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

合集下载

带状疱疹医学课件

带状疱疹医学课件

03
治疗与康复
药物治疗
01
抗病毒药物
阿昔洛韦、泛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
,减轻症状。
02
抗炎止疼药
对于疼痛明显患者,可适当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等,缓解疼
痛。
03
免疫调节剂
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可选用免疫调节剂如胸腺肽等,增强免疫力
,促进康复。
物理治疗
1 2
局部护理
注意事项
重视早期症状
如出现发热、乏力、头痛等早期症状, 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就医及时
如发现皮疹、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以免病情加重。
避免乱用药物
避免乱用药物,以免影响病情恢复。
定期复查
根据医生建议,定期复查,以便及时了 解病情变化和调整治疗方案。
05
最新研究进展
发病机制研究
疱疹病毒作用机制
由于带状疱疹具有传染性,患者应注意隔离,避免与他人密切
接触,以防传染。
04
预防与保健
预防措施
接种带状疱疹疫苗
根据年龄和身体状况,及时接种带状疱 疹疫苗,预防疾病发生。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充足的 休息和睡眠,增强免疫力。
控制基础疾病
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基础疾病 ,减少疾病风险。
发病部位
通常发生在腰部和胸部,以及颈、头、面、四 肢等部位。
3
症状表现
皮肤出现红、肿、热、痛、瘙痒等症状,有时 还伴有发热、乏力、头痛等全身症状。
检查与诊断
实验室检查
检测血液中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抗体,以确定是否感染。
病理检查
对皮肤病变组织进行活检,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带状疱疹医学PPT课件

带状疱疹医学PPT课件

个性化康复计划制定
药物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疼痛程度、皮损愈合情 况及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制定个 性化的药物治疗方案,如抗病毒 药物、镇痛药物、神经营养药物
等。
物理治疗方案
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 物理治疗方法,如紫外线照射、 红外线照射、激光照射等,以促
进皮损愈合和神经功能恢复。
心理干预措施
根据患者心理状况和需求,制定 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如认知行 为疗法、放松训练、心理支持等。
疼痛管理技巧培训
教育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 食、充足睡眠、适量运动等,以提高身体免 疫力和抵抗力。
教授患者有效的疼痛管理技巧,如深呼吸、 冥想、按摩等,以减轻疼痛带来的不适和困 扰。
社会支持网络构建
定期随访与评估
鼓励患者加入带状疱疹患者互助组织或参加 相关活动,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分享经验和 情感支持。
预防措施与疫苗接种
预防措施
预防带状疱疹的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患病者密切接触,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等。此 外,对于易感人群,可接种带状疱疹疫苗以降低感染风险。
疫苗接种
目前已有多种带状疱疹疫苗可供选择,包括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等。接种疫苗可刺激机 体产生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并减轻症状严重程度。建议易感人群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
并发症处理原则和方法
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 眼部并发症处理 及时就医,专业眼科医生进行评估和治疗。
并发症处理原则和方法
01
使用抗病毒眼药水和眼膏。
02
定期随访,监测视力变化。
皮肤感染处理
03
并发症处理原则和方法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避免搔抓患处。

