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雨刷器的“变革史”
雨刮器,你知道多少

雨刮器,你知道多少下雨的时候,大车小车前档风玻璃上的雨刮器就会齐齐动作,两只雨刮片以固定的转轴柱为中心作摆动,将前档风玻璃的雨水刮去,还司机一个有效的视野。
最早期的雨刮器由一个摇臂与夹有橡皮刮片的臂组成,由司机手工操作。
后来为了看位的需要,在左右两侧都装上了刮水臂,用连杆连接,成为手动双刮水片,也就是今天汽车雨刮器的原始型。
后来的雨刮器用气压差来代替人力,称为真空雨刮器。
用一条管子接到发动机,利用发动机的真空度来驱动雨刮器里面的活塞,推动摆臂转动,雨刮片就可以动作了。
40年代初期,汽车上陆续安装了电动雨刮器取代真空雨刮器。
不过,直到80年代初,我国一些货车和客车仍然使用真空雨刮器。
现在,汽车已经全部使用电动雨刮器了。
雨刮器看似简单,实际上构造并不简单。
雨刮器总成含有电动机、减速器、四连杆机构、刮水臂心轴、刮水片总成等。
当司机按下雨刮器的开关时,电动机启动,电动机的转速经过蜗轮蜗杆的减速增扭作用驱动摆臂,摆臂带动四连杆机构,四连杆机构带动安装在前围板上的转轴左右摆动,最后由转轴带动雨刮片刮扫挡风玻璃。
现在,汽车的雨刮臂有两个,电机一般是一个,称为“单机双臂”,也有每个雨刮器带一只电机,称为“单机单臂”。
有些雨刮臂还附带胶水管,水管接至洗涤器上,按一下开关会有水注喷向前档风玻璃。
在一些中高级轿车上,不但前后档风玻璃有雨刮器,就是前大灯也有一支小小的雨刮片,用以清除前灯玻璃上的尘埃。
司机关闭雨刮器时,雨刮臂往往不停在适当的位置,阻碍司机的视线。
为解决这一问题,雨刮器设有一个回位开关,它控制雨刮器电机,当雨刮臂停在档风玻璃下的适当位置时,电机才会停止运转。
现今的雨刮器已经普遍采用快档、慢档和间歇控制档。
其中间歇控制档一般是利用电机的回位开关触点与电阻电容的充放电功能使雨刮器按照一定周期刮扫,即每动作一次停止2-12秒时间,对司机的干扰更少。
有些车辆的雨刮器还装有电子调速器,该调速器附带感应功能,能根据雨量的大小自动调节雨臂的摆动速度,雨大刮水臂转得快,雨小刮水臂转得慢,雨停刮水臂也停。
关于汽车雨刮器发展的研究

关于汽车雨刮器发展的研究摘要:雨刮器是安装在风窗上的重要附件,它的作用是扫除风窗玻璃上妨碍视线的雨雪和尘土,对于行车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
汽车未来发展趋势,主要三大方向:新能源化、智能化、车联网化,以上三个汽车领域的发展趋势,也对雨刮器提出了新的需求。
关键词:智能雨刮、PWM控制、磁位置传感器、无刷电机一、雨刮器介绍雨刮器按其驱动方式可分为机械式、真空式、气压式、液压式和电动式等。
现代汽车一般采用电动刮水器,其优点是结构简单、控制方便。
电动刮水器由电机、曲柄、传动杆、刮臂和刮片组成。
电机旋转时,带动曲柄和传动杆工作,使刮臂连同刮片在玻璃上运动。
大家对智能雨刮产品有普遍误解,认为那是一个很简单的部件。
其实不然,智能雨刮几乎是整个汽车车身电子部件里最复杂、也是最难做的产品之一。
二、传统机械雨刮的缺点1.雨刮擦拭的噪音大传统的机械式雨刮,根据四连杆的摆动原理,使得雨刮在玻璃上进行来回擦拭。
由于四连杆的鞭笞效应,刮片在反转的瞬间,会发出很大的“啪啪”的声音,会严重影响用户的乘坐的舒适度,在汽车的售后投诉里面,雨刮擦拭噪音大一直排名靠前。
2.适应性差,不够智能化传统的机械式雨刮,只有高速和低速档位,不能进行无级变速。
即便有雨量传感器也仅仅是调整间歇的时间,不能很好满足各种复杂的工况使用。
高速档位和低速档位的切换需要人为的干预,大大的增加了司机的驾驶负荷。
汽车发展方向是自动驾驶,机械式雨刮需要人为的切换不符合自动驾驶的发展要求。
3.耗能大传统的机械式雨刮不能识别工况,例如:擦拭耗能最大工况为干刮(前风挡上没有水),即便工况为干刮时,机械式只能持续擦拭,除非驾驶员强行介入关掉开关。
