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a1568885.html,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作者:惠莉

来源:《丝路视野》2019年第06期

摘要:本文从人力资源角度阐释了人才队伍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作用,交代了这个战略提出的时间以及安排的几个阶段,分别从人才需求、破解人才瓶颈及为回乡创业提供“绿色通道”等三个方面加以论述,并辅以例证说明人力振兴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大任务。这充分证明了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加强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

关键词:乡村振兴返乡创业

国家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三农”问题,特别是为了实现两个百年的任务,为了在21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强国,必须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所以我们国家规划了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

2017年,我们提出要实现乡村的振兴。主要内容是:“三农”问题是我们国家非常重要的问题。要一直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列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做到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具体要求和政策解读,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战略安排分为如下阶段: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基本形成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到2050年,全面实现乡村的振兴,即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2018年,农业农村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脱贫攻坚稳步进行,乡村振兴开局良好。而打

造一支爱农业、熟悉农村、尊重农民的“三农”人才队伍,是进行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之一。

首先,从目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看,农村如果想发展的好,关键在人。为此,为了实现乡村振兴,应从以下几点来培养农村需要的人才。

一是着重建立全方位覆盖的农村教育、培训体系,提升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从而调动广大农民生产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广大农村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农技培训,培训人员和农民面对面、手把手,既推广了利农实用技术,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种植和养殖兴趣,增加了农户的收入,受到广大农村居民的欢迎。

二是造就一批熟悉农村农业、懂技术、懂得经营的新式农民主力军队伍,让这些新型农民真正地扎根农村,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总结

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总结 现在乡村振兴面临的严峻现实是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三留守”,人才匮乏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出瓶颈;这个瓶颈不打破,人才供给跟不上,乡村振兴将举步维艰。乡村人才振兴,就是要面对现实、问题导向,把农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育用引结合,政策激励、投入保障、组织协调多管齐下,打破乡村人才匮乏这个瓶颈,形成一支以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本土人才为主体,数量足够、结构合理、分布适宜的乡村人才队伍,并激励他们用其所长、尽其所能,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充分施展才华。通过乡村人才振兴,夯实人才支撑,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应当看到,乡村人才振兴决非一日之功。现实而紧迫的选择是,围绕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念好用、育、强、招、请、借“六字经”,实实在在医治好眼下乡村振兴中的人才饥渴症。 用,抓紧把能工巧匠用起来。农村能工巧匠过去习惯上叫“五匠”,泛指木匠、瓦匠、石匠、铁匠、铜匠、漆匠、皮匠、篾匠、钟表匠、染坊匠等等,现在一些地方评的各种文化传人、手工艺大师正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这些人不仅有一技之长,而且有一种工匠精神,有的身怀绝技,一辈子做一门手艺,凭借一种绝技闯荡天涯。在不少人的眼里,随着技术的进步,老艺人不中用了。但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多样化、个性化、体验化的追求,让那些积淀着深厚民族文化、代表着独特民间艺术的传统工艺弥足珍贵。应当摸底、抢救、保护、传承,把乡村能工巧匠们挖掘出来,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文化资源和产业优势。 育,抓紧把职业农民育起来。农民职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标志,在一些发达国家当农民是要经过专门的职业教育并获得资格证书的。乡

大学生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3篇

大学生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3篇 大学生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范文一 人才是社会干事创业的第一资源。大学生则是人才当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学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质和能力还是值得信赖的。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于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很多农村地区,长年难以摆脱贫困。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方面出了不少问题。近日,一篇名为《让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的文章更是旗帜鲜明表达了大学生应该不断为乡村振兴助力,促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 很多贫困地区,贫穷和落后与人才的匮乏和短缺不无关系。贫困地区,受限于诸多的客观条件,人才,特别是大学生难以在一些贫困的农村施展才能。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贫穷,导致对于很多乡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没有底气和勇气。对于大学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远农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显得人才过剩甚至饱和。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偏远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强人才工作,让大学生不断在乡村振兴上助力,往往就能破解很多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质的大学生不断助力当地发展,经济想要实现突飞猛进难以为继。因此,破解偏远农村发展的瓶颈,就要不断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要积极打造可以让大学生施展才能够的事业平台。很多农村地区,产业都比较落后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去了很多农村也难以有所作为。很多大学生到了这些地方甚至有种被埋没、甚至最终被荒废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解决,往往就会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匮乏问题必将长存。在一些农村地区,大学生来到这些地区,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破解农村地区人才的问题,还是要不断发展事业平台,让大学生来到农村不会觉得是“游一游”。 大学生,是社会改革发展的财富,更是社会精英人才的重要组织部分。干事创业,需要人才的不懈奋斗,更是需要大学生不断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努力。乡村振兴,这是十九大国家的战略部署,是保证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作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大学生的不断助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大学生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范文二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基本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致天下之治者才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振兴实施正确方向是实现乡村稳、农业兴的要因素,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关键目标指向,拥有一支深刻了解农村生产生活的多元化、高素质“三农”工作保障队伍尤为关键。 留助乡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好发展。人兴则乡村兴,人旺则乡村旺。选拔培优乡村振兴的人才要着力从眼下的本土去挖掘“千里马”,首先,鼓励本土人才积极投身乡村建设的同时,要制定并完善好本土人才成长发展机制,充分激发乡村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乡村人才的技术优势,进而带动产各个业快速发展,带动致富。其次,从教育、就业、医疗、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等条件入手,