带状疱疹PPT课件

带状疱疹PPT课件
带状疱疹
1、带状的概述 2、病因和发病机制 3、临床表现 4、西医治疗 5、中医治疗
2019/11/15
1
带状疱疹的概述
带状疱疹由潜伏在人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 毒再激活所致,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 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有显著的神经痛。发病特点: 随着年龄增加,免疫力下降,其发病率呈显著递 增。中医为蛇丹、缠腰火丹。
2019/11/15
10
西医治疗方案
4、外用药物治疗 疱液未破时:炉甘石洗剂、阿昔洛韦乳膏 疱疹破溃后:新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
2019/11/15
11
中医治疗方案
本病多因感受风火、或湿毒,肝火脾湿郁于内, 毒邪乘虚侵于外,气血凝滞肌肤之表而发为本病, 中医辨证分型:肝经郁热 脾经湿热 气滞血瘀。
经;一般患处先是潮红斑--粟粒至黄豆大小皮疹-水疱,
特点:呈簇状分布,水疱间皮肤正常,皮损沿一周围
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在身体一侧;
20149/1、1/15病程一般2-3周,老年人一般3-4周;
4
临床表现
皮损分类:顿挫型(不出现皮损仅有神经痛)
亦称为“无疹型带状疱疹”
不全型(仅出现红斑、丘疹而不
发生水疱即退)
2019/11/15
3
临床表现
1、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
2、神经痛:患处皮肤以自觉灼热或灼痛为主,触
痛敏感,可在发疹约1-5天出现,老年人常疼痛剧烈,
皮损消退后持续超过4周的疼痛,或在疼痛缓解后再次
发生的超过4周,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3、皮疹:好发部位肋间神经、颅神经和腰骶部神
系统抗病毒治疗指征: 紧急适应症:大于50岁,头颈部的带状疱疹, 躯干或四肢严重的带状疱疹,免疫力低下或缺陷 的患者,伴严重特应性皮炎或严重湿疹患者。 相对适应症:低于50岁以下的躯干、四肢带状 疱疹。

带状疱疹PPT

带状疱疹PPT
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搔抓患处,以免加重皮肤 破损和感染风险;遵医嘱正确使用 外用药物。
患者教育和生活方式调整
疾病知识普及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带状疱疹相关 知识,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度和
重视程度。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建议患者保持充足睡眠、均衡饮 食、适度锻炼等良好生活习惯,
以增强身体免疫力。
避免诱发因素
提醒患者避免过度劳累、精神压 力过大等诱发因素,以降低疾病
THANK YOU
带状疱疹病毒的复制过程包括吸附、注入、脱壳、生物 合成和组装释放五个阶段。在吸附阶段,病毒通过其囊 膜上的糖蛋白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注入阶段,病毒核 酸注入宿主细胞内;脱壳阶段,病毒在宿主细胞内脱去 蛋白质外壳,暴露出病毒核酸;生物合成阶段,病毒利 用宿主细胞的原料和酶系统合成自身核酸和蛋白质;最 后,在组装释放阶段,新合成的病毒核酸和蛋白质组装 成完整的病毒粒子并释放到细胞外。
发病原因
当人体免疫力降低时,潜伏在神经节内 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再次激活,沿 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 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带状疱疹的发病率随年龄 增长而上升,50岁以上人 群发病率较高。
季节性
春秋季节为带状疱疹高发 期。
传染性
带状疱疹患者从出疹前至 皮疹结痂均具有传染性, 主要通过接触传播。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为沿神经分布的红斑、水 疱,伴有明显神经痛。部分患者可 出现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分型
根据皮损表现和受累神经的不同, 可分为普通型、眼带状疱疹、耳带 状疱疹等。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和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如病毒学检查、免疫学检查 等),可作出诊断。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
2018年12月20日星期四 陕西师范大学 15
在水痘内及其边缘处可查见膨大的气球状细胞,由于棘细胞发 生变性而成。水疱周围水肿明显,真皮乳头肿胀,毛细血管扩 张。在血管、毛囊及神经周围有多形核白细胞、淋巴细胞或浆 细胞浸润。在水疱内上皮细胞或变性的细胞核中可发现嗜伊红 性核内包涵体(Lipchuetz小体),尤以气球状细胞核内多见。 在系统性水痘或带状疱疹中,在不同的器官可发现含核内嗜伊 红包涵体的灶性坏死区域,尤其在肝脏、肾脏、肺和肾上腺。 在血管内皮中所见的核内嗜伊红包涵体可作为血行播散的证据。 水痘与本病不同,在背根神经节中无核内嗜伊红包涵体。在带 状疱疹性肺炎的致死病例中,尸体解剖在支气管的上皮细胞和 肺泡细胞内显示有核内嗜伊红的包涵体。
2018年12月20日星期四 陕西师范大学 8
【3、当归陈皮蛋】 配方: 柴胡15克,当归9克,陈皮9克,鸡蛋1个。 制法: 以上四味加水适量,一同煮至蛋熟。 功效: 行气活血,健脾和胃。 用法: 吃蛋饮汤,每日1剂,连用7日。 【4、 竹茹桑叶茶】 配方: 竹茹5克,桑叶6克,炒谷芽9克。 制法: 以上三者加水适量,共煎取汁。 功效: 清热除烦,健胃消食。 用法: 代茶频饮,每日1剂。 【5、马齿苋薏米粥】 配方: 薏米30克,马齿苋30克。 制法: 先将薏米和马齿苋加水煮熟,再加红糖调味。 功效: 清热解毒,健脾化湿。 用法: 每日1剂,连用7日。
2018年12月20日星期四
陕西师范大学
16
用乙酰胆碱酯酶的方法染色证明,在被带状疱疹感染的皮肤阶 段中真皮神经网似乎明显减少,这种减少可被考虑为是由于病 毒的存在,因为在水疱下的真皮中,小神经的神经膜细胞内已 证实有嗜伊红的包涵体;另外用电子显微镜检查在无髓鞘的真皮 神经的轴索中已发现病毒成熟粒子,以及无髓神经纤维的严重 破坏。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
第三节 带状疱疹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外科教研室 刘靖
病毒性皮肤病
❖不同病毒对组织的亲嗜性不同。 ❖不同病毒引起不同的皮损:
疱疹型:单纯疱疹、带状疱疹 新生物型:疣、尖锐湿疣 红斑发疹型:麻疹
目的要求
1 熟悉带状疱疹的发病因素
2 熟悉带状疱疹的鉴别诊断
3 掌握带状疱疹诊断要点及中医辨证
4
柴胡疏肝散
➢功用: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主治:肝气郁结证 ➢运用:临证时,胁肋胀痛,脉弦为证治
要点.
➢加减:心烦眠差者,加珍珠母、牡蛎、酸枣 仁等。
外治原则
干燥
消炎
外治原则
收敛
外治
❖初起外搽三黄洗剂或珍珠层粉或紫金 锭等,每天三次。
双柏散:
外治
❖水疱破后,用万花油、紫草油外 搽。
❖水疱不破或较大者,可用三棱针 或消毒空针挑破。
红斑
水疱。簇
集成群,一般不过正 中线。
诊断
诊断
❖自觉症状:痛如火燎。 有先起疱后痛,有先痛后起疱。儿童或不痛, 老人痛甚剧。
❖5、病程: 后遗神经痛: 一般不复发。
诊断
6、不全性:仅出现红斑、丘疹,不发生典型 水疱。
大疱性;出血性;坏疽性; 眼带状疱疹:疼痛剧烈,累及角膜,溃疡性
角膜炎,严重的出现失明。 耳带状疱疹: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耳鸣、
耳聋等症状。 带状疱疹性脑膜脑炎:中枢神经系统,头痛,
呕吐,惊厥等。
胸、上肢病例(图10)
胸、上肢病例(图11、图12)
颈部病例(图13)
额部病例(图14)
西医诊断要点
❖皮损特点:排列成带状的群集小水疱。 ❖分布特点:沿神经走向,单侧分布。 ❖自觉症状:有明显的神经痛。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

