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寿县简介

合集下载

寿县调查报告

寿县调查报告

2012年5月27日民间文学在寿县的调查报告汉语言文学0901班熊娇娇 2009014362调查时间:2012年5月27日调查地点:安徽省六安市寿县调查对象:寿县民间艺术、民间文物、民间特色调查人:皖西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09级汉语言文学学生及带队老师马启俊老师、黄克顺老师、陈尚达老师前言:作为《民间文学》的田野调查对象,寿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安徽省重要旅游城市,是国务院1986年公布的全国62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处(古城墙、寿春城遗址、安丰塘),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七处,是“淝水之战”古战场,宋嘉定时期的古城请是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墙。

如今,寿县也已初步形成了八公山国家森林公园,寿州古城和安丰塘三大旅游景区。

而我们的考察路线则是自寿县南大门“通淝”始,绕古城墙至东门“宾阳”,入报恩寺,文庙,寿县博物馆,在返程途中,经过安丰塘正文:一、寿县历史寿县是六安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下游南岸,地处江淮丘陵与淮北平原之间,地势南高北低。

寿县历史悠久,古称寿春、寿阳、寿州,据寿县博物馆“淮南王朝”篇介绍,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刘邦封英布为淮南王,高祖十一年,英布谋反失败,伏诛,改封刘长为淮南王,定都寿春,后刘长之子刘喜、刘安相继为淮南王,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刘安获罪自尽,废淮南国为九江郡。

寿县屡为州、府、道郡等治所,古属淮夷部落,复为扬州城,商周为州来国地,春秋属楚,战国后期迁都于此,三国是为魏地,已是十余万人的重镇,自晋以后至唐、宋,寿县继续以繁华著称于世,所谓“扬(州)寿(州)皆为重镇。

正是因为寿县悠久而重要的历史地位,造就了光辉璀璨的楚文化。

”二、文物古迹一入寿县,便能看见一个“大圆盘”,简介寿县上门----北门靖淮、南门通淝、东门宾阳、西门定湖。

南大门外,是有名的与战国四君子之一楚国春申君有关的春申君广场,在进一步便是龙之九子之一的赑屃驼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魅力寿县——简介寿县

魅力寿县——简介寿县

目前该剑也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也 是寿县博物馆的镇棺宝物之一
金棺(北宋时期),6片黄金薄片铆合制成。 长10厘米,宽3—6厘米,高4.2—7.8厘米,重 91.5克。棺头亦有双扇假门,门扉装两只金丝 环,门楣饰连球纹,门上方及左右侧皆伸出莲 瓣形背光。棺身全为忍冬纹,内底部凸现“重 佛舍利”四楷体字图案,文字俱为捶揲而成, 棺内装满“舍利”。
淝水之战古战场遗址
现在的淝水河畔
称有三物物保单有处多处宋白目 。“级一馆护位全。座,、六前 地文白珍单三国寿,古明多全 下物六藏位处重县古墓、处县 博两十国七,点文遗葬清,存 物千多家处省文物址多建其有 馆多件一,级物众二达筑中古 ”件,级县文保多十八十唐迹 之,二文博物护,九十多、一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报恩寺座落在城内东北偶,旧 名崇教禅院,或名东禅寺,明洪 武年间改为今年。据《寿州志》 记载,此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 (公元627—649),迄今已有一 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全寺总面积 一万四千七百多平方米,其规模 之大,建筑之雄伟, 在江淮大地上可谓 首 屈 一 指 。
铜铸十八罗汉,现在报 恩寺内。现存15尊。这些 造像体积不大(通高63— 67厘米),但神情意态栩 栩如生,其造型则表现出 简练浑厚的特点。由像背 刻字知其铸造年代为明万 历三十三到三十五年 (1605—1607)。1961年6月 9日,安徽省文化局公布 这些造像为省重点保护文 物。
寿州锣鼓流传于寿县以及沿淮流域周边县、 市,是为沿淮群众所青睐的民间传统表演艺 术。在沿淮流域打击乐中占有重要位 ,近 年来,寿州锣鼓应邀参加了历届安徽省花鼓 灯会、安徽省建国45周年国庆晚会。上海国 际旅游节和上海全国农展会,并参加了央视 “心连心”艺术团赴皖慰问演出活动,深受 广大群众喜爱。