关于老年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关于老年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作为“**经验”的参与者、亲历者,老干部有知识、有能力、有资源,热心家乡事业,愿意为乡村振兴献计献策,发挥余热。去年以来,**市委老干部局立足实际,把“如何发挥好老干部经验、资源优势,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模式’再作新贡献”作为重点课题,进行深入调研思考,探索出一条以发展基层老年教育为抓手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一、老年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 (一)城市资源要素下乡的重要平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积极引导城市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需要落地承接的平台。要解决老年教育的城乡差距,积极推动老年教育资源要素下乡是必由之路,兴办镇(街)、社区老年大学就是城市老年教育资源要素下乡的承接平台。在这方面,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因势利导,抓住新型农村社区和特色强镇建设机遇,搭建城乡融合发展新节点,积极推动镇街、社区老年大学建设。 (二)乡村人才振兴工程的重要支点。老年教育是构建全民学习、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镇街、社区老年大学在乡村振兴中担负着农村老年人教育培训的重任,是各类老年人才聚

集的地方,是银发人才和“五老”志愿者开展送思路、送政策、送技术的课堂,是熟悉农村工作特别是农村党建工作的老干部,发挥政治优势,助力基层组织建设的舞台。 (三)乡村文化兴盛工程的重要载体。文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和内在动力。镇(街)、社区老年大学能发挥文化人才优势,大力弘扬乡村文化,努力挖掘乡土文化,教育引导老年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小落细落实,还能引领有专业特长的农民组建文化产业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四)美丽乡村建设工程的重要力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市以生活社区为单元,以生产园区为支撑,以生态景区为底色,推进“三区”共建共享,全面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市、镇(街)、社区三级老年大学发挥专业特长,积极开展环卫监督、文艺宣传、关爱帮扶、书画下乡、绘制“文化墙”等志愿服务活动,成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二、主要做法 (一)高起点规划建设老年教育综合体。去年以来,**市顺应管理服务扁平化、网格化新趋势,按照“全国一流、山东特色、**品质”的要求,规划打造以市区“东西南北中”老年大学五校

乡村振兴-人才振兴讲话

乡村振兴-人才振兴讲话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乡村振兴的集结号已经吹响,在这场攻坚战、持久战中,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使命在肩、责任重大,如何凸显组工担当,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为乡村振兴助力,需要重点做好人才引进工作。 “选贤任能”是保证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党的十九大强调,选人用人要“坚持事业为上”。基层干部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作为组织部门,必须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选贤用能,选准用好乡镇振兴急需的干部。要聚焦基层发展,坚持以事择人、依事选人,围绕乡村振兴配强班子、选好干部,进一步提高识人的分辨度和透晰度,把那些有基层情怀、群众感情,善于引领发展、攻坚克难,不驰于空想、认真抓落实的干部选上来、用起来,建好农村发展的“指挥长”。要统筹干部培养、管理、使用各个环节,牢固树立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的选人用人导向,为乡村振兴打造一支能吃苦、会发展、肯奉献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从而带领广大群众共同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 加强基层党建建设,促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党的坚强领导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和保障,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的战

斗堡垒,党建优势才能有效转化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从根本上抓住破解“三农”问题的基础。组织部门作为农村党建的主责单位,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过程中,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找准党建与“三农”的融合点、切入点、发力点,在制度建设、载体创新、督查落实等方面下功夫,切实打造过硬支部,为乡村发展锻造“引擎”。要把选优育强能带富善治理的基层带头人作为首要任务,从强组织打基础、创新党组织设置、激发党员活力等视角出发,促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深入探索发展+党建、党建+脱贫、党建+电商等党建富民新模式,让党建促发展的空间与能量充分释放。 发挥“领头羊”作用,“引”“培”结合,让优秀人才在乡村“大展鸿图”。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如何解决人才瓶颈制约,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已成为组织部门做好人才工作的光荣使命、优先方向。唯有坚持使命引领和问题导向相统一,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农村实用人才的“宝藏”,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的选拔与培养,大力培育新型农民,打造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土专家”。另一方面,要挖掘人才需求导向,通过加大政策配套力度,打造适应农村发展的人才政策体系,让农村人才集聚效应强起来,实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发人才潜能”的闭环流动。

