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和早期肾损伤的检查
早期肾损伤的生化诊断解读

三、尿酶的检测
• 正常尿含酶量极少,肾脏疾患时血液中以及肾组 织中的某些酶可在尿中出现,从而使尿酶活性发 生改变,这些改变和肾脏病变有关。目前已知尿 酶有40多种,认为对肾脏疾病较有诊断价值的尿 酶约有10多种,主要有:乳酸脱氢酶(LDH)、 碱性磷酸酶(ALP)、亮氨酸氨基肽酶(,LAP) 等属于反映代谢的酶;溶菌酶(LYS)、β-葡萄糖 苷酸酶(β-GLU)、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等为溶酶体的酶;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和丙氨酸氨基肽酶(AAP)是反映近端肾小 管刷状缘功能的酶。
肾小球-肾小管损伤标志物的组合分析
• 肾小球滤过功能一般以肌酐清除率作为常规评价指标,选择性尿白蛋白 的测定是肌酐清除率的协同指标,这两个指标的应用对肾小球滤过功能 的早期损伤的评价已比较完善。 • 血尿素氮、血肌酐和血尿酸的测定,仍为临床常用的反应肾小球功能的 标志。由于肾脏可通过肾小管排泄肌酐,故肾脏疾病早期血清肌酐通常 是不高的,直至肾功能实质性损伤时,血清肌酐值才增高,所以血肌酐 测定对晚期肾脏病临床意义较大。同时测定尿素氮和肌酐对临床诊断有 帮助。正常情况下尿素氮与肌酐之比为(15-24):1。在肾脏疾病,血 清尿素氮增高比肌酐更明显,由于肾前原因(特别是严重肠道出血)引 起尿素氮值明显增高。由于尿道阻塞而使非蛋白含氮化合物滞留,则将 出现尿素氮及肌酐值同时成比例增高。在严重肾小管损害时,尿素氮与 肌酐之比可降低至10:1。
• ⒈β2-微球蛋白(β2m)测定 β2-微球蛋白(β2m) 是一种相对分子量小的蛋白质,分子量为 11800,主要由淋巴细胞产生,肿瘤细胞合成 β2m的能力非常强。由于β2m相对分子量小,进 入血循环的β2m可从肾小球自由滤过,约99.9% 被近端小管重吸收,仅0.1%由终尿排出体外。 β2m几乎全部在肾进行分解代谢而不会以原形 重吸入血而影响浓度。肾病患者β2m合成速度 比正常高4-7倍。 • 测定血清和尿液β2m目前主要用酶联免疫抑 制试验。 •
肾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对高血压肾损伤早期诊断的价值

嘱 患 者 留晨 尿 5 , 0 rmi 心 5 n取 上 清 液 ,h ml30 0 / n离 mi, 2
表 1 各 组尿 mAI 血 U C s 一 b及 A、 yC、 MG水 平 比较 ( s 土 )
注 : 正常对照组比较 , <00 ; 与 ”P . 5 P< O O ; A 组 比较 , P< O O .l与 .l
汉 4 0 6 304
如 表 2所 示 , 各 指 标 单 独 检 测 或 联 合 检 测 阳 性 率 均 B组
高于 A组 ( O0 P< . 5或 P 0 0 ) A 组 、 < .1; B组 患 者 四项 指 标
本文 21一O—0 0 1 4 6收 到 ,0 1 0 — 3 2 1 - 6 0修 回 ,0 1 7 1 接 受 2 1 —0 — 3
严蜀华 刘 俊 刘 佳 叶青跃 杨明建 叶 琴
[ 图 分 类 号 ] R 8 . 中 5 71 [ 献标 识 码 ] A 文 [ 章 编 号 ] 10 — 14 {0 10 -0 6 -0 文 0 5 7 0 2 1 )3 0 6 2
压 病 是 一种 以 动 脉 血 压 持 续 升 高 为 主 要 表 现 的 慢 性
1 资 料 与 方 法
G一 MG 浓 度 ( 考 值 :.3 1 1 / ) 检 测 指 标 超 过 参 参 0 8 ~ . 5mg L 。
1 1 检 测 对 象 .
