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敷“涌泉”巧治病
内病外治巧敷涌泉穴

内病外治巧敷涌泉穴内病外治巧敷涌泉穴“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
”中医认为,“脚是人体之根。
”因联络人体五脏六腑的十二条经脉有一半起止于足部。
人的足心为少阴肾经的“井穴” ——涌泉穴的所在部位,药敷该处,药性可通过涌泉穴渗入肾经,进而传人其它经络和脏器,以发挥其效能。
治高血压:桃仁、杏仁各12克,栀子3克,糯米14粒。
混和捣烂,加一个鸡蛋清调成糊状,分3次用。
每晚睡前敷于涌泉穴,晨起除去。
每夜1 次,每次敷1足,两足交替贴敷。
6次为1个疗程。
治咳嗽:大蒜10瓣,捣成泥,取豆瓣大小蒜泥置于伤湿止痛膏中心,每晚洗脚后敷于双足涌泉穴,次晨除去,连敷3—5次可愈。
本方不仅治疗成人咳嗽,而且对儿童百日咳也有良效。
治口腔炎。
吴茱萸10克,研成细末,用米醋调成糊状,敷于双足涌泉穴,外用绷带包扎,48小时后去除。
一般一次即可获愈,无效者一周后可再重复一次。
此法对幼儿扁桃体炎、气管炎亦有良效。
治小儿流涎:天南星10克,研成细末,以陈醋调成糊状,敷于双足涌泉穴。
每日1次,入夜即洗去,可连敷数日。
治泄泻:紫皮独头蒜1枚,去皮,捣烂,敷于双足涌泉穴。
治久泻不止。
治牙龈炎:生附子30克,研为细末,用时取上药适量,加水调成糊状,敷于双足涌泉穴,每天换药1次,可连敷3—5天。
治肾性水肿:蓖麻仁70粒,石蒜 1枚,共捣烂,敷于双足涌泉穴,每日换药1次,7次为1疗程。
治遗精:煅龙骨、五倍子各等份,研成细末,以清水调成糊状,每晚敷于双足涌泉穴,日间去除,连用7天。
本方亦可用于小儿遗尿,脱肛等症。
治吐血、咯血:新鲜紫皮独蒜1 枚,去皮,捣成泥状,加入硫磺末6 克,肉桂末3克,冰片3克,研匀后分涂两块纱布上,敷贴于双足涌泉穴,隔日换药1次。
使用前足底皮肤可擦少许油类,以防起泡。
用药1—2 次即可止血。
治慢性咽炎:吴茱萸30克,生附子6克,麝香0.3克,共同研细末,用陈醋调成糊状,敷于双足涌泉穴,每天换药1次,10天为1疗程。
涌泉穴敷药治杂病

涌泉穴敷药治杂病中药外敷涌泉穴是中医内病外治的一种独特疗法。
它是将药物研成细末,调成糊状,敷贴于涌泉穴,让药物经皮肤由表人里,循经络传至脏腑,以调节脏腑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现介绍几种外敷涌泉巧治病的方法。
慢性咽炎:取吴茱萸30克、生附子6克、麝香0.3克,共研细末,加少许面粉与醋调和,做成药饼,将药饼蒸至微热敷双侧涌泉穴,敷后安睡8小时。
若半夜脚心发热,则火气下行,说明起效。
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
急性扁桃体炎:取黄连30克、吴茱萸20克,共研细末,混匀贮瓶备用,贴敷时取上药适量,加米醋调成糊状,晚上睡前敷于双侧涌泉穴,然后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第二天早晨取下。
每晚贴敷1次,3次为1疗程。
牙龈炎:肉桂30克,研为细末,用时取上药适量,加水调成糊状,敷于双侧涌泉穴,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
本方对肾阴亏损型牙龈炎疗效较好。
高血压:取吴茱萸100克、龙胆萆60克、硫黄20克、朱砂15克、明矾30克,将上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每次用上药适量,加米醋调成糊状,贴敷于双侧涌泉穴.覆盖纱布.胶布固定.两日一换,1月为1疗程。
感冒发烧:取白芥子9克、鸡蛋清1个,将白芥子研成细粉,然后用蛋清调匀,分成两份,敷于双侧涌泉穴,1小时后取下。
本方有较好的退热效果,适用于感冒高热者。
病毒性结膜炎:取黄连30克,研成细末,用时取上药适量;用冷开水调成糊状,敷于双侧涌泉穴,覆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日1次。
顽固性口疮:取吴茱萸30克,研成细末,贮瓶备用,每次取上药适量,用醋调成膏壮,敷于双侧涌泉穴,再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7天为1疗程。