文化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遵规守约、尊老爱幼、邻里互助、诚实守信等传统乡村良好习俗,努力实现乡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实现乡风文明与时俱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深入挖掘传统村落文化价值 为了挖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配合乡村文明建设,应加强对传统村落文化的研究。我们对全区村落文化、工业遗迹、文化遗址等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对周边毗邻地区进行了走访比较,发现宁夏村落文化遗存和民俗内容丰富,具有整理、研究与成果展示的价值和必要。建议将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和民居列入保护名录,切实加大投入和保护力度。扶持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应赋予新时代内涵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乡规民约是传统的乡土社会成员以特定的地缘和血缘关系为依托,为维持秩序、互相协调、共同救济等为目的,要求成员之间共同遵守的一种社会治理文化。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我国历史上最早成文的村规民约“吕氏乡约”

就已记载了“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的规约。 进入新时期,乡村治理应赋予新时代内涵,融入现代法治精神,运用法治思维来梳理农村社会中传统文化的根基,汲取传统乡约文化当中先进合理的精华,摒弃迂腐愚昧的糟粕,重构乡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现代价值。组织相关专家深入调研,为乡村法规制定和乡村法治建设进行积极探索,引导村民学法、守法,提高农民法治意识、规则意识和道德自觉,营造既讲法治又有道德的良好社会环境。 探索乡贤文化在乡村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乡贤文化是扎根于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以乡愁为基因、以乡情为纽带、以乡贤为楷模、以乡村为空间,以实现乡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村民安居乐业为目标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既具有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特征,又呈现出自己相对独立性的一面,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人本性、亲善性和现实性的独特特征,是教化乡里、涵育乡风文明的重要精神力量。乡贤主体所拥有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和风俗习惯的复合体,具有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诚信友爱等特点。探索乡贤文化在乡村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具有现实意义,有利于发挥乡贤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改变农村精神风貌、促进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方面的作用。 从传统家训家规中汲取优良家风滋养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家训家规集中体现了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家庭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场所,家训家规是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实践的重要方面。传统的家风和家训家规及

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与实践

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与实践 XX县在深入实施深度贫困县人才振兴工程中,针对人才“难 引难用难留”问题,积极探索人才工作室“1+3+x”模式,挖掘本地人才资源,采取四项举措深化人才工作室建设,聚集本土人才力量,搭建人才投身“一城两心三地”建设舞台,促进经济社 会发展。 一是立足本土需求,搭建人才干事创业平台。大力实施人才 工作室成员本土化工程,突出非遗传承、产业发展、教育、卫生 等急需人才需求,建成羌族多声部研究传承、土琵琶研究传承、 心理咨询、基础教育名师工作室、新媒体技术、高原生态农业研 究推广、高原现代畜牧业研究推广、交通工程技术、普通外科、 妇幼保健、酒店管理等11个人才工作室,采取人才工作室 “1+3+x”模式(即:1名带头人、3名技术骨干、若干名后备人才),为本土人才干事创业搭建平台,通过人才之家和人才工作 室培育本土人才,聚集本土优秀人才300余人,不断壮大松潘县本土人才队伍。 二是突出非遗传承,培养乡土文化人才。组织羌族多声部研 究传承人才工作室到上海音乐学院等高等院校学习和授课,聘请高校专家对人才工作室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参加省级非遗传承羌语研究班,通过交流培训,培养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省

级非遗传承人1人,传承羌语歌曲多200首,进一步增强松潘国家、省级非遗传承对外影响力,推动松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组织松潘中学、城关小学等本地学校开展羌族多声部研究传承、 土琵琶研究传承活动,强化校室合作,让人才工作室进入校园, 在学校成立各类兴趣小组,培养学生传承非遗的兴趣爱好,开阔学生视野,建立从小学到高中的人才培养计划,为人才工作室提供后续人才发展保障。 三是强化活动载体,发挥人才工作室作用。组织高原现代畜 牧业研究推广人才工作室立足松潘海拔、光照、土壤等条件,推 广种植草红花项目,推进项目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组织高原现 代畜牧业研究推广人才工作室向广大农牧民传授中药材种植、动物疾病防控、养殖、牧草种植、土豆种植等方面技术,累计培训 农牧民3250人次、发放科技资料1100余份。组织土琵琶研究传承人才工作室参加港澳珠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庆祝演出,创作《文明旅游》《歌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松潘》《琵琶弹唱 歌曲-“孝善和诚俭美”》《松州美》等本土歌舞节目。组织羌 族多声部研究传承人才工作室与到访的南京音乐学院教授杨曦 帆探讨民族声乐传承,参加全州沙朗比赛。组织土琵琶研究传承人才工作室和羌族多声部研究传承人才工作室参加松潘县“两 会”汇报演出,参加春节、羌历年庆祝活动、民俗演唱会和各类 公益性活动演出。组织心理咨询人才工作室设立心理咨询信箱, 开展心理健康日宣传活动,开展集体心理辅导和个别心理辅导活

