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氯酸钙生产工艺优化

合集下载

工业次氯酸钠生产工艺

工业次氯酸钠生产工艺

工业次氯酸钠生产工艺
工业次氯酸钠生产工艺介绍如下:
工业上,次氯酸钠是一种重要的漂白剂和消毒剂,并且在水处理、卫生医疗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介绍一种常见的工业次氯酸钠生产工艺。

首先,制备次氯酸钠的原料是次氯酸钠液。

次氯酸钠液的制备一般是通过电解法,将氯气通过饱和氯化钠溶液,并通过电解产生次氯酸钠。

其次,对于次氯酸钠液进行配制,使其浓度适当。

通常将浓度为15%~20%的次氯酸钠液稀释至2%~5%。

然后,在次氯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次氯酸钠稳定剂,用以防止次氯酸钠分解。

常用的稳定剂有磷酸二氢钠、磷酸三钠、磷酸钠等。

接下来,对次氯酸钠溶液进行浓缩。

浓缩是为了提高次氯酸钠的浓度,通常采用蒸发浓缩的方法。

将次氯酸钠溶液加热蒸发,使溶液中的水分蒸发出去,从而提高溶液的浓度。

最后,通过蒸发浓缩后的次氯酸钠溶液进行石墨化处理。

石墨化是将次氯酸钠溶液喷雾到石墨上,然后通过热风对其进行干燥,使其形成石墨化次氯酸钠。

石墨化后的次氯酸钠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可以延长其保存时间。

以上就是一种常见的工业次氯酸钠生产工艺的介绍。

这种工艺能够高效地制备次氯酸钠,并具有较好的产品质量和稳定性。

当然,不同的生产厂家和工艺可能会有所差异,具体的生产工艺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制药行业中的生产工艺优化方法与质量控制技巧

制药行业中的生产工艺优化方法与质量控制技巧

制药行业中的生产工艺优化方法与质量控制技巧制药行业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行业之一,生产工艺优化和质量控制技巧对于保证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制药行业中的生产工艺优化方法和质量控制技巧。

生产工艺优化是指通过改进和优化药品生产流程和工艺参数,提高药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首先,制药企业可以通过引进新的工艺和技术来改进生产工艺。

例如,使用最新的微生物发酵技术代替传统的合成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药物合成的效率和纯度。

其次,制药企业可以通过完善原料选择和处理流程来优化生产工艺。

例如,选择高质量原料和进行合适的预处理,可以降低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杂质和不纯物质的产生。

此外,优化设备配置和操作流程也是生产工艺优化的重要方面。

企业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系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质量控制技巧是指在制药行业中保证药品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首先,制药企业应制定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并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

这包括制定标准操作规程(SOP)和工艺控制指南,确保生产过程的规范和可控。

其次,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和评估体系。

通过严格的原料采购和检验、中间产品检测以及最终产品检验,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除了常规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指标外,还应加强对微生物污染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检测,以保障产品的安全性。

此外,制药企业还应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故障分析,及时采取纠正和改进措施,确保质量的持续改进。

除了生产工艺优化和质量控制技巧,制药行业还面临一些其他的挑战和需求。

首先,制药企业应加强研发创新,不断引入新的技术和工艺,提高产品的疗效和安全性。

其次,制药企业应与监管部门保持密切合作,遵守法规和政策要求,确保药品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另外,制药企业还应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生产和循环利用。

综上所述,制药行业中的生产工艺优化和质量控制技巧对保证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通过引进新的工艺和技术、优化原料选择和处理流程以及优化设备配置和操作流程,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次氯酸钠合成工艺方法的改进优化

次氯酸钠合成工艺方法的改进优化

次氯酸钠合成工艺方法的改进优化王宇庆【期刊名称】《镇江高专学报》【年(卷),期】2011(024)004【摘要】通过改进工艺方法,降低原料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可以有效抑制次氯酸钠合成反应中的副反应,减少副产物氯化钠的生成,从而合成出不含结晶盐且具有一定有效氯含量及氯碱比的次氯酸钠溶液。

