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牙髓常见病龋病

合集下载

《牙体牙髓疾病》ppt课件

《牙体牙髓疾病》ppt课件

牙体牙髓检查
使用探针、叩诊等方法检 查牙齿的完整性、牙髓活 力等
影像学评估
通过X线、CT等影像学检 查辅助诊断牙体牙髓疾病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常规检查,以及 针对特定病原体的检测
其他辅助检查
牙髓活力测试、牙周探诊、咬合纸试 验等
05
治疗原则及方案选

保守治疗措施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活力测验结果,不难作出诊断。
04
诊断方法与技巧
问诊及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牙痛、 牙敏感、牙龈出血等 症状
询问患者既往牙科治 疗史、家族史等相关 信息
了解患者的口腔卫生 习惯、饮食习惯、全 身健康状况等
口腔检查及影像学评估
01
02
03
口腔常规检查
观察口腔软组织、牙齿、 牙周等状况
随访频率
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案,制定 个性化的随访计划,通常建议每
3-6个月进行一次随访。
随访内容
包括口腔检查、X线检查、牙髓活 力测试等,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 变化。
随访意义
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如复发、感染等,确保患者康复进 程的顺利进行。
口腔卫生保健指导
刷牙方法
漱口液使用
牙线使用
推荐使用巴氏刷牙法,将牙刷与牙长 轴呈45°角指向根尖方向,按牙龈-牙 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 部分铺于龈缘上,并尽可能伸入邻间 隙内,用轻柔的压力,使刷毛在原位 作前后方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10次。
检查
患牙常有咬合不适或轻度的叩痛。患者一般多可定位患牙。对温度测验的反应多 为热测引起迟缓性痛,或表现为迟钝。
牙髓坏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牙体牙髓病课件

牙体牙髓病课件

牙体牙髓病课件•牙体牙髓病概述•常见牙体疾病•常见牙髓疾病•诊断方法与技巧•治疗原则与措施•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01牙体牙髓病概述定义与分类定义分类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发病原因危险因素包括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牙齿排列不齐、牙齿磨损和遗传因素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临床表现诊断依据02常见牙体疾病定义症状治疗030201龋齿牙齿磨损定义症状治疗楔状缺损定义楔状缺损是指牙齿唇颊侧颈部硬组织发生缓慢消耗所致的缺损,由于这种缺损常呈楔形而得名。

症状牙齿颈部出现楔形缺损,可伴有牙齿敏感、酸痛等症状。

治疗根据楔状缺损的程度和症状,可采用脱敏治疗、充填术或修复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症状牙齿表面出现细微裂纹,可伴有牙齿敏感、酸痛等症状。

定义牙隐裂是指未经治疗的牙齿表面由于某些因素的长期作用而出现的不易被发现的细微裂纹。

治疗根据牙隐裂的程度和症状,可采用脱敏治疗、调合或冠修复等方法进行治疗。

若裂纹较深或已出现牙髓症状,则需进行根管治疗。

牙隐裂03常见牙髓疾病症状01检查02治疗03症状检查治疗牙髓坏死与坏疽症状检查治疗症状患牙咬合痛,随着根尖周组织炎症的发展,疼痛逐渐加重,甚至出现自发性、持续性剧痛。

患牙有浮起感,轻叩或咀嚼可导致患牙剧痛。

患牙牙根对应的黏膜红肿压痛,脓肿形成后则有波动感。

全身症状一般不明显。

检查患牙可查及深牙周袋、牙石、牙松动度增加等牙周炎表现,或可查及深龋洞、充填物、其他牙体硬组织疾患等。

探诊患牙感觉较为迟钝,去净腐质后无肉眼可见的露髓孔。

温度测验反应不一。

叩诊疼痛甚至剧痛。

X线检查可见根尖周骨质破坏影像。

治疗开髓引流,切开排脓,调 磨改,消炎止痛等应急处理措施。

在急性炎症控制后,采用根管治疗术等彻底清除根管内感染物并严密充填根管的治疗方法。

根尖周炎04诊断方法与技巧问诊要点及技巧注意患者主诉详细询问病史关注患者对疼痛、敏感等主观感受的描述,有助于判断病情。

询问相关病史检查方法选择及操作规范视诊01探诊02叩诊03辅助检查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X线检查通过牙齿X光片了解牙体牙髓病变情况,如龋齿深度、根尖周炎等。