工作心得:发展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最新)

工作心得:发展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最新)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同时提出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培养懂农业、爱农村、惠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把乡村人才纳入各级人才培养计划予以重点支持,大力发展面向乡村需求的职业教育。我省在乡村教育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城乡教育一体化、培养乡村人才、以乡村教育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为补足相应短板,全面发展X乡村教育,促进乡村人才振兴,要在抓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上,构建乡村教育发展“新生态”,重塑乡村教育发展“新理念”,培育乡村教育发展“新风貌”,形成乡村教育发展“新格局”。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乡村教育发展“新生态” 乡村教育应主动顺应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对照“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的要求,通过城乡中小学的结对帮扶,充分发挥教育技术对乡村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服务乡村振兴。

要善于主动运用网络等技术,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到广大乡村,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2019年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之一就是全面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推进1000所中小学校结对帮扶,让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我省已建立“之江汇教育广场”网络平台,“城乡携手,同步课堂”已展开试点。通过“线上为主,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方式,将名师、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教学点,常态化地开展面向学生的线上同步课堂和面向教师的线上培训,提升乡村学校的教学质量。 构建乡村教育的智慧教育技术环境,提升乡村教育质量。符合教育本质的智慧教育技术环境,可以促进形成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关系,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内驱力。比如,临安西天目小学15人班额的告岭教学点,建成了具有精准实时反馈、资源智能推送功能的智慧教室,使师生通过互联网可以联通世界,明显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值得推广。 实现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创新,以“互联网+”为载体推进乡村教育变革,探索回归教育本质的乡村教育新生态。鼓励乡村教师主动推进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人才队伍建设措施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人才队伍建设措施研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人才队伍建设措施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要的决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建设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才能更好地建设农村事业,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本文通过研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存在于队伍建设中的问题,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人才队伍建设措施,以供参考。 标签:乡村振兴战略人才队伍实施建设措施 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存在于队伍建设中的问题 1.存在于农村农民中的问题 农民劳动力大量外流是影响本地区人才队伍建设,阻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因素之一。随着城市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会选择去城市打工得到跟多的经济收入,导致留在农村的劳动力基本上都是老年人、孩子和部分病弱的妇女,这些人文化程度不高,身体素质较差,对于外来事物接受有限,严重影响了本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2.存在于农村干部队伍中的问题 乡村干部队伍建设资源不足,青年乡村干部较少,导致人才断层情况的出现,部分乡村干部出作风问题,严重影响了乡村干部发挥自身的管理作用,也会使农民与乡村干部之间产生矛盾,阻碍到本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3.存在于人才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相关部分对于农村人才培养的不重视,会影响到本地区的人才队伍建设,部分优秀人才选择扎根城市谋求发展,对于本地的农民影响较少,再加上本地区农业人才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吸引人才的相关机制,严重影响了本地区人才队伍的建设,也会影响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人才队伍建设措施 1.重视新时代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强农兴农”这个基础要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保证当地的农民科技文化状况不断提升,必须要根据新时代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需求,积极展开培训活动,保证我国的大部分农民能尽快转型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较大,所以我国的粮食需求量较高,加强对于农民的培训与教育,使其了解更多的农业知识,强化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农民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生产技能,利用科学的力量与技术完成高质高产的农业种植。在培训过程中,需要结合本地的实际农作物种植情况,结合农业

大学生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3篇

大学生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心得 体会3篇 作为首批“大理乡村振兴试点村”中的一名大学生村官,除了感到无上光荣外,更要有一颗勇于干事创业,振兴乡村的热忱之心。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3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大学生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范文一 人才是社会干事创业的第一资源。大学生则是人才当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学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质和能力还是值得信赖的。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于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很多农村地区,长年难以摆脱贫困。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方面出了不少问题。近日,一篇名为《让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的*更是旗帜鲜明表达了大学生应该不断为乡村振兴助力,促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 很多贫困地区,贫穷和落后与人才的匮乏和短缺不无关系。贫困地区,受限于诸多的客观条件,人才,特别是大学生难以在一些贫困的农村施展才能。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贫穷,导致对于很多乡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没有底气和勇气。对于大学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远农