考 值 上 限 即 判 为 阳 性 , 合 检 测 中 , 要 有 一 项 超 过 参 考 值 联 只
上 限 即判 为 阳性 。
1 2 检 查 方 法 .
2 1 高 血 压 病 患 者 mAl 及 UA、 yC、zMG 检 测 结 果 . b C s 8— 表 1 据 显 示 , 组 mA b及 UA、 yC、zMG 水 平 较 数 A l C s 0— 正 常对 照组 明显 增 高 ( P<O 0 , < O 0 ) B组 增 高更 显 著 .5 P . 1 ,
肾损伤超声表现诊断标准

肾损伤超声表现诊断标准1.引言1.1 概述概述肾损伤是指一种病理状态,其中肾脏的结构或功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随着近年来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在肾损伤的诊断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超声检查,医生可以观察和评估肾脏的形态、血流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损伤。
本文旨在探讨肾损伤超声表现的诊断标准,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帮助其更准确地诊断和评估肾损伤的程度以及可能的治疗方案。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肾损伤超声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以便读者对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接着,我们将逐一介绍肾损伤超声表现的要点,包括肾脏形态的变化、肾脏血流的改变以及可能出现的肾脏组织损伤的特征。
最后,我们将对肾损伤超声表现的诊断标准进行总结,同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系统分析和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提出一套科学、准确且实用的肾损伤超声表现诊断标准。
这将有助于临床医生在日常工作中更好地应用超声技术,提高对肾损伤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了解到肾损伤超声表现诊断标准的重要性以及其应用的临床意义。
同时,读者还能够熟悉肾损伤超声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以及肾损伤超声表现的要点和诊断标准。
希望本文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价值和参考,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编写为以下内容: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通过对肾损伤超声表现的诊断标准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总结,旨在提供医学领域从业者在肾损伤的超声诊断上的参考依据。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肾损伤超声表现的诊断标准进行整体概述,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背景和重要性。
同时,我们还将对本文的结构和内容进行简要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
正文部分将重点介绍肾损伤超声表现的两个要点。
其中,肾损伤超声表现要点1将详细介绍具体的超声检查方法、影像特征以及可能出现的异常表现,以便医生们更好地进行肾损伤的诊断;肾损伤超声表现要点2则将围绕着超声诊断标准的实际应用展开,分析其应用场景、限制和可能的改进方向。
肾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对高血压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肾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对高血压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银景兴;刘爱菊;吴柳萍;李天菊;韦明娜【摘要】目的研究肾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在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高血压组,60例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尿微量清蛋白(mAlb)、尿酸(UA)、尿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血清胱抑素C(Cys C)、尿β2微球蛋白(β2-MG)等指标.结果高血压组患者的mAlb、UA、NAG、Cys C、β2-MG等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mAlb+UA+NAG+Cys C+β2-MG联合检测高血压早期肾损伤阳性率为68.3%(41例),明显高于mAlb、UA、NAG、Cys C、β2-MG等各单项检测阳性率(P<0.01).结论mAlb、UA、NAG、Cys C、β2-MG等指标是临床诊断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的常见敏感指标,肾功能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更高,方法简单易行,对高血压性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期刊名称】《右江医学》【年(卷),期】2014(042)005【总页数】3页(P599-601)【关键词】肾功能;高血压;肾损伤【作者】银景兴;刘爱菊;吴柳萍;李天菊;韦明娜【作者单位】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中医医院检验科,河池546400;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河池547000;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中医医院检验科,河池546400;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中医医院检验科,河池546400;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中医医院内一科,河池546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2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患者血压持续升高容易引发心、脑、肾等身体多种器官发生病变[1,2]。
为了进一步探究肾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在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中的应用价值,笔者选择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与60例体检正常者进行对照,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肾脏损伤监测相关指标

肾脏结构
肾脏是由数百万个肾单位组成 ③ ① ②
维持体液平衡及体内酸碱平衡 内分泌功能
01.
