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糖尿病与高血压病并发脑梗塞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125例临床分析论文

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125例临床分析论文

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125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对预后的影响,为其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将65例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dmci)与60例非糖尿病脑梗死(ndmci)进行危险因素、临床特点等进行比较。

结果dmci组血糖、血脂水平、高血压及冠心病发病率较ndmci组显著升高,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dmci组女性患者较ndmci 组明显增多,而两组发病年龄、脑梗死部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疗效及预后dmci组低于ndmci组。

结论血糖、血脂代谢紊乱是脑血管病的两个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脑血管病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10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898-01糖尿病作为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其发病起着重要的作用。

2010——2012年,我院收治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65例和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60例。

现将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脑梗死病灶特点和预后进行分析,并探讨血糖、血脂水平对预后的影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连续收集2010——2012年入院患者,经头部ct或mri确诊为脑梗死125例,其中男性64例,女性61例,年龄为31-86岁,平均年龄6236±724岁。

按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并排除血管炎、血管畸形及严重心、肝及肾功能衰竭等患者,分为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组(dmci)65例,非糖尿病脑梗塞组(ndmci)60例。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24h内空腹采血,常规测定血糖、血脂等指标。

临床神经功能损伤分型按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评分标准分为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和重型(31-45分)。

住院期间给予改善脑代谢、减轻脑水肿、控制血糖及对症支持治疗。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49例血糖控制疗效临床体会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49例血糖控制疗效临床体会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49例血糖控制疗效临床体会发表时间:2012-09-26T14:22:26.11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9期供稿作者:罗寿君蓝希堂肖建荣[导读] 主张对没有禁忌证的患者早期予抗凝药物,以减低脑梗塞发病率罗寿君蓝希堂肖建荣(广东省惠东县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卫生院广东惠东 516367)【摘要】目的通过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症状、类型、治疗效果。

分析糖尿病与急性脑梗塞是否存在加重关系。

方法对梗阻症状、梗阻类型以及治疗效果。

结论糖尿病及脑梗塞互为加重关系,积极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是防治脑梗塞发生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糖尿病脑梗塞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9-0301-01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危险性是非糖尿病者的2~4倍,病死率高[1]。

我院2005年1月~2011年3月收治49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现将其临床诊治资料作一简要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9例中,男14例,女35例,男∶女=1∶2.5,年龄45~82岁,平均68岁。

糖尿病病程1~20年,其中合并高血压32例、冠心病14例、糖尿病性肾病14例、并发糖尿病酮症酸中素1例、低血糖昏迷1例、高渗性昏迷1例。

入院时空腹血糖2.6~30.5 mmol/L。

根据WHO1997年制定的标准,全部病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并经头颅CT检查确诊为脑梗塞。

1.2 临床表现无症状者24例、偏瘫20例、肢体单侧瘫5例、言语含糊3例,意识障碍2例。

所选病例瘫痪程度低,肌力Ⅲ级以上。

1.3 头颅CT检查基底节区梗塞4例、脑叶梗塞4例、脑干梗塞1例、左侧腔隙性脑梗塞12例、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28例。

1.4 治疗及转归根据患者血糖及并发症情况给予胰岛素或口服药物降糖,同时予扩血管、抗血小板凝集、降低血黏度、控制血压、调脂、纠正水电解质及代谢紊乱以及对症支持治疗。

老年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老年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老年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通过研究190名糖尿病病人并发症,了解并发症的影响因子、发病状况,并找出相应的治疗方法。

方法将患有糖尿病的90名年轻患者及100名老年患者分成两组,分析他们各自的血压、并发症及发病的过程。

结果有三种并发症的出现频率较大,包括:出现频率为41.0%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出现频率为42.55%的神经病变,出现频率为44.5%的糖尿病肾病,出现频率为45.0%的冠心病,出现频率为49.0%的高血压;且这些并发症的发病情况也与年纪有着密切的关系,年龄越大,越容易出现。