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显得人才过剩甚至饱和。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偏远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强人才工作,让大学生不断在乡村振兴上助力,往往就能破解很多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质的大学生不断助力当地发展,经济想要实现突飞猛进难以为继。因此,破解偏远农村发展的瓶颈,就要不断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要积极打造可以让大学生施展才能够的事业平台。很多农村地区,产业都比较落后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去了很多农村也难以有所作为。很多大学生到了这些地方甚至有种被埋没、甚至最终被荒废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解决,往往就会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匮乏问题必将长存。在一些农村地区,大学生来到这些地区,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破解农村地区人才的问题,还是要不断发展事业平台,让大学生来到农村不会觉得是“游一游”。 大学生,是社会改革发展的财富,更是社会精英人才的重要组织部分。干事创业,需要人才的不懈奋斗,更是需要大学生不

心得体会: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

心得体会: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乡风文明,作为农村的精神文明,既传承古朴乡间民风,又融于现代文明风尚,它的实质和核心是农民的知识化、文明化、现代化。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 当前农村乡风主流是好的,但在有的地方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部分村干部理想信念有所弱化。有的基层党员党性不强,素质不高,集体意识薄弱,宗族观念深厚。二是法治观念淡薄。一些村民喜欢凭经验办事,个别村干部不讲民主,蛮横专断。三是不良风气有所蔓延。铺张浪费、炫富攀比、大操大办等陋习有所抬头。四是封建迷信有死灰复燃的苗头。有的村民钟情迷信活动,遇事拜菩萨,求算命先生。五是尊老敬老的氛围有所淡化。薄养厚葬现象在一些地方比较普遍,不关心老人、不赡养老人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乡村振兴,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注重引导。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是乡风文明建设的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引导农民更新观念,变封闭保守为开明开放,变依赖观望为自立自强,变小富即安为富而思进,让农民的思想观念接轨新时代。引导农民崇

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养成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形成合力。农民是农村的主人,他们既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没有文明的农民,就没有文明的乡风,也就没有乡村真正的振兴。但是,培育文明乡风同乡村振兴一样,绝不仅仅是农民自己的事,而是事关全社会的大事。要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基层组织、家庭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关键在于党的坚强领导,特别要加强村一级党支部建设,使之成为农民勤劳致富的带头人和进行农村文明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要切实加强村级群团组织建设,使之真正成为上级组织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传承文化。进一步发挥农村文化礼堂的教育主阵地作用,有效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乡土文化。立足乡村文明,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深入挖掘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活动所蕴含的优秀思想资源、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 典型带动。典型的善行义举看得见、信得过、值得学,常常发人深省、催人奋进,具有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把群众身边见义勇为、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真实感人的典型推向前台,加大宣传,在广大农村形成人人学先进、个个争先进的良好社会风尚。通过深入开展道德模范基层巡讲、志愿服务、“道德讲堂”等道德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典型人物的榜样作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影响和带动乡风文明建设。

【座谈会发言】发展基层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发展基层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在“深化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座谈会上的发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切实履行文化部门的职责,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精神激励、智慧支持和道德滋养。 一、实施文化扶贫惠民工程,完善基层文化设施网络和服务功能 着眼于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基层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加强管理和使用,不断完善服务功能。 、加快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加强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新建21个标准化乡镇文化站,配齐贫困地区555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设备器材,在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的基础上实现全达标。提升川区964个村综合文化服务功能,实现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覆盖、全达标。扶持农民文化大院、农村文艺团队,推动农民文化大院特色化、农村文艺团队多样化发展,加快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广,让基层文化阵地成为人们参与文化、陶冶情操、提升素养的重要场所。 管好用好基层文化设施。坚持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并重,健全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管理和服务标准体系,全面整合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把文化供给和群众需求结合起来,建立多种形式的资源平台,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共建共享。加强县(区)图

