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兰科植物沿经纬度的水平分布格局

合集下载

第十四章第1节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第十四章第1节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欧亚大陆(包括北非)植被地理分布规律 1,西欧北非系列(大陆西部):由北向南更替的植被带为
冻原—泰加林(寒温性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 叶林—硬叶常绿林和灌丛—亚热带、热带荒漠—热带稀树 草原—热带雨林。
2,东欧—西西伯利亚—中亚—阿拉伯系列(大陆中部) 冻原—泰加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亚热带荒漠。
第十四章: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一、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1,植被分布的纬向地带性与经向地带性
• 地带性植被
• 纬向地带性
• 经向地带性
2,世界植被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性 • 在南半球没有和北半球相对应的北方针叶林及苔原带 。 • 生物群落带大致与纬线平行。 • 在北纬40°和南纬40°之间由于信风的影响,使得西侧 为干旱区域,东侧为湿润的森林区域。 • 在亚热带,荒漠伸展到海岸,而在南半球,它们只限于 沿海地区。
山地灌丛草原带。
3,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植被垂直带性:植被带大致与山坡等高线平行,并且具有一 定的垂直厚(宽)度。
植被垂直带谱(结构):山地植被垂直带的组合排列和更迭 顺序形成一定的体系。
例如: 长白山植被垂直带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 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寒温性常绿针叶林→矮曲 林→高山冻原。 大陆型的垂直带谱,每一个带所处的海拔高度,比海洋型同 一植被带的高度要高些,而且垂直带的厚度变小。
从低纬度的山地到高纬度的山地,构成垂直带谱的带的数量 逐渐减少,同一个垂直带的海拔高度逐渐降低,到冻原带, 山地植被和平地植被同属于一个类型。
4,局部地形对植被的影响
坡度和坡向对植被的分布具有很大的意义。
植物地理预测法则:根据南坡或北坡的植被可以预测更南或 更北地区平地植物种或平地植物群落。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兰科植物资源分布及特点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兰科植物资源分布及特点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兰科植物资源分布及特点孔令杰;陈春泉;罗火林;范志刚;宋玉赞;赵健;彭德镇;杨柏云【摘要】In the present study,we investigated the diversity,floristic characteristics,and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wild orchids at Jingangshan Nature Reserve. Correlation and cluster analysis of species between Jinggangshan and adjacent nature reserves were carried out by SPSS18. 0 software. Results showed an abundance of orchids,some 74 species and 34 genera,in Jingangshan Nature Reserve. Ninteen species were endemic to China.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wild orchid resource in Jinggangshan was obvious,with more species distributed in the mid and low altitude mountainous areas. In addition,the floristic elements were more complex, and the geographical elements of orchid were divided into ten types and two variants. Among them,the tropical type wasrichest,accounting for 67. 3% of all genera and 37. 3% of all species. The temperate type species accounted for 62. 7% of all species. This indicated that Jinggangshan Nature Reserve was a convergence zone of tropical and temperate flora. Compared with adjacent nature reserves,the similarity of orchids between Jinggangshan and Qiyunshan Nature Reserve was the highest,and was the lowest between Jinggangshan and Wuyishan Nature Reserve.%通过对江西省井冈山自然保护区兰科(Orchidaceae)植物的调查,分析了保护区内兰科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区系特点、分布格局,并采用SPSS18.0软件对井冈山及其邻近保护区属的种类进行相关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井冈山兰科植物种类丰富,共有兰科植物34属75种,中国特有兰科植物19种.井冈山兰科植物资源垂直分布格局明显,不同海拔段的兰科植物分布差异较大,中低海拔的物种分布较多,资源相对保存较好;区系成分复杂多样,井冈山兰科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可以划分为10个类型2个变型,热带性属占优势,占总属数的67.3%,但热带分布的种仅占本地区总种数的37.3%,而温带分布的种却占62.7%,故井冈山自然保护区属热带植物区系与温带植物区系过渡的交汇地带.井冈山兰科植物与齐云山自然保护区的相似性最高,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相似性最低.【期刊名称】《植物科学学报》【年(卷),期】2012(030)006【总页数】7页(P584-590)【关键词】井冈山;兰科植物;多样性;资源特点【作者】孔令杰;陈春泉;罗火林;范志刚;宋玉赞;赵健;彭德镇;杨柏云【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南昌330031;江西省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31;江西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西吉安343000;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南昌330031;江西省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31;江西省环境保护局,南昌330031;江西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西吉安343000;江西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西吉安343000;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南昌330031;江西省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31;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南昌330031;江西省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5兰科植物俗称兰花,是被子植物类群中第二大科,全世界约有800属25000种,广泛分布于除两极和极端干旱沙漠地区以外的各种陆地生态系统中[1],我国有180属1450种以及许多亚种、变种和变型,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西南部、东南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2,3]。