如何预防误诊
2、对于腰腿痛疾病患者,应注意区分其
原有病变部位与此次疼痛发作定位及特 点是否相符,借助肌电图、影像学检查 判断病情时更应细心辨别,不能过度依 赖辅助检查结果
如何预防误诊
3、对于有免疫力低下因素或合并精尿病
的患者,疼痛的鉴别诊断一定要考虑到 带状疱疹可能性
如何预防误诊
4、对于疑诊和不能确定的患者,可密切 观察及试验性治疗,但对有创治疗需慎 重。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集思广 益.避免误诊

黄鹂,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2,18(2):127.
误诊原因
1、带状疱疹在皮疹出现前,其神经痛即
有较特殊的分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点,多沿受累神经根 支配皮区呈带状分布,但此时难与腰椎 间盘突出症等 所导致的坐骨神经迫症状, 尤其是原有慢性 腰腿痛的患者.更易因 为惯性思维而误诊
误诊原因
2、部分临床医生基本功不扎实,思维模
式狭固于专科疾病,对症状、体征不典
型情况及可疑现象未深究.甚至过度依
疱疹,在未出疹前,容易考虑为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是否
腰椎手术更易诱发带状疱疹还有待于观察[2] 。
► ►
1.杨军,刘建勇,下肢带状疱疹误诊为椎间盘突出1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3):3775. 2.陈明星,龚惠芸,腰椎术后并发下肢带状疱疹3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0,14(6):380.
相关文献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 ►
主诉:反复左下肢酸麻痛8个月 10个月前左下肢左足内侧、足背起疱疹,外院诊断为带状疱
疹,住院治疗缓解不理想,又到另一家医院疼痛科行腰椎间

