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与集体无意识

合集下载

2023年《乌合之众》读后感

2023年《乌合之众》读后感

2023年《乌合之众》读后感2023年《乌合之众》读后感篇1“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各种古往今来的词句对“群体”的态度无外乎赞颂,很少见到另类的声音,可是仔细想想,为什么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恣意妄为,一旦融入群体中反而觉得不自在的紧,是个人志趣的选择,还是一直被束之高阁的群体同样有其不合理之处呢?对《乌合之众》早就有所耳闻,仅从其书名,便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群体的态度。

作为社会心理学领域影响力深远的著作,深入阅读后,便对作者关于群体一针见血的定义不禁赞叹。

现实的描写,淋漓尽致的批判,结合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史实,更加论证了作者的观点,其对个人心理的描写,与个体由于群体的影响而产生的可怕的转变,令人感同身受的同时,也打破了长时间以来人们主动形成或是被灌输的固定观念。

没有任何人是单独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或者可以说,人无法脱离其他的事物而存在,每一个个体之间,彼此相互牵连,无外乎时间空间,贫穷富有,身份高低,每一个个体都是构成群体的一部分。

或许这也是个体无法摆脱群体带来的消极影响的本质原因。

书中从群体的特征、观念等来说明人们由单独的个体成为群体的一员后是如何模糊了自我意识,丧失了主观思考、逻辑与判断能力,渐渐同化于群体智慧,进而做出无法想象、骇人听闻的举动。

群体可以奋起推翻专制的统治阶级,呼唤自由与平等,却也同样可以汇集成乌合之众,失去自我,失去基本的道德判断能力,进行屠杀与清洗。

现如今的社会新闻与主要的舆论阵地,评论下到处都充斥着网络暴力、键盘侠,无论是“围观者因一时新奇便怂恿轻生者跳楼身亡,直播间的观众纷纷留言想要观看主播自杀”,还是“快乐源泉—沙雕网友们的一句抖机灵便让不快的心瞬间轻松起来”这就是所谓的群体可以滋养人们生存,也可以促进大众死亡,这,就是群体舆论的力量。

书中列举了群体的冲动、异变和暴躁,群体的易受暗示和轻信等。

集体暗示会瞬间形成这个群体感情的一致倾向。

乌合之众中重要概念

乌合之众中重要概念

乌合之众中重要概念好嘞,以下是为您生成的一篇指南性文章:《乌合之众》这本书啊,可真是藏着不少值得咱们琢磨的重要概念。

先来说说“群体无意识”。

您想想,一群人聚在一起,就好像突然失去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牵着走。

这就好比一群羊,本来每只羊都有自己的小想法,可一旦聚成了群,就只跟着头羊跑,也不管方向对不对。

咱们生活中不也有这样的时候吗?比如抢购热潮,大家也不管自己是不是真需要,就跟着抢,好像不抢就亏了。

这难道不是群体无意识在作祟吗?还有“传染效应”。

就像病毒能在人群中迅速传播一样,某种情绪、观点在群体里也能一下子扩散开来。

比如说,在一个公司里,要是有人开始抱怨工作累,没一会儿,这种抱怨的情绪就能传遍整个办公室。

这多可怕呀!“易受暗示性”也是个关键概念。

群体中的人就像被施了魔法,特别容易接受别人给的暗示。

举个例子,街头有人卖所谓的“神奇保健品”,一番忽悠下来,好多人就信了,纷纷掏钱买。

难道他们自己不会判断吗?不是的,是在群体氛围中,他们的判断力减弱了,轻易就被暗示了。

再讲讲“群体极端化”。

一群人凑一块儿,观点往往会变得更极端。

原本只是有点小不满,聚在一起能变成怒火冲天。

就像一堆小火苗聚成了大火,越烧越旺。

比如说讨论一个社会问题,本来个人可能还有些理性和温和的看法,可在群体讨论中,就变得偏激和极端了。

咱们可不能小瞧了这些概念。

在现实生活中,网络上的各种热点事件,网友们的评论有时候不就是乌合之众的表现吗?有时候一点小事能被炒得热火朝天,大家的言论也容易一边倒。

咱们得时刻提醒自己,别轻易被群体的浪潮卷走,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不然,您想想,要是咱们总是跟着群体盲目地跑,那自己的脑子不就成了摆设?咱们得做那个能在群体中保持清醒的人,不被那些无形的力量左右,坚守自己的立场和判断。

