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儿静脉补液
小儿补液原则范文

小儿补液原则范文小儿补液是指通过静脉输注等方式给予儿童补充体液的治疗方法。
在小儿补液治疗中,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病情、体重等因素,采用适合的补液原则。
下面将详细介绍小儿补液的原则。
1.选择合适的补液类型:根据病情和体液失衡程度选择适当的液体以补充儿童的体液。
常用的补液类型包括晶体液体、胶体液体和电解质液体。
-晶体液体:像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或5%葡萄糖溶液等,可以提供细胞外液的容量,适用于轻度失血或脱水的情况。
-胶体液体:像人体白蛋白溶液等,可以提供胶体渗透压,有助于从细胞外液补充到细胞内液。
适用于重度失血或大面积烧伤等情况。
-电解质液体:像乳酸林格液、赖氨酸林格液等,可以补充儿童体内电解质的丢失,适用于电解质不平衡的情况。
2.根据个体差异调整剂量:儿童的补液治疗需要根据年龄、体重和代谢情况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调整。
一般来说,婴幼儿的补液剂量应根据体重计算,而学龄前儿童和学生时期儿童的剂量可能更加复杂。
医生需要依据儿童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合适的补液剂量。
3.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小儿补液治疗的目的是保持或纠正水电解质的平衡。
因此,在补液过程中,要定期监测和评估儿童的水电解质状态,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补液类型和剂量。
常见的水电解质指标包括体液渗透压、电解质浓度、血液pH和尿液产量等。
4.注意防治液体过负荷:小儿补液治疗时需注意防止液体过负荷引起的并发症。
过量的静脉输液会增加儿童的心脏负担,导致心力衰竭等严重状况。
因此,医生需要在输液过程中密切监测儿童的液体平衡状况,并根据病情调整输液速度和剂量。
总结起来,小儿补液的原则包括选择合适的补液类型,根据个体差异调整剂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防治液体过负荷等。
在实际操作中,医生需要结合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判断,以确保补液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儿童补液原则与技巧

儿童补液原则与技巧儿童由于其生理特点,在患病或出现脱水等情况时,补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治疗措施。
正确的补液能够帮助儿童恢复身体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促进康复。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儿童补液的原则与技巧。
一、儿童补液的重要性儿童的新陈代谢较为旺盛,水分的摄入量和排出量都相对较大。
当儿童出现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时,很容易导致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
如果不及时补液,可能会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严重问题,影响儿童的健康甚至生命。
二、儿童补液的原则1、评估脱水程度在进行补液之前,首先要准确评估儿童的脱水程度。
轻度脱水时,儿童可能会出现口渴、尿量减少、皮肤弹性稍差等症状;中度脱水时,症状会更加明显,如烦躁、眼窝凹陷、口唇干燥等;重度脱水则可能出现神志不清、休克等危急情况。
根据脱水程度的不同,补液的量和速度也会有所差异。
2、先盐后糖一般来说,补液时应先补充含钠的溶液,如生理盐水,以恢复血容量和纠正电解质紊乱。
之后再补充葡萄糖溶液,提供能量。
3、先快后慢对于重度脱水的儿童,开始补液时速度要快,以迅速补充血容量,挽救生命。
但在补液的后期,速度应逐渐减慢,以免引起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4、见尿补钾只有当儿童有尿排出时,才能补充钾离子。
因为钾离子在无尿或少尿的情况下补充,可能会导致高钾血症,引发心律失常等严重后果。
5、定量定性补液的量和性质应根据儿童的脱水类型(等渗性、低渗性、高渗性脱水)、病情以及生理需要量来确定。
三、儿童补液的技巧1、选择合适的补液途径(1)口服补液对于轻度和中度脱水,且儿童能够口服的情况下,口服补液是首选的方法。
可以给儿童服用口服补液盐溶液,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配制和服用。
(2)静脉补液对于重度脱水、不能口服或口服补液效果不佳的儿童,需要进行静脉补液。