还有在等待红灯时,驾驶员的视野需求会急剧下降,但雨刮无法进行智能档位调整,这些都导致了机械式雨刮耗能的浪费。
4.刮片&刮臂外漏、美观性差传统的机械式刮片、刮臂没法隐藏在发动机盖下面,主要由于换刮片时,没有服务位置,只能通过刮臂掀起来时,进行刮片的更换。
汽车雨刷器的“变革史”

氟 元 正 紧 学 发 明权 而 打官 司 的人 , 但相 互 谦 “ ” 素 。摩 瓦桑无 比兴奋 , 式 瓦桑 饱含 热泪 , 紧地 拥抱 住 自己 让 的也 不乏其人 。进化 论 的创立 者
向法 国科 学 院提 出 了要 求 审 定 的
的导师 。莱士 , 他们 俩 同是 英 国 报 告 。而法 国科学 院又 决定派摩 瓦 后 人 留 下 的 佳 话 。
的名字 。
究, 即将 成 功 的 时候 , 把 秘 密 告 却
诉 了学 生 , 让 自己的学 生 占 了便 反
l 9世 纪 , 国著 名化 学家夫 罗 宜 。也有 人替 摩 瓦桑担 心 , 法 怕摩 瓦 密经 过 3 0余 年 的研 究 ,发现 了新 桑 的成 果难 以通 过夫 罗密 这一 关 。
石发光 电灯 。
莱士关 于同一 内容 的文章 。达 尔文 这 时候 ,许 多人都 为 夫罗 密惋 惜 ,
氟 进 以上 4 科学家 都声称各 自的 的高 尚品格 遇上 了华 莱士的豁达 胸 认 为他 对 “ ” 行 了大 半 辈 子研 位
发 明时 间早 于爱迪 生 , 都有 一 定 怀 , 也 二人 的文章就这样双 双发表 了。 的道理, 是, 于 电灯 的发 明人 名 册 这是科技史上实事求是 的典范 。 上, 写下 了 3个 国家 的 5位科 学 家
的 重 要 性 还 在 不 断 提 高 ,并 被 赋 予 更 广 泛 的 用 途 。 汽 车 制 造 商 前 不 久认 识 到 , 以 让 雨 刷 来 监 可 督 驾 驶 员 的 状 态 。 为 此 , 通 雨刷 被 安 装 上 专 门 普 的摄像 头 , 踪 驾驶 员的 眼球运 动 , 果 驾驶 员 跟 如
打 瞌 睡 .就 会 发 出响 亮 的 警 告 信 号 以避 免 交 通
雨刷发展一览及无骨雨刷的优点

雨刷发展一览及无骨雨刷的优点1、铁架雨刷是雨刷的第一代结构,结构安全性差,寿命短!压力也不均匀,我们不推荐您使用!而且铁架主体有较大的重量,长期使用会对雨刮电机造成一定的影响,但由于结构简单,所以价格相对便宜,一般情况下,汽车出厂后铁架雨刷使用4个月会出现不同程度老化磨损,产生刮拭不理想、刮拭噪音过大等现象,从而严重影响雨雪天驾驶安全!无骨雨刷器系统凭借独特智能自适应弹簧钢弹片,均匀分散压力,使得刮片各部分受力点均匀,彻底告别了传统雨刷器的弊端。
无骨雨刷器追求与空气动力学的完美结合,彻底消除汽车高速行驶时由于风力造成的运动抖动,使刮片对玻璃的磨损度降到最低水平。
无骨雨刷器设计简单、结构轻小,更使得爱车的雨刷电机寿命延长2倍以上;无骨雨刷器不用更换雨刷臂,只用更换原车传统骨架雨刷片即可,更快捷,更方便2、原厂的大部分车型,并不使用无骨雨刷,而是从有骨雨刷转用了无骨雨刷。
其中5%左右的车型,会因为玻璃弧度问题,导致雨刷的两头微微翘起,而贴不住玻璃,这是正常现象,因为无骨压力体系和有骨是不一样的。
遇到这样的情况不必担心,因为不会影响任何使用效果。
而只会减少一些刮雨的面积,且由于分布在2头,所以对驾驶本身不会造成任何不好的影响,要消除这样的情况,可以在购买时,把尺寸降低一寸,这样就基本可以解决两头微微翘起的问题了。
3、雨刷工作时出现跳动会有以下原因:——玻璃不干净。
