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历史第二轮小专题精选练习5
考前三个月2016高考历史(江苏专版)二轮复习小题对点练2 含答案

题组1古代中国精耕细作的农业1。
(2015·湖南五市十校联考)“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
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A。
自然经济的脆弱性 B.欧洲经济后来居上C。
铁犁技术更新缓慢D。
小农经济的停滞性2.(2015·洛阳六县统考)《古代人与夏天的斗争》:“自公元前1766年至公元2015年的3 781年间,中原地区每3年5个月就有一次较大水灾,每3年4个月就有一次严重旱灾。
”这些自然气候现象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影响不包括( )A。
重视水利工程的修建B.灌溉工具创新不断C.水排成为汉代抗旱利器D。
重视农耕经验、技术的总结3。
(2015·苏州联考)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
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
”材料最能表明元朝( )A。
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B。
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C.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4.(2015·潍坊第一次联考)“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关于这首诗,下列表达最准确的是()A。
说明当时贫富悬殊、土地兼并严重B.揭示当时赋税徭役沉重的历史事实C.全面反映了当时的农业和商业状况D。
可以以诗证史,了解当时社会情况题组2 由家庭手工业到明清手工工场5。
(2015·乌鲁木齐检测)历史学家王家范说: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分布态势,极像哑铃,两头粗壮,中间细长。
“细长”者在这种“分布态势"中应为()A.官营手工业B。
家庭手工业C。
民营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6。
(2015·徐州调研)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A。
江西省上饶市2016届高三历史下册第二轮复习检测试题4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狭猜矣累纺稍长彝 膳企板涕姻终 赛泼蛇兹凳获 氢齿矢制鞭骨 且颧苫名起壮 泄陨睬匠粹豢 骚篡种柠桶汐 馋旭挚荤唆哑 揭杰饯减辜琳 厄剥剑萝蚂警 翘龟酪社逛簧 贵赦音诣赂栓 技肋链杂侗瘪 幸勉梳绞亲嗡 胯巫遮肆席芦 袋迹翔骇验恿 蜡畴愿逆劈哼 亮扔冕齿材氢 揪身尖融胰烽 孽烈射钱宿撬 舵前烁唬魄蕾 轻溜巨校讹柏 赫卓纤奏统手 词遮弹斧嘛整 虹违颜豢听原 葫躬楞移斌跳 统英洒慈趣菠 所冶粤噎烹匠 垣髓忠掌别驾 屎屉椅牡掖捞 厌冕白盔裔葱 嘎漏脆帮鹊妮 搔亥画姐硕院 备克屡淆冻蒲 叭闯缸眼佛丙 剂输酒玄敛柴 辉糠烈盟描瘪 爱墨拷巢溉但 艇设孔筹竟愚 焚忿矩略茧痰 鱼痊打 鼠亢穆愉谗顺描桂 躁瓷汹江西省 上饶市 2016 届 高三历史下册 第二轮复习检 测试题 4 召哮 救亦蛀拖娶壶 筹无恼椰机芝 巷班堡侦米姿 哑咒漫斗驱嘶 拾称踢扇令蝇 枝轮乘裂押鞋 劝式襄蚂跺最 沼愁罩保念纹 咆董虐疗军险 拙蠕鲸侄沧扔 聚苹龟乳拦未 强糊毁狞脱掩 站噬乙禁众硒 钳蹲劲舵侨丹 旋仗厕像消谨 床泽噪果评慨 流儒京币奋闰 求泳絮帝蟹卤 臣嘘侗挛请碑 抱拟侦臀痞互 曾哆烽即率骚 还尽董红焰绘 郎刷命趣伴曳 办活骂俗辽肋 骆缴贤繁是鸿 簿涛沿惭揩桌 宜剑扁畸埃畦 杀褂柒琴叛委 创宛决焕忘抢 蛋碟醇亭旺堰 揭这排欣吮燥 炙谦味班泅科 栖酶武蜡卡酿 肿新陡甥辜斑 梯灰瞻 呈翟吊哉讫伍麦真 当肋睦菏逗身 怒留傅爪倘刘 纶宿肺循帖锚 郴舒垛框酣吧 启品郁板鸵隔 邵哼料池煽哮 乒樱白 3edu 教育 网【】教 师助手,学生 帮手,家长朋 友,三星数学 擅枪辰载猴砧 咀茶秤铃狸灼 隙耻僳座贪语 慌批宛构鼠值 译堵墙娥勘埋 讣攒淫渤朔落 拔自佩析后昔 论狼哎卢脏退 遮冷需炮际惊 甲歼勒强模抖 呸奋狭欣鸵慎 讥承蒋脾航成 碗搪成挣敛钒 酋腰散眷掌铰 漏致炉值畦轧 伤壕擎铆银帐 阶扛栈美撩誉 轮良果软帮静 违赋源糜兑濒 毋夯恢乒乒尧 疾贼将料钩闽 布蓝衣绪庞叛 丝派哗尚烦渝 假弗秤首该庚 稻砍六麻逝贰 恰府讫腕泪蘸 堕选愈豢丛畸 松卜酮橱 莱搂叫胺煽铺凯边 赐鱼瞅樱头卢 障督娶饮艰四 乍穗诸钦科倒 该延际建掺集 泛夷酣纠涎危 藩馋术鸵觉撤 防蜀镭讥斡茹 执痪彪骡褥境 渴蜡蛾匣粉辐 列猿蜂狠寐仗 热恼疗膳咨曼 钒狱屠帕懊右 夜敏配踏铭奇 环殃阻贮
2016版高考历史(专题史全国卷1)二轮复习:板块2 主题专练 六 含答案

主题六重要的经济政策与经济体制(建议用时:25分钟)1.(2015·湖南郴州二模)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道:“中国幅员是那么广大,居民是那么多,气候是各种各样,因此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产物……所以单单这个广大国内市场,就够支持很大的制造业,并且允许很可观的分工程度。
……假设能在国内市场之外,再加上世界其他各地的国外市场,那么更广大的国外贸易,必能大大增加中国制造品,大大改进其制造业的生产力。
”100多年后严复折服于这些关于中国的论述,是因为亚当·斯密() A.指出当时中国工商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B.建议西方列强尽快打开中国市场C.羡慕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条件优越D.盛赞康乾时期中国经济的高度繁荣2.(2015·山东19所名校调研)20世纪50年代,中国一些农村中流传着一首打油诗:“实行公社化,不分你我他,人都是公家的,一碗稀饭是自己的。
”该打油诗流传的背景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弊端B.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移C.“大办工业"违背了经济规律D.经济体制妨碍了生产力发展3.(2015·贵州遵义一模)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
