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多层框架结构资料
第十三章 多层框架结构

第十二章 多层框架结构一、填空题:[①]1、常用的多、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筒体结构体系几种类型。
2、框架结构是由 梁、 柱组成的框架作为竖向承重和抗水平作用的结构体系。
3、框架的结构按施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现浇整体式 装配式 装配整体式三种类型。
[②]4、框架结构中,梁的截面惯性矩b I 应根据梁与板的连接方式而定。
对于现浇整体式框架梁,中框架梁00.2I I b = ;边框架梁05.1I I b = 。
[②]5、框架结构中,梁的截面惯性矩b I 应根据梁与板的连接方式而定:对于装配整体式框架梁,中框架梁05.1I I b =;边框架梁02.1I I b = 。
[②]6、框架梁、柱的线刚度计算公式分别为:lEI i b b =、 hEI i c b =。
7、多层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近似计算方法有:弯矩分配法 分层法 迭代法等 ]8、弯矩二次分配法的三大要素是:弯矩分配系数 因端弯矩 传递系数。
9、多层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内力的计算方法有 反弯点法 D 值法(修正反弯点法)两种。
10、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其侧移由剪切变形、弯曲变形两部分变形组成。
二、判断题:1、框架结构中,梁的截面惯性矩b I 应根据梁与板的连接方式而定(√。
2、框架结构布置原则中,尽可能增加开间、进深的类型,以使结构布置更趋于灵活机动合理。
(× )3、弯矩二次分配法适用于层数较少竖向对称荷载作用的情况(√ )。
4、弯矩二次分配法,各杆件的传递系数为31(× )。
5、用分层法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时,要对线刚度和弯矩传递系数进行调整如下:将各柱乘调整系数0.9折减系数;弯矩传递系数改取为1/3。
(× )。
6、分层法适用于节点梁柱线刚度比大于或等于4,结构与竖向荷载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多层、高层框架的内力计算。
(×)。
7、一般多层框架房屋,其侧移主要是由梁、柱弯曲变形所引起的。
多层框架结构设计PPT课件

为了降低楼层 高度,可将梁设计 成宽度较大而高度 较小的扁梁,扁梁 的截面高度可按
结构布置图主要包括基础平面图、各层结构平面 布置图及屋面结构平面布置图。进行结构构件设计计算 之前,先要将结构布置简图绘出。只有在结构布置简图 绘出之后,才能了解有多少结构构件需要设计计算、各 结构构件的相互关系如何等。
常用构件代号见沈蒲生《混凝土结构设计》附录13.
4.1.2 梁、柱截面尺寸及计算简图
主梁截面宽度可取bb = (1/3~1/2)hb,且不宜小于200mm。 为了保证梁的侧向稳定性,梁截面的高宽比(hb/bb)不宜大 于4。(对于一般民用建筑,以选用下限为宜)
当一根框架梁的各跨跨度相差较大时,这种框架梁各 跨的截面宽度应该相同,以利于梁内上部纵筋的贯通和下 部纵筋的锚固;但梁各跨的截面高度应该取不同值。
板或井字梁楼盖。 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部分由砌体墙承重、部分由框架承
重的混合承重形式。
横向框架梁 板 纵向框架梁
横向框架梁 板 纵向框架梁
框架梁 双向板
框架结构的承重方案
(3)柱网及层高 1)内廊式 2)等跨式
3)对称不等跨式
走廊及卫生间
走廊及卫生间
民用建筑柱网布置
结构布置情况是用图纸来表达的。结构布置图上要 将房屋中每一结构构件的类型、编号、平面和空间的位 置等明确地加以表示,它不但是结构设计人员用以进行 设计计算的依据,而且是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时必不可少 的。
1)平面布置 ①应采用纵横双向刚接的抗侧力结构体系; ②柱网的开间和进深,应根据建筑使用功能要求,结合受
力的合理性、方便施工、经济等因素确定。
2)竖向布置(结构侧移刚度宜下大上小) ①柱子布置应均匀、对称,同层各柱截面尺寸宜相同,避免
多层框架结构房屋PPT课件

第一部分
整体概述
THE FIRST PART OF THE OVERALL OVERVIEW, PLEASE SUMMARIZE THE CONTENT
多层框架结构
主要内容:
重点:
结构组成和结构布置 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及荷载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的近似计算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和侧移的近似计算 荷载效应组合和构件设计 框架结构的构造要求
• 装配整体式框架:梁、柱、板预制,构件就位后,焊接 或绑扎节点区钢筋,浇筑节点区混凝土,形成整体结构。 兼具上述两种框架结构优点,但是,其节点区现场混凝 土施工复杂。
• 另外,有一段时间用到梁柱现浇、预制板式框架结构, 有人称之为半现浇、半整体式结构。
13.1.2 框架结构的布置
按照承重方案的不同划分为三种: 横向承重、纵 向承重和纵横向双向承重。
结构组成和结构布置 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及荷载 反弯点法,D值法
第十三章 多层框架结构
13.1 多层框架结构的组成与布置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62—2005)中3.1.2 条:民用建 筑按地上层数或高度分类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住宅建筑按层数分类:一层至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至六层为 多层住宅,七层至九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 宅; 2.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 筑,大于24m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 共建筑); 3.建筑高度大于1OO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用途 ≤50m
≥50m
住宅 旅馆 公共
剪力墙、框架-剪力墙 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架 框架-剪力墙、框架
剪力墙、框架-剪力墙 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筒体 框架-剪力墙、筒体
《多层框架结构》课件

3.1 框架结构的类型
按框架的施工方法 现浇整体式框架
❖构件均在现场浇注成整体,整体性和抗震性好, ❖构件尺寸不受限制。对使用功能的适用性大。
❖结构自重较轻,在一定的高度范围内造价较低; ❖结构整体性和抗震性好。
11 多层框架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方案的缺点
❖本身的柔性较大,抗侧刚度较小,在风荷载作用 下水平位移较大,在地震作用下,非结构构件破 坏比较严重。宜采用重量轻且又能承受较大变形 的隔墙材料。
❖在高烈度地区,由于层间位移和顶点位移的限制, 建筑较高时将难以满足要求,或虽能满足但梁柱 截面尺寸过大,配筋也较多,不够经济;
❖梁柱节点构造复杂,在装配式框架结构中更为突 出。
11 多层框架结构体系
应用范围:
❖框架结构不宜用于层数较多的高层建筑,一般多 用于办公楼、教学楼、旅馆及工业厂房等多层建 筑中;
❖一般在非地震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可用于15 层以下建筑;
❖在一般地震区则以不超过10~12层为宜, ❖8度及8度以上烈度的地震区,一般以8层以下为最
11.2.1 柱网尺寸
A 多层工业厂房
❖既要满足生产工艺和建筑平面布置的要求,又要 使结构受力合理,施工方便。
❖生产工艺的要求是厂房平面设计的主要依据。 ❖柱网平面布置主要有内廊式、等跨式、对称不等
跨式
11.2.1 柱网尺寸
A 多层工业厂房 内廊式
❖内廊式柱网常为对称三跨(A+B+A): ❖A—边跨跨度(房间进深)常为6m、6.6 m、6.9m, ❖B—中间跨为走廊,跨度常为2.4m、2.7m、3.0m。 ❖开间方向,柱距为6m。
第十三章 组织设计与组织结构

优点
提高了管理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由于各事业部单独核算、 自成体系,在生产经营上具有较大的自主权,这样既有利 于调动各事业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利于培养和训练高级管理人才,又便于各事业部之间开 展竞争,从而有利于增强企业对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能 力。 有利于最高管理层摆脱日常行政事务,集中精力做好有关 企业大政方针的决策。 便于组织专业化生产,便于采用流水作业和自动线等先进 的生产组织形式,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 降低产品成本。
