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初中2020年中考物理考前指导 最新
备战2020中考物理考点经典题练《实验:测量物体的密度》(解析版)

《测量物体的密度》一、实验探究题1.小明发现橙子放入水中会下沉,于是想办法测量它的密度。
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指针在______,表示天平平衡。
用天平测量橙子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所示,橙子质量为______小明利用排水法测得橙子的体积为,则橙子的密度是______。
做实验时,小明若先用排水法测出橙子的体积,接着用天平测出橙子质量,这样测得的密度值将比真实值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小亮不用天平,利用弹簧测力计、细线、盛有水的大烧杯等器材,也巧妙测出了橙子的密度。
请你将他的测量步骤补充完整,已知水的密度为水。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橙子的重力G;______;橙子密度的表达式为:橙______用测出的物理量和已知量的字母表示。
2.五一期间和家人去游玩,小军从河边带回一块漂亮的小石块A,他利用家里的器材测出了小石块A的密度。
所用的器材有:一个水杯、粗细均匀的小木棒、刻度尺、一些细线和一块石块B,设计了如图测量小石块A密度的实验方案,他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请将其补充完整。
用细线挂起小木棒,调整绳套的位置,使小木棒在水平位置平衡,记下绳子的位置为O。
小军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将小石块A挂在小木棒的A端,调整石块B的位置,使小木棒在水平位置平衡。
用刻度尺测量OA的长度L,BO的长度为将小石块___________,将石块B移动到C点,使小木棒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石块A密度的表达式为________。
以上测量小石块方法简单、巧妙,但也存在一定的误差,造成误差的原因有______。
写出一点即可3.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利用图示装置来测量烧杯中液体的密度,已知物块的体积是,图1、2中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g取。
图2中,物块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烧杯中液体的密度为______。
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实验专题 力学实验专题

(3)将花生油倒在量筒里,如图乙所示,花
生油的体积为V= 20 cm3。
(4)将量筒中的花生油倒入空烧杯中,将烧
杯放在已调平的天平的左盘,向右盘中加
(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横梁在水平位
置平衡,此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
图丙所示,则花生油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2
(4)小物块的密度ρ=_0_._8_1__g/cm3。
(5)该小组尝试用另一种方法测量该物块的 密度,如图丙所示,他们做了如下的操作:
①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
V1为20 cm3。
②将小物块轻轻放入量筒内,稳定后水面
上升至V2为36 cm3。
③再用细钢针将小物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
时,水面上升至V3为40 cm3。 由以上测量数据可知:物块的质量m=1_6_g, 物块的体积V=__2_0___cm3,物块的密度ρ
(4)在一些公共汽车上配备逃生锤,遇到紧
(1)图甲中,将铝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竖直 向上拉测力计,当铝块沿水平方向做 _匀__速_直线 运动时,铝块所受滑动摩擦力
的大小等于测力计的示数F1,则F1=_1_._6_N。
(2)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在 __接__触__面__粗__糙__程__度___相同时,压__力__越大,滑 动摩擦力越大。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拨在标 尺左端零刻线处,此时指针指在如图甲所 示位置,小刚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将平衡螺母向左调,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 (2)将空烧杯放在左盘,向右盘加减砝码, 当加入最后一个最小砝码时,指针的指向 仍然如甲图所示,小刚接下来应该进行的 操作是 取下最小砝码,向右调节游码 ,
2020年中考物理重难点专练23 实验专题二 力学重点实验-热点题型

热点题型专练重难点23 实验探究(二)——力学重点实验【解题思路】力学实验主要包括:1.测量平均速度;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3.摩擦力的测量;4.密度的测量;5.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6.验证阿基米德原理;7.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8.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9.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0.探究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因素;11.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高频考点集中在3、4、5、8、11.解力学探究题,与解一般探究题的思路与步骤一样,先读懂题意,知道探究的对象是什么,然后依据学过的知识灵和应对。
例1.(2019德阳市)如图所示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几个实验情景:(1)挂钩码前,杠杆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此时杠杆______(选填“达到”或“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接下来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处于______。
(2)如图乙所示,A点挂有2个质量均为50g的钩码、为了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B点挂_____个质量均为50g的钩码。
(3)如图丙所示,现给你一个量程为0~2N的弹簧测力计,若干个50g的钩码,钩码挂在C点处,现使用弹簧测力计和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在C点处所挂钩码的最多个数为______个。
