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向服务的异构系统间数据交换平台设计
异构系统接口说明

异构系统接口说明
一、概述:
系统集成接口组成一般分为soap(简单对象访问协议)组件和db(数据库)组件。
Soap是一种轻量的、简单的、基于XML(标准通用标记语言下的一个子集)的协议,它被设计成在WEB上交换结构化的和固化的信息。
在调用Web Service来实现系统间的数据交互,适用于OA与异构系统间采用同一标准,是较为通用的接口组件。
DB组件也就是常说的数据库中间表集成,通过建立系统平台与其他系统的数据库中间表来实现异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
二、要求标准
三、预留办公系统接口部分说明
四、下属单位项目要求
1、开放数据库,并且标注数据库表的结构和说明。
2、接口均采用报文数据(报文以xml标签形式封装)作为web服务具体方法的参数完成
业务数据交换
3、从文档结构,报文分为报文头和报文体两部分;从交互方式,报文分为请求报文和响
应报文两类,即输入和输出
4、所有接口必须具有对应的中文文档说明(含参数说明)。
大数据交换共享中心方案设计

数据互换共享中心设计方案整合协同平台的重要功能是从其他子系统中提取共享数据,并对多来源渠道的、互相不一致的数据进行数据融合解决;基于数据字典对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进行组织,以保证数据间关系的对的性、可理解性并避免数据冗余;以多种形式提供数据服务,采用分层次的措施对各类顾客设立权限,使不同顾客既能获得各自所需要的数据,又能保证数据传播过程的安全性及共享数据的互操作性和互用性;维护基本信息、动态业务数据以及系统管理配备参数;支撑系统的网络构架、信息安全、网络管理、流程管理、数据库维护和备份等运维能力。
整合协同平台根据功能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基本数据和共享数据的互换服务和路由流程管理,该部分是互换平台的基本,涉及:静态互换数据、动态互换数据、图形数据及表格、记录资料等属性数据。
第二部分,各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实现,根据事先制定好的规范、原则,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传播操作。
在接入中心平台时,应按系统集成规定设计系统构造,各类数据接口遵循系统集成规范。
第一章中心平台设计1.1 平台功能构造整合协同平台服务器是公共基本平台的核心部分,XMA整合协同平台提供一整套规范的、高效的、安全的数据互换机制。
XMA整合协同平台由部署在数据中心和各业务部门的数据互换服务器、数据接口系统共同构成,解决数据采集、更新、汇总、分发、一致性等数据互换问题,解决按需查询、公共数据存取控制等问题。
各业务子系统都要统一使用XMA整合协同平台进行数据互换。
数据中心统一管理和制定数据互换原则。
各业务部门通过数据级整合或者应用级整合通过XMA 整合协同平台向数据中心提供数据,也通过XMA整合协同平台访问共享数据。
XMA整合协同平台的基本功能如下:共享数据库的数据采集、更新、维护。
业务资料库、公共服务数据库的数据采集。
提供安全可靠的共享数据服务。
业务部门之间的业务数据互换。
结合工作流的协调数据服务。
管理、控制、配置、传输管理、安全接口数据需方数据库应用数据层接口应用层接口数据转换传输管理接口适配共享交换数据供方数据库应用数据层接口应用层接口数据转换传输管理接口适配传输传输数据压缩加解密故障检测协议管理传输控制连接共享数据解析数据转换数据模板服务管理运行管理部署管理数据路由会话控制会话策略会话模式系统日志共享交换共享交换共享交换功能流程阐明:数据供需方的接口数据系统:为了满足应用层互换和数据层互换,互换代理必须有应用层和数据层的连接和接口适配功能,数据代理必须有数据格式的转换功能。
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架构研究

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架构研究摘要:由于传统的电子政务系统存在很多的问题,对政府部门之间在进行数据信息的共享与传输时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因此需要一种统一标准基础上的数据交换平台来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主要根据现阶段电子政务建设中,数据交换平台架构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并建立一个通用架构,以期能对电子政务建设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电子政务;数据交换;架构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7-0000-031 引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了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极大地推动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作为信息高速公路五个应用领域中的首要应用,电子政务是未来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点要素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重视。