书馆文化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规范化管理,健全监管平台和服务网点,提高公共文化场馆设施利用率和综合服务效能。建立合作共建、结对帮扶、区域文化联动工作机制,采取集中培训和下派文化辅导员包片抓点方式,培养农村文化能人和乡土文化人才,指导群众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创排地方小戏小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反馈机制,及时准确了解掌握群众文化需求,制定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 二、实施文化精品创作工程,用先进文化引领文明风尚 发挥文化引领风尚作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艺创作,建立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常态化工作机制,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创作反映时代特点、群众喜闻乐见的讴歌乡村振兴的优秀文艺作品,生动活泼地传播核心价值观,培育社会文明风尚, 温润心灵、启迪心智。把“送文化”与“种文化”结合起来,建立“种文化”帮扶机制,拓展群众参与广度和深度,在积极开展送戏下乡演出、戏曲进校园、戏曲进农村等惠民演出的同时,通过培训指导、志愿者服务、文化辅导员包片定点种文化,指导辅导基层文艺院团、民间文化艺人、乡村文化能人自办贴近生活、健康向上的文艺节目,满足群众文化需求,进而以文化引领新风尚,革除旧习惯。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以“欢乐宁夏”全区群众文艺会演为牵引,持续举办“清凉宁夏”广场文化演出、“送欢乐下基层”、特色广场文化活动、“新春乐”全区社火大赛、农民文化艺术节等群众文化活动,鼓励支持各地打造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推动流动文化服务常态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扩大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效应和影响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引领乡风文明。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a1568885.html,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作者:惠莉 来源:《丝路视野》2019年第06期 摘要:本文从人力资源角度阐释了人才队伍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作用,交代了这个战略提出的时间以及安排的几个阶段,分别从人才需求、破解人才瓶颈及为回乡创业提供“绿色通道”等三个方面加以论述,并辅以例证说明人力振兴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大任务。这充分证明了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加强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 关键词:乡村振兴返乡创业 国家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三农”问题,特别是为了实现两个百年的任务,为了在21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强国,必须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所以我们国家规划了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 2017年,我们提出要实现乡村的振兴。主要内容是:“三农”问题是我们国家非常重要的问题。要一直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列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做到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具体要求和政策解读,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战略安排分为如下阶段: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基本形成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到2050年,全面实现乡村的振兴,即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2018年,农业农村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脱贫攻坚稳步进行,乡村振兴开局良好。而打 造一支爱农业、熟悉农村、尊重农民的“三农”人才队伍,是进行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之一。 首先,从目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看,农村如果想发展的好,关键在人。为此,为了实现乡村振兴,应从以下几点来培养农村需要的人才。 一是着重建立全方位覆盖的农村教育、培训体系,提升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从而调动广大农民生产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广大农村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农技培训,培训人员和农民面对面、手把手,既推广了利农实用技术,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种植和养殖兴趣,增加了农户的收入,受到广大农村居民的欢迎。 二是造就一批熟悉农村农业、懂技术、懂得经营的新式农民主力军队伍,让这些新型农民真正地扎根农村,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心得体会:以人才振兴助推乡村振兴(最新)

心得体会:以人才振兴助推乡村振兴(最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迫切需要一大批基层组织引路人、产业发展推动人、乡风文明传承人、农业科技推广人和脱贫致富带头人。然而,目前我国在农业农村各类人才的发现培育、规模数量和作用发挥等方面,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需求相比,都存在着较大差距,已经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最大瓶颈。 总书记曾经深刻指出:“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这一重要论述,为破解乡村人才困境提供了思想指引。 要精准制定人才规划。建立健全培育、引进、使用并举,引导、激励、支撑同步的政策体系,破解人才由农村单向流入城市的历史惯性。注重规划的系统性,在制定乡村振兴规划时把人力资源开发开放作为关键之招,与其他振兴规划同步制定、同步

实施。注重政策的突破性,紧扣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五大举措”,制定户籍土地、社会保障、产业扶持、金融创新等方面的创新性政策。注重实施的严肃性,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振兴考核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对推进情况实行“四察并举”,确保优先实施,率先突破。 要深入挖掘存量人才。积极开展本土人才大调研、大走访、大排查,建立人才专库、制定提升计划,使这批“土专家”“田秀才”率先热起来、动起来。培育多元化实施主体,针对现有农业生产能手、大户及“小五匠”,通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农村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等帮助提升专业技能,通过政策资金扶持引导参与领办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带头致富、带动致富。培育专业化服务主体,建立城乡、校地人才对口帮扶机制,动员城市专家学者、医生教师、农技人员等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革新、项目领办、成果转换。培育梯次化领导主体,加大对乡镇、村社干部的关心关爱力度,广泛开展继续教育、能力培训,建立职级晋升、报酬待遇的有序提升机制。 要积极服务增量人才。根据本地区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针对性引进一批懂农业、懂科技、懂经营的乡村振兴生力军。巧用乡情吸纳人才返乡创业,扩大农民工、大学生等群体返乡就业创业试点,强化融资服务、场地扶持、风险防范等服务,吸引有思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 “农业稳,天下稳;农业富,天下富;农业兴,天下安。”自古以来,农业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实施振兴乡村战略,是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的决策,其核心内容就是要推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任务。 “人才兴,农业兴;人才强,农业强。”人才是生产力中最具有革命性的要素,对于各行各业的贡献有目共睹。推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人才的贡献和推动,必须抓好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人才在推动农业跨越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以新的人才观构建农村人才新格局。靠传统农业发展思维模式、靠传统的耕作方式,仅能解决温饱问题,难以推动实现“三农”的强富美。新时代我们必须优化人才工作理念,用科学人才观指导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农村人才工作新格局,实施农村人才重点工程,践行人才工作理念,发挥人才兴农富农的积极作用,推动乡村振兴步入新时代新局面。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建强农村人才队伍,重在狠抓落实。一是盘活人才队伍,提升“土专家”“田秀才”实用型队伍科技含量,用好用活;二是根据市场发展所需,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人才队伍;三则根据农村产业发展所需,引进高端人才队伍。建强三支人才队伍,为“三农”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坚强农村人才队伍,也不是升米斗粟之事,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下大力气抓好各方面的投入。要优化体制机制,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扫清障碍;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为盘活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提供有力保障;要选好配强师资队伍,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师资培训队伍,为持续不断培养农村人才、