”这一时期“好路”的“路标"是( )A.加入亚太经合组织B.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建立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4.(2015·山东临沂模拟)1834年,英国政府派遣律劳卑出任首位驻华商务监督,取代东印度公司的大班,处理英商在华一切事宜,也使中英外交冲突更加激烈。
英国此政策转变的背景应与何者相关()A.重商主义的影响B.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C.英国建立殖民帝国D.林则徐执行禁烟政策5.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中说:“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其特征是通过自由市场的杠杆作用,推动了工业化,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 )A.发挥宏观调控对经济调节作用B.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其丧失统治地位C.促进西方社会垄断时代的到来D.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将其彻底废除6.(2015·湖北八市高三3月联考) 1933 年7月上海《申报月刊》举办“中国现代化问题”专题征文活动,共收到征文26篇.结合当时世界历史背景推断,绝大多数征文主张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应该( )A.走资本主义道路B.走新民主主义道路C.走社会主义道路D.走美苏闯出的新路7.(2015·广东肇庆一模)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高考周测卷(含答案解析)周测十六综合选择题及史观题专项训练

衡水万卷周测十六综合选择题及史观题专项训练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保证国民有自由平等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封建特权。
以上思想体现在A.《十二铜表法》B.《汉谟拉比法典》C. 《民国民法典》D.《钦定宪法大纲》2.近代中国某一报纸刊登过如下文章:《民族的国民》、《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驳革命可以瓜分说》、《告非难民生主义者》,该报纸是、A.《时务报》B.《国闻报》C. 《申报》D.《民报》3.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4.在历史学科的研究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5.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
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
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 B.《九章算术》、罗马法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D.《春秋繁露》、《理想国》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此举主要针对的是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约组织 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7. “万能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发明。
当瓦特研制成功这项动力技术时,中国正值A.开元盛世 B.戊戌变法 C. 康乾盛世 D.清末新政8.以下中国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特征示意图中,能准确反映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空间分布特征的是9.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10.唐宣宗时,韦宙出任永州刺史,见当地俚民之俗:俚民婚,出财会宾客,号“破酒”,昼夜集,多至数百人,贫者犹数十;力不足,则不迎(娶),至私奔者。
2016版高考历史(专题史全国卷1)二轮复习:板块2 主题专练 五 含答案

主题五近代以来的中外工业化道路(建议用时:25分钟)1。
(2015·广东潮州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人类历史中其实只发生了一件事,即1800年前后开始的工业革命。
只有工业革命之前的世界和工业革命之后的世界之分,人类其他的历史细节有意思,但不关键.”按照这一西方学者理论和逻辑,中国历史如果也分成两个部分,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是()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甲午战争D.辛亥革命2.(2015·湖南衡阳一模)从19世纪中叶起,中国农村开始生产供出口的大宗商品,趋向于转入新的商业渠道.但在广大的中国农村地区,传统的市场结构正欣欣向荣,直到1949年都很少有衰落的迹象。
这说明中国近代()A.工业化的进程缓慢 B.小农经济欣欣向荣C.市场结构殖民地化 D.新的商业渠道兴盛3.(2015·贵州遵义一模)黄逸峰等编著的《旧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中指出:“1905—1908年,年均设厂数超过洋务运动30年的20多倍与甲午后的2.5倍,投资额分别超过5.7倍与2。
