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抗体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各种自身免疫性抗体的临床意义

各种自身免疫性抗体的临床意义

各种自身免疫性抗体的临床意义
详细
一、自身免疫性抗体
自身免疫性抗体是指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患者体内产生的抗体,这些抗体可以结合自身特定的抗原,并参与各种免疫应答。

自身免疫性抗
体的发现极大地拓展了免疫学的研究范围,也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二、自身免疫性抗体的种类
自身免疫性抗体的种类较多,根据其结构特征主要可分为几大类:IgG、IgM、IgA、IgE以及结合受体(FcR)等。

IgG抗体由两个完整的轻
链和两个完整的重链组成,具有抗原性,一般用于识别特定的抗原,能够
介导血清病的宿主防御反应。

IgM抗体是由五个完整的轻链和两个完整的
重链组成,其大分子量是IgG的5倍以上,有较强的抗原性,具有中和抗
毒素能力。

IgA抗体是表面细胞和液体中最常见的抗体,具有免疫保护功能,可抑制细菌和病毒的增殖,以及抑制病原体的侵入。

IgE抗体也称为
过敏原抗体,是过敏反应的主要抗体,可以与过敏原结合形成过敏反应,
从而引起局部和全身性反应。

结合受体(FcR)是一类特殊的膜受体,可
以与轻链的Fc结合,对抗体的凝聚反应有重要作用。

1.诊断及疾病监测。

自身抗体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自身抗体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自身抗体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自身抗体检测是一种诊断方法,可以用于检测人体中是否存在自身抗体。

自身抗体是指机体产生的针对自身组织和细胞的免疫反应。

自身抗体检测项目繁多,包括抗核抗体(ANA)、抗神经元抗体(anti-neuronal antibodies)、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ies)、抗甲状腺抗体(anti-thyroid antibodies)等等。

这些检测项目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自身抗体检测项目及其在临床上的意义。

首先是抗核抗体(ANA)检测。

抗核抗体是许多自身免疫疾病的标志物,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结节性多动脉炎(Polyarteritis nodosa)等。

ANA检测的目的是通过检测抗核抗体的存在与否,帮助医生进行病因诊断和病情判定。

在临床上,对于疑似患有自身免疫疾病的患者,ANA检测是一项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

其次是抗甲状腺抗体(anti-thyroid antibodies)检测。

抗甲状腺抗体包括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ies)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hyroglobulin antibodies)。

这两种抗体的检测可以帮助诊断甲状腺自身免疫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和Graves'病。

此外,抗甲状腺抗体的检测还可以用于评估甲状腺功能障碍的原因,以及指导甲状腺疾病的治疗。

此外,抗神经元抗体是一类特殊的自身抗体,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有关。

例如,抗N-甲基-D-天冬酰基-L-谷氨酸受体(anti-NMDA receptor antibodies)是通过与N-甲基-D-天冬酰基-L-谷氨酸受体结合而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性脑炎。

该抗体检测对于神经病理学诊断、病因研究和治疗方案选择非常重要。

以上仅是自身抗体检测项目的几个例子。

风湿性疾病常用自身抗体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风湿性疾病常用自身抗体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风湿性疾病常用自身抗体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类风湿因子(RF)
除见于RA外(90%RA患者RF呈阳性),还可见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冷球蛋白血症、系统性硬化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此外,血管炎、肝病、慢性感染患者血清中也可出现低滴度的RF。
RF-IgG:与RA患者血管炎和关节外症状相关。
RF-IgA:与骨质破坏有关,早期RF-IgA升高常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
xANCA阳性主要见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患者。
抗心磷脂抗体(ACA)
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反复自然流产、抗磷脂综合征(包括血栓形成、自发性流产、血小板
减少和CNS病变)患者。IgM型ACA可作为自发性流产的前瞻性指标。
抗2糖蛋白抗体(抗2GP-1)
诊断APS敏感性同ACA,但特异性高于ACA
抗SSA/Ro抗体
见于干燥综合征(敏感性88%~96%),类风湿关节炎(3%~10%),SLE(24%~60%)°VSLE光过敏、亚急性皮肤性红斑狼疮、
抗核抗体阴性狼疮、新生儿狼疮(SSA抗体可通过胎盘引起新生儿儿狼疮综合症)等相关。
抗SSB/La抗体(抗Ha抗体)
抗SSB阳性几乎总伴有抗SSA抗体阳性,抗SSB抗体较抗SSA抗体诊断干燥综合征更特异,是干燥综合征血清特异性抗体。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阳性率达40%左右。
RF-IgM:最常见。与RA的活动性无密切关系。
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CCP)
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敏感性为48%,特异性为90%以上。
抗核抗体(ANA)
以细胞的核成分(核酸、核蛋白)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分以下几种荧光图谱:
①均质型:此型与抗dsDNA和抗组蛋白抗体有关。

