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 》阅读与答案

合集下载

云南省保山市云县一中2025届高三压轴卷语文试卷含解析

云南省保山市云县一中2025届高三压轴卷语文试卷含解析

云南省保山市云县一中2025届高三压轴卷语文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中国文化名片的瓷器①在英文中,“中国”与“瓷器”是一个词,这说明,很早时期欧洲人认识中国是和瓷器联系在一起的。

瓷器15世纪时就传入欧洲,在中外交流中占有重要位置。

德国卡赛尔郎博物馆至今还藏有一件中国明代青瓷碗。

历史上,中国和亚、欧等国瓷器交易极为频繁,而且数量巨大。

距今人研究,在1602~164年间,仅荷兰东印度公司贩运的中国瓷器就有一千六百多万件。

瓷器以其优雅精致的品质,为中国赢得了好名声。

在公元17至18世纪欧洲将中国理想化的思潮中,瓷器扮演着重要角色。

我们在当时风行欧洲的洛可可风格中,也多少可以看出以瓷器、园林为代表的“中国风”的影响。

②瓷器是中国文明史上的重要物品。

瓷器的前身是陶器,釉陶是瓷器产生的基础。

大约在公元1世纪时,中国就出现了瓷器。

到了宋代(960~121)瓷器进入了成熟期。

宋瓷代表中国瓷器的最高水平,当时有钧、定、官、哥、汝五大名窑。

各窑的瓷器均具创造性,一直是后代模仿的对象。

自元代开始,景德镇开始成为中国的瓷器中心。

③中国瓷器莹然可玩,沉静的色彩,透明的胎体,优雅的图案,精巧的形状,都是一代一代瓷器艺人追求的目标。

青铜器、陶器、瓷器都是中国人喜爱之物,但风格各有不同。

瓷器虽没有陶器的古朴,却多了一些细腻;没有青铜器那样肃穆,却多了一种轻巧和优雅。

④瓷器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名片,这个名片中凝聚着中国文化的信息,也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追求。

⑤熟悉中国瓷器的人都知道,很多瓷器布满了不规则的裂纹,瓷学术语叫“开片”。

开片是瓷器制作中的缺陷,到了北宋变成了人们的追求,这一传统一直流传至今。

粤教版高中语文中国现代散文选读练习:第三单元过关检测+Word版含答案

粤教版高中语文中国现代散文选读练习:第三单元过关检测+Word版含答案

第三单元过关检测(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现代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3题。

(9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了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于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

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

大班青花瓷的故事绘本教案反思

大班青花瓷的故事绘本教案反思

大班青花瓷的故事绘本教案反思教案标题:《大班青花瓷的故事》绘本教案反思教案目标:1. 通过阅读绘本《大班青花瓷的故事》,培养大班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2. 帮助学生理解青花瓷的制作过程和历史背景。

3.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青花瓷的制作过程。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青花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3. 学生能够通过绘本故事的阅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学准备:1. 绘本《大班青花瓷的故事》2. 青花瓷样品或图片3. PPT或白板4. 绘本故事相关的图片或素材5. 学生绘画用具教学过程:1. 导入 (5分钟)- 利用一张青花瓷的图片或样品引起学生的兴趣,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什么。

- 引导学生提出关于青花瓷的问题,如它是如何制作的,有什么特点等。

2. 阅读绘本 (15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绘本《大班青花瓷的故事》,并简要介绍故事的背景。

- 教师朗读绘本,同时向学生解释生词和关键词。

- 学生跟读或默读绘本,并根据教师的提示思考问题。

3. 讨论与理解 (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青花瓷是如何制作的?有哪些步骤?- 青花瓷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什么重要性?- 绘本中的主人公是如何感受到青花瓷的美丽和价值的?- 学生通过口头回答或小组合作回答问题,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补充。