涌泉的作用功能主治帖膏药

涌泉的作用功能主治帖膏药概述涌泉,又称为KI-1或者Kidney 1 acupoint,是足少阴肾经上的第一个穴位。
涌泉位于足底部,是人体上与肾脏相关的经络之一。
在中医理论中,涌泉被认为是人体上的一个重要穴位,有着广泛的作用功能和主治效果。
涌泉穴具有较强的疏通肾经、调节肾功能的作用,同时还可以缓解许多疾病和症状。
涌泉的作用功能1.补肾:涌泉穴位与肾经相关,经常按摩涌泉可以起到补肾作用,改善肾脏功能失调带来的身体不适。
2.疏通经络: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起始穴位,经常按摩涌泉可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的运行,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3.缓解疲劳:涌泉穴被广泛认为是人体的能量点,经常按摩涌泉可以缓解疲劳,提升体力和精力。
4.增强免疫力:涌泉穴按摩可以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身体更加健康。
5.舒缓压力:涌泉穴位于足底,经常按摩涌泉可以舒缓压力,缓解焦虑和紧张的情绪。
6.改善失眠:涌泉穴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平衡神经系统,改善失眠问题。
7.缓解肩颈疼痛:按摩涌泉穴可以缓解肩颈疼痛,放松肌肉。
8.调节内分泌:涌泉穴按摩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改善内分泌失调引起的身体不适。
涌泉帖膏药的使用涌泉帖膏药是一种中药贴膏药,是将药物贴敷在涌泉穴位上,通过药物的渗透作用来发挥药理效果。
涌泉帖膏药的使用非常便捷,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和医生建议自行贴敷。
使用方法:1.清洁足部:用温水和肥皂清洁足部,保持足部的清洁和干燥。
2.取适量帖膏药:根据个人需求,取适量的涌泉帖膏药。
3.贴敷涌泉穴位:将涌泉帖膏药贴敷在涌泉穴位上,轻轻按压使药物与皮肤贴合。
可以使用透明胶带固定贴膏药。
4.按摩涌泉穴位:贴敷涌泉帖膏药后,可以适当按摩涌泉穴位,增加局部血液循环。
5.持续时间:根据医嘱和个人需求,涌泉帖膏药的贴敷时间可以在30分钟到数小时之间。
注意事项:1.可能出现的不适:在使用涌泉帖膏药的过程中,个别人可能会出现皮肤过敏、瘙痒等不适反应,此时应及时停用。
涌泉的作用功能主治贴膏药有用吗

涌泉的作用功能主治贴膏药有用吗1. 什么是涌泉涌泉是人体足底的一个穴位,属于足三里穴,是十二经脉之一的胃经的起始穴。
涌泉位于足底部位前正中偏下方的凹陷处,正位于第一跖骨之间。
涌泉被认为是人体的“泉涌之地”,因此得名涌泉。
2. 涌泉的作用功能涌泉穴在中医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补益作用:涌泉穴被认为是气血的源头,通过刺激涌泉穴,可以增强气血的流动,促进气血的生成和循环,达到补益作用。
•调理作用:涌泉穴与人体的脏腑经络有着密切联系,按摩涌泉穴可以调理脏腑功能,促进气血的平衡流通。
•镇痛作用:涌泉穴是足底的重要穴位之一,通过刺激此穴,可以缓解身体其他部位的疼痛,如头痛、牙痛等。
•舒缓作用:按摩涌泉穴可以调节身体的神经系统,促进身心的放松,缓解疲劳和焦虑。
3. 贴膏药在涌泉穴的应用贴膏药在涌泉穴的应用已经有了相当长的历史,并且被广泛使用。
贴膏药在涌泉穴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温通经络:贴膏药在涌泉穴可以通过药物的渗透作用,温通胃经,促进气血的流通,达到温通经络的效果。
•活血化瘀:一些草药成分在贴膏药中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贴在涌泉穴上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淤血状况。
