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电阻抗技术与人体功能信息

合集下载

人体肺功能生物电阻抗成像技术

人体肺功能生物电阻抗成像技术
在定解区域建立疏密不均匀网格 ,形成相应的 有限元离散方程 。利用多重网格算法 ,首先对细网 格利用迭代法 ,消去残量中的高频成分 ,然后将残量 中的低频成分转移到粗网格上进行校正 ,经过多次 循环后 ,获得满足精度要求的解[14] 。
为精确求解正问题 ,对均匀剖分网格所生成的 一组解中 ,选择后验误差较大的单元进行再细分 。
5期
陈晓艳等 :人体肺功能生物电阻抗成像技术
665
图 2 自适应多重网格剖分图 Fig. 2 Adaptive multigrid refinement
EIT 的图像重建过程 ,实质上是利用边界测量 数据求解物体内部电导率分布函数σ[15] 。求解过程
是灵敏度矩阵或雅克比矩阵的非线性算子的求逆过
பைடு நூலகம்
Abstract: A new image reconstructed algorithm was presented for the medical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EIT) . First the adaptive multi2grid algorithm was employed by which the sequence of computational grids was successively refined through the posterior error and the adaptive grids refinement , the lung ventilation was imaged considering the field as circle. Then the sensitivity matrix was solved by commercial simulation software COMSOL considering the structure and resistivity of lung , the prior information was adopted to reconstruct the lung conductivity distribution. On the lung ventilation imaging system , two steps were available to reconstruct the functional respiration process image in real2time. The images indicated that a higher accuracy solution of the forward equation and the higher spatial resolution of images could be achieved.

人体生物电阻抗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人体生物电阻抗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人体生物电阻抗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1、引言
在人体成分的研究中,测量人体生物电阻抗值可以得到水分、脂肪等与人体健康状况有关的信息,对人身体状况的监视、疾病的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1]。

人体组织的电阻抗特性比一般物体要复杂得多,最明显的特点是电阻抗的值会随着测量频率的变化而变化。

这是由于人体细胞内液体组织不是简单的表现为电阻的特性,细胞内水分与细胞膜的作用更多是以电容的特性存在。

图1 所示为人体皮肤电阻抗的等效电路模型[2]。

其中R1 为活性皮肤中的离子电阻;R2 是基于角质层中离子迁移率的电阻;CPE 是恒定相位角元件,RPOL、CPOL 为其两个参数,用来描述皮肤角质层中的介电弥散和损耗[3][4]。

图1 人体皮肤的等效电路模型该模型的总的导纳如(1)式所示:(1)其中:
显然,CPE 环节的存在,使得人体的生物电阻抗原则上无法用简单的R、C 元件所组成的集总参数电路模型来描述。

传统的人体生物电阻抗检测采用单频法,即只在一个固定频率下,利用正弦波信号进行测量,一般只测量电阻抗的模,所以实现简单,很适合在便携仪器上推广。

但是,单频法无法将CPE 的影响表现出来,测量结果容易出现较大的误差。

为了能够更准确地得到人体生物电阻抗的信息,需要有一种可同时检测多个频率点电阻抗的方法。

体验“人体成分分析仪”——生物电阻抗法

体验“人体成分分析仪”——生物电阻抗法

体验“人体成分分析仪”——生物电阻抗法生物电阻抗法(Bioelectrlcal Impedance Analysls)是一种通过电学方法测定人体水份的技术。

1、生物电阻抗法(BIA)基本原理人体的体液里有许多离子,因此人体的体液具有导电性。

将微弱的交流电流信号导入人体时,电流会在电阻小、传导性能较好的体液中传输。

在电学中,在具有电阻、电感和电容的电路里,对交流电所起的阻碍作用叫做阻抗。

因此阻抗包括导体的电阻、电容的容抗和电感的感抗,简称电阻、容抗、感抗;其中容抗、感抗与所加的交流电频率有关,同样的电容、电感,交流电频率越高,容抗越小,而感抗越大;阻抗由电阻R、感抗X c和容抗X L三者组成,但不是三者简单相加,而是三者平方和的平方根。