静脉补液应由专业的医护人员操作,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和输液速度。
2、计算补液量(1)生理需要量儿童每天的生理需要量根据年龄、体重、环境等因素有所不同。
临床常用小儿补液方法

临床常用小儿补液方法等渗性缺水——1/2张含钠液(2:3:1)低渗性缺水——2/3张含钠液(4:3:2)高渗性缺水——1/3张含钠液(2:6:1)定速三个阶段(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1)扩容阶段:重度脱水伴循环障碍者,用2:1等张含钠液 20ml/kg,30~60分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
2)以补充累积丢失量为主的阶段:若无微循环障碍,补液从此阶段开始,如以扩容,累积丢失量应减去扩容量。
累积量=总量÷2-扩容量8~12小时滴入,8~10ml/kg.h3)维持补液阶段:余量于16~18小时或5ml/kg.h输注④纠正酸中毒:重度酸中毒可用5%NaHCO3:3-5ml/kg,提高HCO3- 5mmol/L粗略计算。
血气测定计算:5%NaHCO3 (ml)=(-BE)×0.5×体重;稀释成1.4%的溶液(1ml 5%NaHCO3 =3.5ml 1.4%)。
以上均半量给予。
两补1)补钾:见尿补钾,浓度低于0.3%, 0.15~0.3g/kg.日。
需4~6天。
2)补钙,补镁:补液过程中出现抽风,先补钙,若无效,再补镁。
补钙:10%葡萄糖酸钙1-2ml/kg;补镁:25%硫酸镁0.1mg/kg/次,q6h第二天及以后的补液一、脱水及电解质已纠正1)溶液的定量:生理需要量,继续丢失量,补钾及供给热量。
一般为口服,病重或不能口服者静脉补液。
2)溶液的定性:生理需要量: 60~80ml/kg,用1/5张;继续丢失量:丢多少补多少,用1/2~1/3张。
二者加起来1/3~1/4张,12~24小时均匀静滴。
儿科常用液体的组成及张力1:1液1/2张0.9%氯化钠50ml;5%或10%葡萄糖50ml1:2液1/3张0.9%氯化钠35ml;5%或10%葡萄糖65ml1:4液1/5张0.9%氯化钠20ml;5%或10%葡萄糖80ml2:3:1液1/2张0.9%氯化钠33ml;5%或10%葡萄糖50ml;1.4%碳酸氢钠/1.87%乳酸钠17ml4:3:2液2/3张0.9%氯化钠45ml;5%或10%葡萄糖33ml;1.4%碳酸氢钠/1.87%乳酸钠22ml2:1液1张0.9%氯化钠65ml;1.4%碳酸氢钠/1.87%乳酸钠35ml0.9%的溶液内加入尿素(尿素可**********通过细胞膜),渗透压会增高但是张力不变张力:等渗的电解质溶液占总液量的百分比1:1液就是1/2张 3:2:1液就是3/〈3+2+1〉还是1/2张粗略算法:10%氯化钠3.3ML加入100ML10%GS就是1/3张10%氯化钠5ML加入100ML10%GS就是1/2张10%氯化钠6.6ML加入100ML10%GS就是2/3张以250ml,1/2张,3:2:1液举例为糖:等渗0.9%Nacl :等渗1.4%NaHCO3,(钾为细胞内离子,不算张力,糖也不算张力)1.用等渗液配法为:5%或10%糖:250ml×1/2(即3/3+2+1)=125ml0.9%Nacl:250ml×1/3=83ml1.4%NaHCO3:250ml×1/6=41ml三者混合就是3:2:1,250ml算一下,350ml,4:2:1怎么配制?2.临床上我们都用10%Nacl和5%NaHCO3 来配制,10%Nacl为11张,5%NaHCO3为3.5张,为了应用方便,10%Nacl简记为10张,5%NaHCO3简记为4张。
临床常用小儿补液方法

临床常用小儿补液方法
一、常用补液方法
1、经静脉输液法
静脉输液法是婴儿和幼儿治疗补液中最常用的,通过皮肤管道,把溶液从瓶子里输入血管里,可以迅速恢复体液的钠、氯、比重及其它重要的体液成分。
同时静脉输液还可以补充脂肪、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维生素等,从而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
小儿静脉输液有两种方法:腋路静脉穿刺法和头皮静脉穿刺法。
(1)腋路静脉穿刺法
先将小儿躺在床上,胸部高度的位置,穿刺方向从上至下,沿着腋窝向前,用针头和拇指从腋窝向前内推,待找到静脉后,穿刺深度约 2.5cm.穿刺结束后,要把该血管固定。
(2)头皮静脉穿刺法
头皮静脉穿刺法也叫做飞秒穿刺法,穿刺时按压头皮,针透头皮,等到针尖进入血管内,反复穿刺,待血管出现后,即可完成穿刺,穿刺深度一般不超过2cm,完成后,固定血管,再输液。
2、肠路输液法
小儿肠路输液是把溶液从肠进入消化道,被肠粘膜吸收到血液里的补液方法。
经肠路输液,被吸收的溶液能够直接进入血液,而且比喂食给婴儿补充液体时,吸收的效率更为高。
小儿肠路输液可采用经口静脉的方式。
儿科补液方法详解小儿补液

儿科补液方法详解小儿补液儿科补液是指给患儿输注液体以维持体液平衡的治疗方法。
小儿补液在儿科临床中是非常常见的治疗手段,对于一些因呕吐、腹泻、发热等病情引起的体液丧失,及时的补液是非常关键的。
