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的共享性评价研究——以天津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interface,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space and the external urban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It complements the urban public space sharing evaluation system,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n the sharing of the urban public space of other types.Key word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public space; morphological environment; shared quality; the Fifth Avenue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开始显现出来。
历史文化街区既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也是城市更新建设的存量空间资源,尤其是其公共空间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是现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类空间。
然而,目前大部分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与已有的关于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视角有限,且与人群活动比较割裂,未能结合人文环境进行更新建设有关。
本文选取天津市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的公共空间作为研究对象,聚焦于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共享性视角,对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分类总结,并对邻接不同功能界面、不同时段的公共空间人群活动情况进行实地调研,旨在结合人群活动情况,从城市公共空间共享性视角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公共空间进行评价,为历史文化街区更深入的研究或更新改造奠定基础。
1 历史文化街区及城市公共空间共享性理论研究现状1.1 历史文化街区现状概述历史文化街区在城市生活和建设中均发挥着难以替摘要 历史文化街区是宝贵的存量空间资源,具有转换为城市活力场所的巨大潜力。
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研究及其在保护更新中的延续与重构共3篇

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研究及其在保护更新中的延续与重构共3篇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研究及其在保护更新中的延续与重构1天津市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缩影。
天津市内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五大道”历史街区是最负盛名的一处。
五大道历史街区是天津近代汉族社会的缩影,也是中西合璧的文化交融的见证。
这里的建筑风格丰富多样,有欧式的别墅、中式的公馆,还有新古典主义、装饰艺术等多种建筑风格。
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是保护和更新的重要内容。
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概述:空间肌理是指建筑与城市呈现的形态、结构、组织等,是城市形态和城市规划的重要基础。
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建筑高低错落,兼顾公私离合。
五大道历史街区以西洋建筑为主,建筑高低错落,体现了空间层次感。
一些建筑的庭院设计非常出色,既保护了私人空间的隐秘性,同时也有利于光线和空气的自由流通。
二、强调对称、平衡,构建空间秩序。
五大道历史街区的建筑格局强调对称、平衡,既体现了建筑形式之美,也符合东方文化的审美习惯。
三、强调景观形态,注重城市演进。
五大道历史街区的建筑形态多样,既有欧式的别墅、中式的公馆,也有新古典主义、装饰艺术等多种建筑风格,既体现了城市景观建设的过程和成果,也体现了城市演进的历程和特征。
保护和更新中的空间肌理延续与重构:为了保护和更新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确保历史文化遗产的保留和传承。
一、立法保护。
天津市政府正式颁布了《天津市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保护条例》,在立法领域对市内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了保护。
二、重视管理。
为了加强对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管理,天津市将其划分为文化旅游区,建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定了相关修建和改造的规划,以确保其空间肌理的延续和重构。
三、传承优秀传统。
在保持历史文化遗产原貌的基础上,适当地加入新的元素,更新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涵,让人们重新认识和接纳这些文化遗产的现代价值。
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PPT精选文档

张作相旧居
方先之旧居
伪满洲国领事馆
香港大楼
许氏旧居
孙殿英旧居
2、 历史演变
1949年,五大道的住户大部分逃离大陆。 1950年—1966年,是当时的市领导集中居住的地方。 1966年,文化大革命,工农兵进驻(大量贫民阶层)。
1976年,唐山大地震,居住环境急剧恶化,产生大量违章建筑。
2、历史演变
以2-3层为主花园别墅和西式洋房
4、五大道的突出特点
丰富多彩的历史典故和名人旧居
方先之旧居
张作相旧居
庆王府旧址
历史上居住在五大道的人,商人企业家并不 多,最多的是倒台的皇族、下野的总统、失 势的督军和落魄的官僚,他们是很多重大事 件的幕后。
香港大楼
室内高尔夫
五大道深邃内敛的街道风格
4、五大道的突出特点
2.五大道定位
文化定位:
世界水准的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街区
特征: 1、完整性和真实性。 2、故事性和神秘感。 3、温和的自然演进。
整体定位:
安静幽雅的历史文化街区
准确定位——安静幽雅的历史文化街区
土地使用现状图
功能定位:
高档居住区
兼容服务配套和企业会所的综合功能区
土地使用规划图
安静幽雅 良好维护 经济上可行
容纳丰富多元的混合使用功能,居住配套完善(包 括学校、医院、运动场、公园、教堂等配套设施).