安徽省六安市寿县长丰简介的翻译

安徽省六安市寿县长丰简介的翻译

Changfeng-----Green City at North Ancient HefeiWelcome to Changfeng—Typical Example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Anhui Province Changfeng County, under the control of Hefei City of Anhui Province-----Luzhou, has a population of 8000 within a square of 922 kilometers, and fosters 15 towns and a provincial—level development zone.With a position advantage and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Changfeng, which borders upon the capital city Hefei in the south, adjoins Huainan (a city which celebrates for its plentiful energy and resources) in the north and corresponds the transport hub Bengbu in the east. The northern area of the county is a component in the north of Hefei. 486 kilometers of this area lies between North Second Ring Road and North Third Ring Road, and Mengcheng North Road, Fuyang North Road, and new Bengbu Road, etc, all of which are a total of eight urban expressways which pass through the downtown of the county. Huainan Railway runs through the county and closely connects with Beijing—Shanghai Railway, Nanjing—Xi’an Railway and Beijing—Kowloon Railway. Beijing—Fuzhou high—speed rail Hefei—Bengbu Passenger Special Line sets up two passengers depots at the county, which is unique in the whole county. By high—speed rail, it takes only 30 minutes to Nanjing, one hour to Hangzhou, two hours to Shanghai or Wuhan, and three hours to Beijing or Fuzhou. The expressways extend in all directions. Besides, it is very convenient for local citizens to arrive at the airport, and it takes only 15 minutes by car to get to the 4E—level Xinqiao International Airport.With an abundant resources and booming economy, Changfeng is one of the national bases of commodity grain, one of the national top 100 counties of edible oil, one of national counties of swine, and the top county of strawberry in China. Up to now, the county has already formed five leading industries, including automobile fittings, new—type building materials production and coun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processing in Anhui Province. Many National Top 500 and well—known companies have gathered here, such as COFCO, Conch Group, Wanxiang Group, Jianghuai Automobile, Yili Group, Erdos, New Hope Group have set up offices in Changfeng, and over 200 companies of Zhejiang, Fujian, Wenzhou and other places. The industries in Changfeng have helped and promoted each other for all these years.With a beautifu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attractive interests, Changfeng is a livable county and also a preferred tourism destination. Chuhe trunk canal strings thousands of water in Shuangfeng Lake, Shuanglong Lake, Hexiang Lake, Meichong Lake and Daguantang Reservoir, with the natural spring of Dabie mountains flowing down the canal, so it is well known as “Five—lake Necklace”. The county also has the biggest ecological sightseeing park in the east of China----Hefei Fengle Ecological Park and Anhui Yuanyi Shuangfeng Lake International Tourist Resort, both of which are national AAAA Scenic Spots. Wushan goose, Zhuangmu sweet rice balls, Xiatang sesame cakes, delicious lobster and other cuisine with farm flavor add unique feature for metropolitan tourists.With a charming environment and glorious prospect, Changfeng attracts many investors. Visitors could make use of the resources provided by the provincial capital, enjoy the preferential policies of state—level poverty stricken countries, and take the advantage of superimposed policies of the demonstration plot along Wangjiang River in Anhui Province to receive industry transfer, Hefei Economic Circles and Hefei—Wuhu—Bengbu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Reform Trial Plot. Changfeng is located adjacent to Huainan, a city full of energy resources, so it hasadequate coal and power supply. Additionally, it borders upon Hefei and because of this advantage, the intellectual resources are quite abundant for Changfeng. Above all, the investors enjoy the water, power and labor force at a price 30%--50% lower than that of coastal areas. We will try our best to provide you top—class services featured by simplest approval procedure, highest efficiency, lowest development costs, strongest service awareness and best social reputation.Welcome to Changfeng!。

