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与脑梗塞的关系
2型糖尿病与腔隙性脑梗塞关系的研究

2型糖尿病与腔隙性脑梗塞关系的研究作者:王慧玲郑连红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5期【摘 ;要】LI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临床类型,具有多危险因素、高致残率的特点。
在脑梗塞中,糖尿病患者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以上,究其原因,与糖尿病患者的血液粘稠度增高、红细胞增强、血液中Ⅰ、Ⅴ、Ⅶ、Ⅷ凝血因子增加、纤维蛋白原增高等因素有关,主要通过脂质代谢紊乱、血粘度增高及高血压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导致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
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形成与腔梗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其发病风险随着IMT的增加而增加,研究表明,血糖水平的高低直接与临床症状及预后有关。
因此探究糖尿病导致LI的发生机制及糖脂代谢指标[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的变化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塞;2型糖尿病;糖脂代谢指标;发生机制【中图分类号】R5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5-0119-01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逐年上升,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主要表现在视网膜、肾、神经和心肌等。
随着MRI的问世,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LI)患者增多[2]。
脂代谢紊乱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病理生理改变之一,糖尿病性血脂异常主要包括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LDL-C)的增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HDL-C)的减少等[8],而上述脂代谢异常在2型糖尿病被确诊前(即胰岛素抵抗前、血糖正常时)便可出现。
高血糖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展,由于高血糖的毒性作用,长期高血糖导致蛋白质糖基化。
低密度脂蛋白的糖基化(Gly-LDL)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密切。
什么人容易得脑梗塞?

什么⼈容易得脑梗塞?脑梗塞就是平时⼈们常说的脑中风、脑卒中。
属于⾼发病率、⾼死亡率、⾼复发率、⾼致残率脑梗塞和并发症多的“四⾼⼀多”疾病。
是成年⼈致残的第⼀位原因,是严重威胁⼈类健康的疾病之⼀。
据有关资料调查统计,每年每10万⼈中,约有219⼈发⽣脑梗塞。
以下12类⼈更容易患脑梗塞。
1.有脑梗塞家族史的⼈2.⾼⾎压及某些低⾎压病⼈⾼⾎压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进⽽导致⾎管内⽪损伤、⾎栓形成,成为构成脑梗塞的病理基础。
3.糖尿病病⼈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紊乱,除造成⾎管病变外,还可使⾎液黏稠度增⾼,因⽽易促使⾎栓形成,引起脑梗塞。
4.脑动脉硬化病病⼈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容易发⽣缺⾎性脑⾎管病以及出⾎性脑⾎管病,脑动脉硬化是引起脑⾎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5.肥胖者肥胖者内分泌和代谢功能的紊乱,⾎中胆固醇、⽢油三酯增⾼,⾼密度脂蛋⽩降低等因素有关。
此外,胖⼈还常伴有糖尿病、⾼⾎压、冠⼼病等疾病,这些都是中风的危险因素。
6.多⾎质⼈(指红细胞增⾼、红细胞⽐积增⾼的⼈)7.⾼凝状态及⾎脂增⾼的病⼈8.低纤溶状态(指⾃⾝溶解⾎栓的功能下降)9.⾼粘⾎症(指纤维蛋⽩原、⾎脂、红细胞增⾼、⾼凝等原因造成的⾎液粘滞度增⾼的病⼈)⾎液粘度增⾼会引起⾎流阻⼒增加,使⾎流速度减慢,最后导致⾎流停滞,直接影响脏器⾎液供应,导致疾病。
10.⼤量吸烟的⼈(每天10⽀以上,超过10年)吸烟者⾎液黏稠度普遍增⾼。
另外,吸烟时产⽣的⼀氧化碳吸⼊体内后,可使动脉⾎管壁受到损伤、⾎⼩板聚集增加,导致⾎栓形成,引起脑梗塞。
11.⾎栓前状态(泛指曾有⼀过性脑缺⾎发作或⼼绞痛发作等)12.⾼龄多见于45~70岁中⽼年⼈。
中⽼年⼈⾝体机能逐渐衰退,脂类代谢开始出现不平衡状态。
从以下⽅⾯做好脑梗塞预防!第⼀,从饮⾷上,要重点注意。
多吃新鲜蔬菜和⽔果,以清淡为主,少吃⼤鱼⼤⾁等⾼脂肪⾷物。
⾼脂肪、⾼胆固醇的⾷物,还有⼀些油脂⾼、盐分⾼、糖分⾼的⾷品。
⽐如,⽔煮鱼、烧烤、油炸类⾷品、⽅便⾯、锅包⾁等,减少脂肪摄⼊,是保护⾎管重要措施。
糖尿病与脑梗塞的相关性研究

[ ] 席刚, 4 侯东哲, 刘芳, 陆彤, 李毅, 张春时. 糖尿病合并急性 心肌梗死和缺血性脑梗塞患者血浆 纤溶成分 与血脂水平 的 变化 [ ] 中国慢 性病 预 防 与控制 ,02 ( )5 J. 20 ,1 :8 [ ] 许 文灿 , 5 陈慎 仁 , 陈永 松 等. 尿 病 并脑 梗 死 的 发病 和 预 糖 后 与血脂 的关 系[ ] 医师进 修 杂 志 , 0 , ( )3 J. 2 52 1 :2 0 8 [ ] 马炳 生. 尿 病对 脑 梗 塞 影 响 的 临 床 研 究 [ ] 现 代 保 健 6 糖 J.