论中国草地的水平分布及其地带性规律

论中国草地的水平分布及其地带性规律

论中国草地的水平分布及其地带性规律中国草地是中国著名的自然资源,它覆盖着中国近三分之二的土地面积,也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中国草地的水平分布和地带性规律方面,有许多有趣的东西值得探讨。

首先,中国草地的水平分布特征非常明显。

从中国的地理分布图上可以看出,大部分草地都位于江淮平原地区,以及中国南部和西部的山地地区。

另外,根据气候的不同,中国的草地也呈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

东部沿海地区多湿润,因此草地被草莓、苜蓿、天麻和沼泽地的植物覆盖。

而中部平原地带则多风干,以干草和乔木植物为主,如玉米、小麦和麦类等。

其次,中国草地的地带性规律也是十分显著的。

一般而言,中国草地以中部平原地带为基础,向北部延伸,呈现出一条由南至北的北部草地带。

在这条北部草地带上,草地的特征会随着地理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可以分为连续、孤立和混乱三种类型。

东北地区的草地大多是连续的,也有一定数量的孤立草地,如“达尔罕茂盛林草原”这样的草地特点被称为“塔尔木”植被。

而华北丘陵地带的草地则为零星分布,尤以孤立草地为主。

综上所述,中国草地的水平分布和地带性规律表明,中国的草地资源分布较为均衡,考虑到不同地理区域的特性,可以有效利用和保护草地资源,从而促进中国的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农业部门应该根据不同的草地区域的规律,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妥善管理和保护中国的草地资源,以利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政府部门还可以实施补贴政策,资助农民在草地保护和开发中出资,倡导企业在草地保护和开发方面良好行为,同时也要监督管理,及早发现和制止破坏草地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

综上所述,中国草地的水平分布及其地带性规律是十分复杂的,为了保护和更有效地利用中国的草地资源,政府部门和农民都需要采取有效的保护和开发措施,为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中国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王晓云14应用生物科学摘要:本文以中国的自然地理为基础,描述了中国植被地带性分布的规律。

国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气候、湿度、地形甚至土壤,都会对植被分布产生影响,在地理环境的影响下,我国植被分成八个分区,我国的植被分布具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

热量分带和构造分区都是基本地域分异规律的典型表现,它们构成了不同形式的地域分异的基础。

关键词:植被自然地理地带性规律中国引言:纬度地带性规律:每个地带与纬线大体平行地伸展为条状。

成因:太阳辐射受地球形状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结果。

即其以热量为主要基础。

分布: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陆地自然带)经度地带性规律:从大陆滨海地区向内陆方向显示自然带的逐渐更替,大致与经线项平行伸展为条状带。

成因:以水分条件为主要影响。

分布: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水分条件变化较小,经度地带性不明显,中纬度地区最明显。

大陆东部:(季风、常绿、落叶)落叶林——温带草原——温带沙漠带大陆西部:地中海式气候常绿硬叶林-温带海洋气候温带落叶林——温带草原——温带沙漠带。

垂直地带性高山地区,从山顶到山麓的水热状况随高度增加而变化。

每增加1000没米,温度下降6度。

低纬地区的高山地区表现最为明显。

如青藏高原。

经度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并无从属关系,它们处于相互联系的统一体中。

某一地区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规律,决定于当地热量和水分的综合作用,而不是其中一种因子世界植被的纬度地带性规律:北半球自北至南依次出现寒带的苔原、寒温带的针叶林、温带的夏绿阔叶林、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以及赤道的雨林,大体上是沿纬度排列的。