提升人才队伍档次夯实基础。 “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农村地域广大、资源丰富、潜力无限,是一个发挥才能的广阔天地。“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沐浴着乡村振兴的春风,我们相信,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需要努力培育造就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自2012年党和国家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以来,以各类公益性涉农培训机构为主体、多种资源和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初步形成,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快速成长,不断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但也应看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还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从外部环境看,基础不牢、人员不稳的现象依然存在,使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任重而道远;从内部条件看,培育工作的针对性、规范性、有效性与现代农业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的需要还不相适应。当前,应根据乡村振兴需要和农村实际,进一步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育造就更多新型职业农民。 加强本地人才培育。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农村,农民老龄化、农村缺人才和留不住人的问题日益突出。对此,应创造条件,加强本地人才培育,开展精细化培训,造就一批扎根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和农业职业经理人。可以将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等作为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将具有一定技能的农业工人和雇员作为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将村级动物防疫员、农村经纪人、农业机械操作人员等作为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将从事休闲观光、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的人员作为创业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同时,完善配套政策,引导有志投身乡村振兴的农村青年、返乡农民工、农技推广人员、农村大中专毕业生和退役军人等加入职业农民队伍。 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办好农业职业教育,依托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鼓励农民通过弹性学制接受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加强涉农专业全日制学历教育,支持

县乡村振兴科技人才支撑的调查报告

孝昌县乡村振兴科技人才支撑的调查报告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人才资源的核心,是推动孝昌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核心资源和稀缺资源。围绕提高孝昌县主导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培养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打造一支科技创新团队,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孝昌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大现实需要。 一、孝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十三五”以来,孝昌县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县”的战略方针,坚持把人才工作摆在战略地位,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2015年底,全县乡村共拥有各类科技专业技术人员102人,占总人口0.00015%。一是引进省市科技专业技术人员74人,其中:副高级职称50人,种植类46人,畜禽类2人,水产类2人;中级职称16人,种植类14人,牧类1人,水产类1人。初级职称8人,种植类5人,牧类2人,水产类1人。二是培养科技专业技术人员28人,其中:中级职称20人,种植类18人,牧类1人,水产类1人。初级职称8人,种植类5人,牧类1人,水产类2人。全县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2个,农村乡土人才133人,其中:农村致富带头人44人,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23人,种植养殖能手46人,农村实用技术辅导及推广人员20人。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1、健全机制,明确责任。一是成立工作机构。局科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专班成员,局科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计划股,具体负责科技人才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督办,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对科技人才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二是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根据县委科技人才办的要求,我局在年初制定了科技人才工作计划,筹划了科技人才发展思路与目标,明确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和措施,为提高科技人才工作水平提供了依据。三是细化责任目标。强化履职尽责,我们将科技人才工作目标分解到股室,明确分管领导和股室职责,并将科技人才工作目标任务纳入股室年度考核内容。 2、组织实施“三区”人才专项工作。近三年来,围绕本地水稻、果蔬、苗木、畜禽、茶叶、冬枣等9条产业链,从省市大专院所、科研院所共组织选派59名省市科技人才来我县开展农村科技创新创业、推广科技成果和技术服务。认真做好选派单位与受援单位的协调服务工作,组织59家企业与他们签订三方服务协议,建立了一对一的技术合作关系,为我县企业提供科技人才支持和智力服务。指定专人负责协调统筹三区人才工作,坚持上下结合、部门联动、全力助推的举措, 有力地促进了“三区”科技人才工作的全面开展。 3、扎实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结合本县农业产业现状及精准扶贫工作任务,积极围绕茶叶、水产、苗木花卉、油茶、林果等6条产业链,进行人才选派对接;2016年,我们启动了新一轮科技特派员选聘工作,在全县14个乡镇(区)选聘科技特派员15名,对科技特派员的职责进一步细化和规范,对科技特派员工