【 中图分类号】 57 1 R 8.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06—15 (00 0 0 5 O 10 99 2 1 )3— 0 8一 1
13 治 疗方 法 : 均 给予 吸 氧、 司 匹林抗 血小 板凝 聚 , . 两组 阿 前 列地 尔改 善脑 微 循 环 , 橼 酸 雷 尼 替 丁 保 护 胃粘 膜 , 枸 门冬 氨 酸 钾镁 改善 水 电解 质 平 衡 , 对 症 予 脱 水 、 血 压 、 血糖 、 并 调 调 抗 感 染等 常规 治疗 。肢 体 功能 障 碍 者早 期被 动 活 动 恢复 功 能位 。 糖尿病组用胰岛素降糖 , 使空腹血糖维持在 8 3 1 1 m l 。 . —1.m o L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平 显著 高于非 糖尿 病组 ( 0O ) 两组 治 疗后 神 经功 能 缺 损 评分 值 均 较 治疗 前 明显 改善 , 糖 尿 病 组 改 善 度 更 大 ( < .1 。 P< .1 。 非 P 0 O ) 糖 尿病 组 总有 效率 为 7 .3 , 58 % 非糖 尿病 组 9 .7 。糖尿 病 组 出现 并发 症 的比例 显 著 高于非糖 尿 病组 。结论 : 62% 糖尿 病 患者 的肥 胖 、 高血糖 、 高血脂 与 脑梗 塞的 发病 密切相 关 , 尿病 患 者发 生脑 梗 塞后 预后 较 非糖尿 病 患者 差 。 糖 【 关键词】 糖尿病; 塞 脑梗
脑梗塞患者合并糖尿病护理体会论文

脑梗塞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30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171-01糖尿病并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
脑梗塞的主要因素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体重超重、高脂血症。
1 临床资料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共收治糖尿病并脑梗塞病人70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12例,年龄25—80岁,治愈10例,占14%,好转60例,占86%,本组病例分析显示大多数病人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康复治疗阶段。
2 护理指导1 执行神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 保持病室内清洁,空气流通及适宜的温湿度。
3 休息指导:a。
急性期绝对卧床,去枕平卧,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预防压疮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b。
意识不清,躁动者注意加强防护措施c。
注意保持患侧肢体的功能锻炼d。
病情稳定后及早电针治疗,瘫痪肢体给予按摩,做被动运动每日两次。
4 饮食指导:a。
以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适量碳水化合物,丰富维生素为原则,少食肥肉,猪肉,奶油,蛋黄带鱼,动物内脏及糖果甜食等,多吃瘦肉,鱼虾,豆制品,新鲜水果和含碘食物,提倡食用植物油。
b控制总热量,防止体重超标,饮食要有规律,切忌暴饮暴食或过分饥饿c适当饮茶d戒烟酒e吞咽困难者应于坐位或高侧卧位喂食为宜,应缓慢喂入,起病48小时仍不能自主进食反呛明显,吞咽困难者应予鼻饲流质,防止误吸引起窒息或肺部感染f对能咀嚼但不能用舌向口腔深处送进食物者,应鼓励经口进食,可用汤匙每次将少量食物送至舌根处让病人吞咽,偏瘫病人应向健侧送入食物,以流质或糊状物为宜g昏迷者48小时后给予鼻饲流质饮食,昏迷者执行昏迷护理常规,糖尿病病人给予糖尿病饮食。
5 密切观察意识及体温,脉搏,血压的变化。
如发现意识不清,肢体瘫痪加重,呼吸循环障碍等体征应立即告知医生6 用药护理a。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是目前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尤其是糖尿病,如今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与低龄化趋势。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在中医范畴中属于“消渴病中风”,在糖尿病发展到后期而出现的病变。
糖尿病是脑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病变就是脑梗死,占据整个脑血管病变88%以上,已经成为社会公众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
为了能够进一步改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可通过中医药治疗疾病,其治疗效果比较明显。
一、中药复方治疗降压治疗: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通常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容易引起小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就是脑血栓的形成,该疾病的发生主要是血管壁本身病变,病因基础在于动脉粥样硬化,其中高血压就是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通常比较严重,梗死病灶主要特点在于出血性病灶、大面积病灶等,因此必须要予以降血压治疗。