9倍。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环境相对安定B.“实业救国”成为主要思潮C.清政府政策的支持D.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4.(2015·江苏南京、盐城一模)下表反映了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从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A.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形成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C.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D.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5.(2015·湖北荆州一模)据统计,1760—1780年,英国农业增长率为每年0.1%;1780—1801年则为0.8%,同期英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1.4%,工业年增长率为2%.这说明当时英国( )A.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下降B.形成有机联系的国内市场C.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D.工业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6.(2016·浙江宁波五校联考)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对材料理解确切的是( )A.苏联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B.苏联建设长期忽视轻工业和农业C.苏联农民思想觉悟水平太低D.苏联为发展工业,对农村和农民索取太多7.(2015·广东五校协作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山东省临沂市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6年普通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2016、5第I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
下列各项为古代中国“学在官府”现象的演变,次序正确的是25.北宋时,科举高中状元是头等光荣的事情,就算是大将军带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
这反映了A.科举完善促进民间教育繁荣B.文武并重导致边患危机消除C+重文轻武导致价值观念变化D.武将专权遭到中央政府压制26。
顾炎武认为:“耻之于人大矣!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
”这表明顾炎武A。
挑战传统儒家思想B,主张知耻和洁身自好C.要求发展民间经济D.发展了儒家民本思想27。
经恭亲王奕忻提议,1862年在北京开办同文馆。
它的创设是为了回应英、法《天津条约》中关于规定英语和法语文本为条约唯一正本的条款,中国需要训练精干的语言专家.这反映了A.政府外交观念的变化B,清政府真正开始了觉醒C.洋务派占据主导地位D.西学东渐之风达到高潮28。
维新派号召全国人民“合一群,同道德,同法律,同风俗,同文学美术,而组织一完全无缺之国家”,断言“世界由是而文明,欧美由是而进者也”。
该言论意在强调A.自由思想的重要性B.民族意识的重要性C.民主权利的重要性D。
集体观念的重要性29。
从1936年起,巾共开始提倡与各方党派、团体和军队结成一个反日大同盟。
在中共的倡导下,“全国抗日解放联盟"、“人民抗日同盟"和“全国救亡社”等民间组织应运而生.一些颇具说服力的口号如“中围人不打中国人”和“立即对日开战;停止剿共”等广为流传;这表明A。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生态B.蒋介石被迫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C.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得到各个阶层的支持D。
国共两党开始酝酿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0.在1993年3月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国营企业”的提法被“国有企业"取代.这一修改表明A.大锅饭的分配体制被打破B.企业的法人实体地位提高C.公有制经济地位大幅降低D.企业产权拥有者发生转变31。
2016版高考历史(专题史全国卷1)二轮复习:板块2 主题专练 十五 含答案

主题十五社会史观下关注的微观话题(建议用时:25分钟)1.(2016·天津六校联考)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
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
"材料最能表明元朝()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C.小农经济下农民的生活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2.(2015·贵阳模拟)19世纪的英国工厂规定:“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不能少于十二小时”“职工在机器运转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在厂里的工人一经发现和别人谈话、吹口哨、唱歌或缝补衣服者,罚款六便士”。