4. 创作与表达 (20分钟)- 学生分组或个人选择一幅青花瓷图案,用绘画工具在纸上绘制。

- 学生完成绘画后,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自己绘制的图案,并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个图案。

5. 总结与反思 (5分钟)-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强调青花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进行个人反思,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案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绘本《大班青花瓷的故事》,让学生了解青花瓷的制作过程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通过讨论和绘画活动,学生不仅提升了对绘本故事的理解能力,还培养了自己的创作和表达能力。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卷)2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卷)2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2)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2017全国2,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了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于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

2017年上海二模现代文阅读汇总

2017年上海二模现代文阅读汇总

4 / 55
3、【奉贤区】
中国首科碳卫星发射成功
①2016 年 12 月 22 日 3 时 22 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全球二 氧化碳检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发升空。
②据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副主任、碳卫星工程副总指挥龚建村介绍,该卫星的成功研制和后续在 轨稳定运行。将使我国初步形成针对重点地区乃至全球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检测能力。对充分了解全 球碳循环过程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升我国在国际气候变化方面的话语权。
⑥中国发射成功的首颗碳卫星,是全球同类卫星的第三颗,它对我国乃至全球通过检测到碳的 排放量,而后治理环境,减少温室效应,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著名科学家李加洪“持家先要有账 本”,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我们的地球家园治理好。
14. 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
qū shì (

15. 第⑥段划线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是
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二氧化碳排放持续升高,表面温度持续上升,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 到 2050 年全球温度上升 2-4 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 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答案】 14. 趋势(2 分) 15. 治理环境,减少温室效应(1 分),先要检测到碳的排放量(1 分) 16.(2)中国成功发射的首颗碳卫星,工作流程科学合理,科技含量高。(2 分)
B.准确并突出说明近三十年中国人腰围指数“见涨”。
C.具体并准确说明服装厂生产大领口衬衫的必要性。
D.具体并准确说明中国新富裕群体规模的急剧扩大。
3 / 55
17.联系第③、④段内容,肥胖现象在中国蔓延开来的原因有饮食习惯问题、运动习惯问题和 等,其结果则可以概括为

2020年浙江省绍兴市县钱清镇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2020年浙江省绍兴市县钱清镇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2020年浙江省绍兴市县钱清镇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

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歌单元综合检测(二)(含解析)粤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歌单元综合检测(二)(含解析)粤教版必修2

单元综合检测(二)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了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于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

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

青花瓷(节选)

青花瓷(节选)

青花瓷(节选)作者:来源:《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2021年第04期词:方文山曲:周杰伦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歌词在呼吸——@不能说的秘密:散文化的表述,清韵雅致,可以看出作词人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歌词美到极致,最爱那句“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 /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灼灼其华:词曲都是我心中的NO.1!不知道千年以后歌词会不会被写入诗词鉴赏,就像宋词在当时也是吟唱出来的。

@牛小雅:这首词带着我穿越到唐宋年间,去感受千年古韵——那一尊优美的青花瓷,犹如一位清丽的少女,正向世人讲述着动人的故事。

@Rainy:这是我們学校的“校歌”,每天晚自习回宿舍都是这首歌伴随着我们的脚步,好有青春的感觉啊!记得那时,我将歌词抄在笔记本上,一下就记住了。

又是春雨绵绵的时节,听这首歌好应景。

@水墨青花:“天青色等烟雨 / 而我在等你”,全词的点睛之笔。

听说,青花瓷最上等的颜色就是天青色,而只有在烟雨天,釉色才会渐变成梦幻般的天青色。

歌词驿站——将瓷器与檀香、宣纸、仕女图等意象打碎又融合进古城古韵中,再配上古色古香的古筝、牙板、琵琶、笛子,故事情节也如清冷透彻的曲调在山泉间流动,一幅烟雨朦胧的山水画在听众眼前缓缓呈现。

其中的意境之美,不言而喻。

故事从一个动作画面开始,“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随后,运用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含蓄且流畅地将整个故事开始的场景搭建完成。