口腔 牙体牙髓--龋病

口腔 牙体牙髓--龋病

龋病定义: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的作用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基本变化:无机物脱矿和有机物分解,是牙体硬组织细菌性慢行感染临床特征:感染初期:牙釉质白垩色——随后:黄褐色、棕褐色——最终脱矿、分解,一旦形成无法自身修复。

危害性:引起牙体牙髓跟尖病、牙列缺失损失影响消化功能、儿童牙颌系统的发育、引起远端脏器感染病因和发病机制(一)致病因素(1)、牙菌斑:附着在牙齿表面未矿化的细菌沉积物,即牙表面的生物膜,由细菌、基质和水组成最初是获得性膜的形成、细菌定植(球菌先定植、再是杆状菌丝状菌)、糖水解成单糖进入致龋细菌内(2)、致龋细菌:对牙面有较强的黏附力;产酸性和耐酸性;具有合成细胞内多糖和细胞外多糖的能力常见致龋细菌:1/链球菌属:变形链球菌是冠部和根部的主要致病菌,有强的致龋性取决于其产酸性和耐酸性;血链球菌是最早在牙面定居的细菌之一;轻链球菌:牙菌斑中最常分离出2/乳杆菌属:口腔正常菌群,唾液样本中最常分离,发酵乳杆菌最常见,后期出现,与龋病的快速进展有关3/放线菌属:黏性放线菌促进变形链球菌定植于根面,与根面龋有关二:饮食因素1/糖:蔗糖与碳水化合物糖的致龋力大小影响因素:食糖量、糖的种类(蔗糖致平画面龋能力最强,变形链球菌代谢蔗糖能力最强,山梨糖和木糖醇防龋能力好)、进食频率(长时间保持ph低环境)、含糖食物的物理性状和摄入方式2/氟化物:氟化磷酸钙晶体,抗酸不耐磨(作用:1.釉质羟基磷灰石:降低溶解性、改善晶体结构以及促进脱钙矿物质再矿化;2.菌斑细菌:抑制酶、抑制致龋菌生长3.釉质表面作用:解除蛋白质和细菌的吸附,降低表面自由能)3/磷酸盐:局部抑菌三、宿主:牙、唾液1/牙齿:排列、结构、表面(下颌第一磨牙颌面、颊面、近中面、远中面、舌面;上颌第一磨牙颌面、近中面、腭面、颊面、远中面;上颌侧切牙舌侧容易患龋;下前牙最不容易)、理化性质(矿化程度和所含成分的量,牙龈萎缩时牙骨质暴露容易得根面龋)2/唾液3/机体全身状态4/时间发病机制:1.牙菌斑的形成(始动因子)2.牙菌斑环境内的糖代谢产生多聚糖:分解代谢(无氧酵解产生乳酸改变ph)、合成多糖(细胞内多糖——外源缺乏时细菌生存和获取能量的来源、细胞外多糖——菌斑基质的主要成分3.牙体硬组织脱矿牙齿早期龋不是一个连续脱矿的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脱矿与再矿化的过程龋的病因学说1/化学细菌学说:首次提出龋的发生与口腔致龋细菌、致龋食物糖及酸溶解有关2/蛋白溶解学说:蛋白水解酶使局部的有机物分解3/蛋白溶解螯合学说:蛋白溶解释放出各种螯合剂4/四联因素学说龋病分类(一)按照发病情况和进展速度1/急性龋(湿性龋):浅棕色、质地软、湿润易刮(猛性龋,包括不易患龋的下前牙,舍格伦综合症、放射性损伤、全身性疾病)2/慢性龋(干性龋):黑褐色、质地干硬(静止龋:病变环境变化、隐蔽部位开放、原有条件变化龋斌不再继续进行,损害保持原状)3/继发龋:治疗后,见于充填物边缘/修复材料与牙体组织不密合(二)按损害的解剖部位窝沟龋、根面龋、平滑面龋、隐匿性龋、线性釉质龋(三)按深度:浅(牙釉质层)、中(牙本质层)和深龋临床表现1/浅龋:釉质龋(分为窝沟龋和平滑面龋)和牙骨质龋邻面平滑面龋不易发现,配合X线检查位于牙釉质内,一般无主观感觉,探诊粗糙面2/中龋:病变前沿位于牙本质浅层,冷热刺激痛,冷刺激敏感去除后症状消失颈部牙本质龋明显X线离髓腔较远3/深龋:进展到牙本质深层常有食物嵌塞入洞疼痛,没有自发性疼痛,常规温度测试反应正常X离髓腔近诊断和鉴别诊断1.