4、五大道的突出特点
就五大道有代表性的近430 幢文物和风貌建筑的设计风格 来看,其中 英式89所 意式41所 法式6所 德式4所 西班牙式3所 中西合壁式3所 各种风格的建筑汇聚一处,堪 称“万国建筑博览会”。
1、区位和范围
五大道是天津市总体 规划确定的十四个历 史文化街区之一。
五大道

许氏住宅
原为奉系军阀张作霖三姨太许氏居住,建于 1926年。该建筑为三层砖木结构庭院式建筑,红瓦坡 顶,清水墙面。立面构图简洁朴素,错落有致,形体 特点鲜明,高耸的坡屋顶使建筑显得端庄稳重,富丽 堂皇。带有19世界英国浪漫主义建筑的特点。
许氏住宅
孙殿英故居
孙殿英,河南永城人,近代军阀。该建 筑建于1930年,三层砖木结构(带地下室)。 建筑高大舒展,富丽堂皇,错落有致,拱券 窗、矩形窗、绞绳状双柱等诸多立面装饰均 有体现,带有折衷主义建筑特征。
历史沿革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五大道地区原是天津城南一片坑洼塘淀。在这片 荒芜的土地上,散落着一些窝棚式的简陋民居,当时有“二十间房”、 “六十间房”、“八十间房”等似是而非的地名,后划为英租界。1860年 12月17日天津英租界开辟,五大道地区被划为英租界。1911年辛亥革命后, 许多清朝皇亲国戚、遗老遗少从北京来到天津租界寓居;另外许多富贾巨 商、各界名流、红角、北洋政府时期的要人也曾在此留下过足迹。一些北 洋政府内阁包括总统、总理、总长、督军、省长、市长等各界名流人士百 余人下野后在此寓居,力图东山再起。五大道成为“国中之国”是因为社 会与朝政更迭变幻,租界成了政治的避风港,而且天津得地理、交通与海 关之利,充满了商机。 五大道地区,作为天津租界市政园林和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而别具 特色———第一,它形成了姿态万千的西式建筑群体景观;第二,建筑的 私密性构成了深幽寂静的街市风格;第三,近代许多政客买办、达官显贵 居于此。
除了以上名人故居,五大道其他的“小洋楼”也各具特 色。
谢谢欣赏!
颜惠庆故居
李叔福故居
李叔福,天津近代“八大家” 之一——大盐商李善人之后。 该建筑为三层混合结构楼房 (带地下室),清水墙面,楼 层间窗间墙为水泥砂浆抹灰 墙面。建筑造型严格对称, 古朴庄重,主入口由三联拱 券构成,其上部立有四根通 高八角柱支撑挑檐构成开敞 柱廊,建筑构图属典型古典 主义风格。
景点解说-天津五大道

天津五大道五大道简介在天津中心市区的南部,东、西向并列着以中国西南名城成都道、重庆道、常德道、大理道、睦南道及马场道为名的五条街道。
天津人把它称作“五大道”,又被称为五大道地区。
范围:在天津市和平区成都道以南,马场道以北,西康路以东与南京路交口以西长方形地区,共有22条马路,总长度为17公里,总面积1.28平方公里。
重庆道于1922年建成,当时名爱丁堡道、剑桥道;1929年,大理道、睦南道、常德道、重庆道、成都道先后建成;但当时却被命名为英国街名———大理道当时叫新加坡路,睦南道当时叫香港道,常德道当时叫科伦坡道,重庆道当时叫爱丁堡道,成都道当时叫伦敦路。
五大道拥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成的英、法、意、德、西班牙不同国家建筑风格的花园式房屋2000多所,占地面积60多万平方米,总面积100多万平方米。
其中汇聚着英、法、意、德、西班牙等国各式风貌建筑230多幢,名人名宅50余座,被公认为天津市独具特色的万国建筑博览会。
五大道地区作为近现代天津历史的一个体现,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很多近现代名人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每幢建筑里都蕴含着故事,充分展现了近代中国百年风云。
包括大总统曹锟、徐世昌以及北洋内阁六位总理、爱国人士张学铭、起义将领高树勋、20年代短跑世界冠军李爱锐、美国31届总统胡佛、国务卿马歇尔等上百位中外名人曾居住于此。
五大道现在仍保持着幽雅别致安静的风貌,来到五大道会让我们远离了喧闹的浮华世界,像走进安静的万国建筑博物馆。
五大道各道简介——五大道之马场道马场道是五大道地区修筑最早、最宽、最长的马路。
19世纪末,英租界董事长德璀琳在佟楼“养牲园”一带修建别墅和赛马场。
此后在马场以东修了一条通向赛马场的道路,这就是今日马场道的前身。
路长3.2公里,宽约20米,并设街心花坛。
赛马场在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中被毁。
1901年,英租界当局对赛马场进行了重建,同时对旧有的道路进行了翻修,并将这条道路正式命名为Race Course Road,即马场道。
天津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技术标准