%The side reaction can be effectively controlled in synthesis of sodium hypochlorite to minimize the by-product results of hypochlorite by improving the process to reduce the concentration of raw materials liquid sodium hypochlorite.Thus,liquid sodium hypochlorite is synthesized with an amorphous chlorine content of salt and chlorine alkali.【总页数】3页(P46-48)【作者】王宇庆【作者单位】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化工系,江苏镇江212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02【相关文献】1.合成工段次氯酸钠配置技改探讨 [J], 舒坤;2.采用湿氯气生产次氯酸钠并用于水合肼合成的工艺路线探讨 [J], 刘利德;宁鹏;张元金;向元瑜;李存善;于雪峰;光显成;白荣3.C5膦酸脂中间体合成路线的改进优化 [J], 王志轩;陈聪;田金金4.探讨次氯酸钠游离碱含量对橡胶硫化促进剂NOBS合成反应收率的影响 [J], 万志杰5.三聚氯氰尾气中资源回收及尾气合成次氯酸钠工艺研究 [J], 梁海;王婉婷;陈红;金炳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化工行业生产工艺优化总结

化工行业生产工艺优化总结

化工行业生产工艺优化总结内容总结简要作为一名在化工行业深耕多年的员工,深知生产工艺优化的重要性。

在工作中,我主要负责化工生产线的运行管理和工艺改进。

本文将结合我的工作经验,对化工行业生产工艺优化进行总结,以期为行业发展有益的参考。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深入参与了多个项目的实施,通过对生产环节的细致观察和数据分析,发现了一些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

以某化肥生产项目为例,通过对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压力等参数的优化,成功提高了产品产量和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这个项目中,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业技能,为我国化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工艺优化过程中,我意识到数据分析的重要性。

通过对生产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例如,在某次生产过程中,我发现反应釜的温度波动较大,通过分析数据,我发现是由于原料配比不合理导致的。

于是,我调整了原料配比,成功解决了温度波动问题,保证了生产过程的稳定进行。

在实施工艺优化策略时,我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与车间工人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困难和需求。

通过培训和指导,提高了工人的操作技能和安全生产意识。

注重团队建设,鼓励团队成员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形成了一个高效、团结的工作氛围。

在化工行业生产工艺优化方面,通过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关注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运用专业知识和团队力量,为我国化工行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下是本次总结的详细内容一、工作基本情况在化工行业,我主要负责生产工艺的优化和运行管理。

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安全生产和高效生产的原则,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部门内部,积极参与各类培训和交流活动,与同事共同探讨生产工艺的改进措施,形成了一个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二、工作成绩和做法在优化生产工艺方面,我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绩。

通过对生产环节的细致观察和数据分析,我发现并解决了许多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关键问题。

化工行业生产工艺优化工作总结

化工行业生产工艺优化工作总结

化工行业生产工艺优化工作总结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化工行业的生产工艺也在不断改进和优化。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总结化工行业生产工艺的优化工作,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改进方案。

一、市场需求分析与产品定位化工行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来进行生产工艺的优化。

在做好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把握产品定位,确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差异化优势。

同时,还可以通过分析市场需求及竞争对手的产品,来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二、原辅材料采购与管理原辅材料是化工生产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在生产工艺的优化中,原辅材料的采购与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采用优质的原材料、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等手段,来优化原辅材料的采购与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的优化合理优化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是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

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合理布局工艺流程,减少生产环节和提高自动化程度,来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能和降低生产成本。

四、能源消耗与治理在化工行业中,能源消耗占据了生产成本的大部分比重。

因此,优化能源的消耗与治理是提高生产工艺的重要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优化工艺流程,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回收利用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

五、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在化工行业中,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优化生产工艺,必须注重安全和环保要求。

我们可以通过优化工艺流程、改进反应装置和处理设备等手段,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减少事故和污染的发生。

六、人员培训与团队建设化工行业的生产工艺优化,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团队。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员工培训和技能提升,建立高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而推动生产工艺的优化和提高企业竞争力。