职能 部门
职能 部门
车 间
车 间
B项目负责人
C项目负责人
矩阵制组织的特点
矩阵制组织是为了改进直线职能制横向联系差,缺乏弹性 的缺点而形成的一种组织形式。 它的特点表现在围绕某项专门任务成立跨职能部门的专门 机构上,例如组成一个专门的产品(项目)小组去从事新 产品开发工作,在研究、设计、试验、制造各个不同阶段, 由有关部门派人参加,力图做到条块结合,以协调有关部 门的活动,保证任务的完成。这种组织结构形式是固定的, 人员却是变动的,需要谁,谁就来,任务完成后就可以离 开。项目小组和负责人也是临时组织和委任的。任务完成 后就解散,有关人员回原单位工作。因此,这种组织结构 非常适用于横向协作和攻关项目。
缺点
增加了管理层次,造成机构重叠,管理人 员和管理费用增加。 由于各事业部独立经营,各事业部之间人 员互换困难,相互支援较差。 各事业部经常从本部门出发,容易滋长不 顾公司整体利益的本位主义和分散主义倾 向。
适用
在事业部型组织设计中,重要决策可以在 较低的组织层次作出,因此,与职能型组 织比较,它有利于以一种分权的方式来开 展管理工作。事业部型组织一般适于在具 有较复杂的产品类别或较广泛的地区分布 的企业中采用。
多层框架结构设计PPT课件

4.3.1 框架结构计算简图
➢ 计算简图简化规定:
在实际工程中,确定计算简图还要适当考虑内力计算的方便,在保证 精度的情况下,下列各项计算模型和荷载图式的简化常常被采用:
上、下层柱截面尺寸不同时,常取顶层柱形心作为柱子的轴线。 各跨跨度相差不大于10%时,可简化为等跨框架,跨度取原跨度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
预制卡板
预制槽形板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
预制主梁
迭合梁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
预制短柱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
11/143
预制长柱
4.1.4 RC框架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
4.1.4 RC框架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
➢ 设计流程: 结构布置→荷载计算→结构分析→内力组合→构件配筋。
➢ 设计成果: 以结构设计说明书和施工图的形式体现。
(1) 计算单元
➢ 多层框架结构是由纵、横向框架组成的空间结构体系。
➢ 一般情况下,主框架都是等间距布置,它们各自的刚度基 本相同。
➢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各榀框架之间的相互约束即牵制作用 很小,可不考虑空间刚度对它们的受力的影响。
➢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空间作用将导致各种框架共同工作, 但多层框架房屋所受水平荷载多是均匀的,各个框架相互 之间并不产生多大的约束力。
(2) 计算简图
➢ 计算模型轴线以梁、柱截面几何轴线确定。 ➢ 框架柱在基础顶面处为固接,框架各节点纵、横向均为刚接。 ➢ 截面几何轴线之间的距离作为框架跨度和柱高度,底层柱高取基础顶面
至二层楼面梁几何轴线间的距离。 ➢ 柱高也可偏安全地取层高,底层则取基础顶面至二屋楼面梁顶面。
框 架 结 构 计 算 简 图
➢ 作用于建筑物上的荷载:
新编多层框架结构的设计资料PPT课件

设计资料
某六层办公楼 全现浇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 分类
全现浇 半现浇 装配式 装配整体式
墙身做法
墙身为普通机制砖填充墙,用 M5混合砂浆砌筑,内粉刷为混合 砂浆底,纸筋灰面,厚20mm, “803”内墙涂料两度。外粉刷为 1:3水泥砂浆,厚20mm,马赛 克贴面。
楼层组装(按建筑的设计) 存盘退出
修改楼梯间 板厚为0
修改楼梯间 恒载为8.0
修改楼梯间走 廊活载为2.5
屋面不作修改, 显示后直接退
出
根据设计资料作参数修改
执行第7步后退出
确定后直接计 算
查看计算结果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浆找 平,5mm厚1:2水泥砂浆加 “107”胶水着色粉面层;楼板底 面为15mm厚纸筋面石灰抹底, 涂料两度。
屋面做法
现浇楼板上铺膨胀珍珠岩保护层 (檐口处厚100mm,2%自两侧 檐口向中间找坡),1:2水泥砂 浆找平层厚20mm,二毡三油防 水层,撒绿豆砂保护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门窗:门厅处为铝合金门窗,其 他均为木门,钢窗。
