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带状疱疹

合集下载

2024年带状疱疹的中医治疗

2024年带状疱疹的中医治疗

2024年带状疱疹的中医治疗带状疱疹,中医称之为“缠腰火丹”、“蛇串疮”等,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病。

其特点为沿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神经痛。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注重调整人体内部环境,以达到驱邪外出、扶正固本的目的。

中医对带状疱疹的认识中医认为带状疱疹多由情志内伤、肝气郁结、久郁化火、复感毒邪而致。

病邪循经上行,郁于肌肤而发。

或因脾失健运,湿浊内蕴,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兼感毒邪而发。

带状疱疹的中医认识涵盖了病因、病机和病理变化,为后续的辨证施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中医辨证施治原则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辨证施治原则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舌脉进行综合分析,将带状疱疹分为肝胆湿热、脾虚湿蕴、气虚血瘀等证型。

针对不同证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方药,以达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湿排脓等目的。

中药内服治疗方法中药内服治疗是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不同的证型,可选用龙胆泻肝汤、除湿胃苓汤、桃红四物汤等经典方剂加减治疗。

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活血化瘀等功效,能够有效缓解带状疱疹的症状,促进疱疹消退和神经痛的缓解。

中医外治疗法中医外治疗法包括针灸、拔罐、刺络放血、中药外敷等,是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辅助手段。

针灸能够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缓解疼痛;拔罐和刺络放血能够排出体内的湿热毒邪,促进气血循环;中药外敷则能够直接作用于患处,清热解毒,消炎止痛。

饮食调养与禁忌饮食调养在中医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带状疱疹患者应以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为主,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等。

同时,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烟酒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此外,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证型进行饮食调护,如肝胆湿热型患者宜食用清热利湿的食物,如绿豆、赤小豆等;脾虚湿蕴型患者则宜食用健脾利湿的食物,如山药、薏苡仁等。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在日常生活中,带状疱疹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继发感染;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避免接触传染源,防止疾病传播。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妙方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妙方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妙方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累及神经和皮肤的病毒性皮肤病,以簇集性小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伴有神经痛为特征。

对此病毒无免疫力的儿童被感染后,发生水痘。

部分患者被感染后成为带病毒者而不发生症状。

由于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后,病毒活动繁殖而激发带状疱疹。

在外伤、感染、肿瘤及红斑狼疮等病人中由于抵抗力降低,容易诱发本病。

常在2~3周左右自愈,愈后不复发。

一、带状疱疹的症状初起症状为神经痛、发热、全身倦怠、食欲不振等,进而可伴随(或不伴随)知觉或感觉异常、运动麻痹、局部淋巴腺肿胀等。

一两天后发生神经痛的地方就开始起红斑,慢慢的水疱在红斑上显现出来了,在水疱局部有针刺般的烧灼样疼痛。

如此一块块的红斑水疱沿着神经的分布就此发生,1周左右水疱就可全部盛发,这时疼痛开始逐渐减轻,水疱也凹陷颜色变暗直至结成痂皮,若无并发症,3周左右即可自然痊愈,而且终生免疫。

带状疱疹的一个特征是多数为单侧性的,很少同时侵犯两侧。

疼痛的程度与年龄有关,青少年发生此病疼痛通常较轻,但中老年患者则发生剧烈神经痛,痛感的等级不下于牙痛、分娩痛。

一般持续1~2周,但个别患者却持续下去变成终生的神经痛。

二、治疗带状疱疹处方金银花15克,野菊花10克,蒲公英12克,紫背天葵12克,紫花地丁12克,川芎10克,当归15克,赤芍15克,生地15克。

热毒重者,加连翘15克,板蓝根15克;口苦,尿赤,加龙胆草6克,炒栀子10克;便秘,加熟大黄6克;疱疹发于颜面,加牛蒡子6克,野菊花用至20克;疱疹发于眼部,加谷精草10克,草决明10克;疱疹发于上肢,加桑枝10克;疱疹发于腹部及下肢,加炒黄柏10克,牛膝10克;结痂而痒痛延绵者,加大生地量为20克,土茯苓20克。

