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火对NiCr薄膜阻值的影响分析
关于退火温度对VO_2薄膜制备及其电学性质影响的研究

收稿日期:2005-10-26;修回日期:2005-11-2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475058)作者简介:王静(1979-),女,2003级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文章编号:0490-6756(2006)02-0365-06关于退火温度对VO 2薄膜制备及其电学性质影响的研究王 静,何 捷*,刘中华(四川大学物理系#辐射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4)摘要:采用真空蒸发-真空退火工艺由V 2O 5粉末制备VO 2薄膜,研究了退火温度对薄膜的影响.经XRD,XPS 及电阻-温度测试发现,随退火温度的升高,VO 2薄膜先后经历了单斜晶系VO 2(B)型y 单斜晶系VO 2(A)型y 四方晶系VO 2的变化,在3种类型的薄膜中V 均以V 4+为主,且在VO 2(A)型薄膜中V 4+含量最高.薄膜电阻以退火温度460e 时为分界线,低于460e时,VO 2(B)型薄膜电阻和电阻温度系数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高于460e 时,四方晶系VO 2薄膜的电阻及其电阻温度系数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呈现相反的趋势.关键词:VO 2(A)型薄膜;VO 2(B)型薄膜;四方晶系VO 2的薄膜;退火温度中图分类号:O 484 文献标识码:A钒作为过渡金属元素可以和氧结合形成多种氧化物.各种钒的氧化物以其优异、独特的光电转换和热敏性能成为国内外功能材料研究的热点,其中对VO 2薄膜材料的研究最为广泛.VO 2材料有多种晶型,VO 2(A)型材料在低温条件下为半导体单斜金红石相,空间群为P21/c,当温度超过相变温度点(对于晶体为68e )时转变为空间群结构为P42/nmm 的金属金红石四方相,并伴随光、电、磁等物理性质的突变,且这一过程是可逆的,因此VO 2(A)型薄膜在智能窗口、光电开关等方面具有重要和潜在的应用前景[1].VO 2(B)型薄膜虽然在室温下也是单斜相,但其空间群为C2/m,与VO 2(A)型薄膜具有不同的晶格常数和空间对称性,由于结构的不同决定了两种薄膜具有完全不同的光电性质.VO 2(B)型薄膜不存在相变和热滞现象,没有电学、光学性质的突变,但具有良好的电阻率和适当的电阻温度系数(T CR),是研制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的优良材料[2].目前国内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VO 2(A)型薄膜的制备和光电性质的研究方面,对于VO 2(B)型薄膜的研究还不多见,而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开展较早[3,4].我们初步研究了退火温度对VO 2薄膜制备的影响,在不同退火温度下制备出VO 2(B)型薄膜和VO 2(A)型薄膜,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生长出四方晶型的VO 2薄膜,空间结构属于P42/nmc 群,关于这种结构的VO 2薄膜还未见相关报道.文[5]表明,VO 2薄膜受工艺条件的影响极大,由于钒价态的多样性,使得制备严格化学配比的VO 2薄膜十分困难.我们以高纯V 2O 5(99199%)粉末为原料,采用真空蒸发-真空还原的方法制备出V 4+含量较高的VO 2薄膜,该方法设备简单,所用原材料价格低廉,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1 实验与测试1.1 VO 2薄膜的制备2006年4月第43卷第2期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Apr.2006Vol.43 No.2实验制备VO 2薄膜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第一步,真空蒸发制备V 2O 5多晶薄膜.采用高纯V 2O 5粉末作为蒸发源,衬底温度为250e ,蒸发真空度优于10-3Pa,在Si(100)衬底上蒸镀V 2O 5薄膜.该温度下制备的V 2O 5薄膜经XRD 分析为沿{001}晶面择优生长的多晶薄膜.第二步,真空退火.将V 2O 5薄膜在管式真空炉中进行真空退火,升温阶段其升温速率约8e /m in,真空度优于1Pa,退火温度为410e ~530e ,温度波动小于015e ,恒温时间5h.最后使薄膜在真空条件下自然冷却降至室温.图1 真空蒸发-真空还原制备V O 2薄膜工艺流程F ig.1 V acuum evaporation and vacuum annealingprocess of V O 2t hin film1.2 分析与测试对以上所制备的薄膜进行物相、离子价态分析和膜厚测量,并测试其电阻-温度关系.(1)利用X 射线衍射仪(XRD)进行物相分析.XRD 采用Cu 靶的K A 谱线,波长为115406!,扫描范围为10b ~60b .(2)用XSAM800型X 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薄膜进行离子价态分析.由于Ar +具有还原性,刻蚀薄膜会使V 离子的价态降低,所以XPS 物相分析采取薄膜的表面信息.束缚能由C 1s 束缚能(28416eV)进行校正.(3)用WJZ 多功能激光椭偏仪和干涉显微镜进行膜厚测量.由实验所制备样品的膜厚在1600!~2200!之间.