生成尿液、排泄代谢产物
02.
肾脏功能
肾小管
重吸收及分泌、排泄作用 原尿→尿(1.8L)
肾小球
滤过作用 血液→原尿(180L)
肾脏功能
滤过作用---肾小球
肾脏功能
三层滤过膜筛孔形成的分子筛屏障
肾脏疾病与早期诊断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PART.02
目前, 肾脏病已成为危害全世界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全球有100万以上中末期肾病患者,而且肾病患者的数量还在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
中国的肾病患者约占全球的1/10。而且随着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的上升,所导致的肾病患者也日益增多。
带负电荷的氨基多糖等形成的负电荷屏障
滤过动力---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03
01
02
重吸收、分泌排泄作用---肾小管
肾脏功能
经肾小球滤出的少量小分子蛋白、水、部分无机盐、全部的葡萄糖,在肾小管重吸收。 肾脏分泌排泄H离子、NH3、K离子,并通过氢钠交换和钾钠交换,保留了钠离子。正常机体产生的肌酐和对氨基马尿酸等,既从肾小球滤过,又能由肾小管排泄;外源性的某些物质如青霉素、酚红等也是通过近端小管的排泄,排到小管腔,再排出体外。
2
肾损伤的早期发现对预后又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早期诊断对于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3
经过对大量的肾脏损伤的病理研究,我们发现:尿液中微量蛋白的产生是整个肾脏损伤病程中最早出现的病理变化。
评估早期肾损害指标:尿微量白蛋白

评估早期肾损害指标:尿微量白蛋白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据统计,在病程超过25年的糖尿病患者中,大约20%-40%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糖尿病肾病,危害较大,是终末期肾病(即尿毒症)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肾病没有特殊治疗方法,早期发现,及早干预对阻止和延缓进一步发展为终末期肾病非常重要。
尿微量白蛋白检查是目前临床上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的最有效的检测手段,是糖尿病患者肾健康的晴雨表。
尿微量白蛋白是指24小时白蛋白的排泄量为30~300mg,且用常规方法不能测出尿蛋白,这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其他肾病的早期诊断有价值,但并非特异性指标。
尿蛋白包括所有蛋白(如小分子的溶菌酶、免疫球蛋白;中分子的白蛋白、转铁蛋白;大分子的脂蛋白、a2微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临床上所说的蛋白尿是指24小时内尿蛋白大于150mg,或定性试验为阳性。
可见于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小管间质性疾病。
尿微量白蛋白正常值的参考值为0-20mg/L。
测定尿微量白蛋白理想的方法是留取24小时标本,但因留取困难,在实际应用上受到限制,所以随机尿测定是目前常用、易行的方法。
尿微量白蛋白测定是一种灵敏、简便、快速的测定方法,对早期肾损害的诊断远远优于常规定性或半定量试验。
相对尿微量白蛋白的定量检查,我们平常所说的检测尿常规是对尿蛋白的定性检查,结果以“+”表示,“+”越多,表示尿里的蛋白越多。
蛋白尿是指尿液中总蛋白超标,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定性检查阳性和(或)尿蛋白定量检查超过150mg/24h。
若超过3.5g/24h,则称为大量蛋白尿。
尿常规中的蛋白(干化学法)和尿微量白蛋白是筛查肾脏疾病时常用的两个检测项目,但许多人对这两个指标不是很了解,经常混淆或者对两个项目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情况存在疑问。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尿常规中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区别。