可以使用专业玻璃水,或者洗洁精彻底清洗玻璃,将表面看不见的附着物去除,消除抖动——雨刷刀口胶条切割不均匀由于雨刷本身的质量问题的话,我们会主动为您更换雨刷并承担所有运输费用4、无骨雨刷中间部分拱起是因为雨刷摇臂的压力不足造成的要根本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到4S店更换摇臂底部弹簧,把压力回复到正常值,而有一部分国产车先天性压力不足(比如奇瑞QQ有50%的车摇臂压力不足的),也有一部分车是年限长了弹簧老化(比如有些5年以上的桑塔纳车)5、无骨雨刷的刮雨刀口和有骨雨刷是不一样的。
汽车前窗为什么要装雨刷

汽车前窗为什么要装雨刷汽车,这个现代文明的产物,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方式,也成为了我们探索世界的重要工具。
然而,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汽车的前窗上会有雨刷器呢?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背后却蕴含着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对安全出行的不懈追求。
想象一下,在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里,你驾驶着汽车行驶在湿滑的道路上。
雨水不断地打在前窗上,模糊了你的视线。
如果没有雨刷器,你将很难看清前方的道路,这无疑会大大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雨刷器的存在,就是为了在这种情况下,帮助我们清除挡风玻璃上的雨水和其他杂物,保持视线的清晰,确保行车安全。
雨刷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最早的雨刷器设计非常简单,仅仅是一个手动操作的刷子。
驾驶员需要在驾驶过程中不断地用手去擦拭玻璃,这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分散了驾驶员的注意力,增加了驾驶的风险。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寻求更加自动化的解决方案。
到了20世纪初,电动雨刷器的发明,标志着雨刷器技术的一次重大飞跃。
电动雨刷器通过电动机驱动,可以自动地在前窗上来回摆动,有效地清除雨水和杂物。
雨刷器的设计也经历了不断的改进和创新。
从最初的简单刷子,到现在的多级雨刷系统,雨刷器的性能和耐用性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现代雨刷器通常由橡胶制成的刷片、金属支架和电动机组成。
刷片的材质和形状经过精心设计,以适应不同的天气条件和清洁需求。
金属支架则保证了雨刷器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电动机则提供了雨刷器所需的动力,使其能够快速响应各种天气变化。
除了基本的清洁功能,现代雨刷器还具备了许多智能特性。
例如,有些雨刷器可以根据雨量的大小自动调整摆动的速度,以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提供最佳的清洁效果。
还有些雨刷器配备了传感器,能够检测到前窗上的冰、雪或其他障碍物,并相应地调整工作模式,以避免损坏雨刷器或前窗。
雨刷器的维护同样重要。
定期检查雨刷器的工作状态,及时更换磨损的刷片,可以确保雨刷器在关键时刻能够正常工作。
不起眼的“扫帚”———雨刷器

不起眼的“扫帚”———雨刷器作者:暂无来源:《发明与创新·小学生》 2016年第12期雨刷器安安静静地待在汽车前挡风玻璃上,很容易被人们忽视,但作用不容小觑,像扫帚一样,能够扫除玻璃上妨碍视线的雨雪和尘土。
不论是豪华轿车,还是笨重的货车,或者民用代步车,都离不开它呢。
