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1-课件

合集下载

【精品课件】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精品课件】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施工方面 分阶段施工、设置后浇带、加强保温隔热等措施。
2019/10/16
24
1.1.3 变形缝
伸缩缝
当房屋的长度较大时,温度收缩会使结构产生裂缝。宜将 房屋上部结构用伸缩缝断开。
沉降缝
(1)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 (2)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较大处; (3)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 (4)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 (5)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增大而发生相互碰撞,产生严重的震害。
2019/10/16
23
1.1.2 变形缝
处理原则
一般情况下宜采用调整平面形状与尺寸、加强构造措施, 设置后浇带等方法尽量不设缝、少设缝。
建筑设计方面 应采用调整平面形状、尺寸、体型等措施
结构设计方面 应选择节点连接方式、配置构造钢筋、设置刚性层等
在高烈度地区,由于层间位移和顶点位移的限制,建筑较 高时将难以满足要求,或虽能满足但梁柱截面尺寸过大, 配筋也较多,不够经济;
梁柱节点构造复杂,在装配式框架结构中更为突出。
2019/10/16
7
第四篇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应用范围:
框架结构不宜用于层数较多的高层建筑,一般多用于办公 楼、教学楼、旅馆及工业厂房等多层建筑中;
一般在非地震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可用于15层以下建 筑;
在一般地震区则以不超过10~12层为宜, 8度及8度以上烈度的地震区,一般以8层以下为最佳。
2019/10/16
8
第一章 框架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
1.1 结构布置与结构体系 1.2 梁、柱截面尺寸及布置 1.3 填充墙布置
1.1 结构布置与结构体系
平面布置
应力求简单、规则、对称、均匀,质心与刚心宜接近,以 减少扭转;避免过大内收和外伸(凹角处应力集中),

第十三章 多层框架结构

第十三章  多层框架结构

第十三章多层框架结构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框架结构体系选择方法、结构布置原则及计算简图的确定,并应掌握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分析的分层法和二次弯矩分配法,水平力作用下框架内力分析的D值法等内力和变形的近似计算方法。

熟悉和领会荷载效应组合的原则、构件截面设计的方法及框架结构的构造要求。

第一节框架结构体系及布置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一2002把10层及10层以上的房屋定义为高层建筑,一般认为10层以下房屋属于多层建筑。

一、框架结构体系(一)框架结构组成框架结构是由梁、柱、节点及基础组成的结构形式,横梁和立柱通过节点连为一体,形成承重结构,将荷载传至基础(图13-1)。

框架可以是等跨或不等跨的,也可以是层高相同或不完全相同的,有时因工艺和使用要求,也可能在某层抽柱或某跨抽梁,形成缺梁缺柱的框架(图13-1b)。

(二)框架结构类型1、纯(全)框架结构整个房屋全部采用框架结构的称为纯(全)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根据施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整体式、装配式和装配整体式三种。

(1)整体式框架又称全现浇框架,它由现场支模浇注而成,整体性好,抗震能力强。

(2)装配式框架的梁、柱等构件均为预制,施工时把预制的构件吊装就位,并通过节点进行连接。

(3)装配整体式框架兼有整体式和装配式框架的优点,预制构件在现场吊装就位后,通过在预制梁上浇注叠合层等措施,便框架连成整体。

2、底层框架结构底层框架结构房屋是指底层为框架-抗震墙结构(图13-2),上层为承重的砌体墙和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混合结构房屋。

3、内框架结构房屋内部由梁、柱组成的框架承重,外部由砌体承重,楼(屋)面荷载由框架与砌体共同承担(图13-3)。

这种框架称为半框架或内框架结构。

(三)框架结构布置按照结构布置不同,框架结构可以分为横向承重、纵向承重和纵横双向承重三种布置方案。

二、变形缝1、沉降缝沉降缝是为了避免地基不均匀沉降在房屋构件中引起裂缝而设置的,当房屋因上部荷载不同或因地基存 在差异而有可能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应设沉降缝将建筑物从基础至屋顶全部分开,使得各部分能够自由沉降,不致在结构中引起过大内力,避免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