甲状腺自身抗体三项临床意义

甲状腺自身抗体三项临床意义

甲状腺自身抗体三项甲状腺自身抗体三项包括: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三者均为甲状腺特异性抗体。

1、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患者TRAb阳性率可达95%以上,故可作为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的诊断依据。

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时,随着病情的缓解,TRAb的活性可明显下降,当血中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后,若TRAb逐渐下降,以至转阴,则停药后复发的可能性小;若治疗后TRAb持续阳性,则说明治疗效果欠佳,停药后复发的可能性大。

TRAb对Graves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估计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2、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中的一种常见自身抗体。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是一组十分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主要包括桥本甲状腺炎、Graves病等。

甲状腺球蛋白(TG)是TGAb的靶抗原,是一种由甲状腺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可溶性的碘化糖蛋白。

一般认为TGAb对甲状腺无损伤作用。

TGAb与甲状腺球蛋白结合后,可通过Fc受体与结合的抗体相互作用激活NK细胞,而攻击靶细胞,导致甲状腺细胞破坏,从而造成各种甲状腺疾病,其共同特征是血中存在多种甲状腺自身抗体,以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为主,所以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与甲状腺组织的损伤有密切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检测是否患有甲状腺疾病。

3、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抗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是指甲状腺组织自身抗体,与甲状腺组织免疫性损伤密切相关。

TPOA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通过细胞介导和抗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使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造成自身免疫相关的甲减,作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监测指标,TPOA比TMA具有更好的灵敏度、特异性、更可靠和有意义,已成为诊断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首选指标。

常见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

常见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
常见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
海淀医院风湿免疫科 张幼莉
精选版ppt
1
一、 抗核抗体 (ANA)
正常参考值: 阴性
检测方法 :间接免疫荧光法
临床意义 : 所有的风湿性疾病,
传单,胆汁性肝硬化,
肝炎,桥本病,
正常人(低滴度)
核均质型:SLE、DIL
核颗粒型:SLE、MCTD、SS、OCTD
核浆点型:LS、PBC
RNP:高滴度是MCTD的特异性标志,抗
体滴度与疾病活动相关;低滴度可
见于SLE、RA、PM、PSS。
Sm :SLE标志性抗体,与疾病活动无关。
SSA:见于SS、SLE、RA,新生儿红斑狼疮100%。
SSB:见于SS、SLE,亚急性皮肤狼疮(25-35%)。
Scl-70:见于PSS,与皮肤硬化、肺纤维化及肿瘤有关。
正常参考值:<1:100 检测方法:IFA 临床意义:SLE的标志性抗体
精选版ppt
10
十一、抗着丝点抗体(ACA)
正常参考值:阴性 检测方法:荧光免疫法 临床意义: CREST综合征、局限性硬皮病、原发性雷
诺现象、PBC
精选版ppt
11
十二、抗线粒体抗体(AMA)
正常参考值:阴性 检测方法:荧光免疫法 临床意义:
PSS、SS也可轻度升高。
精选版ppt
3
四、抗组蛋白抗体(AHA)
正常参考值:<25Eu/ml
检测方法: ELISA
临床意义:在DIL中阳性率95%~100%,
在SLE中阳性率75%
精选版ppt
4
五、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 (ENA-7项)
正常参考值:阴性
检测方法 : 免疫迎迹法