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读书笔记《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一)

读书笔记《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一)

读书笔记《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一)引言概述:《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于1895年出版的一本心理学著作。

本书通过对大众行为和心理特点的研究,揭示了大众心理的本质和其中存在的普遍规律。

本文将以五个大点,分别探讨本书所涉及的内容。

正文:一、大众的心理特点1. 大众心理的群体性:大众的行为和意见往往受到群体的影响。

2. 大众心理的易受操纵性:大众更容易受到领导者、传媒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意见和行为。

3. 大众心理的情绪化:大众更容易在集体行动中表现出情绪化的特征。

二、大众行为的规律1. 心理共鸣的作用:大众往往会受到与自身情绪相似的人所产生的情绪共鸣的影响。

2. 传染性的扩散效应:当一部分人采取某种行为时,其他人也很可能效仿,并产生类似的行为。

3. 群体归因的特点:大众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倾向于将责任归于集体,而不是个体。

三、大众思维的特点1. 简单化的思考:大众倾向于采取简单明了的思维方式,而不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2. 从众效应的影响:大众往往会在思考和决策中受到他人意见的影响,而忽视自己的判断。

3. 集体无意识的作用:大众思维中存在着一种无意识的力量,影响着个体的认知和行为。

四、大众心理的社会影响1. 大众行为的动员与指导:社会领导者和精英群体通过操纵大众心理,对大众行为产生影响。

2. 大众心理对社会事件的塑造:大众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会对社会事件的发展和结局产生重要影响。

3. 大众心理与权力结构:社会权力结构和大众心理相互影响,共同塑造着社会的现实和未来。

五、大众心理的局限性与应用1. 大众心理的盲从性:大众往往容易受到错误信息和不良行为的影响,产生盲目追随和从众行为。

2. 大众思维的局限性:大众思维往往忽视个体的差异和多样性,可能导致判断的片面和缺失。

3. 使用大众心理的方法:了解大众心理的规律可以帮助管理者、营销人员等应用相应策略来影响大众行为。

总结:通过对《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到大众心理的特点和行为规律对社会行动和思维起着重要影响。

乌合之众的特点和表现

乌合之众的特点和表现

乌合之众的特点和表现在我们的社会中,有一种人群被称为“乌合之众”,他们通常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种无组织、无纪律的群体。

乌合之众的特点和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将探讨乌合之众的形成原因、特点以及表现形式。

一、乌合之众的形成原因乌合之众的形成原因可以追溯到多种因素。

首先,社会变革和社会经济压力是导致乌合之众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在不断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人可能会感到迷茫和不安,他们需要寻找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因此很容易成为乌合之众的一员。

此外,社会经济压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一些贫困地区和社会底层的人群中,人们的生活条件较为艰苦,他们需要寻找一种快速而有效的方式来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因此很容易选择加入乌合之众。

其次,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也是导致乌合之众形成的原因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然而,这种多元化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一些人可能会因为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念与主流社会不符而感到被排斥和孤立,他们需要寻找一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反抗,因此很容易成为乌合之众的一员。

二、乌合之众的特点乌合之众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无组织性:乌合之众通常没有明确的组织结构和领导体系,他们通常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临时聚集在一起,缺乏统一的目标和行动计划。

2. 无纪律性:乌合之众通常没有明确的纪律和规则,他们的行为往往是出于个人情绪和冲动的表达,缺乏理性的约束和自我控制。

3. 易受暗示和感染:乌合之众往往容易受到他人的暗示和感染,他们的行为和情绪往往会被周围的人所影响,从而形成一种集体无意识和狂热的状态。

4. 行为极端化:乌合之众的行为往往走向极端化,他们可能会采取一些极端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反抗,例如暴力、破坏公共财产等。

5. 缺乏理性思考:乌合之众往往缺乏理性思考的能力,他们的行为往往是出于情绪和冲动的表达,缺乏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乌合之众读后感

