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枞菌之栽培简介

合集下载

鸡枞菌人工栽培技术_黑皮鸡枞菌栽培技术大全

鸡枞菌人工栽培技术_黑皮鸡枞菌栽培技术大全
栽培技术改进
谢谢您的观看
THANKS
鸡枞菌是一种常见的野生食用菌,学名蚁巢伞菌,归属伞菌目、口蘑科,具有细嫩肉质、浓郁鲜味和丰富营养价值。
根据鸡枞菌的形态和生态习性,可分为肉质型、高大型和腐生型三种类型。
鸡枞菌多生长于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地上,以东北三省、华北地区和陕西省等地的野生资源较为丰富。
鸡枞菌的分类与分布
鸡枞菌的营养价值
鸡枞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且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鸡枞菌具有滋补强壮、扶正固本、提高免疫力等功效,对慢性病患者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鸡枞菌还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多糖、甾醇类化合物等,具有一定的抗癌、抗氧化等作用。
黑皮鸡枞菌人工栽培技术
价格持续走高
黑皮鸡枞菌的市场现状
部分野生黑皮鸡枞菌依靠采摘者从野外采集,产业链包括采集、收购、包装和销售等环节。
黑皮鸡枞菌的产业链
野生采摘
通过人工技术手段进行黑皮鸡枞菌的栽培和繁殖,形成完整的生产、加工和销售链条。
人工栽培
黑皮鸡枞菌经过深加工后可制成各类产品,如调味品、保健品、药品等。
深加工产品
黑皮鸡枞菌栽培技术难题解答
03

鸡枞菌的菌种退化问题严重,需要定期进行筛选和纯化,以确保菌种的优良性。
菌种退化
培养基质
培养温度
培养基质的配方和制备是影响鸡枞菌生长的重要因素,需要认真研究和掌握。
鸡枞菌生长对温度的要求较高,需要控制好培养室的温度和湿度。
03
黑皮鸡枞菌栽培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02
01
杂菌感染
黑皮鸡枞菌的栽培模式
病虫害防治
黑皮鸡枞菌易受病虫害侵袭,需加强防治,采用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黑皮鸡枞菌人工种植,按这五步走

黑皮鸡枞菌人工种植,按这五步走

黑皮鸡枞菌人工种植,按这五步走黑皮鸡枞菌具有高食用及药用价值,是我国传统的药用真菌之一。

近年来,该菌人工种植不断在国内多地掀起热潮。

小编今日将黑皮鸡枞菌人工种植技术整理如下,供菌业同仁参考。

1、菌棚建造宜选择在交通方便、近水源、环境干净且土质肥沃的地方。

菌棚东西长为100米,宽度为8米,墙高为大约3米左右。

在进行菌棚建设时可根据情况,因地制宜调节菇棚面积的大小。

棚顶最好用钢筋搭建,钢筋支撑力强,经久耐用。

上面敷有一层聚乙烯防雾滴膜,目的是防止水滴滴落到黑皮鸡枞菌上,同时还要在聚乙烯防雾滴膜上面盖一层黑色保温棉被,用来控制棚内温度。

另外,菌棚的一侧还要安装一个门以方便管理人员的正常出入,另一侧则要安有排风扇,保证空气流通。

2、培养基制备首先是封孔配方,可采用木屑75%、石膏1.5%、麸皮20%、水140%、白蚁巢土3%等进行制备。

将配料称重后翻成平均混合物,堆放后2小时检查无水,含水量约为65%左右,即抓住培养物抓手间形成的水滴不落程度。

再用聚丙烯袋装满17×45厘米,按常规灭菌和接种。

3、真菌培养将接种袋放入预先灭菌的培养室中。

调节袋温度在20℃和25℃之间。

正常40-60天菌丝体的培养。

4、栽培管理(1)需保持棚内温度在25-30℃之间,昼夜温差控制在10℃左右。

地温控制在25-27℃之间,空气湿度保持在90%左右。

(2)给予黑皮鸡枞菌一定的散射光照,光照强度控制在300勒克斯左右。

(3)如果温度过高要打开排风扇进行降温,温度过低,降下保温棉被增加棚内温度。

菌床变干的时候,可在菌床与菌床之间的过道里浇水,以增加菌床湿度。

5、出菌管理黑皮鸡枞菌出菌普通在夏秋时节6-10月份。

其气温控制在24℃-28℃为适。

气温高时棚顶加厚遮阳物,畦沟浅水蓄水,早、晚棚内空间喷水,保持空气湿润。

另外,可拉大昼夜的温、湿差,促使菌体质量提高。

鸡枞菌种植技术是什么

鸡枞菌种植技术是什么

鸡枞菌种植技术是什么一、菇棚的建造二、母种的扩繁1、母种培养基的制作,配制一千毫升母种培养基需要去皮土豆200克,麸皮1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硫酸镁0.5克,磷酸二氢钾2克,蛋白胨5克,清水一千毫升。