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讲解

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讲解

抗血小板抗体
自身抗体的分类
针对细胞内抗原抗体:ANA 、ds-DNA 、 ENA 、 组蛋白抗体、 ANCA 、 AMA 、抗 核糖体抗体、SMA等 针对细胞表面抗原抗体:细胞表面抗原决 定簇的抗体,如HLA-Ab 、RBC-Ab 、血小 板抗体等 针对细胞外抗原抗体:RF 、TgAb 、某些 凝血因子抗体、内因子抗体等
自身抗体的临床应用
(7)血液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AIHA)、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8) 心脏疾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 心肌梗塞后综合征等 (9) 眼病:自身免疫性眼病 (10)不孕症及某些恶性肿瘤等。
自身抗体的分类
器官特异性(organ specific) 器官非特异性(non-organ specific) ----CTD的重要特征
风湿病学中的自身抗体谱
ANA谱 ANCA谱

抗ENA谱
抗磷脂抗体谱
抗线粒体抗体谱
RA自身抗体谱
自身免疫病的标记
ANA(抗核抗体)提示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ANC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提示小血 管炎
ACL(抗心磷脂抗体)提示磷脂抗体综合征
抗核抗体
抗核抗体包含: 1 抗DNA抗体:(anti-dsDNA anti-ssDNA) 2 抗组蛋白抗体:(histone:H1 H2a H2b H3 H4 H2a-H2b复合物) 3 抗非组蛋白抗体:抗ENA抗体 抗ACA抗体 4 抗核仁抗体:(RNA多聚酶 U3RNP原纤维) 5 抗其他细胞成分抗体:(线粒体 高尔基体 溶酶 体 细胞角蛋白等)
特异性较强的自身抗体有助于CTD 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抗Sm(U族RNA+核蛋白)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Scl-70(DNA拓扑异构酶) 系统性硬化症

各种自身免疫性抗体的临床意义

各种自身免疫性抗体的临床意义

各种自身免疫性抗体的临床意义自身免疫性抗体是机体自身产生的一类免疫蛋白,与机体自身组织产生特异性结合,引起组织、器官等自身免疫反应。

这些自身免疫性抗体的产生和存在,可能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在临床研究和诊断中,对这些抗体的检测和分析可以为我们提供重要的信息,帮助我们对多种疾病进行诊断、鉴别和治疗。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自身抗体及其临床意义:1.肌梗塞抗体:肌梗塞抗体是一种特异性自身抗体,对患者血液中的肌梗塞相关抗原产生特异性结合。

其临床意义在于,肌梗塞抗体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心脏衰竭等心脏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检测肌梗塞抗体可以帮助医生更早地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肌损伤,从而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

2. 核抗体:核抗体是一类针对细胞核内成分的自身免疫抗体,包括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等。

核抗体的临床意义在于揭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例如,抗核抗体被广泛认为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特征性免疫标志物,其阳性率与SLE的发病率密切相关。

通过检测核抗体可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和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甲状腺抗体:甲状腺抗体主要包括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

甲状腺抗体的临床意义在于,它们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甲亢)的重要标志物。

通过检测甲状腺抗体,可以帮助医生对这些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鉴别,并决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4.核磷蛋白抗体:核磷蛋白抗体是一类自身免疫抗体,与细胞核内的核磷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

核磷蛋白抗体的临床意义在于,它们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如SLE、类风湿关节炎等。

检测核磷蛋白抗体有助于医生对这些疾病进行诊断、鉴别和评估疾病活动度。

总结起来,自身免疫性抗体在临床意义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这些抗体的检测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早期诊断和治疗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各种自身免疫性抗体的临床意义

各种自身免疫性抗体的临床意义

各种自身免疫性抗体的临床意义
自身免疫性抗体是指人体内产生的抗体,这些抗体可以被用来检测和诊断其中一种免疫系统相关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本文将探讨各种自身免疫性抗体的临床意义。

第一,自身免疫性抗体可用于诊断免疫系统相关疾病。

自身免疫性抗体,如抗特定自身抗原抗体、抗变态反应素抗体、抗胶质细胞抗体和抗核反应素抗体,可用于检测特定疾病的存在,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特异性抗结核药物反应等。

