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机场发展规划_图文
高考地理热点:从北京大兴机场看机场区位选择

高考地理热点:从北京大兴机场看机场区位选择背景材料2014年12月26日,大兴国际机场破土动工。
2018年9月29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东航基地机库正式封顶。
2019年5月13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试飞正式开始。
5月13日,第一架试飞飞机降落大兴机场。
6月30日,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竣工验收。
8月26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圆满完成IIIB(3B)进近着陆、HUDRVR75米起飞和国产四级A-SMGCS系统试飞项目。
9月25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运营。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是建设在北京市大兴区与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之间的超大型国际航空综合交通枢纽。
机场主体工程占地多在北京境内,本期建设四条跑道及一条军民两用跑道(即空军南苑新机场),70万平米航站楼,客机近机位92个,在客流达到4500万人次时,建设第一卫星厅,使航站楼面积达到82万平方米,客机近机位137个,使其满足7200万人次的设计能力。
热点解读地域联系方式及区位分析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一个高频考点,其中交通是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高速化,专业化是现代交通发展趋势,所以高考考题中对航空港、高铁线路、高铁站点考查的比较多,从考题中看高考考题中对航空港的考查,主要考查航空港的区位选择、建设的意义,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从能力看侧重考查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分析能力。
在复习时应以重点工程为模板,进行详细的分析,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考点链接一、交通运输网中线的区位因素分析方法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自然因素——制约区素;科技因素——保障因素。
1、从自然因素考虑归纳如下:(1)地形:地势平坦,对交通线的选择限锘目少;地形起伏大,铁路多要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公路、管道需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河流湍急,不利航行;但对航空影响小。
(2)地质:喀斯特地形——防塌陷、渗漏;地质不稳定一加固地基,避开断层等。
(3)气候: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公路、铁路;气象灾害(大风、雾等)——水运、航空。
2022-2023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4-1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40张)

(3)思考探雄安新区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作用 提示:①雄安新区集中承接非首都功能,将有力缓解北京“大城市病”。“大城市病”困扰着北京。北 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非首都功能应当被疏解出去。雄 安新区重点承接北京疏解出的行政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 ②雄安新区的设立将有利于优化京津冀的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带动河北发展。京津冀城市群中, 城市存在“大的过大、小的过小”问题,超大城市处于绝对优势,缺少“二传手”,尤其是河北缺少能 与京、津相媲美的大城市。 ③雄安新区的设立将有力促进京、津两大城市“做优”、河北中等城市“做强”、小城市“做大”,雄安 新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新的“两翼”,将有力促进京津冀形成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 这有利于河北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实现区域均衡发展。 ④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协同和发展是这一战略的核心。在京、津、冀三个 地区中,河北是处于弱势的一方。对河北来讲,协同意味着河北的发展要融入京津冀发展体系中, 发展意味着要赶上京津的发展步伐,协同发展最终目的是使这一体系的发展达到最优。
水资源过度开发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地面沉降 等环境问题,不利于区域发展;加强资源跨区域
调配
人口
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分布不均
人口流动不合理,加强人口流动的管理
经济发展地区差异显著,京津发展水平高, 没有形成良好的地区间经济合作机制,缺乏良好
《祖国的首都—北京》课件