七、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因此在生产工艺的优化中,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是必不可少的。

a型次氯酸钠生产工艺的优化

a型次氯酸钠生产工艺的优化

氯 碱 工 业Chlor - Alkali IndustryVol. 56, No. 1Jan. , 2020第56卷第1期2020年1月【产品】A 型次氯酸钠生产工艺的优化鄢明雄** [作者简介]鄢明雄(1964—),男,高级工程师,2001年获武汉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于中石化江汉盐化工湖 北有限公司从事氯碱化工企业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9 -09-27(中石化江汉盐化工湖北有限公司,湖北潜江433121)[关键词]次氯酸钠;事故氯气;处理装置;工艺参数;自动化控制[摘 要]对事故氯气处理装置进行了工艺改进,当碱液氢氧化钠质量分数16%、氯气流量100kg/h 、通氯时间8 h 、反应终点ORP 值为560 mV 时,生产出的A 型次氯酸钠产品有效氯质量分数在13% ~ 14%、过碱量质量分数在0.65% -0.70%.氯酸盐质量分数在0.27% -0.28%,满足了用于自来水消毒的要求。

[中图分类号]TQ124.44[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 -133X(2020)01 -0024-03Optimization of A-type sodium hypochlorite production processYAN Mingxiong(SINOPEC Jianghan Salt Chemical Hubei Co. , Ltd. , Qianjiang 433121, China)Key words : sodium hypochlorite ; accidentally released chlorine ; processing device ; process parameters ; automatic controlAbstract : The process of the unit for handling accidental release of chlorine was improved. When the mass fraction of sodium hydroxide in caustic solution was 16% , the chlorine flow rate was 100 kg/h , thechlorination time was 8 h , and the ORP value at the reaction end point was 560 mV , A-type sodium hypochlorite was produced. In the product , the mass fraction of effective chlorine was 13% - 14% , sodium hydroxide 0. 65% -0. 70% , and chlorate 0. 27% - 0. 28% . The product met the requirements for disinfection of tap water.消毒是自来水净化处理最重要的环节,其运行 的好坏直接影响自来水水质。

氯化钙干燥剂的生产及技术改进

氯化钙干燥剂的生产及技术改进

氯化钙干燥剂的生产及技术改进摘要:氯化钙干燥剂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具有高效性与环保性,因此得到了相对较为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以及市场发展的不断发展,从而对于该类型的干燥剂的生产要求以及技术层面的要求也相应产生变化。

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氯化钙干燥剂的生产以及技术展开了有效的分析,希望能够为促进氯化钙干燥剂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氯化钙;干燥剂;生产;技术前言氯化钙干燥剂现阶段应用相对较为广泛并且具有相对较高的环保性能,为了充分满足市场发展要求,应当注重氯化钙干燥剂生产效率以及生产质量的提升,因此需要根据现阶段氯化钙干燥剂生产以及生产技术的实际情况展开有效的分析,从而进行生产与生产技术的有效改进。

一、关于二水球状氯化钙生产工艺流程概述采用具有15%氯化钙的蒸氨废液清液压滤液加酸从而使得压滤液内的灰分有效降低,再利用蒸发系统实现浓度的提升,完成滤液提纯工作以后,然后使用澄清桶进行澄清净化进行固体盐的回收进行用于纯碱的生产。

净化过程中澄清桶上层液溢出然后进入钙液桶内,通过利用钙液泵将材料运输至蒸发系统内,以此展开深层次提浓,进而使用澄清桶实现钙液内杂质的去除。

经过三次提浓以后使得浓度达到六成以上,再使用液下泵将材料运输至高塔造粒设备内实施喷洒造粒,下一步将二水球状氯化钙传送至流化床内实施烘干作业,完成烘干作业以后进行筛分,以此完成二水球状氯化钙成本的制作。

二、二水球状氯化钙生产质量问题结合现阶段我国关于二水球状氟化钙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大多数生产主要是采用固定流化床造粒的方式实现的,该种方式所生产出的二水球状氟化钙成本,颗粒相对较大,并且具有相对较高的均匀性且所生产出的成本的碎粒也相对较少,具有较高的硬度以及钙粉也相对较少。