淝水之战简介

淝水之战简介
征讨诸军事守尚书令长乐公苻丕武卫将军苟长和尚书慕容率领七万步骑兵进犯襄阳让荆州刺史扬杨率领樊州邓州的兵众作为前锋征虏将军始平人石越率领一万精锐骑兵出鲁阳关京兆尹慕容垂扬武将军姚苌率领五万兵众出南乡领军将军苟池右将军毛当强弩将军王显率领四万兵众出武当会合攻打襄阳
淝水之战简介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 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 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 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 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30]
淝水之战分析评价
淝水之战前秦的失败原因
第一,淝水之战是在苻坚统一北方后的六七年进行的。当时,前秦只是 苻坚
军事上的统一,内部统治不稳,更没有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加之苻坚连
年征战,致使人民厌战,军队的士气不高,缺乏群众基础。正如恩格斯
所说,“连年的战争会使甚至是最强大的国家精疲力竭”。南征前,太子苻 宏曾对苻坚说,东晋是应该伐的,但是,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厉兵积栗,
淝水之战战争起因
太元元年(376年),孝武帝司马矅开始亲政,谢安升中书监、录尚书事,总揽朝政,陈郡谢氏 成为东晋的最后一个“当轴士族”。 [7] 同年,苻坚统一了中国北方,前秦与东晋的战争已经临近。当时的东晋,长江上游由桓氏掌 握,下游则属于谢氏当政,谢安尽力调和桓谢两大家族关系,以为即将爆发的战争作准备。
淝水之战东晋的胜利原因
1、东晋主战派谢安等人临危不乱,坚决抗战,态度意志坚决。 2、军队战斗力强,主将有能,指挥若定,将兵上下齐心协力,军心可用。 3、民间也组织军事力量对抗前秦,民心可用。 4、有淝水天险,占尽地利,准备充分,发挥己军之长。 5、战术得当,利用前秦内部不稳,分化离间前秦内部关系,涣乱其军心。 6、以智激敌,诱其自乱,然后乘隙掩杀;坚决实施战略追击,扩大战果。

浅析寿县水系与古遗址

浅析寿县水系与古遗址

【学术研究】Academic rescerch074Vol.1351 地理气候寿县历史悠久,战国时期楚国在寿县建都,秦设寿春县,汉初设淮南国,唐代以后历置郡、州、府。

1912年州废,改名寿县至今。

寿县地处淮河中游南岸,江淮丘陵北侧,位于东经116°57′~117°04′,北纬30°54′~32°40′之间。

北临淮河,西界淠河,东与淮南市、长丰县接壤,南与肥西县、六安市毗邻。

全境以浅丘、平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瓦埠湖自然地将全县的丘陵分割为瓦东、瓦西两大片。

丘陵区海拔高程25~80米。

古塘河及陡涧河以北地区为一片平原,高程23~30米,地面平缓。

沿淮河、淠河的右岸及瓦埠湖沿岸,地面高程18~23米,主要为径流不畅的低平洼地,呈碟形散见于淮、淠河右岸,形成独立的小型湖泊,如寿西湖、梁家湖、肖沿湖等,地表多为黄泛沉积物及淠河冲积物,虽土地肥沃,但地势低洼易涝。

北部边缘的八公山在寿县境内的面积约28平方千米,主峰老庙台海拔241米,四顶山峰高221米,山为石灰岩,间有紫色页岩。

寿县地处北亚热带的北缘,属半湿润季风气候区,一般春季暖湿多变,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

入夏以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挺,北方不断有冷空气南下,六月中旬即进入梅雨天气。

其后,随着干冷和暖湿润气流的增强或减弱,或久旱不雨,或阴雨连绵。

从春到秋多有旱涝。

2 水系寿县北缘有淮河自西向东,西缘有淠河由南而北流经县境,东淝河中下游河道及瓦埠湖纵贯寿县南北,境内有寿西湖、肖沿湖、梁家湖分别注入淮河、淠河。

淮河:发源于桐柏山,全程约1000千米,流经寿县的河道处于淮河的中游,长37千米。

自正阳关西北的溜子口入境,向东流经黑泥沟、赵台子至郝家圩北入凤台县。

鲁台子水文站以上的流域面积计88630平方千米,年平均径流量约135.6亿立方米。

淠河:淮河的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大别山北麓,上游有东西二源于六安西南的两河口汇流北下,经六安至码头集入寿县境内。