(4)电阻-温度测试采用自制的升温装置及KELTHLEY 2000MULT IM ET ER 型电阻测量仪,温度指示采用Pt100热电偶,测试温度范围为27e ~90e .2 实验结果与分析2.1 退火温度对VO 2薄膜价态的影响图2 不同退火温度下薄膜的XPS 图谱 Fig.2 XPS spectrum of V O 2films annealed at deferent temperature 对不同退火温度下制备的VO 2薄膜进行XPS 窄程扫描,扫描范围为510eV ~530eV.图2为退火温度为410e ,460e ,530e 时所制备薄膜的V 2p 峰的XPS 能谱,由图2可见,随退火温度的升高,V 2p 峰逐渐向低能态方向漂移,表明薄膜中的V 不断被还原.这是由于在加热条件下薄膜不断吸收能量,使膜中一些较弱的V-O 键断开,O 从薄膜中析出,O,V 的比例下降,钒的价态也随之降低.为进一步研究膜中钒的价态,对退火温度为410e ,460e ,490e ,530e 时所制备薄膜的V 2p 3/2峰进行解谱分析(如图3所示).退火温度为410e时,在薄膜中的钒主要为V 4+和V 5+,四价钒的含量约为7111%,随退火温度的升高,V 4+的含量逐渐增加,至460e 时薄膜中除了极少量的过渡价态的钒[6,7]外,膜中V 4+的含量占90%以上.退火温度至490e 时过渡价态钒的含量增加,V 4+减少,其含量约为6911%;530e 时,在膜中除了V 4+和过渡价态外,可出现价态更低的V 3+,V 4+,V 3+和过渡价态3者在薄膜中的含量分别为5010%,3417%和1513%.由此可看出,在退火温度由460e 逐渐升高到530e 时,钒逐渐被还原成更低价态钒而存在于膜中.366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3卷图3 V 2p 3/2峰的拟合曲线Fig.3 T he curve of the V 2p 3/2peak2.2 退火温度对VO 2薄膜结构的影响对退火温度为410e ,430e ,460e ,490e 和530e ,且退火时间均为5h 的薄膜进行XRD 结构分析,其结果如图4所示.由图可见,在Si(100)衬底上生长的VO 2薄膜均具有高度结晶取向,但在不同退火温度下制备的VO 2薄膜的结构相差很大,即退火温度不同,薄膜呈现出不同的晶态和结晶取向.在退火温度较低时(如图4(a)所示),受退火前V 2O 5薄膜生长取向的影响,薄膜仍为{001}面择优生长的单斜结构VO 2薄膜,即VO 2(B)型薄膜[8].当退火温度提高至460e 时,则得到{011}和{020}取向的单斜VO 2薄膜(如图4(c)所示),经电阻-温度测试,该薄膜有电阻突变现象,且有明显的热滞现象,即为VO 2(A)型薄膜.由文[9,10]报道:VO 2(B)型是介于V 2O 5和V 2O 3之间的一种亚稳态结构,可通过再退火或提高退火温度或改变退火时间等工艺将其转化为稳定的VO 2(A)型,这与我们的实验结果是相符的.实验中我们发现VO 2(A)型薄膜对退火温度非常敏感,仅存在于460e 左右很小的范围内.若继续提高退火温度,XRD 分析表明薄膜转变为沿{110}面择优生长的四方晶型VO 2薄膜(如图4(b)所示),晶格常数分别为a =b =81540!,c =71686!,空间结构属于P42/nmc 群,对比VO 2(A)型薄膜高温段的四方相,发现两者具有不同的晶格常数和空间对称性,关于这种四方相VO 2薄膜还未见相关报道.若继续提高退火温度至560e ,可制备出V 2O 3薄膜,这已在我们的实验中得到验证,图4(d)是退火温度为560e 及退火时间5h 条件下所制备薄膜的XRD 图谱,图中XRD 显示为V 2O 3多晶薄膜,结晶取向不明显.我们认为退火温度可改变薄膜的界面张力、界面能及表面能,尤其是表面能的改变,不仅使原子间距发生变化,而且使原子重新成键,从而改变了薄膜的晶格结构和对称性,使薄膜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经历了由VO 2(B)型到VO 2(A)型再到四方型VO 2的转变.利用X 衍射峰半高宽,由雪莱公式:D =k K cos H(式中D 为晶粒尺寸,H 为布拉格角,B 为衍射峰半高宽的宽度,K 为单色X 射线波长.k 为常数,一般取为019)可粗略计算薄膜的晶粒尺寸.附表中列举了退火时间为5h 和退火温度分别为410e ,430e ,460e ,490e 和530e 时,所制备薄膜的XRD 最强衍射峰的半高宽(FWH M)及由此计算所得的薄膜晶粒尺寸.367第2期王静等:关于退火温度对VO 2薄膜制备及其电学性质影响的研究图4 不同退火时间下V O 2薄膜的XRD 图谱Fig.4 XRD patterns of VO 2thin film annealedat defer ent temper ature由附表可见,在不同退火温度下所得VO 2薄膜的晶粒尺寸相差较大,结合XPS 和XRD 分析,我们可对此进行以下解释.在低温段410e ~460e 时随退火温度的升高,V 5+逐渐被还原成V 4+,缺陷减少[11],晶粒逐渐长大,薄膜趋于致密,结晶越来越好;退火温度为460e 时,V 4+含量最高,结晶最好.若继续升高温度,薄膜中过渡价态钒的含量开始增多,薄膜中出现较多的氧缺位[12],晶粒尺寸变小.退火温度到530e 时,薄膜中已含有相当比例的V 3+,膜中出现重结晶现象,氧缺位得到改善,晶粒尺寸又开始增大.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在退火温度为460e ~530e 时,薄膜中虽仍以V 4+为主,但钒逐渐被还原成更低价态,薄膜先后经历了过渡价态增多和重结晶的过程,因此我们认为在此退火温度段制备的四方晶型VO 2薄膜是由VO 2y V 2O 3的过渡晶型.附表 不同退火温度下的晶粒尺寸Add.T able Crystallite size annealed at defer ent temper ature退火温度(e )FWHM (eV )晶粒尺寸(!)410(002)01489168430(002)01430191460(011)01348235490(110)01486169530(110)013992062.3 退火温度对电阻-温度关系的影响对制备的薄膜进行电阻-温度测试.在退火温度为460e 时制备的VO 2薄膜的电阻-温度曲线如图5(a)所示,可看到薄膜在58e 左右其电阻值有突变,且有明显的热滞现象,热滞回线宽度$T 约为8e .