例2.(2019达州市)小明按如下步骤完成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a.如甲图所示,将木块A平放在长木板B上,缓缓地匀速拉动木块A.保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并记录了其示数。
b.如图乙所示,将毛巾固定在长木板B上,木块A平放在毛巾上,缓缓地匀速拉动木块A,保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并记录了其示数。
c.如图丙所示,将木块A平放在长木板B上,并在木块A上放一钩码,缓缓地匀速拉动木块A,保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并记录了其示数。
(1)该实验主要采用的探究方法是。
(2)由两图可知: 当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由甲乙两图可知:当接触面受到的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租糙滑动摩擦力越(选填“大”或“小").(4)实验后小组交流讨论时发现:在实验中很难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实验专题七《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实验专题七《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如图所示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1)实验过程中,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A做________运动,这样做便于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2)分析图甲、乙可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________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3)分析图甲和丙,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3,说明:________________,滑动摩擦力越大.(4)经实验证明,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则如图丁所示,在图丙中物块A上叠放一块与之相同的物块B,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块A,使物块B随A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4,则F4:F3=________;此运动过程中,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f B=________N.【答案】匀速直线压力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2:102.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小英做了如图甲所示的三次实验,用到了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木块、一个砝码、两个材料相同但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木板。
实验中第1 次和第2 次用相同的长木板,第3 次用表面更加粗糙的长木板。
(1)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在水平桌面上做______运动,根据______原理,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的大小。
(2)比较1、2 两次实验,得出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______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比较______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4)刚开始小英做第1 次实验时控制不好力度,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则木块在第7s 时的摩擦力为______N。
(5)同一组的小芳同学将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进,实验装置如图丁所示: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则上面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N【答案】匀速直线二力平衡压力2、33 2.23.如图所示是小华物理学习小组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⑴实验过程中,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沿_______方向拉着木块做__________运动,此时滑动摩擦力与拉力大小相等.⑵观察图甲、乙,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由此可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__________,滑动摩擦力越大.⑶观察图甲、丙,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3,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⑷小华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接触面的面积有关.于是,他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将木块沿竖直方向切去一部分后.用剩下的部分继续进行实验,测得的滑动摩擦力变小。
2020年中考物理实验考点总结大全

初二物理实验一、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1.入射角(反射角)是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2.如果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如何操作?将纸板沿中轴ON 向后折,观察在纸板B 上是否有反射光线。
3.如果让光线逆着 OF 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 OE 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理想模型法: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5.量角器的作用: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