2.大致流向: 西北 → 东南 。
3.注入海洋:
渤海
。
地势—影响—河流流向
新知探究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分析北京成为古都的自然条件及城址变迁。
阅读教材地图6.44,认识北京的自然条 件和地理位置(注意从地形、纬度、地 势、河流、战略等)方面讨论。
阅读图6.45,分析北京古城城 址的变迁(空间变迁过程、变 迁与水源的关系)
传 统 建 筑
传统建筑 与 现代建筑 现 代 建 筑
新知探究
文 化 特 色 文化特色 与 时代风貌
时 代 风 貌
新知探究
想一想:新北京、新定位该怎样做?
“国家首都、世界城市、 文化名城 、宜居城市”
北中轴:体育文化 传长统安中街轴::政历治史文文化化核核心心区区 南中轴:商业文化综合区
城市发展,传统的历史文化建筑也要保护
40°N
经纬位置:(40°N ,116°E),位于 北温带,属于暖温带。
海陆位置: 位于华北 平原的西 北角,面临 渤 海。 相对位置: 东临 天津 市, 其余三面被 河北 省包围。
面积:1.68万平方千米 人口:1961.9万
新知探究
活动二.析图发现—探环境
探 气 候
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春秋短,冬夏长。
想一想:我们要了解北京的位置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述呢?
经纬度位置: 找出主要的经纬线,描述所在的温度带。 相对位置: 相邻的省级行政单位。 海陆位置: 所在的地形区,是否濒临海洋
新知探究
析图描位置
请根据图中信息描述北京的地理位置。
116°E
北京位于我国北方地区
40°N
新知探究
2022-2023学年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铭仁园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2022-2023学年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铭仁园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1. 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许多国家普遍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特点,即“城乡倒置”现象。
下图是“我国未来100年城乡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出现“城乡倒置”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外迁B.城市的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C.农村环境好,人口寿命长D.城市老年人口大量迁入农村2.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消失大约在( )A.2020年B.2045年C.2060年D.2075年2.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①、②、③、④四地中,商业网点的密度最小的是()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2.拟在P地建立某大宗商品集散中心,主要考虑的区位条件有()①地形②地租③市场④交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3. “第六产业”是指农户不仅种植农作物,而且从事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即将第一、二、三产业相加(1+2+3)或相乘(1×2×3),正好都等于6,故名“第六产业”。
成都市浦江县成佳镇有着“中国西部绿茶之乡”的美誉,通过发展“第六产业”,昔日单一茶叶种植园又成为茶叶新品种培育基地、高端茶叶产业园和乡村旅游的“观光景点”,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成佳镇茶叶种植园的中心产业为( )A.茶园旅游B.茶叶销售C.茶叶加工D.茶叶种植2.成佳镇发展“第六产业”主要是为了( )A.改善茶叶品质,拓展销售的渠道B.增加就业岗位,推动城市化进程C.延长茶园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D.创造优美环境,促进旅游业的发展4. 北京新机场(下图)是建设在北京市大兴区与河北省廊坊市之间的超大型国际航空综合交通枢纽。
新机场于2019年9月25日正式投入运营,将极大带动北京南部城区的经济,大大促进京津冀一体化进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北京市内地面交通枢纽布局首先要考虑的是()A.土地面积B.居民出行C.人均收入D.地价高低2.大兴区吸引北京新机场选址的主要优势是()A.地形平坦B.经济发达C.位置优越D.人口稠密5. 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
每日一题456大兴国际机场(简)

(3)缩短登机距离和时间,方便乘客换乘;增加 飞机停靠机位,提高机场运行效率。(任答一点 得3分)
(1)分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选址的区位优势。( 6分) (2)简述建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的意义。 (6分) (3)说明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采用“放射”状五指 廊构型的优点。(5分)
(1)位于京津冀城市群核心地区,客源广,市场 需求大;与周边城市距离近,方便乘客到达;拥 有完善的现代化交通体系,便于客流、物流集散 ;地形平坦开阔,地质稳定,有利于机场及相关 产业建设。
每日
一题
二中地理 伴你成长Fra bibliotek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7分) 材料一 2018年北京首都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亿 人次,由于空域资源紧张、航班时刻饱和,每天大 约有300个飞行架次无法安排,每年近1000万人次 的潜在需求被“拒之门外”,预测到2040年北京航空 客运需求量将超过2亿人次。 2019年9月25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一期正式投入 运营,标志着北京正式步入“双机场城市”序列。新 机场发展定位是立足北京,对接津冀,面向世界。 其一期可满足4500万人次的需求,三期预计在 2040年建成,年旅客吞吐能力将超过1亿人次。
大兴国际机场位于北京中轴线南端,到天安门直 线距离约46千米。正在建设与北京、天津、廊坊 、雄安新区等周边城市相连的四条高速和三条轨 道线路;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是目前全球最大规 模的单体航站楼,她采用“放射”状五指廊构型, 从空中俯瞰似“凤凰展翅”,颇为壮观。从主航站 楼中心点到最远端是600米,实际过安检后走到最 远的停机位大概也就400米,走路最多8分钟就能 登机。 材料二 大型国际机场位置和航站楼。
首都第二机场的规划建设