相变前后电阻变化达到102量级,而VO 2单晶相变前后电阻的变化达105量级,这主要是因为薄膜中晶界势垒的存在,提高了金属相的电阻率,使相变时金属相的电阻率较高,这可通过调整其退火条件加以改善[13].其他退火温度下薄膜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如图5(b)及图5(c)所示,于410e ~450e 范围内制备的VO 2(B)薄368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3卷膜和于470e ~530e 范围内制备的四方晶型VO 2薄膜其电阻随温度的变化都没有突变,电阻温度系数为负值,是典型的半导体行为.VO 2(B)薄膜的电阻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四方晶型VO 2薄膜的电阻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减小.VO 2薄膜的电阻与薄膜结晶状况和化学成分有关,通过XRD 和XPS 分析可知:退火温度在410e ~460e 范围内,薄膜结晶随温度的升高趋于良好,缺陷减少,处于 *能带的电子减少,禁带宽度增大,从而使薄膜电阻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退火温度升高至490e 时,随着过渡价态钒的增多,薄膜中的氧缺陷开始增加,禁带宽度减小,薄膜电阻又开始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继续提高退火温度时,薄膜中逐渐发生重结晶现象,V 5+开始增加,薄膜电阻进一步减小.图5 在不同退火温度下的电阻-温度关系曲线Fig.5 Cur ve o f r esi stance vs.temperatur e of films annealedat defer enttemperature图6 在不同退火温度下薄膜电阻-温度系数的关系曲线 F ig.6 T emperature coefficient of resisance of films annealed at deferent temperature 由电阻-温度系数公式:TCR=1#5R R 5T,计算所制备薄膜在30e 时的电阻温度系数(TCR),图6为退火温度与电阻温度系数的关系曲线,由图可见,薄膜电阻温度系数随退火温度的变化同电阻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一样呈现相同趋势,在410e ~450e 范围内T CR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470e ~530e 段T CR 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460e 时,薄膜的电阻温度系数最大,达到312@10-2/e .研究表明[14]:VO 2薄膜半导体相的电阻温度系数与其激活特性有关,在不同退火温度下得到的薄膜结晶状况不同,且V 离子的价态和薄膜化学成分也有差异,所以由退火时引起的氧缺位也不尽相同,而这些情况都会对VO 2薄膜的激活能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薄膜的电学特性,改变其电阻温度系数.4 结语采用真空蒸发-真空退火工艺由V 2O 5粉末制备出VO 2薄膜,讨论了退火温度对薄膜制备的影响,经XRD 和XPS 分析发现,随退火温度的提高,薄膜中的钒离子不断地被还原,且随退火温度的不同,可得到不同晶型的VO 2薄膜.由于薄膜结晶状况、V 离子的价态和薄膜化学成分的差异导致薄膜电学性质相差较大,薄膜电阻以VO 2(A)型结构为分界点,在低温段410e ~460e 范围内电阻和电阻温度系数随退火温度的上升而增大,在高温段460e ~530e 范围内电阻和电阻温度系数随退火温度上升而减小.369第2期王静等:关于退火温度对VO 2薄膜制备及其电学性质影响的研究370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3卷参考文献:[1]Balber g I,T rokman S.High-contrast opt ical stor ag e in V O2films[J].J.A ppl.P hys,1975,46(5):2111.[2]尚东,林理彬,何捷,等.特性二氧化钒薄膜的制备及电阻温度系数的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2(3):523.[3]Zachau-Chr istiansen B,West K,Jacobsen T.L ithium Insertion into VO2(B)(A).M at.Res.Bull[C].U SA:P erg amon PressLtd,1985,20:485.[4]Wang X J,L i H D,Fei Y J.X RD and R aman study of vanadium oxide thin film deposited on fused silica substrates by RFmagnetron sputter ing[J].A ppl.Surf.Sci,2001,8(14):8.[5]许,邱家闻,等.二氧化钒的结构制备与应用[J].真空与低温,2001,7(3):136.[6]Griffit hs C H,Eastwood H K.Influence of stoichiometr yon the meta-l semicondu-ctor transition in vanadium dio xide[J].J.Appl.Phys,1974,45(5):2201.[7]Cui J Z,Da D A,Iiang W S.Structure character ization of vanadium o xide thin films pr epar ed by magnetron sputteringmet hods[J].A ppl.Surf.Sci,1998,133:225.[8]潘梦宵,曹兴忠,李养贤,等.氧化钒薄膜微观结构的研究[J].物理学报,2004,53:1958.