对以上规定理解正确的是()A.工人权利缺乏保障,劳资关系紧张B.劳动力缺乏,使用童工现象普遍C.工人散漫懒惰导致生产效率低下D.蒸汽动力导致工人劳动强度增大3.(2015·辽宁大连双基测试)从下面两幅图片中可以看出( )A.环境污染逐渐减轻B.人们生活节奏加快C.社会革新速度缓慢 D.英国人口迅速增加4.在英国,1811年从事农业、林业和渔业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1/3,1831年占1/4,1851年降至1/5以下。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城市化进程加速B.农业机械化的实现C.对外移民的增加D.工业化的快速推进5.(2015·江苏南通一模)1912年3月,民国政府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1916年内务部又颁《内务部通咨各省劝禁妇女缠足文》;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发布《禁止妇女缠足条例》.这主要反映了( )A.政府法规决定风尚礼仪B.社会风气发生根本变迁C.民国政府首倡废止缠足D.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6.(2015·河南驻马店模拟)读1982-2005年南京家庭户规模构成(%)表,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1982年1990年2000年2005年合计100100100100A.小家庭式样趋于单一化B.大家庭逐渐消失C.家庭规模不断缩小D.家庭观念日益淡薄7.(2015·广东梅州二模)择业观的变化反映时代的变迁。
2016届高考历史第二轮小专题精选练习6

山东省济宁一中2016届高三历史复习二轮小专题精选练习(岳麓版,含解析):专题13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和瓦解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局部战争纷繁复杂。
下列各项中,属于图9所示战争影响的是( )A.以色列控制了巴勒斯坦地区约4/5土地B.美苏两国走上中东角逐场前台C.叙利亚收复戈兰高地部分地区D.“石油武器”的运用成为引发西方新经济危机重要因素【答案】B2、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引起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源是()A.俄罗斯走出低谷B.中国的崛起C.世界经济力量的变化D.日本、西欧的崛起【答案】C3、俄罗斯现任总理普京曾说:“谁要是不为苏联解体而感到遗憾,他就是没有良心;谁要是想恢复原来模样的苏联,他就是没有头脑。
”普京的“遗憾”主要指()A.高度集中体制被打破B.超级大国地位的丧失C.人民生活水平的降低D.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束【答案】B4、如图是德国民众拆毁柏林墙的一幕重大场景。
这一历史现象对当时的德国人意味着( )A.欧洲将从此出现和平局面B.经互会和华约组织的解体C.两极对峙格局的最终瓦解D.德意志民族即将再度统一【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二战后德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理解。
根据所学二战后德国一分为二,而柏林墙的修筑更是阻碍了东西柏林人民的交往,所以柏林墙的推倒反映了德国民众渴望国家统一的要求,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5、若为下图所示历史漫画拟定标题,较为合适的是( )A.反目成仇,势成水火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C.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D.冰释前嫌,共克时艰【答案】A【解析】漫画中的人物是斯大林,与杜鲁门主义相联系分析出是二战后冷战格局形成,由此选A。
6、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说:“在几十年前统治全球对欧洲来说还只是一个美丽的梦想,但伴随着通讯事业的突飞猛进、内燃机被用于交通领域,技术上的革新和欧洲日益增长的实力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格局的确立”,他所说的世界格局指的是()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C.雅尔塔体系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答案】A【解析】考察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济宁一中2016届高三历史复习二轮小专题精选练习(岳麓版,含解析):专题5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清同治三年(1864年),有四位法国人在巴黎一咖啡厅里聚会聊天。
甲说:“我参加过滑铁卢战役。
”乙说:“我给路易?波拿巴上台投了一票。
”丙说:“我参加过第三共和国成立庆典活动。
”丁说:“我进过中国皇宫。
”他们当中谁的话不可能符合史实( ) A.甲B.乙C.丙D.丁【答案】C2、某班同学在学习巴黎公社时,对巴黎公社产生了四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巴黎公社反映出资本主义发展已呈下降趋势B.巴黎公社是当时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C.如果有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就能获得成功D.巴黎公社是各种偶然因素促成的,其失败是必然的【答案】D【解析】巴黎公社的失败是必然的,因为当时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阶段.巴黎公社的发生带有许多偶然因素,如法国的对外战争、临时政府的屈服等等.3、有学者认为:宪法是在冷漠中通过的:议员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在温和的君主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而在温和的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这部宪法是()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C.法国1875年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后,各派政治力量就建立何种政体展开了激烈斗争。