阻抗常用Z表示,单位是“欧姆”。

体液是导电介质,因此人体相当于导体,具有电阻;细胞壁相当于电容,因为细胞内部和外部都是可以导电的体液,但被细胞壁隔开,因此具有电容效应;人体里面几乎不存在感抗。

如果将人体比作导体的话,那么人体中水分的多少,即反应人体电阻的大小;而容抗在大小则能反应细胞内外水分的比例。

人体总阻抗的大小是两者的平方和的平方根,但在固定频率测试中,人体的阻抗与电阻的相差不多,经常就用电阻R替代阻抗Z。

构成身体的人体成份可分为水(Body water)、蛋白质(Proteln)、体脂(Body Fat)、无机物(Mineral )四种。

这些成份在人体中虽然会因为性别与个人的不同存在着一些差异,但大致上为55:20:20:5的比例。

因此,在这些人体成份中,如果知道了人体水分含量和人体脂肪含量,就可以分别求出这四种成份各自的量。

人体的肌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人体水份,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健康的肌肉是由约73%的水和27%的蛋白质组成。

人体中的无机物主要是人体骨骼的重量,骨的重量又与肌肉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即可以由身体水分含量求出蛋白质和无机物的含量。

因此,如果知道人体水分含量和脂肪含量,就可以分别确定人体四大成分并予以分类。

人体生物电阻抗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人体生物电阻抗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人体生物电阻抗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1、引言在人体成分的研究中,测量人体生物电阻抗值可以得到水分、脂肪等与人体健康状况有关的信息,对人身体状况的监视、疾病的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1]。

人体组织的电阻抗特性比一般物体要复杂得多,最明显的特点是电阻抗的值会随着测量频率的变化而变化。

这是由于人体细胞内液体组织不是简单的表现为电阻的特性,细胞内水分与细胞膜的作用更多是以电容的特性存在。

图1 所示为人体皮肤电阻抗的等效电路模型[2]。

其中R1 为活性皮肤中的离子电阻;R2 是基于角质层中离子迁移率的电阻;CPE 是恒定相位角元件,RPOL、CPOL 为其两个参数,用来描述皮肤角质层中的介电弥散和损耗[3][4]。

图1 人体皮肤的等效电路模型该模型的总的导纳如(1)式所示:(1)其中:显然,CPE 环节的存在,使得人体的生物电阻抗原则上无法用简单的R、C 元件所组成的集总参数电路模型来描述。

传统的人体生物电阻抗检测采用单频法,即只在一个固定频率下,利用正弦波信号进行测量,一般只测量电阻抗的模,所以实现简单,很适合在便携仪器上推广。

但是,单频法无法将CPE 的影响表现出来,测量结果容易出现较大的误差。

为了能够更准确地得到人体生物电阻抗的信息,需要有一种可同时检测多个频率点电阻抗的方法。

脉冲式检测法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无损检测方法。

利用脉冲信号中所含有的多谐波频率成分,能够比正弦波信号激励提供更多的信息,并拥有更快的响应速度。

本文研制了一种以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为核心的脉冲式检测系统,利用该系统,对电阻抗的脉冲式检测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人体皮肤水分的脉冲式检测方法进行了实验分析。

2、电阻抗的脉冲式测量原理方波脉冲信号作为电阻抗测量的激励源,波形稳定,易于同数字电路结合实现,且具有较宽的频谱,在防止被测单元极化的同时,能够得到多频率点的信息。

图2 理想方波和实际方波的时域波形图3 理想方波和实际方波的频谱图图2、3 中的细实线为理想方波的时域波形及频谱,图2 中的粗实线、图3 中的虚线分别表示实际方波信号的时域波形及频谱。

生物电阻抗法测量原理

生物电阻抗法测量原理

生物电阻抗法测量原理生物电阻抗法(Bioimpedance Analysis, BIA)是一种常用于测量人体组织中电流通过程度的方法,通过测量电阻和导电率的变化,可以获取到人体组织的生物电阻抗参数。

本文将介绍生物电阻抗法的测量原理及其应用。

一、生物电阻抗法的原理生物电阻抗法基于组织的生物电导,通过测量在人体组织中通过的微弱电流,来估计组织的电阻和导电率。

这些参数能够提供有关身体组织的生理和病理状态的信息。

1. 电流路径生物电阻抗法通过在人体中通入微弱电流来测量电阻和导电率,常用的电极位置包括手腕、脚踝、手指和脚趾。

电流的路径通常是通过身体的一侧,并沿一个称为“截面”的平面穿过身体,然后离开身体的另一侧。

2. 电极选择在生物电阻抗法中,电极的选择对测量结果至关重要。

电极应该能够与皮肤充分接触,并能稳定地传递电流。

通常使用的电极为粘贴式电极,选择良好的电极能够减小电流通过过程中的电极接触阻抗,提高测量的精确性。

3. 测量方法常用的生物电阻抗测量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多频段测量法,通过在不同频率下测量电阻和阻抗,来分析身体组织的特性;另一种是单频段测量法,只在一个频率下进行测量。