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均匀,早晚分服,每日1剂。

三、治疗带状疱疹的单方验方1.较大活地龙10条,用清水洗净后置杯中,加白糖60克轻轻搅拌,放置24小时后制成黄色地龙浸出液,用时以棉签蘸取液涂于疱疹表面,每日5次,5天为1个疗程。

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的中医草药疗法

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的中医草药疗法

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的中医草药疗法引言: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红疹和水疱。

尽管带状疱疹的症状通常会在几周内自愈,但有些病人在病愈后会出现神经痛的后遗症。

传统中医草药疗法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介绍几种中医草药疗法,帮助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的症状。

一、生地黄和川芎生地黄和川芎是两种常用的中药材,能够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补肾益气。

将生地黄和川芎泡水后服用,可有效缓解神经痛的疼痛感。

此外,生地黄和川芎还具有调节免疫系统和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

二、藏红花和郁金藏红花和郁金是另外两种中医草药,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将藏红花和郁金煎煮后,可以制成药膏或敷贴在患处,有助于改善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引起的皮肤问题,减轻瘙痒和疼痛。

三、当归和白芷当归和白芷是中医草药中常用的调经补血药材,具有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的功效。

将当归和白芷泡水后饮用,可以改善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引起的疲劳和虚弱感。

结论:中医草药疗法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然而,鉴于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请在使用中医草药时先咨询专业中医医师的指导。

此外,中医草药疗法只是一种辅助治疗的方法,患者还应结合其他治疗措施和调整生活方式,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Insert reference 1] - [Insert reference 2] - [Insert reference 3]。

带状疱疹后遗症的中医治疗方法

带状疱疹后遗症的中医治疗方法

带状疱疹后遗症的中医治疗方法一、引言带状疱疹,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常常伴随着剧烈的神经痛。

尽管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出许多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仍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后遗症。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后遗症是由于气血不畅、湿热内蕴导致的。

因此,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的方法主要围绕调理气血、清除湿热展开。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的方法。

二、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的常用方法之一。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理气血,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用的穴位包括合谷、曲池、足三里等,针灸治疗不仅可以缓解神经痛,还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皮肤修复。

同时,针灸还可以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预防复发。

三、中药疗法1.内服中药:中医认为,带状疱疹后遗症的产生与湿热内蕴有关,因此常用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止痛功效的中药进行治疗。

龙胆泻肝丸、湿毒清胶囊等药物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止痛的功效,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和瘙痒症状。

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中医还会进行个体化治疗,如加入活血化瘀、养血润燥的药物等。

2.外用中药:外用中药可以直接作用于患处,缓解神经痛、皮肤瘙痒等症状。

金黄散、青黛散等具有消炎止痛、收敛止痒的功效,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同时,中药熏洗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药液的热力作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瘙痒。

四、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通过罐体吸附在患处或相应穴位上,产生负压吸引作用,从而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目的。

拔罐疗法对于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症的神经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一定的帮助。

同时,拔罐还可以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加速皮肤的修复。

五、按摩疗法按摩疗法可以通过按摩相应的穴位和经络,调理气血,缓解疼痛和瘙痒等症状。

常用的按摩方法有推拿、点按等。

按摩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瘙痒,同时还可以调节患者的情绪,缓解焦虑和恐惧等不良情绪。

六、饮食调理中医认为,“药食同源”,饮食调理对于疾病的恢复也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带状疱疹后遗症的患者,中医建议饮食要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带状疱疹的中医诊断及治疗

带状疱疹的中医诊断及治疗

带状疱疹的中医诊断及治疗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由于脾胃虚弱,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湿热毒邪内生引发的疾病。