问诊:冷热刺激痛、进食疼痛、治疗2.视诊:色泽变化、形态缺损3.探诊4.温度测试试验:中/深龋入洞疼痛,温度测试正常5.x线:邻面龋、继发龋、隐匿龋不易用探针查出鉴别:釉质发育不全:对称性、光滑硬、常累及全口牙、高氟地区生活史可复性牙髓炎和慢性牙髓炎:温度测试敏感异常(深龋:冷热酸甜入洞痛;可复性牙髓炎:一过性冷热刺激痛;牙髓炎:长时间冷热刺激痛)治疗治疗原则:终止病变进展,恢复牙齿外形和生理功能,保持牙髓正常活力浅龋:平滑面浅龋:仅有色泽改变无龋洞,非手术治疗:再矿化和药物治疗,同时控制菌斑;组织缺损应充填术窝沟浅龋、根面龋:充填术,颈部牙釉质和牙骨质不相连时属于中龋非手术治疗1.药物疗法(1)适应证1/恒牙早期釉质龋,未形成龋洞2/乳前牙邻面浅龋及乳磨牙咬合面广泛性浅龋,一年内被恒牙替换3/静止龋,咬合面点隙窝沟龋由于咬合面磨损(2)药物1/氟化物:75%氟化钠甘油糊剂、8%氟化亚锡、APF2/硝酸银:10%硝酸银和氨硝酸银强腐蚀性、牙变黑,一般只用于后牙2.再矿化疗法(1)适应证1/光滑面早期釉质龋2/龋易感者可作预防(2)组成:含有不同比例的钙磷氟,ph调到7中龋:已有明显龋洞,充填、修复治疗深龋:会对牙髓造成影响龋病的类型1.急性龋:有效修复少,脱矿区明显,较快发展为牙髓炎,微生物可存在于脱矿区,乳牙龋坏速度快;2.修复性牙本质:堵塞牙本质小管,牙本质有效厚度≥2mm——完全正常的修复性牙本质;0.8-2mm——不完全修复性牙本质;0.3-0.8mm牙髓功能可能破坏,极少产生修复性牙本质深龋的治疗:主要考虑患者有无明显的主观症状、洞底软龋能否去净1/疼痛不严重,能去净——双层垫底充填(氧化锌+玻璃离子)2/疼痛严重,继发性严重,去净——安抚+1-2周双层垫底(若未缓解行牙髓治疗)3/主观不明显,不去净:急性龋——间接盖髓法(促进牙本质再矿化)+三个月后牙髓活力和x正常,永久性充填;慢性龋——间接盖髓+三个月后继续去除,去净后如果出现上述症状进一步治疗;否则垫底治疗窝洞充填术窝洞分类:G.B.black分类:根据龋损所在牙面的部位,根据银汞充填的材料分类1类:发生于所有牙齿的发育沟、沟内的龋损(磨牙颌面最典型,能咬着的面)2类:后牙邻面的龋损所制备的洞(磨牙邻颌面洞3类:前牙邻面未损伤切角4类:前牙邻面损伤切角5类:所有牙颊舌近龈1/3按照牙面数1.单面洞2.双面洞3.复杂洞窝洞命名1/以牙面命名2/英文字母命名:颊面B 舌面L 远中D 近中M 切缘L 唇面la 颌面O窝洞制备原则:1/去净龋坏组织:仅需去净感染牙本质,不必将仅脱矿无细菌的脱矿层去除,以硬度去净为标准2/保护牙髓:钻磨牙时喷水、锋利器械间断操作3/外形设计:1.范围根据龋坏范围2.预防性扩展3.保留紧邻病变区不易患龋的健康牙体4.外形线圆钝曲线4/抗力形设计:充填体和余留牙体组织能承受咬合力而不会破裂窝洞深度:edj下0.2-0.5mm;洞底不能建立在牙釉质上;前牙受力小可以到达EDJ盒状洞形:洞平、侧壁平直与洞底相垂直,侧壁平行阶梯的形成:髓壁和龈壁龈壁与牙体长轴垂直≥1mm余留牙体组织:无基釉:洞缘已有的无基釉去净,避免产生新的;脆弱牙尖和牙山脊降低高度防止破裂,外形线圆钝曲线5/固位形:充填体保留于洞内,承受力后不移位脱落侧壁:最基本的固位形,底平壁直倒凹:防止充填体垂直脱位,一般位于牙尖下方。