第二,自身免疫性抗体可用于检验特定疾病的活跃性。

对于一些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可以通过检测抗变态反应素抗体的浓度变化或者抗核反应素抗体的浓度变化来衡量病程的活跃度,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第三,自身免疫性抗体可用于预测疾病疗效。

在一些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抗变态反应素抗体的浓度变化可以作为疗效评估的指标。

如果抗体的浓度明显下降,则表明治疗已取得一定程度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抗核抗体抗核抗体(antinuclearantibodies,ANA)泛指抗各种核成分的抗体,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自身抗体。

ANA的性质主要是IgG,也有IgM和IgA,甚至IgD和IgE。

ANA可以与不同来源的细胞核起反应,无器官特异性和种属特异性。

ANA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也可存在于其他体液如滑膜液、胸水和尿液中。

ANA在SIE患者的滴度较高,但也出现在其他许多自身免疫病中,在许多研究报告中,都将检出ANA作为自身免疫甚至自身免疫病存在的依据。

这种现象的机制尚未明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一)ANA的类型及意义由于细胞核成分的复杂性,不同成分的抗原性也不同;因此就会有多种不同的ANA。

1.抗核蛋白抗体核蛋白抗原(DNP)由DNA和组蛋白组成。

由于DNP抗原存在不溶性和可溶性两个部分,可分别产生相应的抗体。

不溶性DNP抗体通常不完全被DNA和组蛋白所吸收,它是形成狼疮细胞的因子;可溶性抗原存在于各种关节炎病人的滑膜液中,其相应抗体也出现于RA病人的滑膜液中。

2.抗DNA抗体可以分为两大类:①抗天然DNA(nDNA)抗体,或称抗双链DNA(dsDNA)抗体;②抗变性DNA抗体,或称抗单链DNA(ssDNA)抗体。

抗dsDNA抗体对SLE有较高的特异性,70%~90%的活动期SLE病人该抗体阳性,效价较高,并与病情有关。

抗ssDNA抗体可见于多种疾病中,特异性较差。

3.抗ENA抗体可提取性核抗原(ENA)多从动物的胸腺中提取。

先将胸腺匀浆并破碎细胞,分离出细胞核;再经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液处理后,很容易从胞核中提取出来。

ENA不含DNA,对核糖核酸酶敏感。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ENA可分为十几种,现仅介绍几种主要的ENA及其相应抗体。

(1)抗PNP抗体:PNA即核糖核蛋白,对核糖核酸酶和胰蛋白酶敏感,加热561h变性。

抗PNP抗体多见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高效价的抗PNP抗体对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有诊断意义,而低效价的抗PNP抗体可在SIE患者中发现。