可应用复方丹参滴丸起到预防性保护神经的作用,联合华法林则能够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应用效果显著,且药物安全性比较高。
改善糖脂代谢治疗:中药复方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有降糖作用,能巩固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各种症状,减轻化学药物的副作用。
通过应用通脉降糖胶囊进行治疗可以改善身体糖脂代谢紊乱症状,患者的症状也有明显减轻,还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短期预后以及神经功能,应用效果显著。
另外,益气解毒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性也比较显著,能够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与血脂水平,改善糖脂代谢紊乱,促进疾病转归等。
降糖降脂治疗: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进行降糖降脂治疗,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应用效果显著,治疗药物包括芪葛蛭丹通络汤、谷红注射液、华佗再造丸。
益气养阴活血化痰方等,这些中药复方均有一定的降糖降脂作用,应用效果显著。
抗炎治疗:炎症与炎性血清标记物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C反应蛋白是血清炎性标记物之一,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关联,也是脑梗死这一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2型糖尿病与脑梗塞的关系探讨

常规使 用胶布 固定 , 随着时 间延长 , 汗液 、 油渍分 泌 , 布黏性 下降 , 因胶 胶 常 布脱落 失去 固定作用 , 时需 要多次 固定 , 有 而患者一 旦稍微 活动 , 胃管就 有
可能脱出1本研究方法采用双棉线固定, 2 1 。 棉线末端弯曲盘绕, 着力点更多,
增大了粘附 面积, 从而更加牢固。 双人打结的方法使棉线与胃管紧密结合, 不易移位。 从上表可以看出, 双棉线胃管固定法留置2天, 8 发生胃管脱出机
【 关键词 】 2 型糖尿病
脑梗塞
正相关系
【文献标识 码 】B 【 文章编号 】 6 2 2 2( 0I ) 0 9 — 2 17 — 5 3 2 1 1— 2 6 0 1
表 3 两组 治疗 结果 比较
【 中图分类号 】 8 . R5 7 1
脑 梗塞 与2 型糖 尿病 的关 系密切 , 糖尿病 并 发脑梗 塞的 发病 率为 1 . 9 8 %~4 .% … 院 自2 0 年3 ~2 1年 3 49 我 05 月 0 月间 其 收治糖 尿宿 胜脑 梗 塞 1 ( AC)2例 , D I12 与同期 收 治的非糖 尿病 脑梗 塞 ( AC ) ND I的病 人14 作对 0例 比分 析 , 人 拟初步探 讨2 本 型糖 尿病与 脑梗塞 之 间的关 系 以及 糖尿病 性 脑
鲁护 理 杂志 ,09 I(3:5 2 0 ,51) 2
的皮肤有刺激眭, 易致皮肤发红, 使患者感觉不适, 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胶布 过敏现象。M透明敷贴粘附陛好 , 3 且易于观察局部皮肤隋况, 抗过敏, 患者
2型 糖 尿 病 与 脑梗 塞 的 关 系探 讨
秦
( 南通市大生集 团职 工医院
率 为0 3 皮肤刺 激 少, 美观 . 2 舒适 传 统的 固定 法粘在 患 者面部 及 胃管上 的 胶 布 因不易 清除 , 外观上 看既 不美观 又不 整洁 , 从 且普通 胶布 的粘胶 对患 者
脑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脑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脑梗是指由于脑部供血不足,导致脑组织缺氧、缺血,从而引起脑组织的坏死和损伤的病情。
脑梗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病,其发生原因复杂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引起脑梗的原因:1.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动脉粥样硬化中,血管壁的内膜被脂质沉积覆盖形成斑块,从而导致血管狭窄和硬化。
当斑块在脑动脉中形成,会引起脑血管的阻塞,从而导致脑梗。
2.血栓形成:血栓是指在血管内部形成的血液凝块,它可以堵塞血管,从而引起脑梗。
血栓形成通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多种因素有关。
3.心脏病:心脏病也是引起脑梗的一种常见原因。
心脏病包括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病、心脏节律失常等,这些疾病会增加形成心脏内的血栓的风险,从而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脑部,引起脑梗。
4.高血压:长期未能有效控制的高血压会引起脑动脉的损伤和硬化,从而增加了脑梗的发生风险。
高血压会导致动脉壁的结构改变,使得血管更加脆弱,容易破裂形成出血性脑梗。
5.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长期未能控制的高血糖状态会对血管产生不良影响,增加了脑梗的风险。
高血糖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血管壁增厚,血管内血栓形成,从而引起脑梗。