1902年的一天,生活在美国阿拉巴马州的玛丽·安德森要出席一个重要的商业活动,她坐车前往,可走到半路,下起了大雨。
由于雨太大,司机根本看不清前面的路,所以开得很慢,有时还不得不用抹布擦拭玻璃上的雨水。
玛丽·安德森很着急,一个劲地催促司机快点开。
司机只好加快速度,可就在一个拐弯处,一个人骑着自行车突然拐了出来。
司机为了躲开,猛打方向盘,结果车狠狠地撞在了一棵树上。
玛丽·安德森当场受伤,被送进了医院。
在医院,玛丽·安德森躺在病床上,心想:能不能解决雨天影响司机视线的问题呢?一天,无意中抹眼泪的动作让她顿悟:如果能在车玻璃上安装一块手绢,再装一个操纵杆,当司机看不清道路的时候,启动操纵杆,杆子带动手绢,不就可以擦雨水了吗?她为这个想法兴奋不已,出院后立即着手研究。
仅仅过了一年,她便发明了一个擦雨装置。
这个装置构造很简单,就是把一块海绵绑在一个钢杆上,然后在汽车玻璃上打一个孔,装上一个杠杆。
雨天,司机可以通过转动杠杆的方式,让紧贴在玻璃上的海绵擦雨水,可司机本来就看不清前方,如果还用手不停地转动杠杆,很容易发生危险。
于是,她思考如何改进这种装置,又发明了带发条的转杆。
这样,擦雨装置上一次劲后,可以自动擦雨许多次。
玛丽·安德森把这种擦雨装置命名为雨刷器,并申请了专利。
那时,由于车辆很少,这项专利没有得到推广,但随着时代发展,车辆越来越多后,雨刷器才被大众接受。
如今,雨刷器是汽车的一个重要附件,样式多种多样。
有骨雨刷器详解

教您学汽车知识之有骨雨刷器详解自从1927年电动雨刷器被发明、发展、使用至今,现代雨刷器的发展历程已经走过了整整83个年头。
如今,不管是高档豪华轿车,还是普通民用代步车,或是笨重的货车,雨刷器都已经成为一个很不起眼的组成部件。
然而,我们对这个小小的组件又了解多少呢?接下来,我们就对拥有悠久历史的有骨雨刷器,进行详细解析。
有骨雨刷器发展史J. H. Apjohn在1903年发明了可以在直立挡风玻璃表面上下移动两条刷子的代雨刷器雏形在看下文之前,能联想到上面左图中那位穿着高贵的女士,和右图里那个看着让人有点发懵的东西有什么关系么?而意想不到的是,这位衣着很有档次的女士就是最早发明雨刷器的人。
早在1902年,玛丽·安德森看到汽车驾驶员雨天行车时为了看清前方道路,不得不打开当时还没有装备雨刷器的车窗,于是便萌生了发明雨刷器的想法。
仅仅过了一年,也就是1903年,她便获得了手动雨刷器发明专利,这也是玛丽·安德森整个人生中唯一的一项发明,不过当时的雨刷器需要依靠手动来完成刮拭功能,就是说驾驶员需要一边开车一边用手来转动雨刷器擦拭玻璃,尽管这一发明非常具有实用性,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却无人问津。
1910年左右,电动雨刷器随即出现,发明者同样是一位女性,名叫夏洛特·布里奇福德。
当时夏洛特·布里奇福德和她的女儿弗洛朗,成立了一个名叫“布里奇福德”的公司,其中一项业务就是制造电动雨刷器,并于1917年获得该项专利,但公司却并未从中盈取多少利益,原因是当时没有人认可她们的这项发明效果,这种情况被一直持续到1923年,之后才被应用、普及。
而从1927年以后,电动雨刷器便被博世公司接手,发扬光大至今。
于1927年投放市场的奔驰Type_S车型,已经装配了相对简易的雨刷器另外,1962年有个叫鲍勃·卡恩斯的人发明了可变化雨刮速度的间歇式雨刷器,到了20世纪90年代,配备微型传感器的现代雨刷器可探测到挡风玻璃上是否降有雨水,从而激活雨刷器进行工作,当然擦拭速度也是可以根据降雨量而作出相应调整。
汽车史上十大经典技术与设计盘点!值得收藏

对于汽车很多技术和设计,我们通常称之为经典,但是实际上,当它们最开始出现的时候,那可是不折不扣的时尚潮流派,而且后面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比如萨博并不是最先用增压器的轿车,而雨刷器的历史也比你想象的长,下面我们就为大家盘点汽车史上的十大经典潮流与技术。