(2)抗Sm抗体:该抗体在一名Smith姓的患者血中首次发现,便以其名字的前两个字母命名。

Sm抗原系非核酸性糖蛋白,对DNase及RNase均不敏感,但经碘酸盐及胰蛋白酶处理后可被水解。

抗Sm抗体是SLE的特异性标志之一,但阳性率偏低,约为30%~4%;可能是SIE的一种回忆性抗体,故在非活动期亦可检出。

若将抗dsDNA 和抗Sm抗体同时检测,可提高SLE的诊断率。

(3)抗SS-A抗体:SS-A为干燥综合征(SS)的A抗原,可从动物胸腺的胞浆中提取。

抗SS-A抗体主要见于SS,但也可见于其他自身免疫病如SLE中。

(4)抗SS-B抗体:SS-B为SS的B抗原,亦可从动物胸腺或小鼠肝细胞浆中提取,可被胰蛋白酶、轻度加热或改变溶液pH而破坏。

13%的SLE及30%的SS患者有抗SS-B抗体。

(5)抗组蛋白抗体(AHA):组蛋白是一种碱性蛋白质,含有大量的赖氨酸及精氨酸。

目前已经发现组蛋白抗原可分为5个亚单位:H-1、H2A、H-2B、H-3、H-4。

抗组蛋白抗体及其抗亚单位抗体见于SLE及药物诱发的LE。

SLE病人血清中的抗组蛋白亚单位抗体检出率顺序为:抗H-2B、抗H-1、抗H-3、抗H-2A及抗H-4,以抗H-2B 和抗H-1为主,并与SLE的活动性有关。

(二)ANA的检测方法由于ANA的复杂性及多样性,故测定方法繁多。

目前ANA 常用的方法有免疫荧光法、放射免疫法、ELISA、免疫双扩散、对流免疫电泳及免疫印迹技术等。

1.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总ANA最常用的方法是荧光免疫组化法。

多用小鼠肝切片或印片作为细胞核基质,结果比较稳定可靠,在荧光显微镜下见到的细胞核有荧光着色为阳性反应。

如将患者血清先进行不同比例的稀释,可以做大致的定量试验,在1:80稀释仍然虽阳性时,对SLE的诊断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在油镜下观察结果,可以将ANA阳性的荧光现象分成4种主要的荧光核型,核型的确定对临床诊断有进一步的参考价值。

①周边型表示抗DNA抗体存在;②均质型表示有抗DNP抗体;③斑点(颗粒)型多为抗ENA抗体;④核仁型多为抗核小体抗体。

SLE患者常出现周边型、匀质型或混合型,斑点型多见于混合结缔组织病,而硬皮病多为核仁型;周边型对SLE有较高的特异性。

近年有人用锥虫或血鞭毛虫(例如绿蝇短膜虫试验)作基质测定抗dsDNA抗体,因为这些血寄生虫的动基体内含大量的纯dsNDA,无其他抗原干扰;在阳性结果时,可见鞭毛一端的动基体显示清晰的荧光。

因此该试验用于测定抗dsDNA抗体具有特异性强和敏感性高的优点。

另外,短膜虫对人畜无害,可以人工养殖,来源方便,值得推广。

2.放射免疫法常用检测抗DNA抗体,有Farr法及过滤法。

①Farr法的原理为用同位素标记DNA,被标记的DNA和被检血清的抗DNA抗体结合,经50%硫酸铵饱和液沉淀,然后比较沉淀物和上清液中的放射活性,从而得出DNA结合活性,一般结合率大于20%为阳性。

②过滤法是在分离结合物时用纤维素酯薄膜滤器(孔径为0.45μm)进行过滤,游离的DNA被滤去而与抗体结合的复合物被阻留在滤膜上。

3.ELISA临床上主要是应用间接ELISA检测抗dsDNA抗体,其重复性及敏感性均较对流免疫电泳及双扩散为高。

目前已有试剂盒供应。

4.免疫印迹(immunoblotting)先将混合抗原作凝胶电泳,分离开不同的区带,然将这些带转印到硝酸纤维素膜上,最后用酸标抗体或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抗体进行检测和分析。

由于该试验不需纯化的单个抗原,可在同一固相上作多项分析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

故目前已广泛用于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中多种自身抗体的检测,如检测抗Sm抗体、抗RNP抗体、抗SS-A抗体及SS-B抗体等。

另外,还可用传统的琼脂双向扩散法、对流免疫电泳法、间接血凝法和补体结合试验等。

这些试验要求的实验条件比较低,但敏感性也比较低。

二、类风湿因子类风湿因子(RF)是抗变性IgG的自身抗体,主要为19S的IgM,也可见7S的IgG及IgA。

它能与人或动物的变性IgG结合,而不与正常IgG发生凝集反应。

RF主要出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约70%~90%的血清中和约60%的滑漠液中可检出IgG类RF,这很可能是自身IgG变性所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应答的表现。

IgG是感染等原因诱导的免疫应答中的主干抗体,这些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时会发生变性;此外,在炎症等病理条件下滑漠或其他部位可能产生不正常的IgG;这些变性IgG就构成自身抗原,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各种抗IgG抗体。

滑膜液中的IgG类RF与变性IgG 结合而形成中等大小的免疫复合物,比血清中的IgM类RF更具有致病意义,因为这一类免疫复合物易于沉积在关节滑膜等部位,可激活补体,形成慢性渐进性免疫炎症性损伤。

RF的检测最初是用致敏绵羊红细胞凝集试验(Rose-Waaler法)进行检测,目前最常采用IgG吸附的胶乳颗粒凝集试验;但此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不高,而且只能检出血清中的IgM类RF。