然而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部分企业采用高塔造粒的方式进行生产,该种生产方式在钙粒成型以后下落阶段极易对钙粒造成损伤,同时钙粒的硬度存在一定的不足甚至部分钙粒存在缺少钙粉的情况。

所以,在具有的生产过程中进行二水球氯化钙干燥剂包装阶段,往往会出现包装底部具有一定的钙粉或者碎粒的情况,从而使得干燥剂的包装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性影响。

农药制造中的工艺优化与工艺改进

农药制造中的工艺优化与工艺改进
汇报人: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农药制造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准备、反应、分离、纯化、干燥等步骤 原料准备包括原料的筛选、清洗、干燥等 反应包括化学反应、物理反应等,是农药制造的核心步骤 分离包括过滤、萃取、蒸馏等,用于分离出目标产物 纯化包括结晶、吸附、离子交换等,用于提高目标产物的纯度 干燥包括干燥、包装等,用于将目标产物转化为最终产品
和技能水平
加强市场调研, 了解市场需求,
开发新产品
加强与上下游企 业的合作,形成
产业链优势
农药制造工艺优 化与改进需要行 业协同发展,共
同应对挑战
行业协同发展可 以促进技术交流 与合作,提高农 药制造工艺水平
行业协同发展可 以降低成本,提
高生产效率
行业协同发展可 以促进产业链的 完善,提高农药 制造行业的竞争

生物技术:开发新 型农药,提高农药
的生物安全性
信息技术:实现生 产过程的实时监控
和优化
绿色环保:减少对环 境的污染,提高农药
的环保性能
智能化:利用人工智 能、大数据等技术, 提高农药制造的效率
和质量
精细化:提高农药的 精准度和效果,降低 对环境和作物的负面
影响
生物技术:利用生物 技术,提高农药的生
提高产品质量:工艺改进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减少不合格产品的产生,从而 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提高企业形象:工艺改进可以提高企业的形象,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提高企业利润:通过工艺改进,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提 高企业的利润。
降低能耗:优化工艺流程,降 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
减少污染:提高工艺效率,减 少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 排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氯酸钙生产工艺优化 1消石灰品质 作为制备灰浆的原料,消石灰的品质即石灰石中Ca(OH)2

的含量

对漂粉精有效氯含量有较大影响。原料氢氧化钙的纯度是漂粉精的有效氯含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一般来讲,二者成正比关系。氢氧化钙带入的杂质主要有 也会与氯气反应生成Mg(C1O)2,但Mg(C1O)2不稳定,在加热干燥的过程中极易分解,从而造成有效氯的损失;其他杂质一方面阻碍Ca(C10)2的晶体生长,另一方面在漂粉精中占据一定的含量,这些都使漂粉精的有效氯含量下降。所以在灰浆制备前,先测量消石灰中Ca(OH)2的含量,从而计算需要放入混灰罐中消石灰的质量。 通过实验得到G=3.5008g、V总

=50mL,V=12.75m1,M=0.025mo1/L。

Ca(OH):含量按下式计算:

按照上述数据计算,Ca(OH):的含量为98.5%。符合实验要求。 1.2氯化反应 在氯化反应过程中,石灰浆中会析出小六角棱形晶体,该晶体会持续成长。随着搅拌的进行。大晶体会被破碎,开始出现针型晶体。在针型晶体出现时加入母液,使反应中的氢氧化钙含量保持为300g/L。最终会生成破板状大针形结晶,待所有的晶体均为大针形结晶时即为氯化反应终点,此时停止通入氯气。依次套用母液进行实验,套用次数不得少于6次。对6批制得的次氯酸钙产品进行有效氯和水分分析,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由表1和表2中可以得到,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使用钙法工艺分析纯原料,在实验室产品有效氯可达到63.5%,含水量可达到2.5%左右。批量化生产中产中,产品有效氯可达到58.0%,含水量可达到2.4%左右。因为批量生产过程中原料的品质下降,杂质较多,在反应过程中,杂质会引起较多的副反应的发生从而促进己生成的次氯酸钙产品的分解,造成产品的有效率含量比分析纯原料得到的产品的有效氯含量低。而且在批量生产过程中,温度、压力等条件不易及时进行调控,这也是造成产品有效率含量降低的主要原因。 表1钙法工艺生产产品的有效氯含量 表2钙法工艺生产产品的水分含量 2实验室钠法生产工艺实验结果与分析 2.1纯品原料实验结果 2.1.1氯化温度的确定 氯化反应温度是影响漂粉精产品的有效氯含量的重要因素,氯化反应温度存在最优值,即该温度下,产品的有效氯含量最高。而氯化温度过高或过低时,产品的有效氯含量均会明显降低。原因是当氯化反应温度较低时,产品容易生成,一种六棱柱形三重盐,导致漂粉精的有效氯含量降低;当氯化温度较高时,容易导致漂粉精主要成分次氯酸钙分解,进而导致漂粉精的有效氯含量降低。实验先初步确定液体烧碱的浓度为30%,然后对氯化温度进行分析,得到最优的氯化温度。在选取的四组氯化反应温度下,漂粉精有效氯含量和水分含量的分析结果见图1所示。