首先选择质量较好的土豆将皮削掉,称取200克,切成块状,加入锅中,在加入一千毫升的清水,在称取100克麦麸,在放之前为了防止麦麸散乱在锅里,要先用纱布把麦麸包起来,文火煮沸,沸腾后小火保持30分钟。

待土豆煮成浆状用1000目的纱布过滤煮好的土豆液,如果不够一千毫升可以加入50摄氏度的温水补足。

然后在将过滤好的土豆液继续放在锅中煮3分钟左右,这时候将称量好的葡萄糖、琼脂、蛋白胨、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镁放入锅中文火煮20分钟。

为了防止锅底烧焦,要边煮边搅拌。

直到琼脂等原料完全溶化,在将煮好的溶液倒入量水杯中,母种培养液就做好了。

2、分装,因为母种培养基的温度降到45度以下时会凝固,所以制备好的培养基要尽快乘热分装入试管。

试管规格为直径20毫米,长200毫米。

分装时使每支试管的分装量相当于试管长度的四分之一左右,分装好后还要进行封口,可以用未经脱脂的原棉,塞入的松紧度以用手抓棉塞不脱落为标准。

4、接种。

接种要在无菌室中的操作台上进行,接种前首先要准备好以下工具,酒精灯,酒精棉,接种铲和接种耙。

接种时接种人员的手和接种针要用75%的酒精棉球擦洗,之后点燃酒精灯,使火焰周围空间形成无菌区。

接着一手拿着接种铲在火焰上进行灼烧灭菌,一手拿着培养基试管和母种试管,试管口也要在火焰上稍微烤一下以杀来管口上的杂菌。

把试管上的棉塞取下,用接种铲取一块体积大约为1立方厘米的母种,迅速放入母种培养基试管斜面的中部,这时要注意,试管的接种铲都要靠近酒精灯火焰,不能离开无菌区,否则会感染杂菌。

然后塞上过火焰后棉塞,接下来按照同样的方法连续操作就可以了。

每支母种试管可以扩接母种培养基试管30支左右。

接下来就要进行母种培养。

鸡枞的生长环境是怎么样的?可以人工栽培吗

鸡枞的生长环境是怎么样的?可以人工栽培吗

鸡枞的生长环境是怎么样的?可以人工栽培吗鸡枞是云南最出名的野生菌,被称为“菌中之王”,其肉质肥厚、鲜甜可口,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

云南复杂的地形地貌孕育了丰富的野生菌资源,鸡枞在我国西南、江西一带都有分布,唯有云南的野生菌产量最大、品质最佳。

听我的奶奶说:“发现鸡枞窝,只要你看一眼菌子,它就不会再长大”,因此看到鸡枞就要捡完,你们哪里有这种说法吗?鸡枞的生长环境是怎么样的?可以人工栽培吗?鸡枞在刚上市时能卖上千元一斤,即便在旺季也能卖上百元一斤,这种菌多生于白蚁窝上,可以独朵生,多的时候可以达到上百朵一窝,在每年的6~9月是鸡枞最多的季节。

鸡枞是一种大型可食用菌,这种野生菌多半生长在未受污染的红壤山林的半山坡上,像玉米地、荒地、树林、草丛等地方都是鸡枞比较容易生长的地方。

鸡枞菌属于真菌,白蚁在筑巢时会把鸡枞孢子带到巢穴,白蚁的巢穴是一个稳定的生态环境,这些孢子受白蚁唾液的影响会发育成小白球菌,这些小白球菌会发育成鸡枞菌的子实体(产生孢子的生殖体),子实体是鸡枞的主要食用部位,可以说没有白蚁就不会产生子实体。

白蚁可以从白球菌中获得营养和抗病物质,而鸡枞又可以从白蚁的巢穴获得营养源。

因此,鸡枞都生长在白蚁窝上,鸡枞和白蚁存在共生关系。

注意:子实体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温度(20~30℃)和相对空气湿度(85%~95%),因此鸡枞菌往往在6~9月比较多。