[9]Yuan N Y,Li J H,Lin C L.Valence reduction process from so-l g el V2O5thin films[J].Appl.Surf.Sci,2002,191:176.[10]T akahashi I,Hibino M,Kudo T.Jpn.J.Appl,1985,235:485.[11]周围,朱联祥.真空退火法制备的VO X薄膜的微观结构研究[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0,12(4):26.[13]卢勇,林理彬.利用制备参数的改变调整V O2薄膜的电阻温度系数[J].半导体光电,2001,22(3):181.Preparation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VO2Thin FilmsAffected by Annealed TempratureWANG Jing,HE Jie,LI U Zhong-hua(Department of Physics#Irradiation Physics and Technology Key Lab1ofNational Education Department,Sichuan U niversity,Cheng du610064,China)Abstract:The VO2thin films are prepared from V2O5pow der by vacuum evaporation and vacuum annealing. T he effects of different annealingtemperature on the thin films are studied by use of X-ray diffraction(XR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and resistance-temperature testings.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state of VO2thin films experiences M onolinic VO2(B)y Monolinic VO2(A)y T etragonal VO2when the annealing temperature elevates.The percentages of V4+are larg e in all three types of thin films and the largest is in the VO2(A)thin films.The electric property of thin films divides at460e:below460e the resistance and th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of resistance of the VO2(B)thin films increase w ith the increase of annealing tempera-ture,and above460e,the VO2thin films present the contrary tendency.Key words:vanadium dioxide(A-type)film;vanadium dioxide(B-type)film;vanadium diox ide(tetragona-l type)film;annealing temperature.。
薄膜厚度和退火温度对纳米多晶硅薄膜特性影响

薄 膜 厚 度 和 退 火 温 度对 纳米 多晶硅 薄膜 特 性 影 响
赵 晓锋 , 温殿 忠 , 王天 琦 丁 玉洁。 ,
(. 1 黑龙 江大学 黑 龙江 省普通 高 等学校 电子工 程重 点实验 室 , 黑龙 江 哈 尔滨 1 0 8 ; 5 0 0 2 黑 龙江 大学 集成 电路 重点实 验室 , . 黑龙 江 哈尔滨 1 0 8 ) 5 0 0
晶硅 薄 膜 , 不 同 薄 膜 厚 度 纳 米 多 晶硅 薄 膜 分 别 在 对
7 0 8 0 9 0 进 行 高 温 真 空 退 火 , 过 X 射 线 衍 射 0 、0 、0 ℃ 通
( XRD) Ra n 光 谱 ( ma 、 发 射 扫 描 电 子 显 微 、 ma Ra n) 场
镜 ( E 和原 子力 显微镜 ( M) 究薄膜 厚 度 、 火 S M) AF 研 退
结 构特 性进 行研 , 给出薄膜 厚度 、 退火 温度 对硅 薄膜 结 构特 性影 响 。
( P VD) 磁控 溅 射 系 统 、 光烧 蚀 沉 积 等 方 法 制 备 LC 、 激
I) 型 单晶硅 ap
—一
Na o p l ¥ l o1t i l s n oy ic 1 hnfm i i
An e l n a
图 1 纳 米 多 晶硅 薄 膜 制 作 工 艺流 程
Fi b ia i n t c ol g o e s o h a o p y i c h n fl g 1 Fa rc to — e hn o y pr c s ft e n n ol sl on t i ims i
制 备纳米 多 晶硅薄膜 , P VD系 统工 作气 压 4 . 9 LC 7 9 ~ 5 . 3 a 沉 积温 度 6 0 3 3P , 2 ℃。 图 1给 出纳 米多 晶 硅薄 膜 制 备工艺示 意 图 。图 1 a 为 p型 ( 0 > 向单 晶硅 衬 () 10 晶
薄膜退火工艺

薄膜退火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工艺,用于改善薄膜的结晶性、晶格缺陷和应力等性质。
下面是薄膜退火的一般步骤:
清洗:将薄膜样品进行适当的清洗,以去除表面的污染物和杂质。
加热:将薄膜样品置于高温炉或退火炉中,升温到退火温度。
保温:将薄膜在退火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使其达到热平衡状态。
冷却:将薄膜样品缓慢冷却至室温,可以采用自然冷却或控制冷却速率。
薄膜退火的具体工艺参数和条件会根据薄膜材料和应用需求而有所不同。