欧亚大陆中部与北美中部,自北向南依次出现苔原、针叶林、夏绿林、草原和荒漠,植被分布也呈现明显的纬度地带性。

但这种分布规律是相对的,常受海陆位置、地形、洋流性质以及大气环流等因素的强烈影响。

陆地生物群落的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子课件

陆地生物群落的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子课件

小型叶、渐尖、革质、光亮、无茸毛、排列方向与光线垂直
等。②外貌终年常绿,林相整齐,季相变化不明显。③群落
结构较为复杂,林木层、下木层均有亚层次的分化,草本层
以蕨类植物为主。④藤本植物较为丰富,但多为革质或木质
小藤,板根、茎花、叶面附生现象大大减少,附生植物中很
少有被子植物。
陆地生物群落的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子
陆地生物群落的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子
23
热带雨林
3.分布:主要分布于南北纬度10℃之间的区域,全球可 分为三大群系。①美洲雨林群系:主要分布亚马逊河流 域,面积最大。②非洲雨林群系:主要分布刚果盆地一 带。③亚洲雨林群系:主要分布在马来半岛、苏门答腊 附近岛屿、婆罗洲、伊里安及菲律宾群岛。向西可达缅 甸和印度的阿萨姆,向北经中南半岛可达中国的台湾、 广东及云南南部,向东南可一直延伸到澳大利亚大陆的 东部。以龙脑香科植物为标志。④我国的热带雨林为北 方边缘,不很典型,分布于台湾、两广、藏、滇的南部。 群落中绞杀植物较多,但龙脑香科的种类不多。可分为 湿润雨林、季雨林、山地雨林三个植被亚型。
15
陆地生物群落的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子
16
陆地生物群落的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子
17
山体的植被垂直带,是反映山体所处 的一定纬度和一定经度的水平地带性的 特征,植被垂直地带性是从属于水平地 带性的特征,在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 性的相互关系中,水平地带性是基础, 它决定着山地垂直地带的系统。
陆地生物群落的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子
2.經度地帶性:大體上與經線(即垂直方向,即南北走向)相 平行伸展成條帶狀,叫做經度地帶性。
3.垂直地帶性:在高山地區,從山麓到山頂的水熱狀況隨 著高度的增加而變化,而形成的山地垂直氣候帶。

西双版纳兰科植物海拔分布格局

西双版纳兰科植物海拔分布格局

摘要 : 根据 实地 调 查和相 关文献 资料 整理 , 确 定西双 版 纳野 生 兰科植 物 4 2 8种 。将研 究 区按 2 0 0 m
海拔段 划分 为 1 0个海拔 梯度 , 分 析 兰科 植 物垂 直 分布 格 局 。结 果 表 明 : ① 西双 版 纳 兰科 植 物 的垂 直分 布格局 呈 “中间膨 胀 型 ” , 峰 值 出现 在 1 0 0 0~1 2 0 0 m 海拔段 ; ② 相邻 海拔段 的兰科植 物种 类 相 似 系数较 高( 0 . 3 1~ O . 7 9 ) , 海拔 段相 隔越 远 相 似 性 系数 越 小 ; ③ 随 海拔 升 高各 海拔 段 的 兰科植
第3 9卷 第 3期 2 0 1 4年 6月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3 1 6 8 . 2 0 1 4 . 0 3 . 0 1 4






V0 I . 3 9 NO . 6
For e s t I nve nt or y a nd Pl anni ng
物生 活型及 区 系成 分的 种类数 量也 呈现 出先升 高后 下 降 的垂 直 分 布格 局 ; ④ 地 生 兰和 附 生 兰的 种 数在 海拔 6 0 0 m左 右达 到平衡 , 6 0 0 i n以上 附生兰 占优 势 ; ⑤ 各海拔 段 兰科植 物均 以 热带 种 类 占主 导地位 ( 7 2 % ~8 7 . 8 %) , 其 中又 以热 带亚 洲分 布型 的种 类 占优 势。
2 . xi s h u a n g b a n n a T r o p i c a l B o t a n i c a l Ga r d e n,C AS,Me n g l a ,Yu n n a n 6 6 6 3 0 3,Ch i n a )