结论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均与年龄有关,老年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大,为控制慢性并发症的出现,应注重血压、血糖、血脂等方面。

【关键词】糖尿病;老年;临床分析;并发症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18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946-01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科技的进步,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已明显改善,同时,我国人口中患有糖尿病并发症的人数也在逐年上涨。

研究表明,糖尿病已成为影响人们身体的第三大疾病,并且,我国已拥有超过3000多万的糖尿病病人,糖尿病并发症也毫无疑问地对病人的生命造成了较强的威胁,并在一定程度上使病人的生活水平降低。

为了针对并发症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避免它的出现,我院从2009年11月开始,历时三年,研究分析患有糖尿病的90名年轻患者及100名老年患者出现并发症的相关情况,现呈现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实验分为两组,对照组的患者有90名,其中女性患者占有42名,男性患者占有48名,他们的年龄分布范围较广,从31岁到59岁不等;病程少则1个月,多则达10年。

实验组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有100名,其中女性患者占有42名,男性患者占有58名,平均年龄为69岁,小的为60岁,大的为84岁,病程少则2年,多则27年,平均下来为12年。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作者:胡春兰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3期【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护理过程和护理要点进行探讨。

结果:本组6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在精心的护理措施下得到有效治疗。

结论:合理、细致、耐心的护理工作能够帮助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加速康复,提高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老年病患;糖尿病;脑梗塞;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编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257-01糖尿病和脑梗塞都是老年患者的常见病,同时并发此两种疾病的患者也不在少数,而且有文献指出[1~2]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塞的概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3倍以上,且预后较差。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此类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笔者为了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和护理效果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此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摘取我院自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之间所收治的64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在58~79岁之间,平均年龄64.3±3.9岁。

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且经过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梗塞。

1.2 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常规抗凝、溶栓、降血糖、支持以及对症治疗,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积极处理。

2 护理2.1 基础护理患者入院后向患者简单介绍本院的环境以及具体措施,让患者更快的融入到治疗环境中来,要求患者禁烟禁酒,保持规律作息,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感染,由于患者多为老年病患,因此应当注意做好口腔护理。

监督患者每日按时、按量用药,指导患者家属每日用温水为患者洗脚并按摩下肢及足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发生糖尿病足。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病例分析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病例分析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病例分析引言:糖尿病和高血压是两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同时,糖尿病和高血压也经常同时存在于同一个患者身上。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在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上面临的挑战更为复杂,也需要更为严谨的管理。

因此,通过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病例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的特点和治疗原则。

病例背景:李先生,男性,59岁,体重75kg,身高170cm。

李先生有20多年的高血压病史,近5年前查出患有糖尿病。

他从事办公室工作,平时饮食均衡,工作压力较大,有时会有轻度运动。

他没有吸烟和酗酒的习惯。

临床表现:李先生在5年前被诊断出糖尿病之后,开始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然而,最近一年来,李先生的血糖和高血压控制出现了问题。

李先生最近的血糖和血压控制记录如下:- 空腹血糖平均值为9.0mmol/L,波动较大,有时会达到12.0mmol/L;- 随机血糖大多在10.0mmol/L以上;- 血压控制情况不理想,平均收缩压为150mmHg,舒张压为95mmHg。

检查结果:-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3.2 mmol/L(正常范围<2.6mmol/L)-尿液微量白蛋白:阳性-肾功能:肌酐浓度轻度升高,尿素氮增加-心电图:正常-足背动脉搏动:双侧弱。

分析讨论:李先生是一位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者,他的血糖和血压控制不理想,有一些并发症的迹象。

从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可以看出,他的病情已经进展到了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的阶段。

首先,关于血糖控制的问题,李先生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药物治疗不规范:李先生在药物使用上可能存在漏服、不按时服药等情况,导致血糖控制不稳定。

他需要加强对药物使用的规范性,确保每日按时服用。

3.运动量不足:虽然李先生有轻度运动的习惯,但由于工作压力较大,他需要增加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促进血糖降低。

