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整理】中国荷斯坦奶牛
中国荷斯坦牛品种标准

中国荷斯坦牛生产性能测定现状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在我国起步较晚,1992年在“中日奶业技术合作项 目”的扶持下,天津启动了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 1995年随着中国--加拿大奶牛综合育种项目的实施,先后在上海、北 京、西安、杭州等地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 根据农业部农财发[2006]84号《农业部关于下达2006年畜禽良种补贴 项目资金的通知》(农财发[2006]84号)的文件要求精神,2006年在 北京、上海、天津、山东、黑龙江、河北、内蒙古和宁夏八个省市开 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任务。 截止2007年12月底中国奶业协会数据中心共收集整理8个项目单位的 328个牛场数据,参测奶牛达到的121717头,测定记录达604651头 次。项目单位测定牛场305天产奶量达到7663.5千克、产奶量为 22.71kg、乳脂率3.72%、蛋白率3.02%、体细胞数为39.85万。
中国荷斯坦牛生产性能测定标准介绍
标准重要附件:
①采样操作规范 ②乳成分测定 ③体细胞数测定 ④仪器设备的校准 ⑤乳成分测定标样的制作方法 ⑥牛群资料报表 ⑦生产性能测定报告
中国荷斯坦牛生产性能测定标准介绍
《中国荷斯坦牛生产性能测定》作为行业标准的 出台,对于我国今后生产性能测定工作的开展提 供了良好的规范和有力的支持,并且能够帮助逐 渐改善我国生产性能测定体系尚不完善的现状。
41757
32983 48250 604651
注:内蒙古数据由上海代测,因此合并
2007年生产性能测定数据结果汇总表
体细胞数 (万) 5.7 429.39 597.12 398.48
省份
北京 天津 山东 河北 宁夏 黑龙江
产奶量kg
初乳饲喂“124原则”对日喀则市荷斯坦犊牛免疫和发病的影响

2019年第11期(总第268期) 试验研究7初乳饲喂“124原则”对日喀则市荷斯坦犊牛免疫和发病的影响邓 兵 (西藏日喀则市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857000)摘要 本试验引入“初乳饲喂1-2-4原则”技术要点,针对西藏气候和环境条件,研究发现“初乳饲喂1-2-4原则”显著提高犊牛被动免疫成功率,有效减少犊牛腹泻发病率。
关键词 犊牛 初乳灌服 初乳检测中图分类号:S82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733(2019)11-0007-02 “初乳饲喂1-2-4原则”,即在犊牛出生后1h 内灌服初乳,分娩牛2h 内挤出初乳,初乳第一次灌服4L ,目前被誉为中国初生犊牛饲养黄金标准。
日喀则市畜牧中心养殖场始建于1963年,坐落在日喀则市萨迦县扯休乡乃村,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良种奶牛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西藏农区犊牛病死率为9.34%[1],本场哺乳期犊牛腹泻发病率高达80%,死亡率高达5%,给奶牛养殖带来巨大损失。
本试验旨在引入“初乳饲喂1-2-4原则”技术要点,针对西藏气候和环境条件,研究该技术对日喀则荷斯坦新生犊牛免疫和发病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针对不同时间、不同乳区的初乳进行比较,通过一系列犊牛初乳饲喂试验提出了“初乳饲喂1-2-4原则”,即在犊牛出生后1h 内灌服初乳,分娩牛2h 内挤出初乳,初乳第一次灌服4L 。
目前被誉为中国初生犊牛饲养黄金标准,已经纳入《后备奶牛饲养技术规范》(GB/T 37116-2018)[2, 3]。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1.1.1 试验动物 新生犊牛,选自日喀则市畜牧中心养殖场于2019年4月20日至6月25日出生的健康犊牛。
犊牛观测期为出生0~60日龄。
1.1.2 主要试验用具 初乳比重仪、温度计、离心管(50ml)、带奶嘴的奶壶(标准体积2L)、食道管型灌服器(标准体积4L)、犊牛专用电子称、低温冷冻冰柜、4℃冷藏冰箱、无抗凝剂真空采血管、一次性采血针、常规离心机(Heraeus Pico 21,美国Thereto)。
中国荷斯坦奶牛泌乳相关营养代谢组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荷斯坦奶牛泌乳相关营养代谢组学研究的开题
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荷斯坦奶牛是世界著名的高产奶牛品种之一,其乳产量和质量对农业生产和人类的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泌乳产品对人体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因此对于荷斯坦奶牛相关的生理代谢过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
本研究旨在利用代谢组学技术,从分子水平上探讨荷斯坦奶牛泌乳期间的代谢过程,寻找与泌乳相关的关键代谢途径和关键代谢物质,并阐明其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泌乳过程的时间序列代谢组学分析,探究泌乳周期中代谢路径、代谢路线、代谢物质和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
2.荷斯坦奶牛泌乳过程中营养代谢的变化,深入探讨葡萄糖、脂肪酸、氨基酸等关键代谢物质在泌乳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和作用机制;
3.针对泌乳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营养缺乏和代谢失调情况,对可能存在的营养干预方法进行探索和优化,以实现荷斯坦奶牛泌乳的有效控制和优化。
三、研究方法
1.样品采集:选取不同泌乳期的荷斯坦奶牛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清、尿液等生物样品,并记录相关指标。
2.代谢组学分析:利用高通量代谢组学技术,如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核磁共振等技术,对生物样品中的代谢物进行分析和鉴定。
3.生物信息学分析:对代谢组学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代谢途径、代谢物及其相关基因的分析、比较、注释和可视化等。
四、研究预期结果和意义
本研究旨在从代谢组学角度深入探讨荷斯坦奶牛泌乳过程中的营养代谢变化及其作用机制,通过寻找泌乳过程中的关键代谢物和途径,探讨泌乳调控的分子机制。
研究结果将为荷斯坦奶牛泌乳期间的营养干预和乳品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2019年奶牛生产工作总结