白蚁在巢穴中往往会繁衍几年至数十年之久,因此在捡鸡枞时只要不破坏蚁巢,那么来年在同一个地方大概率就会再次捡到鸡枞,一般白蚁巢的体积越大,发育出来的鸡枞数量就会越多,白蚁的中央巢穴往往连接这多个小巢穴,因此鸡枞往往都是成片的分布。

白蚁巢多为于地下20~80CM处,因此鸡枞的根往往会长得很长,菌根会直通到地下的白蚁巢。

鸡枞越嫩口感就越好,如果鸡枞的帽子达到水平或者翻转,那么口感就会大大降低。

一般雷雨后的很容易长鸡枞,因此每天去容易长鸡枞的地段很容易有意外发现,房前屋后、菜地果园、甚至院子里都可能长出鸡枞。

鸡纵菌栽培技术要点

鸡纵菌栽培技术要点

鸡枞菌栽培技术要点鸡枞,又名鸡菌、鸡肉丝菇、伞把菇、三坛菌等,日本人称为姬白蚁菌。

鸡枞菌隶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蘑菇目,鹅膏科,蚁巢伞属,是我国云、贵、川等省区最著名的野生食用菌之一。

其肉质鲜嫩、香味浓郁,味道鲜美,具有益胃、清神、治痔、治疗风湿病等功效,颇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睬,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由于鸡枞菌需与土栖性白蚁共生的特殊生活条件,人工驯化历尽艰辛。

通过我国广大食用菌科研工作者的多年努力,鸡枞菌人工栽培已初获成功。

现将鸡枞菌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形态特征鸡枞菌多数群生,3~10~100支不等,子实体初期菌盖呈圆锥状至钟形,后伸展,有时边缘翻起,中央具有一乳突笠状至宽圆锥形,直径3~33厘米,浅土黄色或灰褐色,边缘近白色,表面光滑,老熟后辐射状开裂。

菌肉厚,白色;菌褶稠密,不等长,白色,老后变成微黄色,宽5~15毫米,与菌柄弯生或近离生:菌柄近圆柱形,长7~19厘米,粗1~2厘米,白色,肉实,基部膨大具有褐色细长假根,一般长11~27厘米,最长假根可达70~80厘米。

二、生物学特性1.温度与湿度菌丝生长、原基分化适温为12~24℃,最适温为20℃;培养料含水量65%左右。

子实体形成温度为25~35℃,最适温25~30℃;子实体生长发育期空气相对湿度85%~95%。

2.光照与空气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子实体的形成和发生均对光照和空气要求不严,且能抗高浓度二氧化碳。

子实体开伞是则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和充足的氧气。

3.酸碱度鸡枞菌适宜偏酸性生态环境。

要求培养料及覆土材料PH值在4~5,最适PH值为4.5。

4.鸡枞菌与白蚁的关系鸡枞菌是与白蚁共生的真菌。

一方面,白蚁建筑蚁巢、为鸡枞菌生长提供营养,为子实体的形成和发生创造条件;另一方面,白蚁取食鸡枞菌的活菌丝体,两者互助互利,同栖于一个生活环境,白蚁取食的鸡枞菌的活菌丝,在白蚁体内体内分泌出多种酶,有助于白蚁将吞食的植物残体进行消化,并排出大量的粪便。

鸡枞

鸡枞

山野菜鸡枞的开发利用【综述】鸡枞又名鸡宗、鸡松、鸡脚菇、蚁枞等,是一种美味山珍,称之为菌中之王,其肉肥硕壮实,质细丝白,味鲜甜脆嫩,清香可口,可与鸡肉媲美,故名鸡枞。

它含有钙、磷、铁、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份。

鸡枞吃法很多,生熟炒煮作煲汤皆宜,滋味均极鲜美。

其安全、营养、无公害,是出自最佳生态坏境无污染的食品。

从生态坏境到原料的生产、加工、包装、储运等都经过卫生监督、环境监测等机构的严格监测。

(一)鸡枞简介【学名】Collybia albuminosa (Berk.)Petch【分类】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别名】鸡枞蕈、鸡菌、鸡堫、鸡宗、鸡肉丝菇、伞把菌、鸡枞菌、鸡脚麟菇、蚁枞、伞把菇等。