退火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和冷却速率等因素会对薄膜的结构和性能产生影响。
通过调整退火工艺参数,可以改善薄膜的结晶度、晶粒尺寸、表面平整度、应力状态等,从而提高薄膜的性能和稳定性。
退火温度对Ta_(2)O_(5)薄膜光学和表面特性的影响

退火温度对Ta_(2)O_(5)薄膜光学和表面特性的影响
李坤;何延春;王兰喜;周超;贺颖;王虎;王艺;熊玉卿
【期刊名称】《真空与低温》
【年(卷),期】2024(30)1
【摘要】针对退火温度影响Ta_(2)O_(5)薄膜的光学和表面特性的问题,采用电子
束蒸发技术在石英基底上制备了该薄膜,并将薄膜样品分别在200℃、400℃和600℃下进行退火。
利用光谱仪测试了薄膜的透射率并反演计算得到薄膜的折射率和消光系数的变化规律,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原子力显微镜表征了薄膜的表面性能。
研究表明,薄膜透射率曲线的峰值随退火温度升高而显著提升。
随着退火温度升高,
薄膜的折射率和消光系数均逐渐变大,表面粗糙度呈现下降的趋势,表面变得致密。
退火前后薄膜均为非晶态。
该研究为进一步提高Ta_(2)O_(5)薄膜的性能提供了试验数据。
【总页数】5页(P78-82)
【作者】李坤;何延春;王兰喜;周超;贺颖;王虎;王艺;熊玉卿
【作者单位】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真空技术与物理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484.41
【相关文献】
1.退火温度对Ce掺杂ZnO薄膜光学特性影响的研究
2.Al掺杂原子分数及退火温
度对ZnO薄膜光学特性的影响3.退火温度度对MoS_(2)薄膜光学学性能的影响
4.TiO_(2)纳米管表面聚合物辅助沉积Ta_(2)O_(5)涂层对MC3T3-E1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5.退火温度对镁合金表面Nb_(2)O_(5)涂层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薄膜厚度和退火温度对纳米多晶硅薄膜特性影响

薄膜厚度和退火温度对纳米多晶硅薄膜特性影响*赵晓锋1,2,温殿忠1,2,王天琦2,丁玉洁2(1.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80;2.黑龙江大学集成电路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摘 要: 以高纯SiH4为气源,采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在p型〈100〉晶向单晶硅上620℃制备纳米多晶硅薄膜,对不同薄膜厚度纳米多晶硅薄膜分别在700、800、900℃进行高温真空退火,通过X射线衍射(XRD)、Raman光谱(Raman)、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薄膜厚度、退火温度对薄膜结晶取向、表面形貌等结构特性影响。
结果表明,随薄膜厚度增加,薄膜取向显著且多晶特征明显,沉积薄膜多晶取向为〈111〉、〈220〉和〈311〉晶向,择优取向为〈111〉晶向,TO模强度减弱且加宽,晶粒大小增加;同一薄膜厚度,随真空退火温度升高,X射线衍射峰强度增强,TO模强度增强。
关键词: 纳米多晶硅薄膜;结构特性;LPCVD;退火中图分类号: O4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731(2010)10-1753-041 引 言多晶硅薄膜作为一种人工功能材料[1-3],在异质结[5,6]、太阳能电池[7,8]、薄膜型晶体管[9,10]和传感器[11,12]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
薄膜材料的制备和特性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制备方法对于改善薄膜电学性质和光学性质至关重要。
目前,主要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D)、磁控溅射系统、激光烧蚀沉积等方法制备薄膜,其中LPCVD方法具有生产批量大、可重复性好等优点,是一种成熟的硅平面工艺。
本文采用LPCVD方法在p型〈100〉晶向单晶硅表面研究制备纳米多晶硅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XRD)、Raman光谱(Ra-man)、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薄膜厚度、退火温度对薄膜结晶取向、表面形貌等结构特性影响,为纳米多晶硅薄膜在薄膜晶体管和传感器等领域进一步应用奠定基础。
退火温度对

退火温度对Pb(Mg1/3Nb2/3)O3-PbTiO3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赵媛媛,胡广达(济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022)摘要:采用溶胶-凝胶法在LaNiO3/Si(100)衬底上制备Pb(Mg1/3Nb2/3)O3-PbTiO3薄膜,退火温度在500℃~650℃之间,主要研究了退火温度对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提高退火温度可以有效地抑制焦绿石相,改善薄膜的电学性能。