尿常规中的蛋白正常情况下,一些蛋白质可以透过肾小球的滤过屏障进入原尿中,但经肾小管重吸收后,只有极少量的蛋白质进入尿液中。
临床检验肾脏常规检查、肾脏影像学检查、 肾脏血液和尿液检查等肾脏功能检查项目解读及临床意义

临床检验肾脏常规检查、肾脏影像学检查、肾脏血液和尿液检查等肾脏功能检查项目解读及临床意义肾脏常规检查主要有影像学检查和检验,影像学检查主要是指泌尿系超声和CT;检验主要是血液和尿液检验。
肾脏影像学检查肾脏的影像学检查:泌尿系B超适用于常规体检,对肾结石、肾囊肿、多囊肾、肾肿瘤等B超声像图均有异常表现;泌尿系CT适用于临床及其它影像学资料发现或疑似肾区肿块时,可识别肿块是否为囊性、脂肪性、钙化性或实质性病变,从而做出定性诊断;也可查明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侵犯范围。
肾脏血液和尿液检查血液检查肾脏血液检验项目主要有:尿素氮(UREA).肌酊(CREA).尿酸(UA);胱抑素C(Cys-C)>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1)>白细胞介素-18(I1-18)、视黄醇结合蛋白(RBP)、B2-微球蛋白(B2-MG)、血清蛋白电泳等。
前四项是较为常规的筛查项目,后面几个项目可作为深入检查的参考。
❶尿素氮是蛋白质代谢的终末产物,因此必须空腹抽血。
它是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在急慢性肾炎、肾动脉硬化、肾结核、肾肿瘤、肾盂肾炎或氮质血症时均可引起血清UREA增高,UREA过高会导致急、慢性肾衰竭等。
它是肾衰竭透析时的评估指标。
❷肌酊主要由肌肉代谢产生,血清CREA取决于肾脏排泄功能的好坏,当肾脏受损时,肾小球率过滤会降低,当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血清CREA会急剧上升,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率过功能减退。
肾脏有较强的储备功能,只有在70%以上肾功能损害的时候血肌醉浓度才明显升高,所以血肌醉测定无法用于肾损伤的早期诊断。
结合血UREA 的结果,协助判断肾脏的病情,它也是肾衰竭透析时的重要评估指标。
❸尿酸(UA)o血尿酸从肾小球滤过后在肾小管内先重吸收后再分泌。
所以,血尿酸的排泄不仅受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也受肾小管功能的影响。
UA是喋吟代谢的终末产物,痛风时血清UA明显升高;肾小球早期受损时,UA排泄量就会减少,血清UA会升高,可早期发现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引起的肾病或恶性肿瘤。
肾功能检查

校正后清除率=实际清除率*标准体表 面积(1.73m2)/患者的体表面积
[临床意义] 参考值:80-120ml/min
1)Ccr是判断肾小球损害的 敏感指标,能较早的反映肾小球 滤过功能,当Ccr降低到正常值 80%以下时,大部分患者BUN、 Cr仍在正常范围。
并在此全部被分解成氨基酸,若肾小管 受到损伤,则进入尿液中的β2—微球蛋 白必然增多,故尿液中β2—微球蛋白测
定是诊断肾小管疾病较灵敏且特异的方 法。血浆和尿液中β2—微球蛋白均升高, 则表示肾小球和肾小管均有损伤。
四 肾功能常规项目
(一)、肾小球功能试验 (二)、肾小管功能试验
(一)、肾小球功能试验
1 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测定 2 24小时尿蛋白定量 3 尿素氮(BUN)测定 4 血肌酐(Cr)测定 5 胱抑素C 6 血β2微球蛋白(β2—MG)测定 7 血清尿酸(UA)测定
(1)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测定 [原理] 单位时间内,经肾小球滤出的 血浆液体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 (GFR)。单位时间内,肾脏把若干毫 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 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在严格控制饮 食和不增加肌肉活动的情况下,内生 肌酐清除率是测定肾小球滤过功能较 为有效的方法。
[参考值] 男性:40—106 umol/L;女性:44— 88 umol/L。 [临床意义]