寿县古城简介

寿县古城简介
• 宋朝时期的繁荣 • 北宋时期,寿春成为淮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 南宋时期,寿春成为抗金的前沿阵地
• 元朝时期的衰落 • 元朝建立后,寿春地位逐渐下降 • 县城规模缩小,城墙被毁
• 明清时期的复兴 • 明朝初年,重建寿春县城 • 清朝时期,寿春经济逐渐恢复,成为淮河流域的重要城市
寿县古城的重要历史事件
寿县古城的旅游资源与开发
旅游资源
• 寿县古城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楚王陵、寿春古城遗址、八公山等 • 这些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对吸引游客具有重要影响
旅游开发
• 寿县古城的旅游业尚待开发,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 可以通过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开发旅游产品、完善旅游设施等措施,促进寿县古城 旅游业的发展
DOCS SMART CREATE
寿县古城简介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寿县古城的历史沿革
寿县古城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 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 • 公元前686年,楚国筑城,名为“寿春” • 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寿春县设立 • 东汉时期,寿春县成为扬州刺史部的治所
• 三国时期的重要军事重镇 • 寿春是魏、蜀、吴三国争夺的焦点,曾发生过多次重要战役 • 诸葛亮曾在此地指挥过“寿春之战” • 东晋时期,寿春成为南方的政治、军事中心
布局特点
• 寿县古城的公共设施、民居、商铺等建筑主要分布在城内 • 城的北部为政治、军事区,南部为商业、居民区 • 东门外有寿春驿,为古代传递文书、官员往来之所
寿县古城的地理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地理位置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 寿县古城地理位置优越,便于交通和商贸往来 • 临近淮河,有利于农业灌溉和防洪
旅游开发策略
• 突出寿县古城的历史文化特色,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 加强旅游产品开发,提高旅游业的综合效益

淮南简介

淮南简介
称为安丰塘。1988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 是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地。2015年10月13日,在法国蒙彼利埃召开的 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6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全体会议上,寿县县长程俊 华接过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证书。安丰塘(芍陂)从此成为安徽省首个世 界灌溉工程遗产。
美食
1、八公山豆腐 2、淮南牛肉汤 3、大救驾 4、上窑馓子 5、夏集面圆
剧目有《小放牛》、《大扒缸》、《青蛇白蛇爱许仙》、《洞宾戏牡丹》 等。
旅游
AAAA AAA AA
八公湖
寿县古城墙
焦岗湖影视 天宝双遗文

化园
安丰塘
舜耕山
卧龙山
茅仙洞
--
淮河风情园
---
--
----
峡谷口
淮河民俗风 情园
大通万人坑
----
八公山距淮南市区约15公里。是集游览、观光、休闲、人文历史
(前179-前122)
轶事典故
发明豆腐
当时淮南一带盛产优质大豆,这里的山民自古就有用山上珍珠泉水磨出 的豆浆作为饮料的习惯,刘安入乡随俗,每天早晨也总爱喝上一碗。一天, 刘安端着一碗豆浆,在炉旁看炼丹出神,竟忘了手中端着的豆浆碗,手一 撒,豆浆泼到了炉旁供炼丹的一小块石膏上。不多时,那块石膏不见了, 液体的豆浆却变成了一摊白生生、嫩嘟嘟的东西。八公山的修三田大胆地 尝了尝,觉得很是美味可口。可惜太少了,能不能再造出一些让大家来尝 尝呢,刘安就让人把他没喝完的豆浆连锅一起端来,把石膏碾碎搅拌到豆 浆里,一时,又结出了一锅白生生、嫩嘟嘟的东西。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晏子
汇报人:陈洋 专 业:自然地理学
• 基本信息 • 气候 • 资源 • 历史文化 • 旅游 • 特色美食

浅议寿县古城保护

浅议寿县古城保护
浅议 寿县 古城 保 护
李 慧
( 寿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安徽 寿县 220) 3 20