6.从纸板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原因是: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
7.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并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保证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二、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1.实验器材:较薄、颜色较深的玻璃板,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火柴,刻度尺,2020年中考物理实验考点总结大全(初三复习用)一张白纸,笔。
较暗环境。
2.操作步骤:实验时,将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将玻璃板竖直放在白纸上,点燃蜡烛法现玻璃板的后面有蜡烛的像,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具体做法是移动另一侧未点燃的蜡烛,直至与像完全重合,用笔在白纸上做出标记。
3.如何确定像的虚实?将未点燃的蜡烛拿走,拿一个光屏放在该处不透过平面镜看光屏上是否有像。
5.得出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与像成正立、等大、左右相反的虚像,物与像对应点的连线垂直平面镜,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6.如果在实验中发现两个像,是由于玻璃板太厚导致的。
两个像之间的距离由玻璃板的厚度决定。
7.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为什么不需要点燃?若点燃后方蜡烛,使像的背景变亮,使像变淡,不便于观察像。
8.为什么用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与像之间的大小关系。
9.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因为?用平面镜不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10.玻璃板为什么需要竖直放置?蜡烛能够与像重合,准确确定像的位置。
11.实验方法:等效替代12.多次测量的目的: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13.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方的蜡烛,都无法与像完全重合,是因为?玻璃板没有与水平桌面竖直放置。
2020年中考物理实验集中专项训练第6练力学实验_测液体密度含解析

第6练力学实验-测液体密度一、选择型实验专练1.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m-V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量杯质量为40gB.4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40gC.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D.该液体密度为2g/cm3【答案】B【解析】(1)设量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1=2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1=m1+m杯=40g可得:ρ×20cm3+m杯=40g,……①当液体体积为V1=8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2=m2+m杯=100g可得:ρ×80cm3+m杯=100g,……②①-②得:液体的密度ρ=1g/cm3,故CD错误;代入①得m杯=20g,故A错误;(2)当液体的体积V3=40cm3,液体质量:m3=ρ×V3=1g/cm3×40cm3=40g,故B正确。
2.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食用油的密度时,以下操作步骤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B.取适量的油倒入烧杯,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油的总质量C.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测出倒入量筒中的油的体积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答案】A【解析】由于在本实验中,烧杯和油的总质量减去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就等于取出油的质量,这与空烧杯的质量是多少没有关系,所以不需测出空烧杯的质量,这个实验同样也能进行,故选A 。
二、填空型实验专练3.某物理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天平和一个小塑料杯测量酸奶的密度。
实验过程如下: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塑料杯的质量为5 g ,将塑料杯中装满水,测出塑料杯和水的总质量为77 g ;再将塑料杯中的水倒净擦干后装满酸奶,测出塑料杯和酸奶的总质量为95 g ,则塑料杯中酸奶的质量为 g ,酸奶的密度为 g/cm 3。
【答案】90;1.25【解析】知道空塑料杯的质量和装满水、牛奶时的总质量可求水、牛奶的质量,同一个杯子的容积相等,装满不同液体时液体的体积相等,根据ρ=m V得出等式即可求出牛奶的密度。
2020中考物理 常考实验题考前重难点突破训练

专题01 物理常考实验题一、实验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1. 小明同学在做“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时,准备了以下器材:干电池(1.5 V)两节,电流表(0~0.6 A0~3 A)、电压表(0~3 V0~15 V)、滑动变阻器(20 Ω、2 A)、定值电阻(5 Ω)、开关各一只,导线若干.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进行实验.丙(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照图甲所示电路,将乙图中的实物图连接完整.(2)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P应处于________(选填“A”或“B”)端.(3)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指针有明显偏转,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过程中,要使电压表示数逐渐变大,滑动变阻器滑片P应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5)实验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________A.