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冷热与温度》1PPT课件
大班冷热PPT课件

化为神经信号。
温度感受器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 ,能够快速地响应外界温度的微
小变化,并向大脑传递信息。
温度感受器在人体不同部位分布 密度不同,例如在手指、嘴唇、 面部等暴露部位分布较为密集。
神经传导
当温度感受器受到刺激时,神经末梢会释放神经递质,将温度信息传递给神经纤维 。
神经纤维会将温度信息传递到脊髓和大脑皮层等高级中枢,经过处理后形成感觉。
01
掌握大班冷热课件的设 计原则和制作技巧。
02
了解如何通过大班冷热 课件进行有效的知识传 递和教学互动。
03
掌握大班冷热课件的演 示技巧和注意事项。
04
了解大班冷热课件在实 际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和 效果评估。
02
冷热感觉的生理机制
温度感受器
温度感受器是分布在人体表面的 热敏和冷敏神经末梢,能够感知 外界温度变化,并将温度信息转
大班冷热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冷热感觉的生理机制 • 冷热对健康的影响 • 冷热环境与人体舒适度 • 如何应对冷热环境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主题名称
大班冷热课件
主题内容
介绍大班冷热课件的设计、制作和演示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大班冷热课件进行 有效的知识传递和教学互动。
课程目标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冷热与温度》

编辑课件
5
读出下列各温度计的值
20
20
10
10
0
0
甲
20
20
10
10
0
0
乙
甲图是 13 ℃ 乙;图是 19 ℃ ;
编辑课件
6
一杯热水在变凉的过程 中,降温速度是( )。
猜猜 一 A:均匀下降 B:先快后慢
C:先慢后快 D:没有规律
编辑课件
7
注意事项: ①:在测量时小组里面要注意分工合作。 ②:在测量时温度计始终浸没在水中。 ③:每隔二分钟测量一次温度并及时记 录在表中。 ④:在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避免被热水 烫伤。.
编辑课件
8
一杯热水在变凉的 我 过程中,温度变化是 的 逐渐下降 结 先快后慢
论
编辑课件
9
水的温度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 律?
编辑课件
10
解释
热水刚倒入杯中时, 与周围环境的温度相差 很大,热量散发得很快, 当热水与周围环境的温 差变小时,热的散发速 度就减慢了。
编辑课件
11
测我 的 猜
两个小时 后,这杯水的 温度将变成:
编辑课件
12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编辑课件
1
温 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
编辑课件
2
科学知识
温度计可以准确 地测出物体的温度。
编辑课件
3
刻度
液柱
编辑课件
液泡
温度计的使用:
1.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
2.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段的 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 器的底和侧壁。
3.要等温度计的液柱不在上升或下降时 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的 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人教版 八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1节《温度》(共40张PPT)

0 和100 ℃ ℃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 你知道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吗?
请你写在黑板上,并读出来。
份代表1 ℃ 。 1.如图1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
测气温
无缩口
有缩口
无缩口
煤油
水银
酒精
红外线体温计
其他种类温度计
电子温度计 金属?
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
1.温度 2.温度计
单位:摄氏度 ℃
测量工具:温度计
工作原理: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 构造:玻璃外壳、毛细管、玻璃泡、
液体、刻度及符号
使用方法:二看、一不、四要
合金液固化后能把金属块连接起来,从而实现常温焊
接.这种合金液发生的物态变化与下列现象相同的是
(A.初春),薄雾缥缈D
B.盛夏,夜深露重
C.深秋,天降浓霜 D.寒冬,滴水成冰
4.给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 ( )D
A.用开水煮. B.用酒精灯加热. C.用自来水冲洗. D.用酒精棉花擦.
5、某温度计在0℃时,水银柱长
1、测量温度前: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
量程:温度计所能
测量的温度范围 分度值:一个小格 代表的值
最高温度值?
°C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分度值?
40
30
20
10
0
-10
-20
-30
最低温度值?
想想议议
温度计里的液 体可能将温度 计胀破
《温度》物态变化PPT(完美版)课件

解析:本题考查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的异同。由于体温计和 实验室用温度计的测量对象不同,所以体温计比普通温度计的构造 稍微特殊一些,就是玻璃泡和直玻璃管连接处的管孔特别细,并且 略有弯曲。测体温时,玻璃泡的水银随着温度升高而膨胀,通过细 弯管上升到直管中; 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水银变冷收缩,细管内水 银断开,直管内的水银不能退回玻璃泡内,所以离开人体后,温计 仍能准确地显示人体的温度。
0甩.1动℃使,实水验银室回用
分中度,实值验是室1 ,
能
用计力示甩数的准确程度比实验室用温度计要高,A正确;结构上:体温计有缩
口,实验室用温度计没有,B正确;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实验室
用 温 度 计 不 能 离 开 被 测 物 体 读 数 , C不 正 确 ; 使 用 前 : 体 温 计 要 甩 一 甩 , 实关闭 验C 室 用 温 度 计 不 能 甩 , D正 确 。 故 选 C。
快乐预习感知 互动课堂理解 轻松尝试应用
四、体温计 8.关于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的异同点,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实验室用温度计要高 B.体温计玻璃管的内径有一弯曲处特别细,实验室用温度计没有 C.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测量,实验室用温度计也可以离开被测
物体测量
关闭
D体温计的可分
快乐预习感知 互动课堂理解 轻松尝试应用
7.如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C”),示数为
℃。
(选填“A”“B”或
关闭
温度计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面相平,故B读数方法正确;由于温 度计的最小分度值为1 ℃,因此此时读数为48℃。
B 48
《温度》物态变化PPT
关闭
解解解析析析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冷热与温度》说课稿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冷热与温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冷热与温度》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冷热与温度的概念,认识温度计,并能够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温度与物体冷热程度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温度现象有一定的感知。
但学生对温度计的认识和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训练。
此外,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冷热与温度的概念,认识温度计,并能够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交流,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冷热与温度的概念,认识温度计,并能够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温度与物体冷热程度的关系。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直观地展示温度计的使用和温度变化的现象。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热水和冷水的比较,引起学生对冷热与温度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并记录数据。
3.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温度与物体冷热程度的关系。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冷热与温度的概念,强调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5.拓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保温、冷却等。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和热》课件