中医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具有疗效确切,功效持久,不易复发的优势。

本文将介绍带状疱疹的中医诊断及治疗。

中医诊断带状疱疹的中医诊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辨证根据带状疱疹患者的病情表现和体征,中医可以初步辨证。

常见的辨证有:•湿热瘀毒型:症状为带状疱疹疱液浊黄,皮肤湿热瘙痒,常伴有烦躁、口干、便秘等不适;•阳毒横行型:症状为带状疱疹疱液水泡清晰,皮肤干燥热痛,伴有口干、喉干、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气滞血瘀型:症状是带状疱疹疱液混浊,皮肤发黑、硬化、疼痛,伴有情志郁结、食欲不振、大便干结等。

望诊带状疱疹的皮损一般沿着一个或两个神经节分布,因此望诊带状疱疹的部位是十分重要的。

患者皮损处常伴有皮色不均、水疱、疱壳等表现。

闻诊患者的气味可以反映不同的身体状况,中医常闻患者气味来辨证。

带状疱疹的患者闻起来常具有湿热或腥臭气味。

问诊带状疱疹的患者常常伴随其它症状,如疼痛、麻木、痒等。

中医会通过问诊的方式来判断患者的辨证类型和具体症状的程度。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带状疱疹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湿热瘀毒型湿热瘀毒型的治疗重点是清热解毒、祛风祛湿。

方药有清热解毒汤、茵芙蓉汤、大青龙汤等。

此外,挑破水泡后可以外用荷叶泡水敷患处,有效治疗症状。

阳毒横行型阳毒横行型的治疗重点是祛风祛湿、活血化瘀。

方药有桂枝加芍药汤、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等。

此外,可以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法,通过中药热敷,使药物渗透到皮下,促进局部皮肤的循环,增强药物的效果。

气滞血瘀型气滞血瘀型的治疗重点是活血化瘀、调节气机。

方药有当归芍药散、活血化瘀口服液、血府逐瘀汤等。

此外,可以采用推拿、针灸等手段,通过刺激经络,促进气血流通,达到舒筋活络、止痛的效果。

带状疱疹中医疗法

带状疱疹中医疗法

带状疱疹中医疗法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病毒引起的病毒性感染,主要特征是身体上出现水疱,并且这些水疱呈现带状分布。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由于体内湿热毒邪与脾胃虚弱引起的,因此治疗带状疱疹的重点是清热解毒,调理脾胃。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中药治疗:中药治疗带状疱疹的主要方剂有清毒败毒汤、银翘散等。

清毒败毒汤是根据患者体质而定的复方方剂,主要成分包括黄连、怀牛膝、金银花等。

这些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药效,可帮助清除体内的湿热毒邪,促进伤口愈合。

银翘散是一种常用的解毒退热药,可以用于治疗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咳嗽等症状。

2.中药外治法:中药外治法主要通过制成药膏或药水直接涂抹在患处,以进行局部消炎、杀菌。

常用的中药外治方剂有白僵蚕散、田七烧伤膏等。

白僵蚕散是以白僵蚕、黄连、薄荷等为主要成分的外用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引起的皮肤瘙痒、水疱等症状。

田七烧伤膏是一种能够刺激局部血液循环的中药外用药,可以帮助伤口恢复,减少水疱的形成。

3.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促进体内气血流通,增强机体免疫力,达到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足三里、气海等。

针灸疗法需要由专业的中医针灸师进行操作,治疗时应注意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4.饮食调理: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由于体内湿热毒邪所致,因此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葱、生姜等,以免加重病情。

同时,应增加对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食物的摄入,如苦瓜、决明子等。

此外,还应保持饮食的均衡,避免过饱或饥饿,同时注意多饮水,保持体内的湿润,有利于病情的康复。

5.心理调理:带状疱疹往往会伴随着疼痛、瘙痒等不适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心理调理也是治疗带状疱疹的重要一环。