(6)实验中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测出通过定值电阻R的不同电流和对应的电压值如下表所示.老师看后说其中一次是错误的.帮小明分析出错的是第________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如答图所示(2)B(3)电阻R断路(4)左(5)0.3(6)1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时,电压表的示数最小,此时的最小电压是0.6 V,所以第一次电压为0.5 V是错误的2. 小华在测量某种金属块密度的实验中:(1)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当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右端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使天平横梁平衡;(2)用天平测金属块质量时,所用的三个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质量为________g .图丙所示是测量金属块体积的过程,测得金属块体积为________cm 3.该金属块密度为________g/cm 3.【答案】(1)左 (2) 82.2 30 2.74【解析】(1)图片信息提取:指针偏在分度盘中央的右侧,说明天平左盘偏高.天平左盘偏高,就应该把平衡螺母向左调节.(2)天平读数:砝码总质量是50 g +20 g +10 g =80 g ,游码的分度值是0.2 g 、示数是2.2 g ,故金属块的质量是80 g +2.2 g =82.2 g .量筒读数:图中量程的量程是100 mL 、分度值是2 mL ,水的体积是50 mL 、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是80 mL.金属块的体积是80 mL -50 mL =30 mL =30 cm 3,所以金属块的密度是ρ=m V =82.2 g30 cm 3=2.74 g/cm3.3. 如图是“测量小灯泡电阻”的电路图:(1)连接电流表时,应将电流表上标有“+”号的接线柱与导线________相连(选填“a”或“b”);(2)连接完电路后,闭合开关,观察到小灯泡不发光,电流表无示数,而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压,则电路出现的故障可能是小灯泡________(选填“短路”或“断路”);(3)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表:分析实验数据,你认为导致同一个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电阻值不同的原因是灯丝的________不同.【答案】(1)a(2)断路(3)温度【解析】(1)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进、“-”接线柱流出,而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所以电流表上标“+”号的接线柱要和a导线相连.(2)小灯泡不发光、电流表无示数说明故障是电路断路,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进一步说明故障是和电压表并联的小灯泡断路.(3)灯丝的电阻与温度有关,在不同的电压下,小灯泡的电功率不同(亮度不同),其温度不同,导致其电阻不同.4.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1)如图甲所示,凸透镜位置固定.当发光的小灯泡放在40 cm刻度线位置时,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始终能呈现一个面积大小不变的光斑,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2)小明用蜡烛代替小灯泡继续做实验,烛焰在图乙所示位置能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3)若想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再大一些,在不改变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蜡烛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适当移动一段距离,再调整光屏的位置.(4)在图乙中,小明借来物理老师的眼镜,并将其靠近凸透镜左侧,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向右移动光屏又发现清晰的像,说明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是________透镜,老师的视力缺陷是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答案】(1)10(2)放大(3)右(4)凹近视【解析】(1)经过凸透镜的平行光才会在不断移动的光屏上形成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而从焦点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才能变成平行光,即小灯泡此时就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因此焦距等于50 cm-40 cm=10 cm;(2)此时的物距u=15 cm,属于f<u<2f的情形,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要想像变大,则在不改变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该减小物距,即蜡烛向右适当移动一段距离;(4)凸透镜左侧放上老师的眼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再次获得清晰的像,说明眼镜的作用是将像向后移动,即使光线发散,所以是凹透镜,近视佩戴的是凹透镜,所以老师是近视眼.5.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最新2020年广东中考物理实验题专项复习 4教育课件

第4课时 电磁学实验
四、伏安法测电阻、测电功率 1.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测量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 电阻,设计了实验电路并进行了部分连接,如图1所 示. (1)请将图1中的实物电路补充完整;
图1
第4课时 电磁学实验
(2)为了保护电路,闭合开关S前,应将滑片P移到滑 动变阻器的_____右_____(选填“左”或“右”)端; (3)闭合开关S,该小灯泡正常发光,调节滑动变阻 器,让电压逐次降低,测量的数据如下表:
数据序号 发光情况 电压U/V 电流I/A 计算的电阻
R/Ω
1
2
34567
明亮 不很亮 不亮 较暗 微光 熄灭 熄灭
2.5 2.1 1.7 1.3 0.9 0.5 0.1
0.28 0.24 0.21 0.19 0.16 0.05
(4)排除故障后,小芳在测量了灯L1两端的电压后, 断开开关,然后将导线AE的A端松开,接到D接线柱 上,测量灯L2两端的电压,这一做法会造成 __电__压__表__的__正__负__接__线__柱__接__反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课时 电磁学实验