牙体牙髓常见病

牙体牙髓常见病
▪ 深龋
deep (seated) caries


——


按 病 变 深
床 分 类



1、浅龋(初龋incipient caries)
——局限于釉质、牙骨质 早期:色变(脱矿、着色)
平滑面 — 龋斑(白垩黄褐) 窝 沟 — 墨浸状弥散
后期: 形变(成洞)
视诊、探诊、X线(邻面) 洞深 — 1mm 左右 症状 — 无
主要是着色或伴釉质发育不 全。这在牙发育期才能显现出来, 在6~7岁后给药一般不引起四环素 牙。
四环素牙的预防
妊娠和授乳妇女及8岁以下婴 幼儿,禁服四环素族药
四环素牙的治疗
▪ 复合树脂修复法:覆盖或贴面。 ▪ 烤瓷冠修复,瓷贴面。 ▪ 漂白治疗法:外漂白、内漂白。
四环素牙
四环素牙
四环素牙
非龋性疾病
龋病的表现:
无机物脱矿
有机物分解 (质变)
白垩 棕黑 成洞 (色变) (形变)
质变为主,色、形变化为其结果 或具体表现。临床上色变最早发现
▪ 急性龋:多见于儿童或青少年

病程进展较快。

——
猛性龋:多数牙在短期内同时患

龋,病程发展很快 与全身因素有关。
按 进
临 床
▪ 慢性龋:最多见,病程进展较慢。 展 分
牙体牙髓常见病
▪ ▪
牙牙楔四 隐本状环 裂质缺素
过损牙
非 龋 性 疾
龋 病


牙 体 病

龋病
龋病
▪ 罹患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 历史最悠久的疾病之一 ▪ 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之一
(癌肿、心血管病、龋病)

牙体牙髓常见疾病

牙体牙髓常见疾病

牙体牙髓常见疾病?发布时间:2021-07-23T15:34:31.320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月6期作者:唐波[导读]唐波(自贡市富顺县妇幼保健院;四川自贡643200)牙体牙髓病多发生在儿童或者青年人身上,该疾病病变速度比较快,一定时间后会形成龋洞。