6.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是指血液中的脂质(如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异常升高,这可能会导致脑动脉壁的脂质沉积和动脉硬化,从而增加脑梗的风险。
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会使动脉内膜形成斑块,狭窄或阻塞脑动脉,导致脑梗的发生。
7.血液高凝状态:一些人体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即血液凝固倾向增高,从而容易形成血栓,引起脑梗。
这可能与遗传因素、药物使用、长时间卧床、外科手术、妊娠等因素有关。
8.烟草使用:吸烟会导致动脉内皮细胞受损,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增加脑梗的发生率。
9.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如缺乏锻炼、高盐饮食、高胆固醇饮食、高糖饮食等,都可能导致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等疾病的发生,从而增加脑梗的风险。
糖尿病与脑梗塞

糖尿病与脑梗塞糖尿病与脑梗塞关系密切,是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脑梗塞,患病风险比普通人高几倍,主要发生于Ⅱ型糖尿病患者。
这类人不仅容易发生脑梗塞,也容易发生心肌梗塞,都属于血管并发症。
一、常见症状糖尿病患者出现的脑梗塞症状与单纯的脑梗塞症状相同,根据发病部位和轻重程度不同,表现为语言障碍、肢体障碍、意识障碍等。
轻度的脑梗塞仅表现为头晕、思路不清晰等,容易被忽视,症状比较严重的脑梗塞表现为瘫痪、说话不流利、昏迷等。
(1)主观症状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运动性和(或)感觉性失语甚至昏迷。
(2)脑神经症状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如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
(3)躯体症状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二、如何预防对于任何一种糖尿病并发症,最好的治疗方式就是做好预防,不并发就是最好的手段:1、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饮食,坚持降糖治疗,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糖尿病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5mmHg;2、高血压患者应长期药物治疗,定期测血压,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3、高血脂患者应进行降脂治疗;4、定期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血粘稠度过高者,需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5、定期心脏检查,特别注意心功能变化及心律失常,改善心脏供血,防治冠心病;6、对突发头痛、头昏、眩晕、记忆力力减退、反应迟钝、遗忘、视物不清、面部发麻等症状,应提高警惕,尽早到医院做头颅CT,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三、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时如何应对1、一旦发现身体有不适感,应该立刻去医院检查。
确诊并发脑梗死后,首先,要把血糖控制好;其次,多运动、控制好体重、戒烟、戒酒等。
2、诱发脑梗塞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年龄、性别、是否合并其它疾病,比如糖尿病等。
其中年龄、性别等因素无法改变,但若是本身有糖尿病,我们则需要调整的我们的血糖,尽力保持血糖的平稳,不发生大的波动和严重低血糖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与脑梗塞的关系
来源:医食参考 2012年11期
糖尿病已被公认是引起脑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脑梗塞则是糖尿病常见而主要的并发症之一。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有其不同于单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糖尿病患者的脑梗塞发病率为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
发病年龄低于非糖尿病患者,且脑梗塞后的复发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明显增高。
作为脑梗塞的独立因素,糖尿病从不同的机制共同促进脑梗塞的发生发展。
现就糖尿病与脑梗塞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临床特点
1.1发病特点:发病年龄较非糖尿病患者年轻,女性患者多见,且预后较差。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平均早10年,平均糖尿病病程5年即可发病。
Arboix的研究中发生脑梗塞的2型糖尿病患者,女性患者29.5%为心源性栓塞,29.9%为腔隙性脑梗塞,住院病死率为14.9%;男性患者15.3%为心源性栓塞,40.3%为腔隙性脑梗塞,住院病死率为8.3% 。
1.2临床症状: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临床症状相对重,并发症多,预后差,容易复发。