患者应避免过度焦虑、紧张,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压力过大,这样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总之,中医治疗带状疱疹注重调理体内湿热毒邪,通过中药治疗、中药外治法、针灸疗法、饮食调理和心理调理等综合手段,可以有效地改善疼痛、瘙痒等症状,促进伤口的愈合,缩短疾病的病程,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最好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最好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最好的治疗方法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点是皮肤或黏膜上出现疱疹,伴随着神经痛和皮肤感觉异常。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有着独特的优势,通过中药治疗和中医调理可以有效缓解症状,促进病情康复。

下面将介绍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最佳方法。

首先,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核心是中药治疗。

中医药认为带状疱疹是由于病毒侵袭,气血郁滞,经络受阻所致。

因此,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药物常常以活血化瘀、祛风散寒为主要治疗原则。

常用的中药有川芎、当归、红花、丹参等,这些药物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散寒、抗病毒等作用,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减轻疱疹,促进皮肤的修复。

其次,中医治疗带状疱疹还注重中医调理。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的发病与人体的阴阳失衡、气血不和密切相关。

因此,在中医治疗中,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要进行中医调理,包括针灸、艾灸、推拿等手段。

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畅通,从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

艾灸和推拿可以活血化瘀,促进病灶的吸收和排出,加快皮肤的愈合和修复。

最后,中医治疗带状疱疹还需要注意患者的饮食调理。

中医认为饮食与疾病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带状疱疹的过程中,患者需要遵循清淡饮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易于消化的清淡食物,如粥、蔬菜、水果等。

此外,还需要注意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E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和促进伤口愈合的营养物质。

总之,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最佳方法是通过中药治疗、中医调理和饮食调理相结合,从根本上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畅通,增强机体的抵抗力,缓解疼痛,促进皮肤的修复。

希望患者能够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中医治疗,早日康复。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最好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最好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最好的治疗方法带状疱疹,又称带状疱疹病毒性感染,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感染病。

它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直接接触病人的带状疱疹水疱液或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传播。

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为皮疹疼痛、瘙痒、灼热感,常伴随着神经痛,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适。

因此,中医治疗带状疱疹成为了患者们关注的焦点。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最好的方法,首先要从中医的整体观念出发,把握好治疗的整体思路。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的发病与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等有密切关系,因此治疗时需从整体出发,调理整个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其次,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之一是采用中药治疗。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由湿热毒邪侵袭所致,因此在治疗时常采用清热解毒、祛湿止痒的中药。

例如,黄连、连翘、板蓝根等中药常被用于清热解毒;黄芩、苦参、茯苓等中药则常被用于祛湿止痒。

中药治疗带状疱疹,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还可以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除了中药治疗,中医还常常采用针灸疗法来治疗带状疱疹。

针灸疗法作为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达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的目的。

在治疗带状疱疹时,常采用的针灸穴位有太冲、足三里、合谷等。

通过针灸治疗,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还可以调理人体的气血,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对带状疱疹的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

此外,中医还常常采用中医推拿疗法来治疗带状疱疹。

中医推拿疗法通过推、拿、揉、捏等手法,刺激人体的经络、穴位,调节气血,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治疗带状疱疹时,常采用的推拿手法有拨、推、拉、揉等。

通过推拿治疗,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还可以调理人体的气血,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对带状疱疹的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带状疱疹最好的方法,需要从中医的整体观念出发,把握好治疗的整体思路,采用中药治疗、针灸疗法、中医推拿疗法等综合手段,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急性疱疹样皮肤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

临床多呈现数个簇集疱疹群,排列成带状,沿周围神经分布,常呈单侧性,一般不超过体表正中线,多呈不规则带状分布,常见于胸腹、腰背及颜面部,局部皮肤有灼热感,伴有神经痛,发病前有轻度发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