•镇痛舒缓:贴膏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镇痛舒缓的作用,贴在涌泉穴上可以缓解身体其他部位的疼痛,舒缓身体不适。
•益气补虚:贴膏药中的一些补益成分可以通过涌泉穴渗透,起到补气补虚的作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4. 贴膏药在涌泉穴的使用注意事项使用贴膏药在涌泉穴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穴位准确定位:涌泉穴的位置比较特殊,需要准确定位以保证效果。
通常情况下,涌泉穴位于足底正中向前突出的凹陷处,定位时可以用手指按压找到。
•贴敷时间控制:根据个人情况和膏药说明,控制贴敷时间。
一般来说,20分钟到1小时为宜,过长时间可能出现刺激或过敏反应。
•个人体质差异:个人体质存在差异,对膏药的反应也不尽相同。
使用贴膏药时需留意自身是否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如有不适应停止使用。
敷脐疗法 敷涌泉穴巧治高血压

敷涌泉穴疗法巧治高血压
1.吴茱萸散:每晚睡前取20克吴茱萸粉用陈醋调敷双侧涌泉穴,次日取下, 10日为1疗程。
2.桃杏散:桃仁、杏仁各10克,栀子 15克,胡椒7粒,糯米14粒,共研细末,以蛋清或开水调膏敷涌泉穴,每日换药 1次,一般敷药3日后即可见效。
3.蓖麻附子散:将蓖麻仁50克,吴茱萸、附子各20克,共研细末,加生姜 150克,共捣泥,再加入10克冰片和匀调膏贴敷涌泉穴,一般敷药2-5日后即可见效。
4.茱萸肉桂散:吴茱萸、菊花、肉桂各等份研细末,取药末50克水煎泡脚,另取药末10克用蛋清调敷涌泉穴,主治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所致的眩晕,每晚用药1次。
敷脐疗法巧治高血压
1.吴萸川芎散:吴茱萸、川芎各等份共研细粉,每次取5-10克敷神阙穴,外用麝香止痛膏固定,每3日换药1次。
2.萸芎白芷散:吴茱萸、川芎、白芷各30克,共研细末,装入瓶内密封备用,每次取15克,用脱脂棉薄裹成小球紧压于脐窝,外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 10天为1疗程。
3.附子三七散:附子、川芎、三七各等份,研成细末,每次取5-10克敷神阙穴,3天换药1次,10次为1疗程。
4.吴萸磁石散:吴茱萸、磁石、肉桂各30克,共研细末,用时每次取药末5- 10克用蜂蜜调和制成两个药饼,分别贴于神阙穴和涌泉穴上,并以胶布固定,然后点燃艾条灸两穴位各20分钟,每日1 次,10日为1疗程。
涌泉穴中药外敷的妙用!

涌泉穴中药外敷的妙用!⑴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感冒:睡前用热水浸泡双足约20分钟,双足擦干后,将一粒强力银翘片研细末,分撒在2块麝香追风膏上,贴敷在涌泉穴上,喝1杯热开水入睡。
⑵中药敷贴涌泉穴辅助治疗喘息性肺炎(均系西药抗感染及超雾化吸入常规治疗无效者):桃仁60克,栀子18克,杏仁、麻黄、白芥子、胡椒各6克,糯米5克,细辛3克,共研细末;再用麻黄、细辛水煎,浓缩约5毫升,与药末调和,加鸡蛋清适量调成糊状,分成4等份,置于伤湿膏上,贴敷于涌泉穴及其足背相对应的位置,12小时去药。
隔12小时再敷第2次,连用数天。
⑶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桃仁60克,栀子18克,杏仁6克,胡椒3克,糯米4.5克,共为细末,加蛋清调成糊状敷涌泉穴12小时。
每日1次。
⑷外敷涌泉穴治疗肺心病:桃仁、杏仁各12克,栀子3克,胡椒7粒,糯米14粒,紫皮大蒜10瓣,捣碎用生鸡蛋1个调为糊状,每晚睡前洗净足部,将5克药糊贴于涌泉穴(左右脚交替应用)。
⑸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大蒜粉(若无大蒜粉,可用新鲜大蒜瓣去皮)9克,硫黄末6克,肉桂末、冰片各3克。
研匀后加蜂蜜适量调成膏状,分成2等份置于医用胶布中间备用。
将双足洗干净,取药膏敷贴双侧涌泉穴,成人男性一般贴6~8小时,成人女性贴4~6小时,儿童贴3小时。