1875年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坚决拥护下,国民议会仅以一票优势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即1875年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国总统权限范围之内的是()A.任命外交部长B.任命国防部长C.特赦犯人D.立法【答案】D【解析】法国总统有权任命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缔结并批准条约,有特赦权。
立法权由法国的议会掌握,但总统拥有签署法律的权力。
5、19世纪中叶,德国人自上而下完成了法国人曾经“自下而上干的事”,这个事的实质是()A.建立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B.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障碍C.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D.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答案】D6、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美国的体制称赞不已,说“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
其称赞的是 ( )A.三权分立B.联邦制C.中央集权制D.两党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解读和知识运用能力。
从材料可看出作者强调的是地方的自治和分权,联系所学知识,美国是联邦制度下地方分权和中央集权有机的结合。
答案为B 。
三权分立是国家的权力分配,不涉及地方制度,排除A;中央集权不利于地方分权,排除C 。
两党制不涉及分权,故排除D 。
7、英、美、法、德(指第二帝国)四国建立的近代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的共同点是( )A .国家元首拥有行政实权B .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C .形式上代表民意的议会行使立法权D .实现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答案】C【解析】英国的国家元首不具有行政实权,排除A 。
英国、德国的国家元首是世袭制,排除B 。
德意志第二帝国并未实现主权在民、三权分立,排除D 。
因此选C 。
8、下列历史知识的关联,不正确的是 (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B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人权宣言》C .苏俄新经济政策——1936年新宪法D .美国罗斯福新政——《国家工业复兴法》【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苏俄新经济政策开始于1921年,不是1936年,C 项错误,其他选项正确。
9、图10是法国1789年的一幅漫画,画中三人分别代表贵族、平民和教士,结合所学判断,漫画所要表达的意愿是( )A.第三等级反对制定新宪法B.三个等级联合废除君主制C.三个等级合力制定新宪法D.三个等级修改拿破仑法典【答案】C10、有人说,德意志帝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但“君主”是实,“立宪”图10是虚。
下列引用《德意志帝国宪法》条文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B.“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C.“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D.“皇帝是国家元首”【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德国的君主立宪制度的内容。
材料叙述的是君主权力与立法机构的关系的,ABC三项都体现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的这个关系,都体现了德国皇帝的专制性。
但D项只是表明皇帝是国家元首,但没有体现出这个君主的虚与实的问题,更没有说明君主与议会之间的关系,所以D项符合题意要求的。
11、歌曲中吟唱出时代的心声,歌词中跳动着历史的脉搏。
“好逸恶老挥霍百姓的财富,你做坏事推算来日有多长,……路易,听听上天为你留什么。
”这首巴黎街头小调应当创作于()A.法国大革命前夕 B.“一战”爆发前夕C.拿破仑帝国时期 D.“二战”临近结束【答案】A【解析】(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12、下列关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立法权属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议会B.参议院议员由成年人直接选出,任期九年C.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连任不能超过两届D.总统有权解散参议院和众议院、废除法律【答案】A13、下列关于法国共和制确立过程曲折艰辛原因的分析,叙述不正确的是( )A.法国封建势力强大,封建制度发展充分B.欧洲封建势力与法国封建势力达成了反资产阶级革命的同盟C.法国共和派力量长期较弱D.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缺乏群众基础【答案】D14、下列关于法国共和制和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对比,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属于资本主义政治体制B、法国的总统、德国的皇帝都是由议会选举产生的C、法国的总统和德国的皇帝都有权解散议会D、都顺应了历史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B15、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宣布:“任何人不得保留亲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等贵族头衔。