值得注意是我们得到纯钙钛矿相结构薄膜的退火温度降低至600℃,650℃下退火薄膜在10μm×10μm测试区域内的平均压电响应高达~180pm/V。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Pb(Mg1/3Nb2/3)O3-PbTiO3薄膜;退火温度;压电响应Effect of The Annealing Temperature on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Pb(Mg1/3Nb2/3)O3-PbTiO3Thin FilmZHAO Yuanyuan,HU Guangda(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Jinan,Jinan250022,China) Abstract:The Pb(Mg1/3Nb2/3)O3-PbTiO3thin films were deposited on LaNiO3/Si(100)substrates annealed at the temperature ranging from500℃to650℃by a sol-gel method.The effect of annealing temperature on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Pb(Mg1/3Nb2/3)O3-PbTiO3thin film was investigat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yrochlore phase can be effectively suppressed by increasing annealing temperature.At the same time,the electric properties of films were improved.The annealing temperature required to obtain the film with a pure perovskite phase can be lowered to600℃.It was noteworthy that the average piezoelectric coefficient of the film annealed at650℃in the10μm×10μm detected areas was as high as180pm/V.Key word:Sol-gel method;Pb(Mg1/3Nb2/3)O3-PbTiO3thin film;annealing temperature;piezoresponsePb(Mg1/3Nb2/3)O3-PbTiO3(PMN-PT)是一种典型的弛豫铁电体材料,它在准同型相界处具有大的压电响应和大的机电耦合系数,因此使其在微机电系统(MEMS)中有很大的应用前景[1]。
退火处理对ITO和ITOZr薄膜性能的影响

掺锡氧化铟(Indium Tin Oxide,简称ITO)薄膜是一 种重掺杂、高简并的n型半导体,由于其具有优异的透
明性和导电性,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屏蔽防护和 太阳能等领域[卜21。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三元
基金项目:上海应用材料基金资助项1|(0525) 收稿El期:2007-05.08:修订日期:2007-09—20 通讯作者:张波,博士研究生;电话:021—34203316;E-mail:glassll4@163.conl
—Ic,Ju_oI=譬cI
Qo一#再一
Annealing temperature/'C
g
毒
暑
焉吾:源自芒‘'。-,I_Tl_IJ一戈日—lI
兰
易
量
o一再二lB
星
.鹭
:
‘基
lI_口一≈,=j‰
o
Annealing temperature/'C
图2 ITO和ITO:Zr薄膜在不同退火温度下的I(222)/ 9400)强度比和晶格常数、晶粒尺寸和半高宽 Fig.2 Variations of以222)/I(400)ratio,lattice parameter,grain size and FWHM of ITO and ITO:Zr thin films鹊function of
Abstract:ITO and ITO:Zr thin films were deposited at room temperature by magnetron sputtering.Properties of ITO and ITO:Zr thin films by air-annealing treatment were contrastively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Zr-doping promotes the
退火温度和时间对制备多晶硅薄膜的影响

退火温度和时间对制备多晶硅薄膜的影响摘要:通过PECVD法于不同温度直接沉积非晶硅(a-Si∶H)薄膜,选择于850℃分别退火2h、3h、6h、8h,于700℃分别退火5h、7h、10h、13h,于900℃分别退火1h、3h、8h,分别于720℃、790℃、840℃、900℃、940℃退火1h,然后用拉曼光谱和SEM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退火温度与退火时间的影响是相互关联的,并且出现一系列晶化效果好的极值点。
关键词:PECVD法;非晶硅薄膜;多晶硅薄膜;二次晶化;拉曼光谱;扫描电镜0引言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太阳能电池分为单晶硅、多晶硅和薄膜太阳能电池等。
单晶硅和多晶硅电池技术成熟、效率高,但成本较高。
薄膜材料与单晶硅和多晶硅材料相比,在成本降低方面具有诱人的前景。
硅薄膜材料分非晶硅和多晶硅2种,非晶硅薄膜材料制造工艺相对简单,但转换效率低、寿命短、稳定性差,将其进一步晶化成寿命长、转换效率相对高的多晶硅薄膜材料被认为是薄膜太阳能电池未来发展的方向,将非晶硅薄膜材料二次晶化成为多晶硅薄膜是有意义的研究方向。
多晶硅薄膜泛指晶粒在几(十)纳米到厘米级的硅薄膜。
制备多晶硅薄膜主要包括2个过程---沉积硅膜和再晶化。
2个过程都可采用不同的方法。
沉积可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和物理气相沉积法(PVD)。