图1氯化反应温度对分析纯级原料制备的漂粉精有效氯含量和水分含量的影响。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漂粉精的有效氯含量随着氯化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水分含量随着温度的增加而降低。当氯化温度达到40℃时,平均有效氯含量为69.9%,水分含量为5.1%。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得到最佳反应温度为40℃。不同的生产温度得到的产品的晶型不同,通常反应温度在20-30℃时会生成Ca(C10)2 2H2O,反应开

始时为较薄的具有四角的板状结构,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该晶体会长大,形成50-200um大的“书页”状(糕点馅饼状)薄层重合着的晶体。该物质的理论有效氯含量在99%左右,所以40℃时生成的Ca(C1O)2

2H2O含量最高,产品的有效率含量也最高。

2.1.2烧碱浓度的确定 烧碱浓度是影响漂粉精产品的有效氯含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选定的反应温度即40℃的情况下,进行不同浓度烧碱的实验,以确定最佳浓度烧碱浓度存在最佳值,即烧碱在该浓度下,产品的有效氯含量最高。当烧碱浓度较低或者较高时,所得产品的有效氯含量都不够高。当烧碱浓度较低时,造成次氯酸钙的过饱和度较小,易出现非均相成核,即在次氯酸钙的晶体中,有可能包有氢氧化钙的粒子,导致漂粉精的有效氯含量降低。当烧碱浓度较高时,一方面由于悬浮液过于粘稠,导致氯化反应不够均匀,局部参加氯化反应,即与通氯管口距离近的悬浮液参与反应,而与通氯管口距离远的悬浮液却没有参与反应;另一方面由于悬浮液浓度较大,析出的副产物氯化钠也会比较多,上述原因都会使漂粉精的有效氯含量下降。故确定烧碱的浓度尤为重要。图2显示的是烧碱浓度对于分析纯级原料制备的漂粉精有效氯含量和水分含量的影响。对比实验结果可得到,最佳反应温度为40℃,NaOH的浓度为30%,此条件下得到的产品有效氯含量及含水量最佳,有效氯含量可达到69.9%,水分含量在5%左右。 图4-2烧碱浓度对分析纯级原料制备的漂粉精有效氯含量和水分含量的影响

2.2工业级原料实验结果 2.2.1氯化温度的确定 按照实验室级原料的研究步骤对工业级原料进行实验分析,在选取的四组氯化温度下,漂粉精有效氯含量和水分含量的分析结果见图3所示。 图4-3氯化温度对工业级原料漂粉精有效氯含量和水分含量的影响 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漂粉精的有效氯含量随着氯化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水分含量随着温度的增加而降低。当氯化温度达到40℃时,平均有效氯含量为65.9%,水分含量为7.05%。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得到最佳反应温度为40℃。总体来看,工业级生产产品品质略低于实验室级原料生产的产品品质,因为工业级原料纯度低于实验室级原料,易于引进杂质。