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图3
第4课时 电磁学实验
(2)在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4所示,此时 灯L1两端的电压为___1__.9_____V. (3)闭合开关后,小芳发现L1、L2均不发光,电压表 有示数且大小接近3 V,则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能是 L1发生了____断__路____(选填“短路”或“断路”).
图4
第4课时 电磁学实验
第4课时 电磁学实验
(5)经多次调节滑动变阻器,该小组得到相应的数据
如下表:
R=5 Ω
序号
1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中考物理考前指导初三物理备课组一、解题技巧与策略(一)审题技巧:审题是指通过阅读题干,弄清题意的过程。
准确、充分感知题目信息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审题可分两步:一是准确发掘已知条件;二是分析已知条件的内涵。
例1.白炽灯泡的灯丝选择钨这种材料,最主要的原因是这种材料的高;用久的灯泡亮度变低,这是因为灯丝在高温下_______变成气体又在玻璃的表面______成黑色的颗粒,影响了玻璃的_______;另一方面,由于灯丝变细,电阻变______,电灯的实际功率_______。
例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 且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Ω,定值电阻R 0为5Ω.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发现能使电流表(“0~0.6A”或“0~0.3A”)和电压表(“0~3V”或“0~15V”)的指针同时达到满刻度线。
则R 0的电功率与电流的关系图像可能是()例3.氢气球下吊一小重物G 在空气中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不计空气阻力和风力影响,而小重物G 恰能沿MN 方向斜上升,下图中气球和重物G 在运动中所处的位置正确的是()A .B .C .D .(二)解题方法与策略。
填空题多用于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可以涉及一些简单的计算,但难度不高。
填空题的类型,一是根据物理现象填物理原理,这类题要求准确地答出物理原理。
对概念性的问题回答要确切、简练;只有准确地答出物理原理才能得分,防止用自己想象的话语答题,而不能答到物理原理上。
这类题做完后要重新再读一遍,确定你答题是否准确精练。
例1.在一辆行驶的汽车车厢里其顶壁上挂着一个小球。
当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景时,汽车在做___________(填“加速”、“匀速”、“减速’)运动。
此时小球共受到______个力的作用(忽略空气阻力不计),此时绳子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________(填“是”、“不是”、“可能是”)一对平衡力。
如果小球突然偏向左则,则汽车向______运动。
例2.是我们透过玻璃杯看到杯中的金鱼的情景,我们看到水面下较浅的这条鱼是光线从______中通过水面射向______形成的_______像;我们看到侧壁处的金鱼是金鱼______(放大或缩小)的______像。
例3.某种晶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1)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
该晶体熔化用了______时间。
熔化过程中物体的温度_______,内能_____________。
(2)图象中______段物质处于固态;BC 段物质处于______状态。
(3)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物质固态的比热_____液态时的比热(>/=/<)。
二、选择题(一)选择题审题技巧1.陈题处理:陈题是最容易得分,也是易失分的一类题目,很可能是似曾相识,但已知条件或问法上已作改动,所以解这类题目的关键以审清题意、防止粗心失分为主。
例1.在下列现象中:(1)插座中的两个线头相碰(2)开关中的两个线头相碰(3)电路中增加了大功率的用电器(4)户外输电线绝缘皮损坏,其中可能引起家中保险丝熔断的是()A.(1)(2)B.(2)(3)C.(2)(4)D.(1)(3)2.审清隐含条件。
隐含条件为题干的必要条件,是解题成败的关键。
故应仔细审阅题干,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挖掘隐含条件,补充题干。
例3.如图所示,一束方向不变的光线从右方斜射向水面,这时的反射角是β,折射角是γ。
若把水槽的左端稍垫高一些,等水面重新恢复平静时,反射角是β1,折射角是γ1,那么()A 、β1<βγ1<γB 、β1=βγ1=γC 、β1>βγ1>γD 、β1<βγ1>γ(二)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审题要仔细,关键字关键词要画重点记号,每一选项都要看到,弄清为什么选,为什么不选。
如果发现这个选项是对的,那个选项也是对的,此时,你就要重新审题看是否审题错误,确定审题没有错时,再重新审选项,字字要看清,万不得已,找不到答案,采用优选法,发现疑点时,要多思考为什么,如果你弄清了疑点,则表明问题得到了解决例4.小明和小伟学完力和运动的关系后,总结了一些力和运动的关系的说法,其中错误的是()A .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也可能在运动B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 .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仍可能静止D .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会运动的越来越快例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4.5V 保持不变,小灯泡L 上标有“2.5V lw”字样,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 ,电压表的量程为0~3V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50Ω。
当S 闭合后,操作该电路,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情况下,则下述判断正确的是()A .电流表的最大示数为0.6A B .电压表的最小示数为0VC .小灯泡消耗的最小功率大于0.2wD .小灯泡消耗的最小功率小于0.1wD .t 2~t 3这段时间内,小球增加的动能小于弹簧减少的弹性势能例6.如图正方体磁体漂浮在通电导体的上方,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B .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C .正方体磁体受力平衡D .该实验必须在失重条件下完成例7.如图所示,开口容器的底部有一个小孔,装水后,水不断从小孔流出.下图中能够粗略反映水流出时,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p 与时间t 的关系图象是v三、作图题作图题一般指根据题目提出的各种要求,完成作图,并回答有关的问题。