推行电子政务是国家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
近几年来,我国的电子政务系统随着电子邮件、电子公文传输、政务信息报送、突发紧急情况报送、信息查询等一系列应用的日益蓬勃发展,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扩展,逐步形成了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党政机关内部办公的政务内网、政府部门对外服务的政务外网以及党政机关处理涉密办公业务的涉密专网,如图1所示。
电子政务系统日益成为全国党政系统办公业务重要的支撑平台。
然而,国内电子政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存在着各个业务部门系统之间条块分割、信息孤岛等问题。
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应用系统之间无法互联互通,难以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
只有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将各类电子政务系统整合起来,实现部门间的互联互通以及信息数据的交换共享,从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2 当前电子政务系统存在的问题文献[1]对于我国的电子政务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我国的电子政务仍基本处于初级起步阶段。
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大多数部门的业务系统都是根据各自业务实际情况自主开发的,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统一的规划,而且由于部门垄断和行政体制条块分割现象的存在,各部门的数据资源无法共享,业务系统无法互联互通,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造成了数据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等后果,成为制约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纵深发展的“瓶颈”问题,也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异构CAD系统间的用户自定义特征在线交换

异构CAD系统间的用户自定义特征在线交换前言:介绍CAD系统的异构问题,以及在多CAD系统工作时常常需要用户自定义特征的情况。
本文提出了一种在线交换用户自定义特征的方法,从而简化了CAD系统间的工作流程和提高了工作效率。
该方法利用了云端平台和基于Web的应用程序来实现在线交换。
第一章:CAD系统间数据互通的历史和现状介绍CAD系统间数据交换的历史和现状,包括多种CAD系统间数据转换所涉及的技术和标准,如DXF、DWG、STEP 等。
介绍了异构CAD系统之间数据交换的局限性,以及如何通过用户自定义特征来解决这些问题。
第二章:用户自定义特征的概念和实现介绍用户自定义特征的概念和实现,包括在CAD系统中如何定义、设置和保存特征及其属性。
同时,介绍如何将用户自定义特征与CAD系统间的数据转换程序集成,以保证在异构CAD系统间的数据转换中自定义特征能得到正确的解释和处理。
第三章:基于云服务和Web技术的在线交换平台设计介绍将用户自定义特征在线交换的平台的设计,包括利用云服务和Web技术来实现一个基于浏览器的在线平台。
介绍该平台的功能和特点,例如用户自定义特征的搜索、上传和下载等等。
第四章:平台实现细节和案例介绍平台的实现细节和案例,例如如何将用户自定义特征上传到云端平台,如何在CAD系统间调用特定自定义特征进行数据转换。
该章节还包括一些实用的案例,详细介绍了平台在实际工作场景下的使用。
第五章:总结和未来工作展望该章节对文章进行总结,回顾了本文介绍的用户自定义特征在线交换的平台和方法。
同时,探讨了未来工作展望,如何将该方法应用到更多的CAD系统中,以及如何优化该平台的性能和用户体验等等。
第一章:CAD系统间数据互通的历史和现状CAD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不同的CAD系统使用不同的文件格式和标准来表示设计数据,由此导致了CAD系统之间数据交换的困难,这就是CAD系统的异构问题。