1.当肾小球受到早期或轻度损害 时,血中肌酐浓度可正常;只有当肾 小球滤过功能下降至正常人的1/3时 血中肌酐才明显上升。
因此,测定血Cr作为肾功能指标 之一,并不比BUN敏感,但其测定的优 点可以控制来源,其反映肾小球滤过 功能优于BUN,特异性较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考点1.肾脏的功能2.肾小球功能检查及其临床意义3.肾小管功能检查及其临床意义4.早期肾损伤检查及其临床意义一、肾功能简述1.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主要生理功能是排泄体内多余的水分和代谢产物,并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这对维持生命系统的稳态至关重要。
此外还能生成一些独特的生物活性物质,如肾素,前列腺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等,参与血压调节和造血功能。
肾为实质性器官,外层为皮质,内为髓质。
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两侧肾脏大约有200万个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球、小球囊腔、近曲小管、髓袢和远曲小管组成,集合管不包括在肾单位内。
肾小球为血液滤过器,每天流经血量约1600L,原尿通过近曲、髓袢和远曲小管被重吸收,形成约1~2L/24h终尿排至体外。
2.肾小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肾小球滤过膜分为3层,即内皮细胞、基底膜、上皮细胞。
滤过膜具有分子大小的筛网选择性屏障和电荷选择性屏障作用。
筛网选择性屏障是由滤过膜的三层细胞间缝隙构成,其内皮细胞间隙窗直径40~100nm,上皮细胞伸出许多伪足敷衍于基底膜上称为足突(foot process),两相邻足突间的裂隙孔直径为25~50nm。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使中分子以上的蛋白质绝大部分不能通过滤过膜,少量选择性被滤过的微量蛋白又被肾小管重吸收或分解:正常人尿蛋白含量极微25mg/24hr,而微量蛋白中的各组分仅为微克或毫克水平。
3.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肾小管分为三段,近曲小管、髓袢和远曲小管。
近曲小管是重吸收最重要的部位,原尿中的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蛋白质等几乎全部在近曲小管重吸收,Na+,K+,Cl-,HC03-等也绝大部分在此段重吸收。
近曲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血糖浓度在10mmol/L以下,近曲小管能够将葡萄糖全部重吸收;当血糖浓度超过10mmol/L时,血糖浓度再增加,重吸收也不再增加,尿中出现葡萄糖。
这个浓度界值称为肾糖阈。
髓袢主要吸收一部分水和氯化钠,具有“逆流倍增”的功能,在尿液的浓缩稀释功能中起重要作用。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可继续重吸收部分水和钠,但它的主要功能为参与机体的体液酸碱调节。
4.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排泌功能:肾小管通过分泌H+、重吸收HCO3-在调节机体酸碱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都能够主动分泌H+,发生H+-Na+交换,达到排H+和重吸收NaHC03的目的。
尿中的K+主要是由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的。
一般当有Na+的主动吸收时,才会有K+的分泌,两者的转运方向相反,称为K+-Na+交换。
H+-Na+交换和K+-Na+交换有相互抑制现象。
另外,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还能够分泌NH3, NH3与H+结合成NH4+排出,不仅促进了排H+,也能够促进NaHC03的重吸收。
若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NH3功能障碍,可导致酸中毒。
5.肾脏的内分泌功能:肾脏还能生成一些独特的生物活性物质,如肾素,前列腺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等,参与血压调节和造血功能。