要: 现代化 的城市建设步伐 及生活气息侵蚀着古城的大街小 巷 , 天空中交错 的各种 电缆、 电线 , 地下 不规范 的排水设 施 , 民 市
改善居住环境的迫切心情 , 不在向古城保护挑战 。保护好祖宗 留下的遗产 , 无 保护好 寿县古城 , 是政府及 广大市民义务与责任 , 当 前 必须做好有关工作 。 关键词: 寿县 ; 古城 ; 保护
今 天 的寿县古 城 , 内常住人 口近 1 万 , 城 3 现代 化 的城 市建设 步伐及 生 活气息 侵蚀 着古 城 的大 街小 巷 , 天空 中交错 的各 种 电缆 、 电线 , 下 不 规 范 的排 水 设 地
施 , 民改 善居住 环 境 的 迫切 心 情 , 时 不 在 向古 城 市 无
础 。历时五年 多努力 ,寿县城 市总 体规划 》 20 《 于 09年
改造 的 区域 , 要保 护好古 建筑 、 既 古文 物不受 损坏 , 同 时要严 格 控制新 建 建 筑 的风 格 , 建 筑材 料 的选择 , 对
修编 , 同时编制 历史文 化名 城保 护规划 。由于寿县 县 城地 理位 置特殊 , 城 东 部 为寿 春 城 遗址 保 护 区 , 古 南
有 近 80年 历 史 , 域 3 6 m。 四周 筑 墙 , 东 、 0 城 . 5k , 设
西 、 、 四 门 , 门 、 墙 至 今 保 存 完 好 , 国 内少 南 北 城 城 属
题 ,0 4年在安 徽省 政府及 省 建设 厅 、 文物 厅 的 大 20 省 力支持 下 , 寿县委 托北 京 大 学 编制 了《 寿春 城 遗址 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寿县简介寿县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东经116°27′-117°04′、北纬31°54′-32°40′。

总面积2986平方千米,隶属于六安市。

全县辖21个镇、4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寿西湖农场、正阳关农场、保义农场,632个村。

寿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安徽省重要旅游城市,在县城3.65平方公里的老城区内,居住了近12万人口,人口密度罕见。

寿县古城墙为全国七大古城墙中唯一保存较完好的一座宋代城墙,砖壁石基,周长7147米。

二主要景点1.寿县古城墙,位于安徽省寿县,是中国如今仍保存完好的古代城墙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寿县城墙有四门,东门称为宾阳,南称为通淝,西门称为定湖,北门称为靖淮。

而四门的瓮城也依然保存。

寿县曾在历史上是十分重要的军事重镇。

2.报恩寺坐落在城内东北偶,旧名崇教禅院,或名东禅寺,明洪武年间改为今名。

据《寿州志》记载,此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全寺总面积一万四千七百多平方米,其规模之大,建筑之雄伟,在江淮大地上可谓首屈一指。

3.在寿县古城北门外两公里处的凤凰山脚下,有一名扬四海的古泉“珍珠泉”。

因“泉出其干若珠,故名。

”且“若人至其旁,大叫即大涌,小叫即小涌区历史咄之,涌弥甚”故又称咄泉。

古泉四周“以石为池”并绕以石栏,泉水昼夜不息从一石刻龙头喷涌而出。

珍珠泉为寿阳八泉(珍珠涌泉、西湖晚照、东津晓月、紫金迭翠、硖石晴岚、寿阳烟雨、茅仙古洞、八公仙境)之一。

珍珠泉投下硬币下去,泉水冒出的水花和一般的泉水冒出的水花大不一样。

珍珠泉投下硬币后冒出的水花虽然也只是水泡,但这些水泡和一般泉水冒出的水泡大不一样,珍珠泉冒出的水泡就像一个个出水的珍珠,异常特别,可称一奇观。

4.安丰塘寿县位于寿县县城南30公里处,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水利工程(安丰塘、漳河渠、都江堰、郑国渠)之一被誉为“神州第一塘”,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丰塘。

安丰塘古名芍陂,为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所造”,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

孙叔敖辅佐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与他重视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的富民强国政策是分不开的。

5.寿县博物馆筹建于1958年10月,1962年11月正式设编成立,是安徽省建馆较早的博物馆之一,隶属县文化广播电视局主管的副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原馆址设在寿春城内东北隅江淮名刹——报恩寺内,于2004年元月迁至新馆,新馆座落在寿春城西大街繁华地段,与孔庙相邻。

寿县博物馆在文博界享有很高声誉,在安徽仅次于安徽省博物馆,是国家重点博物馆,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大人文素质教育基地。

寿县博物馆是以收藏本区域内出土的历史文物主为,侧重收藏楚文化体系文物,同时亦兼藏近、现代传世文物和革命文物为辅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

收藏的文物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近、现代的各类藏品一万多件(套)。

其中一级品162件(套),二级品163件(套),三级品1443件(套)。

收藏的“越王者旨于赐”剑、羊首尊、牺首鼎、楚金币以及金棺和银棺等,都是镇馆之宝,尤其是青铜器和楚金币的收藏是馆藏文物一大特色。

三历史沿革夏禹定九州,寿地属扬州,殷商如制。

周为六、蓼国地,襄王三十年(公元前622年)楚灭六、蓼,地入于楚;景王十六年(公元前529年)吴略州来,并占寿地;敬王二十七年(公元前493年)蔡避楚求吴翼护,楚国故都寿春古城安徽寿县(20张)迁都州来,州来改称下蔡,寿地属蔡;贞定王二十二年(公元前447年)楚灭蔡,地复入于楚。