面向电子政务的数据交换平台设计方案

面向电子政务的数据交换平台设计方案目录一、电子政务概述 (2)二、XX省电子政务建设目标 (2)三、系统平台选型 (2)四、电子政务应用的参考模型 (3)1、逻辑视图(L OGIC V IEW) (3)2、开发视图(D EVELOPMENT/M ODULE V IEW) (4)3、进程视图 (5)4、物理视图 (7)5、场景(S CENARIOS) (8)六、数据交换平台的应用参考模型 (9)(1)面向电子政务的数据交换平台体系结构 (9)(2)面向电子政务的数据交换平台的层次结构 (10)(3)面向电子政务的数据交换平台的服务层次结构图 (11)六、主要WEB SERVICE 设计 (11)(1)数据抽取服务接口 (12)(2)数据访问服务接口 (12)(3)数据交换服务接口 (12)七、电子政务公文格式 (13)八、电子政务数据交换的方式 (14)1、数据适配器构件功能模型 (15)2、路由适配器构件功能模型 (16)3、政务信息电子公文交换适配器功能模型 (17)4、管理与消息发布构件功能模型 (18)5、安全支撑平台适配器功能模型 (19)九、XML电子公文的生成 (19)十、系统和业务管理的中间件系统 (20)业务数据交换中间件系统结构图 (20)十一、数据中心数据资源库 (21)元数据库 (22)十二、系统实现中解决的典型问题 (22)十三、结束语 (23)一、电子政务概述电子政务(E-Government)就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管理和维持政府日常办公,是一项将政府工作标准化、服务化、信息化、网络化、公开化的系统工程,它打破了时间、空间和部门分割的制约,是为社会公众及自身提供一体化的高效、优质、廉洁的管理和服务的过程。
电子政务系统由“四网一库”构建而成,“一库”指的是政务系统的中心数据库“,四网”主要指四个组成部分:一是政府部门内部的信息化办公即G2G 模式( Government to Government ),目前各个政府部门使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就属于此类;二是政府各个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而进行的信息和资源共享以及即时通信,即G2B 模式(Governmentto Business );三是政府部门通过网络和公众、企业等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即G2C 模式(Government to Citizen),例如政府的信息发布、网上审批、网上招聘等就属于第三种电子政务的范畴。
数据中心平台的一种设计与实现

表、 即席 查询 、 盘 、 预警 进行 分析 统 计。 仪表 分析 主题数 据库 区包括操 作数 据库 、 享数据 库和 历史数 据库 。 共 操作 数据库 是 日常 的全局 应用 的数据 集合 , 面 向主题 的 、 具有 集 成的、 的、 可变 当前或 接近 当前 的四个 基本 特点 ; 成数 据 仓 为形 库提 供数据 ; 当前或接 近 当前 的业 务详 细数据 , 保存 时 存放 超过 段 的数据被 保存在 历史数 据库 中 , 并从操 作数据 库中移 除 。 数据仓 库区包括 数据仓库 、 据集市和 O A 数 据。 数 LP 共享数 据库 区的 OD S中的数 据经过 E L进入数据仓 库 , T 数据集 市对数 据仓 库 中的基础数 据进行 逐次 聚合 ,形 成 目标数 据供前 端数 据 应 用或展现 , 据仓库 经过各 级数据 集市 , 数据逐 步演 变 从数 细节 为 轻度综合 和高度 综合 数据 ,其 实质是对 OL P系统产 生 的历 T 史 数据进 行整合 、 存储 、 理 、 处 统计 、 析 , 取关于 历史 的 、 分 获 目前 的和未来 的知识 , 从而获 取信息 、 决策与管理 的应用模 式。 支持 数 据 集成 层 包含 两 种方 式 ,即利 用 E L工 具提 供 的功 能 T 获 取数 据和 利 用数 据交 换 引擎提 供 的数据 交换 服务 进行 交换 , 各个业 务 系统 的数 据和 外部 数据 , 以经过 抽取 、 换和 清洗 , 可 转 然后 加载 到交换 数 据库 。 数 据 源是 学校 数据 仓库 的数 据来 源 。 要来源 于学 校建 设 主 的业 务系 统 , 分数 据来 源 于系 统外 部 。源 数据 包含 结 构化 和 部
非结 构化 数据 。
= 一 誉一 霍胃
异构系统互联技术论文素材

异构系统互联技术论文素材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异构系统互联技术以其优势逐渐吸引人们的关注。
异构系统由多个不同结构和性能的计算机系统组成,它们通过互联技术实现数据和资源的共享。
本文将探讨异构系统互联技术的概念、特点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概述异构系统互联技术是指将多个异构计算机系统通过互联网络进行连接和通信的技术。
异构系统可以由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编程语言等组成,相互之间具有差异性。