天津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技术标准天津市规划局2011年9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天津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管理,落实《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及《天津市城乡规划条例》的相关内容,规范编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内容、深度和成果要求,特制定《天津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技术标准》。
第二条《天津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以下简称《保护规划》)的编制内容包括历史保护、发展利用研究、用地规划、建筑与环境保护引导、基础设施体系五部分内容,是对历史文化街区内建设活动的全面控制和引导。
在天津市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的所有建设活动应以《保护规划》为依据。
第三条《保护规划》应在充分调研现状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现状价值分析及评价。
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演变、街区特征、城市功能、人口、生活服务设施、绿化环境、道路交通及市政基础设施等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该街区主要历史文化特色、存在的问题及主要的工作方向。
第四条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与利用应以保护为根本目的,遵循合理性、前瞻性原则,促进与周边区域的协调发展,提升历史文化街区在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五条在历史文化街区中,应从有利于历史文化环境和历史建筑保护的角度出发,为历史建筑找到适合的新的使用方式,以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为出发点,引导区域合理更新。
第六条本标准适用于天津市14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分别为估衣街历史文化街区、老城厢历史文化街区、古文化街历史文化街区、一宫花园历史文化街区、鞍山道历史文化街区、赤峰道历史文化街区、中心花园历史文化街区、劝业场历史文化街区、承德道历史文化街区、解放北路历史文化街区、泰安道历史文化街区、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解放南路历史文化街区及海河历史文化街区。
第二章编制技术要求第一节历史保护第七条历史文化街区内应确定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第八条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历史文化要素一般归纳为四类:1、建筑:历史形成的各类建筑及对历史环境有积极意义的建筑;2、空间:主要指历史形成的道路与街巷系统及其线形、宽度、空间尺度、景观特征与各类公园、街头绿地、绿化庭院、古树名木、广场、街道交叉口等;3、肌理:主要指历史形成的街巷、街廓、建筑及其布局所形成的城市肌理特征,如原有道路和街巷格局、地块的尺度与形状、建筑的体量、建筑密度与群体空间布局等;4、其他:主要指重要的历史场所及历史、文化、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天津历史文物保护街区

天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解释权属于天津市规划局。但是,天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为了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的需要将要开发的地块上的建筑拆除。[3]此外,历史文化街区内因事故而被破坏的风貌建筑难以根据保护规划追究责任,如因地铁三号线建设而倒塌的DD饭店[4]。
天津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由天津市规划局编制,具体包括解放北路、解放南路、海河、五大道、估衣街、老城厢、劝业场、中心花园、承德道、鞍山道等14处天津市重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街区涵盖范围包括天津划依据[编辑]
天津市历史文化街区属于控制性详细规划,为街区的历史文化遗产和风貌的整体保护及规划建设管理提供依据。其规划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03年)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年)等四项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天津市城乡规划条例》(2010年)《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天津市中心城区主要河流、公园及历史保护区周边建筑高度控制导则》(2008年)等六项天津市地方性城市规划法律法规。天津市相关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在编制完成后,已经通过天津城市规划展览馆、天津市规划局网站和天津市主要报刊媒体等渠道向市民公示。[2]