带状疱疹ppt医学课件

带状疱疹ppt医学课件
. 16
治疗
2.神经阻滞 • 重度疼痛药物难以控制时即应考虑用直接有 效的感觉神经阻滞疗法。阻滞定位的选择应取决 于病变范围及治疗反应。总的原则应当是从浅到 深,从简单到复杂,从末梢到神经干、神经根。 3.神经毁损 • 射频温控热凝术行神经毁损是治疗最为直接 有效的方法。神经毁损治疗还包括内侧丘脑立体 定向放射治疗(伽玛刀或X刀),手术硬脊膜下 腔脊髓背根毁损治疗、垂体毁损、交感干神经节 毁损等。
. 1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 • • • • 西医学名 其他名称 主要症状 主要病因 分 类 型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蛇胆疮、缠腰龙 低热,乏力 病毒 激惹触痛、痹痛、中枢整合痛
13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 据报导,带状疱疹发病率为人群的1.4‰4.8‰之间,约有20%的患者遗留有神经痛。 50岁以上老年人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 主要人群,约占受累人数的75%左右。 • 少儿不明显,青年人略轻,老年人较重。 疼痛以胸段肋间神经和面部三叉神经分布 区多见。
. 17
护理
1. 病人应多休息。 2.饮食指导: 宜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鲜水 果和蔬菜,并保持大便通畅,忌食辛辣、 刺激性、发酵的食物,不宜饮酒。补充充 足的水分。
.
18
. 8
临床表现
6.其他特殊表现: (1)眼带状疱疹 系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眼支,多见于老年人,疼痛剧烈, 可累及角膜形成溃疡性角膜炎。 (2)耳带状疱疹 系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所致,表现为外耳道或鼓 膜疱疹。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时, 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 (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常伴有神经痛,在发疹前、发疹时 以及皮损痊愈后均可发生,但多在皮损完全消退后或者1个月内消失, 少数患者神经痛可持续超过1个月以上,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4)其他不典型带状疱疹 与患者机体抵抗力差异有关,可表现为顿挫 型(不出现皮损仅有神经痛)、不全型(仅出现红斑、丘疹而不发生 水疱即消退)、大疱型、出血性、坏疽型和泛发型(同时累及2个以 上神经节产生对侧或同侧多个区域皮损);病毒偶可经血液播散产生 广泛性水痘样疹并侵犯肺和脑等器官,称为播散型带状疱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状疱疹,中医称为缠腰火丹,民间俗称“蛇丹疮”等,西医认为属于病毒性感染,至今尚无特效疗法。

中医外科书中介绍的治法很多,但有特效者也并不多见,内服方多倡用《龙胆泻肝汤》之类的处方来治疗,我刚学医时也曾数次应用过,效果也并不理想。

后来见王渭川老中医介绍带状疱疹特效方,试用几例,效果确实很好,一般三天--七天左右结疤,十天左右痊愈,并能立止疼痛。

后来我才发现原来此方就是《医宗金鉴》外科中的二味拔毒散。

方用:白矾,雄黄各等份,研为细末,凉开水调涂,一日数次。

(郭按,干则再涂)《金鉴》称:此散治风湿诸疮,红肿痛痒,疥痱等疾甚效,用鹅翎蘸扫患处,痛痒自止,红肿即消。

但并未言及治带状疱疹(缠要火丹)。

我自从得此方,屡屡用于临床而收效甚捷,88年12月,我在福洞,患者常xx,女,43岁。

93年10月4日八家子丛xx,女,50岁。

葛xx,男,15岁,症状更重,前胸,后背,上臂几处同时大片疱疹,火灼样疼痛,当时我都用此方治愈。

95年至96年,我在皮防站,共治疗近二十名带状疱疹,其中数例症状都很重,用此药都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通过十几年的应用来看,如果在刚起的阶段就快用此药,基本上可以不必配用其他药物,但对治疗不及时,已经形成较大面积疱疹和溃疡者,应结合其他疗法(比如西医的常规疗法)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此方可以称得上是药简效宏的一个好处方,使用时用香油调涂也可以,但我的经验不如用凉开水,因为用水涂上干的快,有利于快点结疤,且不宜弄脏衣服。