相当于中医的“缠腰火丹”、“蜘蛛疮”、“蛇串疮”、“火带丹”、“甑带疮”、“蛇丹”、“飞蛇丹”等,俗称“缠腰龙”,一般多在春季发病。

对本病的治疗,现代医学常用病毒唑、消炎痛和维生素类药物,但疗效很不理想。

中医药对本病有着丰富的治疗方法和良好临床疗效。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论述甚多,一般认为与风、湿、热、邪有关,多由湿热内蕴,感受毒邪,湿热毒邪互相搏结,壅滞肌肤为患。

中医对该病的治疗方法很多,下面向读者介绍几种常用的疗法。

分部疗法
上部:指颈部以上至头面,治以清热泻火、平肝凉血为主,方用银翘三黄汤(黄连、黄芩、人中黄、丹皮、银花、连翘、紫草、大青叶)加野菊花。

中部:指腰腹至胸胁,治以清肝泻火,理气止痛,方用银翘三黄汤加延胡索。

下部:指少腹以下,治以清热利湿,泻火解毒,方用银翘三黄汤加黄柏。

验方蛇丹汤:大青叶、板蓝根各60克,紫草10克,黄芩10克,金银花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痛剧者加乳香、没药各10克,痒甚者加白藓皮、地肤子各10克。

外用七厘散,开水溶化,涂患处,每日2~3次。

三紫汤:紫草、紫参、紫花地丁、车前子、茯苓皮、木通、玄参、大青叶、甘草。

带疹汤:丹参、白芍、柴胡、板蓝根、半枝莲、秦艽、龙胆草、当归、栀子、黄芩、玄胡、甘草。

紫兰白赤汤:紫草、板蓝根、白藓皮、赤芍、丹皮、蝉衣、薄荷、苡仁、苦参。

折叠编辑本段中成药
六神丸:每日3次,每次5~10粒,温开水送服。

一般服药后当晚疼痛可减轻,次日患处疱疹颜色变暗,3~5日可愈。

七厘散:每日3次,每次1。

2克,用温开水或黄酒送服,一般服药后1~2天疼痛减轻或消失,2~3天疱疹开始消退,4~6天水疱变干结痂而愈。

冰硼散:取冰硼散适量,用凡士林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处,每日1次,一般2~3天可改善症状。

外治法生大黄、川黄柏、川黄连各30克,制乳香、制没药各5克。

上药共研为细末,加适量浓茶水,调成糊状外敷患处。

七叶一枝花鲜块茎捣烂涂患处,一般半小时后热
溪穴(于耳轮结节前方指区和腕区之间)和相应部位敏感点。

操作:先针患处四周,后针耳穴。

患处皮肤充分暴露,碘伏消毒后,术者左手拇食指绷紧患处四周皮肤,若局部小红点(水疱)散在且少,可提捏局部皮肤,右手握七星针后端,食指压在针柄上,使用手腕之力,快速叩刺患部四周皮肤,使皮肤隐隐出血。

术后视叩刺面积大小选适当型号玻璃火罐,用闪火法以患处为中心吸附于叩刺部位,使罐内出血数毫升至十几毫升不等。

起罐后用纱布将污血擦净;再用按压法找出耳部相应部位敏感点和风溪穴,消毒后左手固定耳部穴位,右手持三棱针点刺,挤出少许血液用干棉球拭去。

逐日1次,耳部穴位左右轮换。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由肝经郁火和脾经湿热内蕴,复感火热时邪,湿热蕴蒸侵淫肌肤经络而发。

采用刺血拔罐加耳穴点刺治疗该病确有良效,尤其是对于初期带状疱疹,七星针用强刺激手法刺后,即可见出血点,再用火罐吸出针孔内瘀血,具有活血化瘀,宣泻湿热火毒,以达“通则不痛”之功。

通过将火针针尖烧红至发白,其高温灼刺皮损局部,凭借火针针身粗大以及赞刺针法的多针浅刺,能够造成疱疹皮损局部完全开放,再加上火罐强力的吸附作用,使局部毒邪与恶血尽数裹挟而出,受损局部得到新血充分濡养从而达到止痛
和愈病之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