一、补液的目的儿科补液的目的是维持体液平衡,保证儿童正常的生理功能。
通过补液可以恢复体液的容量和浓度,维持细胞内外液体分布的正常比例,保证细胞内外的正常代谢和信息传递。
同时,补液还可以纠正体液的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维持血液中电解质和酸碱度等生理参数的稳定。
二、补液的途径1.口服补液:适用于轻度的呕吐、腹泻、发热等情况下,可以通过口服补液来补充体液。
通常使用口服补液剂,如含有电解质和糖的口服补液,儿童可以适量饮用。
2.静脉输液:当儿童严重脱水,口服补液不够或不能口服时,需要通过静脉输液来补液。
静脉输液是一种快速有效的补液方法,可以迅速补充体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
静脉输液通常分为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盐水为基础的补液和含有药物的输液,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来选择。
三、补液的方式1.经典补液:经典补液法也称为“外伤补液法”,适用于中度和严重脱水的患儿。
常用的方法是根据体重和脱水程度来计算补液量,然后按照一定的时间分次输注。
通常在输液的第1小时内补液量为体重的10%~15%,接下来的2-3小时内补液量为体重的5%。
在补液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和电解质改变情况。
2.中度脱水补液:中度脱水补液适用于呕吐、腹泻、发热等轻度病情造成的脱水。
一般情况下,可给予患儿口服补液并饮食治疗,采用少量多次的口服补液,每次补液20~30ml。
同时要监测患儿的体重、尿量、精神状态等指标,必要时进行静脉输液。
3.无脱水补液:在一些不严重的疾病或轻度脱水恢复后,可以使用口服补液来补液。
给予含有电解质和糖的口服补液,每次饮用适量即可。
四、补液的注意事项1.确定补液的途径和方式: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需要确切地确定补液的途径和方式,以达到快速有效的补液效果。
小儿补液治疗的原则

小儿补液治疗的原则
小儿补液治疗的原则是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以下是小儿补液治疗的一些原则:
1. 早期、快速、足量:在患儿出现脱水症状时,应尽早开始补液治疗,以快速纠正脱水症状。
补液的速度和量应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脱水程度等因素进行调整。
2. 补充生理需要量:除了补充脱水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外,还需要补充正常生理需要的水分和电解质。
3. 个体化治疗:补液治疗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如年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等。
4. 补盐和补糖:在补液过程中,应同时补充钠离子和葡萄糖,以维持电解质平衡和提供能量。
5. 逐渐减少补液量:在补液治疗过程中,应逐渐减少补液量,避免突然停止补液导致再次脱水。
6. 监测病情变化:在补液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儿的病情变化,如心率、呼吸、血压、尿量等,以便及时调整补液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补液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补液或补液不当导致不良后果。
小儿静脉补液的原则

小儿静脉补液的原则1.引言1.1 概述概述小儿静脉补液是指给儿童通过静脉途径输入液体,以维持或调整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的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小儿感染、失水、中毒等病情,通过静脉补液可以快速有效地纠正体内缺液、缺盐、酸碱平衡紊乱等问题,以促进儿童康复。
小儿静脉补液的原则是基于儿童生理特点和病情需求,结合专业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制定合理的补液方案。
正确的补液原则可以确保补液安全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并在治疗过程中保障儿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小儿静脉补液的原则。
首先,我们将概述儿童静脉补液的基本概念和步骤,包括适应症、补液种类、静脉通路选择等内容。
其次,我们将详细介绍小儿静脉补液的要点,包括补液速度、补液量、补液温度等方面的考虑。