老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临床分析及其护理

老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临床分析及其护理

岛素治疗 。 报道 二 甲双胍和磺脲类 口服 降糖药在治疗 第一 据 年 可以显著 降低 空腹血 糖 ,此后则难以维持其治疗效果 。我 们 曾有 3 口服降糖药无效后改用胰 岛素治疗半年 ,有效控 例 制 了血糖 , 性并发症症状也有改善 , 例再改服美吡达和二 慢 2 甲双胍仍然有效 , 已维待 1 并 年以上 。 明应用外源性胰 乒素 说 后减少了自身 已病损胰岛 D细胞分泌需求 ; 外源性胰岛素给患 者带来 的临 床效果 ,主要 是增 加能量和动力 , 维持 良好 的血 糖控制 ,从 而减轻胰 岛素抵抗。因此认为 ,老年人糖尿病凡 有慢性 并发症宜尽 早伍 以, 以不 发生低血糖为前提足量胰 或 岛素治疗。 中医中药对某些疾 病确有 良好 的治疗效果 , 但是对糖尿 病病人 , 特别 是 已有 并发症 的老年人糖尿病患者能否修复 已 病损或衰竭 的胰 岛 p 细胞 ,持久有效地控制血糖迄今未见报 告。 本组 2 例长时问应用 中药 或中成药治疗 , 0 血糖不仅未能 控制且持续攀升 , 并发症 症状加重 , 中7 占2 例 的3 %) 其 例( 0 5 分 别因尿毒症 ( 例 ) 急性 心肌梗塞 ( 例 ) 3 、 1 、脑血管意外 ( 2 例 ) 严重感染 ( 例 )而死 亡,3 、 1 例视 网膜变性 已近失明。此 外,4 例于 19 ~19 年先后三 次集体在某糖尿病研究房 研 5 8 9 9
症与长 时间高血糖有 密切 联系 , 因此建议及时改用或伍 以胰
见。 本文报告老年人糖 尿病慢性并 发症 8 例 , 5 并就并发症发
生原 因初步 探 讨 。


临 床 资 料
自19 年6 9 3 月至 2 0 年 6 门诊 及住院的老年人糖尿病 05 月 患者 2 3 , 中慢性 并发症者 8 例 ( 19 , 4 例 , 0例 其 5 占4 .%) 男 9

112例高血压病患者脑、心、肾等靶器官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112例高血压病患者脑、心、肾等靶器官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1 . 2诊 断标准 高血压病 的诊 断与分期按 1 9 9 7年美 国 J N C 发 中枢神经 系统 合并症 5 1 例, 占4 5 . 5 %, 其 中脑梗 塞 2 9例 , 脑 Ⅵ标准 。高血压 的分型方法 , 参照多数学者综合意 见: ( 1 ) } 昆 合 型 出血 1 7例 , 高血压脑病 5 例; 心脏合并症 4 8例 , 占4 2 . 9 %, 其中 高血 压 , 即S B P ≥1 8 . 7 k P a , D B P ≥1 2 . 0 k P a ; ( 2 ) 收缩期 型高 血压 , 心 功能不全 l 9例 ; 肾脏合并 症 1 3 例, 占1 1 . 6 %, 表现为 肾功 能 即S B P≥1 8 . 7 k P a , D B P < 1 2 . 0 k P a ; ( 3 ) 舒张期 型高 血压 , 即 D B P ≥ 不全和尿毒症 。( 见表 1 、 2 )
I 缶 床 医学
1 1 2例 高血压病 患者脑 、 心、 肾等靶器 官并发 症的临床 分析
高 琦 同 口 J
( 新疆阜康市 中医医院 新疆 阜康 8 3 1 5 0 0 )
【 中图分类号 】 1 K 5 4 4 . 1 【 文献标识 码 】 B
高 血压病是危 害人们健 康 的主要疾 病之一 , 是脑 、 心、 肾等
脑、 心、 肾损害又是危及老年人 健康 和生命的主要疾病 。因为高
血压主要 累及细小动 脉( 直径  ̄ <l m m ) , 长期高血压使小 动脉 内膜 枢损害 占 4 5 . 5 %为首位 , 心脏损害 占 4 2 . 9 %为次之 , 肾脏损害 占
压力负荷增 加 , 出现玻璃样变性 , 中层则 因平滑肌细 胞增殖 , 肥 1 1 . 6 %为第三位 。这可能为老年人脑 、 心、 。 肾等靶器官 的功能减