秦王政六年、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楚“东徙都寿春,命曰郢”。

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秦破楚克郢,虏楚王负刍,楚亡;越二年秦划江淮及其以南地区为九江郡,置寿春县,为郡治。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封英布为淮南王,都于六(今六安市),寿春为淮南王国地;英布叛死,高祖立子刘长为淮南王,都寿春;刘长废死,文帝立刘长子刘安为淮南王,仍都寿春;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刘安谋叛死,国除,寿春为九江郡治所;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置十三州刺史部,寿春为九江郡治所。

九江郡属扬州刺史部。

隋开皇八年(公元588年)置淮南行台尚书省,治所寿春;次年灭陈,改行台省为寿州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寿春古城墙(20张)管府。

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置淮南郡,寿春为郡治所。

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改淮南郡为寿州,隶于淮南道,领3县。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复改寿州为淮南郡,领5县。

乾元初再为寿州,隶于淮南节度使。

天复二年(公元902年),唐封淮南节度使杨行密为吴王,都扬州,寿州为吴国地。

元初,置中书省与11行中书省,淮南各府、县均隶于河南行中书省。

至元十四寿县寿春古城墙名胜古迹(20张)年(公元1277年)置安丰路总管府,治所寿春,领5县。

次年改寿春为散府,领3县。

二十八年复为总管府治,领1州、5县。

至正二十四年、宋(韩林儿)龙凤十年(公元1364年),朱元璋据江淮称吴王,以寿春为寿州治,隶于临濠府。

清初,寿州属江南省凤阳府,领2县。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道府,改寿州为寿县,直隶于安徽省。

1949年1月17日寿县解放。

先后属六安专区、六安地区、六安市。

四主要美食1.大救驾是安徽省寿县、炉桥、凤台县一带(八公山周边)的特色名点,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制作大救驾的主要原料有:猪板油、金橘饼、核桃仁、青梅、青红丝、冰糖、白糖、糖桂花等。

安徽大救驾经过特殊的工艺加工而成后,其形扁圆,中间呈急流漩涡状,多层花酥叠起、如金丝盘绕,色泽金黄,酥脆可口,重油而不腻,富含多种果料,久负盛名,颇具传奇色彩。

公元956年,后周世宗征淮南,命大将赵匡胤率兵急攻南唐(今日的寿县)。

南唐守军誓死抵抗,战斗激烈,赵匡胤久攻不下,差点儿误了军机。

历经整九个月的围城之战,赵匡胤终于打进了寿县。

由于操劳过度,赵匡胤一连数日,水米难进,急坏了全军将士。

这时军中一位厨师,向寿县有经验的厨师请教后,采用优质的面粉、白糖、猪油、香油、青红丝、桔饼、核桃仁等作主料,精心制作成安徽省寿县大救驾带馅的圆形点心,送进帅府。

赵匡胤只觉一股香气袭来,再看桌上摆着的点心形状美观,不觉心动。

他拿起一只放进嘴里,只觉香酥脆甜十分可口。

再仔细看那馅心,有如白云伴着彩虹一般美丽清爽,于是一连吃了许多,身子顿觉增加了力气。

此后,他连续吃了几次,很快恢复了健康,还率领军队又连续打了几个大胜仗。

后来,赵匡胤黄袍加身,当上了大宋朝的开国皇帝,不时谈起南唐一战,对在寿县吃的点心总有念念不忘之意。

他曾对部下说:“那次鞍马之劳,战后之疾,多亏它从中救驾呢。

”于是便叫这种糕点为“大救驾”。

2.“八公山豆腐”又名“四季豆腐”,因四季可做,故名。

此菜实为素菜之珍品,更为寿县传统名肴。

“八公山上,风声鹤戾,草木皆兵”。

这是古代著名的“淝水之战”后对秦荷坚败退时的描述,岂知这八公山还是豆腐的起源地。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敬汉淮南王刘安”。