乌合之众读后感

《乌合之众》读后感孟子说,“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生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翻译过来即为做了仁义的事,却不明白为什么要做;天天习以为常却又不知道所以然;一天都按着“道”去做,却不想想什么是“道”,这就是大众。

2000多年前的孟子就已经洞悉群众的本质,而在其之后的法国人勒庞也用几乎同样悲观的论调分析了群体的心理。

被美国社会心理学大师奥尔波特断言为心理学领域已经写出著作中最有影响的这本《乌合之众》,经过数百年争辩与审阅,多棱镜札记式的阐释依然在今日给予我深深启发。

《乌合之众》围绕“群体低智化”这一核心认识,经验性地探讨了群体心理的产生与运行,个体是如何被群体淹没的,领袖是如何控制群体的。

他以先知一般的洞见,察觉了群体——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单元——的各种特点及影响,并预见到,群体在一个愈加民主的社会中必将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但也因此必将造成更大的危害。

从书名可以看出,勒庞对群体的评价不高,而在书中,群体被描述成狂热易变、容易轻信的动物。

他们很容易做出刽子手的举动,同样也很容易慷慨就义,既会随意烧杀抢掠,却也同样表现得极其无私。

勒庞所说的群体,事实上是一个心理群体,他们聚集成群,感性和思想全部都转到同一个方向,自觉的个性消失,群体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而群体的行为则表现为无异议,情绪化和低智商。

1 个体如何被群体淹没“集体无意识”作为一种典型的群体心理现象无处不在,并一直在默默而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思想和我们的行为,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就是“封建社会”下所形成集体无意识的牺牲品,《死者》中每一个扼杀自己同胞的愚昧的村民,也都是集体无意识下的刽子手和牺牲品。

而反观图书市场,其作为一种典型的人类社会活动,其中的集体无意识现象也同样常常存在,这一方面是因为图书市场参与者之所以来到这个市场,其本身一定具有某些共同的性格特征,另一方面是因为图书市场本身的波动性等特征更容易将个体的心智潜移默化地转向集体的意识。

《乌合之众》与大众心理的研究

《乌合之众》与大众心理的研究

《乌合之众》与大众心理的研究乌合之众及其对大众心理的研究乌合之众是由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在19世纪末提出的概念,他用这一概念来描述人群中的一种集体无意识状态。

勒庞详细研究了大众心理,并汇总了他对群体行为和思维模式的观察结果,形成了《乌合之众》一书。

本文将探讨《乌合之众》对大众心理的研究,分析其中的观点和结论,并对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1. 乌合之众的定义和特点乌合之众指的是由一群普通人组成的集体,他们在特定情境下会表现出类似的行为和思维模式。

这些群体成员通常受到共同的目标、信仰或情绪的驱动,导致他们损失个人判断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乌合之众的形成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勒庞认为在群体中,个体容易受到情绪感染和他人意见的辐射效应,从而失去了个人的自主性和理性思考。

2. 乌合之众的行为模式乌合之众表现出一种特定的行为模式,包括集体冲动、排斥异己和盲从服从等。

当一群人聚集在一起时,他们的个人意识往往会被同伴的意见所主导,导致他们相信和采取与集体一致的行动。

乌合之众容易受到激情和群体情绪的驱动,会迅速形成一种集体冲动,从而导致不可预测的群体行为。

此外,乌合之众还对异己持排斥态度,容易盲目地追随领袖或绝大多数的意见,因为个体在群体中往往感到安全和有归属感。

3. 乌合之众的思维模式除了行为模式外,乌合之众还表现出特定的思维模式,包括简单黑白思维、情绪化思维和易受误导等。

乌合之众的思维往往是二元对立的,容易将问题看作是非黑白的选择,缺乏中立和客观的思考。

他们容易受到情绪的左右,情绪化思维会阻碍他们进行理性思考和判断。

此外,乌合之众在信息获取过程中容易受到误导,因为他们倾向于确认已有的观念和信仰,忽视其他可能的解释和证据。

4. 乌合之众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勒庞关于乌合之众的研究结果,对于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首先,乌合之众的存在提醒我们在群体中保持独立思考和判断的重要性,避免盲从和激情驱动的行为。