至于用香油还是用凉开水来调药,有时也要看具体情况,比如刚开始,皮肤没有化脓,用凉开水调药,结疤快,好的也快。

但如果皮肤已经化脓,用凉开水调药往往在皮肤上结成一层厚疤,就会形成疤下化脓更加厉害,所以在头几天应该用香油调药,待炎证消退后,脓液渐清,再用凉开水调药,效果才好。

治疗中有时还会出现一些其它情况,我也不能一一预料,相信大家会随证处理的,我就不多说了。

二○○一年八月六日,我到书店闲玩,偶翻邹孟成老中医所箸《三十年临床探研录》一书,见书中论及治疗此证之内服验方一首,乃是遵照孙一奎《医旨绪余》一书中治胁痛(此案乃典型的带状疱疹)的验方,并说自得此方后,治带状疱疹几无不验者,无论患者症状有多严重,都在三天左右即愈,并节录《医旨绪余》一书原案以证明之。

余归家后急检四库全书光盘,果见此案,今也录之于下,以资参考。

胁痛:
余弟於六月赴邑,途行受热且过劳,性多躁暴,忽左胁痛,皮肤上一片红如碗大,发水泡疹三五点,脉七至而弦,夜重于昼,医作肝经郁火,治之以黄连青皮香附川芎柴胡之类,进一服,其夜痛极且增热,次早看之,其皮肤上红大如盘,水泡疮又加至三十余粒,医教以白矾研未,井水调敷,仍于前方加青黛,龙胆草进之,其夜痛苦不已,叫号之声彻于四邻,胁中痛如钩摘之状,次早观之,其红已及半身矣,水泡疮又增至百数。

(郭按:百数,是用百做单位来数,不是一百个,显然有点夸张)
予心甚不怿,乃载归以询先师黄古潭先生。

先生观脉案药方,哂曰:切脉认证则审矣,(郭按,审矣,在这里是对的意思)制药定方则末也,夫用药如用兵,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今病势有烧眉之急,磊卵之危,岂可执寻常泻肝之剂正治耶?是谓驱羊搏虎矣。

且苦寒之药,愈资其燥,以故痛转增剧。

水泡发于外者,肝郁既久,不得发越乃传其所不胜,故皮腠为之溃也,至于自焚即死矣,可惧之甚。

为定一方,以大瓜蒌一枚,重一二两者,连皮捣烂,加粉草二钱,红花五分,戌时进药,少顷就得睡,至子丑时方醒,问之,已不痛矣。

乃索食。

予禁止之,思邪火未尽退也。

急煎药渣与之。

又睡至天明时,微利一度,复睡至辰时,起视,皮肤之红皆已冰释,而水泡疮也尽敛矣,后也不服他药。

夫病重三日,饮食不进,呻吟不辍口,一剂而愈,真可谓之神矣。

夫瓜蒌味甘寒,经云:泻其肝者缓其中,且其为物,柔而滑润,於郁不逆,甘缓润下,又如油之洗物,未尝不洁,考之本草,瓜蒌能治插胁之痛,盖为其缓中润燥以至于流通,故痛自然止也。

以上是孙氏原案,(按:以上医案在续名医类案一书中也有转载,我也看过数遍,也知道是现代的带状疱疹,但因为没有重复验证的医案,所以我在临床上一直没有用过)。

邹孟城说:余得此方,喜不自禁,盖“医家之病,病道少”。

为医者能多一治病法门,则病家少一份痛苦。

……未几,疱疹流行,余于数日内接治五六人,无论证之轻重,皆以上方加板兰根15克予服,惟全瓜蒌不用如许之多,改为重者30克,轻者15克,中者21-24克,其收效之速,“真可谓之神矣”。