由于病变速度比较快,且修复性牙质比较少,如果未及时治疗,将发生牙髓感染情况。

那么,牙体牙髓常见疾病如何控制和治疗呢,以下给出探讨。

1 牙体牙髓常见疾病牙体牙髓疾病的产生,是因为龋齿、牙髓病以及根尖周病等产生的并发症。

对于龋齿,是基于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导致牙体硬组织存在一定的感染性疾病。

如果未予以积极治疗,将导致牙体深部病变,从而带来明显的牙髓病等。

所以,尽早进行预防十分必要。

当前,在临床上治疗牙体牙髓疾病,不仅要保存更多的牙体组织,还需要实现防治和预防的结合,以避免疾病的再次发生。

对于慢性根尖周炎疾病,多发生在根尖周边组织,带来严重的炎症疾病。

主要是牙髓疾病感染后未得到积极控制,病源在刺激下长期存于根管位置,从而导致周边组织发生慢性炎症。

近几年,随着口腔机械和口腔材料的积极发展和利用,在根管预备和根管消毒去除大量感染的情况下,增加对根管的严格填充,能够在治疗中发挥积极效果。

在根管治疗完成后,还要加强对冠部的封闭,使口腔感染和封闭的根管系统相互隔离,避免口腔中的细菌通过渗漏进入到根管中,以免出现根管再次感染的现象。

不仅如此,临床上利用玻璃离子类材料以及封闭性比较好的复合树脂积极修复,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微渗漏情况的发生。

牙髓病的产生,是基于龋病发展来的,所以,要给出龋病的预防措施。

特别是龋病发生早期,要尽早发现和预防,保证疾病的稳定治疗。

早期时,牙齿的表面肉眼还无法观察到破损情况,一般表面为棕色的斑块或者是比较粗糙,期间,如果利用相关措施积极控制,将在很大程度上有效维持牙体组织的完整性。

近几年,开始使用的新型材料,渗透树脂,其存在较高的渗透性和高流动性,填充到早期龋中,会促使龋损表面硬度的增强,使斑块的颜色改变,也适合在临床上的积极推广。

(完整)牙体牙髓名词解释

(完整)牙体牙髓名词解释

牙体牙髓一名解1.龋病(dental caries or tooth decay):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2.龋菌:能够引发龋病的毒力因子,最重要的是某些变性链球菌和乳酸杆菌.3.获得性膜(acquired pelliele):最初由唾液蛋白或糖蛋白吸附至牙面形成一层无结构,无细胞的薄膜。

4.再矿化:在外界环境中存在氟离子,游客在溶解处与钙离子,磷酸根离子发生沉积,形成氟磷灰石,这一现象称为再矿化5.继发龋(secondary caries):龋病治疗后,由于填充物边缘或窝洞周围牙体组织破裂,形成菌斑滞留区,或修复材料与牙体组织不密合留有小缝隙,也可因治疗时未将病变组织除净而产生的龋病。

6.牙髓牙本质复合体(pulpodentinal complex):牙髓和牙本质在胚胎发生上联系很密切,对外界刺激的应答有互联效应,是一个生物整体,被称为牙髓牙本质复合体。

7.抗力形(resistance form):是使充填体和余留的牙体组织获得足够的抗力,在承受咬合力时不折裂的形状。

8.固位形(retention form):是防止充填体在侧向或垂直方向力量作用下移位脱落的形状。

9.氟牙症:氟牙症是由于牙齿发育期间摄入过多的氟,氟破坏造釉质细胞而导致的疾病,该病具有地区分布特点,是慢性氟中毒早期最常见且突出的症状。

10.融合牙:为两个正常牙胚融合而成的牙,可分为两种完全融合和不完全融合。

11.双生牙:由一个内向的凹陷将一个牙胚不完全分开而成的牙。

12.结合牙:为两个牙的牙根发育完成后发生连接的牙。

牙骨质结合在一起,牙本质分开。

13.釉珠:釉珠是牢固附着于牙骨质表面的釉质小块,大小似栗粒,呈球形,它多位于磨牙根分叉内或其附近,或多见于釉牙骨质界附近的根面上。

14.牙震荡:是牙周膜的轻度损伤,不伴牙体组织的缺损。

15.牙本质过敏症:是指牙齿受到生理范围内的刺激,包括机械,温度,化学和渗透压等后,出现的短暂,尖锐的疼痛或不适的现象.16.残髓炎(residual pulpitis):残髓炎发生在经牙髓治疗后的患牙,由于残留了少量炎症根髓或多根牙遗漏了有炎症牙髓的根管。