2.2.2烧碱浓度的确定 在得到最优的氯化温度40℃下,对选取的四组烧碱浓度进行分析,漂粉精有效氯含量和水分含量的分析结果见图4。通过使用工业级原料进行实验,得到最佳反应温度为40℃,NaOH的浓度为30%,此条件下得到的产品有效氯含量及含水量最优,与纯品级原料得到结果一致。产品有效氯含量可达到65%以上,水分含量可达到7%左右。得到的次氯酸钙产品的外观形貌如图5所示。从图可以看出,次氯酸钙产品为白色粉末,粒度较为均一。测量后得到次氯酸钙微粒粒径在0.5-1.4mm之间,占据了总量的85-90%,有少部分大颗粒。

图4烧碱浓度对工业级原料漂粉精有效氯含量和水分含量的影响 图5工业生产次氯酸钙外观形貌 3放大试验结果分析 按照批产量2.5kg漂粉精计算,进行放大试验。试验结果见表3 4母液回收利用实验结果 初次氯化反应在无回收母液的情况下,取30%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配成混合液,采取一步氯化工艺。氯化后产生成品,经过测量约含有10%的次氯酸钙,即需要的成品,考虑成本及环保要求,需进行回收实验。 表4-3工业放大试验产品性能分析

4.1实验室母液回收实验结果 对于实验室级实验,母液与30%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按照凯密迪工艺流程进行回收实验。实验至少要进行6次循环,结果见表4 表4分析纯级实验产品性能分析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6次循环实验得到的成品次氯酸钙的质量较稳定,平均得到约100g成品次氯酸钙。次氯酸钙的有效氯含量在65%左右,低于使用消石灰原料制备的次氯酸钙产品的有效氯含量。这是因为回收母液中的Ca(OH)2含量较低,且含有大量杂质,所以得到的产品的品质降低,但是总体来看对于回收母液而言Ca(OH)2仍有效且具有重要作用。

4.2放大试验母液回收结果 对于工业级扩大化试验,原料为1.8t的30%氢氧化钠溶液,1.4t氢氧化钙和液氯。采用一步氯化得到产品,干燥后得到产品0.97t,母液2.5t。将得到的母液混合2.5t的30%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氯化反应等工序,最终得到干燥成品0.95t,母液约2.5t,继续回收。重复第2步继续进行母液回收实验,得到干燥产品约0.95t。共计重复5次回收母液实验,得到的产品质量数据如表5所示。进行干燥包装。产生的母液中,实验序号产品质量(t) 表5工业级实验产品性能分析 产品有效氯含量显著提高,杂质含量显著降低,形成颗粒状结晶成品,三废排放大大减少,同时采用母液回收工艺,将母液中的次氯酸钙成品回收,用以进行下次氯化反应,经粗略估算生产成本可降低约5%。

5工业化试生产 通过上述的一系列试验,初步得出在漂粉精制备工艺中,钠法漂粉精生产工艺克服钙法工艺所存在的一定劣势。依托天津市某次氯酸钙生产企业,进行工艺改造。其原有工艺为钙法工艺,现新建钠法生产工艺,进行工艺调试和中试生产。

5.1主要建设内容 天津市西青区某次氯酸钙生产企业新建2万吨/年漂粉精(钠法次氯酸钙)技术改造项目。在厂区的西侧新建一套生产装置,项目占地面积10400m2,由油炉房、液氯库(包括汽化器站房)、氯化车间(包括压缩机房)、离心干燥车间、石灰库、成品库、冷冻站、变配电室等组成。新建钠法漂粉精生产工艺西青区某次氯酸钙生产企业主要建设内容见表6 表6主要建设内容

5.2产品和原料 产品是次氯酸钙((2万吨/年),及副产品次氯酸钠(作为产品销售)。原料见表7。 表7工业放大试验生产原料表

5.3主要设备 主要设备见表8 表8主要设备 5.4改进后的生产工艺流程 图6是改造后的工艺流程图。 ①配浆:首先在配浆池内加入定量的水,开启搅拌。将购进的氢氧化钙(含量>95%)用天车移至绞龙上方,开启绞龙,通过绞龙将氢氧化钙粉末送至配浆池,充分搅拌20分钟,化验浓度达到36%-38%即为合格,供氯化工序使用。粉碎筛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