其次,乌合之众的行为和思维模式对于广告、政治宣传和舆论引导等领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乌合之众读后感(精选10篇)

乌合之众读后感(精选10篇)

乌合之众读后感(精选10篇)乌合之众读后感1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法国社会学家勒庞创作的社会心理学著作,对于学习大众传播学专业的人来说,这是一本研究大众心理学的鼻祖之作,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最近浅读了这本名著,这本书因为理论和专业术语很多,很难坚持完整读下去,找了中译版本研读了,一点心得体会分享一下。

这本书可以说是群体心理学研究的开山之作,书中的某些理论的确跨越了时代的束缚,直到现在也能从社会的一些事件找到与之对应的现象,堪称经典之作!书中的一些理论都是可以印证在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

不得不说,勒庞先生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的各个方面深度剖析,极尽看似平淡之词,实则抽丝剥茧,透过现象看事物本质,直指惨淡的人性特点,这个确实在社会心理学领域树立起来一座大众心理研究的里程碑!这本书里的几个观点现在来看还是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其中:群体作用导致个体智商下降。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那是不是当群体聚合的时候,群体的智力会高于每一个个体,不是的;那是不是就是他们智力的一个平均值?答案是不会的,特定时间和背景下,群体智商的智力会远远低于个体智力水平。

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古斯塔夫·勒庞所说:“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个人观点和是非,用所谓的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为什么有的犯罪团伙里面的成员最后为了利益不惜内讧自残,那些平日里的手足之情,兄弟之义为什么会不复存在,其实说到底都是为了利益,内有手足之情,他们就是一群典型的乌合之众。

还有一些职场上面的人士,如果没有个人强烈的主见意识和是非观点,一旦自己的观点或者建议与群体意见相碰撞或者抵触,个人就会收回自己的观点或者意见,从而屈服于群体的意见,不管这种意见是错还是对,这时候个人的智商就会降到最低,强势一方的观点就会越来越强势,弱势一方个体就会沉默不语,呈现出螺旋状的下降趋势,这个观点和沉默的螺旋理论有点类似。

《乌合之众》的群体心理读后感

《乌合之众》的群体心理读后感

《乌合之众》的群体心理读后感《<乌合之众>的群体心理读后感》《乌合之众》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创作的社会心理学著作,这本书首次出版于 1895 年,它对于群体心理的研究和剖析具有深远的影响。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群体心理有了全新且深刻的认识。

勒庞在书中指出,当个体融入群体时,往往会表现出与独处时截然不同的行为和心理特征。

在群体中,个体的个性会被削弱,智力水平也会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冲动和情绪化的反应。

这让我不禁联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现象。

比如,在一些网络热点事件中,众多网友在没有充分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就盲目跟风,发表激烈的言论,甚至进行网络暴力。

这种群体行为往往缺乏理性思考,只是被情绪所左右,最终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书中提到的群体易受暗示和轻信的特点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群体中的个体往往更容易接受他人的暗示,并且会不假思索地相信那些未经证实的信息。

这种现象在谣言传播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一个谣言一旦在群体中传播开来,就会迅速扩散,并且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哪怕这个谣言毫无根据。

这是因为在群体的氛围中,个体的判断力和质疑精神被削弱,人们更倾向于跟随大多数人的意见和行为。

勒庞还强调了群体的极端化倾向。

群体在表达意见和情感时,往往会走向极端。

他们要么全盘肯定,要么全盘否定,很少有中间的态度。

这种极端化的思维方式在一些社会运动和政治事件中屡见不鲜。

例如,某些激进的抗议活动中,参与者可能会采取极端的手段来表达诉求,完全忽视了合理、和平的解决方式。

此外,书中关于领袖对群体的影响的论述也让我深思。

领袖能够通过断言、重复和感染等手段来操控群体的心理,使群体服从他们的意志。

这让我意识到,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盲目追随所谓的领袖,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群体心理的案例。