低温下沉积硅薄膜难以形成较大的晶粒,不利于制备较高效率的电池,需要通过二次晶化技术,提高晶粒尺寸。
目前,二次晶化的方法主要有固相晶化法(SPC)金属诱导晶化(MIC)、区熔晶化(ZMR)等。
本实验先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法)在玻璃上低温沉积非晶硅薄膜,再利用常规电阻加热炉退火制备多晶硅薄膜。
1实验第一步,将清洗过的石英玻璃衬底置于PECVD系统中,射频辉光放电分解SiH4+H2制得非晶硅薄膜。
真空度为5.6×10-4Pa,氢稀释比为95%,沉积室中电极间距为2cm,工作气压为133.3Pa,放电功率为60W,沉积时间为2.5h,厚度约为0.84μ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退 火 条 件 对 阻值 的 影 响
由于磁控 溅射 的 Nir 膜 呈 多 晶结 构 , C 薄 因此 对 其 进 行 热 处 理 时会 产 生 晶粒 尺 寸 增 大 的 凝 聚 效 应 [ 使得 Nir 1 引, C 薄膜 的阻值 随退 火温 度 的升 高而 降低 , 并最终 趋 于稳定 . 据 IP基 PN— MT探测 根 n I HE 放 大 电路 中 n型和 P型 欧姆 接触 的退 火温 度 L , 3 0 50℃范 围 内考 察退 火 温度 对阻值 的影 响. 9 在 0 ̄ 0 ] 其 中 , 品膜厚 为 5 m, 样 0n 退火 时 间 1 i, 0r n 保护 气氛 为高 纯氮 气. a 测试 结 果 表 明 , 相 同 的退 火 时 间和 气 在 氛下, 高温退 火对 阻值 变化 的影 响更为严 重. 这是 因为高 的退 火温度 使 薄膜 中 的细 小 晶粒合并 为更 大的 晶粒 , 晶粒 间界 面积 减小 , 电阻率 也相应 减小 , 因而 薄膜 电阻 的阻值 降低严 重 . 如果 将样 品退 火后 的阻值 对退 火前 的阻值 进行 归 一化 , 以得 到 Nir 膜 归一 化 阻值 IR) 可 C 薄 ( 随退 火 温度 的变化 , 图 2a所示 . 中 , 如 () 其 0℃表 示未退 火样 品的归一 化阻 值. 图 2a 中 可 以看 到 , 退火 从 () 在 温度 小 于 30℃之前 , 火温度 对 阻值 的影响很 小 ; 过 30℃后 , 膜 电 阻阻值 随 退火 温度 增 加急 剧 5 退 超 5 薄
4 0℃退火 5mi 后 , 5 n 晶粒尺寸趋于饱和 , 进一步的退火时间对阻值 的变化影 响不 大.
关键词 : 镍铬 ; 薄膜 电阻 ;热退 火 ; 磁控溅射
中 图分 类 号 : 0 8 . 2 N 5 4 4 4 ;T 4 1 文献标识码 : A
由于 化合 物半 导体集 成 电路 没有 S 互 补 型金属 氧化 物半 导 体 ( MO ) i C S 集成 电路 中的多 晶硅 、 区 阱 或扩 散 区 电阻 , 因此 , 需要 精 确阻值 的偏 置 网络 、 反馈 控 制 和平衡 应 用 等 方 面多 采 用 金属 薄 膜 或合 金 薄 膜 , IS , un Nir L3 质 量 比为 8 2 如 n b C I , C 等 1_ _. 0: O的 NirNiC ) C ( 8 r 薄膜 出现 得 比较早 , 。 。 而且 具 有 较高 的 电阻 率 、 小 的电 阻温度 系数 , 较 以及 良好 的热 稳定 性 和化学 稳定 性 l , 4 因此 , 泛应 用 于化合 物半 导体 集 ] 广 成 电路 [ ]在 化合 物半 导体 集成 电路 制备 工艺 中 , 成 薄膜 电阻 制备 还需 经过合 金 化等 一系 列热 处 理 , 5. 罐 完 并使 电阻 薄膜发 生很 多变 化 , 如释放 内应 力 、 吸附气 体分 子 、 解 生长 表面 氧化 膜 , 些 变化显 然会 影 响薄 这 膜 电阻 的阻值. 了摸 索 Nir 膜 电阻 随 退火 条件 的变 化规 律 , IP基 PN— MT光 接 收机 芯 片 为 C 薄 为 n I HE 提供精 确 的反馈 电 阻 , 文对 NiCr 薄膜 随退 火温度 和 时 间的变 化规律 进 行 了详 细 的研究 . ]本 2 。 0
级, 因此薄膜 和探 针 的接触 电阻 可 以忽 略不 计. 试过 程 中 , 测 所测 电阻 按版 图排列 顺序 测量 .
2 结 果分 析
当 Nir C 薄膜 电阻 的膜厚 为 5 l、 0n l线宽 为 1 m、 长度 为 70f 时 , T 5f 总 2 m 实验 测得 电阻 的典 型值 为 15 ~ 17 Q, 均 电阻值 R 。平均 电阻值 为 5 测试 结果 的平 均值 ) .6 .0k 平 ( 次 和方块 电阻 R 分 别 为 l6 Q _ 3k 和 3.6Q, 39 电阻 率 p为 17 0 Q ・ 最 大 阻值偏 差为 1. . . ×1 m, 4 1 阻值 偏差 是 由于薄膜 厚度 不均 匀造 成 的 ,D ka 3S r s 式表 面 轮 廓仪 测试 表 明 , 计厚 度 为 5 m 的 Nir 膜 的 实测 厚 度 在 4 ~ e tk ei 台 e 设 Or i C 薄 9 5. m 之 间. 17n 实验测 得膜厚 4 m 的 Nir 3n C 薄膜 电阻 的典 型 电阻值 为 18 . Q, . ~2 3k 阻值 的离 散性 较
W , 速 2 mi~ , 底 温度 2 转 0r・ n 衬 5℃ , 的 流量 7 Ar OmL・ n , mi~ 本底 真 空度 小于 1 P . 0 a
为 了与集 成 电路工 艺兼 容 , 射前 先在 S 衬底 上沉 积 5 m 溅 i 0n
的 SO 介质 膜 , i2 然后 通过 光刻 , 积 Ni r 沉 C 薄膜 , 采用 剥 离 工 艺 并 来制备 薄 膜 电阻. 了降低 接 触 电阻 , 高 测 量 精 度 , Nir薄 为 提 在 C 膜上溅 射 1 0n 的 Au 通 过 化 学方 法 腐 蚀 出接 触 图形 , 备后 0 m , 制 的 Nir C 薄膜 电阻 的结 构 , 图 1 示. 了研 究退 火 条件 对 薄膜 如 所 为
阻值 的影 响 , 在完 成初 始 阻值测 试后 , 薄膜 电阻放 入 RT —I 将 P I型 快 速退 火 炉进行 热处 理 , 护气 体 为高纯 N . 保
1 2 测试 方法 .