接着,直抒胸臆,“天青色等烟雨 / 而我在等你”,优雅而深情。

炊烟袅袅,烟波缭绕,唯美的景象给思绪抹上了淡淡的伤感。

等待的日子多么难熬啊!天青色对烟雨的等待,是对完整生命的渴望和肯定,而“我”的等待也是如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花瓷》阅读与答案
青花瓷
? ①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②青花瓷器起始于唐宋。

唐代以前,中国瓷器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

唐代从烧制三彩的过程中,分化出了与纯兰彩几近相同的“青花”烧制技术,到了14世纪二三十年代,即元代至顺治年间,河南巩义黄冶窑的“唐青花”烧制技术,突象遇到一夜春风,致使千树万树“青花”怒放。

元代的景德镇瓷窑,景德镇青花瓷器的制作已经成熟,遍地烧起了“青花瓷器”,这是我国制瓷史上的时代的进步。

③到了明代,特别是明永乐朝开始,由于海禁开放,郑和七次下西洋,不仅进一步密切了中亚、西亚两地区的贸易关系,而且还带来了“苏麻沥青”的钴土矿,这种钴土矿含有高量的铁,而锰的含量相对较少,在还原气氛中呈美丽宝石蓝色,使得明朝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呈现独有的特点。

由于钴土矿成分中含铁量较高,往往在青花瓷器中出现斑点,俗称“铁锈斑”。

铁锈斑青花瓷器由于难于仿制,反而更加珍贵。

④我国古代青花瓷,绘画装饰清秀素雅,瓷器底部的文字,图案款式种类繁多,各个时期的款式均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根据青花瓷款式的形式、种类来看,主要可分为纪年款、吉言款、堂名款、赞颂款和纹饰款五大类。

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⑤民间青花是来自民间、淳朴活泼的一种青花瓷器装饰形式。

民间青花最大特点在于用笔流利豪放、点染错落有致。

如画山水小景,仅两棵杂树,一个山坡,一条小溪,着笔不多,却把幽静秀丽的大自然美景描绘的意趣无穷。

⑥青花瓷是古代釉下彩绘的巅峰,其清幽淡雅的呈色以及丰富多彩的图文装饰对世界陶瓷的发展影响深远,青花瓷创烧、演进、传播的历史及鉴定辨伪历来是学界和藏界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青花瓷无疑是中国古代釉下彩绘瓷中产量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品种,对海外一些国家的陶瓷生产也产生过重大影响。

⑦一个青花瓷的制作过程,就是一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

各个历史时期的人物、植物、动物、风光、民俗、文化、艺术、政治、经济等无不映射其中。

如果能够收藏青花瓷并进行整理,从中获得的知识是不言而喻的。

青花瓷又是社会文化生活背景的结晶,经过巧夺天工的制作,加上其商品的内在质量,其文化涵义和经济效益是十分可贵的,远远超过了其商品的价值。

⑧青花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因素,以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无穷的意趣,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喜爱。

收藏青花瓷不仅能够提高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而且其还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⑨尤其是近几年来周杰伦的一首《青花瓷》更燃起了无数人对青花瓷的追捧,如今,青花瓷已经成为一种精神、时尚的追求。

各种由青花瓷演变的青花衣、青花手机、青花笔记本电脑、青花装饰等等,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18、本文说明了青花瓷的哪些方面的内容?
19、文中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20、“这种钴土矿含有高量的铁,而锰的含量相对较少。

”一句中加点的“相对”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18、青花瓷的发展历史、青花瓷的种类、青花瓷的收藏价值等。

3分。

19、举例子。

真实具体地说明了民间青花最大特点在于用笔流利豪放、点染错落有致。

3分。

20、不能删去。

因为“相对”起限制作用,是说和铁的含量比起来,锰的含量较少,如果删去就和原意不符了,使用了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