第四版牙体牙髓常见病-----大类

第四版牙体牙髓常见病-----大类
疗效评定标准
1.临床标准 2.X 线标准 3.复查标准 4.生物学标准 X 线片 下 6、4 X 线片 上 1、2 上6 思考题
龋病的四联因素理论 龋病的发病机制 龋病按破坏牙体组织分类 龋病按龋坏部位分类
o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
o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
慢性根尖周炎
o慢性根尖周肉芽肿
o慢性根尖周脓肿
o慢性根尖周囊肿
o慢性根尖周致密性骨炎
根尖周炎
根尖脓肿
根尖脓肿
根尖肉芽肿
根尖囊肿
慢性致密性骨炎
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
【临床表现】
咬合痛,自发性持续性钝痛
能准确定位
龋坏或深牙周袋
牙冠变色
叩痛
Іo松动
P
P
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
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
【分类及临床表现】
根尖脓肿:自发性持续性剧烈跳痛,患牙伸长感,叩痛明显,松动Ⅱ~Ⅲo P
骨膜下脓肿:疼痛更加剧烈,松动Ⅲo,前庭沟变浅,蜂窝织炎,全身症状
P
P
粘膜下脓肿:脓肿局限,波动感明显,疼痛减轻,松动Ⅰ o P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治疗 一、治疗原则 (一)保存活髓与保存患牙 (二)无痛与无菌 (三)引流与制洞 (四)清创与避免手术损伤 (五)确定牙髓状态与熟悉根尖周组织的 解剖和生理特点
二、应急治疗 (一)开髓引流,减压止痛 1.牙髓炎的开髓引流 2.根尖周病的开髓引流
(二)咬合调整 (三)药物止痛 (四)针灸止痛 (五)局麻止痛 (六)急性炎症拔牙
三、安抚治疗 四、盖髓术 五、活髓切断术 六、失活干髓术 七、牙髓摘除术 八、根管治疗术 八、根管治疗术 根管治疗术是治疗牙髓坏死及根尖周病的一种方法,通过清除根管内的坏死物质, 进行适当消毒,充填根管,以去除根管内容物对根尖周围组织的不良刺激,防止发 生根尖周病变或促进根尖周病变的愈合。 根管治疗术 适应证:牙髓病变、根尖周炎、牙髓牙周综合征。 步骤: o根管预备 o根管消毒 o根管充填 o充填窝洞 开髓、拔髓、根管扩大 根管扩大清理(根管消毒) 根管充填

龋齿

龋齿

龋病锁定[qǔ bìng]龋齿一般指龋病本词条由卫生计生委临床医生科普项目/百科名医网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周学东(主任医师)审核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汤亚玲(副主任医师)审核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龋病俗称虫牙、蛀牙,是细菌性疾病,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

如不及时治疗,病变继续发展,形成龋洞,终至牙冠完全破坏消失,其发展的最终结果是牙齿丧失。

龋病特点是发病率高,分布广。

是口腔主要的常见病,也是人类最普遍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

目录1病因2临床表现3检查4鉴别诊断5治疗6危害7预防1病因目前公认的龋病病因学说是四联因素学说,主要包括细菌、口腔环境、宿主(即指寄生物包括寄生虫、病毒等寄生于其上的生物体)和时间。

其基本点为:致龋性食物糖(特别是蔗糖和精制碳水化合物)紧紧贴附于牙面,由唾液蛋白形成的获得性膜。

这种获得性膜不仅得以牢固的附着于牙面,而且可以在适宜温度下,有足够的时间在菌斑深层产酸,侵袭牙齿,使之脱矿,并进而破坏有机质,产生龋洞。

1.细菌是龋病发生的必要条件,一般认为致龋菌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产酸菌属,其中主要为变形链球菌、放线菌属和乳杆菌,可使碳水化合物分解产酸,导致牙齿无机质脱矿;另一种是革兰阳性球菌,可破坏有机质,经过长期作用可使牙齿形成龋洞。

2.口腔环境口腔是牙齿的外环境,与龋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是食物和唾液。

(1)食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既与菌斑基质的形成有关,也是菌斑中细菌的主要能源,细菌能利用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蔗糖)代谢产生酸,并合成细胞外多糖和细胞内多糖,所产的有机酸有利于产酸和耐酸菌的生长,也有利于牙体硬组织的脱矿,多糖能促进细菌在牙面的黏附和积聚,并在外源性糖缺乏时,提供能量来源。