最后,我们将总结小儿静脉补液的相关要点,强调正确补液原则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获得关于小儿静脉补液原则的深入理解,可以有效引导临床实践,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医疗质量。
同时,家长和照料小儿的人也可以了解到一些相关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保障小儿的健康。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详细讨论和阐述小儿静脉补液的原则。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概述文章的主题和目的。
其次,在正文部分将分别介绍三个要点,即小儿静脉补液的第一个要点、第二个要点和第三个要点。
每个要点将会详细阐述其对应的原则和相关的重要信息。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每个要点进行总结,强调其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通过这样的结构,读者将能全面了解小儿静脉补液的原则,并在实践中更加有效地运用这些原则。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探讨小儿静脉补液的原则。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静脉补液已经成为治疗小儿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静脉补液的原则对于小儿患者来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特别注意。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小儿静脉补液的原则,希望能够给医务人员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提高小儿静脉补液的效果和安全性。
儿科补液方法详解小儿补液

儿科补液方法详解小儿补液儿童补液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将失去的体液和电解质补充到儿童体内,以维持体液平衡和排除体内毒素。
儿童补液的方法有多种,具体选择哪种方法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病情以及医生的建议来决定。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儿童补液方法。
1.口服补液对于轻度失水的儿童(例如腹泻、呕吐引起的轻度脱水),可以尝试口服补液。
口服补液的适用病例包括儿童情况稳定、有意愿、能够吞咽和保持接受液体的能力等。
常见的口服补液剂包括ORS(口服补液盐)和EPS(儿童口服补液溶液)。
给予口服补液时需要控制补液的速度和量,一般建议每次给予10-20ml,每次间隔10-15分钟,可逐渐增加饮用量。
如果儿童无法进食或呕吐严重,口服补液效果不佳,需考虑其他补液途径。
2.静脉补液静脉补液是将营养液或生理盐水等溶液通过儿童的静脉输送到体内,以快速有效地补充体液和电解质。
这是一种有效的补液方法,适用于重度失水、呕吐无法进食、水分摄入受限、需要迅速补液的儿童。
静脉补液一般由医务人员在医院或诊所完成。
静脉补液的速度和剂量要根据儿童的病情和体重来确定,需要严密监测儿童的生命体征和尿量等指标。
3.肠内营养对于无法通过口服补液或静脉补液的儿童,如胃肠功能受损、呕吐严重等,肠内营养可以是一个选择。
肠内营养是将营养液通过胃管或鼻胃管直接输送到儿童的胃肠道中,以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
这种方法可以在儿童较稳定、无需频繁补液时使用。
肠内营养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儿童的病情、年龄和需要来制定详细的营养方案。
4.腹膜透析腹膜透析是一种更复杂的补液方法,适用于儿童出现肾衰竭等严重情况。
腹膜透析通过在腹腔内放置导管,将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通过腹膜膜的渗透作用排出体外,以达到补液的目的。
这种方法需要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操作,对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家庭生活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腹膜透析一般只在严重的肾脏功能障碍或无法进行其他血液透析方法时考虑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液体疗法1液体种类以及配置
液体张力=(盐份数+碱份数)/总份数
2制定补液计划
判断
方法
一个计划:一个24小时计划
二个阶段:1.补累积损失快!