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测量精度。

二、生物电阻抗法的应用生物电阻抗法具有非侵入性、简单易行、快速、经济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健康管理和运动康复等方面。

1. 医学领域生物电阻抗法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脏器功能评估和疾病诊断方面。

通过对人体的生物电阻抗测量,可以判断体内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状态,提供临床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参考依据。

2. 健康管理生物电阻抗法在健康管理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测量人体的身体成分,如肌肉量、脂肪含量、水分百分比等,可以评估身体的健康状况,并提供制定合理的饮食和锻炼计划的依据。

3. 运动康复在运动康复中,生物电阻抗法可用于追踪患者的肌肉质量和水分状况的变化。

通过定期测量,可以评估康复效果,并根据测量结果进行调整和优化康复计划,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运动能力。

人体科学研究中的生物阻抗测量技术 .doc

人体科学研究中的生物阻抗测量技术 .doc

人体科学研究中的生物阻抗测量技术浙江大学信电系xx生物阻抗(Bioimpedance)技术是利用生物组织与器官的电特性及其变化提取与人体生理、病理状况相关的生物医学信息的无损伤检测技术[1]。

对于生物阻抗技术的研究最早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原理是借助置于体表的电极系统通过向检测对象送入一微小的交直流测量电流或电压,检测相应的电阻抗及其变化的情况,然后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获取相关的生理和病理的信息。

生物阻抗测量技术,具有无创、廉价、安全、无毒无害、操作简单和功能信息丰富等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2]。

一、生物电阻抗测量与经络研究[3][4]二千多年前,我国的医学典藉内经对经络系统已有详细记载。

近几十年来对于各种经络现象的大量研究也表明,传统经络图所标明的部位的确具有与其它部位不同的特性。

但到现在为止,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未能肯定地揭示经络的客观本质。

经络和腧穴作为机体联络、反应、调节的功能单元和体系, 必然有其特定的理化特性及生物学效应,并在机体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和调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内外科学家都为此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

其中一些工作试图用人体的被动电性质来研究经络。

20世纪30年代,日本清小芳太郎用测定皮肤电阻的方法发现了经络具有低电阻与高电位的特性,并设计出经穴探测仪。

1950年,日本京都大学生物学教授中谷义雄博士,发现经络有低电阻(良导)性,穴位比周边区域皮肤的电阻值低,且两者阻值相差很多倍。

近年来,利用生物电阻抗技术和生物物理学手段对经络进行的相关研究成为经络研究的重要方向,对经络的实质问题提出了许多假说,促进了祖国医学的研究和发展。

随着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经络电阻抗特性的研究已经初步证实:1) 经络穴位具有低电阻特性穴位上的电阻抗阻值较其周围区域的电阻抗低经络穴位的电阻抗特性与人体的健康状态密切相关:当人体脏腑组织发生病变的时候,可以通过经络的电阻抗特性反映出来。

体验“人体成分分析仪”——生物电阻抗法

体验“人体成分分析仪”——生物电阻抗法

体验“人体成分分析仪”——生物电阻抗法生物电阻抗法(Bioelectrlcal Impedance Analysls)是一种通过电学方法测定人体水份的技术。

1、生物电阻抗法(BIA)基本原理人体的体液里有许多离子,因此人体的体液具有导电性。

将微弱的交流电流信号导入人体时,电流会在电阻小、传导性能较好的体液中传输。

在电学中,在具有电阻、电感和电容的电路里,对交流电所起的阻碍作用叫做阻抗。

因此阻抗包括导体的电阻、电容的容抗和电感的感抗,简称电阻、容抗、感抗;其中容抗、感抗与所加的交流电频率有关,同样的电容、电感,交流电频率越高,容抗越小,而感抗越大;阻抗由电阻R、感抗X c和容抗X L三者组成,但不是三者简单相加,而是三者平方和的平方根。