(2)唾液在正常情况下,唾液有以下几种作用:①机械清洗作用;②抑菌作用;③抗酸作用;④抗溶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按窝洞涉及牙面数分为 ❖ 单面洞 双面洞 复面洞
❖ 2、窝洞的命名:

窝洞的名称以其所在的牙面命名,
如位于合面的洞叫合面洞
❖ 3、窝洞的结构:洞壁 洞角 洞缘
❖ 4、备洞原则: ❖ a.去净病变组织。 ❖ b.保护牙髓。 ❖ c.尽量保留健康组织。 ❖ d.抗力形和固位形。要求洞形为盒状形,
❖ 1、适应证: ❖ (1)早期釉质龋,无龋洞存在。 ❖ (2)牙齿易感染者。 ❖ 2、常用矿化剂:氢氧化钙或含氟剂并
加入磷和氯离子导入。
(三)窝沟封闭
适应征:深窝沟的恒牙和易患龋 的牙
❖ 二、修复性治疗(充填术):
❖ (一)窝洞预备(备洞)。
❖ 窝洞定义:在龋洞的原破坏基础上, 经牙体外科手术将龋坏组织去净,并按 要求备成一定形状的洞称为窝洞。
洞壁直、底平,点、线、角清楚而圆钝, 洞形外线圆缓。
❖ 2、窝洞消毒。 ❖ 3、窝洞垫底。 ❖ 4、充填,成形抛光。
❖ (五)龋病预防的具体措施是: ❖ 1、消除牙石菌斑。 ❖ 2、寻找糖的代用品。 ❖ 3、氟化物应用。 ❖ 4、窝沟封闭。 ❖ 5、酶防龋。 ❖ 6、化学制剂防龋。
第二节 四环素牙

❖ (三)并发症: ❖ 1、牙髓病。 ❖ 2、根尖周病。 ❖ 3、颌骨炎症。
❖ (四)龋病对人体的危害:
❖ 1、牙缺失后,破坏咀嚼功能,影响消化 系统,危害身心健康。
❖ 2、过早缺失牙齿,影响儿童牙合系统的 发育,降低健康素质。
❖ 3、形成病灶牙(残根残冠),引起肾炎 或上颌窦炎等。
【病因】
❖ 【定义】 在牙齿发育期间,使用四环素族药 物引起牙齿着色称四环素牙。
❖ 【病因】在牙齿的发育矿化期,服用的四环 素类药物,可被结合到牙组织内,使牙齿着 色。
❖ 【临床表现】
❖ (一)牙冠变色,呈黄色→棕褐色→深 灰色。
❖ (二)严重者出现牙釉质发育不全。
【诊断】 1、患者出生后至6岁期间服用四环素 药史。 2、患牙呈黄色或灰褐色、深灰色。 3、严重者牙釉质发育不全
【治疗】 (一)脱色法 1、外脱色法。 2、内脱色法。 (二)光固化修复 (三)烤瓷冠修复
第三节 楔状缺损
v【定义】楔状缺 损是指牙齿唇、 颊侧颈部硬组织 发生缓慢消耗所 致的缺损,这种 缺损呈楔形而得 名。
❖ 【病因】
❖ 1、刷牙:主要是横刷牙引起。 ❖ 2、牙颈部的结构: ❖ 3、酸的作用: ❖ 4、牙体材料疲劳:长期的咀嚼
的发展。 ❖ 1.适应证: ❖ (1)恆牙早期釉质龋,牙釉质完整,
未形成洞前。