2.维持补液阶段(继续丢失+生理需要)慢!三个确定:定量、定性、定速
四个方向: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见尿补钾,随时调整。
1营养不良儿、佝偻病儿
2输液过程中有抽搐者
血清钙﹤1.75mmol/L (7mg/dl)
离子钙<1.0mmol/L
Mg2+﹤0.6mmol/L (1.5mg/dl)
张翔,男,1岁5个月,wt:10Kg。
因吐泻3天于2010-11-2日入院,大便每天10余次,为蛋花汤样,量多,呕吐3~4次/天,尿极少。
PE:精神萎靡,皮肤弹性极差,皮肤花纹、发灰,竖头无力,前囟、眼窝极度凹陷,哭无泪,唇粘膜干裂,唇樱红,心音低钝,腹胀,肠鸣音减弱,四肢厥冷。
入院诊断:小儿腹泻病并重度脱水、酸中毒、低钾血症
第一个24h输液方案
1. 三定
1)定量:①累积损失量:100ml/Kg×10 Kg = 1000ml(其中扩容20×10 Kg =200ml)
②继续损失量:20ml/Kg ×10 Kg = 200ml
③生理需要量:60ml/Kg ×10 Kg = 600ml
2)定性:①累积损失量:1/2张,(其中扩容:等渗)
②继续损失量:1/3张
③生理需要量:1/5张
3)定速:①扩容:200ml 2:1溶液or 1.4%soda igtt 30~60min
②累积损失量:1000-200=800ml 3:2:1液8~12h滴完
③继续损失量:200ml 1:2液
④生理需要量:600ml 1:4液
③+④:据情补充,12~16h滴完,一般不补(不静脉补)
2. 补充电解质
1)补K+:10%KCL 3 ~4mmol/Kg ×10 Kg =
30~40mmol/Kg,
浓度≤0.3% igtt or po
疗程:4 ~6天
2)若输液过程中出现抽搐则补Ca2+、补Ca2+后仍抽搐则补镁。
3.纠酸:经扩容及3:2:1液补充后,酸中毒基本可纠正。
病例一
患儿,男,9个月,腹泻、发热3天于11月入院。
患儿平素健康,3天来排蛋花汤样便,每日10余次,伴发热,食欲差,1日来呕吐4-5次,为胃内容物,不咳,尿少。
查体:体重7.6kg,T 37.8℃,精神委靡,前囟、眼窝明显凹陷,皮肤弹性差。
唇干红,手脚稍凉。
颈软,呼吸显深长,双肺呼吸音清,心音有力,律齐,腹稍胀,肠鸣音活跃,肝脾未及。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WBC 5.1×10 9/L。
便常规示脂肪球O-1/HP,潜血(-)。
血钠132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0.2mmoL/L。
请写出1.诊断2.诊断依据3.第一天补液方案
婴儿6个月,腹泻3天入院,PE:W5kg,T38.5℃,嗜睡,呼吸深快,口唇樱红色,前囟及眼窝凹陷,皮肤弹性极差,心率125次/分,心音低钝,四肢厥冷,脉弱,哭无泪,血钠126mmol/L,血钾3.5mmol/L,CO2CP 12mmol/L,
问题:应如何输液治疗(第一天补液计划)如何配制?(累积丢失量为多少?)
7个月患儿,近2日来呕吐5-6次/日,伴腹泻,次频,大便为稀水样,无粘液及脓血,尿少。
入院查体:精神差,面色灰,眼窝明显凹陷,皮肤弹性差,四肢稍凉,心肺腹(一),血钠128mmol/L,血钾4mmol/L,血氯98mmol/L,CO2CP16mmol/L(w=7kg)。
考虑:1.诊断、诊断依据(性质、程度)
2.第1天输液方案,如何配制(量、速度),累积丢失量为多少
1岁患儿,体重8.6kg,腹泻3日,每日7-8次,稀水便,不吐,尿略减少,来门诊。
查体:皮肤弹性略差,眼窝略凹,有泪,心音有力,双肺清,腹软,血钠132mmol/L。
⑴脱水性质、程度。
⑵累积丢失量如何补充?张力如何?(用ORS液)
⑶维持补液阶段如何补充?
⑷O.R.S.液100ml中含电解质及非电解质溶液各为多少毫升?其张力为多少?ORS液作用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