时间发现 空间理解——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研究

时间发现空间理解——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研究作者:朱雪梅杨慧萌来源:《上海城市规划》 2015年第2期朱雪梅杨慧萌文章编号1673-8985(2015)02-0060-06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B摘要阐述了《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研究》的研究方法及主旨。
开篇回顾分析了五大道的发展历程及现状问题,指出五大道地区对城市贡献的重要价值之一在于它的街区、建筑和环境鲜明人性化的尺度。
在此基础上,尝试运用城市形态学的方法分析五大道,通过对建筑类型、街廓肌理、街道与街巷等方面的研究,发现和延续历史街区的空间特色,并以此指导保护规划的编制,指引未来新要素以何种形式更好地融入五大道的历史环境并保持街区的生命力。
关键词五大道 | 城市形态 | 历史街区 | 保护规划作者简介朱雪梅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城市设计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杨慧萌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五大道”并不是指五条道路,也不是它历史上的称呼。
1900年庚子事变后,天津的英租界被拓展到墙子河(今南京路)之南,当时的英国工部局就把这一片区域规划为居住区,自1901年开始兴建,至1935年初步形成规模,最终发展形成了由马场道、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重庆道、成都道组成的英租界高级住宅区。
解放后,“五大道”才逐渐成为这片区域约定俗成的地名。
1 “保护”之外的挑战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占地面积191.7hm2,在上世纪90年代即被天津市总体规划确定为14片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加以保护(图1)。
如今,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是天津规模最大、保存得最完好的历史文化街区。
这得益于多年来,其保护和建设始终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有序进行:早在1994年编制了《五大道地区建设管理保护规划》,第一次将五大道作为一个完整的历史地区,提出了保护、建设、管理的整体思路,制定了新建建筑檐口高度不得超过12m等具有前瞻性的管理规定,对五大道整体尺度的控制、遏制大规模拆建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2000年编制的《五大道地区整治规划》有力地促进了震后16万m2违章建筑的清理;2007年编制的《五大道地区城市设计》,对于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环境品质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现状基本情况
整体空间尺度控制较好
建筑高度分析图
五大道的整体空间尺度控制较好
“
”
3、现状基本情况
用地性质以居住为主, 公建分布没有规律。
土地使用现状图
3、现状基本情况
房屋权属复杂
房屋产权分类图
公产:54.1万平米(26+28.1),建筑栋数:963栋(764+199), 核保区内占36%; 企业产、代管产:89.1万平米(41.2+47.9),建筑栋数:755栋(630+125),核保区内占30%; 私产、涉外产、港澳台产:46.6万平米(29.7+16.9),建筑栋数:590栋(548+42),核保区内占25%; 军产、宗教产:40.4万平米(12+28.4),建筑栋数:206栋(202+4),核保区内占9%
2、历史演变
70年代起,五大道地区建设了一部分4-6层“筒子楼”住宅。 1999年,综合环境整治, 拆除违章建筑,至今已拆除了十几万平米的违章建筑,还剩1万平米。 2000年前 后,插建了一些小型办公建筑。整个地区已通电和煤气,部分地区没有暖气。
70年代建设河北路旁住宅楼
南海路住宅楼
2000年后建设的建筑
具有世界水准的历史街区; 独一无二的完整的历史街区; 不断演进的真实的历史街区。
5、存在的问题:总体定位模糊
5、存在的问题:
交通难题
5、存在的问题 交通难题
放学时,小学校大门外混乱的交通状况
5、存在的问题
部分历史建筑被过度使用而缺少维护
5.存在的问题:建筑和环境质量需要提高
02 整体保护、有机更新
保留或 原拆原建
拆除
根据情况决定 保留、改造或拆除
05 控制性详细规划
功能结构示意图
绿化和开放空间示意图
重庆道
常德道
昆 明 路
云
南
路
大理道
桂
林
路
睦南道
河 北 路
新 华 路
双向车行景观街道
单向车行景观街道
景观节点
景观停留区
建筑密度 五大道地区总体建筑密度应不大于38%。
五大道地区现状平均建筑密度为38%
6、严格保护核心区内的历史街道,不得拓宽现有道路。
2.建设控制地带
适当控制
1、新建、改建、扩建建筑或构筑物的高度应通过视线分析确定,不得破坏保护区 的空间环境(遵守“建筑高度三边控制导则”);
2、直接与核心保护范围相邻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或构筑物在建筑体量、色 彩、材料等方面应与保护区风貌相协调;
3、现状基本情况
核心区常住人口约4.5万人; 低收入人口居住密度较大; 历史建筑过度使用,缺少维护。
人口密度分布图
4、五大道的突出特点
略带弯曲的方格路网(100x300KM)、连续并富有变化的街巷(12M), 是国内现存范围最大(1.2KM²)、最完整的外国租界。
4、五大道的突出特点
建筑使用功能现状图
核保区内49年以前的历史建筑占47% 解放后状基本情况
天津小洋楼最集中 的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建筑类别图
保护建筑:430栋(392+38),建筑面积:40.4万平米(34.8+5.6); 市级文物:14栋(11+3);建筑面积:2.5万平米(2+0.5); 区级文物:75栋(74+1),建筑面积:8.8万平米(7.4+1.4); 风貌建筑:341栋(307+34);建筑面积:29.1万平米(25.0+4.1)。
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天津市规划局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汇报内容:
01 对五大道的深入理解 02 整体保护、有机更新 03 规划定位与保护策略 04 历史保护规划 05 控制性详细规划 06 城市设计导则 07 更新项目研究
01 对五大道的深入理解
1、区位和范围
五大道坐落在天津市和 平区南京路以南,内环 线与中环线之间 ,历史 上是英租界的高级住宅 区,是天津市总体规划 确定的十四个历史文化 风貌区之一。
5、业态档次较低的生活服务设施
内容
高级企业会所、小型商务办公、行政办公 博物馆、艺品展示、小型会议、小型美术馆、画廊、 报社、编辑部、高水平的教育设施(学校、幼儿园) 高、中档住宅 设计师之家、创意展示中心、DIY手工坊 精致酒店、特色酒店、星级酒店、旅游品商店、旅游 服务站点 高档西餐、咖啡、酒吧(静吧)、甜品店、茶坊 高档服饰、专卖店、精品店、高档美体中心、美容养 生会馆 花店、书店、礼品店 歌舞厅、酒吧(闹吧) 足疗、洗浴、按摩 中低档中餐、烧烤、大品牌快餐
2、 历史演变
张作相旧居
方先之旧居
伪满洲国领事馆
香港大楼
许氏旧居
孙殿英旧居
2、 历史演变
1949年,五大道的住户大部分逃离大陆。 1950年—1966年,是当时的市领导集中居住的地方。 1966年,文化大革命,工农兵进驻(大量贫民阶层)。
1976年,唐山大地震,居住环境急剧恶化,产生大量违章建筑。
土地使用
合理的混合使用与弹性发展
完善和提升配套设施水平
中学:6个,占地8.9公顷; 小学:6处,占地2.7公顷; 托幼:13个,占地2.4公顷;高等院校:3个,占地15.3公顷 医院:3个,占地3.4公顷; 体育场馆:2个,占地5.9公顷 市政场站:2个,占地0.2公顷。
06 城市设计导则
核心保护区总量控制:158万平方米(核保区现状建筑总量为157万平方米)
3、新建、改建、拓宽的道路不得破坏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风貌特征。
建筑保护与更新示意图
各类建筑的定义及要求
类别
定义
保护要求
对建筑的态度
1、保护建筑
天津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 风貌建筑确定为保护建筑。
不能拆除,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天津市文物 保护管理条例》和《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的保护, 应当保持历史建筑原有的高度、体量、外观形象及色彩等。因 特殊情况需要拆除或迁移的,必须按照风貌建筑保护条例第二 十九条规定,由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市房地产行政管理部 门提出方案,经专家咨询委员会评审,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容纳丰富多元的混合使用功能,居住配套完善(包 括学校、医院、运动场、公园、教堂等配套设施).