---------------------------------------------------------------范文最新推荐------------------------------------------------------2019年奶牛生产工作总结2019年以来,我站按照县委、县政府年初确定的重点工作和各项目标任务,即县委2019年十一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及省畜牧工作会议精神。
现将一年来的各项工作总结如下:一、各项生产指标及技术推广指标完成情况 (一)各项生产指标完成情况 1、2019年第三季度各项生产指标完成情况:奶牛存栏7855头,产奶牛5569头,产鲜奶17336.2吨,日产鲜奶64.3吨,产值达3814万元(以2.2元/kg计算)。
其中××县现已建成了(孙家坝、月表、绿源、现代、联盟、十里、华达、金沙)等八个奶牛合作社,有奶牛饲养户305户,存栏奶牛5184头,奶牛合作社内奶牛饲养数占全县奶牛饲养数的65.9,安装大型挤奶设备及制冷设备九套,配套手推式挤奶机14套,合作社日产鲜奶46.3吨,占全县产奶量的72.2。
2、2019年第四季度各项生产指标预计完成情况:奶牛存栏7980头,能繁母牛5700头,年产鲜奶达24339吨。
(二)主要技术推广指标完成情况 1、推广牧草种植推广牧草种植,发展种草养畜是农牧结合的桥梁,牧草种植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
2019年我县计划推广牧草种植饲养奶牛2000亩。
2019年我县牧草种植2170亩;主要以一年生黑麦草为主。
2、推广青贮饲料 2019年计划推广青贮饲料4000吨,到2019年10月我县玉米秸杆青贮8560吨。
主要各个奶牛合作社制作为主。
wWw.BaSk.3、推广奶牛冻改 2019年计划改良奶牛4500头,计划1 / 6引进优质冻精5000颗,其中省外冻精2000颗,2019年第三季度完成奶牛冻精改良3624头,受胎率达78.4。
2019年饲养奶牛高产高效生产技术.doc

2019年饲养奶牛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篇一:饲养奶牛高产高效生产技术饲养奶牛高产高效生产技术原发表日期:20XX-04-13文章来源:中国畜牧网-------------------------------------------------------------------------------------------------------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奶类产品需求量的增加,我县城郊饲养奶牛的农户也逐渐增多,出现了养“奶牛热”。
在农户饲养奶牛过程中,我们发现多数农户饲养管理粗放,在产乳技术的诸多环节上存在很多不合理性,影响了奶牛产奶性能的发挥,造成奶牛产乳量少,效益不高。
为给户养奶牛生产以指导,现将实现奶牛高产的技术介绍如下,供奶牛户参考。
1、良种奶牛的选购奶牛品种及个体的优劣决定其一生的产奶量。
我国大多数奶牛场饲养的奶牛为荷斯坦黑白花奶牛,这一品种优于其他奶牛品种,产奶量高,生产性能稳定,是农户选择的对象。
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选择标准:要求体格健壮,结构匀称,皮薄而富有弹性,体躯长宽深,背腰平直,尻部长平宽,胸部发育良好,腹大而不下垂,身躯从上面、侧面、后面三个位置观察呈“倒三角”,四肢结实、端正。
乳房大,呈方圆形,向前后延伸,侧看前线超过腰角前缘的垂线,底部呈水平状,底线略高于飞节,乳腺发育充分,乳头大小适中,乳静脉粗大而多弯曲,乳井大而深。
②。
年龄选择:奶牛年龄不同,产奶量有很大差异。
在产第1股时,一般在2.5岁左右,随着胎次及年龄的增加,产奶量也逐渐增加,到4-7胎(即6-9岁)时,产乳量达到最高峰,周岁后开始下降。
因此,准备养奶牛的农户应选购3-5岁以内的青壮年奶牛。
并应从大型正规的奶牛场购买奶牛。
2、加强对奶牛产奶期的饲养管理奶牛产奶有一定规律,一般产奶从产犊后15-20天开始迅速增加,到2个月左右(高产牛到3个月左右)达到产奶高峰,4个月后便显著下降,7个月后快速下降,到10个月末基本停止。
DB11_T150_3-2019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第3部分:饲养与饲料

