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2021“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长大以后”

合集下载

罗振宇2021-2021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精华版全文

罗振宇2021-2021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精华版全文

2021年12月31日20:30,上海东方体育中心,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如约而至。

罗胖曾发下大愿望:跨年演讲要连办二十年。

今年是第五场,也是倒数第十六场。

今年的演讲主题是——基本盘。

也就是不去看那些一惊一乍的标题,人云亦云的情绪,而是转过头,看手中的资源,脚下的道路。

只有基于基本盘,才能看清我们自己的努力方向。

以下是跨年演讲精华版全文,与你分享。

第一部分:开场
2019年马上就要过去了。

你的心中有没有一个特定的人,在这一年、在某一刻,曾经点亮了你?
我有。

此刻,我想向他致敬,贝聿铭先生。

2019年5月16日,贝先生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102岁。

他是一个在世上留下了很多座纪念碑的人。

但是,你如果去读他的传记,会发现,几乎他的每一个建筑作品,在当时都面临责难和挑剔,都是历经千难万险才来到世间。

曾经有人问他:你怎么看待外界对你的挑剔?
贝聿铭对此的回答是:“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因为我一直沉浸在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中。


你,我,每个人都会有过这样的“贝聿铭时刻”。

不论你做过什么、在做什么,你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挑战。

怎么办呢?贝先生的这句话是我听过的最好答案。

深圳卫视2020-01-01 01:07深圳卫视官方帐号。

思维导图罗振宇跨年演讲:有些事,时间越久,价值越大

思维导图罗振宇跨年演讲:有些事,时间越久,价值越大

思维导图罗振宇跨年演讲:有些事,时间越久,价值越大
△是新朋友吗?记得先点笔记侠关注我哦~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原文传送门:
罗振宇2021年跨年演讲:有些事,时间越久,价值越大
原文摘要:
经济学认为规模是一切问题的解药,甭管面对什么问题,只要把规模做大那个问题都能解决。

但面对着长大以后的中国,也许我们心里要默念下半句,规模也可能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2020年因为中国长得这么大,我们面对了大量的不确定性的问题。

就像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利亚斯卡内蒂说的:旧的答案分崩离析,新的答案还没有着落。

这种感觉我们是不是很熟悉,2020年我在无数的微信群里,在无数的场合听见别人念叨类似的意思:过去的经验不管用了,我们过去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一下子被颠覆掉了,我们还没有武器面对那个让我们张皇失措的未来。

☞如果你喜欢这样导图,
请多留言多点赞,我们会持续推送☜。

罗振宇2023“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金句合集

罗振宇2023“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金句合集

罗振宇2023“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金句合集2023年1月1日凌晨,罗振宇2023“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落下帷幕。

这场终身学习者的跨年盛会,到今年已经走过了八个年头。

距离罗振宇发愿要连办20年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在今年的跨年演讲中,罗胖留下了许多值得记录的金句。

我们为你全部整理在这篇文章中。

欢迎你把喜欢的金句分享到朋友圈。

1.“书是广阔生活的保证人。

”——索尔·贝娄2.要么打赢困难,要么被困难击败。

最糟糕的是,被困难定义。

3.宁可被困难击败,也不要被困难定义。

4.“不能翻来覆去做同一件事儿,却期待能有不同的结果。

” ——爱因斯坦5.世界上还有一种英雄主义:始终保持希望,坚持说老实话。

6.“人类的精神生活中最独特的一件事情,是人们会不断地超越所给的信息。

”——杰罗姆·布鲁纳7.先以自己为道路,再为后来者开路。

8.“在广袤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中,能与你共享同一颗行星和同一段时光,是我莫大的荣幸。

”——卡尔·萨根《宇宙》9.“持志如心痛。

”——王阳明10.“任何人生故事有两个版本”。

——凉子 @凉子访谈录11.人生经历全数打包,换个战场还能开张。

12.重要的不是身份,而是内核。

13.“我不是很多,但我是自己的全部。

”——菲利普·K·迪克《少数派报告》14.“你花钱买到的,是我品过的每一杯咖啡,吃过的每一餐美食,读过的每一本书,谈过的每一次恋爱,去过的每一个地方。

”——塔西姆·辛15.我们身上最有价值的东西,不是证书和技能,而是过去一切经历的总和。

16.“一朵玫瑰正马不停蹄地成为另一朵玫瑰。

你是云、是海、是忘却,你也是你曾经失去的每一个你。

”——博尔赫斯17.永远保有从内核出发的能力。

18.自己的投入度是唯一的变量。

19.以一般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

20.在“内卷”的尽头,请试试“微雕”。

21.所有的良好关系都建立在信任上。

所有的信任都建立在真实触点上。

罗胖,你可千万别忽悠我啊(附罗胖跨年演讲PDF下载)