6.肾脏功能的调节: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主要取决于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除了自身调节和肾神经调节外,还有球管反馈和血管活性物质调节。
自身调节是指当肾脏的灌注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10.7~24kPa),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基本保持不变。
肾神经调节是指由于肾神经末梢主要分布在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及肾小管,刺激肾神经可引起入球、出球小动脉收缩,但对入球小动脉作用更为明显,导致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
球管反馈(TGF)是指到达远端肾小管起始段NaCl发生改变,被致密斑感受,引起该肾单位血管阻力发生变化;使远端肾小管流量维持在一个狭小的变化范围内,以便对更远端的肾脏小管作更精细调节。
此外还有血管活性物质如血管紧张素等对肾小球滤过率(GFR)的调节。
对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功能的调节,主要是神经和体液因素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重吸收水分和无机离子的调节功能,这在保证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动态平衡,血浆渗透压及细胞外容量等的相对恒定均有重要意义。
其中最重要的是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调节作用。
二、肾小球功能的检查及其临床意义(一)蛋白尿概念蛋白尿是尿液中出现超过正常量的蛋白质,即尿蛋白定量大于0.15g/24h。
当肾小球通透性增加时,血液中蛋白质被肾小球滤过,产生蛋白尿,而血浆中低分子量蛋白质过多,这些蛋白质大量进入原尿,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时,也可以产生蛋白尿。
前者称为肾小球性蛋白尿,后者称为血浆性(或溢出性)蛋白尿。
此外,当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受损,重吸收能力降低或丧失时,则产生肾小管性蛋白尿。
(二)肾小球滤过功能试验滤过是指当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网时,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通过滤膜形成滤液(原尿)的过程。
决定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因素有:①滤过膜的通透性;②有效滤过压;③肾血浆流量。
肾小球的滤过量大小可以用肾小球滤过率表示,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滤液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
肾小球滤过功能在肾的排泄功能中占重要地位。
肾小球滤过率可作为衡量肾功能的重要标志。
评价肾功能试验结果时应注意到肾脏有很大后备潜力。
人体一侧肾有(0.8~1.2)×l06个肾单位,一般状态下并非全部处于工作状态,因此部分肾单位损伤不足以反映在目前常用的肾功能试验的结果中。
1.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GFR):单位时间内肾小球滤过的血浆量(min/ml)。
清除率即单位时间内肾排出某物质的总量(尿中浓度×尿量)与同一时间该物质血浆浓度之比。
显然,肾对某物质的排出功能不能只根据单位时间内尿中排出该物质的绝对量来计算,因排出量同时受该物质血中浓度的制约。
血中浓度较高时,即使肾的排出功能较差,尿中排出的总量也会相对增加,反之亦然。
评价肾的清除率要同时考虑以下基本要素:设该物质血浆(清)浓度为P,该物质尿中浓度为U,单位时间(min)内尿量为V,清除率计算的基本公式是:P×GFR=U×VGFR=V/P×U尿中任何一种物质都有一定的清除率,都可用此公式计算,如尿素清除率(Cur)、肌酐清除率(Ccr)、菊粉清除率(Cin)等。
在清除率中所用物质应基本具备如下条件:(1)能自由通过肾小球的滤过屏障。
(2)不通过肾小管分泌或被重吸收。