互联技术则包括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等通信方式,能够实现异构系统之间的沟通和数据交换。
二、特点1. 多样性:异构系统由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系统组成,可以包括台式机、服务器、移动设备等,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2. 共享性:通过互联技术,异构系统可以实现数据和资源的共享,提高效率和利用率。
3. 兼容性:异构系统互联技术能够兼容各种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系统,实现跨平台的通信和数据交换。
4. 异构性:异构系统之间可能存在不同的操作系统、编程语言等差异,需要通过互联技术进行接口和数据转换。
三、应用领域1. 云计算:异构系统互联技术在云计算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互联网络连接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系统,实现资源的共享和灵活调度,提高云计算的性能和可靠性。
2. 大数据分析:异构系统互联技术可以将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实现大规模数据的分布式处理和分析,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准确性。
3. 物联网:异构系统互联技术可以将传感器、嵌入式设备等各种物联网设备连接起来,实现物联网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分析,推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4. 科学研究:异构系统互联技术在科学研究领域的模拟实验、计算和数据处理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能够加速研究过程和提高研究成果的准确性。
四、挑战与未来发展异构系统互联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不同计算机系统的差异性,需要克服兼容性和接口问题。
其次是通信的稳定性和传输速度,需要进一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性能。
另外,安全性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加强对数据传输和共享过程的保护。
基于XML的异构数据交换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企业 A XML
format_A ML
(data)
数据交换平台 XML
format (data) ML
企业 B format_B
(data)
图 1 XML 数据交换整体示意
假设企业 A 有数据 data,采用格式 format_A 封装,构成
数据集 format_A (data),而企业 B 只能识别采用格式 format_B
到数据交换服务器上。其实服务器端和客户端都将采用 SOAP 和
HTTP 相结合来传递消息,所以 XML 封装/发送器在服务器端和客
户端都是必不可少的。
客户端的结构如图 2 所示。
数据
XML 生 成 器
XML
XML 封装/ 发送器
XML 文档 注册
数据交 换服务
器
XML 文档 应用接口
图 2 XML 数据交换客户端
Research and Realization of Heterogeneous Data Exchange System Based on XML
YANG Jian1, TANG Huijia1, SUN Linfu2, WANG Shengyin1
(1. School of Computer &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1; 2. CAD Engineering Center,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1)
封装的数据,同时,为保持最大的兼容性,平台将采用一个
有最大兼容性的数据结构 format,我们的数据交换平台就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交 换平 台 的部署及 访 问 。
( ) 全策 略 。对 中间数 据 交 换 平 台 的访 问 4安
必须 是受控 的。
笔者提 供 了一种 基 于 Jv aa及 X L技 术 的面 M 向 We b服务 的异 构 系统 间数 据交 换 平 台 , 有 可
收稿 日期 :0 0— 4—1. 21 0 2 作者 简 介 : 孙 璐 (9 8一) 男 , 苏 镇 江人 , 南 理 工 大 学 自动 化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讲 师 16 , 江 华