罗胖,你可千万别忽悠我啊(附罗胖跨年演讲PDF下载)

罗胖,你可千万别忽悠我啊(附罗胖跨年演讲PDF下载)2020年12月31日20:30,武汉光谷国际网球中心,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如约而至。

罗胖曾发下大愿望:跨年演讲要连办二十年。

今年是第六场,也是倒数第十五场。

今年的演讲主题是——“长大以后”。

我不知道你是什么感触,我最大的感触是,罗胖就是罗胖,这次演讲文字稿长达四万余字,而罗胖没有提词器几乎全程脱稿,你再看下他的年龄——47岁,不得不说,高材生就是高材生!罗胖有些点还是成功touch到了我,甚至可以拿来就用。

但也有些地方实在让我整个人都不太好了。

PS:不想听啰嗦,只想获取罗胖演讲课件的,可以直接拉到文末查看获取方式。

— 1—你身边充满确定性,只不过你现在还不知道它的样子罗胖说,世界其实是充满确定性的,可是由于“时间的朋友”效应,还没有显现出来,因此,你看到的都是不确定性。

比如,种一棵树,你不需要烦多少神,10年后就会卖很多钱,这是非常确定的。

罗胖接着启发大家:什么事情,时间越久,价值越大?答案肯定出乎大家意料。

竟然是:你的同学。

罗胖现身说法:“我的同学,他们的成就是他们的奋斗所得,但是我居然就能分享到他们成功带来的光芒,而且这件事还是确定的。

当然我的奋斗对他们来说,也是一样的。

”罗胖还给大家开了一个方子,同学之间只要分头努力、各自向好、彼此认同、守望相助,“时间的朋友”效应就会显现。

这个逻辑,我实在没能理解,原因有二:第一,罗胖使用的是归纳法,而不是演绎法。

罗胖用了种树,还有同学之间能互相帮衬两个案例,就得出充满确定性的结论,是不严谨也不科学的。

更何况种树也有亏本的、校友也有骗钱的。

第二,世界的不确定性和同学之间的情谊咋就扯上关系了呢?世界的不确定性说的是世界的经济、科技、政治、环境甚至生命本身的不确定性,你的校友再厉害,还是逃脱不了这个不确性法则。

只不过,人多力量大,抱团好取暖,我倒觉得校友之间的情谊可以作为为对抗不确定的一种方式。

— 2—中国的经济会好吗?这个话题,对几万人演讲,谁敢说不好?我们都相信中国的经济会好。

罗振宇跨年演讲全文

罗振宇跨年演讲全文

罗振宇跨年演讲全文罗振宇跨年演讲全文:只需生长2023—01—01 11:19 网易科技报道网易科技讯1月1日消息,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昨日晚在北京水立方举办了名为“时间的伙伴”为主题的跨年演讲。

以下为罗振宇2023跨年演讲的全文:欢迎各位,时间的伙伴,看看四十年前的我,变动也不大。

过去过得不爽的人,叫做时间的伙伴,当你有些事情没有做,会有淡淡悲伤,常常有这样的时刻。

很多年前我失恋了,去香山坐缆车。

只有我一个人坐,半山腰狂风大作,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觉得命就扔在那里,我立誓我能安全下山就好好做人,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当然后来并卵,下山后该怎样还是怎样。

我们的人生需要失恋坐缆车这种时间的特殊时刻,全部动物都有三种情绪:人多了爱恨和悲伤,爱不是愉悦、畏惧、发怒,它肯定是多了时间的尺度,人要是没有时间的尺度,爱不起来、也恨不起来,那时候间的维度开掘地越深,属于人性的光辉就越加绚烂。