混凝土结构中册-课件-第13-1章-框架结构PPT课件

混凝土结构中册-课件-第13-1章-框架结构PPT课件

● 筒体结构
2
➢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高规)JGJ3-2002、 J186-2002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28m的建筑,称 为高层建筑.
➢ 多层及高层建筑的大致范围:
多层建筑:2-8(10)层;
高层建筑:>8(10)层;习惯上,对其中8(10)-18层
的建筑又称为小髙层建筑,18-40层的建筑称为
架;为了保证墙体自身的刚度与稳定,超过一定长度/高度设置 圈梁、构造柱。
三、框架结构布置 1、柱网布置 柱网:轴线 / 网格 / 交点 / 柱 / 框架梁 (非框架梁) 布置原则:
(1)宜规则(对称、整齐) (2)应满足生产工艺和建筑平面布置的要求布置的形式有:
旅馆、办公楼满足建筑平面布置要求的常用两种柱网布置方2案0 :
高度达到828米。 2、台北101大厦:总高度508米,中国第一高楼 3、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设计建筑高度492米,已于08年竣工。 4、吉隆坡双塔大楼(2栋):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双塔大楼位于吉
隆坡市中心美芝律,高451.9米,共88层。 5、南京绿地广场-紫峰大厦:高450米,89层 6、芝加哥西尔斯大厦:位于美国 芝加哥,主体高442米,108层。 7、上海金茂大厦:上海标志性建筑之一,高420.5米,88层。 8、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大厦:位于香港 中环,高420米,共88层,为香
第13-1章 多层框架结构
1
第一节 概述ຫໍສະໝຸດ 一、建筑结构类型结构按其采用的主要材料划分为下列类型:
●木结构 ●钢结构 ●混凝土结构(RC、PC) ●砌体结构 ●组合结构(两种不同材料组成)
二、混凝土结构体系(按主要构件的组成方式分)
● 框架结构
55m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PPT教案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PPT教案
(3)纵、横向框架承重。房屋的纵、横向都布置承重框架[图 ,楼盖常采用现浇双向板或井字梁楼盖。当柱网平面为正方形或接 近正方形、或当楼盖上有较大活荷载时,多采用这种承重方案。
第3页/共108页
以上是将框架结构视为竖向承重结构(vertical load-resisting structure)来讨论其承重方案的。框架结构同时也是抗侧力结构 (lateral load-resisting structure),它可能承受纵、横两个 方向的水平荷载(如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这就要求纵、横两 个方向的框架均应具有一定的侧向刚度和水平承载力。因此,《高 层规程》规定,框架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梁柱抗侧力体系,主体结构 除个别部位外,不应采用铰接。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会计学
1
第1页/共108页
框架结构的承重方案 (1)横向框架承重。主梁沿房屋横向布置,板和连系梁沿房屋纵向 布置[图 。由于竖向荷载主要由横向框架承受,横梁截面高度较大, 因而有利于增加房屋的横向刚度。这种承重方案在实际结构中应用较 多
第2页/共108页
(2)纵向框架承重。主梁沿房屋纵向布置,板和连系梁沿房屋横 向布置[图 。这种方案对于地基较差的狭长房屋较为有利,且因横 向只设置截面高度较小的连系梁,有利于楼层净高的有效利用。但 房屋横向刚度较差,实际结构中应用较少。
(3)将所有杆端的分配弯矩同时向其远端传递(对于刚接框架
,传递系数均取1/2)。
(4)将各节点因传递弯矩而产生的新的不平衡弯矩进行第二次
分配,使各节点处于平衡状态。 至此,整个弯矩分配和传递过程即
告结束。
(5)将各杆端的固端弯矩、分配弯矩和传递弯矩叠加,即得各
杆端弯矩。
第31页/共108页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ppt课件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ppt课件