老年糖尿病性脑梗塞患者临床分析

老年糖尿病性脑梗塞患者临床分析

老年糖尿病性脑梗塞患者临床分析[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脑梗塞发病的影响情况。

方法选择72例老年糖尿病性脑梗塞患者,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同时给予扩血管、降低血粘度和对症处理。

结果两组患者梗塞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0 mm)30个,多个梗塞灶(发生2个以上梗塞灶)21个。

同时诊断为糖尿病。

其中男44例,女28例,年龄66~83岁,平均72.8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肢体麻木等症状。

其糖尿病病程在1~25年,平均12.3年,入院时血糖水平为:7.56~50.3 mmol/l,平均12.8 mmol/l。

同时选择同期收治的72例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其中男43例,女29例,年龄65~81岁,平均71.6岁。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同时给予扩血管、降低血粘度和对症处理。

1.3 糖尿病诊断标准①空腹血浆葡萄糖(fpg):fpg<6.0 mmol/l(110 mg/dl)为正常,≥6.0~<7.0 mmol/l(≥110~<126 mg/dl)为空腹血糖受损(ifg),≥7.0 mmol/l(126 mg/dl)为糖尿病,需另1 d再次证实。

②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2 h血浆葡萄糖(2hpg):2 hpg<7.8 mmol/l(140 mg/dl)为正常,≥7.8~<11.1 mmol/l(≥140~<200mg/dl)为igt,≥11.1 mmol/l(200 mg/dl)为糖尿病,需另1 d 再次证实。

③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11.1 mmol/l(200 mg/dl),或fpg≥7.0 mmol/l(126 mg/dl),或ogtt 中2 hpg≥11.1 mmol/l(200 mg/dl)。

症状不典型者,需另1 d再次证实[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人糖尿病与高血压病并发脑梗塞临床分析
谢国庆 朱慧琪 朱新喜1
(河南省平顶山矿务局总医院 平顶山市 467000)
摘要 作者对我院1992年~1997年494例住院病人6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病史做回顾性调查。

其中180例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塞44例,占糖尿病的24 4%,254例高血压病患者并发脑梗塞146例,占高血压病的57 5%,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60例,并发脑梗塞43人,占患者的71 7%。

高血压病并发脑梗塞是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2 37倍,而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是单纯高血压病并发脑梗塞的1 24倍,是单纯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2 93倍。

而预后不良率,糖尿病并高血压病并发脑梗塞为81 3%,糖尿病并发脑梗塞为50%,高血压病并发脑梗塞为16 9%。

关键词 老年人高血压病 老年人糖尿病 脑梗塞
脑梗塞是由于脑供血障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脑软化,是老年人常患的老年疾病。

老年人高血压病比老年人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机率大,我们对494例患者做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糖尿病组 男156例,女44例,年龄61~84岁,平均73岁,均符合1980年WHO 糖尿病暂行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7 8~11.1 mmol/L的为84例,11 2~20 1m mol/L的为126例,糖尿病病程1~15年,平均8年。

1 2 高血压病组 男214例,女67例,年龄60~90岁,平均75岁,均符合1978年WHO 的诊断标准。

1 3 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组 男43例,女17例,年龄60~73岁,平均67岁。