阻抗常用Z表示,单位是“欧姆”。

体液是导电介质,因此人体相当于导体,具有电阻;细胞壁相当于电容,因为细胞内部和外部都是可以导电的体液,但被细胞壁隔开,因此具有电容效应;人体里面几乎不存在感抗。

如果将人体比作导体的话,那么人体中水分的多少,即反应人体电阻的大小;而容抗在大小则能反应细胞内外水分的比例。

人体总阻抗的大小是两者的平方和的平方根,但在固定频率测试中,人体的阻抗与电阻的相差不多,经常就用电阻R替代阻抗Z。

构成身体的人体成份可分为水(Body water)、蛋白质(Proteln)、体脂(Body Fat)、无机物(Mineral )四种。

这些成份在人体中虽然会因为性别与个人的不同存在着一些差异,但大致上为55:20:20:5的比例。

因此,在这些人体成份中,如果知道了人体水分含量和人体脂肪含量,就可以分别求出这四种成份各自的量。

人体的肌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人体水份,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健康的肌肉是由约73%的水和27%的蛋白质组成。

人体中的无机物主要是人体骨骼的重量,骨的重量又与肌肉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即可以由身体水分含量求出蛋白质和无机物的含量。

因此,如果知道人体水分含量和脂肪含量,就可以分别确定人体四大成分并予以分类。

生物医学工程中的生物阻抗技术

生物医学工程中的生物阻抗技术

生物医学工程中的生物阻抗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致力于通过技术手段改善人类生命质量的学科。

其中,生物阻抗技术是一种能够测量生物体内电阻抗的技术。

应用范围广泛,可以诊断心律失常、肺部疾病、水肿等多种疾病,还可以用来评估身体健康状况、监测药物疗效和预防疾病发生。

本文将就生物阻抗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生物阻抗技术的原理和优势生物阻抗技术是指通过电流在生物体内的传输而测量体内电阻抗的技术。

它的原理是利用人体组织的导电性不同,通过输入一定频率、幅度的电流,并测量电压之间的相位差和幅值差,从而计算出生物体内的电阻抗值。

生物阻抗技术的优势在于:无创、快速、准确、安全、非放射性、低成本等,可以用于大量的临床和科研应用。

二、生物阻抗技术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通常需要通过心电图等检查来确定是否存在。

而生物阻抗技术可以通过测量人体的电阻抗值来评估心脏的电生理状态,可以更精确地检测心脏的电生理异常。

同时,生物阻抗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心律失常发生的情况,可以作为治疗策略优化的依据,提高治疗效果。

三、生物阻抗技术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肺部疾病是人类健康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利用生物阻抗技术可以监测人体的呼吸运动和肺部的通气情况,可以确定肺部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例如,肺气肿和哮喘患者的肺功能下降,其肺部通气能力也会降低,生物阻抗技术可以准确地评估肺部通气能力,为治疗提供依据。

四、生物阻抗技术在水肿评估中的应用水肿是许多疾病的症状之一,包括心脏、肝脏、肾脏等多种疾病。

水肿的存在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大的影响,而生物阻抗技术可以测量人体组织的电阻抗,可以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水肿,准确评估水肿的程度和可能的原因。

五、生物阻抗技术在药物疗效监测和预防中的应用生物阻抗技术还可以用于药物疗效监测和预防。

在生物医学工程中,许多药物疗效与电阻抗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可以利用生物阻抗技术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电阻抗技术与人体功能信息任超世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摘要] 生物电阻抗技术是与人体组织和器官的功能信息相联系的。

生物电阻抗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在于采用全信息生物阻抗检测方法,注意提取与人体生理、病理状态相联系的,丰富的阻抗全信息。

该技术今后具有一定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关键词: 生物电阻抗 阻抗全信息 功能信息1 引言生物电阻抗(Electrical Bioimpedance)技术是利用生物组织与器官的电特性及其变化提取与人体生理、病理状况相关的生物医学信息的一种无损伤检测技术。

它通常是借助置于体表的电极系统向检测对象送入一微小的交流测量电流或电压,检测相应的电阻抗及其变化情况,然后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获取相关的生理和病理信息。

这种技术具有无创、廉价、安全、无毒无害、操作简单和功能信息丰富等特点,医生和病人易于接受。

国外的生物阻抗技术在基础研究方面水平较高,以电阻抗断层图像技术(EIT)为发展方向的新一代生物阻抗技术正吸引着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研究者[1]。