地质资料:Ⅲ类建筑场地,余略。 地震烈度:7度
基本风压:0.55kN/m2(地面粗 躁度B类)
软件示例
换标准层(全部复制) 设置两个标准层 偏心对齐(梁与柱齐) 荷载输入
第十三章、语义格分析

第十三章、现代汉语语义格分析一、格语法的来源格语法(Case Grammar)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美国语言学家菲尔墨(C.J.Fillmore)最先提出来的一种语法理论,是从转换生成语法发展出来的一个支派。
菲尔墨原是乔姆斯基(N.Chomsky)的学生,其理论是在乔姆斯基对深层结构设想的前提下产生的,力图从语义分析的角度来弥补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上的不足。
乔姆斯基在1957年出版的《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s)中,提出了转换生成语法的三大规则:短语结构规则、转换规则、语素音位规则。
其短语规则(S→NP+VP;VP→V+NP)的目的是生成所有的句子。
但是在生成正确句子(约翰喝酒)的同时,也生成了错误的句子(酒喝约翰),这说明动词和名词之间要有一种语义限制。
针对这一问题,乔姆斯基在1965年出版的《句法理论的若干理论问题》(The 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中,开始考虑语义问题,认为应该将语义包括在语法之中。
生成语法就包括三个部分:即句法部分、语义部分、音系部分,句法部分是基础,句法部分生成的句子输入语义部分,句法部分具有生成性,语义部分具有解释性。
菲尔墨认为用格框架分析句法结构比转换生成语法要精密得多,率尔反对转换生成语法,致力于格语法的研究。
他在1966年发表了《关于现代的格理论》(Toward a Modern Theory of Case ),1968年发表了《“格”辨》(The Case for Case),1971年发表了《格语法的一些问题》(Some Problems for Case Grammar),1977年又发表了《再论“格”辨》(The Case for Case Reopened)等论文,创立了系统的格语法理论。
菲尔墨首先将句子(sentence)分为“情态(modality)”和“命题(proposition)”两个部分,用公式表示即:S => M+P情态部分(M)决定与句子全局有关的要素,如否定、时、式和体等等;命题部分(P)是格语法分析的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3/8
2
1、框架结构分类
1)现浇框架:在现场原位支模并整体浇筑而成的混
凝土结构。
优点:整体性,抗震性好
缺点:施工周期长,费料、费力
2)装配式框架:由预制混凝土构件或部件装配、连
接而成的混凝土结构。
优点:工业化,速度化,成本低
缺点:整体性差,抗震性差
3)装配整体式:由预制混凝土构件或部件通过钢筋、 连接件或施加预应力加以连接,并在连接部位浇筑 混凝土而形成整体受力的混凝土结构。
2021/3/8
11
抗震设计时,框架不应采用部分由砌体承重的混合 形式。框架中的楼梯、电梯间及局部突出屋面的电 梯机房、楼梯间、水箱间和设备间等,应采用框架 承重,不应采用砌体墙承重。屋顶设置的水箱或其 他设备应可靠地支承在顶层结构上。
甲、乙类建筑以及高度大于24m的丙类建筑,不应 采用单跨框架结构;高度不大于24m的丙类建筑不 宜采用单跨框架结构。
跨为走廊跨度,常为2.4m、2.7m、3.0m。
(2) 等跨式柱网适用于厂房、仓库、商店,其
进深常为6m、7.5m、9m、12m等,柱距常
为6m。
(3) 对称不等跨柱网常用于建筑平面宽度较大
的厂房,常用的网有
(7.5+7.5+12.0+7.5+7.5)×6.0m
,
( 8.1+12.0+8.1 )×6.0m。
❖ (3) 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方案
❖ 即在两个方向均布置为承重框架,这种方案整体性好,对抗 震有利。
2021/3/8
14
2021/3/8
15
无
密
梁 楼
板柱结构
肋 楼
盖
盖
等效梁
等效梁
2021/3/8
16
❖ 3.变形缝设置
❖ 应注意:在多、高层建筑结构中应尽量避免设置变 形缝,以便于施工,降低成本,为此应采取以下措 施: ①在建筑设计时,应调整平面形状、尺寸、体型; ②在结构设计时,应通过选择节点连接方式,配置 构造钢筋等; ③在施工时,设后浇带,做好保温隔热等。
结构的平、立面布置宜规则,各部分的质量和刚度宜均匀、连 续;结构传力途径应简捷、明确,竖向构件宜连续贯通、对齐; 宜采用超静定结构,重要构件和关键传力部位应增加冗余约束 或有多条传力途径;宜采取减小偶然作用影响的措施。