2023年发生了很多事情,很多记不住,现在没人做十大新闻了,由于每个人关注都不同,有人关注优衣库,有人关注经济,有人关注苹果什么时候降价。

我作为媒体人,不要以为多元化就是事实,会自动呈现在你面前,越是多元化看到世界越扭曲。

过去中国媒体的话语权更多掌控科技,都是互联网公司的头条,它霸据了很多我们的话语权,它给我们真是的世界吗?不肯定。

去年董明珠给股东一百多个亿,没人知道,但是刘强东生孩子全国都知道;王建林去年的资本拼命往海外铺,没人知道,他的公子发微博,天下皆知;汽车财产去年最热闹的人是贾跃亭,要做超级汽车,其实谁在真正关注汽车500强企业?是吉利汽车的李书福。

我们看到最热闹地新闻未必是这个世界的真相。

2023年的我发愿是做20年演讲,我虽然不能给出最真实的一年,但把看到的表象掀开,所能洞察到最深的本质是什么,这是我的努力,感谢时间的伙伴的捧场。

我们都处在信息蜂巢,信息更加大,得到的信息越少。

我做媒体的时候,有一个心得,几个记者采访企业家应当向他挑战,提出让他尴尬的问题。

罗振宇时间的朋友作文

罗振宇时间的朋友作文

罗振宇时间的朋友作文
时间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它无时不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如何利用它。

罗振宇作为一位著名的通讯主持人,他不仅能够抓住重要时刻,而且还能够“玩”好时间。

罗振宇把时间当成了他的朋友。

他考虑细节,仔细观察,以把握时间的发展趋势。

他了解把握当下机遇的重要性,所以他尽量把每一刻都充分利用起来,并且把它当做朋友一样去欣赏它。

一方面,罗振宇一边珍惜时间,一边也带着自己的理念去把握它。

首先,他不会浪费时间,尽量把每一刻都充分利用起来。

罗振宇会把每一刻都把握住,因为他知道,不要被时间和机遇所错过。

他把每刻珍惜回忆着,因为他知道,时间是一种不可复原的宝贵财富。

另一方面,罗振宇也会尝试不同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理念。

他在主持节目上,总是会激发自己,用自己的能力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因为他知道自己精力有限,所以他要把握住每刻的机会,尽量的把时间利用起来。

罗振宇的理念和态度,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时间就像一位朋友,它也很宝贵,所以每个人都要好好爱护它,不能让它的价值消失。


罗振宇和时间的关系是一种独特的情谊,也是一种良好的模范。

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启发和经验,也可以看到罗振宇如何看待和珍惜时间,他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像他一样,把握好每一刻时间,为每一刻努力,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发生更大的变化。

罗振宇时间的朋友。

他的理念和态度,带给我们无限的启发,让我们更加深层地去认识和理解时间,这是一场让我们洞悉时间魅力和深远意义的旅程。

有了罗振宇,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和利用时间,珍惜它,让它成为我们永远的朋友。

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

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

就全世界而言, 只有中国有能力化解“高效率和高弹性”之间的矛盾!
规模不再只是规模,规模本身就是能力。
产业演化的速度在变化: 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典型产品是火车。 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典型产品是汽车。 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典型产品是手机。
第11页/共16页
中国能不能营造 一个良性的全球发展环境?
Question 6
第13页/共16页
人生按钮
按下第一个按钮, 直接给你一百万美元。
按下第二个按钮, 你有一半的机会拿到一亿美元, 当然还有一半机会就什么都没有。
第14页/共16页
1 美著名投资人瑞·达利欧: 算法,就是在连续性基础上运行的原则!
2 查理·芒格: 成功概率很高的时刻,下最大的赌注,而 其余时间按兵不动。
3 巴菲特: 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 和很长的坡。
成就= 成功率 * 事情的量级 * 做事的速度
人生算法
人生算法就是你面对世界不断重复的最基本的套路, 找到它,重复它,强化它。
第15页/共16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6页/共16页
世界不再只是国与国的拼图,而且是由基础设施连通的网络。 世界不再是分散平摊的块块,而是连起来的点点和线线。 世界越来越像互联网。
拔河游戏不关心什么是你的什么是我的, 只关心价值的移动方向。
第10页/共16页
中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如何?
Question 5
中国经济增长,有没有可持续性?
终点站脑洞
中国是兼具效率和弹性的供应链网络,所以中国成为 世界工厂不是全球制造业转移的其中一站,而是最后 一站。
第12页/共16页
问题 脑洞
2 热带雨林脑洞 我们刚刚进场, 怎么找到新玩法?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不被困难定义,努力突破困局(含解析)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不被困难定义,努力突破困局(含解析)