4、五大道的突出特点
就五大道有代表性的近430 幢文物和风貌建筑的设计风格 来看,其中 英式89所 意式41所 法式6所 德式4所 西班牙式3所 中西合壁式3所 各种风格的建筑汇聚一处,堪 称“万国建筑博览会”。
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控制要求
类别
控制强度
控制要求
1.核心保护范围
严格控制
1、对建筑和构筑物区分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实行分类保护。对历史建筑应 当保持原有的高度、体量、外观形象及色彩等。
2、严格控制核心区内建筑总量,对区内历史建筑应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修缮,原则 上对历史建筑不得拆除,如个别确需拆除重建的则原拆原建;
保留
2、一般建筑 3、应当拆除
建筑
4、其他建筑
有较高的风貌价值,并对体现本 风貌区历史文化风貌具有积极作 用的历史建筑,是风貌区历史风 貌的有机组成部分。 危棚、简屋、违章建筑、通过改 建的方式无法与风貌相协调的建 筑以及其他规划拆除建筑。
上述四类建筑以外的建筑统一划 定为其他建筑。
一般做保留引导,鼓励进行妥善维修。确需拆除时,必须进行 详细的建筑测绘,并应在原址原样复建,复建中应当利用原有 的有特色的建筑构件。
在外围。
P.
P.
P.
公交站点300米覆盖率达85% 集中停车300米覆盖率达80%
P
P
P
慢速街道,公交优先
公交站
规划地铁站
P
P
P
P
P
人车友好的五大道
悠闲的观光马车
学生步行上学
04 历史保护规划
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范围示意图
整体保护 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
重点保护大量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殖民地居住建筑、略带弯曲的方格路网、连续 并富有变化的街巷空间,保护现有的以公园、体育场和街头绿地为代表的公共空间.
常德道64号(小型企业会所)
五大道建筑使用功能的鼓励和禁止要求
类别
原则
1、小型办公、会所 2、文化、艺术、展览
3、生活居住
鼓 4、创意产业 励 5、旅游服务
6、餐饮服务
7、服饰、美容
8、休闲体验
1、易产生嘈杂、吵闹噪声污染的
2、情趣低俗、品味不高的
禁 3、易产生大量油烟、垃圾的餐饮 及大型连锁店
止 4、易产生大量人流、车流的
2.五大道定位
文化定位:
世界水准的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街区
特征: 1、完整性和真实性。 2、故事性和神秘感。 3、温和的自然演进。
整体定位:
安静幽雅的历史文化街区
准确定位——安静幽雅的历史文化街区
土地使用现状图
功能定位:
高档居住区
兼容服务配套和企业会所的综合功能区
土地使用规划图
安静幽雅 良好维护 经济上可行
不得进行扩建和改建,应当根据规划管理要求予以拆除,拆除 后的空地必须按照规划要求进行建设。
其他建筑可以分为保留、改造或拆除重建三类。 (1)保留:在体量、高度和形式上与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环境
基本协调的建筑; (2)改造:可以通过改变建筑色彩、外檐材料、屋顶形式、开
窗形式、局部加建和拆除等改造措施与历史文化街区的整 体环境相协调的建筑; (3)拆除:建筑质量较差或对风貌特征影响较大,条件许可情 况下予以拆除,原地新建的建筑应与周边历史环境相协调.
以2-3层为主花园别墅和西式洋房
4、五大道的突出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