(3)该物质在血及尿中的浓度测定方法较简便易行,适于常规操作,有较好重复性。
(4)试验过程中该物质血中浓度能保持相对恒定。
目前能满足上述(1)、(2)两项要求的试验主要有:①菊粉清除率;②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菊粉清除率测定是理想的测定GFR的物质,可准确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因此被认为是最能准确反映GFR的标准方法。
但菊粉是一种外源性物质,为保持血中浓度必须采取静脉点滴输入,试验过程中还要多次采血,因此临床应用受限,仅用于研究领域。
2.内生肌酐清除率试验(简称肌酐清除率):目前在临床普遍应用的是内生肌酐清除率试验。
内生性肌酐在体内产生速度较恒定(每20g肌肉每日约生成lmg),因而血中浓度和24小时尿中排出量也基本稳定。
肌酐的测定方法也较菊粉简便,易于在临床推广应用。
肌酐主要从肾小球排出外,还有小部分从肾小管分泌,小管分泌肌酐不仅个体差异较大,而且在GFR下降时由小管分泌所占比例也将代偿性加大。
因此严格来说肌酐清除率与菊粉清除率所代表的GFR值之间有一定出入,在健康人,Ccr比Cin的数值约高出15%,且这一差异随GFR下降程度的增加而扩大,这是肌酐清除率固有的一个缺点。
内生肌酐清除率的测定:标本采集与计算:为排除来自动物骨骼肌和大量蛋白质食物中外源性肌酐的干扰,试验前应给受试者无肌酐饮食3天,并限蛋白入量,避免剧烈运动,使血中内生肌酐浓度达到稳定。
试验前24小时禁服利尿剂,留取24小时尿,其间保持适当的水分入量,禁服咖啡、茶等利尿性物质,准确计量全部尿量V(ml)。
测尿肌酐(U)和血肌酐(P),将以上V,U 和P三个参数代入公式计算。
Ccr= U×V/P(ml/min)V:每分钟尿量(ml/min)=全部尿量(m1)÷(24×60)minU:尿肌酐,μmol/LP:血肌酐,μmol/L由于每个人的肾脏大小不尽相同,每分钟排尿能力也有所差异,为消除个体差异可进行体表面积矫正:A:受试者实测体表面积(m2)A可根据本人身高、体重用测算图或DuBois公式求出:1.73:欧美成人体表面积(m2)矫正清除率从理论上讲比实际清除率更能准确地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但由于缺乏国人的标准体表面积参考值,也不能准确计算出体表面积。
参考值:Ccr:80~120ml/min此外还应考虑年龄因素,新生儿25~70ml/min,2岁以内小儿偏低,健康人在中年以后每10年平均下降4ml/min。
性别差异在中年期以后渐明显,女性下降的幅度大于男性。
临床意义:(1)在现行肾小球滤过功能中肌酐清除率能较早反映肾功能的损伤,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在血清肌酐和尿素两项指征尚在正常范围为时,Ccr可低于正常范围的80%以下。
(2)肾小球损害程度:Ccr 51~70 ml/min为轻度损害50~31 ml/min为中度损害<30 ml/min为重度损伤<20 ml/min为肾功能衰竭<10 ml/min为终末期肾衰(3)临床治疗和用药指导:Ccr在30~40 ml/min时通常限制蛋白质摄入;<30ml/min时噻嗪类利尿剂常无效,要改用速尿、利尿酸钠等袢利尿剂;≤lOml/min应采取透析治疗,此时对袢利尿剂也往往无反应。
一般认为,Ccr80~50ml/min时为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而50~20ml/min为失代偿期,用药应十分谨慎,特别是主要由肾排泄的药物,应根据Ccr的下降程度及时调节药物剂量及用药间隔时间。
一些具有明显肾毒性的化学疗法药物要慎用。
(4)肾移植术是否成功的一种参考指征。
如移植物存活,Ccr会逐步回升,否则提示失败。
一度上升后又下降,提示发生排异反应。
目前Ccr测定多采用Jaffé法。
酶法Ccr结果比前者偏高,与Cin的解离也大,在没有公认的参考值以前,不宜套用Jaffé法的判断标准。
3.血肌酐测定:肌酐是肌酸代谢的终产物。
肌酸部分来自食物摄入,部分在体内生成,在控制外源性来源、未进行剧烈运动的条件下,肌酐的血中浓度主要取决于GFR。
在肾功能受损,GFR下降到临界水平时,血中肌酐浓度明显上升,随损害程度加重,上升速度也加快。
测定方法:(1)碱性苦味酸法(Jaffé法)Jaffé法主要缺点是特异性差,血中丙酮、丙酮酸、叶酸、抗坏血酸、葡萄糖、乙酰乙酸等都能在此反应中呈色,因而被称为“非肌酐色原”,用血清作样品测定时此类物质可占总发色强度的约20%(红细胞中约含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