国内的生物阻抗技术以应用研究为主,以各种临床血流图为代表的生物阻抗技术已广泛用于临床,并不断取得进展,水平较高。

但是,无论在基础研究还是在临床应用领域,使用单一测量频率,只取阻抗模量的现行阻抗测量方法的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除了定量性差和定位性不好以外,它还把一些可能是最重要的,最能反映生物阻抗特点和优越性的宝贵信息丢失了[2]。

2 阻抗技术与人体功能信息生物阻抗技术的真正优势或诱人之处在于利用生物阻抗所携带的丰富生理和病理信息,进行人体组织与器官的无损伤功能评价。

当疾病发生时,相关组织与器官的功能性变化往往会先于器质性病变和其它临床症状,如能在疾病的潜伏期或功能代偿期及时检测和确认这些变化,对于相关疾病的普查、预防和早期治疗将是非常有利的。

生物阻抗技术提取的是与人体组织和器官功能紧密相关的电特性信息,对血液、气体、体液和不同组织成份具有独特的鉴别力,对那些影响组织与器官电特性的因素,如血液的流动与分布,肺内的血气交换,体液变化与移动等非常敏感。

以此为基础,进行心、脑、肺及相关循环系统的功能评价,血液动力学与流变学在体动态研究,肿瘤的早期发现与诊断以及人体组成成份分析等功能性评价,将是生物阻抗技术显示优越性,展现其诱人应用前景的广阔天地。

可惜这一点至今还没有被大多数研究者所充分注意。

阻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应把重点放在全信息复阻抗检测方法和人体组织和器官功能信息的提取方面[2]。

如果充分考虑人体组织阻抗中的容抗特性,改进理论模型,采用复阻抗全信息的检测方法,以血流中的红细胞为观察研究对象,就可能实现从细胞水平上提取与人体生理、病理状态相联系的,丰富的阻抗全信息。

建立旨在评价人体组织和器官功能状态的新型检测技术。

3 发展与应用前景在获取阻抗全信息(模量与相角或实部与虚部)的前提下,生物阻抗技术可进入细胞层 1998年第11期・热点评介・ 次,今后的应用与发展前景是广阔的。

主要应用与发展方向如下:11现行血流图技术的改善和提高 由于采用包括容抗特性的人体组织阻抗物理模型,可分别描述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和细胞膜的电特性,不再把血液、组织、器官等作为一个均匀的整体,将在今后的血流图技术中出现与人体组织和器官功能状况紧密相关的新的特征参数,使用更准确的阻抗量化关系。

测量结果的定量性、重复性等将从根本上得到改善,适用范围扩大,被测个体之间的可比性增加。

各类血流图用于评价人体功能变化的临床应用效果将明显提高。

21实现血液动力学和流变学的在体动态研究 全信息的复阻抗检测技术可望以血流中的红细胞为观察研究对象,通过其在血流中运动状况的检测,可提取出反映血液性质、血管状态和血液流场变化等血液动力学和流变学信息,形成一系列新型的,可在体、动态地综合评价血液动力学和流变学行为的无损检测方法[8]。

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和显著的经济效益。

31心、脑、肺血管及循环系统功能检测 以红细胞为观察研究对象的全信息生物阻抗技术,由于是从细胞水平上提取血液、血管、组织和器官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及其变化信息,因而对心、脑、肺血管及循环系统的功能变化非常敏感,可方便地对这些系统进行多指标、全面的功能检测和评价[8],并可对尚未表现出临床症状的某些疾病作出前瞻性预报。

对于相关疾病的普查、预防和早期治疗将是非常有利的。

41肿瘤的早期发现和诊断 肿瘤组织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的差异很大。

采用对细胞变异敏感的全信息生物阻抗技术,可在细胞发生癌变的早期,获取相关信息。

可确定肿瘤的存在,并监测细胞癌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精确定位异常与正常细胞的界面等,将为肿瘤的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和康复监测提供一种有效的无损检测手段。

51人体组成成份测定 不同的组织、器官具有不同的构成特点和组成成份,表现出相应的阻抗特性。

使用全信息的阻抗方法可以准确地检测和区分脂肪、肌肉、矿物质和含水物质等人体组成成分[10]。

还可以对组织中的水肿、血肿、气肿和肺内粉尘等作出鉴别。

这对于各类人群的健康调查,儿童生长发育中营养状况的评价,指导运动员训练、提高竞赛成绩,正确地进行减肥和健美锻炼以及相关疾病的诊断等是一种非常方便而有效的方法。

61电阻抗断层图像技术(EIT) EIT属于功能成像,是继形态、结构成像之后,新一代更为有效的成像技术。

EIT不使用核素或射线,对人体无害,可以多次测量,重复使用,可以成为对病人进行长期、连续监护而不给病人造成损伤或带来不适的医院监护设备。

加之其成本低廉,不要求特殊的工作环境,因而是一种理想的,具有诱人应用前景的无损伤医学成像技术。

作为当今生物医学工程学重大研究课题和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热门研究领域之一,EIT已经吸引了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研究者。