图11.5 框架横梁截面形式
图11.6 框架连系梁截面形式
11.2.1.2 截面尺寸估计
(1) 框架梁
梁截面尺寸可参考受弯构件来初步确定。梁高h 一般可取(1/18~1/8)lb(lb为梁的计算跨度)。梁的宽度 b=(1/4~1/2)h,一般不宜小于200mm,同方向柱宽的 1/2,梁截面的高宽比不宜大于4,净跨与截面高度之 比不宜小于4。在初选梁尺寸后,可按全部荷载的 0.6~0.8作用在框架上,按简支梁核算抗弯、抗剪承 载力,以判断尺寸选择的合理性。同时,选择梁截 面尺寸还应符合规定的模数要求。
(2)建筑功能要求
多层民用房屋框架种类繁多,柱网尺寸各不相 同,通常按300mm进级,且一般柱距为4~7m,跨度 为5.0~8.0m。
11.1.2.2 层高要求
厂房的层高一般根据车间的工艺设备、管道布置及 通风采光等因素决定。常用的底层层高有4.2m、4.5m、 4.8m、5.4m、6.0m、7.2m和8.4m。 民用建筑类型较多,功能要求不同,层高变化也较 大,尺度一般较工业厂房为小。层高通常按300mm进级, 通常采用3.0m、3.3m、3.6m、3.9m、4.2m等
沿房屋的纵向设置板和连系梁,见图12.23 (a) 。
(2) 纵向框架承重方案
在这种布置方案中,主要承重框架沿房屋的纵向 布置。沿房屋的横向设置板和连系梁,见图11.3 (b)。 横梁高度较小,室内净高较大,便于管线沿纵向穿行, 但房屋的横向刚度很弱,一般应用很少。
(3) 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方案
在这种布置方案中,主要承重框架沿房屋的纵、
钢筋混凝土框 架结构
11.1 概述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指由钢筋混凝土横梁、纵梁 和柱等构件所组成的结构。墙体不承重,内、外墙只起分 隔和围护作用,见图11.1。 优点:具有开阔的空间,使建筑平面布置灵活,便于 门窗设置。框架结构实用范围广泛,常用于体型较规范、 刚度较均匀的公共建筑。 缺点:抗侧刚度较小,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侧向变形较 大,结构高度受到限制,特别是在地震作用下,非结构构 件破坏比较严重。则框架结构的建筑高度,一般控制在15 层以下。

(整理)第十三章 多层框架结构

(整理)第十三章  多层框架结构

第十三章多层框架结构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框架结构体系选择方法、结构布置原则及计算简图的确定,并应掌握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分析的分层法和二次弯矩分配法,水平力作用下框架内力分析的D值法等内力和变形的近似计算方法。

熟悉和领会荷载效应组合的原则、构件截面设计的方法及框架结构的构造要求。

第一节框架结构体系及布置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一2002把10层及10层以上的房屋定义为高层建筑,一般认为10层以下房屋属于多层建筑。

一、框架结构体系(一)框架结构组成框架结构是由梁、柱、节点及基础组成的结构形式,横梁和立柱通过节点连为一体,形成承重结构,将荷载传至基础(图13-1)。

框架可以是等跨或不等跨的,也可以是层高相同或不完全相同的,有时因工艺和使用要求,也可能在某层抽柱或某跨抽梁,形成缺梁缺柱的框架(图13-1b)。

(二)框架结构类型1、纯(全)框架结构整个房屋全部采用框架结构的称为纯(全)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根据施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整体式、装配式和装配整体式三种。

(1)整体式框架又称全现浇框架,它由现场支模浇注而成,整体性好,抗震能力强。

(2)装配式框架的梁、柱等构件均为预制,施工时把预制的构件吊装就位,并通过节点进行连接。

(3)装配整体式框架兼有整体式和装配式框架的优点,预制构件在现场吊装就位后,通过在预制梁上浇注叠合层等措施,便框架连成整体。

2、底层框架结构底层框架结构房屋是指底层为框架-抗震墙结构(图13-2),上层为承重的砌体墙和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混合结构房屋。

3、内框架结构房屋内部由梁、柱组成的框架承重,外部由砌体承重,楼(屋)面荷载由框架与砌体共同承担(图13-3)。

这种框架称为半框架或内框架结构。

(三)框架结构布置按照结构布置不同,框架结构可以分为横向承重、纵向承重和纵横双向承重三种布置方案。

二、变形缝 1、沉降缝不同或因地基存 在差异而有可能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应设沉降缝将建筑物从基础至屋顶全部分开,使得各部分能够自由沉降,不致在结构中引起过大内力,避免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