汽车电动雨刷器起始时间:1920年代最开始的汽车上的电器屈指可数,更不用说不经常用到的雨刷器了。
由于欧洲的气候多变,下雨在所难免,当时的一位女士看到开车时还需要打开车窗来看清前方道路,于是萌生了发明手动雨刷器的念头。
1903年,这位叫玛丽·安德森的女士便获得了手动雨刷器发明专利。
随后,在1910年左右,电动雨刷器出现了,发明者是一位名叫夏洛特·布里奇福德的女性(看来粗枝大叶的大老爷们不怕淋雨……),并于1917年获得了专利。
但是最初似乎汽车厂商们依然不太买账,直到这项技术被后来的零部件巨头博世买下,从1920年代末开始,这项技术开始在汽车上得到普及。
奔驰后视镜转向灯起始时间:1998年最先装备量产车型:奔驰S级(W220)如今哪怕是几万块钱的车,也把LED转向灯放到了外后视镜上面,显得高档一些。
不过倒退十来年,这可是一项高端配备,而引领这一潮流的却是在很多人眼中稳重保守的奔驰。
实际上这是一个大大的误会,很多技术奔驰都是率先应用的,下面我们还会提到。
这项配备当初也确实比较高端,因为搭载外后视镜转向灯的第一款车型就是奔驰的第四代S级(W220)。
作为奔驰家族的旗舰车型,S级的地位就如同江湖上大门派的掌门人一般,一举一动都引人注目。
而随着奔驰家族开始装备这项设计,它也在市面上的很多车型上普及开来。
乘用车涡轮增压技术起始时间:1960年代最先装备量产车型:奥斯莫尔比 F85现在的小排量涡轮增压似乎已经成为一种风潮,不过当你回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采用涡轮增压技术的还屈指可数。
实际上涡轮增压最早的设计思路和专利起源很早,瑞士人Alfred Buchi博士早在1905年就申请了这项技术的专利,但是……由于当时的材料和加工技术限制,这项技术迟迟无法在民用汽车上得到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汽车雨刷器的“变革史”
作者:野舟
来源:《发明与创新(综合版)》2010年第11期
从1927年5月电动雨刷器被发明以来,已满83周年。
现在不管是豪华轿车,还是笨重载货车,或是简陋汽车。
挡风玻璃上的雨刷器都是一个不起眼的部件,很容易被人们忽视。
下雨的时候,打开开关,雨刷可以根据设置进行左右不同频率的摆动,刮掉玻璃上的雨水。
雨停了,关上开关,雨刷似乎就变成了多余的部件。
只有在需要时发现雨刷器出了机械故障,驾驶员才会意识到挡
风玻璃上的“扫帚”是多么不可替代。
今天的汽车电动雨刷器同当年发明出来时大致一样。
据说,雨刷最终样式的发明权属于博
世公司的专家。
他们研制出了这个小巧、便宜和耐用的电动装置。
其实,在雨天帮助驾驶员擦
玻璃的装置在此之前很早就出现了。
1903年11月10日发明的雨刷器是靠手动完成。
也就是说,驾驶员一边驾车行驶,一边转动雨刷擦玻璃。
当时这一项发明的发明者是位女性。
1902年,玛丽·安德森看到驾驶员在下雨天为了看清道路。
不得不开着窗户,于是萌生了发明雨刷的想法。
1903年,她获得了第743801号的手动雨刷发明的专利,这也是她一生中唯一的发明。
尽管这一
发明极具实用性,可在雨刷器广受欢迎之前好几年无人问津。
借助于气压装置运行的这种手动
加机械“自动”雨刷器出现在1910年左右,随后才开始实际安装在汽车上。
由电力驱动的汽车雨刷的发明人也是一名妇女,名叫夏洛特·布里奇福德。
她和女儿弗洛朗成立了“布里奇福德”公司,其中一项业务就是制造电动雨刷器。
电动雨刷器于1917年获得专利,但公司并未从中盈利。
因为没有人相信她们的想法。
从1923年起,雨刷才开始正式安装在汽车上,而雨刷最后样式的发明权落入博世公司,并将1927年作为正式发明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