目前国外的EIT研究工作多集中于改善成像模型和算法方面,以期提高EIT的分辨能力。

事实上, EIT的真正诱人之处在于利用生物阻抗所携带的丰富生理和病理信息,实现功能成像,这是其它成像技术,如CT、超声成像技术等无法与之相比的。

如能将研究工作的重点放在深化生物阻抗检测技术,利用阻抗全信息,丰富和发展EIT图像功能,则EIT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天地[11]。

笔者在全面分析和研究了当今EIT技术状况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目前正以实现EIT 功能成像为主要目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直接针对影响EIT发展和进入临床应用的两大关键问题———系统分辨力差和阻抗信息丢失严重,利用多年从事生物阻抗基础研究和技术储备的优势,采用区别于国外同行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进行EIT成像系统的方法学研究,旨在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能将EIT 技术迅速推向临床应用的发展道路。

・热点评介・电子科技导报 参考文献1 Proceedings of the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Bio2Impedance.1995,9.2 任超世,崔云莉等1医学电阻抗技术的问题和发展与应用前景1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1997,14(1):59~6113 J.Nyboer.Electrical Impedance Plethysmography.2nd2ed S pringfield,ⅢCharles C,Thomas,1970.4 王慧艳1血液的电特性和电测红细胞压积1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1(2):69~7415 Visser KR.Electric properties of flowing blood and impedance cardiography.Ann.of Biomed.Eng.1989,17:463~473.6 E1Trautman et al.A practical analysis of the electri2 cal conductivity of blood.IEEE BME,1983(3):141~153.7 Hiroshi K anai.Physical properties of flowing blood.IEEE7th Ann.conf.Eng.Med.Bio.S oc,1985.8 王慧艳,任超世1一种研究血液电特性的新方法———多频率阻抗法1山东生物医学工程,1994(2):2~719 郝冬梅,任超世1检测肺血流分布的深部区域阻抗法的研究1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1995,12(1): 54~57110 王慧艳,任超世1生物电阻抗法测量人体组成成分1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6,19(2): 96111 任超世1EIT———一种诱人的医学成像新技术1电子科技导报,1996,(5):9~131注:任超世,研究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生物医学电子学分会及生命电子学分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医学测量分会生物电阻抗学组副主任。

・产品介绍・6倍数字信道倍增设备南京邮电学院研制成功6倍数字信道倍增设备,该设备采用一系列高新电子技术和新型器件,综合了数字信号处理中的新技术和语音插空技术,通过信源编码利用语声猝发特性,有效地在2mb码速码型(HDB3)不变的情况下,使原有接纳的电路数扩大6倍,具有信增、监控、诊断、话务特收、告警、统计、显示、打印等多种功能,可用于卫星电路、光纤、数字微波、数字特高频等数字电路的倍增扩容。

(李相彬)“华电”新一代高效节能灯南京华电集团推出的新一代高效节能灯上市,这种新型电工牌荧光灯管径只有215cm,照明亮度却超过普通40瓦灯的效果,国际上称这种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效果显著的灯为“绿色照明”。

华电集团是我国“绿色照明”工程的龙头企业,几年来,投资数百万美元,潜心研究新产品,采用国际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使这种细管型灯达到光效高、寿命长、节能的要求,被国家定为重点推广的绿色产品,目前该集团已形成年产2000万支的能力。

(李相彬)HP简化和加快数据采集与分析的测量方案 HP公司和MathWorks公司共同提出一项总体测量解决方案,利用HP硬件和MA TLAB 软件可在分析现场测量数据时提供直接控制。

该解决方案包括配备具有灵活分析功能的MA TLAB512软件的两台高性能HP E1432A/33A/34A VXI数字化仪,通过较少的软件编程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挂有计算软件的HP数字化仪可使用嵌入式控制器或外部HP控制器,在Windows N T、Windows95或HPΟUX工作站上运行。

1998年第11期・热点评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