它是初中阶段练习和测试中常见的题型。
作图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物理过程,有助于对物理问题的理解,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图题的内容广泛,有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等,作图时,要理解题意,根据物理概念、规律,按不同图形的特点和要求作图。
例1.⑴如图所示,光源位于A 点,C 为空间中的一点,MN 为平面镜,请在图中画出由A 点发出的能通过C 点的所有光线⑴⑵⑶⑷⑵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 在平面镜MN 中的像A'B'。
⑶画出图中入射光线经凹透镜的出射光线⑷如图所示,A 、B 、C 表示的是一个木球自水下上浮直到静止在水面上的三个位置,在图中各位置上画出木球受力的示意图.⑸画出使杠杆AB 在图所示位置静止时所用最小力F 的作用点和方向(O 为支点,OA<OB )⑸⑹⑺⑹如图所示电路中有两个小灯,请在图中○内,分别填入及或的符号,要求电键闭合时两灯均能发光,且两电表的示数均不为零。
⑺在图中,根据通电螺线管的N 、S 极,在图中分别标出电源的正负极和两小磁针静止时的N 、S 极。
四、实验题实验题考查内容包括:基本工具和仪器的使用;基本物理量的测量;研究物理规律;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等方面。
考查方式上,将实验与知识、能力考查相结合,成为独立的一类题目。
实验题按题目形式可分为填空、选择、计算、问答、作图等。
但就内容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操作、分析判断和设计。
例1.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小明通过实验得到了如表所示的实验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物距u (cm)605035302019像距v (cm )1212.514152021.1物距u (cm )181716151412像距v (cm )22.524.326.7303560(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凸透镜的焦距f =______cm ;(2)当u =60cm 时,光屏上成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此种成像原理可以制成什么光学仪器?________(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3)当u =25cm 时,像距v 应该在________(选填“15~16”“16~17”“17~18”“18~19”或“19~20”)cm 范围内.此时,用遮光板遮住LED 光源的一部分,光屏上的像相比原来的像会________(选填“变暗”“缩小”或“不完整”).例2.某物理小组同学想知道家里菜油的密度,于是他们取了适量的菜油,带入实验室,采取了三种方案进行测量.【方案一】利用天平和量筒等器材测量(1)小明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油和烧杯的总质量,操作情景如图甲所示,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红的测量步骤如下:A.用调好的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29.4g ;B.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油,测出烧杯和油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C.将烧杯中的油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油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小红测得烧杯和油的总质量为________g ,油的密度为________kg/m 3.在小组交流时,有同学联想到家中做汤时油漂浮在水面上的情景,认为小红所测油的密度值偏大,若要减小误差,只要调整上述步骤的顺序即可,步骤应调整为________(填序号).【方案二】利用天平、水等器材测量(1)调好天平,用它测出空瓶的质量为m 0;(2)将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天平测出瓶和水的总质量为m 1;(3)将另一个完全相同的瓶中装满油,用天平测出瓶和油的总质量为m 2;(4)则油的密度表达式ρ=________(用字母表示,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方案三】利用简易密度计测量(1)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饮料吸管,在其下端塞入适量金属丝并用石蜡封口.塞入金属丝的目的是使吸管能竖直________(选填“漂浮”或“悬浮”)在液体中;(2)将吸管放到水中的情景如图丁(a )所示,测得浸入的长度为h =4.5cm;(3)将吸管放到该油中的情景如图丁(b )所示,浸入的长度为H =5cm ;(4)则油的密度ρ=________kg/m 3.(ρ水=1.0×103kg/m 3)例3.某小组同学用小磁针、条形磁铁等按图(a )、(b )的方法,探究了条形磁铁周围的磁场及方向。
接着他们又用相同的方法,探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及方向,实验操作及现象如图(c )、(d )、(e )所示。
⑴分析比较图中的(c )与(d )或(c )与(e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⑵分析比较图中的(d )与(e )小磁针偏转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⑶分析比较图中的(b )和(d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五、综合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综合题的特点是:以应用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较复杂的科学问题综合分析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有关定律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中考对计算的难度要求不高,故考试不会有很难的计算题,只是在阅读量大,干扰信息,获取信息方面设计难度,这类题准确获取信息是关键,不过我们只要静下心来,认真审题,读懂了题意,一般都能准确找到相关信息的。
(a )(b )(c )(d )(e )解题方法:1、审题;反复读题,画出关键词语,直到弄清题意,熟悉了已知条件和所要求的问题。
2、对于电学和力学的计算,能画状态图的一定要画状态图(杠杆、平衡力、浮力、压强、力学计算、电学计算,能量转化的则画出能量流程图,明确有用的能量,总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