地理环境特点对中国植被分布规律的影响

地理环境特点对中国植被分布规律的影响

地理环境特点对中国植被分布规律的影响[摘要]: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气候、湿度、地形甚至土壤,都会对植被分布产生影响,在地理环境的影响下,我国植被分成八个分区,呈现出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的分布规律,气候因素是所有影响因子中最主要的,本文以气候因素为例,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中国植被的分布规律展开讨论。

[关键词]:环境中国植被分布1.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特点概述1.1地形地貌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其主要特征是: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其北部与东部边缘分布有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是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第二级阶梯上分布着大型的盆地和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其东面的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是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第三级阶梯上分布着广阔的平原,间有丘陵和低山,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1.2气象水文中国自南向北,从温度带来划分,可分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区。

中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具有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规律,各地区差别很大,大致是沿海多于内陆,南方多于北方,山区多于平原,山地中暖湿空气的迎风坡多于背风坡。

中国各地干湿状况差异很大,共划分为4个干湿地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西部和西北部为干旱区,东南部为湿润区。

从干湿地区划分看,有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之分,而且同一个温度带内,可含有不同的干湿区;同一个干湿地区中又含有不同的温度带,因此在相同的气候类型中,也会有热量与干湿程度的差异。

此外,地形的复杂多样,也使气候更具复杂多样性,在中国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连线以西以北的地区,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量很少,故唐诗中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名句,习惯上,我们把夏季风可以控制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夏季风势力难以到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