比如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群众运动,人们在狂热的情绪驱使下,推翻了旧制度,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混乱和破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合之众”与集体无意识
封笔之作:“乌合之众”与集体无意识
记得和一位从事财经报道的朋友聊天,我努力尝试使他相信我的一些发现,但是他固执的认为我不懂得经济。

在争执之后,我只好沉默。

我知道,很多时候是无法说服一些人以相信你的,这是因为人们通常相信自己比别人更聪明。

市场里总是充满傻瓜,当经纪人赶着一群群的傻瓜们入场时,圈套已经开始,只是结束的时候如何到来的问题。

傻瓜们买满了基金和股票,一些聪明的钱则悄悄离场。

证券交易所是个光怪陆离的场所,它和我们的人生一样,是大众集体意识的一种表现,股票价格的上涨,是来自人们心理的预期。

当人们预期它下跌时,那么它将开始下跌。

你无法想象在交易所里那些肮脏的交易,无数的钱在换手,有银行家的,有企业家的,有普通工人的,有妓女
的,当各种钱汇聚在这里时,交易开始了。

信任,是一种很难得的东西。

人们宁可信任小道消息,信任所谓“专家”的忠告,却不肯思考,这种时候,市场到了一种危险的时候,因为它开始陷入歇斯底里的集体无意识,庞勒在书中指出:这种狂热是一些事情的催化剂,它将加速灭亡,但是也有新的力量会崛起。

我把生活中的钱,视为两种组合,一种是邪恶钱组合,一种是善良钱组合。

两种组合的强度与力度,决定这个市场偏向哪一方面。

在很多时候邪恶钱组合战胜善良钱组合,这是因为一些利益本身属性是邪恶的。

政治和经济纠缠在一起,形成一个混沌的环境。

没有人能够知道,最终的结局是什么。

当噪音响起时,一个聪明的投资者一定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那些声音在这个市场里尤其关键,它决定市场的兴起和衰落。

普通的投资者如果要战胜市场,只有重复的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持之以恒的投资,无论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挑选好一个好的公司,长久而持续的买入,这样是成功的一种可能。

在投资之前,要做一些最基本的了解,并
且注意你的财务顾问是否真正懂得市场,据我所知,这些人大多以佣金为生,对自己所推荐的投资组合并不了解。

“有消息”这样的诱惑是最可怕的,消息会害了你的钱。

每一个踏进市场的人都应该谨慎,至少我在进入市场的时候对自己的钱宣誓过,其中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保本。

因为这样可以让我有机会。

这样的安全边际给了我一些很多的帮助,比如我投资外汇,买英镑的上涨,但是几天后因为次级债事件而下跌了,过了一段时间又涨回来。

我输了很多,但是因为牢记许多经典的言论,实质上只是损失了我利润的一部分,这让我有喘息和反思的机会。

世界的经济波动在今年呈现出不正常的情况,一些人企图隐瞒一些事实,对一些已经存在的危机做出挽救,但是这恰恰是更加危险和愚蠢的事情。

关于股票上涨的秘密,其实并不多,但是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你需要知道企业是如何赚钱的,那些公布于众的财务报表,其实并无太多用处,造假实在太容易了,关键是,你要熟悉一些行为背后的动机。

这完全可以解释短期股票价格波动的原因。

至于市场结束的终点,无法去预测,因为市场会越来
越疯狂,一直到破裂的那天为止,它由一个事件引发。

这个事件使大众心理的崩溃。

但是要记得,下一次,将有更多的人卷进来,人们会忘记曾经有过的痛苦,他们会为一些事情,付出代价。

乌合之众现象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在人们脑袋里存在一些潜意识,乌合之众会混乱一些秩序,直至造成一种混乱局面产生。

这种野蛮和无耻,将摧毁文明和道德。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是值得保留与购买的,这些东西通常很难得,但不轻易为人所重视。

人们只有在失去时,才会想起一些东西。

才开始反省自己当初的卤莽与冒失,轻率与肤浅。

我们每个人都看到一个世界,但是有些人看得短浅,有些人看得深远。

在市场里,是由亏钱和赢钱来决定你所认识的深度与广度。

而有些结局,我们谁也预料不到。

下一个大泡泡,将比这一次更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