作文主题训练-------不被困难定义,努力突破困局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罗振宇在2023“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中说:“面对困难,有三种结果。

最好的,当然是打赢困难,其次是被困难击败,但还有没有更糟糕的结果呢?有。

那就是被困难定义。

什么叫被困难定义?守株待兔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那个人在树前赢了一次,就把自己定义成了“可以靠运气活下去的人”。

被锁死在一次成败之中,这太糟糕了。

”何为被困难定义?如何才能不被困难定义?写一篇议论文表达你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布局,指棋手在开局阶段规划棋子分布的态势,用以引导棋局的走向,从而取得优势。

有人说,人生如棋,布局者生。

破局,指下棋时面对困局,能够审视问题,突破固有思维,打破局面。

有人说,人生如棋,破局者存。

以上材料对我们新时代的青年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实中,人们难免会陷入困局。

识局者生,破局者存。

面对困局,我们该如何破局请结合当下现实或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人,不可避免的会有痛苦,烦恼,甚至绝望的时刻,走出困境,拥抱希望,不仅需要亲朋的关心与爱护,鼓励与帮助,也需要自己的努力与智慧,汗水与坚持。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

5.作文战士冲出重重封锁,获得胜利;科学家在研究中拨开迷雾,发现真相;文学家穿越现实的荆棘,抵达心灵的彼岸……人类总在不断摆脱困境,进行“突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振宇2021“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长大以后”一、开场有一件事,在我心里憋了半年,跟谁都没说。

因为我一定要把它带到2020年12月31号的这个晚上,在这里,讲给武汉人听。

你看,这里有一堆糖果,但这不是一堆普通的糖果。

过去的很多年里,这堆糖果曾经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很多著名展览馆里。

它是一个艺术作品。

创造这个作品的人,叫冈萨雷斯。

生命是那么甜蜜,就像糖果。

但生命终会流逝,就像糖果总会被人拿走。

但最重要的是不管发生什么,爱他的人,总会让他一次次重生。

这个故事像极了过去一年间武汉人所经历的那些美好、流逝和重生,也见证了爱的力量。

在这里,向你们,向1500万武汉人致敬。

—2 —经过了这一年,我有一个最大的感慨,三个字:不容易。

我们所有人都知道,能聚在这儿有多么的不容易。

可是你们并不知道一个秘密:在此之前,我们为跨年演讲准备了一个后手,一个B计划。

在整个2020年的上半年,我的朋友们都在替我操心,如果到年底,大型场馆活动仍然不能开放,你的跨年演讲还办不办?怎么办?是不是一个人拿一手机直播就算了?我从一开始就告诉他们:办,肯定得办,而且肯定还是在体育馆里办。

哪怕我一个人面对空无一人的体育馆讲完全场,也要办。

因为今年我们太需要一点确定性了。

—3 —2020年,有多少个时刻,我们不得不去设想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做各种各样的思想准备。

我们终于感受到了什么叫压力测试,什么叫留后手,什么叫底线思维。

我们想不到,我们买一只口罩都曾经那么难。

华为想不到,有人会把事情做得那么绝,买一颗芯片都那么难。

留学海外的孩子想不到,回一趟家居然那么难。

家长想不到,今年的整整一个学期,孩子去学校上个学居然会那么难。

中国的电影院想不到,开个门会那么难。

他们更想不到的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居然还成为了全球第一大票房市场。

日本人想不到,这个夏天会那么难。

2020年东京奥运会居然要推迟到2021年,而且可能还叫2020东京奥运会。

这是奥运史上的第一次,多么魔幻的一次。

美国人巴菲特想不到,炒个股会那么难,活了89年,遇上了美股10天4次熔断。

过去这一年,这张见证历史的清单,我们还可以列很长。

世界从此不一样了。

今年,我们无数次凝视深渊,也无数次被深渊凝视。

我下面这段话,不带任何情绪,但是今天开场,必须把它摆到桌面上。

这是2020年中国人感受到的一重很重要的事实——这40多年来,他们说全球化好,那我们就改革开放,一步步拥抱全球化。

然后,他们说要脱钩。

他们说要产业升级,我们以世界工厂的姿态承接了那些转出的产能。

然后,他们说我们抢了他们的工作。

他们说中国人不创新,老跟在他们后面学,我们努力了很久,真创新了。

然后,他们说我们有威胁,不卖芯片给我们。

这就好比,他们三缺一,叫我去陪他们打麻将,我认认真真打,也就刚和了两把,他们说他们三个人就要改玩斗地主,又不让我上桌了。

这到底是为什么?—4 —原因其实就四个字,我们拿来作为今年演讲的主题:长大以后。

中国现在有多大?我们以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生产了全世界53%的钢铁,57%的水泥,71%的彩电,76%的光伏板,78%的空调,86%的微波炉,88%的手机,90%的电脑。