抗震:建筑及其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并 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建筑的立面和竖向剖面宜规则,结 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 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 度和承载力突变。
❖ 如果填充墙与梁采用柔性连接(仅通过钢筋 连接)可不考虑填充墙抗侧作用; 如果填充墙与梁采用刚性连接,则可考虑填 充墙的抗侧作用,使结构刚度增大,如墙体 布置不对称,可使结构产生扭转。半高墙可 能使柱成为短柱,脆性破坏。
❖ 一般填充墙竖向承载作用不予考虑。
2021/3/8
5
13.1.2 框架结构布置
2021/3/8
17
注:1 装配整体式结构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情况取表中装
配式结构与现浇式结构之间的数值;
2 框架-剪力墙结构或框架-核心筒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
具体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
第13章 多层框架结构
❖ 13.1多层框架结构的组成与布置 ❖ 13.2框架结构内力与水平位移的近似计算方法 ❖ 13.3多层框架内力组合 ❖ 13.4无抗震要求时构件的设计 ❖ 13.5多层框架结构的基础
2021/3/8
1
13.1多层框架结构的组成与布置
框架结构:由梁和柱为 主要构件组成的承受竖 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一般情况这种连接的节 点为刚接,柱底一般为 固定支座,通常框架梁 宜拉通、对直,框架柱 上下对中,纵横对齐,
其性能介于现浇和全装配框架之间。
2021/3/8
3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
预制卡板
预制槽形板
预 制
预制主梁
长
柱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
迭合梁 预制短柱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
2021/3/8
预制长柱
4
❖ 2、框架中刚性填充墙的作用
❖ 框架受竖向力,又承担水平荷载,为了分隔 空间,在框架内设填充墙。应使用轻质材料。
电梯井贴梁柱布置,不得独立。
2021/3/8
12
❖ 2、承重框架的布置
❖ 实际框架结构为空间结构,但为分析方便可简化为 横向平面框架和纵向平面框架,水平荷载按不同方 向分别承担,而竖向荷载根据力的传递原则进行传 递。通常将主要承受竖向荷载的平面框架算为承重 框架。
❖ 横向框架:沿建筑物短向的框架。
9
(3)受力合理 主要考虑内力分布均匀、合理,材料强度能充 分利用。 (4)方便施工 主要预制构件满足标准化,尽可能减少构件规格种类。
2021/3/8
10
(1)在旅馆、办公楼等民用建筑中,柱网布置应与建筑 分隔墙 布置相协调。
(2) 四行柱三跨框架(15m左右)。 (3) 三行柱两跨框架(10m左右)。
❖ 纵向框架:沿建筑物长向的框架。
2021/3/8
13
❖ (1) 横向框架承重方案
❖ 特点:横向布置承重框架,竖向荷载由横向梁支承,纵向按 连系梁布置。横向刚度大,对抗震有利。有利于通风采光。
❖ (2) 纵向框架承重方案
❖ 特点:纵向布置承重框架,横向布置连系梁,对于开间方向 可获得较大的净空,有利于管道穿行。对于纵向不均匀沉降, 可用纵向框架予以调整,但其横向刚度差,对抗震不利。进 深大时很难采用预制板。
2021/3/8
6
1.柱网布置(尽可能用大柱网)
(1)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有内廊式、等跨式、对称不等跨式之分(钢筋混凝土6-9m, 预应力混凝土12、15、18m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要符合模数)
扶 梯
2021/3/8
7
(1) 内廊式柱网常为对称三跨,边跨跨度(房间
进深)常为6、6.6、6.9、7.5、9、12m;中间
2021/3/8
8
(2)满足建筑平面要求
要结合建筑开间,注意楼梯、电梯、 扶梯等开洞处结构布置。住宅房间不 能有明梁。车库:三辆小车最小7.2m, 柱距7.8、8.1m。
7.2m 7.2m 7.2m 7.2m 7.2m
7.2m 7.2m 7.2m 7.2m 7.2m
2021/3/8
纵向柱列的柱距一般为房屋的 建筑开间,但在开间过小时, 柱子截面设计常按构造配筋, 材料强度不能充分利用,且过 小的柱距难易灵活布置,为此 柱距可取两个开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