2次为1疗程。
⑹吴茱萸外敷涌泉穴治疗顽固性呃逆:吴茱萸30克,研成细末,用醋调成稠膏,晚上睡前取适量敷于双足心涌泉穴,外盖塑料薄膜纱布,胶布固定,次晨去掉。
⑺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泄泻:吴茱萸、白芥子各适量,研为细末,加陈醋调成糊状敷于涌泉穴。
每日1次。
⑻大黄粉加醋敷涌泉穴治疗术后腹胀:在常规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补液、抗炎的基础上,取大黄粉30克,用食醋拌成糊状,置于纱布上敷于涌泉穴处,然后用保鲜薄膜包裹,待肛门排气后再外敷2小时;如果24小时无肛门排气者,更换药物重新外敷。
同时,鼓励早日下床活动。
⑼吴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高血压病:吴茱萸10克,研末,加醋和蒜泥适量调成糊状,用纱布包后敷双侧涌泉穴,胶布固定,24小时更换1次。
中药贴敷涌泉穴疗疾验方

中药贴敷涌泉穴疗疾验方作者:何国兴来源:《家庭医学》2014年第07期中药贴敷涌泉穴,起到药效、穴位刺激的双重作用,达到治病目的。
因其副作用小,操作简便,疗效可靠,费用低廉,病人易于接受,深受广大患者的信赖,现介绍如下。
吴茱萸黄连糊敷治麦粒肿组方吴茱萸20克,黄连10克。
将上药择净,共研细末,用米醋适量调为糊状,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
晚贴晨取,一般用药4天后红肿消失,7周后硬结消失。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散结,消肿止痛。
黄连蓖麻蛋清敷治急性结膜炎(红眼病)组方黄连10克,蓖麻子10克,鸡蛋清适量。
将上药择净,共研细末,用鸡蛋清适量调为糊状,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敷料覆盖,胶布固定。
每天换药1次,连续用药4~5天。
功效清热解毒,上病取下,引热下行。
大黄敷治鼻窦炎(鼻渊)组方大黄20克,米醋适量。
将大黄择净,研为细末,用米醋适量调为糊状,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敷料覆盖,胶布固定。
每天换药1次,连续用药10天为1个疗程。
需用2~3个疗程。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散结。
生大黄散敷治急性扁桃体炎组方生大黄20~30克,食醋适量。
用炉火把泥瓦块烧红,将生大黄放瓦上焙干,研细末装瓶备用。
每次取药适量,用食醋适量调为糊状,摊于白布或绷带上,贴敷足心(男左女右)涌泉穴,包扎8小时。
每天1次,连用5~7天。
功效清热泻火,釜底抽薪,消肿止痛。
二黄吴茱天南散敷治复发性口腔溃疡组方大黄40克,吴茱萸30克,胡黄连、天南星各20克,食醋适量。
将上药择净,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用时取药末20克,加食醋适量调成稀糊状,睡前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敷料覆盖,胶布固定。
次日晨起除去药物。
5天为1个疗程。
连用1~2个疗程。
功效清热泻火,引热下行。
大蒜糊敷治鼻出血(鼻衄)组方大蒜50克。
将大蒜去皮,捣烂如泥,做饼子如币大,左鼻出血贴敷右足心涌泉穴,右鼻出血贴敷左足心涌泉穴,两鼻出血俱贴敷之。
敷料覆盖,胶布固定,每次3~4小时,1天或隔天1次。
功效清热泻火,引热下行。
中药敷贴涌泉穴用途多

中药敷贴涌泉穴用途多涌泉穴(即两脚心)是临床上常用穴位。
将药物敷贴涌泉穴,用橡皮膏或伤湿止痛膏等固定,使药物通过穴位而作用于体内,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本法治法简便,操作简单,病人容易接受,疗效可靠,尤适用于老年人、儿童及术后患者。
现介绍几则有效的治病妙方。
高血压病取蓖麻仁50克、吴茱萸20克、附子20克、冰片10克、生姜150克。
前四味药各研细末。