糖尿病性脑梗塞患者临床症状较重,更易有肢体功能障碍,构音障碍,神经功能缺损较多,意识障碍发生率较高,容易合并感染。
糖尿病性脑梗塞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尽管最初梗死的严重性相似,但是糖尿病患者的急性期及晚期病死率增高。
研究证
实,即使伴发单纯性糖耐量受损的脑梗塞患者病情也较重,预后不良;幸存的糖尿病患者病情恢复缓慢,3个月后残障程度更高。
糖尿病性脑梗塞患者中进展性卒中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并且容易在急性卒中后伴发急性心肌梗塞。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更容易合并高血压,更多合并缺血性心脏病、外周血管疾病、血脂紊乱、动脉血栓。
有报道,糖尿病患者再发脑梗塞的危险较非糖尿病患者增加35% 。
卒中复发与糖尿病病程密切相关,病程5年以上者容易复发。
血糖水平越高,合并症(高血压、短暂脑缺血发作、血脂紊乱、肥胖、冠心病、房颤等)越多,越容易发生脑梗塞,疗效也越差,越容易复发,后遗症越多,且再发病例预后越差。
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塞患者多为多发性梗塞,且多出现痴呆和精神障碍,预后往往极差。
1.3脑梗塞的部位及影像学特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多以后循环梗塞、腔隙性脑梗塞多见。
腔隙性脑梗塞累及丘脑、桥脑、大脑后动脉供血区域。
而非糖尿病组则多见完全前循环梗塞、部分前循环梗塞。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影像学表现为多发性脑梗塞、大面积脑梗塞、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这可能与糖尿病促进血管发生弥漫性动脉粥样硬化、纤溶系统异常有关。
糖尿病性脑梗塞的血管病变范围广泛,多支血管病变发生率高、病情重。
2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病理生理学
2.1葡萄糖代谢紊乱: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与许多蛋白结合,为此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
由于糖化终末产物(AGE)与蛋白质呈不可逆的结合,即使高血糖纠正后,组织内的AGE也不会恢复正常,
而是随着血管壁蛋白的寿命而继续聚集,一致引起血管结构改变和功能障碍,最后导致基质的增生,血管腔的狭窄及血栓的形成。
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越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且疗效和预后也越差。
高血糖可使梗塞灶体积增大,脑水肿加重:高血糖还可影响梗塞部位的侧支循环,从而影响脑梗塞体积。
其机制可能包括:脑缺血时葡萄糖无氧酵解增强,在高血糖状态下乳酸产生增多,造成局部酸中毒,血脑屏障破坏脑水肿加重,促进细胞死亡;同时由于血糖和血粘度明显升高,影响梗塞区的侧支循环,使脑梗塞体积进一步增大。
2.2糖尿病患者脂质代谢紊乱:糖尿病患者的脂质代谢紊乱是其并发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
其血脂紊乱突出表现为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B(ApoB)、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水平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ApoA1)水平下降。
这种脂代谢紊乱均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与卒中密切相关。
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糖化LDL(Gly-LDL)和氧化LDL(Ox-LDL)水平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GIY-LDL具有细胞毒性,可造成胆固醇在血管壁聚集,促进动脉硬化形成。
Ox-LDL具有较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2.3高血压:高血压是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最重要危险因素。
糖尿病并发脑梗塞者的高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脑梗塞者。
其机制可能包括:高血糖状态下血液渗透压增加,促进葡萄糖在肾小管的重吸收,从而使循环血量增加;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高胰岛素血
症和血脂紊乱也增高了高血压的发生率。
2.4代谢综合征与胰岛素抵抗:作为代谢综合征的基础,胰岛素抵抗不仅贯穿于2型糖尿病的整个疾病过程,而且与肥胖、脂质代谢紊乱、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密切相关。
于慧玲等调查214例代谢综合征患者,其中脑梗塞患者158例,占7
3.8%,高血压、糖尿病及TG升高与脑梗塞有显著相关性,表明代谢综合征与脑梗塞关系密切,代谢综合征的所有组分都可能为致病的独立因素。
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
非糖尿病脑梗塞患者中也常存在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在糖尿病伴脑梗塞患者中更为显著。