【科属】真菌植物门真菌鸡的子实体【形态特征】根据鸡枞的颜色和形态特点,分为黑皮、白皮、黄皮、花皮等许多类型。

味道以黑皮(青皮)鸡枞最好。

此外,还有鸡枞花等真菌的子实体,味道同鸡枞一样鲜美。

田雯在《黔书》中写道:"鸡枞菌,秋七月生浅草中,初奋地则如笠,渐如盖,移晷纷披如鸡羽,故名鸡,以其从土出,故名枞。

"鸡枞是一种野生菌的名称。

知道这个的,多半是云贵两省的人。

7、8月份雨天过后,鸡枞就出来了,在黔西南及黔西南周边的地区是最多的,这个季节的兴义,菜市场里一定有山民用南瓜叶子托着一包一包的新鲜鸡枞叫卖,或是在产鸡枞的地方,省道国道边都会看到当地的山民将从山里采到得鸡枞摆在路边叫卖,一束一束地,有粗有细,形如鸡腿,颜色一般为棕灰,菌脚还糊着泥,这主要是为了保鲜。

黔西南的鸡枞又分独鸡枞和窝鸡枞,独鸡枞就是生长出来只有单独的一朵的那种,而窝鸡枞生长则是成片的,故当地人管这种鸡枞叫窝鸡枞。

独鸡枞不但难以寻觅而且数量稀少,又独鸡枞要比窝鸡枞香,所以独鸡枞比窝鸡枞价格更高,但是无论独鸡枞还是窝鸡枞煮成了汤以后,那一口鲜甜没什么能比,哪怕是真正的鸡汤。

古人赵翼曾说鸡枞:“无骨乃有皮,无血乃有肉,鲜于锦雉膏,腴于锦雀腹”这个形容一点也不夸张。

鸡纵菌可以种植吗,一般长在什么地方

鸡纵菌可以种植吗,一般长在什么地方

鸡纵菌可以种植吗,一般长在什么地方鸡枞菌可以种植。

1、选择场地:选择具有一定面积的地块作为种植地,并在其中开挖蚁穴,投放白蚁。

2、培育菌种:将各种培养料混合在一起作为植料,再将切块的菌种放入培养基中,温度保持在18°C左右。

3、移植菌丝:长出菌丝后需及时将其移植至蚁穴,并覆盖泥土和草帘。

4、后期管理:定期浇水,按时投喂白蚁。

一、鸡纵菌可以种植吗鸡枞菌可以人工种植,其种植方法如下:1、选择场地(1)选择面积为10米×20米的地块作为培育地,并将其中一半的面积作为饲养池,剩余的一半作为育种池。

(2)开挖深坑作为蚁穴,然后投放白蚁。

鸡纵菌和白蚁共生,要先培育白蚁才能种植。

2、培育菌种(1)培育菌种前,将麸皮20%、葡萄糖1-2%、石膏粉1-2%、碎落叶15%、阔叶树木枯枝60-65%混合在一起,作为植料。

(2)将菌种切块,放入培养基内进行恒温培养,温度控制在18°C 左右。

3、移植菌丝(1)长出菌丝后,将其移植至白蚁穴,每个蚁穴移植15-18株,然后用过筛泥土覆盖住菌丝球状体。

(2)移植后要喷洒水雾,让土面保持半湿润的状态,同时要覆盖草帘,以遮挡强光。

4、后期管理(1)定植后每周浇1次水,将土壤的湿度控制在65-70%;夏季干旱时,每隔2-3天对覆盖物浇1次水。

(2)每隔3-5天对白蚁投喂1次果皮、玉米粉等混合料。

二、鸡纵菌一般长在什么地方1、野生的鸡枞菌一般长在荒地、乱坟堆、针阔叶林地等地方,其基柄常和白蚁巢相连共生(散生或群生)。

夏季高温高湿的天气,白蚁窝上常会出现较多的小白球菌,经过一段时间后会逐渐变为鸡枞菌的子实体。

2、野生的鸡枞菌可在6-9月份寻找,天气较炎热时若忽然下雨打雷,则可以在翌日雨过天晴时去寻找,一般有较大的几率能够找到。

3、鸡枞菌的采摘时间以早上为宜,中午气温较高不宜采摘,否则鸡枞菌容易腐烂。

采摘时,以采收嫩鸡枞菌为宜,尤其是伞缘和菇柄呈45°C角的鸡枞菌。

白蚁鸡枞菌栽培技术,采摘的时候会伤害白蚁吗

白蚁鸡枞菌栽培技术,采摘的时候会伤害白蚁吗

白蚁鸡枞菌栽培技术,采摘的时候会伤害白蚁吗回答先准备好鸡枞菌的菌丝培养基,然后把鸡枞菌母种切下2cm 作为菌种放入培养基中,并放在10℃的阴暗环境下培养出菌丝;将培养基内的菌丝连基底取下,移植到白蚁窝中;每周浇一次水保证土壤的湿度,培育过程中还可以每4天撒20g营养原料给菌丝提供生长所需的有机物质。