这么大的体量,确实很难让别人再用40年前的眼光来看我们。

长大以后意味着什么?每个人其实都有体验。

今天我在光谷,在武汉,说一个我自己的经历吧。

整整30年前,1990年,父母送我来武汉上大学。

就在距离我们演讲现场5公里外的华中科技大学,当天晚上,我们一家三口,就住在学校的招待所。

我爸告诉我:“明天你就要正式报到了,你就是大学生了。

打明儿起,社会不再把你看成是孩子了。

今天,你说错了一句话,我们可以出面,说一句孩子还小,不懂事。

明天,你成了大学生了,你说错了话,那你就是说错了,你要自己想办法去负责。

”当时我同时有两种感觉,一种是说不清什么理由的豪迈;另一种是很明显的恐慌。

我还是那个我,但是别人对我的期待,对我的态度,一夜之间就完全不同了——原因只是因为长大。

过去我们常说,规模是一切问题的解药。

很多问题把规模做大,自然就解决了。

但是,很多时候,规模也是问题的根源。

长大了,很多问题都是新的,我们要独自面对。

2020年弥漫着一种情绪,就是觉得世界变了,此前的经验没用了。

就像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利亚斯·卡内蒂说的:“旧的答案分崩离析,新的答案还没有着落。

”2020年很多人都熟悉这样的感受,就好像脚下一路走过来的跳板猛然被抽走,面前却是波涛万顷的汹涌大海。

我倒是觉得,答案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

即使有了这样的2020年,不确定性在增加,但世界的确定性也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

—5—上海有一个投资人叫王益和。

我辗转听到了他的故事。

他筹到了一笔钱,想搞扶贫。

方式很简单,不是直接给农民钱,而是买了20万棵金丝楠木的树苗,免费送给四川深山里的农民,让他们种在房前屋后、山上路边。

想来想去,还真有一个地方也是这样。

学校给我带来的最大的收益——而且时间越长就看得越清楚的那部分收益——是同学。

就像我自己,1990年到1994年,在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系上学。

当时一看周围,一群灰头土脸的同学,十几岁的毛孩子,“谁的青春不迷茫”。

但是,毕业之后,将近30年,大家分头奋斗。

突然有一天就发现,我的同学们都成长为了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

大家互相帮忙、守望相助的能力都在提高。

我的同学,他们的成就是他们的奋斗所得,但是我居然就能分享到他们成功带来的光芒,而且这件事还是确定的。

当然我的奋斗对他们来说,也是一样的。

这个效应就用我们在场的所有人都熟悉的那个词来命名吧,就叫“时间的朋友效应”。

什么是“时间的朋友”?说白了,就是在时光里,我也在长,你也在长,咱们从一开始结下的那一点点缘分也在长。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需要做两件事:第一,大家分头努力,各自向好。

这说的不就是同学的关系吗?第二,我们彼此认同、守望相助。

认同一个东西,就是我们都是同一个共同体中的一份子,这说的不就是母校吗?只要做到这两点,“时间的朋友效应“就会出现。

—6 —“时间的朋友效应”随处都在,它是如此地普遍,以至于我们常常忽略了它的存在,我们经常低估了我们身边的人,低估了这个时代人才的密度。

著名的索尔维会议合影,摄于1927年。

这张照片里面有爱因斯坦、居里夫人、普朗克、玻尔、薛定谔、海森堡、狄拉克、洛伦兹等等。

真有这样的时刻啊,这么多顶级的大脑,居然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他们可以在一起开会,一起研究,一起争论,一起通信,好幸福啊。