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可促进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发展并使病情加重。
2.5糖尿病患者粥样斑块形成与微血管病变:高血糖促进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等表达,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而这些炎性因子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斑块多见于大动脉分叉处,如颈总动脉与颈内、颈外动脉分叉处;大脑前、中动脉起始段,椎动脉在锁骨下动脉的起始部,椎动脉进入颅内段,基底动脉起始段及分叉部。
因为分叉处和起始部血流缓慢,易产生湍流,脂质易于沉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
糖尿病微血管的病变可导致微循环障碍,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基底膜增厚,血粘度增高,血小板黏附,红细胞聚集而形成血栓,造成微血管闭塞。
微血管病变与腔隙性脑梗塞有关,可以有
或无症状。
而动脉病变所致脑梗塞一般为症状性脑梗塞。
糖尿病粥样硬化斑块以软斑发生率较高,易致血栓形成,脱落的血栓随血流进入脑组织造成血栓。
2.6高血糖造成纤溶系统异常: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是纤溶系统的主要调控因子。
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脂代谢紊乱、炎性反应、肥胖等多种因素可引起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水平降低,PAI-1水平升高。
纤溶活性的降低参与了脑梗塞的发生、发展、预后及复发。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溶栓效果差,易出现复堵与纤溶系统异常密切相关。
3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治疗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治疗,除了常规的脑梗塞治疗外,对血糖的控制尤为重要。
有研究显示,血糖≥11.1mmol/L是脑卒中死亡的危险因素,血糖≥16.7mmol/L提示脑组织损害范围较广、病情严重,是急性期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当平均血糖在4—6mmol/L时预后最好。
动物实验模型证明,卒中前使用胰岛素可以更好地见底卒中急性期的血糖并缩小梗死灶的面积,另外,许多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证实,胰岛素对缩小卒中病灶的直接作用并不依赖于血糖的水平。
多中心随机化试验正在开展中,目的是探究脑卒中急性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的意义。
及早并严格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已成共识,如果入院后前三天血糖控制在 4.4—6.1mmol/L,可以降低52.5%--43.0%的急性期卒中死亡率。
研究发现使用快速胰岛素类似物
比使用常规短效胰岛素能更快地控制血糖,并保持抗调节激素的作用。
与口服药相比,胰岛素不但能迅速有效控制血糖,且能抑制多种兴奋性递质的释放及抑制血栓烷的产生,从而减轻缺血性损伤。
胰岛素泵持续输注(CSII)最大限度地模拟了正常胰岛素分泌的生理模式,使血糖达标时间缩短,胰岛素用量减少,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性下降,更适于胰岛素分泌脆性较大患者的血糖控制。
临床工作中发现,急性脑梗塞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治疗血糖,使血糖尽快达标,其肢体功能恢复不仅快,而且好。
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应严密检测血糖,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低血糖可加重脑组织的损害,这种损害并不依赖于脑缺血。
根据每2h 血糖测定结果调整用量,当血糖控制达标后,一般每天胰岛素用量大约维持在0.8U/kg左右。
慢性期血糖的控制宜联合用药,采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降糖药物。
口服降糖药物联合治疗后,仍不能有效地控制血糖者,应采用胰岛素或联合降糖药物。
有研究认为血糖>7.77mmol/L的患者,再发卒中的风险升高,建议尽量将空腹血糖降至7mmol/L以下,老年人尤需注意。
参考文献
[1]陈诺奇。
高血糖对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的影响[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6,4(1) 18
[2]朱凌云,孙侃,李晓军。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临床特点与机制研究进展,期刊,医学综述,2008,14(7)
[3]彭春霞,张慧敏。
急性脑梗塞患者糖代谢调查,期刊,实用
糖尿病杂志,2008,4(4)R5
[4]杨淑贞,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预后分析,期刊,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3)R487,1.R74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