生姜捣烂如泥,加入药末调和成膏状,每晚贴双足涌泉穴,7天为1个疗程,连用3~4疗程。
贴药期间停用一切降血压药。
神经衰弱酸枣仁9克,柏子仁9克,高度粮食酒适量。
将二味中药研成末,用酒调拌成泥状,分别涂于手表大小的两块纱布上,然后贴敷于双足涌泉穴,用胶布或绷带固定,每晚睡前贴上,翌日早起取掉,连续7~10次,对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头痛、头昏有良效。
咯血鲜大蒜12克去皮,捣成泥状,加硫磺末6克、肉桂末3克、冰片3克,研匀后,分别涂于两块纱布上(手表大的面积),然后贴敷于双脚涌泉穴,用胶布或绷带固定,隔日调换1次。
为避免局部皮肤发红起泡等反应,可先在涌泉穴皮肤上涂一层薄石蜡油或凡士林等,一般贴敷3~4次,咯血应好转。
另外,这种方法治疗鼻蛆,疗效亦佳。
小儿赤眼黄连适量打粉,水调贴双足涌泉穴。
每天一换,宜连用3~5天。
小儿恶心呕吐胆星(炒黄)、朱砂各等份为末,白胡椒粉1克,加葱适量,共捣为膏,做成两小饼,贴双足涌泉穴。
隔日一换,宜贴2~3次。
胎气及寒气上逆引起的呕吐用吴茱萸15克、鲜姜30克,捣烂贴双足涌泉穴。
小便不通,少腹急胀水仙头2个、蓖麻子30粒,共同捣烂,贴双足涌泉穴。
一夜一换,宜贴2~3次。
肾虚腰痛、夜尿频肉桂15克、附子9克,捣为细末,酒调贴双足涌泉穴。
一夜一换,宜连贴3~5天。
口眼喎斜半夏、天南星、附子各9克,研细,加葱头20个,共同捣烂,于睡前贴双足涌泉穴。
小儿流涎可用天南星研为细末,以食醋调成糊,涂敷双足涌泉穴,用纱布固定,每日1次,过夜即洗去,连敷数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外敷“涌泉”巧治病
中药外敷涌泉穴是中医内病外治的一种独特疗法,它是将药物研成细末,根据不同的疾病用不同的液体调成糊状,敷贴于涌泉穴,让药物经皮肤由表入里,循经络传至脏腑,以调节脏腑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现介绍几种外敷涌泉巧治病的方法如下。
1、急性扁桃体炎:
取黄连30克、吴茱萸20克,共研细末,混匀贮瓶备用,贴敷时取上药适量,加米醋调如糊膏状,于晚上睡前敷双侧涌泉穴,敷后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第二天早晨取下。
每晚贴敷一次,3次为一疗程。
2、慢性咽炎:
取吴茱萸30克,生附子6克,麝香0.3克,共研细末,用少许面粉和醋调和,做成两饼,将药饼蒸微热敷双侧涌泉穴,敷后安睡3小时。
若半夜脚心发热,则火气下行,有效。
每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3、牙龈炎:
取生附子30克,研为细末,外敷时取上药适量,加水调和糊膏状,敷于双侧涌泉穴,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每天换药一次。
本法适用于肾阴亏损型牙龈炎疗效较
好。
4、高血压病:
取吴茱萸100克,龙胆草60克,土硫磺20克,朱砂15克,明矾30克,将上药共研细末,每次用上药适量,加米醋调成糊状,贴敷于双侧涌泉穴,覆盖纱布,胶布固定。
两日一换,1月为一疗程。
5、风热感冒:
取白芥子9克,鸡蛋清2个,将白芥子研成细粉,然后用蛋清调匀,分成两分,敷于双侧涌泉穴,一小时后取下,本方有较好的退热效果,适用于高热者。
6、病毒性结膜炎:
取黄连30克,研成细末,贴敷时取上药适量,用冷开水调糊状,敷于双侧涌泉穴,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一次。
7、溃疡性口腔炎:
取吴茱萸30克,研成细末,贮瓶备用。
每次取上药适量,用醋调匀成膏状,敷于双侧涌泉穴,再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一次。
8、经行吐衄:
取黄柏、丹皮、山栀、广郁金各15克,大蒜适量,共捣烂作饼状,敷贴于双足涌泉穴,以纱布覆盖,胶布固
定,每日一次。
注意:敷药前可在局部薄涂凡士林,以免起泡。
敷药后如遇过敏或起水泡者应停用。
以上药物只供外用,忌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