ICS 65.020.30B 43DB11北京市地方标准DB 11/T 150.3—2019代替 DB11/T 150.3 —2002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第3部分=饲养与饲料—Specification of dairy cattle feeding management techno logy—Part 3:Feeding and feedstuff2019-06- 18 发布2019- 10-01 实施目次前 言 (ii)i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营养需要 (1)4管理 (1)5 饲料 (4)6 饲料供应 (6)附录A (资料性附录)奶牛体况评分和不同生理阶段体况评分推荐值 (8)附录B (规范性附录)TM R颗粒度评价方法 (9)附录C (资料性附录)几类季节性储备饲料的年需要量 (10)参考文献 (11)刖言D B11/T150《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一第1部分:育种;一一第2部分:繁殖;---第3部分:饲养与饲料;一一第4部分:卫生防疫。
本部分为DB11/T150的第3部分。
本部分根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DB11/T 150.3—2002《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第3部分:饲养与饲料》,与DB11/T 150.3 一2002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一一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清单,将国务院令和农业部等国家相关规定作为参考文献(见参考文献,见2002版前言的主要文件和参考文献);一一删除了术语和定义(见2002年版的3);一一増加了奶牛营养需要量参照NY/T34执行(见3.1);一一修改了奶牛的分群标准及每一阶段的饲养管理要求(见4,见2002版的4.1.1,5);一一増加了奶牛全混合日粮(T M R)的制作要求、奶牛各阶段T M R的营养需要以及品质评价(见5.3和附录B);一一増加了断奶期犊牛的管理(见4.3.2)一一删除了奶牛精料补充料、青绿饲料、青贮饲料和干草的质量和检测要求(见2002年版的6)。
荷斯坦奶牛体型线性鉴定形状评分标准资料

7 17cm cm 85 19.55
8 18.5cm 90 20.7
9 20 cm 95 21.85
功能分 加权分
后乳头位置
评 标
分 准
1 极 外 55 7.7
2
3 偏 外
4
5 中 间
6
7 偏 内
8
9 极 内
功能分 加权分
60 8.4
65 9.1
75 10.5
90 12.6
75 10.5
70 9.8
2
3
4
5 半腺体
6
7
8
9 全腺体组织
60 30
65 32.5
70 35
75 37.5
80 40
85 42.5
90 45
95 47.5
中央悬韧带
评 分 标 准 功能分 加权分
1 极弱 55 13.75
2 0.5 60 15
3 1.5cm 65 16.25
4 2cm 70 17.5
5 3cm 75 18.75
9 150 95 14.25
前 段
评 分 标 准
1 极 低
(前低 5cm)
2
3 低
(前低 3cm)
4
5 平
6
7 低
(后低 3cm)
8
9 极 高
(后低 5cm)
功能分 加权分
56 4.48
64 5.12
68 5.44
76 5.68
80 6.4
90 7.2
100 8
90 7.2
85 6.8
大 小
评分标准
单自于中国奶牛 1999 年第 5 期, 刘文奇的文章, ‘后备牛的生长发育。红色数字为美国同期 奶牛的发育参数。
任务2中国荷斯坦牛的线性鉴定任务3牛的健康状况课后习题解析