所有脑梗塞均根据CT确诊。

根据发病情况列表1。

表1 三组的发病情况
组别例数脑梗塞发病率糖尿病组1804424 4
高血压病组25414657 4
糖尿病并高血压病组604371 7
三组比较( 2检验=62.54 P<0 01)2 脑梗塞功能恢复程度
糖尿病组死亡6例,高血压病组死亡10例。

糖尿病并高血压病组死亡11例。

三组存活患者随访3年。

按照1986年 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其功能恢复程度见表2。

表2 三组功能恢复情况
组别例数良中度不良
预后不良率
%
死亡率
%
糖尿病组388111950 013 6
高血压病组3646672316 96 8
糖尿病并高血压病组32152681 325 6 三组比较( 2检验 P<0 01)
3 讨论
经过比较显示,老年糖尿病患者较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并发脑梗塞较少,而糖尿病并高血压病患者并发脑梗塞多见。

功能恢复高血压病组最好,糖尿病组次之,而糖尿病并高血压病组最差。

死亡率糖尿病并高血压病组最高,糖尿病组次之,高血压病组最低。

其原因可能是老年人糖尿病并发脑梗塞主要病变是小动脉硬化及微小血管病变。

糖尿病患者
河南医药信息 第7卷 第1期(1999年1月)
血栓形成。

而老年人高血压主要是大动脉顺应性减退。

而影响其顺应性的主要因素是∀大动脉血管壁形态结构的改变,包括血管壁的衰老变化和粥样硬化病变,主要是粥样硬化。

#血压水平。

血压越高、动脉顺应性就越大。

∃血管活性物质。

由于大动脉粥样硬化,易并发脑梗塞。

而大动脉病变较小动脉硬化及微小血管病变易改善,故预后相对要好些。

高血压病并糖尿病患者,因其大小动脉均病变,故其患脑梗塞机率大而死亡率也高,预后不好。

参考文献
1 赵连友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5;14(1):56
2 方圻主编 现代内科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
社,1995:301~305
收稿:1998 10 18
胸壁刀刺伤致迟发性血气胸的诊治
卞红磊 张 晓1 张 健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外二科 石家庄市 050051)
摘要 本文报告13例胸壁刀刺伤致迟发性血气胸。

认为凡胸壁刀刺伤,行胸壁清创缝合时,探查伤口未见有穿透伤者,伤后3天内要做胸部X线检查和随访,警惕迟发性血气胸的发生。

关键词 刀刺伤 胸部 血气胸 迟发
1991年8月~1997年8月我院共收治胸部刀刺伤致迟发性血气胸13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3例,均为男性,年龄16~45岁,平均23岁。

全部为水果刀或匕首类刀刺伤,其中胸前壁11例,后胸壁2例,受伤至确诊时间为2~36h,平均4h,胸腔出血量为300 ml~2000m l,平均600ml。

2 治疗与结果
全部病人均经门诊行创伤清创缝合术,术中手指探查均未发现穿透胸壁,术后拍胸部X线片证实心肺膈未见异常。

经过2~36 h后患者均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受限或呼吸困难,再拍胸部X线片或经胸腔穿刺证实为血气胸。

全组均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胸腔引流管放置3~15天,平均5天,拔管后9例胸腔穿刺抽血1~8次,平均3次,患者全部治愈。

3 讨论
迟发性血气胸近年来国内文献时有报道,已越来越引起医师的重视,但有关迟发性血气胸的概念尚未有专著予以明确地表述。

有作者认为:胸部创伤后无血气胸表现,X线胸部检查未见胸腔内有积血积气征象,伤后2天后发现胸腔内有积血积气者称为迟发性血气胸[1、2]。

高颈谋[3]认为:∀受伤6h后X 线胸片阴性,两天后出现血和/或气胸,多无休克表现,为隐匿型;#受伤1h后X线胸片阴性,数小时或数天后突发大量血和/或气胸,迅速休克,为突发型;∃受伤6h后X线胸片仅少许血气胸,2天后复查稳定,再以后发生大量血和/或气胸,来源多与先前者无
第7卷 第1期(1999年1月) 河南医药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