其实,开会的时候,他们并不会意识到自己身处在一个人类历史上怎样的群体当中。

这才是身处大历史中的人真实的处境。

你身边其实充满了确定性,只不过,现在,你还不知道它的样子。

还记得三十年前,我在武汉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次从学校骑自行车去磨山植物园。

那是一次雨后,我一个人站在竹林里面,第一次听到万物生长,也就是竹子拔节的声音。

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生命生长,是有声音的。

噼噼啪啪,喧闹得很,我知道,那是长大的声音。

第二部分:本土时代—1—我这一年,心里一直在搞一场辩论赛。

辩论的主题是:中国经济未来会好吗?我心里那个反方,那个怀疑主义者,开始陈述他的理由:说中国规模大、人口多,可现在中国不也在讨论老龄化问题,不也在说人口红利没有了吗?你怎么知道未来中国还是全球供应链的中心呢?你怎么知道中国未来会不会被印度代替呢?我也很紧张,就请教了战略专家徐弃郁。

徐弃郁老师给我看了一份智库报告。

这是美国的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2020年10月份做给美国人看的报告。

这家智库成立于1981年,在国际贸易和投资问题上是公认的最权威的美国智库之一。

这份报告指出了一个事实,2008-2018年这10年间,中国制造业份额总体烈火烹油一般地在增长,但确实是有一部分低端制造业在向海外转移。

那印度接住了这部分转移的产能吗?没有。

实际上,同期印度制造业增长的份额连1%都不到。

—2 —到底是为什么呢?我先讲一个故事。

有一家很大的中国制造业企业,前几年,派了一个得力干将前往印度建厂。

在他们工厂里,有个印度本地的小伙子干得挺好。

咱们中国厂长赶紧提拔了他。

结果出事了,底下人不仅不服管,还经常打骂领导。

为什么?原因咱们中国人可能想不到--种姓制度。

这个印度小伙子是低种姓,而他的手下有高种姓,根本指挥不动。

见客户时,这个小伙子甚至不能进五星级酒店,不能和客户同桌吃饭,那这工作还怎么开展?公司只好派他去分管一个边缘部门,但有些印度员工还是意见很大。

最终这个小伙子只能黯然离开。

你看,能不能成为全球供应链中心,不是简单的规模大小、人口多少的问题,还有人的组织方式问题。

印度的社会组织方式还没来得及现代化。

徐弃郁老师说,印度要放弃那些传统真的非常难,它缺乏把自己“嵌入”全球供应链的战略决心,它要在全球供应链中取代中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经济学家何帆老师,今年在他写作《变量3》的过程中,我去请教了他。

他说,今年他的观察重点,确实也集中在中国社会内部的组织方式。

何帆老师说一个国家,其实就跟一座桥一样。

桥修得越大,跑的车、过的人就越多。

但问题是,桥越大,桥的内部结构就越重要,桥内部的结构化、组织化水平就决定了它的承载能力。

否则,桥的自重都会把它压垮。

更别提跑什么车,过什么人了。

—3 —那中国内部结构到底怎样?中国人是以什么方式组织起来的?我们来看个例子。

联想的武汉工厂是湖北出口额最大的一家制造工厂。

武汉封城那天,这家工厂也停产了。

但是因为电子设备是疫情期间的战略必需品,所以早在2月底,这家工厂就开始筹备复工复产了。

其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招工。

最多的时候,一天招工的人数超过了一千人。

到了3月31号,这家工厂万人到岗,开动马力生产。

回头看这家工厂的故事,有几点事实令我感到非常惊讶:第一,电子工厂招的工人,要能认识英文字母,必须得能看懂机器上的英文指示;也必须认识物料的编号,才能避免上错料;还要有一定的数学能力,因为交接班必须要做数据盘点。

武汉封城期间,居然能招到这么多高素质的工人。

厂长齐岳告诉我,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招到如此多符合条件的工人,这是中国制造业多年的本钱、多年的积淀啊。

在全中国,曾经干过电子产品组装的成熟工大概有上千万人,仅在湖北一省就有几十万。

这在其他国家根本不可想象。

联想在海外的工厂都只有千人规模,因为海外的劳动力状况支撑不起武汉这样万人规模的大厂。

第二,在疫情期间啊,招来这么多人,得给工人做核酸检测。

在当时的武汉,这么大规模的核酸检测是没问题的。

但联想在海外的工厂就千难万难了:找核酸试剂难,找护士难,还得自己协调车和场地,现场遇到问题也不知道怎么解决,发现了发热的员工更不知道怎么处理……齐岳厂长跟我感慨,在国外,会感觉一个企业是悬浮于社会的,遇到事只能以个体的方式去解决,缺乏社会支持,寸步难行。

第三,在武汉,社区防疫措施也非常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