电南自在川黔线、贵昆线正式投运了
采用网络通信传输方式的高可靠性的综合自动化 系统
2001年 国内其他兄弟厂家也相继开始了类似产 品的试运行
综合自动化技术现状与 发展
2020/12/13
综合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
讲座提纲 一、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基本概念 二、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发展过程 三、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现状 四、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综合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
架空输电线、高压设备、 电动工具、照明器具、家用电器等 ●静电
综合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现状
主要干扰源
●高压回路中操作断路器、隔离开关引起的电磁暂态 干扰
●高压装置产生的工频电场和磁场 ●接地系统中的短路电流引起的电位升 ●雷电引起的暂态干扰 ●低压设备开合操作引起的电快速瞬变 ●静电放电
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实现对变电所二次 设备(包括:继电保护、控制、测量、信号、 故障录波、自动装置、远动装置等)的功能进 行重新组合、优化设计,对变电所全部设备的 运行情况执行监视、测量、控制、协调的一种 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
综合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基本概念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优点: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替代了常规二次设备, 简化了二次接线,是提高变电所安全稳定运行水 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供高 质量电能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