2021/8/25
小知识
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 胀;遇冷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 叫作热胀冷缩。
2021/8/25
你能高,轮胎内的气体受热膨胀, 容易爆胎。
2021/8/25
你能解释生活中的这些现象吗? 瘪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能够复原
变化。 • 把瓶子放入冷水水槽中,观察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
又有什么变化。
2021/8/25
实验注意点
2021/8/25
玻璃管的粗细是影响实验效 果的重要因素,玻璃管越细, 液柱高度的变化越明显。
在使用热水时注意安全。
要用加入色素的水做这个 实验,便于学生观察。
探究
实验记录
2021/8/25
实验现象 放入热水中,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放入冷水中,玻璃 管内液面下降。
画出冰融化的温度变化曲线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①冰融化前,温度是否持续上升? ②冰融化时的温度是多少°C? ③冰融化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2021/8/25
实验交流
冰融化的温度变化曲线图
2021/8/25
实验交流 ①冰融化前,温度是否持续上升? 冰融化前,温度持续上升。 ②冰融化时的温度是多少°C? 冰融化时的温度是0°C。 ③冰融化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冰融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同学们,你认为水在受热和受冷时体 积会有怎样的变化?是变大?还是变 小?或者是不变?请大家对这个问题 做出自己的预测。
2021/8/25
实验材料 中间插有空心管的胶塞和配套的瓶子、红颜色 的水、水槽、热水、冷水等等。
2021/8/25
实验方法
• 准备一个中间插有空心管的胶塞和配套的瓶子。 • 往瓶里加满染了颜色的水,用胶塞塞紧瓶口。 • 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 • 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
四级上册科学冷热与温度练习.完整版PPT资料

写作 -3℃
写作 0℃
写作 34℃
60 四年级上册科学冷热与温度练习
读作零下3摄氏度 读作零摄氏度 读作三十四摄氏度
C、先慢后快
D 、没有规律
50 A、均 匀下降
B、先快后慢
读作零下3摄氏度 读作零摄氏度 读作三十四摄氏度
温度计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保持水平。
40 4、我的结论:一杯热水在变凉的过程中温度变化是 先快后慢
写作 -3℃
写作 0℃ 写作 34℃
四、科学探究
一杯热水变凉的记录
1、我的预测:
一杯热水变凉的过程中降温速度是 B .
A、均 匀下降
B、先快后慢
C、先慢后快 D 、没有规律
2、实际测得的结果
温度 3、我画的曲线图
(℃)
80 C、先慢后快
D 、没有规律
我的进一步预测:水温慢慢降低
。
70 读出下列温度计的读数。
变化是 先快后慢
。
我的进一步预测:水温慢慢降低
。
两个小时后,这杯水的温度将变成与周围环
境温度一致
。
4、我的结论:一杯热水在变凉的过程中温度变化是 先快后慢
30 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设计制造了空气温度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先慢后快
D 、没有规律
4、我的结论:一杯热水在变凉的过程中温度变化是 先快后慢
写作 -3℃
20 写作 0℃
写作 34℃
10
0246 8
。 。 。
10 12 时间(分钟)
4、我的结论:一杯热水在变凉的过程中温度
四年级上册科学冷热与温度练 习
二、判断
1. 温度计液面达到的刻度数值越大,表 示温度越高。(√ )
人教版八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 课件,共32张(共31张PPT)

量程:所能测量的最 低温度和最高温度的 温度范围。
分度值:一个最小格代 表的值。
℃
110
最高温度?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分度值
20
10 1℃
0
零刻度 -10
-20
量程
~
最低温度? -20℃
908070605040302010
908070605040302010
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测量工具及其使用
将小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
然后把小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
热水
冷水
❖ 将自制的温度计放入热水里,仔细观察细管中 水柱的位置,再放入冷水里,观察水柱位置.你 看到什么现象?
❖ 这是为什么呢?
丙为______9_℃______
6.给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
[D ]
A.用开水煮.
B.用酒精灯加热.
C.用自来水冲洗. D.用酒精棉花擦.
练习题
7用同一只温度计测 0℃的水和0℃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0℃的水温度高 B.0℃的冰水混合物温度高 C.二者温度相同 D.无法比较
人,则这两支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 )
AC、36 ºC和40 ºC
B、40 ºC和40 ºC C、39 ºC和40 ºC D、39 ºC和39 ºC
2.读出下图所示的几种情况下温度的数值。
10
10
10
10
10
10
0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冷热与温度
温度的测量
温度(temperature):物体的冷热程度。
实验:温度的感觉
冷水
热水
温水
准备一杯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杯温水、一杯热水, 先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冷水和热水 中。5秒后,再同时插入温水中,两个 手指的感觉一样吗?
思考问题:光凭自己的感觉能准确判 断物体的冷热程度吗?
结论:凭感觉来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可靠的
温度计可以准确地测出物 体的温度。
温度计的结构
内径很细的玻璃管
刻度
液柱
玻璃泡
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同学们自己测量一下吧!
热水变凉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热水变凉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热水变凉的过程是有规律的。我们用实 验来探究吧!
时 间
0
2
4
6
8 10
温 度
热水降温曲线图
0
结论: 热水变凉的过程先快后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