一、白蚁鸡枞菌栽培技术1、什么是白蚁鸡枞菌白蚁鸡枞菌在自然界是和白蚁共生的菌类,白蚁构筑蚁巢的同时培养了鸡枞菌菌丝体,形成一个共同的生态系统。

2、白蚁鸡枞菌的形体特征(1)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宽3-23.5cm,菌盖表面光滑,顶部显著凸起。

子实体充分成熟和即将腐烂的时候有特殊剧烈的香气。

(2)菌褶白色至乳白色,肉质厚实,生长形状弯生或者近离生,生长不等长、边缘波状。

(3)菌柄比较粗壮,一般长3-15cm,粗0.7-2.4cm,颜色为白色或者同菌盖色,基部膨大且具有黑褐色的细长假根。

(4)袍子呈卵圆形,颜色为白色或者奶油色。

3、栽培技术(1)选取4-5cm的阔叶树木枯枝60%、碎落叶15%、麸皮20%、葡萄糖2%、石膏粉2%再加上30%的水混合在一起,作为鸡枞菌的菌丝培养基。

(2)将购买的鸡枞菌母种切下2cm作为菌种放入培养基中,放在10℃的阴暗环境下恒温培养15天,菌种会开始长出菌丝,等培养15-50天后菌丝会长成球状,此时便可以进行菌丝的移植。

(3)将培养基的菌丝连基底取下,移植到白蚁窝中。

每个白蚁窝定植15株左右,在用松软泥土将菌丝完全覆盖起来,让土壤处于半湿润状态,常温培育2个月。

(4)每周浇一次水,保证土壤的湿度在65%-70%,如果天气长期无雨,可以适当增加浇水频率,保证土壤湿润。

培育过程中还可以每4天撒20g营养原料给菌丝提供生长所需的有机物质。

二、采摘白蚁鸡枞菌的时候会伤害白蚁吗采摘白蚁鸡枞菌的时候会伤害白蚁。

鸡枞菌的整个生长周期都要靠白蚁来传播菌种,白蚁则从鸡枞菌的小白球中获得各种营养和抗病物质,鸡枞菌又从白蚁巢李的菌圃及周围环境获得营养元,两者是共营共生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枞菌之栽培简介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鸡枞菌栽培介绍
一、 介绍
鸡枞菌隶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蘑菇目,鹅膏科,蚁巢伞属,是着名的野生食用
菌之一。其肉质鲜嫩、香味浓郁,味道鲜美,具有益胃、清神、治痔、治疗风湿病等功
效,颇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睬,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由於鸡枞菌需与土栖性白蚁共生的
特殊生活条件,人工驯化历尽艰辛。然而在大陆,鸡肉丝菇人工栽培已初获成功。
[学名] Termitomyces eurrhizus(Berk.) Heim
[别名]鸡肉丝菇、桐菇、鸡菌。鸡菌、鸡枞、伞把菇、三坛菌。日本人称为姬白蚁
菌。
[习性]约在5-8月间,气温於26℃ 以上时可於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
的旧蚁巢上发现。
[分布] 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
州、云南、台湾、西藏等地。
(一) 形态特徵
鸡枞菌多数群生,3~10~100支不等,子实体初期菌盖呈圆锥状至钟形,後
伸展,有时边缘翻起,中央具有一乳突笠状至宽圆锥形,直径3~33厘米,浅土
黄色或灰褐色,边缘近白色,表面光滑,老熟後辐射状开裂。菌肉厚,白色;菌
褶稠密,不等长,白色,老後变成微黄色,宽5~15毫米,与菌柄弯生或近离
生:菌柄近圆柱形,长7~19厘米,粗1~2厘米,白色,肉实,基部膨大具有
褐色细长假根,一般长11~27厘米,最长假根可达70~80厘米。
图1. 鸡枞菌之形态
图2. 鸡肉丝菇与白蚁巢