轻者二三日,重者四五日,率皆痊可。

后凡遇此证者,概以此方投之,无一例不效者。

余所治病例中,病灶面积最大者几达胸部之半,理疗一月未愈,服上方一周即退净。

而其得效之迟速,与瓜蒌用量极有关系,故凡体质壮实者,瓜蒌用量宜适当加重,药后若轻泻一二次,则见效尤速。

……关于甘草,余有时仅用3克,同样有效,而红花每以1·5克为率,并不多用,而屡收捷效。

郭按: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这确实是一则典型的带状疱疹患者,而孙氏以胁痛命名此案,古人的认识,当时也只限于此,而他的师傅也认不出此病就是带状疱疹(缠腰火丹),可见对于皮外科也并不精通。

虽然如此,但并未妨碍他用中医的理论来指导并治愈了此病。

(虽然他引用的五行理论来解释此病比较牵强)。

用现代的知识来解释此病,带状疱疹是由病毒感染而引起,那么现代的医生在治疗此病的时候,第一就是要抗病毒,既使是古代的中医,对于此病,也是认为属于火毒和湿热,治疗时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清热解毒,我不知道这位黄老先生为什么就选用了瓜蒌来治疗如此厉害的“炎证”。

若要说是取瓜蒌的柔润兼清热作用,那么中药里面有此作用的决不止瓜蒌一味。

且瓜蒌,中医用此并不在清热解毒一面,中药学中也不把它归之于清热解毒类中,正如案中所述,若只从理论上来讲,前医所用方药并无差错,并外用白矾水调涂,也应是顺理成章的方法,但都不见效,可见此病确非一般的方药所能奏效的。

这一点在我们现在的临床上也能证实,现在虽然已有不少的抗病毒药,但治疗此病效果并不理想,中医治疗此病的内服方药也不少,但也收效甚微。

瓜蒌一药,可以用来治疗乳痈之类的“炎证”,但也多与蒲公英,皂角刺,乳香,没药之类配合应用,在皮外科中用治“热游丹赤肿”:栝楼未二大两,酽醋调敷之(产乳集验方)我也仅于《中药大辞典》中一见而已。

而黄老先生径用瓜蒌来治此病,且胸有成竹,不再剂而愈,是偶然呢?殆别有秘授耶?
虽然以上所述我也作不出很好的解释,但有一点是能肯定的,那就是治疗带状疱疹必须有专方专药,本篇一开始介绍的二味拨毒散,我在临床上经常使用,效果很好,但在此案中,前医也曾用白矾外用调敷,并不见效,我在临床治疗此病时,也曾碰到过数例单用雄黄调敷不效,而我继用二味拨毒散收效仍很好的病例,似乎也能说明这一点,那就是药物的配伍,是很重要的,有时甚至缺一不可(当然也有单味药即可奏功的)。

由此而论,“瓜蒌甘草红花汤”大概也可以算是一首治疗带状疱疹的专方,而邹孟成老中医于此方中加板兰根,这也可以算是古今医学思想(或说是用药方法)的结合吧。

我学用此方之后,曾按邹老所论,治过一例,该患者的疱疹长于面部,延及头顶及头发内都是,在医院中住院一周,症状越来越重,后来找我治疗,我见情况很重,加用了此方,感觉效果很好,但由于病例太少,不足以说明什么,希望大家在临床中继续验证之。

带状疱疹虽然已好,但留下了后遗证,患处局部仍然疼痛的十分严重,此时可以用治带状疱疹后遗证方:方用丁香9克,郁金9克,柴胡9克,枳壳9克,川芎9克,赤芍9克,板兰根30克,甘草9克(疼痛严重者可加用五灵脂,蒲黄,冰片少许共为未,装胶囊,一次3-5克,水送服。

按:这是学了邓铁涛老先生的五灵止痛散方意)曾用此方治疗数例,效果还算满意,方中郁金与丁香属于十九畏,一般的方书中不让一起应用,但我已试治过五六例患者,并无明显副作用,可以使用。

(以上方是抄自中医杂志上的经验方,我忘了作者的名字,在这里只能说一声对不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