第7章第一节_陆地生态系统。

第7章第一节_陆地生态系统。

2. 森林特点
结构较热带雨林简单,高度明显降低,乔 木分为2-3个亚层,上层一般高20米左右, 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常绿树种为主; 第二亚层高10-15米,以樟科、杜英科等 树种为主。
灌木层明显,但稀疏,草本层以蕨类为主。 藤本植物与附生植物常见,但不及热带雨 林繁茂。
三、温带落叶阔叶林
草原生态系统
世界草地总面积约5000万km2,占陆地 总面积的33.5%,仅次于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是一种地带性的类型,地球上的分 布可分为温带草原与热带草原两类生态系统。 温带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南北两半球的中纬 度地带,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草原、北美和 南美。
中国草原生态系统
中国草原生态系统属欧亚大陆温带草 原。它的主体是东北一内蒙古的温带草原, 绵 延 约 4500km , 南 北 延 伸 纬 度 17º(N35º ~ 52º) , 东 西 跨 越 经 度 44º(E83º~127º)。面积400万km2,占国 土面积的1/5。
纬度地带性(即植被类型呈现从低纬度 向高纬度的有规律分布)。
我国植被分布纬度地带性
从南自南沙群岛,北至黑龙江,跨50多 个纬度,由于纬度的差异,从南向北形成 各种热量带: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 温带。
于此相应,在湿润森林区域内,植被类型 由南到北顺序为:热带雨林、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区、温带落叶阔叶林、寒温带 针叶林区。
Tall trunk and broad crown
攀援植物
附生植物Epiphyte
(2)群落结构复杂
乔木分为3层:第一层:高30-40米以上, 树冠宽广,有时呈伞型,往往不连接;第 二层:一般在20米以上,树冠长、宽相等; 第三层:10米以上,树冠锥形而尖,生长 极其茂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需保护的濒危 物种 , 研 究 其 在 中 国境 内 的地 理 分 布格 局 具 有 重 要 的 理 论 和 实践 意 义 。通 过 文献 查 阅 、 自然保 护 区数
据 整 理 收 集 兰 科植 物 在 全 国 范 围 内的 调 查 数 据 , 利用 A r c G I S 1 0 , 0和 S P A S S 1 8 . 0软 件 对 其 地 理 分 布 进 行 了分 析 , 结
第3 0卷 第 5期
2 0 l 3年 l 0月
生 物 学 杂 志
J 0U RNAL OF B I OL OGY
Vo 1 . 3 0 No .5
0e t .201 3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2 0 9 5—1 7 3 6 . 2 0 1 3 . 0 5 . 0 4 9
GUO Z i 1 i a n g .W ANG Lo n g — f e i
( 1 .C o l l e g e o f Na t u r e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B e i j i n g F o r e s t r y U n i v e r s i t y, B e i j i n g 1 0 0 0 8 3;
果表 明: 中国西南地 区是兰科植物 的分 布中心和分化 中心 ; 兰科植物 丰富度表现 出显著 的经度和纬度相 关性 , 与经
度 之 问呈 单峰 关 系 , 在 1 0 0 。 E 附近 出现 峰 值 , 但 随 纬度 升 高 丰 富 度 不 断 下 降 。 关键字 : 兰科 植 物 ; 属 丰 富度 ; 种 丰 富度 ; 分 布 格 局 中图 分 类 号 : Q 9 4 8 .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1 7 3 6 ( 2 0 1 3 ) 0 5— 0 0 4 9— 0 5
Th e h o r i z o nt a l d i s t r i b ut i o n pa t t e r n o f Or c h i d a c e a e
i n Ch i n a a l o n g l a t i t u d e a n d l o n g i t u d e
2 .H e b e i X i a o w u t a i N a t i o n a l N a t u r e R e s e r v e , Y u x i a n 0 7 5 7 0 0 , C h T h e r e s e a r c h a b o u t g e o g r a p h i c d i s t i r b u t i o n o f e n d a n g e r e d s p e c i e s i n t h e l a r g e 。 s c a l e c o n t r i b u t e s t o d e v e l o p r e a s o n a b l e c o n s e r — v a t i o n p l a n n i n g a n d p r o t e c t i o n s t r a t e g i e s .Or c h i d w h i c h i s t h e u r g e n t n e e d t o s a f e g u a r d e n d a n g e r e d s p e c i e s h a s a n u mb e r o f b r o a d c a t e — g o r i e s .An d f o r t h i s r e a s o n,s t u d y i n g g e o g r a p h i c d i s t i r b u t i o n o f o r c h i d i n C h i n a h a s a n i mp o r t a n t t h e o r e t i c a l a n d p r a c t i c a l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 I n t h i s p a p e r ,t h e s u r v e y d a t a o f o r c h i d w a s c o l l e c t e d t h r o u g h l i t e r a t u r e r e v i e w a n d s o r t i n g t h e d a t a o f n a t u r e r e s e r v e .A r c GI S 1 0 . 0 a n d S P AS S 1 8 . 0 we r e u s e d t o a n a l y z e h o r i z o n t a l g e o g r a p h i c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p a t t e r n o f o r c h i d .T h e r e s u l t s h o we d t h a t s o u t h w e s t o f C h i n a i s t h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c e n t e r a n d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c e n t e r o f o r c h i d,a n d g e n e r a r i c h n e s s a n d s p e c i e s r i c h n e s s o f o r c h i d h a v e a s i g n i i f c a n t c o r r e l a t i o n wi t h l a t i t u d e a n d l o n g i t u d e ,p r e s e n t i n g u n i mo d a l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wi t h l o n g i t u d e wi t h ma x i mu m a t 1 0 0 E n e a r a n d d e s c e n d i n g w i t h t h e i n —
中 国 兰 科 植 物 沿 经 纬 度 的 水 平 分 布 格 局
郭 子 良 , 王 龙 飞
( 1 .北 京林 业 大学 自然保护 区学院 , 北京 1 0 0 0 8 3 ; 2 .河 北小五 台国 家级 自然保 护 区管理 局 , 河北 蔚县 0 7 5 7 0 0 )
摘 要: 对 濒 危 物 种 在 大 尺 度 上 地 理 分 布 的研 究 , 有 助 于 制 定合 理 的保 护规 划 和 保 护 策略 。 兰 科植 物作 为 一 大 类 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