八公山豆腐何如此有名,不仅因它是起源地,还以精工细做,品质优良,风味独特而名贯古今,尤其是采用八公山泉水精制,成品晶莹剔透,白似玉板,嫩若凝脂,质地细腻,清爽滑利,用手托着晃动而不散碎。

历史追溯据考证,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所创。

2100多年前,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安建都寿春,为王42年。

刘安好道,为求长生不老之药,招方术之士数千人,有名者苏非、李尚等8人,号称“八公”。

“八公”常聚在楚山即今天的八公山谈仙论道,著书立说。

一次,刘安炼丹配料时不慎将石膏掉进乳白色的豆浆里,不一会,奇迹出现了,只见纯白的豆浆逐渐凝成絮状,继而成了鲜嫩柔滑的豆腐。

刘安求长生丹没有结果,却偶然得到了上佳食品豆腐,可谓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八公山由此成了中国豆腐的发祥地。

六历史名人【柏文蔚】柏文蔚(1876-1947),字烈武,寿县人,是我国旧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之一,是孙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和重要军事将领。

他小时天姿聪颖,学民成绩优异,但他不愿走读书做官之路。

他推崇洋务,立志研究新学,决心投笔从戎,以身许国。

1899年考入安徽大学堂就读,与陈独秀发起组织“励志学社”,开展革命活动。

后又在南京组织“强国会”。

在“安徽公学”任教时,与陈独秀等一起秘密组织“岳王会”,是年秋,柏又率领岳王会全体会员加入同盟会。

年底与孙毓筠等谋杀两江总督端方,不幸被捕入狱。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他与林述庆等一起指挥战斗,赶跑了张勋。

11月,他被任命为中华民国陆军第一军军长。

1912年1月,孙中山领导的北伐开始,柏受命联合粤军,分两翼向北进攻,连克宿州、徐州。

不久,柏奉命入皖,出任安徽都督。

任职期间,在秘书长陈独秀的协助下,为澄清吏治,革新除弊,发展交通、教育等事业,做出很大努力,取得一定成绩。

1913年讨袁战争开始,柏任安徽讨袁军总司令。

1923年孙中山召柏到广州,在国民党“一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33军军长。

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疯狂捕杀共产党人,柏文蔚等将领通电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要蒋介石下野,遭蒋忌恨。

1928年他被迫辞去军长职,与共产党人廖运周、许光达等一起在寿县成立学兵团。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柏文蔚奔走呼号,发动反蒋抗日。

1947年病逝在上海,终年72岁。

【孙家鼐】孙家鼐,字燮臣,安徽寿州人。

咸丰九年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

历侍读,入直上书房。

光绪四年,命在毓庆宫行走,与尚书翁同龢授上读。

累迁内阁学士,擢工部侍郎。

江西学政陈宝琛疏请以先儒黄宗羲、顾炎武从祀文庙,议者多以为未可,家鼐与潘祖廕、翁同龢、孙诒经等再请,始议准。

十六年,授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兼顺天府尹。

二十二十年,中日事起,朝议主战,家鼐力言衅不可启。

二十四年,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命为管学大臣。

时方议变法,废科举,兴学校,设报编书,皆特交核覆,家鼐一裁以正。

尝疏谓:“国家广集卿士以资议政,听言固不厌求详,然执两用中,精择审处,尤赖圣知。

”其所建议,类能持大体。

及议废立,家鼐独持不可。

旋以病乞罢。

二十二十六年,乘舆西狩,召赴行在,起礼部尚书。

还京,拜体仁阁大学士。

历转东阁、文渊阁,晋武英殿。

充学务大臣,裁度规章,折衷中外,严定宗旨,一以敦行实学为主,学风为之一靖。

议改官制,命与庆亲王奕劻、军机大臣瞿鸿礻几总司核定。

御史赵启霖劾奕劻及其子贝子载振受贿纳优,命醇亲王载沣与家鼐往按,启霖坐污蔑亲贵褫职,而载振寻亦乞罢兼官。

资政院立,命贝子溥伦及家鼐为总裁,一持正议不阿。

时诏诸臣轮班进讲,家鼐撰尚书四子书讲义以进。

三十四年二月,以乡举重逢,赏太子太傅。

历蒙赐“寿”,颁赏御书及诸珍品,赐紫缰,紫禁城内坐二人暖轮,恩遇优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