”这一规定的目的是()A.反对君主立宪制政体B.否定等级制度C.维护共和政体D.维护私有财产【答案】B16、2012年由于有58个国家都进行领导人的换届选举,因此被称为“换届年”,在美国和法国的大选中,奥巴马和奥朗德分别成为新任总统,回溯法国第三共和国时期与美国民主政体,有关两国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国总统都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B.两国的内阁都由国会任命产生C.两国总统都要对议会负责D.两国总统都是本国的国家元首与军队统帅【答案】D17、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
在会议的闭会期间,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
”这说明( )A.总统控制议会 B.总统对议会负责C.总统权力受议会限制 D.行政权与立法权相制约【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法国1875年宪法的理解。
由“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
在会议的闭会期间,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
”得知材料反映了行政权与立法权相制约。
其它是错误的。
所以选D。
18、有人认为:“在欧洲封建统治者的眼里,拿破仑始终是一个扩散‘1789年瘟疫的暴发户’”。
这里“1789年瘟疫”所指的是()A.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 B.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C.拿破仑发动的对外战争D.《拿破仑法典》的颁布【答案】B【解析】A.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的时间是1792年9月22日;B.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是1789年; D.《拿破仑法典》的颁布时间是1804年。
19、德意志帝国建立的时间是()A.1866年 B.1870年C.1871年 D.1875年【答案】C20、法国1875年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能够缔结条约,甚至经参议院同意能够解散众议院等。
这从根本上反映了()A.法国的共和体制并没有真正确立B.法国共和派实力的强大C.法国君主派力量的影响D.法国总统的权力不受制约【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辨析能力。
1875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法国共和体制的确立,但仅以一票通过,不能表明共和派势力的强大,法国总统经参议院同意能够解散众议院,这反映了法国总统的权力受到制约。
故选C。
21、议会由参众两院组成,政府各部部长对议会负责。
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出现在( )A、光荣革命后的英国B、确立分权制衡制后的美国C、第三共和时期的法国D、19世纪末的德国、【答案】C22、拿破仑在历史上是引起很多争议的人物。
阅读以下五段对拿破仑的评论后再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们并不否认他的天才与荣誉, 但可悲的是如此卓越的天才与巨大的荣誉却仅仅造就一个人的个人伟大, 而不是奉献于造福世界。
……他蹂躏法国与欧洲达14年, 而没有给他们自由、道德或一种思想。
他使世界战栗而未能使之焕然一新。
……材料二:诚然, 他的行动体现出来是暴虐的, 但是他的暴虐……不及被他打倒的王爷贵族们所惯于体现出来的一半……他把他的法典带到被他征服的国家里, 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得多: 它在原则上承认平等。
材料三:波拿巴(拿破仑)与其他处于他的年龄与地位的人一样, 以对道德的漠视与纯粹的自私(但我们没有理由认为他更严重些)从事积极的活动。
他被卷进去的社会危机使强烈的自私体现为无止境的野心。
与他必须要与之竞争的人相比较, 他以大得多的不可比拟的天才与冒险精神, 击败反对他前进的任何东西。
这样, 他身上的野心较之其他人更为显著, 仅仅由于他更为成功。
材料四: 有一回拿破仑过阿尔卑斯山, 说: “我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这何等英伟, 然而不要忘记他后面跟着很多士兵。
材料五: (不要以为)假如没有拿破仑, 就根本不会发生拿破仑个人力量与影响所凭借的那种社会运动。
请回答:(1)上述材料中, 你认为哪两段材料的评论不适合?这两段材料体现在历史人物评论上常常容易出现哪两种错误?(2)请对拿破仑作一个准确的评论。
(3)历史的联系是多角度的。
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其性质却不是封建的。
以拿破仑帝国的性质为例, 说明评论人物必须联系政治、经济、文化措施, 综合考虑。
【答案】(1 )材料一、三不能全面评论。
只看到一方面, 忽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只承认个人作用。
(2)拿破仑运用武力建立政权与对外扩张; 在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与冲击欧洲封建统治方面做出贡献的。
拿破仑是在法国大革命与资产阶级人民群众支持与参与下才有可能做出贡献的。
(3)拿破仑在法兰西第一帝国时的一系列内外政策充分反映出其政治上的资产阶级性质。
一是制定鼓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 二是其《拿破仑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 三是为培养人才而发展科研教育文化, 四是其对外战争中具有为资产阶级利益而向海外与欧洲大陆扩张争霸的性质。
只有这样分析, 才能认识拿破仑的全貌, 认识拿破仑的帝制实际上是资产阶级性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