IgG类和IgA类RF则需要用RIA或ELISA等方法检测。

R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检出率很高,RF阳性支持早期RA的倾向性诊断,如对年轻女性应进行RA和风湿热间的鉴别;而对非活动期RA的诊断,需参考病史。

但RF也象ANA一样,并不是RA独有的特异性抗体。

在SLE病人均有50%RF阳性,在其他结缔组织病如SS、硬皮病、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老年人中均可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率。

三、其他自身抗体(一)抗甲状腺球蛋白及微粒体抗体这类抗体可以针对甲状腺的多种成分,以甲状腺球蛋白和微粒体为代表。

抗体主要是IgG,可以介导ADCC活性,引起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又称乔本(Hashimoto)甲状腺炎。

检测方法多用免疫荧光技术,以甲状腺组织的冰冻切片作基质。

也可用RIA、ESISA等方法进行检查。

强阳性反应或高滴度抗体对乔本甲状腺炎和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有诊断意义,抗体变化对于疾病治疗转归的评价甚为重要,对乔本甲状腺炎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的鉴别诊断也有较大价值。

正常人血清中很少检出甲状腺抗体,或仅有5%~10%无疾病症状人群有低度反应;女性和年龄较大的人群检出率较高。

检出该抗体可提示既往患过自身病,也可能是自身免疫病的早期指标。

在甲状腺功能亢进(Graves病)患者的血清中存在甲状腺刺激抗体(TSAb),包括长效甲状腺刺激素(LATS)和LATS者(LATS-P)。

这些抗体作用于甲状腺细胞表面的TSH受体,使受体活化并促进甲状腺素的释放;过多的甲状腺素引起机体的代谢亢进。

(二)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抗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可结合到横纹肌细胞的乙酰胆碱受体上,引起运动终板的破坏,使神经-肌肉之间的信号传导发生障碍,导致骨髓肌运动无力,称为重症肌无力(myastherniagravis,MG)。

疾病可发于任何年龄,最先出现的症状常是眼肌无力,进而累及其他部位,常呈进行性加重。

抗AchR抗体多用较敏感的方法进行检测。

①ELISA法:以α-银环蛇毒素包被酶标板,并与骨骼肌匀浆(含AchR)作用,再加入待测血清和对照血清,最后加酶标抗体。

试验的正常结果为阴性或≤0.03mmol/L。

②放免法: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α-银环蛇毒素与骨骼匀浆结合,再加入患者血清和抗人IgG使之沉淀,检测沉淀物的放射性。

抗AchR抗体的检测对MG具有诊断意义,且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大约90%的MG患者阳性;伴有眼肌症状的病人,抗体效价低于普通症状的病人;同时还用来监测对该疾病免疫抑制治疗的效果。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用蛇毒治疗后可出现假阳性。

(三)抗平滑肌抗体抗平滑肌抗体(ASMA)产生机制不明,但与肝和胆管的自身免疫疾病有关,尤其是慢性活动性肝炎(狼疮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

该类疾病的发生与自身免疫性密切相关,试验结果有助于诊断以及与其他肝病的鉴别诊断。

ASMA的检测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用大鼠胃大弯或小弯的冰冻切片作基质;正常结果为阴性或≤1:20。

检出阳性率较高的疾病有慢性活动性肝炎和PBC;而在肝外性胆汁阻塞、药物诱发性肝病、急性病毒性肝炎及肝细胞癌等时ASMA的检出率极低。

(四)抗心肌抗体在心肌受损(例如手术、感染或梗塞等)时,心肌细胞内的物质释出,作为隐蔽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这些抗体与心脏结合可导致新的免疫性损伤,例如心包切开综合征、风湿性心脏病等。

抗心肌抗体的检测用胎儿或大鼠心肌的冰冻切片作抗原基质,进行免疫荧光检测,正常值为阴性。

阳性结果相关的疾病有:心脏术后综合征、心肌梗塞后综合征和风湿性心脏病等。

(五)抗线粒体抗体(AMA)检测抗线粒体抗体(AMA)所针对的抗原是内层线粒体膜,无器官特异性和种属特异性。

该抗体主要是IgG,与PBC相关,但对肝细胞或胆管没有直接的损伤效应,在疾病中的作用尚不明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