(二) 鸡枞菌与白蚁的关系:
鸡枞菌是与白蚁共生的真菌,其共生关系主要可从两方面探讨:
1. 白蚁筑巢、管理真菌花园以抑制鸡肉丝菇之外的其它真菌过度生长。另外,
白蚁粪便含有大量氨基酸和蛋白酶,可为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生成提供氮源
和营养。
2. 白蚁取食活菌丝体,并在白蚁体内体内分泌出多种酶,有助於白蚁将吞食的
植物残体进行消化、排泄;又白蚁的活动和繁殖可将鸡枞菌之担孢子得以传
播。
图3. 鸡枞菌与环境互动示意图
图4. A、长在野地的鸡枞菌子实体。B、由黑翅土白蚁的地下巢穴中取出约13 公分宽的
真菌花园。C、用显微镜放大真菌花园的一小部份可见到晶莹剔透的小菌球 (fungal
nodules)。D、在更高倍的显微镜下可见到小菌球内混合着圆球形细胞与透明、长椭圆
形的分生孢子。

(三) 用途

1. 食用:菌肉细嫩,气味香浓,味道鲜美。鸡肉丝菇营养丰富,尤其蛋白质的
含量较高,蛋白质中含有20多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胺基酸种类
齐全。100g干鸡枞中,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热量286千卡、灰分、钙
23mg、磷750 mg、核黄素、尼古酸。100克鲜鸡枞中含维生素C
2. 药用:据《本草纲目》记载有益胃、清神、治痔的功效。
3. 其他:菌丝可以深层发酵制造各种调味品和保健食品。
三、栽培条件
(一) 环境条件
1. 温度与湿度 菌丝生长、原基分化适温为12~24℃,最适温为20℃;培养
料含水量65%左右。子实体形成温度为25~35℃,最适温25~30℃;子实体
生长发育期空气相对湿度85%~95%。
2. 光照与空气 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子实体的形成和发生均对光照和
空气要求不严,且能抗高浓度二氧化碳。子实体开伞是则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和
充足的氧气。
3. 酸硷度 鸡肉丝菇适宜偏酸性生态环境。要求培养料及覆土材料pH值在4
~5,最适pH值为。
(二) 菌种生产
1. 母种制作
培养基配方:去皮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洋菜20克、白蚁巢浸出液
1000毫升(白蚁巢土250克于1200毫升水中煮沸5分钟或浸泡48小时,取
滤液1000毫升)。制作方法如下:
(a) 将马铃薯加入白蚁巢浸出液加热煮烂,并过滤。
(b) 煮液加水补足至1000 ml,并加入洋菜粉煮沸至完全溶解後,再高压灭
菌。
(c) 将灭菌完之培养基置於无菌操作台中趁热倒入培养皿或其他培养容器。
(d) 冷却後接种鸡肉丝菇之菇体 。
2. 菌袋制作:
配方:木屑75%,麦麸皮20%,石膏粉1%,白糖1%,白蚁巢土3%,水
110%,制作程式如下:
(1) 将配料分别称量後翻拌均匀、堆闷。
(2) 2小时後检查含水量,用手抓培养料紧握指缝间有水珠形成,但不
下滴为度。
(3) 栽培袋选用17cm X 35cm或15cmX35cm的聚丙烯袋装料,两头套颈
圈,无棉体塑盖封盖袋口。
(4) 按一般程序灭菌,然後在无菌室内接入鸡肉丝菇之菌种。
a. 蚁巢土制作: 培养或可采取栽培床栽培,将富含有机质的田土倒入特
定容器或地方,放上或混入可让白蚁利用的纤维来源(如芒草、稻秆或
木屑),後将白蚁放在此环境中使白蚁在此定居、繁衍。
(三) 栽培要点
1. 发菌培养:将接种後的料袋放在洁净的培养室内,调控料袋温度在20~25
℃之间,保持室内黑暗,进行发菌培养。一般40~60天菌丝可长满全袋,
而当菌袋袋壁出现米粒大小的钉状或珊瑚状瘤点时,即可移置土中。
2. 栽培管理:将菌袋脱膜,排於宽60cm、深25cm、长不限的畦里,菌袋间距
2~3cm,间隙用疆土材料填实,菌捧表覆8~10厘米厚的经阳光暴晒过的
菜园沃土或腐质土,畦上建拱棚遮荫,保持覆土湿润。一般经30~40天培
养,鸡肉丝菇子实体可破土而出。
3. 栽培季节安排:当气温稳定在12~24℃之间时,可安排制袋,经40~60天
培养菌丝长满袋後植入土中。此时气温巳回升至25℃以上,为最佳催蕾出
菇季节(夏季)。
(四) 采收
当鸡肉丝菇子实体的菌盖将要伸直、尚未开裂时即可采收,采时手轻握苗柄基
部、用利刀沿膨大的菌柄下沿削断,向上拔起即可。可采3~4次,生物转化率
50%~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