图 l Nir 膜 电 阻 的 截 面 图 C 薄
F g 1 Cr s e t n o i. o ss c i f o
摘要 : 采用磁控 溅射方法在 S 衬底上 沉积 Nir i C 薄膜 , 过金属 剥离技术 制备 不 同膜 厚 的 Nir 通 C 薄膜 电阻. 对不 同膜厚样品退火前后 阻值 的测试表 明 , 磁控溅射沉积 Nir C 薄膜 的晶粒较小 , 退火 前样 品阻值 较大. 当退 火温度超过 3 0℃后 , 5 薄膜 中的细小 晶粒合并 为较大的晶粒 , 晶粒问界 面积减小 , 电阻 率也相应 减小 ; 而经过
第3 O卷
第 1 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 u n lo a io Unv r i Nau a ce c ) o r a fHu qa ie st y( t rlS in e
Vo. O No 1 13 .a .2 0
o g・C r . n
基 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 目(0 3 0 5 6763)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 然 科 学 版) 自
获 得 电阻值 , 所选 档位 的测试 精 度分别 为 1mA ・ i叫和 0 5V ・ i~. dv . dv 由于制 备 电阻阻值 为千 欧姆量
文 章 编 号 : 10 —0 3 20 ) 10 2 —3 0 05 1 (0 9 O —0 70
退 火对 Ni r薄 膜 阻值 的影 响分 析 C
谢 生 ,侯 玉 文 ,陈 朝 2 ,毛 陆 虹 ,陈松 岩
(.天津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天津 3 0 7 ;2 1 0 0 2 .厦 门大学 物理系 , 建 厦 门 3 1 0 ) 福 6 0 5
下降. 这与文[ ] 4 m厚 NC 薄膜电阻随退火温度 的转折点基本相同. 3 中 0n ir 高温退火使得小 晶粒凝聚
第 1期
谢
生, : 等 退火对 Nir C 薄膜 阻值 的影响分析
2 9
为大 晶粒 , 电阻率 降低 , 当退火 温度 小 于 30。 , 而 5 C时 晶粒 凝 聚效 应并不 显 著 , 火 过程 只是增 大原 子 的 退 表面 和 间界扩 散 能量 , 薄 膜 致密 化 , 使 因而 随退 火 温度 的变 化不 大. 用 和 图 2 a相 同的归 一 化方 法 , 采 () 可 以得到 Nir C 薄膜 归一 化阻值 JR) ( 随退火 时 间的变 化 , 图 2 b所 示 . 图 2 b 可 以看 到 , 了初始 如 () 从 () 除 退火 的 5mi 阻值下 降 两倍外 , 延长 退火 时 间对 阻值 的影 响不 大. 明 在 4 0℃退 火 时 , 膜 中 的 n使 再 说 5 薄 晶粒 尺寸是 逐 渐增大 , 后趋 向一 个饱 和 晶粒尺 寸值 . 晶粒 尺 寸达 到饱 和 后 , 火 时 间对 阻 值 的 变化 最 当 退
Ni i r ss a c Cr f m e it n e l
采 用 X 41 半导体 晶体 管特 性 图示仪 和 与其 配套 的探针 台 , J 80型 直接 测量 薄膜 电阻 的 I 曲线 以 _ V
收 稿 日期 :
2 0 ・ 52 0 80 — 2 - —
通 信 作 者 : 侯 玉文 (9 6) 男 , 16 一 , 副研 究员 , 主要从事半导体光 电器件与集成光 电子学 的研究. - i h wl s g u. E ma :y @ti h a l n
1 实 验 方 法
1 1 制备 工艺 .
虽 然 电阻薄膜 可通 过 真空蒸 发 和 电子 束 蒸 发 获得 , 由于 Ni 的蒸 汽 压相 差 很 大 ( 0 但 / Cr 120℃时 , Cr 的蒸 汽速 率 比 Ni 10倍 m , 以 这 两种 方 法 很 难 精 确 控 制 膜 层 中 的 Ni C 快 0 )所 与 r的 比例 . 为保 证 NiC / r的质 量 比为 8 2 , 用 J 3 -0B型磁控 溅射 镀膜 机溅 射 NiC 。 0: 0采 S X 10 。 r 合金 靶. 。 。 溅射 工艺 : 功率 2 0 0
O
()温度 a 图 2 阻值 随退火温度 和时间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