任务2 中国荷斯坦牛的线性鉴定任务3 牛的健康状况课后习题一、选择题1.奶牛产犊时理想体况为()分。
A. 2B. 2.5C. 3.5D. 42.奶牛泌乳高峰期理想体况为()分。
A. 2B. 2.75C. 3.5D. 4二、填空题1.现在国际通用体型线性评定方法有两种:以加拿大为代表的( )分制线性评定方法和以美国为代表的( )分制线性评定方法。
2.国际上奶牛体型线性评定把奶牛的体型外貌性状分为( )主要性状和(14个)次要性状。
3.2003年中国奶业协会育种专业委员会决定在全国推广( )分制线性鉴定评分。
三、判断题1.体型线性评定方法是将奶牛体型的特点进行数量化处理的一种鉴定方法。
(√)2.体型线性评定方法较传统评定方法准确、客观。
()3.奶牛体况评分通常采用5分制。
()4.奶牛粪便评分实行5分制的方法。
()5.奶牛行走评分实行5分制的方法。
()6.奶牛瘤胃评分实行5分制的方法。
()四、简答题1.奶牛体型线性评定方法较传统评定方法有哪些优点?任务2 中国荷斯坦牛的线性鉴定任务3 牛的健康状况课后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奶牛产犊时理想体况为( C )分。
A. 2B. 2.5C. 3.5D. 42.奶牛泌乳高峰期理想体况为( B )分。
A. 2B. 2.75C. 3.5D. 4二、填空题1.现在国际通用体型线性评定方法有两种:以加拿大为代表的(9)分制线性评定方法和以美国为代表的(50)分制线性评定方法。
2.国际上奶牛体型线性评定把奶牛的体型外貌性状分为(15个)主要性状和(14个)次要性状。
3.2003年中国奶业协会育种专业委员会决定在全国推广(9)分制线性鉴定评分。
三、判断题1.体型线性评定方法是将奶牛体型的特点进行数量化处理的一种鉴定方法。
(√)2.体型线性评定方法较传统评定方法准确、客观。
(√)3.奶牛体况评分通常采用5分制。
(√)4.奶牛粪便评分实行5分制的方法。
(√)5.奶牛行走评分实行5分制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荷斯坦奶牛
中国荷斯坦奶牛是19世纪50年代之后,由中国的黄牛与当时引进我国的荷斯坦牛杂交,经过1970-1980年的不断选育,而逐渐形成的。
1987年育成,1992年更名为中国荷斯坦牛。
中国荷斯坦奶牛体格健壮,结构匀称。
毛色呈黑白花,花片分明。
母牛腹大而不下垂,胸部发育良好,乳头大小适中、分布均匀,乳静脉大而弯曲,乳井大而深。
母牛泌乳性良好,泌乳期270-305天,产奶量在4500-10000公斤,乳脂率3.5%。
肉用价值高,淘汰母牛屠宰率49.7%,净肉率40.8%;营养良好的淘汰公牛,屠宰率可达58.1%,净肉率50.1%。
繁殖性能良好,产后发情为53天,发情周期21.2天,怀孕期280天。
遗传稳定、适应性强,我国大部分地区均可饲养
培育历史:
一百多年的历史,其育种过程非常复杂。
总之,它是由纯种荷兰牛与本地母牛的高代杂交种经长期选育而成。
育种简史可由下面流程图表示:
1、引进各品种牛纯繁
2、各纯种牛与我国当地黄牛杂交
3、各杂交种互交;
4、后代自群繁育出中国荷斯坦奶牛。
外貌:
毛色呈黑白花,体质细腻结实,体躯结构均匀。
泌乳系统
发育良好,乳房附着良好,质地柔软,乳静脉明显,乳头大小、分布适中。
肢势端正,蹄质坚实。
由于各地引用的黑白花公牛和本地母牛类型不同,以及饲养环境条件的差异,我国黑白花牛多为乳用型,乳用特征明显,但体格不够一致,基本上可划分为大、中、小三个类型。
大型:主要引用美国荷斯坦公牛与北方母牛长期杂交和横交培育而成,成年母牛体高为136cm以上。
中型:主要引用日本、德国等中等体型的黑白花公牛与本地母牛杂交及横交培育而成,成年母牛体高133cm以上。
小型:主要引用荷兰等国欧洲类型的黑白花公牛与本地母牛杂交,或引进荷斯坦公牛与体型小的本地母牛杂交而成。
成年母牛高130cm左右。
成年体高: 公150.4cm 母133.0cm
成年体重: 公1020kg 母575kg
性成熟年龄: 12月龄
适配年龄: 14-16月龄
平均单产: 5000kg-7000kg
乳脂率: 3.4%
适应性: 适应性能良好,遗传稳定,很多地区均可饲养,抗病力强,饲料报酬高。
二、西门塔尔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