首都第二机场也称首都新机场,被定位为―综合性超大型机场‖,与首都机场相对独立运行,配合各自的基地航空公司来构筑中枢航线网络,形成北京地区的双枢纽。
首都第二机场的概念最早在2006年提出,2011年正式确定将在大兴启动。
建造首都第二机场的最主要原因就是首都机场的客流吞吐量预计将达到饱和,虽然之前北京除了首都机场还有西郊和南苑两个机场,但西郊机场更多的是军用机场,南苑机场虽有部分民航,可旅客吞吐量极少。
首都第二机场定位为综合大型国际枢纽机场,初期规划设计2条跑道,近期目标年客运量7200万人次,远期目标年客运量1亿人次以上,货物运输能力240万吨以上。
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机场,而南苑机场也或将整体搬入第二机场。
由于历史原因,处于北面的海淀和东边的朝阳区发展水平明显要高过南边的大兴、丰台等地。
随着首都新机场的开工建设,必然会为南部发展做出贡献。
在这区域内既可以做新的空港经济区,也可以大力发展新型服务业、也可以趁机利用建立综合交通枢纽中心的动作,大幅加大地铁、高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为北京南部新城建设助力。
首都第二机场建成后,将以服务北京为主,同时考虑京津冀经济走廊和城市密集带的发展,与首都机场分工协作,形成对细分市场的全面覆盖,构建功能互补、协调联动的双枢纽模式的北京多机场系统。
首都第二机场主要职能包括:1、世界枢纽:世界级的北京新机场,将成为世界重要交通枢纽。
国门商务区吸引国际组织、企业总部、金融机构、物流企业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论坛入驻,成为世界政治、金融、科技、人才、信息的枢纽。
2、中国门户:世界通向中国的门户,北京迈向世界城市的新名片,国际化开放的航空城市。
3、区域引擎:立足北京,辐射整个京津冀鲁区域;协同发展,成为跨省区域合作的典范;强力拉动,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
4、生态新城:环状组团,职住平衡,环境友好,低碳节能,智慧型生态森林航城。
新机场规划至2025年总投资约790亿元人民币,加上外围市政保障工程等相关投资超过2000亿元,预计2018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单元检测试卷(一)

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一、单选题为适应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国家规划在北京南部新建北京新机场,按照2040年(远期)年客流吞吐量1亿人次的标准,飞机起降量80万架次的规模,建设七条跑道和约140万平方米的航站楼。
下图为“北京新机场位置与北京主要交通枢纽的空间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北京市地面交通枢纽布局首先要考虑的是()A.政治职能B.居民出行C.历史背景D.地价高低2.北京新机场的设计标准体现了交通运输布局的原则()A.因地制宜B.尽量少占土地C.适应国防需要D.适度超前下图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业部门的投入构成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工业企业属于甲类工业部门的是()A.服装工业B.家具制造业C.制糖工业D.电子工业4.下列关于乙类工业部门投入运费低的原因可能是()①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②产品科技含量高、运量小③以航空运输为主④靠近原料地和消费市场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区域地形图。
完成下面小题。
5.据图示信息推测,当地面积较大的居民点均集中在河流()A.北岸B.南岸C.凹岸D.凸岸6.该区域公路设计时,不断跨越河流两岸的主要目的是()A.缩短线路里程B.减少建设工程量C.便于居民出行D.降低施工难度2010年10月26日9时,随着两列国产“和谐号”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从上海虹桥站、杭州站同时疾驶而出,沪杭高速铁路通车运营。
这是我国高速铁路引领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潮流的又一重要标志。
读图甲和图乙,回答下面小题。
7.下列有关沪杭高速铁路的叙述,正确的是()A.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B.加强上海和北京之间的联系C.增加货物运量D.加剧大气污染8.沪杭高铁线路大多采取以桥代路的方式,对于其主要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减少地面沉降的影响B.减少对既有铁路和公路的影响C.减少土地资源的占用D.防止阻断野生动物的迁徙路径开普敦是南非的主要港口,建于1652年,曾经是欧洲殖民者向亚洲扩张时期重要的供应站,并迅速发展成为第二大城市。
43交通运输布局

①青藏方案,②甘藏方案,③川藏方案,④滇藏方案
选择青藏铁路的原因:
1、沿途地区地势平缓,地质条件好,工程简单,投资少,工期 短。 2、桥隧长度较短,造价低,总投资少。
青藏铁路修建意义
①完善全国铁路网 ②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③巩固民族团结 ④提高铁路建设水平
航空港的建设
地形上 —— 地势较高、平坦开阔、坡度适当。 为了排水,且潮湿低洼处易出现雾。
来形成本地区的统一内河运输网。
2.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甲省很多河流不利于发展河运。请你结合图中信息说 明两条自然原因。 甲省河流多为上游河段,水量较小(流速较快);甲 省很多河流互不连通,未形成河运网络(甲省河流水 量季节变化大)。
经济因素 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
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
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 社会因素
命老区经济发展等
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自然条件等, 技术因素
对线路建设的自然障碍和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
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
主要影响
自 平 平原区地形对线路的限制较少,选线时要尽量少占
然 地 原 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
因 形 山 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在陡
素
地 坡上修成“之”字形弯曲或开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 水文
桥涵总长度
自
注意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
路
1210Km
滑坡等自然 灾害
不具备上述 条件
川 3985万元/Km 总长819.24Km 崩塌 、地热 不具备上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