[学习]钢筋混凝土课件多层框架

[学习]钢筋混凝土课件多层框架
•装配整体式框架(混凝土框架而言)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
•预制卡板
•预制槽形板
•预制主梁
•预制长柱
•迭合梁
•预制短柱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
•预制长柱
•框架设计
•3.1 组成与布置
•3.1 .1种类 •3.1 .2组成
•3.1.2 框架结构组成
•框架结构由梁、柱连结而成。梁柱一般为刚接,有时为了方 便施工也有做成铰接或半铰接(半刚接的)。
•二、承重(竖向荷载)框架的布置
•横向框架承重方案
•纵向框架承重方案
•纵向布置连系梁。横向抗侧 刚度大。有利采光和通风。
•横向布置连系梁。横向抗侧 刚度小。有利获得较高净空 。
•框架设计
•3.1 组成与布置
•纵横向框架承重方案
•3.1 .1种类 •3.1 .2组成 •3.1 .3布置
•两个方向均有较好的抗侧刚度 。
•横向框架
•框架设计
•3.1 组成与布置 •3.2 结构分析
•3.2 .1分析模型
•二、结构形式、轴线尺寸及截面特征
•结构形式:梁柱刚接,柱固接于基础 顶面。
•轴线尺寸
•跨度:等截面柱,截面形心线;变截面柱,较小部分截面形 心。 •层高:横梁形心线(也可取楼板顶面)
•框架设计
•3.1 组成与布置 •3.2 结构分析
•3.1.1种类 •3.1.2组成
•混凝土梁形式
•矩形梁
•T形梁
•倒L形 梁
•花篮梁
•箱形梁
•框架设计
•3.1 组成与布置
•3.1.1种类 •3.1.2组成 •3.1.3布置
•3.1.3 框架结构布置 •一、柱网布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梁高也可以按下列经验公式估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两端无支托的梁,按弯矩(0.6~0.8)M0来估算梁高;
两端有支托的梁,按弯矩(0.4~0.6)M0来估算梁高;
M0——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最大弯矩。
❖ 框架结构纵向连系梁截面高度:
可按hb=(1/14—1/18)lb确定(lb为连系梁计算跨度)。
(二)框架柱的截面尺寸
❖ 实际的框架结构是一个空间受力体系;计算时把实际框架结 构看成纵横两个方向的平面框架;
❖ 沿建筑物长向的称为纵向框架,沿建筑物短向的称为横向框 架;
❖ 纵向框架和横向框架分别承受各自方向上的水平力; ❖ 楼面竖向荷载则依楼盖结构布置方式而按不同的方式传递。
承重框架指承受楼面竖向荷载的框架。
1.横向框架承重方案
比值(或指柱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全截面 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的比值)。即
μN=N/(Acfc)≤[μN]
轴压比要求:
μN=N/(Acfc)≤[μN] AC——柱的截面面积,Ac=bc.hc;
bc、•hc——柱的截面高度和宽度;
其中宜bc≥250mm、hc≥400mm;
Ac
均匀沉降; ❖ 房屋的横向刚度较差; ❖ 进深尺寸受预制板长度的限制。
3.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方案
❖ 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方案是在两个方向上均需布置框架主 梁 以承受楼面荷载。
❖ 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方案具有较好的整体工作性能; ❖ 框架柱均为双向偏心受压构件,为空间受力体系,
因此也称为空间框架。
三、结构布置要求
1、应设计成双向框架。 2、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不宜采用单跨框架。 3、框架梁、柱中心线宜重合。 ➢ 当梁柱中心线不能重合时,在计算中应考
虑偏心对梁柱节点核心区受力和构造的不 利影响,以及梁荷载对柱子的偏心影响; ➢ 梁、柱中心线之间的偏心距,不应大于 柱截面在该方向宽度的1/4; ➢ 偏心距大于该方向柱宽的1/4时,可采取 增设梁的水平加腋等措施; 梁的水平加腋厚度可取梁截面高度,其水平尺寸宜满足下列 要求: bx/lx≤1/2 ; bx/bb≤2/3 ; bb+bx+x≥bc/2 设置水平加腋后,仍须考虑梁柱偏心的不利影响。