调研报告:抓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乡村振兴

调研报告:抓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乡村振兴为进一步摸清我县农村实用人才情况现状,今年,我们抽调专人组成调研组,深入镇村,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和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就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现状 我县下辖9个镇、1个街道办、179个行政村,总人口2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万人。全县共有农村实用人才8561名,其中:种植和养殖能手6838人,能工巧匠855人,农民企业家56人,营销经纪人334人,民间艺人478人。在全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中,党员1360人,占15.9%。从人才的结构比例来看,生产能手的比例最大,生产型人才占实用人才总数的79.9%;其次为技能型人才(能工巧匠、民间艺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15.6%;再次为经营型人才,占实用人才总数的4.5%。从学历结构来看,主要以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为主,占实用人才总数的97.1%。从年龄构成来看,农村实用人才中36--50岁年龄段人最多,约占实用人才总数的73%,35岁以下具有一技之长的实用人才比较少,实用人才队伍呈现出中年化的特点。 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我县通过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切实提高人才工作水平,全面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以人为本,营造氛围重视人才。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人

才观,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优化人才工作环境,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一是坚持党管人才,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不断完善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明确提出“一把手”抓人才工作的要求,加强和改善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实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成效作为镇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突出人才资源开发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二是健全机制,积极推进人才优先发展。制定了《县管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县级领导干部联系县管拔尖人才工作制度》、《优秀人才创业基地评选管理办法》等规范性制度,对农村实用人才坚持做到“三优先”,即优先选拔为县管拔尖人才、优先发展为党员、优先进入村级干部队伍。积极协调县级涉农部门,对发展潜力大、特色鲜明的产业,在政策上予以支持,重点培育扶持,激发了实用人才干事创业的激情。在此基础上,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采取项目捆绑、内引外联等措施,加大农村优秀实用人才创业基地资金投入力度,帮助优秀实用人才创业致富。三是政策激励,着力提高农村实用人才待遇。着力完善人才工作激励保障机制,注重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社会政治待遇和物质生活待遇。近年来,先后推荐120多名农村优秀实用人才为省、市、县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升了农村实用人才的社会地位。 (二)强化培训,拓宽渠道培育人才。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重要举措,大力整合各类培训资源,不断创新培训手段和方式,着力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素质。一是整合资源集中培训。积极整合各类教学资源,依托县委党校、镇、社区农技站、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等教学设施,定期对农村党员和实用人才开展惠农政策、农业科技、实用技能、致富信息等培训,使农村实用人才及时了解政策、

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对策建议

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对策建议 近年来,围绕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取得一定效果和经验。同时,也存在着人才总量低、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亟待解决。未来,应从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强化农村职业教育、改善人才培训机制等途径入手,切实提高乡村人才培育成效。 乡村振兴,以人才为根本。近年来,围绕农业农村人才培养,以培养高层次新型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取得了一些成效与经验,为全力推进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当前,面对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促进乡村振兴的全面实施,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未来应从宣传导向、政策环境、乡村职业教育与培训机制等多方面加以调整。 一、乡村人才建设中突出问题分析 1.人才总量及结构难以满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在需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然选择。当前农业农村人才的总量和结构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在要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农村实用人才较少,截至2017年底,全市每

万名乡村人口中农村实用人才与京津鲁浙等经济发达省份和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全市农村实用人才中,主要从事一线种植养殖活动的生产性人才较多,占比接近50%,也高于国家规划的同期目标。而包括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村科教文卫保障、农民居家美化及康养等与涉农二、三产业发展密切的经营型、技能型、带动型、服务型、社会型人才明显偏少。传统种养产业方面和服务行业人才多,优质无公害化生产、产品后续加工、市场营销、企业经营人才、农村经纪人、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等人才少。这些与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人才队伍建设要求相差甚远。全市农村实用人才无论从总量还是从结构上看都不足以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服务、 2.乡村人才流失严重难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可以说,发展最不平衡的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不充分的是乡村发展不充分。由于乡村社会整体建设水平较低,尤其在道路交通、基础生活设施、医疗教育、文化休闲等领域发展滞后,极大的削弱了乡村对人才的吸引力,乡村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目前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升学流失。农家子弟考入大学后很少再回到农村。二是劳务输出。当前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促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一部分高素质人才向城镇转移。现在全省农村普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