文 章 编 号 :0 7—14 2 1 )5— 69— 4 10 4 X(0 0 0 0 9 0
文献 标 志 码 : A
一
种 面 向服 务 的 异 构 系统 间 数 据 交 换 平 台 设 计
孙 璐
( 南 理 工 大 学 自动化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 东 广州 50 4 ) 华 广 16 1
1 数 据 交换 平 台 的一 般 业务 模 型
与数 据 需 求 方 主 动从 数 据 提 供 方 “ ”( 拉 搜 索) 数据 的 共 享 方 式 不 同 , 实 现 上 述 意 义 上 的 要 数据 交换 , 要求 数 据 提 供方 能 够 按 照 规则 将 符 合 数据 需求 方要 求 的数 据 主 动 “ 送 ” 推 出来 , 1 图
第3卷 第5 2 期 21 年 1 月 00 0
武 汉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信 息 与 管 理 工 程 版 JU N LO T IF R A IN&M N G M N N IE RN ) O R A FWU (N O M TO A A E E TE GN E IG
Vo . 2 No 5 13 . 0c . 01 t 2 0
摘
要 : 据 交 换 技 术 是 电子 政 务 领 域 中 协 同业 务 平 台 建 设 的 技 术 关 键 点 。 介 绍 了一 种 基 于 X 数 ML及 We b
Sr cs ev e 技术 的数 据交 换系统 , i 该系统利用 X D定义交换数据 的格式 , 用 X L S 利 S T定义交换 数据 的转换规 则 , 利用 X ML表达交换数据的内容 , 利用 We ev e 技 术构建数 据交换系统的核心 , bSri s c 并配 套专 门开发 的配置及 管理工具 , 以实现异构数据库问的无缝数据交换 。
关 键 词 : 据 交 换 ; 构 系统 ;We 务 ; 展 标 记 语 言 数 异 b服 扩 中 图分 类 号 :P 1 T35 D I1.9 3 ji n 10 O :0 3 6/.s .07—14 2 1.5 0 4 s 4 X.0 0 0 .O
如 何实 现异构 系 统间 的数据 交换 一直 是 电子 政 务领 域 中的一 项 研究 热点 , 由于各 业 务 系 统 中
数供 蕉鲴 鲴 数求 业统 据方 务A 提 系 据方 需
l 数 据 交 换 平 台
图 1 数 据 交 换 平 台 的一 般 业 务 模 型
据库 层有 限 的信任 权 限 』如 开 放 某 些 数据 库 对 , 象 的有 限访 问 权 限 (eetIs ̄、 p a ) Sl 、ne U dt 。但 这 c e 种策 略在业 务 上往 往 是 不 允 许 的 , 因 是隶 属 于 原
不 同业 务部 门的业 务 系统 具 有 不 同 的安 全 边 界 ,
数据 交换 的双方 都不 愿 意 向对 方暴 露 自己的数 据
图 1中 , 务 系统 A将 需要 传递 给 业务 系 统 业 B的数 据推 送 至 中间 数 据 交 换 平 台 , 务 系 统 B 业
再 从数 据交 换平 台上 将数 据取 走 。 图 1 示 的数 据 交 换 平 台仅 是 一 个 概 念 模 所 型 , 真正应 用还 应解 决 以下几 个关 键 问题 : 要 () 1 被交 换数 据 的格 式及 内容 表 达 。对 于数 据 交换 的双 方而 言 , 何 协 调 异构 系统 问 的技术 如 差 异 、 一被 交换 数据 的格 式定 义 , 统 以及被 交换数 据 的 内容表 达是 首先需 要解 决 的问题 。
( ) 中 间 数 据 交 换 平 台 的访 问 方 式 应 统 2对
一
库实 现细节 。同时 , 即使对 数 据需求 方 而言 , 感 其 兴趣 的数据 往往 是 对 方数 据 库 中 的一 小 部分 ( 甚
至仅仅 是 发 生 了业 务 的那 部 分 ) 从 业 务 要 求 上 , 其 更希 望对 方 主动将 其需要 的数据 以其希 望 的格 式 提 供 出来 , 不 是 自己去 对 方 数 据 库 中搜 索 。 而 因此 , 过建 立 一个 交 换 双 方 都信 任 的 中 间数 据 通
为一 种 可实现 上述 需求 的数 据交 换平 台的一 般业 务模 型 。
的数据都 驻 留在其 后 台数据 库 中 , 因此 在本 质上 , 实 现业务 数据 的交 换共 享等 同 于实现 异构数 据库
间的数据 交换 共享 - 。 -
从技 术 实现 的角 度 来 看 , 现 异 构 系统 间 的 实 数据 交换 最直 接有效 的手段是 系统 间相 互 开放数
交 换平 台 , 用该 平 台传 递 交换 数 据 是 解 决 上 述 利 业 务需 求 的一个 正确 思路 。
,
以消 除原 有业 务系 统 间的技术 差异 。 () 3 防火墙 影 响消 除 。对 于跨 越 公 众互 联 网
的两个业 务 系统 而 言 , 火墙 策 略 将 影 响 中 间数 防
70 0
武 汉理工大学学报 ・ 信息 与管理工程版
21 00年 1 0月
效解 决上e b服务 , 数 据交 换双 方 能 使
异 步地完 成被交 换数 据的发 送与接 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