❖ (2)乳前牙邻面或合面广泛性浅龋, 一年内替换恆牙者。
❖ (3)慢性龋,合面广泛破坏,不易备洞 者。
❖ 2、常用药物:为75%氟化钠甘油糊剂或 10%硝酸银和氨硝酸银。
❖ (二)再矿化疗法:再矿化—是利用 Ca++与Po4根及羟磷灰石进入组织称再矿 化。
一、龋病的 好发牙位和部位
好 发 牙 位
好发牙面为: 合面>邻面>唇、颊面>舌面
好发部位为: 合面>邻面>颈部
❖ 二、分类及临床表现 ❖ (一)按发展速度分: ❖ 1、急性龋(湿性龋)。 ❖ 猛性龋:多数牙在短期内同时患龋称
猛性龋。 ❖ 2、慢性龋 ❖ (干性龋)
❖ 3、继发龋:龋病治疗后,由于充填物边 缘或窝洞周围牙体组织破裂,修复体材 料与牙体组织不密合,因治疗时未去净 病变组织,患牙再产生龋病,称为继发 龋。
❖ 【病因】 ❖ 1、磨耗。 ❖ 2、外伤牙本质外露。
❖ 【临床表现】 ❖ 1、多见于40岁以上成年人。 ❖ 2、患牙酸软无力,吃硬东西敏感。 ❖ 3、酸甜冷热刺激引起酸痛,探敏感。 ❖ 【治疗】 ❖ 脱敏 修复性治疗
第五节 病,包括牙
髓充血、牙髓炎、牙髓变性、牙髓坏死、牙
1、窝洞的分类:按Black 分为5类
(1)Ⅰ类洞:任何牙面的点、 裂、隙沟的龋损所备的窝洞。
(2)Ⅱ类洞,后牙邻接面的接触点以下龋损所备成的窝洞,即近、远中邻合 面龋洞。
(3)Ⅲ类洞:前牙的邻面不含 切角的龋损所备成的窝洞,。
(4)Ⅳ类洞:前牙的邻面已累 及切角的龋损所备成的窝洞。
(5)Ⅴ类洞:任何牙齿的唇、颊、舌(腭)侧颈1/3处的龋损所备成的窝洞。
第一节 龋病
❖ 【概述】
❖ (一)定义:
❖ 龋病(dental caries,tooth decay)是以细 菌为主的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使牙体硬 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的一种疾病。 也可称为牙体硬组织细菌感染性疾病。
❖ (二)龋病的临床特征:

牙体硬组织即牙釉质、牙本质及牙
骨质在颜色、形态和质地等均发生变化。
四联因 素理论
❖ (一)细菌因素:
❖ 1、病源菌:最主要是变 形链球菌,其次是乳酸杆 菌和放线菌。
❖ 2、牙菌斑形成。牙菌斑 是一种稠密、不定形、非 钙化的团块。
❖ (二)食物因素

酸 含食物糖 细菌

牙齿
龋齿
(三)宿主因素 主要包括牙和唾液


牙不易清洁



齿 牙钙化不良


牙错位拥挤
(四)时间因素
❖ (二)按解剖部位分:
❖ 1、窝沟龋,即前磨牙及磨牙的合面龋。
❖ 2、平滑面龋,即牙齿的邻面和颈部龋。
❖ 3、根面龋,常见老年人牙龈萎缩根面外 露引起的龋坏。
❖ 4、线形釉质龋。常见于上前牙唇面为新 生线呈新月形状。
(三)按病损深度分:
浅龋:无自觉症状,病牙呈白 垩色或黄褐色的龋斑,探龋洞 浅,探粗糙,如窝沟龋可卡住 探针
3、中龋
龋坏到牙本质浅层,龋洞中 等深,冷热酸甜刺激敏感, 一般无自觉症状。
4、深层龋
龋洞大而深达牙本质深层,冷 热酸甜刺激痛,去除刺激物症 状立即消失,但无自发性痛。
❖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及检查所见,可作出
正确诊断,但是邻面颈部龋靠拍牙片确
诊。
❖ 【治疗】药物疗法和修复疗法 ❖ 一、药物疗法 ❖ (一)化学疗法:采用药物来停止龋病
合力,使牙体材料疲劳,于应力集 中区出现破坏。
❖ 【临床表现】
❖ 1、好发于上下前磨牙,尤其是第一 前磨牙。
❖ 2、患牙颈部呈“∨”字形缺损,探 光滑、无软化牙本质。
❖ 3、缺损深可有激发痛。
❖ 【治疗】 ❖ 1、改正刷牙方法。 ❖ 2、脱敏。 ❖ 3、修复性治疗,即光固化充填。
第四节 牙本质过敏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