❖ 内廊式柱网常为对称三跨,边跨跨度(房间进深)常为6、 6.6、6.9、 7.5、 9、12m,中间 跨为走廊 跨度常为 2.4m, 2.7m、3.0m。
❖ 等跨式柱网适用于厂房、仓库、商店,其进深常为6m, 7.5m、9m、12m等,柱距常为6m。
❖ 对称不等跨柱网常用于建筑平面宽度较大的厂房,常用的 柱网有(5.8+6.2+6.2+5.8)×6.0m、 (7.5+7.5+12.0+7.5+7.5)×6.0m,(8.0+12.0+8.0)×6.0m。
设计时,不应低于C30;按二~四级和非抗震设计时,不应 低于C20; 9、现浇框架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40;框架柱的混凝 土强度等级,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不宜大于C60,抗震设防 烈度为8度时不宜大于C70; 10、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中,当布置少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时, 结构分析计算应考虑该剪力墙与框架的协同工作。
4、结构应受力明确,构造简单; 5、框架结构按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部分由砌体墙承重之混合
形式;
❖ 框架结构中的楼、电梯间及局部出屋顶的电梯机房、楼梯间、水箱间等,
应采用框架承重,不应采用砌体墙承重。
6、电梯井贴梁柱布置,不得独立; 7、填充墙应位于框架平面内,并受柱约束; 8、现浇框架梁、柱、节点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按一级抗震等级
1、最小构造尺寸
➢ 矩形截面柱:hc/bc≤3; ➢ 抗 震 设 计 时 , bc≥300mm ; 非 抗 震 设 计 时 , bc≥250mm ;
bc≥(1/15~1/20)h; ➢ hc≥400mm。hc≥(1/15~1/20)h(h为层高)。 圆形截面柱:dc≥350mm。
2、满足轴压比限制
❖ 轴压比:柱的平均轴向压应力与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fc的
❖ 横向框架承重方案是在横向上布置框架主 梁而在纵向上布置连系梁。
❖ 有利于提高建筑物的横向抗侧刚度; ❖ 纵向布置较小的连系梁。这也有利于房屋
室内的采光与通风。
2.纵向框架承重方案
❖ 纵向框架承重方案是在纵向上布置框架主梁, 在横向上布置连系梁。
❖ 横梁高度较小,有利于设备管线的穿行; ❖ 可获得较高的室内净高; ❖ 可利用纵向框架的刚度来调整房屋的不
2、柱网布置应满足建筑平面布置的要求
1. 在旅馆、办公楼等民用建筑中,柱网布置应与建筑分隔墙 2. 布置相协调。 3. 四行柱三跨框架(15m左右); 4. 三行柱两跨框架(10m左右); 5. 开间3.3m~4.5m。
6.3、柱网布置要使结构受力合理
7. 跨度均匀或边跨略小时较合理; 8. 三跨框架比两跨框架内力小,较合理。
四、截面尺寸的确定
(一) 框架梁的截面尺寸 (二) 框架柱的截面尺寸 (三)楼盖结构尺寸
(一)框架梁的截面尺寸
hb=(1/7—1/15)lb (刚度要求)
hb≤lbn/4
(避免短梁)
bb=(1/2—1/3.5)hb bb≥200mm (构造要求)
bb≥bc/2
式中 lb、lbn——分别为主梁的计算跨度和净跨度。
N
[N ] fc
N G . ..S.w.n
第十三章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1
第一节 结构布置与计算简图
一、柱网布置 二、承重框架的布置 三、结构布置要求 四、截面尺寸的确定 五、结构计算简图
一、柱网布置
❖ 架框结构的柱网布置既要满足生产工艺和建筑平面布置的要 求,又要使结构受力合理,施工方便。
1、柱网布置应满足使用要求
在多层工业厂房设计中,柱网布置方式可分为内廊式、跨度 组合式(等跨式、对称不等跨式)等。
9.4、柱网布置应使施工方便(对于装配式结构)
10. 构件的最大长度和最大重量,使之满足吊装,运输条件; 11. 构件尺寸的模数化,标准化,以满足工业化生产的要求。
12.现浇框架结构可不受建筑模数和构件标准的限制,但在结 构布置时亦应尽量使梁板布置简单规则,以方便施工。
二、承重框架的布置
1.横向框架承重方案 2.纵向框架承重方案 3.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